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说课稿心情播报反思

大班健康说课稿心情播报反思

大班健康说课稿心情播报反思

1、大班健康说课稿心情播报反思

  一、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非常受宠,所以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时,就会乱发脾气,不会调节自己的心情,也不会照顾他人的情绪,更不懂得如何让自己快乐,并带给他人快乐。因此,设计了这次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为目的的活动:《心情播报》。

  活动以幼儿感兴趣的节目主持人选拔赛为主线,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最后达到以下目标:

  1、使幼儿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

  2、并学会用各种方法让他人和自己高兴。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心情都有晴天和雨天的时候。把难点定位于让幼儿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让他人和自己的心情变成晴天。

  二、说创新点:

  1、把抽象的心情用“晴雨天”来表示,让幼儿能形象地感知和理解。

  2、以方案教学的理念,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采用情景表演、多媒体教学、游戏和教师多种形式的鼓励方式相结合,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学会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三、说教法

  本次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讨论法,游戏法、启发提问发、表演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小动物头饰和动物脸谱若干。3、用纸箱做的电视台,话筒一只,木偶一个,骰子一个(每面上画有一个小动物的心情图)。4、各种玩具、乐器、图书等实物。

  五、说学法:

  整个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通过提问、表演、讨论等方式,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教育幼儿要有快乐的心情,并使用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讨论——观察——实践得出结论。

  [NextPage]

  六、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以孔雀老师带小动物们去参加“森林电视台”举行的节目主持人选拔赛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组织幼儿听《快乐指南》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引出活动内容。小青蛙告诉小动物,电视台通过过三关的选拔赛选出最会动脑筋,回答问题声音宏亮,表演大方的小动物参加节目主持人决赛。2、第一关“说心情”(理解他人的心情并帮助别人)a、请小动物听一段心情播报(请一名教师播报森林电视台的心情播报)。b、组织讨论理解他人的心情:猴子今天的心情是雨天,说明猴子的心情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事让猴子的心情是雨天(播放课件——猴子躺有床上哭)。帮助他人心情快乐的方法:想一想我们用什么办法让猴子高兴起来呢?(幼儿说说自己想的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都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猴子。(播放课件)我们帮助了猴子,心里高兴吗?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吧!猴子的心情由雨天变成了什么天?教育幼儿别人不高兴时要想办法让他高兴!c、恭喜小动物们胜利地过了第一关。

  3、第二关:“播心情”(说出心情并学会让自己快乐的方法)a、出示骰子,幼儿观察骰子上动物的表情图,说说该动物的心情是晴天还是雨天?b、教师讲解播报要点,请小动物扔骰子后,到电视台播报骰子最上面那面的小动物的心情。c、我们的心情有时好,有时会不好,如果心情不好,我们会怎么样?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情变成晴天呢?出示部分课件,引导幼儿想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d、出示玩具、乐器、图书等实物,幼儿自由选择让自己高兴的方法,并进行表演。e、播放课件,幼儿边看边说,还有什么办法让自己的心情高兴起来?教育幼儿学会自己让自己快乐。f、恭喜小动物们胜利地过了第二关。

  4、第三关:“画心情”(画出自己快乐或不快乐的心情)a、出示蛋糕盘做的动物脸谱,请小动物画上心情图。(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b、小动物互相说说画的是什么心情?c、恭喜小动物们胜利地过了第三关。

  结束部分:

  别人不高兴的时候要帮助他,让他高兴;自己不高兴的时候也要想办法让自己高兴。教育幼儿要保持高兴的心情,我们的生活才会开心幸福。让我们一起回家去把我们今天开心的事都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让他们和我们一起高兴吧!(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1、我把抽象的心情用“晴雨天”来表示,让幼儿能形象地感知和理解。

  2、以方案教学的理念,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采用情景表演、多媒体教学、游戏和教师多种形式的鼓励方式相结合,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学会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3、全班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目标完成的很好。

2、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心情播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学会用各种方法让他人和自己保持高兴的心情。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动物头饰和动物脸谱若干。

  3、用纸箱做的电视台,话筒一只,木偶一个,骰子一个(每面上画有一个小动物的心情图)。

  4、各种玩具、乐器、图书等实物。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以孔雀老师带小动物们去参加“森林电视台”举行的节目主持人选拔赛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组织幼儿听《快乐指南》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引出活动内容。小青蛙告诉小动物,电视台通过过三关的选拔赛选出最会动脑筋,回答问题声音宏亮,表演大方的小动物参加节目主持人决赛。

  2、第一关“说心情”(理解他人的心情并帮助别人)

  a、请小动物听一段心情播报(请一名教师手拿木偶播报森林电视台的心情播报)。

  b、组织讨论 理解他人的心情:猴子今天的心情是雨天,说明猴子的心情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事让猴子的心情是雨天(播放课件——猴子躺有床上哭)。 <来.源快思教.案网>帮助他人心情快乐的方法:想一想我们用什么办法让猴子高兴起来呢?(幼儿说说自己想的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都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猴子。(播放课件)我们帮助了猴子,心里高兴吗?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吧!猴子的心情由雨天变成了什么天?教育幼儿别人不高兴时要想办法让他高兴!

  c、恭喜小动物们胜利地过了第一关。

  3、第二关:“播心情”(说出心情并学会让自己快乐的方法)播报心情

  a、出示骰子,幼儿观察骰子上动物的表情图,说说该动物的心情是晴天还是雨天?

  b、教师讲解播报要点,请小动物扔骰子后,到电视台播报骰子最上面那面的小动物的心情。 改变心情

  c、我们的心情有时好,有时会不好,如果心情不好,我们会怎么样?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情变成晴天呢?出示部分课件,引导幼儿想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

  d、出示玩具、乐器、图书等实物,幼儿自由选择让自己高兴的方法,并进行表演。

  e、播放课件,幼儿边看边说,还有什么办法让自己的心情高兴起来?教育幼儿学会自己让自己快乐。

  f、恭喜小动物们胜利地过了第二关。

  4、第三关:“画心情”(画出自己快乐或不快乐的心情)

  a、出示蛋糕盘做的动物脸谱,请小动物画上心情图。(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b、小动物互相说说画的是什么心情?

  c、恭喜小动物们胜利地过了第三关。结束部分: 别人不高兴的时候要帮助他,让他高兴;自己不高兴的时候也要想办法让自己高兴。教育幼儿要保持高兴的心情,我们的生活才会开心幸福。让我们一起回家去把我们今天开心的事都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让他们和我们一起高兴吧!(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1、我把抽象的心情用“晴雨天”来表示,让幼儿能形象地感知和理解。

  2、以方案教学的理念,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采用情景表演、多媒体教学、游戏和教师多种形式的鼓励方式相结合,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学会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3、全班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目标完成的很好。

