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妇女在怀孕初期,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一系列妊娠反应。因此,在我国民间历来流传有“孕妇爱吃酸”的说法,也有用酸性食物来缓解孕期呕吐的做法,甚至有用酸性药物止呕的做法。其实,这些方法,没有科学依据,确实不可取。
那么,孕妇为什么常常爱吃酸的东西,这是何原因?医学家们通过先进的放射免疫技术检测,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妇女怀孕以后,胎盘能分泌出一种奇妙的物质,它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使孕妇胃酸分泌量显著减少,各种消化酶的活性也大大降低,从而影响了孕妇正常的消化功能,使人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此时只要吃些酸性食品,就会使这些症状得到缓解。究其原因,酸能刺激胃的分泌腺,使胃液分泌增加,还能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胃肠蠕动,能增加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工腌制的酸性食物,如酸菜、酸萝卜等腌制食品,备受孕妇们的喜爱。酸菜、酸萝卜等腌制食品,已失去了原有的营养价值,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孕妇食用,对母体、胎儿健康没有益处。因此,孕妇食酸也要讲究科学,正确地选用,是孕期的一种养生法宝。如西红柿、杨梅、石榴、樱桃、葡萄等新鲜的水果,既可增加食欲,又可获得丰富的营养素。
近年来,国外医学界有关研究机构明确指出,酸性食物和药物是导致畸胎的“元凶”之一。在研究中发现,孕妇过多地食用肉类、鱼类、巧克力、白糖等酸性食物,其体液会发生变化,形成一种“酸化”,进一步促使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从而引起孕妇烦躁不安、爱发脾气,易伤感等消极情绪。这种不良的消极情绪,可以使母体内的激素和其他有毒物质分泌增加,则是造成胎儿腭裂、唇裂及其他器官发育畸形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不同时期胎儿组织和母体血液的酸碱度,认为在妊娠的最初半个月左右,不食或少食酸性食物或含酸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阿司匹林)等为佳。
从营养学角度出发,孕妇吃些酸味食物,能满足母体与胎儿对营养的需要。孕妇怀孕2~3个月以后,胎儿骨骼开始形成。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是钙元素。但是,想促使钙元素的小分子——钙盐沉积下来形成骨质,还必须有酸性物质的积极参与。孕妇吃些酸味食物,能够帮助胎儿骨骼的生长发育。铁元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也是孕妇和胎儿制造血红蛋白所必需的主要原料。在妊娠期间,孕妇容易产生缺铁性贫血,而铁元素只有从三价转变成二价后,才能在胃肠道被人体吸收,这种转变只有在酸性环境下才能够顺利地完成。物极必反,孕妇如食用大量的酸性食品,会使体内碱度下降,容易引起疲乏、无力,不仅容易使母体患某些疾病,更重要的是可因此而影响胎儿正常、健康地生长发育,情况严重者,甚至可导致胎儿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