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看到孩子与所谓的“坏孩子”在一起玩时,都是无法容忍的。因为在父母眼里那些“坏孩子”往往不喜欢上学、喝酒抽烟、学习成绩差、没有礼貌。孩子可能会说,他们比其他人对自己更好,就是喜欢和他们在一起。那么,父母怎样引导孩子正确交友呢?
1.提早教给孩子正确选择伙伴
将孩子退步的原因归结为受了“坏孩子”的不良影响,结果不但于事无补,还等于为自己的孩子做坏事找了个借口。不能把自己的标准套用到孩子身上,了解、观察孩子的伙伴,但不要轻易下结论,更不能简单地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选择的标准。
提早教给孩子正确选择伙伴,不要等到他变得神神秘秘躲躲闪闪的时候家长才开始手忙脚乱如临大敌般地制止。如果能防患于未然,一切就会简单得多。告诉孩子怎样和伙伴相处,和他沟通、讨论他的需求和困惑,家长要清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除非你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孩子的交友行为是极其危险的,否则就不要干涉他。
2.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
如果孩子能够很好地独处,家长就不必鼓励他一定要结交小伙伴。要是给孩子施加压力,会让他们感到,如果自己没有要好的伙伴儿,父母和老师是多么失望。这样,孩子就会急于和任何周围的孩子玩在一起,不论他是否合适。
不必急于让孩子获得广泛认同,即使父母感觉到孩子有些孤独。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帮助孩子学习各种可以和他人分享的技能,比如学会下棋、乐器演奏,对音乐或艺术兴趣的开发会让孩子有和他人一起分享的激情,或者鼓励他们参加足球队或上体操课,这样的活动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整个团队的一部分,一旦他们有了能一起分享这些兴趣的伙伴,也就不会结交不恰当的伙伴了。
同时,把自己的家营造成一个快乐的所在,而不只是一个休息的地方。当孩子遭遇到成长中的黑暗时刻,就会想到这个安全温暖的地方。
3.如何和孩子交流交友问题
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与不太受欢迎的孩子往来甚密时,应该好好找孩子谈谈,而不要只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和小伙伴断绝来往。开始时可以不提及小伙伴的事,而从其他的事情开始。比如,孩子的家庭作业没能按时完成,你就可以和他谈,你是多么希望他能在学校表现好一点。如果孩子对这样的开始不以为然,你就可以把话题转到他的小伙伴身上了。要开诚布公地告诉孩子,你发现自从他交了新小伙伴后开始变了:“如果这个伙伴有什么特别的行为,我想我们最好还是好好说一说。”当你开了头后,不要急于往前推进,稍微等一等。青少年们面对这种情况时通常会说,父母是小题大作,神经过敏,他们根本听不进去。但是,如果你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冷静下来,并把你的意思充分表达清楚,他们最终是会做出正确判断的。
孩子需要被接纳与关怀,父母应与孩子共同分享时间、经验和内心的感受。一旦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他们需要的安慰,就不会到别处去寻找。
4.别用打骂逼孩子“绝交”
打骂是一个极端的方法,往往事与愿违,反而会让这个伙伴更有吸引力。用转学来达到让孩子离开伙伴的目的也不是个好办法,在新的学校,可能会马上结交其他不当的伙伴。直接找其伙伴谈谈的做法可以尝试,但关键是谈的内容与方式。
一旦遇到孩子结交了不适当的伙伴,父母首先要冷静分析,一定不要直接否定,在了解情况时要表现出兴趣。不要只是问一些诸如“他是谁,是做什么的,在哪里认识的”这样肤浅的问题,应鼓励孩子说出他和朋友之间交往的每一个细节,表示出你愿意和他共同分享的兴趣。尊重并认可孩子的想法,即使你反对他们的交往,也不要急于让孩子接纳你的观点。不妨花时间多和孩子接触,多倾听他的声音,坚持下去就会带来积极的变化。
还可以找个“第三者”做说服工作。但这个“第三者”一定是家长和孩子都信任的人。出现孩子交上“坏朋友”这种情况,往往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孩子平时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比较大,而与这样的伙伴在一起会很放松,没有压力。另一种原因可能是孩子在平时比较“弱”,容易受到别人的欺负,而这样的伙伴能够充当保护者的角色。所以,家长找的这个做说服工作的“第三者”,一定要更强势,能够“震住”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轻松和被保护,愿意听“第三者”的话。
孩子干了坏事,切忌不可打骂或以断绝亲情关系来要挟。有的孩子干坏事是出于好奇,有的则由于逆反心理,越不让我干什么,偏要干什么,这时如果家长还是来硬的,只能使问题愈演愈烈。
对孩子和社会上的“不良少年”交往的潜在危险提早做出预警。告诉孩子友谊的价值所在,帮助孩子对这段友谊进行评估。让他回答一些基本问题,比如这段友谊是互惠的吗?安全吗?这些问题会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需要,引导孩子树立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直接面对负面问题。如果孩子和伙伴一起干了坏事,不应回避,直接面对这一问题然后积极解决。表达你的想法,同时努力了解孩子之所以和这些伙伴交往的真正需求。如果孩子一时难以断绝和他们的交往,可以先限制他们的交往时间,制定各种交往规则,并进行监督。
时常解决孩子和伙伴之间发生的小冲突,制定各种交往规则,能有效避免更大冲突的出现。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给他布置些家务事并督促他完成,晚上按时睡觉,这些似乎是小办法,但对于积极的家庭关系的维系却非常重要。你还可以当着他的伙伴的面明确表示反对他们的交往,这样就为孩子拒绝他们的邀请提供了借口:“我妈妈不让我和你们玩。”
孔子把朋友划分为损友和益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也。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正直、宽容和知识渊博的朋友被定义为益友,而脾气暴躁、优柔寡断和心术不正的朋友则被定义为损友。当孩子结交小伙伴时,以孔子的这种划分为依据,就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