3、大班科学说课稿反思《筷子提米》反思

  一、设计意图:

  多年来,我园注重课题研究与特色建设的整合,在“九五”课题研究基础上,形成了 “重材料投放、促科技教育、唯素质发展”的办园特色。伴随我园“十二·五”课题《幼儿探究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的实施开展,可以说各方面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与感悟。我们发现幼儿对操作性、实验性的活动兴趣高且持久度较长。大米是孩子每天都会接触的东西,但是见到的确实米饭的形式,对“米”的认识有所欠缺。为了让幼儿感知大米可以产生摩擦力的特性,并了解其神奇的魔力,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筷子提米。通过简易的材料、简明易懂的步骤,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发现科学的奥秘,从而增强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二、根据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目标:

  1、知道筷子提米的原因,初步了解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2、能用不同的材料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利用摩擦力让筷子更牢固的提起瓶子。

  3、对“筷子能把瓶子提起来”这个现象产生兴趣,原意和小伙伴一起做实验并分享实验结果。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三、根据教学目标,我的

  重点:知道筷子提米的原因,初步了解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难点:能用不同的材料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利用摩擦力让筷子更牢固的提起瓶子。

  四、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教师:知道摩擦力产生的原因、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幼儿:摸过豆类、沙子、石子,知道它们表面不是很光滑,对光滑和粗糙有一定的概念。

  2、物质材料准备

  小米、弹珠、蘑菇钉

  五、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需要,本次活动,总体的设计思路为: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幼儿探索帮助筷子妹妹的方法---幼儿探索理解筷子提米的原因---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幼儿记录结果,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原有经验和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

  具体过程过程如下:

  一、运用故事,导入实验

  教师将筷子和细口瓶放在小舞台上,小舞台上有随意移动筷子的空间。

  1、师:筷子妹妹在路上被坏人追跑,跑了好久好久,好累好累,突然他看到了一座城堡(细口瓶装饰而成),就赶快跑了进去。城堡里好漂亮,她很喜欢这里,她觉得这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就不想离开这里了。可是坏人很快追过来,使劲的把她往外拉呀拉呀!

  2、师:怎么办?她不想离开这里!不想被坏人抓住,我们该怎么帮助她,让她安全地呆在瓶子城堡里呢?

  二、呈现大米材料 ,初步探索实验

  1、师:你们的办法都不错,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位小帮手,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说说什么感觉,猜猜是什么?

  2、师:我们来看看,他猜对了吗?那大米可以怎么帮助筷子妹妹留在城堡里呢?

  3、师:他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我们来试试,等会请两个小朋友一组,一个放米,一个放筷子,放好之后看看筷子能不能被拔出来。

  4、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到的?

  5、师:教师边做边说步骤!第一步:先把米放入瓶子,第二步:用力按按紧,第三步:用手盖住米防止它掉出来,第四步:把筷子用力塞进去。现在没有成功的再按照**小朋友的方法试一试吧

  6、师:按照刚才的方法都成功了吗?那你知道为什么大米可以帮助筷子妹妹吗?

  7、师出示示意图:整体两个方形图案代表细口瓶,中间黑色竖线代表筷子,阴影部分为大米,像大米这样摸上去比较粗糙的,它的身上有许多小手,我们把它紧紧按在瓶子里。他们身上的小手紧紧拉在一起,这样就能把筷子牢牢的抓住,这些小手有个神奇的名字叫——摩擦力!

  三、分发多种材料和实验记录表,深入探究实验

  1、师:听到了筷子妹妹遇到危险的事情,更多的好朋友也赶来了,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朋友?(教师出示记录表)那这三个朋友能不能成功帮助筷子妹妹呢?请你猜一猜,在“?”记录你的猜测。

  2、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猜测,你觉得沙子能成功,为什么?(3个小朋友)

  3、师:那我们来试一试吧,还是像刚才一样两个小朋友合作实验,然后把你的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一栏中。

  4、师:谁来说说哪个小帮手能帮助筷子妹妹?为什么弹珠和蘑菇钉不行?

  5、师小结:弹珠的表面很光滑,身上的小手就比较少,摩擦力也小了,所以抓不住筷子妹妹;蘑菇钉虽然不光滑但是他们之间不能紧紧靠在一起,松松散散的他们相互之间的小手没有拉起来,摩擦力也小了,所以也不能抓住筷子妹妹!

  五、延伸,结束活动

  1、师:我们帮筷子妹妹选择了合适的小帮手,这样就能让筷子妹妹安全呆在城堡里了,谢谢小朋友们!

  2、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像这样的小帮手,我们再去找找吧!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选择活动、目标定位、材料准备、主要环节等各个方面都要考虑的十分细致周全。不管从内容,还是材料来看,基本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符合“玩中学”“做中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具体表现在:

  一、科学活动实现情境化

  本次活动以故事情境的形式展开,围绕着“帮助筷子妹妹”的线索步步深入。活动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身边的科学活动,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本次活动“筷子提米”,孩子们从头至尾都是在“帮助筷子妹妹”,但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渗透了科学的知识,张开想像的翅膀解释了科学。通过这样的讨论-操作-玩乐-探索,逐步练就了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也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学科学兴趣。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目标”,把科学活动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渗透到游戏之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由主动的学习。

  二、创设了安全自由、宽容鼓励的心理环境。

  活动中我没有对幼儿的行为或者表现进行直接评价,而是积极倾听幼儿间的交流,参与他们的讨论,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见解,在无形中使幼儿产生了安全感。另外我在整个课堂始终面带微笑,拉近了师幼间的距离,真正形成了一种充满“爱意”的绿色课堂氛围。

  三、创设科学活动探究式氛围

  有探究才有创造,有疑问才有发现。在科学活动中,恰当把握演示的时机,没有过早地把“为什么会这样”告诉幼儿;而是以验证幼儿的操作活动为主,这样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当幼儿遇到困难、注意力分散时,能及时指导,使小朋友兴致盎然地重新投入活动。

  四、目标达成情况:此次活动的目标共有三个。1、知道筷子提米的原因,初步了解摩擦力产生的原因。2、能用不同的材料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利用摩擦力让筷子更牢固的提起瓶子。3、对“筷子能把瓶子提起来”这个现象产生兴趣,原意和小伙伴一起做实验并分享实验结果。

  第一第三个目标完成较好,幼儿对制作“筷子能把米提起来”很感兴趣,每个幼儿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探索其中的秘密,并体验到帮助他人的乐趣。第二个活动目标也达成了,孩子们教师的点拨下,理解了不同材料对摩擦力的影响。第三个目标达成上稍有欠缺。

