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便秘患者来说,泻药可能会解决通便的困难,带来一时的轻松与痛快,但却不能解决一世的排便障碍。便秘病因众多,不是一剂泻药就能奏效的!而且长期服用泻药,会对泻药产生依赖和耐受,随着泻药剂量的增加,通便作用会越来越弱,以至于最后变为无效。大多数泻药中都含有蒽醌类物质,比如大黄、番泻叶、酚酞、便塞停、通泰、芦荟等。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将导致结肠袋消失、结肠肌层变薄、黏膜皱察消失、肠肌神经节细胞变少,肠蠕动减弱、结肠部膜黑色素沉着(结肠黑变病),天长日久便会演变为顽固性或者难治性便秘。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结肠黑变病与结肠癌的发生可能有关。
抗菌素是一类用于杀灭细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我们知道,人体的肠道就像一个大家族,有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居住在里面,多达400~500种。有的细菌对机体是有帮助的(我们称之为益生菌),比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多种维生素在肠道的形成、发酵未消化的残渣、维持肠道的
酸碱平衡均需要这些细菌的参与。同时,这些细菌还能抑制外来有害细菌在肠道的生存。有些细菌对人体一般没有危害,正常情况下与人体和平共处,只有在肠道环境发生变化时,或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引起人体生病(我们称之为条件致病菌)。还有一些细菌对人体是直接有害的,它的存在必然会引起机体发生疾病(我们称之为致病菌)。这些细菌共同生长在我们的肠道内,互相制约,维持着一种相对的平衡,医学上称为肠道微生态平衡。抗菌素可以杀灭有害的细菌,同时也消灭了对机体有益的肠菌,过度或者滥用抗菌素可以破坏肠道各种细菌数量之间的平衡,使一些本来对人体无害的细菌变成有害的菌群,加重机体的感染和治疗的困难。另外,大量细菌的消灭,就会产生因菌群失调而导致的大便异常——腹泻或者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