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 第一章 空气 氧 第一节 空气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教学方法 实验
第二册盐 化肥 复习2 第十一单元复习课(2)目 的:1、知识与技能:主要化肥氮、磷、钾的种类及其作用,部分化肥的性质与作用。2、过程与方法:化肥的鉴别方法,知识整理、归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辩证认识化肥和农药,增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重难点:化肥的区别。 
第二册盐 化肥 复习2 第十一单元复习课(2)目 的:1、知识与技能:主要化肥氮、磷、钾的种类及其作用,部分化肥的性质与作用。2、过程与方法:化肥的鉴别方法,知识整理、归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辩证认识化肥和农药,增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重难点:化肥的区别。 
第二册化合价(1)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常识性介绍化合价的涵义;了解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初步学会应用。能力培养:结合课堂上对问题的设疑、解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从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通过化合价基础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记忆力。科学思想:
第二册铁 课时教案(初中化学)  (一)课型、课题:复习课,第六章 铁  (二)教学目的:  1.巩固、提高对铁等金属元素的认识,以“铁”为代表加深掌握金属与酸和盐的反应规律。  2.进一步巩固掌握含杂质物质的有关计算。  3.培养学生讨论、分析、综合等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巩固、掌握铁
第二册原子量 课 题 3: 第三节, 元素及元素符号.教学目标 : 1.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 2. 学会用元素概念区分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教学重点 : 元素概念,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 : 元素概念的形成及应用.教学过程 :1. 口答 : 什么是分子 ? 什么是原子 ? 本质区别是什么 ?2. 什么是原子量
第二册分子 教学目标 : 1. 了解分子的性质, 掌握分子的概念; 2. 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教学重点 : 分子的概念和性质.教学难点 : 分子运动的想象.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 :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 引入新课 : 通过绪言和第一章学习, 我们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第二册过滤和结晶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教学过程:  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
第一册第一章 第一节 空气 第一章 第一节 空气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
第一册第一节 碳的几种单质 第五章 碳和碳的化合物第一节 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知识;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能力: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思想教育: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常见炭的学习,对学生
第一册第一节 碳的几种单质 第五章 碳和碳的化合物第一节 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知识;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能力: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思想教育: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常见炭的学习,对学生
第一册第一节 碳的几种单质 第五章 碳和碳的化合物第一节 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知识;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能力: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思想教育: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常见炭的学习,对学生
第一册第四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第四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课时)一.知识教学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2.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
第一册第四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第四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课时)一.知识教学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2.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
第一册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长春市希望学校 王彦平 课 题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设计思想1. 通过学生亲自收集体会学习和社会与生活及经济建设的密切联系2. 通过探究实验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3. 通过列举应用,培养学生关心经济建设
第一册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长春市希望学校 王彦平 课 题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设计思想1. 通过学生亲自收集体会学习和社会与生活及经济建设的密切联系2. 通过探究实验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3. 通过列举应用,培养学生关心经济建设
第一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第二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电子云的含义2、 使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3、 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 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教学重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导学题纲1、电子为何不会被原子
第一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第二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电子云的含义2、 使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3、 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 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教学重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导学题纲1、电子为何不会被原子
第一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第二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电子云的含义2、 使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3、 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 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教学重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导学题纲1、电子为何不会被原子
第二册第一节 分子 课 题 : 第一节 分子.教学目标 : 1. 了解分子的性质, 掌握分子的概念; 2. 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教学重点 : 分子的概念和性质.教学难点 : 分子运动的想象.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 :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 引入新课 :
第二册第一节 分子 课 题 : 第一节 分子.教学目标 : 1. 了解分子的性质, 掌握分子的概念; 2. 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教学重点 : 分子的概念和性质.教学难点 : 分子运动的想象.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 :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 引入新课 :
第一册第二节 碳的化学性质 一、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二、碳的化学性质 1.碳的可燃性。   点燃C + O2========  C02(碳充分燃烧)   点燃2C + O2========  2C0 (碳不充分燃烧) 2.碳的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   高温CuO+ C ==
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一、教学目的: ⒈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化学活动性; ⒉了解碳各种单质物理性质差异虽大却具有相同化学性质; ⒊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 ⒋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单质碳可燃性
原电池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原电池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目的要求:1. 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2. 了解金属腐蚀,特别是电化腐蚀和金属防护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和金属的电化腐蚀 教学方法:探索法(启发引导) 引入我们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必然要
原电池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原电池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目的要求:1. 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2. 了解金属腐蚀,特别是电化腐蚀和金属防护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和金属的电化腐蚀 教学方法:探索法(启发引导) 引入我们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必然要
页次:16/36 每页25 总数89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