  本次活动中还需调整:在活动中应该把更多的“说话”机会交给幼儿。同时在提问、讲解的艺术性方面还应进一步推敲,教师要以最简洁的语言传递最大的知识信息量,就必须做到语言简炼流畅,通俗易懂。特别是口头提问不宜太长或转变太多,这使幼儿记不住、很难找到问题的核心,这一点我还做的不够。另外很多细节方面观察不够细致,比如幼儿在用米帮助筷子妹妹遇到困难时,有个别幼儿先成功了,然后又失败了,对此感到困惑等细节上还需要多加注意。

4、大班科学说课稿《认识四季》反思

  一、说课题名称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科学活动《认识四季》。

  接下来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二、说设计意图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燕子、柳条、落叶、雪花。。。都是他们身边常见的景色,但是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是不能准确的将这些景色与四季明确对应。《纲要》指出,在幼儿生后经验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幼儿从身边入手,培养初步的认识和行为。为此,我设计本次活动具有一定的生活价值。旨在通过活动让幼儿认知四季。

  幼儿的科学活动是从观察生活的点滴开始的,因为他们的思维都具有直观形象性,作为老师就要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去挖掘大自然,并指导孩子进行针对性的观察、比较、认知、创造,这就是最好的教育素材。由此,也就生成了本次科学活动的设计理念。

  三、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和基本动作的发展情况,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认知:从自然景色的变化,了解四季的特征

  (2)技能:培养幼儿根据四季穿衣的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第一条目标是主导目标。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认知四季,第二条目标是辅助目标,包括能力目标和感情目标。我想通过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操作代替说教,让孩子获取知识,获取愉快的体验。

  四、说活动重难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接收知识的能力水平,我将活动中的重点难点设计如下

  (1)重点:引导幼儿认知四季,对自然界的四季特征有直观的初步认识

  (2)难点:幼儿能自主地根据四季变化穿衣,并形成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采用了演示法、提问法组织教学。由于这些方法有利于幼儿直观的观察事物,形象思维,提升了幼儿的辨识能力,促进师幼互动教学活动的开展 。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我打算帮助幼儿采用观察法、讨论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六、说活动准备

  为了能让幼儿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的,活动前做了如下物质准备:

  (1)物质准备:图片、木偶道具、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的生活知识储备

  七、说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围绕目标来设计的,为了让幼儿快乐学习,达成目标。在本次活动中,我设计了如下流程:情景导入---图片展示—分组讨论—游戏操作。

  八、说活动延伸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活动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融合性,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活动内容我将活动延伸到区域活动区,请小朋友去美工区画出喜爱的季节。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能照顾到幼儿的理解能力。都是用一些幼儿经常接触到的颜色和幼儿比较容易做的动作来上课。用幼儿容易想到的花朵来代表每个季节,做到层次分明,容易区分。趣味性强,能挑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5、大班音乐说课稿《蔬菜汤》反思

  一、说教材

  最近我们正在实施《彩色幻想曲》主题,在这个主题中我们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着五彩缤纷色彩的魅力。

  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我到上海参加了“从头到脚玩音乐”的音乐培训,接触的都是节奏音乐,回来以后在孩子们中间尝试过几次,效果还不错,其中就有将儿歌填入节奏中进行游戏的,学过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在主题《彩色幻想曲》实施过程中,我想蔬菜也是五颜六色的,如果能把蔬菜名字填入到节奏中组织一个节奏活动,与最近实施的主题比较吻合,而且幼儿肯定喜欢。于是就设计了《蔬菜汤》这一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我将目标定为:

  1、通过语言中包含的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和四个字的词组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型。

  2、尝试根据语言中的节奏型变化不同的节奏组合。

  3、感受节奏活动带来的乐趣。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三、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开展活动我制作了PPT以及幼儿比较喜欢的蔬菜模型若干。录音机、磁带四、说过程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和老师一起煮蔬菜汤,分组活动:“我们自己的蔬菜汤”,游戏谁是“小馋猫”,放松活动。整个活动我以“我要办蔬菜大餐”为线索首先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去买菜导入活动。接着认识各种蔬菜,在认识蔬菜的时候我有意识的让小朋友用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的方法说各种蔬菜名称,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接下来教师有目的的选择了四种蔬菜葱、青菜、胡萝卜、黄瓜然后请小朋友分别组成一个字葱、两个字青菜、三个字胡萝卜、四个字两根黄瓜的词语。然后给他们分别配上节奏型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进行念读。

  第三部分我引导孩子伴随身体打击乐即拍手念读整个节奏型三遍。在孩子基本学会节奏型的基础上教师将图片调换以增加难度让小朋友尝试。

  第四部分的分组活动“我们自己煮蔬菜汤”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也是高潮部分。首先我提出活动要求:“请小朋友分成4组,每组5人。分好组后每一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先到老师处选择四种蔬菜和节奏卡。然后带领组员一起去煮蔬菜汤。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大班幼儿的一个合作能力,大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很好的领导和被领导意识,因此学习指挥是很重要的一个音乐教学内容。小组分组活动能培养孩子们的相互合作意识。同时我让孩子们自己选小组长也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孩子们也能运用他们的方法来选,如推选、剪刀石头布、点兵点将等。接下来以游戏”到谁家做客“来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

  第五部分”谁是小馋猫“让小朋友尝试新节奏型,即加入休止符。

  结束部分我组织了一个放松活动”小星星“让小朋友在走圆的形式中结束活动。

  最后谈一谈组织活动后的体会,我觉得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性都很高,在帮蔬菜说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的时候兴趣就很浓厚,和老师一起煮蔬菜汤时积极投入,接着分组游戏时孩子们的兴奋点达到了高潮。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6、大班健康说课稿范文《我的皮肤》反思

  一、课标分析

  大班健康活动《我的皮肤》是让孩子通过观察皮肤,从而了解皮肤是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进一步认识自我,从中掌握一些粗浅的自我保护知识。“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是健康领域的目标之一,这对幼儿来说极为重要。因此我选择了本次活动,提取孩子们潜在的生活经验,结合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本次活动主要是帮助孩子了解人的皮肤特点和作用,知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要爱清洁、讲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学会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的身体少受伤害,能健康成长。大家都知道,皮肤是身体的组成部分,是保护我们身体内部器官的重要组织,而且皮肤还具有人通过分泌汗液来进行排泄的功能。既然皮肤这么重要,那么帮助孩子们了解它、认识它就非常必要的。我们为什么每天要穿衣服?难道就只是为了漂亮,其实美观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最主要还是保护皮肤的清洁,有效避免皮肤不受伤害。

  以前,只要提到健康活动,很多老师马上就会联想到户外的体育运动,而往往忽略了幼儿健康活动还包括身体的保健、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以及安全常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而这次活动就属于身体保健、自我保护方面的健康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

