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进补的八大注意事项

疾病知识  2009-03-06 03:42:40  文章出处:
中国有句俗语:“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之后,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不要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
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或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 巴甫洛夫
  

    中国有句俗语:“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之后,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不要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等疾病

    二、不要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用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进补虽然不像治病那样有着严格的要求,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热,口淡涎多,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虚、实枉自食用药膳进补,容易导致“火上加油”,有害身体的健康。

    三、不要过度进补。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所谓的“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可取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多服用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四、不要以肉代补。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胃肠功能减弱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事实上,饮食清淡也是可以进补的,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五、不要以药代食。

    所谓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可取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一定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芹菜可防治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健胃。日常服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补品中的佳品。

    六、不要重进轻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过于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发生便秘。故养生专家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既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也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畅通。

    七、不要长期食用单一补品。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种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

    八、不要以贵贱分高低。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治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以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温馨提示:秋季最明显的特点是气候干燥。在没有特殊情况(如患外感、腹泻、湿盛)时,食补应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仁、花生、鸭蛋、梨等。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搭配则功效更佳。药补则应适当配以养阴生津润肺的中药。这些药物种类较为丰富,如西洋参、太子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百合、杏仁、天花粉、芦根、白木耳、黑木耳、龟板、鳖甲、地黄等,都适于在秋季使用。

  切记一点:秋季养阴忌滥补。

推荐健康名言:
  • 健康的身体乃是灵魂的客厅,有病的身体则是灵魂的禁闭室。——培根

  •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德谟克利特

  • 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约翰·格雷

  • 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暗,而强健的活力就使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斯宾塞

  • 身体既是心智的基础,发展心智就不能使身体吃亏。——斯宾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