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糖尿病前期的治疗中成药

疾病知识  2009-03-06 01:39:54  文章出处:
  脾胃湿热证  临床表现为胸脘腹胀,或食后饱满,头身困重,腰腿酸困,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妇女带下量多,色黄有味,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行气调中,中成药可用二妙丸、四妙丸或配合葛根芩连微丸。  该证多发生于太阴脾虚体质之人,与过食肥甘醇酒有关。若脾虚症状突
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或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 巴甫洛夫
  

  脾胃湿热证

  临床表现为胸脘腹胀,或食后饱满,头身困重,腰腿酸困,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妇女带下量多,色黄有味,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行气调中,中成药可用二妙丸、四妙丸或配合葛根芩连微丸。

  该证多发生于太阴脾虚体质之人,与过食肥甘醇酒有关。若脾虚症状突出,腹满便溏,体形虚胖者,可配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或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治疗。皮肤瘙痒,或妇女外阴炎者,可加用慈航妇科洗剂水煎外洗。

  胃肠结热证

  临床表现为食欲亢进,大便干结,渴喜冷饮,口干口臭,畏热喜凉,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或滑实有力。

  治法:清泄结热,通便化滞,中成药可用功劳去火片、三黄片或新清宁治疗。

  该证多见于阳明体质之人,或有长期过食辛辣、烧烤、醇酒、厚味史。食积不化,多食,食后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脉滑者,可加用中成药加味保和丸消食。

  肝经郁热证

  临床表现为头晕,咽干,口苦,心烦抑郁,胸胁苦满,善太息,嗳气,舌红,舌苔薄黄有沫,脉弦或兼数。

  治法:清解郁热,疏肝行气,中成药可用加味逍遥丸、龙胆泻肝丸(新方)等。

  该证多见于少阳肝郁体质之人,长期情绪不稳定、五志化火是其常见诱因。治疗重在理气解郁。单纯气郁为主者,治法当舒肝理气,可用逍遥丸、越鞠丸等调治。

  痰火内结证

  临床表现为形体肥胖,心胸烦闷,失眠多梦,头晕,肢体困重,舌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法:当清热化痰,行气调中,中成药可用小柴胡颗粒、牛黄清心丸、礞石滚痰丸等。

  该证多见于少阳肝郁体质之人,气郁生痰化火,肝经郁热夹痰为病者。若为太阴脾虚痰湿内生,临床表现为形体肥胖,神疲多睡,胸闷痰多,头晕,肢体困重,舌苔白腻,脉象滑。治法当化痰行气,祛湿化滞,成药可用指迷茯苓丸、白金丸、二陈丸等。

  阴虚肝旺证

  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头痛,颜面潮红,烘热汗出,性急易怒,咽干口渴,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多梦,舌红,舌苔薄黄,脉弦或细弦。

  治法:平肝潜阳,中成药可用天麻钩藤颗粒、牛黄降压片等。

  该证多见于厥阴阴虚肝旺体质之人,加以情绪波动所致,多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若阴虚证突出,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耳聋,性急易怒,咽干口渴,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舌红,舌苔薄黄或苔少,脉弦细者,治当滋阴为主,兼以潜阳,中成药可用杞菊地黄丸、耳聋左慈丸、磁朱丸等。若兼气阴两虚,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咽干口燥,倦怠乏力,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红少津液,苔薄或华剥,脉细数无力,或沉细者,治当益气养阴,平肝潜阳,中成药可给予生脉胶囊、玉泉丸、避风降压片、天麻钩藤颗粒等。

推荐健康名言:
  • 健康的身体乃是灵魂的客厅,有病的身体则是灵魂的禁闭室。——培根

  •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德谟克利特

  • 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约翰·格雷

  • 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暗,而强健的活力就使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斯宾塞

  • 身体既是心智的基础,发展心智就不能使身体吃亏。——斯宾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