  二、教材分析

  皮肤是包裹在我们身体最外面的一层表皮,它起着保护我们身体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皮肤有很强的敏感性,能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有着不同的感觉,如:能触摸出物体的形状、硬度,能感受水温的高低等。它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排泄作用,皮肤的表面有很多毛孔,它用来排泄汗液和其它废物,因此我们才会在感觉热的时候出汗,其实这就是皮肤在散发身体中的热量,让人感觉凉快一点、舒服一点。如果人不出汗,会感觉浑身难受,皮肤搔痒,甚至会生病。所以皮肤对于我们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我的皮肤》这篇教材,通过幼儿的探究、体验活动,让幼儿感知皮肤的颜色、分布情况、皮肤表面的毛孔、纹路等,感知皮肤的作用,从而让幼儿自己觉出它对于我们大家的重要性,自觉得出皮肤需要很好的保护,去从生活中找到保护皮肤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幼儿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有去寻求答案的兴趣,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意义。比如,他们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能力都有所发展。又比如在谈到皮肤颜色时,从我们的黄皮肤扩展到其他人种皮肤的颜色;从我们人类的皮肤还能扩展到动物的皮肤、植物的皮肤,这些环节都能发散幼儿的思维,扩展他们的知识经验。在归纳讨论保护皮肤方法的时候,幼儿可以从生活中产生联想,从平时的一些体会、经历中寻求答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在活动的准备中,不仅有物质方面的准备,比如:认识、感知皮肤特征和作用所用的放大镜、玻璃球、铅笔、面团、印泥等;而且还有知识方面的准备,比如:活动前几天和孩子一起收集树皮、水果皮、蔬菜皮,并让幼儿观察其变化,了解植物也有自己的皮肤等等知识方面经验的积累。所有这些活动准备不是图形式花哨好看,而是真正为了让幼儿从各方面去了解动植物以及我们人类的皮肤,真正为了幼儿能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而准备,真正落到了实处。而且从一系列的准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家长的参与,家长、老师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植物皮,并且观察其变化,还要了解动植物都有皮肤、人类皮肤根据人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颜色等知识,如果没有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幼儿知识经验方面的准备是很难积累的。本次活动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力支持者和参与者。

  从整个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它的步步紧扣和层层递进。从幼儿自主的、多方位的、多角度的探究活动——认识皮肤到幼儿的感知活动——了解皮肤的作用,再到幼儿的认知活动——知道保护皮肤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学习、自我发现的教育理念,让幼儿从自主的探索、体验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中,重点在于初步了解皮肤的特征和作用,难点突破在于如何保护我们的皮肤,让幼儿能通过讨论,自己归纳和整理。

  三、学情分析

  我班多数幼儿在5岁左右,性格开朗大方,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动手做一些操作性的活动。他们知道皮肤是我们人的一部分,是包在身体最外面的一种东西,但对于皮肤的特点、作用和它的重要性就不是很了解了。他们常常会问“很热的时候为什么要出汗”“每个人的皮肤是一样的吗”这样一些看似简单的的问题。他们对于皮肤很好奇,也很想多了解些有关的知识。我班幼儿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一些思维活动,但仍有部分幼儿不爱思考,不能围绕主题进行思考,而是比较随意的、混乱的凭空想象。幼儿会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把自己观察、体验的结果用比较贴切、完整的语言说出来,有一定的难度,很多时候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我班幼儿喜欢说,但不喜欢听别人说,倾听习惯比较差,不能安静的听别人发言,老是争着说、抢着说。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基本上能有序的取放学具,但也有幼儿规则意识较差,爱争抢学具,而且不爱惜学具,用完后也不知道放回原处。

  四、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皮肤的特征和作用,能用语言表达观察结果和感受。该条目标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是让幼儿通过各种自主观察、探索来了解皮肤的基本特征及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知道保护皮肤的常识和基本方法。此目标作为难点目标,。通过对皮肤的了解来认识掌握保护皮肤的一些方法和常识。

  3、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4、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学突破点:通过多种活动让幼儿自我发现、自我探究。

  活动准备:

  放大镜每人一个;苹果、玻璃球、积木、铅笔、面团、印泥;活动前几天收集树皮和水果皮、蔬菜皮供幼儿观察其变化;知道动植物都有皮肤;幻灯(什么什么有利于。。。。)

  活动设计:

  此次活动的主要推进过程:观察认识皮肤的表面特征——通过操作和工具深入了解皮肤的基本特征——多种形式的感知活动(皮肤有什么用)——认知讨论活动(保护皮肤的方法)。

  在多种感官的探究活动环节中,我让幼儿通过用眼睛看,看皮肤的分布、皮肤的颜色,从而了解皮肤的基本特征,并层层递进,不仅知道我们的皮肤是什么颜色,还要了解其他国家的人是什么颜色的皮肤。此环节是让幼儿用眼睛观察皮肤的表面特征,为后面对皮肤的更深一层认识打下基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感知法。

  在深入了解皮肤的基本特征中,我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利用放大镜、胶泥等学具,更深入的了解皮肤简单的外部构造及皮肤有纹路的特点,让幼儿在自我体验、自我探究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些新问题,通过讨论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不仅仅停留在教材本身。此环节我采用了感受体验法、动手操作法、交流讨论法。

  在多种形式的感知活动中,我运用了各种形状不同、软硬不同的物品来刺激皮肤,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皮肤的一个作用——触觉作用;通过植物皮肤的变化了解皮肤的排泄作用,并在活动中,让幼儿跟着快节奏的音乐做激烈的操节动作,知道出汗就是皮肤的一种排泄作用,并运用了动静交替,让幼儿保持对探究的热情,不至于因坐得久而感到枯燥;此环节我采用了动手操作法、动静交替法。前三个环节达到目标1。

  在最后的认知讨论活动中,先让幼儿通过分组讨论,说出自己对保护皮肤的认识,想想保护皮肤的方法,再通过看幻灯总结一些保护皮肤的基本方法,并拓展出皮肤受伤应怎么办,给幼儿留下问题,让他们有继续认识了解皮肤的兴趣,学习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此环节我采用了分组讨论法、提出问题法,并达到目标2。

  延伸活动:

  在平时的生活、游戏及自由活动中,让幼儿自觉的爱干净、讲卫生,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洁;常饮水,保证身体里有足够的水分;注意安全,远离危险,避免我们的皮肤受意外伤害。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7、大班艺术说课稿《插花》反思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的正确引导下,感受和理解着存在于自然、社会中的美。无论是幼儿园环境的变化,还是大自然五光十色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变化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审美情感,使他们受到美的陶治。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加美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因为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美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这不仅能加深幼儿对美的理解,而且能使其不断追求美,探究美和表现美。

  一.说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美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依据《规程》中指出的美育目标,结合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确立了本次艺术活动的目标为:

  目标一是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欣赏插花艺术,感受插花艺术的色彩美、造型美,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二是能力目标,让幼儿尝试插花,掌握插花的基本方法,能初步表现出插花艺术的美。

