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德育目标: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的品质。通过实验探
第一册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配合阅读。 教学过程 【
第一册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目的要求】: 1. 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 并结合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2.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的原理,掌握验纯的方法。 3.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 4.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推导问题解决问题,综合 及归
第一册绪言课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第一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电子云的含义2、 使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3、 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 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教学重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导学题纲1、电子为何不会被原子核吸引到核内?2.它的运动的是否有如卫星一样有特定的轨道?3.我们看到的
第一册分子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2、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3、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现
第一册氧气的制法 [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学会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及分解反应。3.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提问:现有一瓶
第一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认识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 2.激发学生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重点: 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难点: 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教学方法:讲述、演示。实验准备:各种常用化学仪器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第一册几种常见的酸:盐酸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理解复分解反应,了解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实验基本操作能力。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
第一册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电子云的含义2、 使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3、 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 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教学重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导学题纲1、电子为何不会被原子核吸引到核内?2.它的运动的是否有如卫星一样有特定的轨道?3.我们看到的氢原
第一册奇妙的化学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一册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有关的实验过程和现象;理解点燃氢气之前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并掌握检验的方法;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还原剂。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思想
第一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的1、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纯,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2、理解置换反应概念及应用。3、了解原子团的概念,知道SO42-、CO32-、NO3-、OH-教学重点1、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反应原理和操作2、学会氢气检验和验纯教学难点复习提问:1、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一册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
第一册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述了质量守恒定律并运用原子的观点讲述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本节教学目的: 1、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说明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 2、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
第一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师:投影展示几个高高的大烟囱向空气中排放浓烟,天空黑云一片.这是东北的某城市,冬天大约有150天需要烧煤取暖,已知煤中含1%的硫,若每天烧煤2000吨,则一冬天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有多少吨?你知道怎样计算吗?学生好奇地开始讨论。生1:用2000吨×1%╱ ×100%就可以求出二氧化硫的质量。生2:
第一册燃烧和缓慢氧化 一.知识教学点 1.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3.缓慢氧化和自燃。 4.爆炸。 5.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二.重难疑点 1.重点:燃烧的条件。 2.难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与联系。 3.疑点:燃烧能否引起爆炸,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其关键取决于什么?
第一册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第三章 水 氢第一节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知识目标]1.常识性介绍水和人类的关系,水的污染与防治。2. 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使学生初步懂得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国情、节水、环保教育。[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新闻记者能力,自学能力。2.培养
第一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能力:培养学生观察
第一册空气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
第一册“电解水”实验的准备和演示 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解水”演示实验的操作技术;2.探索水电解器(霍夫曼电解器)的代用装置;3.培养学生“以教师的姿态”做好演示实验的预备实验以及进行演示的初步能力。 二、实验题目电解水 三、实验步骤1.课前写出预备实验计划和演示(试讲)计划钻研初中化学课本中电解水这个
第二册化肥 教学目标:1、了解常用化肥(铵盐、磷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性质、作用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2、初步了解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和农家肥料特点。3、选学“一些常见的化肥”4、常识介绍中国的化肥工业的发展。课前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小组活动——访问农家或园艺工人,了解化肥使用的状况。增强学生的
第二册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第二册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大化三中 韦艳华【目的要求】: 1. 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 并结合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2.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的原理,掌握验纯的方法。 3.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
第二册4-1常见的盐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探究实验一: 展示家庭厨房中的两种调味品:食盐(NaCl)和碱面(Na2CO3)。学生讨论,分析,产生探究兴趣。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引起探究的欲望。提问:分别在家庭和实验室两种环境中,自行设计区分方案,动手操作并简述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