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教案示例教案示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教学重点】 1.了解巴勒斯坦地区重要的战略位置。 2.知道以色列在荒漠上发展灌溉农业的先进方法及取得的成就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教学难点】 1.阿以边界 2.中东问题 【教学用具】巴勒斯坦地区图,以色列农业景观图,巴勒斯坦地区边界变
西亚和北非“居民和经济” 教案示例教案示例——西亚和北非“居民和经济” 【教学重点】 1.西亚和北非石油资源的分布以及主要的运输路线 2.西亚和北非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3、西亚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 【教学难点】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用具】
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
“哈萨克斯坦” 教案示例教案示例——“哈萨克斯坦” 【教学重点】哈萨克斯坦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与其工农业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哈萨克斯坦的工农业分布特征 【教学用具】哈萨克斯坦政区图、哈萨克斯坦农业分布和矿产分布图、哈萨克斯坦的草原、荒漠景观图、哈萨克斯坦地形图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上
中亚“概述” 教案示例教案示例——中亚“概述” 【教学重点】掌握中亚的地理位置,理解中亚在沟通亚欧之间交通上的重要作用。 记住与我国相邻的国家名称。 理解中亚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特征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及自然条件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中亚干旱、半干旱气候对一系列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用具】“
4.5 气象灾害 教案4.5 气象灾害 教案一、素质教育目标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有些气象灾害既有自然的因素,也与人类活动有关,并不断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气象灾害
第八课 发展中国家第八课 发展中国家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通过学习海湾国家,了解单一资源型国家经济发展特点,进而了解欧佩克组织协调合同一个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保护和发展民族经济中的作用。了解到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发展中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在国际社会立足和寻求发展。(2) 通过学习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教学目的1.掌握我国三大平原的名称、位置、范围和主要特征;记住我国主要丘陵的名称并了解它们的分布和利用状况。2.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认识和分析地形特征的能力。3.在学习我国东部平原和丘陵地理特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为树立“要珍惜爱护土地资源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
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宇宙、天体的观念,理解宇宙的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能力目标 能运用图表形象掌握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分析说明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德育目标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发展观; 2.
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1 Ⅰ、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是为了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我们所处的地球。因此,在了解了地球所处的大宇宙环境的基本情况后,我们接下来学习地球所处的小宇宙环境──太阳系,较细致地了解宇宙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Ⅱ、讲授新课 <板书> §1.1人类认识的宇宙 二、宇宙中
大气的热力状况教学设计 课 题 大气的热力状况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 2.理解大气的保温效应(短波辐射、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 3.分析理解全球热量平衡原理 教学重点 大气的保温效应(削弱作用、保温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教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学设计 一、主要的理论依据 1.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的理论和实践是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一门学科是6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从教育技术学中派生出来,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 教学设计是运用教育技术去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方法和途径,然后评价教
全球性大气环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季节性移动规律,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与特点。 能力目标: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图上理解并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在季风形成图上理解季风的成因与特点。 德育目标: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
“全球性大气环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2.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3.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环流的最重要的原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推理并掌握新的知识;培养读图能力。 德育目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
《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想 【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大气污染所形成的地球保温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和保护(防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应用课本上的地图,比较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和解决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并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1知识目标 ①了解天气变化与不同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理解锋面系统和不同气压系统的活动规律和天气特征。 ③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 1.2技能目标 ①能充分利用网络(Internet)自主查寻、筛选、分析资
气候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举例说明或分析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德育目标:树立因地制宜利用气候资源的观念,以及保护气候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气候资源的特点,气候资源在农业和建筑中的
海水运动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洋流的成因。 【教学重点】 洋流的成因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为什么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和热源? 2.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引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海洋是大气主要的热源和水源,了解海岸带的区位优势; 2.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 【重点难点】 1.海洋水体的环境意义 2.海水温度和盐度 【板书设计】 海水温度 海水盐度 分布规律 空间 时间:夏高冬低 空间:由副热带海
海水运动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洋流的分类及地理意义、分布规律。 2.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 【教学重点】 1.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系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复习旧课】 1.海水的运动形式有哪几种? 2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了解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了解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2.使学生认识地质灾害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提高减灾防灾意识,增强学生临灾应变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1
主要地质灾害教案 【教学目的】 了解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四种灾害的成因以及各地质灾害之间相关性的原因和表现;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重大危害,认识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了解人类目前防御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 【教学重点】 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的分布特征;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