  目标三是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目标四是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二.说选材

  插花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插花艺术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文明的需求。而幼儿也非常爱花、爱草、爱叶,经常画它、唱它、抚摸它,摆弄它,这是幼儿“爱美”情感的自然流露。我受花店里艺术插花的启发,何不把这些美丽的插花“搬”到我们的教育中来,从而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表现美的情趣。因此,我就选择了插花艺术活动。

  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已有一定的基础,让幼儿尝试插花,能使幼儿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满足幼儿尝试的欲望。

  三.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设计中我主要运用了邱学华先生提出的根据浓度教学法“先练后讲”的尝试原则组织教学。先练是让幼通过看看,试一试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技能。后讲是教师给予幼儿操作者的正确指导、启发、评价与鼓励。

  第一.激发幼儿主动尝试的愿望

  运用创设尝试环境的方法,让幼儿观察各种插花,激发幼儿愿意尝试的积极情感。

  第二.给幼儿各种尝试材料

  丰富的尝试材料是幼儿进行尝试的物质基础,我让幼儿根据观察后的感受尝试插花,鼓励幼儿想一想,试一试,让幼儿自己选择、操作。幼儿尝试后,让幼儿自己比较、讨论、讲述。

  第三.教师讲解

  帮助幼儿解决难点,帮助幼儿归纳整理,也就是尝试教学理论中的“先练后讲”,经过我的讲解示范,总结出正确的插花方法,幼儿在正确方法指导下再进行尝试。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设置丰富的插花艺术环境,让幼儿观察插花的造型、颜色等感受其艺术美,懂得怎样插花才好看,从中体味大自然可以创造美,人们通过劳动也能创造美。其次在幼儿观察认识的基础上,我提供插花的材料与工具,介绍其功用。让幼儿尝试插花,从中了解幼儿感受和理解插花的程度,在操作中,我提醒幼儿有秩序,互相谦让,按需要选取材料。幼儿操作完毕,我从幼儿的作品中挑出几盆,对照范样讨论,怎样才更好看?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寻找答案。然后教师示范,知道花朵颜色有深和浅,大花插在下,小花要偏上,选三个主枝为宜,三主枝插法不一,或直或斜,或高或低,并选择合适草,叶类搭配衬托。在老师示范后,幼儿再次尝试,放上轻柔悦耳的音乐,让幼儿置身于优美的听觉艺术中,对个别忽略插花规律的幼儿及时予以帮助,让他停下来,与范样做比较,找出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及时修改,使每个幼儿的作品比前一次都有所提高。最后,展示幼儿插花作品进行欣赏,自由讨论,然后再请三、四名幼儿在集体前讲讲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盆作品的优点和理由。通过欣赏与讲评,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美的欣赏与创造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我启发幼儿把自己创作的插花布置在幼儿园的各个地方,让大家欣赏通过自己劳动创造的美。

  整个教学活动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欣赏、尝试、比较、讨论、讲述,通过幼儿的自身的活动掌握了插花的要点,使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同时又是幼儿游戏活动中需要的材料,于是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充满了兴趣。对于提供的新材料幼儿们也乐于动手操作,并能结合自己已掌握的技能进行再创造,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充分体现了层次性,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在活动中幼儿能主动与其他幼儿互商互量彼此合作完成作品。

8、大班思维说课稿《设计邮票》反思

  一、说教材

  教材来源:在成人的世界里,邮票是及普通但又很重要的。邮票是小小的方寸之地,但是它所表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民俗。它包罗万象、丰富多采。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电话、QQ聊天、电子邮件等等大大的取代了旧时的信件。作为21世纪的新生代,了解邮票是完全有必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1、幼儿欣赏并认识邮票,知道邮票的用途。

  2、体验成功的快乐。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重点:幼儿学会用不同的颜色和图案的排列设计邮票。

  活动难点:设计新颖但又符合标准的邮票。

  三、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让师幼形成一种平行的、双向、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直观法: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邮票,充分调动多种感观参与,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2、谈话法:提供充足时间,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3、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与实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

  4、游戏法: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也不是结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说学法

  多渠道参与法:贯彻《纲要》精神,实施家园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并让家长向幼儿介绍一些有邮票的初步知识,家长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支持者。利用游戏组织幼儿玩设计邮票的环节,从而进一步让幼儿了解有关邮票的知识。

  五、说教学流程

  1、以认识、欣赏邮票的形式,引出话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活动一开始就以教师自己发生的一件事引起幼儿的关注,同时用直观的物品——集邮册,引起幼儿的兴趣。——你们知道邮票有什么用途吗?

  2、师生讨论:

  ——你看到邮票是怎样的?

  ——如果你是邮票设计师,你准备设计怎样的邮票图案?

  3、设计邮票。

  (1)注意设计标准邮票的规格和要求。

  (2)将你心里想的邮票图案画给小朋友看。

  4、分享、欣赏、评价作品

  (1)谁愿意将你设计的邮票介绍给大家听听。

  (2)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9、大班数学说课稿反思《设计门牌号码》

  一、教材分析:

  数学活动的内容具有生活性,这是指数学教育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些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哪些物体上有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例如:房屋上的门牌号码、书上的页码、汽车和汽车站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日期等等,它们分别表示着不同的意义。若能通过与幼儿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是很有用的,并能激发幼儿更加注意,发现周围与数学有关的事务和现象。大班数学活动《设计门牌号码》就是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引导幼儿体验生活中数字的作用。

  二、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三、重难点分析: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也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通过观看图片、及在生活中观察记录门牌号码,幼儿讨论等形式让幼儿明确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即:前面一个数字表示楼层,后面一个数字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房。难点是幼儿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门牌号并不陌生,通过幼儿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以故事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激发幼儿那种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意识。

  四、活动准备:课前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自己家、姥姥家、奶奶家、哥哥、姐姐等亲属家的门牌号码。为给幼儿以视觉方面的直觉感知,教学挂图一幅,小熊指偶,信封一个。幼儿人手一份的设计门牌号码材料纸、铅笔等。

  五、教学方法: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以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出现,恰当的使用教学方法,引领幼儿在已有生活中的序数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情景法、迁移法、观察法、比较法、尝试操作法理解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并为小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六、教学过程:依据目标结合以上教法、学法。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整个过程以故事情景引领。

  一)、引导幼儿回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5分钟)

  小朋友今天王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熊,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字”小熊要考考你们都在哪里见过数字,那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幼儿从时钟、电话、汽车站牌、商品标价等多方面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了解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家的门牌号码,门牌号码上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家中的地址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问题?

