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按摩时是否越痛效果越好

疾病知识  2009-03-06 03:44:34  文章出处:
  “哇,好痛!”“没事的,痛才有效果。”这是我们常常在足疗中心听到的顾客和按摩师之间的对话。按传统足疗所倡导的理念,脚底的某一个穴位和身体某一特定器官是联系在一起,而且“按得最痛的地方,正是病得最厉害的部位”,因此“足部按摩越疼效果越好”。  最近,一位名叫吴若石的瑞典籍足部按摩师
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或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 巴甫洛夫
  

  “哇,好痛!”“没事的,痛才有效果。”这是我们常常在足疗中心听到的顾客和按摩师之间的对话。按传统足疗所倡导的理念,脚底的某一个穴位和身体某一特定器官是联系在一起,而且“按得最痛的地方,正是病得最厉害的部位”,因此“足部按摩越疼效果越好”。

  最近,一位名叫吴若石的瑞典籍足部按摩师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根据三十年来为数万人进行足部按摩的经验,他认为过度疼痛对身体没有好处。

  一、五脏如五行 也会相生相克

  吴若石在其新足部健康法中提出,人体的五脏在生理功能上互相助长,互相联系,在病理上也可以互相影响。这种互相影响称为传变,也就是“母病”和“子病”之间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包括母病传子和子病累及母两种,都是五行中的某一行太过或不及,使五行不能保持正常的和谐所引起的病变。

  例如,肝属木,肾属水,水与木是母子关系,如果因为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肾脏有病使肝脏也发生病态,造成“肝肾阴虚”,这就是“母病传子”的情形。而肝属木,心属火,肝是母脏,心是子脏,如果因为心血不足而累及肝脏,引起肝火,就是子病累及母。

  二、痛与疗效不成正比

  据吴若石介绍,痛觉是依病人体质和耐痛力而定的。痛觉跟病情也不一定成正比,有些人按摩某一个点特别的痛,但并不是表示他痛的地方,就是他病得最厉害的地方,因为神经的反应点不一样,某些部位特别灵敏,某些部位比较迟钝,比较痛的地方只能说这个器官有异常,不能表示这个器官病得很厉害。同时,按摩的力度和按摩的效果也不成比例,并不是愈用力,按摩的效果就绝对会很好。

  此外,医学上把引起痛觉的最低刺激量称作“痛阈”。痛阈因人而异,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身体状况、年龄和心理状态下,对疼痛的忍耐能力都不一样。一般来说,健康状况不佳的人比健康人的痛阈低,也就是对疼痛更为敏感。

  三、过度疼痛会泻正气

  人们在接受足部按摩的时候,因为抱着“越疼越有效”的想法,往往只注重酸痛的地方,足疗馆里经常可以看见顾客疼得龇牙咧嘴、大汗淋漓仍然紧抓毛巾强忍疼的情景。吴若石提醒,足部按摩时盲目追求“疼”的感觉对疾病的发现和治疗弊大于利。一方面,一些长期病患者足部对应的反应区不但不会对刺激敏感,反而可能出现神经麻木。当出现神经麻木的情况时,对应器脏的病情可能已经比较严重,但盲目追求疼感容易使人忽略麻木的部位。另一方面,只有当一个人正气充足时才适用重而慢的按摩方法(称为泻法),否则就应该用轻而快的补法。特别是对于老人、妇女和儿童来说,自身的元气不足,运用泻法会加重症状,使体力更加虚弱。

  因此,在足部按摩过程中,被按者如果有酸、胀、疼的感觉或者皱眉的反应,就表示按摩力度已经足够了。提供足部按摩的专业人员也应该注意,长期过于用力为顾客按摩容易使自己手指关节起茧甚至变形,所以用适当的力度为顾客按摩对顾客和自己都有好处。另外,可以考虑使用按摩棒等辅助措施,减轻双手负担,减低患上职业病的可能性。

  四、足疗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

  手法正确的足部按摩是一种享受,但千万不要贪多。尤其是虚弱的病人,如果接受足部按摩时间过长,血液被调动到其他器官组织,会因为脑部缺血而感到头昏,甚至觉得病情加重。所以一般来说,建议30分钟左右完成双脚所有反应区的按摩。

  这种新足部健康法指出,足疗后最好喝一杯水。因为足部按摩后人体内脏组织新陈代谢加快,血液浓度加大,感到口渴是非常正常和理想的反应,表示按摩起了效果。但按摩前后切忌喝冰冷的水,以免寒气在体内凝滞,影响气血的循环,更不要刻意喝大量的水以致肚饱腹胀、恶心、呕吐。

推荐健康名言:
  • 健康的身体乃是灵魂的客厅,有病的身体则是灵魂的禁闭室。——培根

  •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德谟克利特

  • 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约翰·格雷

  • 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暗,而强健的活力就使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斯宾塞

  • 身体既是心智的基础,发展心智就不能使身体吃亏。——斯宾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