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动是指胎儿在子宫腔里冲击子宫壁的活动,是反映胎儿生命情况的客观征兆之一。孕妇一般在妊娠16-20周,便能感觉胎动。胎动的次数并非恒定不变,妊娠28-38周是胎动活跃期(正常胎儿一小时胎动不应少于3-5次,12小时的胎动次数为30-40次),以后稍减弱,直至分娩。妊娠月份,每日时辰,声光刺激,羊水多少,孕妇的运动、姿势、情绪等,都可能引起胎动变化。
研究证明,某些病理情况或功能障碍,如脐带绕颈较紧、胎盘功能障碍、孕妇用药不当,以及外界不良刺激等,均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出现胎动异常。如 12小时胎动少于20次,提示胎儿异常;若少于10次,则表明胎儿宫内缺氧;如果一段时间内胎动超过正常次数,胎动频繁,或胎动性质异常(胎儿出现强烈的、持续不停的、推扭样的动作或踢动),或者是胎动变得十分微弱时,都是不祥之兆,需要引起警惕。再如,妊娠28周后,胎动多位于中上腹,如果小腹下部经常出现胎动,多表明胎位不正(如为臀位或横位),容易造成分娩困难,应及时就诊。
胎动的计数方法很简单,孕妇可取左侧卧位,静心体会胎动的次数和性质。胎儿每动一下记一次数,每日早、中、晚各记录1小时,3小时胎动的总和乘以4,可推算出12小时的胎动次数。当然.数胎动只是孕中晚期后自我评估胎儿健康与否的手段之一,要想对胎儿的状况做出全面了解,定期去医院进行产前检查仍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