  2)、出示挂图,教师再次操作指偶小熊拿着一封信非常着急的在楼房前走来走去。老师边发出“唉声叹气的声音。”小熊今天是怎么了?“噢!原来小熊今天去给小鸭送信却不知道它住在哪里?”引导幼儿讨论分析原因。激发幼儿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意识。

  二、)、讨论明确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是难点(10分钟)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隔壁邻居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图片上楼上的和楼下的又是多少?教师随幼儿的讲述记录。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记录的门牌号码,如:401、402、503、604等,你知道这些小朋友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讨论:小朋友的家401,隔壁是402,为什么前面的数字是4呢?为什么小朋友的家是401,楼上是501,楼下是301为什么后面得数子都是一样呢?

  3)引导幼儿发现门牌号码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后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中的第几间房,401、501表示的是楼层不一样,位置一样,401、402表示的是楼层一样,位置不一样。

  主要教法:比较法主要学法:观察法、比较法

  三)、尝试给小动物设计门牌号码(8分钟)小熊着急了请小朋友为小动物们设计门牌号码。

  1)、教师出示:作业单,交代设计门牌号码的规则要求。

  要求:看看小动物住在新楼房的那一层?然后为它设计门牌号码。每家的号码不能相同,要让小熊从门牌号码上能看出每只小动物住几楼,谁和谁是隔壁邻居,谁和谁是楼上楼下邻居。

  幼儿为小动物们设计门牌号码,教师对出现问题的幼儿给予帮助。

  主要教法:生活经验的迁移法学法:观察法、比较法、操作法

  四)展示布置设计的门牌号码,互相学习同伴间的各种设计。(3分钟)

  1)、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门牌号码展示在泡沫板上,并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

  2)、观察个别幼儿的作业单,这幢楼房都有哪些门牌号码?它们一样吗?从门牌号码中能看出谁与小狗住在几层楼吗?哪些门牌号码是他的隔壁邻居?哪些门牌号码是他的楼上楼下邻居?小朋友一起告诉小熊小鸭住几楼几房间?小熊非常感谢大家。

  3)、小朋友数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用处,以后要注意观察发现他表示什么?

  七、教学活动分析:这次教育活动我试讲过,通过以上的教法和学法的恰当使用,幼儿通过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观看图片,加之观察比较楼上楼下和楼层间的关系,幼儿能够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小动物设计门牌号码,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

  一开始我选择的是情境导入,但其实数学领域的目标更多的是让幼儿熟悉身边的事物,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有趣。所以第一个环节我认为设置谈话导入更能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也很感兴趣,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各个楼房的层数、第几间。但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示一栋楼房,并标明楼房的层数、第几间的坐标,让孩子自己独立看坐标写出各个小朋友所住的楼层及第几间时,有个别孩子把楼层的层数与第几间的先后顺序写反了。

  我认为在活动中应该更多的让幼儿去了解门牌号的作用,认识门牌号、理解门牌号的意义。而不是急于让幼儿一定要掌握门牌号数字的意义。还可以引导幼儿找出门牌号的规律,门牌号数字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规律。

  每一次的活动都是在锻炼自己,让自己发现更多的不足之处。也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10、大班诗歌说课稿《伞》反思

  一、幼儿诗歌学习的作用

  语言精练、优美、语意含蓄深刻的诗歌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诗歌能促进幼儿感知觉、思维、想象力及语言的发展。朗朗上口的诗歌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题材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能批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语言水平。

  二、设计思路

  鉴于诗歌学习对幼儿的种种好处以及结合我园大班组课题“幼儿诗歌学习和快乐识字整合的研究”,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

  三、教材分析

  诗歌《伞》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清新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拟描述了大自然与动物之间和谐美妙的联系,唤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这首诗语言精练优美,重负性的结构形式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与仿编。

  四、活动安排

  大班幼儿在以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具备了类比、迁移能力。因此根据幼儿已有的能力实际、知识水平制定了此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目标:

  1、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小动物寻找合适的“伞”。

  2、大胆用语言表达,并自然习得相关汉字。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环节:第一部分:通过多媒体可见学习诗歌《伞》以及相关汉字。

  第二部分:通过引导谈话,幼儿理解并仿编诗歌,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想象,进一步仿编诗歌。

  第三部分:通过进一步操作巩固复习识字。

  活动名称:诗歌《伞》

  活动目标:1、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小动物寻找合适的“伞”。

  2、大胆用语言表达,并自然习得相关汉字。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幼儿操作图片、汉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展示多媒体

  课件,启发提问:

  “在美丽的森林里小动物们出来玩了,我们一起看看谁来了?”(一一出示)

  “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下雨了,小动物们都要淋湿了,怎么办呢?我们快快想办法来帮助它们吧?”

  二、感受、理解诗歌

  1、我把好办法编成了诗歌,你们听听,听到些什么?

  2、它们找到的是什么伞?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与幼儿一起念儿歌并认识汉字“伞”、“红色”、“绿色”、“紫色”、“黄色”

  三、幼儿为小动物贴画伞

  1、教师启发:出示小熊,问“什么可以让小熊作伞?”

  2、还有许多小动物在淋雨,我们帮它们寻找合适的伞,如果没有合适的也可以给它们画伞。(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做好的幼儿进行仿编)

  3、诗歌(将幼儿的作品放入投影机进行)

  四、匹配汉字卡片

  这里有许多字宝宝,请你为你做的伞找出它的字宝宝。

  五、幼儿将自己学会、认识的汉字找出并贴在自己相应的图片上。

  评课

  一、从教师预设的整个过程来分析

  教师比较重视幼儿的学习过程,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使幼儿在直接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学习、交流的乐趣。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发幼儿来猜测森林里会来的小动物。突然下起了雨,引发幼儿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躲雨,通过看看、想想、猜猜,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其次,在学儿歌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帮助幼儿有效的投入到本次活动中,并很好地达到自然习得汉字的目标。如:在认识颜色汉字时,屏幕上出现相应的汉字引发

  幼儿去寻找,运用跳跃式的字飞入给孩子。

  再次,教师又能根据幼儿现有的认知水平,在幼儿操作中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挖掘幼儿最大潜能的发挥,如:材料中,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动物,伞的替代物及辅助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开拓了幼儿思维与视野。

  二、从目标的定位来看

  比较符合二期课改的精神,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来自于幼儿的现有经验,提升的也是幼儿能够感悟的经验。如:第一条目标: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小动物寻找合适的“伞”。红色花朵,黄色的是树叶在幼儿已有的生活中会经常遇见,通过对已有经验的提炼,进而提升了幼儿对白色的,黑色的等其他物体来作为小动物合适的“伞”。又如:第二条目标:大胆用语言表达,并自然习得相关汉字。关注幼儿经验的习得以及对汉字的认识,较好地体现了诗歌与汉字的有机整合。

  三、从幼儿对整个活动的表现来看

  因教师在本次活动中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因此孩子在形象、生动、活泼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演示中自然习得了相关汉字,并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了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如幼儿在创编狗熊的伞时,孩子会仿编棕色的山洞是狗熊的伞,绿色的大树是狗熊的伞,橙色的大树……五彩缤纷的树……。

