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宫脱垂,如何预防

疾病知识  2009-03-06 03:27:02  文章出处:
子宫脱垂是怎么回事 子宫、阴道之所以能维持在正常位置,要依赖于子宫周围韧带的强健,以及骨盆底部肌肉韧带的强有力的支持,如果这些因素变得薄弱,子宫就会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称为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的原因常见于分娩时损伤、先天性发育异常、营养缺乏、腹腔内压力增加等。 轻度脱垂可
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或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 巴甫洛夫
  

    子宫脱垂是怎么回事

    子宫、阴道之所以能维持在正常位置,要依赖于子宫周围韧带的强健,以及骨盆底部肌肉韧带的强有力的支持,如果这些因素变得薄弱,子宫就会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称为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的原因常见于分娩时损伤、先天性发育异常、营养缺乏、腹腔内压力增加等。

    轻度脱垂可无症状或症状很轻,患者只感觉阴部下坠。子宫颈仍位于阴道口内,久站、久蹲或大便用力时子宫脱出阴道口,经平卧休息后可自动回纳。较重的子宫脱垂,脱垂肿物很大,经平卧休息也不能自动回纳,需用手还纳。子宫及阴道壁脱出后使行走时不适,甚至无法行走。脱垂之子宫、阴道壁等因摩擦可形成感染、溃疡,使阴道分泌物增加,甚至有时带血;如同时伴有膀胱膨出可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经常有残余尿,久之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出现尿疼、尿频、尿急症状。还可以因咳嗽、喷嚏、大笑时小便不自主地从尿道溢出。此外,月经量增多,月经频发。

    按子宫脱垂轻重,分成5个程度。

    (1)度轻:子宫颈距处女膜缘少于4厘米,未达处女膜缘。

    (2)度重:子宫颈已达处女膜缘,于阴道口可见到。

    (3)度轻:子宫颈已脱出阴道外,宫体尚在阴道内。

    (4)度重:部分宫体己脱出阴道口外。

    (5)度重:子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子宫脱垂的预防

    (1)做好计划生育,避免多生、频产。

    由于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子宫长时间的强力收缩和生产时腹压增大,骨盆底的肌肉和筋膜被牵拉,并向两侧分离,肌纤维也常有撕裂。这些改变和损伤在产后虽然能恢复一些,但很少能恢复到妊娠前的状态。分娩时会阴部也常发生裂伤,使阴道口扩大而且松弛,阴道壁也失去原有的紧张度,变得松弛而容易扩张。上述改变都使骨盆底部肌肉、韧带的紧张度比妊娠前变得松弛和薄弱。因此,多产、频产势必会增加子宫脱垂的可能性。

    及时纠正胎位异常,预防发生滞产、难产,及时处理滞产、难产,减少盆底损伤。

    (2)注意孕期和产后营养。

    分娩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能量,产后哺乳、带孩子都使产妇消耗很大,如果孕期和产后营养好,不仅可使体力恢复快,也使产妇保持一定体重,否则,过于消瘦会使子宫支持力减少,增加子宫脱垂的因素。

    (3)孕期和产后要注意妇女劳动保护。

    怀孕晚期,应适当休息,不要参加过重体力劳动。注意产后休息与锻炼,产后不要过早劳动,避免重体力劳动。提倡产后早下床活动,但不宜做过多过重的体力劳动,也应避免久站、久坐、久蹲。产后休息42天,有产科合并症者应适当延长。如果产后过早参加较重的体力劳动,会使骨盆底组织变得松弛,使子宫和阴道失去了原有的强有力的支持,以后就会逐渐发生阴道壁膨出和子宫脱垂。产后休息时注意卧位姿势,不要长时间仰卧,应当经常更换体位,如侧卧或俯卧,以避免子宫后倾,因后倾的子宫更容易脱垂。产后半月后可行胸膝卧位锻炼,每日1-2次,每次5-10分钟或更长。产后应做产后体操或进行腹肌和提肛肌收缩锻炼。有便秘、腹泻、咳嗽等应及时治疗。

推荐健康名言:
  • 健康的身体乃是灵魂的客厅,有病的身体则是灵魂的禁闭室。——培根

  •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德谟克利特

  • 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约翰·格雷

  • 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暗,而强健的活力就使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斯宾塞

  • 身体既是心智的基础,发展心智就不能使身体吃亏。——斯宾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