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的类型和性质单元总结 1.四种基本晶体类型分类晶体质点间作用力物理性质熔化时的变化代表物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混合型晶体 要求:物理性质应从熔、沸点、硬度、导电性等方面展开并回答。熔化时的变化应从化学键或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以及破坏后成为的粒子来回答。 代表物应从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一) 一、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晶体结构模型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2.使学生理解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3.使学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4.常识性介绍氢键及其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二、重点难点重点:离子晶体、分
盐类的水解 第二课时目标: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设计:  1.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
盐类的水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理解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本质,及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  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对盐类水解的应用有大致的印象。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对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及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
电离平衡 第二课时 电离平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情感目标:  由电解质
电离平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分析
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
化学反应速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目标: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设计:  1.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铝溶液呈 性,原因
燃烧热和中和热(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燃烧热的概念;2. 掌握利用燃烧热计算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1. 复习:什么叫燃烧?燃烧过程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2.在 时, 物质 燃烧生成 的氧化物所 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3. 听老师讲解并
燃烧热和中和热(二) 学习目标 1. 了解中和热的概念,了解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开发的意义;2. 掌握利用中和热计算中和反应中所放出的热量。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1. 什么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中和反应过程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2. 听老师解释,中和热的定义。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
电解原理(一) 学习目标 1.习巩固原电池及电解质的有关知识。2.掌握电解的基本原理。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1.电解质是指在_____________能够导电的_______________。2.电离是指电解质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状态下离解成____________过程。3.电解质通电前在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作______________运动;
第三节 油脂 第三节 油脂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2.使学生了解工业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简单生产过程;3.使学生了解合成洗涤剂的优缺点;4.使学生了解油脂与日常用品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油脂的氢化的水解反应。教学
第三节 油脂 第三节 油脂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2.使学生了解工业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简单生产过程;3.使学生了解合成洗涤剂的优缺点;4.使学生了解油脂与日常用品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油脂的氢化的水解反应。教学
蛋 白 质 蛋 白 质教学目的1.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了解蛋白质的用途,并初步了解酶的特性及其用途。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思维能力。3.让学生初步了解蛋白质是生命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过程一、蛋白质师;蛋白质
第七章 硅和硅酸盐工业 学法指导1.要注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对比。 纵向,即碳族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的研究。如CH4和SiH4的稳定性强弱的比较,H2C03和 H2Si03,的酸性强弱的比较等。 横向,即碳族元素跟同周期的氮族元素、氧族元素和卤素元素的对比。如Si、P、S、Cl的非金属强弱的比较,氢化物的稳定性、
第四节 环境保护 1.环境自净和环境污染的概念 (1)人类的活动不断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而大气、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作用,使污染物的毒性和浓度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 (2)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发生了不良的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于是就造成环境污染。
第二节 硅酸盐工业简介、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一、硅酸盐工业简介1.水泥 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3CaO·Si02)、硅酸二钙(2CaO·Si02)和铝酸三钙(3CaO·A1203)等。2.玻璃 玻璃有普通玻璃、石英玻璃、光学玻璃等等。玻璃没有固定的熔、沸点。3.比较水泥和玻璃的生产方法(见下表)硅酸盐产品硅酸盐产品水泥玻
第二节 二氧化硫等 一、SO2 及O3 1、二氧化硫(1)强还原性、氧化性(与H2S)。常见氧化剂均可与SO2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2)酸性氧化物通性(3)漂白性例1、为降低SO2对大气的污染,工业用煤可伴入少量生石灰,可减少污染,另一种方法是将烟道气通入石灰乳中,既起到“固硫”的作用,防治酸雨,又能制得石膏,请写出有
《卤素》复习教案(三) 一、卤族元素(一)卤素的原子结构和单质的物理性质随卤素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渐增大,其原子结构的递变而使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呈规律性变化.从F2 I21、颜色渐加深,状态从气 液 固,密度从小 大,熔沸点由低 高(分子晶体)2、单质的溶解性——除
第三章《物质的量》教案(一) 知识点和新大纲要求:(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C)(2)摩尔质量(B)(3)气体摩尔体积(B)(4)物质的量的浓度(C)(5)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C)一、有关概念(1课时)1.物质的量(1)概念: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2)符号: (3)单位:mol2.摩尔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在组成上两者都属于钠的氧化物,但因含氧量不同,在结构、性质上存在差异,现将两者比较见下表。 氧化钠过氧化钠色、态 化学式 电子式 氧元素的化合价 稳定性 与H2O反应的方程式 与CO2反应的方程式 氧化性、漂白性 用途 2.钠的重要化合物 (1)硫酸钠Na2S04 Na2S0
《卤素》复习教案(一) 【教学内容】复习高一第四章《卤素》【教学目标】1、 掌握卤素原子结构的递变与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2、 重点掌握Cl2的重要化学性质.【知识讲解】一、氯气1、 化学性质——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表现强氧化性.(1)与金属反应——Cl2与绝大多数金属能反应(除极少数不活泼金属
页次:2/5 每页25 总数11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