  四、建议

  1、在材料的提供上教师可提供一些暗示性内容,字可以有颜色。因本次活动是初次。

  2、教师的教育策略有待提升,对活动中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恰当的回应。

  教学反思:

  1、在请幼儿进行创编过程中,没有进行举例,而是请幼儿自己直接进行创编,提高了难度。

  2、在请幼儿熟悉儿歌时,请幼儿一边模仿一边上台,站在“伞”的旁边,没有意义,可以请幼儿直接在座位上起立。

  3、在请幼儿进行创编时,幼儿始终围绕教师所展示的图片,而不能发散思维。此时教师应及时将图片撤离,在熟悉诗歌的最后阶段就可以将图片撤离。

  4、在游戏阶段,可以增加伞的数量,并散落在教室的各个地方,并自然引导诗歌创编。

  5、在诗歌创编的过程当中,教室分阶段请幼儿创编,首先是一句,然后是两句,这对幼儿来说难度提高,可以分小组共同创编,并将他们的成果用图画展示分享。

11、大班健康说课稿范文《我是勇敢的消防员》反思

  在孩子眼中,警察、解放军、消防员这些坚强勇敢地人都是最了不起的人,他们也是孩子们游戏时争相模仿的对象。根据大班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及兴趣,以及教玩具活动制作情况,大班教研组设计本节健康活动《小小消防员》,本次活动,以游戏形式展开,注重创设有趣的运动情境,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新奇,有挑战性活动,培养幼儿敢于战胜困难、勇敢、坚强、自信的意志品质。

  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内容

  幼儿园健康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新《纲要》中为我们指引了方向,它不仅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还强调“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每个学期我园都要进行各种安全演练,包括防火防震演练,防踩踏演练等等,特别是消防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它更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比较感兴趣。这学期我们大班健康领域的活动主题是:“利用自制教玩具,让幼儿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获得发展。”为了真正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力求朝着生活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使健康活动成为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本次活动我制订了以下五个目标:

  1、情感:学做消防员,在角色扮演中初步形成战胜困难、勇敢、坚强、自信的意志品质。

  2、能力: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认知: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侧钻、平衡,接物运送的基本动作。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5、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三、说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是:利用自制教玩具开展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力和技能的发展。

  活动的难点是:初步形成战胜困难、勇敢、坚强、自信的意志品质。

  四、说教学准备

  1、了解消防队员工作的性质

  事先上一节语言社会活动《消防员叔叔真勇敢》,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防火、救火常识,同时让幼儿对消防员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又激发了幼儿想做消防队员的愿望。

  2、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学当消防员的兴趣,

  由于要让幼儿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模仿消防队员救火,所以我给幼儿创设了一个森林着火的场景,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利用自制的教玩具有趣的圈圈、梅花桩、抛抛乐展开活动,让幼儿在虚拟的情境中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游戏中初步形成战胜困难、勇敢、坚强、自信的意志品质。为了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完成教学目标,我还准备了很多毛绒的小动物,进一步增强幼儿保护他人安全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部分:说教学法

  主要用了三种教学方法:整体教学法、游戏法和积极评价法、提问法示范法等。

  总言之,通过循序渐进,动静交替,师幼互动的手段达到目标。

  第三部分: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是一个人与人、与物发生交互作用、主动建构新经验的动态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过程,完成教学目标,整个活动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开始部分-基本活动-放松活动

  一、开始部分

  准备活动,随《小小消防员》入场进行热身活动。

  二、基本活动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所在之处,是通过幼儿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信息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给幼儿创设一个角色游戏情景,亲身感受当一名消防队员的责任重大,通过让幼儿通过学本领,分组演习,火场救火的教学过程,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完成教学目标和克服困难点。

  三、放松活动

  主要是放松身体以及培养幼儿收拾器械的好习惯

  总言之,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教学反思:

  总观这堂课,我个人觉得我抓住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也做了正确处理,教学设计板块清晰,发挥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但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

12、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颜色变变变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的意义与地位《颜色变变变》是大班主题活动《变变乐园》的一个子课题,是一个颜色变化的探究活动。蓝天、白云、红花、绿叶,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多彩的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大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为幼儿解开了这个疑惑,帮助幼儿了解了红、黄、蓝三原色其中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出另一种颜色的神奇,感受颜色变化的奇妙,激发幼儿探索、发现颜色变化的欲望,丰富有关颜色变化的经验,体验变化的乐趣。

  2、教学目标

  本次活动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体现幼儿园教育活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符合幼儿爱动手、爱摆弄的年龄特点,基于现代“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及教育上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孩子之间缺乏交流、不懂得协商、合作,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等方面问题的考虑。本人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创设环节,引导幼儿相互协商、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在探究中的发现,从中渗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本人预设了以下五个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主动参与变色的操作活动,感受三原色的变化;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对颜色变化的发现;

  4. 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难点:《纲要》指出: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在此次活动中,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孩子们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把“幼儿主动参与变色的操作活动、探索颜色的变化”定位于本次活动的重点。考虑到这是幼儿第一次自主探索颜色的变化,在操作中会异常兴奋和忙乱,为了有序地完成操作、发现、记录这一探究过程,本人把幼儿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调配颜色定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4、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的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我给每组幼儿准备了一个调色盘,一张记录表和一支笔。还在最后环节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个制作陀螺用的硬纸片和若干牙签。准备的每一种材料都是要让幼儿通过动手使其发生变化,从而获得启发,得到发展。

  二、说教法

  1、演示法:

  第一环节观摩小魔术表演,让孩子观察颜色由无到有的变化过程。第二次的演示法是运用在,记录表的讲解上,通过直观的记录表,更好的为孩子做示范,让他们清楚地感知操作和记录的方式方法。同时,演示调颜色和做记录表的时候,本人只示范调配了一种颜色,其他的留给孩子们足够的想象、探究空间,避免孩子清一色模仿的结果。

  2、谈话法:主要体现于调色和记录结果的小结评价。孩子们在配合调色和做记录的时候有的有交流、有的因角色分配发生冲突、有的调色时意见不统一需要商量等等,谈话法促进了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从中也围绕目标渗透了孩子合作意识的培养。

  3、观察法在活动第三环节,幼儿动手操作调色,探索颜色的变化时,本人通过观察,幼儿调色之前的协商分工情况,观察幼儿的调色和记录过程,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NextPage]

  三、说学法

  1、观察法科学活动中的观察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头引题激趣环节,幼儿观看小魔术演示,观察了颜色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从而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继而又观察了教师示范调色和记录的方法,为下一环节的操作及记录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依据。

