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 教案示例教案示例——“南非” 【重点】1.重要的地理位置 2.主要的矿产资源 【难点】经济特点 【教具】南非教学课件 (导入)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经济结构的单一,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加之近年来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 教案示例2教案示例2——“居民和经济” 【教学重点】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征 2.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 【教学难点】 初级产品为主经济的形成、问题及解决途径 【教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非洲民俗的视频资料。 [提问]这对
关于水土流失的实验教学启示 关于水土流失的问题,在初中地理中多次提到,特别在讲《黄河》一节中,更是集中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在《中国地理》分区地理教学中,讲北方地区时,讲到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重点地提出了这个知识点,然而学生对这个问题总是理解不透。农村的学生感受深一些,城市的学生对这点感受
初二.第四章.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鉴于本节内容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把抽象的天气、气候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教学设计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二)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二)能力目标1、掌握运
第二节 巴西 教学设计第二节 巴西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巴西的民族融合。2、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3、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4、概括并归纳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及保护措施。5、认识巴西的城市化问题。(二)能力目标1、利用录像、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巴西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西双版纳的位置;2、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二)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
第一节 美国 教学设计第一节 美国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二)能力目标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
第四节 澳大利亚 教学设计第四节 澳大利亚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2、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及其形成原因。3、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4、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二)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看景观图片和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录像(或VCD盘),运
珠江三角洲 教学设计珠江三角洲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二)能力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设计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2.本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4.知道本区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学设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2.使学生了解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使学生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初步
8.2 欧洲西部 教学设计8.2 欧洲西部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欧洲西部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国家的集中地,其联合组织“欧盟”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里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发展畜牧业有优越的位置、地形、气候条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繁荣。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6.3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
8.1中东 教学设计88.1中东 教学设计一、 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知道中东地区的范围、主要国家
天气和气候 教学设计天气和气候天气和气候 【教学重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教学手段】录像:天气预报计算机课件:(1)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2)天气形势图;(3)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图;(4)风向示意图;(5)气象观测仪器----百叶箱、温度计;(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图。【教学过程】(引课出
大气运动
大气的运动(2课时) 教学目标: 1. 热力环流:a.引起大气运动的原因 b.热力环流的产生及图示 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不同影响及图示 教学重点、难点:热力环流、风的形成及影响风的各种作用力 知识
大气的运动(2课时) 教学目标: 1. 热力环流:a.引起大气运动的原因 b.热力环流的产生及图示 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不同影响及图示 教学重点、难点:热力环流、风的形成及影响风的各种作用力 知识
第四节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第四节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特征,初步了解我国主要丘陵的位置。2.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3.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分析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教学重点】三大平原的位置及主要特征【教具准备】1.中
地震和火山地震和火山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和原因,并初步了解有关地震监测、预报和抗御地震灾害的常识;了解我国火山的分布。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正确理解和对待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态度和能力。教学重点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并在此基
第五节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第五节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掌握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知道我国的火山及其分布。2.使学生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危害。了解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的分布。3.对学生进行有关我国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方面的地理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防灾、减
第五节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第五节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教学目标1.态度目标: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演练本校及自己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2.能力目标:全组同学能够相互协作,根据统计资料在中国图上绘出中国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并能讨论分析出它们的分布规律;能通过讨论确定并演练本校和自己家
收听天气预报 2收听天气预报 教学目的1.了解天气预报及其意义,了解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组成,掌握识读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生识读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技术了解和预知天气现象的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明
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1)知道中国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数量较为丰富,但人均资源少,利用不尽合理。2.智能的培养:使学生辨证地认识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3.思想教育要求: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资源数量特征,了解我国自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