重建研究思路,注目“教学故事” 重建研究思路,注目“教学故事” 浙江特级教师 周一贯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教育,肩负着历史的重托和民族的希望,因而“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时代的要求。然而眼下以发表论文为作要标识的教育科研,颇令广大教师困惑,总觉得教育论文似乎与日常的教学工作
新大纲需要语文教师更新哪些教育思想 1.从“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到“着力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态度、情感、习惯、方法和文化底蕴等基础素质的培养”。过去,教育教学中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后来,有专家提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并重的”的观点。现代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几种常见现象的思考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等都有了崭新的变化,致力于学习方式转变的种种努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小学语文教学一改往日机械灌输和条分缕析式的传统模式,把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放在教育教学设计的首位
提高小学教师教案设计实效的思考 编写“教学设计”通常又称为“备课”,它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教与学的活动进行安排规划的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蓝图。因此,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现实中,备课的实际效果很不尽人意,依赖教材、教学参考和教案汇编等备课用书照抄照搬
试谈阅读教学如何发展学生个性——《钓鱼的启示》一文教学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敢想敢说、充满好奇、异想天开、坚持己见……以及许多“美丽的错误”,
怎样朗读、默读 一、 朗读。 朗读一篇文章时,我们要注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如果做到了这三个方面,对加深课文的理解,培养形象思维是大有好处的。 我们所说的正确,就是读文章时,要读准字音,要用普通话语音朗读,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拉腔唱读,按照标点符号掌握停顿的位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江泽民1995年曾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正是要靠创造教育来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避免学生片面地、孤立地、绝对地看问题,语文教学要配合政治课教学,教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结合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
读说结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语言是一种思维工具,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生读说的能力提高了,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随之提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
诗词与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 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样式之
关于语文情境教学的几点经验 如不打破以往常规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就会依旧是一堂机械而单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情绪,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想要扭转这种局面,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是一个好方法。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把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的桥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学生把握知识从而形成自身的能力,并体现出来,就成了素质教育的落脚点。那么这一切将如何实现呢?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一难题可以说已被现代教育
构建绿色语文享受学习乐趣 对于我们来说,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曾经是一种奢望。多少年来,我们的语文学习是与勤奋、刻苦这样的词语紧紧相连的。而今天,我们沐浴在课改的春风中,才意识到语文绝不只是一本本教科书,它是一门最具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广袤美丽的自然、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下放教学权力 扩大创新空间 (此文获市一等奖)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时代的呼唤。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和规范学生的思维活动。我们只有把教学真正从教师移到学生,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
小学中年级讲读课文三步曲 中年级在小学阶段是承前启后的学年段,具有过渡性质。中年级讲读课文的教学要和低年级紧密衔接,扎实地完成中年级的阅读任务,为学生升入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在中年级的讲读课文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继续抓好词句训练 新词和句
我对作业批改的体会 我对作业批改的体会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就我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批改作业是教师发现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调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对学生作业提出严格要求。做到作业的规范、正确、整洁和按时
我理想中的语文教师 21世纪的曙光已跃过了东方的地平线,新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世界范围的竞争表现为科技与教育的竞争,而语文学科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凸现它的基础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是幸运的,赶上了这么好的时代,赶上了我们所从事的工作能提升到这么重要的地位。同时,
提高讲课的艺术 这里提到的是艺术而不是技术,技术是科学理论的动作化,它保证准确、有效地操作信息,但是却完全程式化,按部就班,缺少个性、创造性和感染力。而个性、创造性、感染力等正是艺术所具有的特质。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这些特质就是教学操作的艺术化。 (1) 用爱的微笑征服学生的心
语文教育与生活——重温叶圣陶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论述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道出了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真谛。“联系生活”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思想,也已成为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将初中语文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重点是“
评魏书生先生的一节公开课 我在“中国语文论坛”网上发了几篇解读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的文章。“凭栏”先生读后,给我发来一篇魏书生先生在湛江讲的一堂公开课《人生的境界》的记录(张海燕老师笔录),说是已经发在 k12网上,引起了讨论,希望听听我的意见。我托人找到了课文,读了两遍,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批判 前言 从小老师就教育我,对于前人的理论,既要敢于坚持对的,又要敢于批判错的,哪怕是大多数人拥护的权威的理论。《语文课程标准》如果是对的,批判只会使它更显科学的光彩;如果是错的,批判将会使它迅速走向科学。为了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和亿万青少年的迅速成长,
论中学作文教学——“面对中学语文的沉思”之二 中学生的作文要不要教 这是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如果不要教,这篇文章就不用写了。有人是认为不用教的。我常听人说,多读多写多修改,作文自然就好了。这是经验之谈,自然是不错的。我本人作文水平很低,但是现在比小学时候总是好多了。或者
语文新课导入十法 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导入得好,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用怎样的方法导入为好呢?下面介绍十种导入方法,以供参考。
如何激活语文课堂 刘国正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要追求活。怎样才算得活呢?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统,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发你,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心学习法课题组第三轮实验教学总结 近十余年来,我们在中心学习法课题实验教学中,本着教育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根本性教学目标,注意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学会阅读,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语文教学年度、学期课时的教学计划中。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认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