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童遭受性侵害,小学女生被强迫“卖处”……从女童遭受性侵犯的一个个案例中,办案人员发现,留守儿童和打工者的子女容易受到性侵犯。
近年来,女童被性侵犯的案件时有发生。那么,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呢?作为家长,应如何管好自己的孩子?孩子遭受性侵害后又应如何处理呢?近日,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5名女童的不幸遭遇
今年8月13日,家住南宁市一小区的一位母亲听说小区里一名卖云吞的男子经常趁一些女童去店里吃云吞时,对女童进行猥亵,这位母亲担心自己的女儿也遭到黑手,便问女儿小红(化名)。在母亲的开导下,小红哇哇大哭,把自己多次被“云吞伯伯”猥亵的事告诉了妈妈。这位母亲听后非常愤怒,立即带女儿到公安机关报案。经公安机关查实,“云吞伯伯”真名叫岑某,现年45岁。
很快,岑某涉嫌猥亵女童的消息在小区里不胫而走。于是,不少家长纷纷回去问女儿,有没有被岑某性侵犯。有些家长听小孩也曾被岑某猥亵后,马上带小孩去医院检查,并到公安机关报案。
8月18日上午9时许,南宁市边阳派出所将犯罪嫌疑人岑某抓获归案。
经初步调查,今年6月至7月,岑某在其店铺的房间里,以逗蟋蟀、赠送蟋蟀等为名,引诱名为小玲、小红(均为化名)的女童,然后对小玲实施奸淫,对小红等5名女童实施了猥亵。这些女童均在4岁至10岁之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受害人的家长都忙于生计,平时较少有时间来监管孩子,他们都是在知道出事后,回去问女儿,才知道女儿被岑某性侵犯的。
检察官点评
本案中,正是因为大人们疏忽大意,致使岑某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屡次得手。办案过程中,检察官发现,不少的儿童性侵犯案件都是发生在邻居、熟人之间以及学校等地。这些孩子们最亲近的地方,也是少年儿童遭受性侵犯的“危险地带”,应当引起家长们重视。
幼儿园里敲响警钟
现年5岁的女童小靓(化名)是一名留守儿童,其父亲去外省打工,母亲刚生下她不久,就离家出走了。小靓一直和亲戚在南宁一起生活。
今年6月3日晚10时许,亲戚给小靓洗澡,擦洗身子时,小靓突然对亲戚说:“不要擦那么用力,我下身有点痛。”亲戚追问才得知,小靓当天中午在幼儿园4楼宿舍午睡时,一个叔叔走了进来,叫小靓睡下铺和“叔叔做个游戏”。
6月4日,黄某涉嫌强奸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检察官点评
办案过程中,我们发现女童被性侵犯中有不少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其身边,没有父母的直接关爱和教育,留守女童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不能让别人碰的,遇到性侵犯时也不知如何保护自己。
小学女生被陌生人带走
近日,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强迫卖淫案作出一审判决。
2007年12月21日下午4时30分,南宁市某小学12岁女生小花(化名)放学后准备回家,这时,一个同学告诉她,在学校后门有人找她。小花走到学校后门后,两个陌生的女子叫小花跟她们走……
接着,这两名女子将小花带到北湖路一个招待所,强迫小花去“卖处”。后来,小花因受语言恐吓和殴打,被逼答应了。
据了解,小花的父母均是打工的,每天都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关心、照顾小花。
检察官点评
本案的涉案人员虽然已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不少家长应从中吸取教训。小花的父母均是打工者,平时都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看管、照顾小花。由于缺乏家长的保护,小花的性格比较懦弱,只要不法分子稍加威胁或殴打,便乖乖“听话”了。
培养孩子的性防范意识
据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卢检察官介绍,这两年来,女童被性侵犯的案例呈上升趋势。在这些查办的案例中,被性侵犯的留守女童和打工者子女占一半以上。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亲戚等,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也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致使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那么,作为家长应如何监管孩子呢?
在家长应该如何监管孩子这一问题上,广西律师协会未成年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万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杜培荣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性防范意识,提高其防范能力。家长应从形象角度教育孩子,让孩子懂得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不能让别人看,更不能让别人触摸的。
二、家长还要告诉孩子,不要与成年男性单独在一起,不要在偏僻、阴暗、狭窄的道路行走。如果要通行的话,最好结伴或有大人陪同。
三、家长要引导孩子多与父母沟通,有事要及时向父母反映和求助。
四、遇到坏人时,应当引开话题或离开对方。遇到不法侵害时,要记住不法分子的相貌,一定要告诉老师、家长,学校、家长获知后要立即报案。
让“受伤”女童走出阴影
性侵犯给女童带来了一生的创伤。那么,受到性侵犯的女童应如何走出阴影呢?
南宁市弗洛伊德心理教育培训中心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吴甲武指出,当孩子遇到性侵犯事件时,家长要保持冷静,给孩子情绪上正面的支持,千万不要打骂、惩罚孩子,也不要对小孩发火,否则会使其本已受伤的心灵再次受到家庭自身的二次伤害。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营造安全氛围,并对其发生的事严格保密,并进行正面引导,勇敢接受现实,鼓励孩子增强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此外,家长要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安排其感兴趣的娱乐或体育运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同时,家长要及时安抚、解除孩子的紧张和不安,劝慰孩子不要对所发生的事感到羞愧,不必过于内疚和自责,应吸取教训,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吴甲武认为,在以上的做法当中,通过全面评估,如果还不能缓解孩子内心痛苦,导致其厌学、学习成绩下降、情绪低落、社会交往困难等时,应及时求助家庭教育指导师给予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