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养治疗的目的
利用合理的饮食,促进肝细胞再生,阻止肝病的发展,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保护和促进肝脏功能恢复,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保证机体各器官、组织的正常代谢,增强营养物质的储存、运送和调节作用,减少毒物形成或促进毒物分泌和排出。
肝硬化患者除进行药物治疗外,必须重视营养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合理运用营养治疗对改善肝功能及全身情况,延缓病情向不良趋势发展,减少因消化道出血而导致的死亡威胁,颇有重大意义。反之,由于饮食不当,如食油炸坚硬食品脆麻花(绞链棒)、花生、瓜子、刀豆、牛肉干、小排等导致消化道出血甚至死亡的病例,并非罕见。首先,使患者了解自己肝硬化同时出现全身状况下降的表现:①凝血因子合成降低,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凝血时间延长。②白蛋白的合成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在门脉高压因素参与下,血浆从门脉血管内漏至腹膜腔内而形成腹水。③门脉高压症除腹水外还可以引起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而发生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④水、钠潴留引起腹水及全身水肿。⑤脾脏肿大晚期肝硬化,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使血小板破坏增多。其次,使患者了解肝脏与三大营养的关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的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由于肝硬化后肝功能减退,其合成功能降低,而自身分解功能加强,可影响血浆蛋白的浓度,使血浆蛋白质,特别是白蛋白含量减低,致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形成腹水。再次,配制合理的肝硬化患者膳食的意义。合理的膳食,可促进肝细胞再生、阻止肝硬变的发展,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保护和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全身状况,延缓病程向不良倾向发展,反之,由于饮食不当,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甚至死亡。
二、肝硬化患者的营养原则
由于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病因反复长期损害形成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一般健康状况衰退、肝功能障碍、腹水、消化道静脉曲张出血及肝昏迷。所以,饮食上应要特别注意,通过合理的营养来改善肝功能,阻止肝硬化的发展,对治疗肝硬化有重要意义。具体的营养治疗原则为:
(1)对热量的要求。一般每天2 500~2 800千卡。
(2)对蛋白质的要求。每日供给蛋白质100~120克,如果饮食中所含的蛋白质较多时,供给量可适当减少,每天每公斤体重不低于1克。
(3)对脂肪的要求。每天提供的脂肪应控制在40~50克。脂肪太多,会使脂肪沉积在肝脏内,加重肝功能损伤,脂肪过少,也会影响食物的味道和食欲。但对于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来说,则应采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
(4)肝硬化患者应食用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品,及时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A及维生素K。
(5)烹调时要特别强调食用细软美味的食物,忌用带鱼刺、鸡骨的菜肴及硬食。
(6)绝对禁酒。
应供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适量脂肪的饮食。进食要细嚼慢咽,少量多餐,食物要软烂,易于消化。如出现腹水、浮肿,要注意钠量的摄入,每天食入钠量2 000毫克以下,约2~3克食盐,忌食或少食发酵食品如大饼、油条、切面及含小苏打(碳酸氢钠)的食物及产气饮料。禁烟酒、油炸食物、粗纤维、硬果类食品,带碎骨的禽、鱼类,以免发生食道及胃底曲张的静脉破裂而导致出血死亡。当肝功能严重衰竭或伴有肝昏迷先兆现象时,应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