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压力可引发和加重牙周病

疾病知识  2009-03-06 04:14:16  文章出处:
  很多学者认为,各种社会、心理因素以应激为中介,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和内分泌激素失衡,诱发疾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牙周病的人群经历负性生活事件的人数明显增多。其中最多的是下岗,其次是亲友的
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或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 巴甫洛夫
  

  很多学者认为,各种社会、心理因素以应激为中介,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和内分泌激素失衡,诱发疾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牙周病的人群经历负性生活事件的人数明显增多。其中最多的是下岗,其次是亲友的死亡。这些负性生活事件是一种急性应激反应,对疾病的发病起着“扳机”的作用。

  它将心理信息转变为生理反应和免疫改变,引起唾液质量的变化,激素、细胞因子、神经肽的释放,最终使机体的防御能力下降,增加了机体对致病菌的易感性,引发并加重了牙周病。

  社会精神因素引起应激。应激不仅可以通过生理变化,也可以通过不良口腔卫生行为影响疾病。研究表明,精神紧张的人比正常人更少从事体育锻炼,更易吸烟、酗酒,更少注意自我口腔卫生保健。如考试应激会使学生忽视口腔卫生,增加菌斑的堆积,是精神压力影响牙周病的重要行为因素。

  研究还发现,牙周健康组的受教育程度和未婚比例均比较高,提示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未婚可能与牙周病发病几率呈负相关。这类人群生活负担较轻,经济压力相对较小,可及时就诊发现和控制病情。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其口腔保健意识更强,故而罹患牙周病的危险度下降。

  牙周病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压力,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心理因素是精神压力的一种情绪反应,心理学上称为情感性精神障碍,它可能是与牙周病关系最密切的因素。

  对糖尿病患者的调查也发现,易怒情绪与牙槽骨吸收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对男性调查发现,愤怒指数高的比愤怒指数低者发展为牙周病的几率高出72%。

  顽固性牙周病患者表现出对牙科治疗的不愉快感、痛感以及消极依赖、自我相对脆弱的人格特征。精神压力常常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反过来又加深心理负面影响,产生强而持久的心理应激,超过机体的适应能力而致病。故精神压力大的牙周病患者处于一个进行性的恶性循环之中。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提高卫生保健意识,疏导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以减少牙周病对人类牙齿健康的危害。

推荐健康名言:
  • 健康的身体乃是灵魂的客厅,有病的身体则是灵魂的禁闭室。——培根

  •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德谟克利特

  • 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约翰·格雷

  • 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暗,而强健的活力就使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斯宾塞

  • 身体既是心智的基础,发展心智就不能使身体吃亏。——斯宾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