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来信询问,说自己是糖尿病患者,问能否喝酒。有人认为,喝酒可以减少饭量,有利于控制饮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也有人认为适量饮酒可起到活血化淤、舒筋通络的作用,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有所帮助,这种看法可能有一定道理,但总的看来,酒精对糖尿病患者是弊多利少。
酒的种类很多,但其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如鲜啤酒含3.1%-3.5%的酒精,白葡萄酒含12%,红葡萄酒含14.4%,苹果酒含15%,加饭酒含18%,白兰地含40%,二锅头酒精含量则高达65%。
长期大量饮酒对健康人影响很大,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就更大了:①酒精在肠道不经分解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分解氧化成乙醛。乙醛在体内排出很缓慢,容易在体内蓄积,引起酒精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等。②空腹饮酒容易发生低血糖。酒精可以抑制肝脏的糖原异生(指由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糖),以及糖原分解(指作为能量储备的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反应,使血糖自动调节机制受损,从而导致严重的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喝酒时一定要吃主食,切忌晚餐空腹大量饮酒,尤其是那些晚上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或服用优降糖的糖尿病患者,以免夜间发生严重低血糖。③糖尿病患者饮酒容易使血中甘油三酯浓度升高,加快肝脏中的脂肪合成和堆积,导致脂肪肝甚至肝硬化。另外,血脂升高,还能促进血管壁发生动脉硬化。④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尿酸血症,饮酒可使血尿酸进一步升高,容易诱发或加重痛风。⑤酒精能直接损坏胰腺,使原本受损的胰腺功能再遭重创,雪上加霜。⑥糖尿病患者过量饮酒,可造成酒精性酮症酸中毒,加上饮食无度(过饱或饥饿)、中断使用降糖药物或伴发感染等,也可加重糖尿病病情,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饮酒危害甚大,绝不可放纵豪饮。那么患者们应如何掌握适量呢?从长远来讲,糖尿病患者应彻底戒酒,但从现实情况看,存在一定难度,在一定条件下少量饮酒还是允许的。条件是:①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在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以下;②无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不合并其他严重疾病;③肝功能正常;④非肥胖者。符合上述条件的糖尿病患者,若想饮酒,酒量应控制在以下范围:30度烧酒80毫升,或啤酒400毫升,或葡萄酒200毫升,或威士忌70毫升。当然,此量为每次最大允许量,实际饮酒量宜减半,每周饮酒不应超过两次。最好选用红葡萄酒或其他果酒,不宜饮用高度烈性白酒。啤酒虽然酒精含量低,但总热量高,多饮可以导致血糖控制不良,而且特别容易诱发痛风,因此也不宜多饮。
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原则上应禁止饮酒。饮酒的主要害处还在于打乱和干扰饮食控制计划,使血糖难以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注意。在适量饮酒的同时,要尽量使每日摄入的热量,以及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保持相对恒定,要避免进食不足或过量。理论上讲,每克酒精可产热7.1千卡,但在体内,这些热量几乎不能被利用,更难以转化贮藏。因此,在能量摄人的计算上,既不能不将酒精纳入饮食控制的范围,又不能按其全量计人。研究指出,酒精在体内实际利用率约为65%,考虑到不易贮藏,易于经皮肤散热,一般以50%计算为合适。酒的热量应在碳水化合物的热量中扣除,如饮280毫升啤酒,应减少主食15—20克。
此外,还应提醒患者:酒后勿服镇静或安眠药,否则会加重药物作用,引起中毒。
总之,糖尿病患者饮酒弊多利少,还会酿成意想不到的意外事故。为了自身的健康长寿,酒还是不喝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