  2、实物操作法:在活动第三环节,幼儿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颜料、调色盘、棉签、纸片等进行调色操作,在调色中感知、探究颜色的变化过程,从中获得有关颜色变化的知识经验,在活动延伸部分,幼儿又利用自己所调出的颜色和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制五彩陀螺,最后在轻松愉悦的背景音乐中玩转陀螺的游戏,充分体验操作的乐趣。

  3、讨论法

  科学教育内容要求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讨论法主要运用于两个环节,一是幼儿调色及记录之前的角色分工问题,以及完成调色、记录一系列探究过程的交流、探讨;另一处是运用于操作结束后讨论、交流操作结果。

  四、说教学过程

  1、观摩小魔术表演我设计的小魔术表演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观看表演、观察其变化过程从而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魔术演示特意请个别幼儿尝试,有的幼儿能变出颜色,有的幼儿却变不出颜色,什么原因呢?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呢?把疑问留幼儿,让他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环节。

  2、幼儿亲手操作

  通过观看老师小魔术表演,孩子们已经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动手操作,这时,老师通过直观的演示法,把操作步骤教给孩子,让孩子在观察中得到启发,同时,老师又没有面面俱到的把所有问题都帮孩子解决,而是留有一定余地的让孩子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老师只示范调配了一种颜色,其他的让孩子自己调配。因为,如果老师把所有的颜色都调配出来呈现给孩子,等孩子们自己变颜色的时候,可能新鲜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3、谈话小结小结环节是增进孩子们的交流,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从中渗透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创设浓烈的师幼互动氛围。

  4、活动延伸:《我的陀螺转起来》

  孩子们利用刚才变出来的颜色给陀螺上色,这个环节,很多孩子会有意识去寻找漂亮、鲜艳的颜色,有的把三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小朋友找不到漂亮的颜色了,他们开始寻求帮助,向别人借自己想要的颜色,所以合作交流再一次体现。而且,通过这一次,他们一定懂得,下次应该怎样操作才能调出漂亮的颜色。最后在愉快的音乐中快速旋转自己制作的陀螺,让幼儿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五、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过程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主导,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各种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

  我设计的小魔术演示非常吸引幼儿,孩子对我投放的这些操作材料也非常感兴趣,虽然最后他们的操作结果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把颜料全部混在一起,而有的由于不能把握颜料的用量而影响到调出的色彩的明暗效果,过程也比较忙乱,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最本能的反应: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他们从活动中学到自己需要的本领,比如说,通过合作他们完成了记录表,他们知道了: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色;他们通过语言交流,获得自己没有的,但又想要的颜色让自己的陀螺变得更漂亮,就是这样的过程让他们懂得遇到问题时如何想办法解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很需要培养孩子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和处理的比较粗超的细节都需要我反思的地方,今后还需更加努力学习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13、幼儿园大班健康说课稿:心情播报反思

  一、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非常受宠,所以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时,就会乱发脾气,不会调节自己的心情,也不会照顾他人的情绪,更不懂得如何让自己快乐,并带给他人快乐。因此,设计了这次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为目的的活动:《心情播报》。

  活动以幼儿感兴趣的节目主持人选拔赛为主线,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最后达到以下目标:

  1、使幼儿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

  2、并学会用各种方法让他人和自己高兴。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心情都有晴天和雨天的时候。把难点定位于让幼儿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让他人和自己的心情变成晴天。

  二、说创新点:

  1、把抽象的心情用“晴雨天”来表示,让幼儿能形象地感知和理解。

  2、以方案教学的理念,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采用情景表演、多媒体教学、游戏和教师多种形式的鼓励方式相结合,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学会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三、说教法

  本次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讨论法,游戏法、启发提问发、表演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小动物头饰和动物脸谱若干。3、用纸箱做的电视台,话筒一只,木偶一个,骰子一个(每面上画有一个小动物的心情图)。4、各种玩具、乐器、图书等实物。

  五、说学法:

  整个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通过提问、表演、讨论等方式,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教育幼儿要有快乐的心情,并使用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讨论——观察——实践得出结论。

  [NextPage]

  六、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以孔雀老师带小动物们去参加“森林电视台”举行的节目主持人选拔赛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组织幼儿听《快乐指南》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引出活动内容。小青蛙告诉小动物,电视台通过过三关的选拔赛选出最会动脑筋,回答问题声音宏亮,表演大方的小动物参加节目主持人决赛。2、第一关“说心情”(理解他人的心情并帮助别人)a、请小动物听一段心情播报(请一名教师播报森林电视台的心情播报)。b、组织讨论理解他人的心情:猴子今天的心情是雨天,说明猴子的心情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事让猴子的心情是雨天(播放课件——猴子躺有床上哭)。帮助他人心情快乐的方法:想一想我们用什么办法让猴子高兴起来呢?(幼儿说说自己想的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都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猴子。(播放课件)我们帮助了猴子,心里高兴吗?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吧!猴子的心情由雨天变成了什么天?教育幼儿别人不高兴时要想办法让他高兴!c、恭喜小动物们胜利地过了第一关。

  3、第二关:“播心情”(说出心情并学会让自己快乐的方法)a、出示骰子,幼儿观察骰子上动物的表情图,说说该动物的心情是晴天还是雨天?b、教师讲解播报要点,请小动物扔骰子后,到电视台播报骰子最上面那面的小动物的心情。c、我们的心情有时好,有时会不好,如果心情不好,我们会怎么样?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情变成晴天呢?出示部分课件,引导幼儿想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d、出示玩具、乐器、图书等实物,幼儿自由选择让自己高兴的方法,并进行表演。e、播放课件,幼儿边看边说,还有什么办法让自己的心情高兴起来?教育幼儿学会自己让自己快乐。f、恭喜小动物们胜利地过了第二关。

  4、第三关:“画心情”(画出自己快乐或不快乐的心情)a、出示蛋糕盘做的动物脸谱,请小动物画上心情图。(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b、小动物互相说说画的是什么心情?c、恭喜小动物们胜利地过了第三关。

  结束部分:

  别人不高兴的时候要帮助他,让他高兴;自己不高兴的时候也要想办法让自己高兴。教育幼儿要保持高兴的心情,我们的生活才会开心幸福。让我们一起回家去把我们今天开心的事都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让他们和我们一起高兴吧!(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1、我把抽象的心情用“晴雨天”来表示,让幼儿能形象地感知和理解。

  2、以方案教学的理念,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采用情景表演、多媒体教学、游戏和教师多种形式的鼓励方式相结合,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学会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3、全班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目标完成的很好。

14、大班音乐说课稿反思《喜洋洋》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喜洋洋》,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欣赏活动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主要原因就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学习”与“教师怎样教”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格外突出,教师们也对此颇感困惑,今天,我就以这节欣赏活动和老师们进行探讨。

  一、分析教材,把握重点。

  1、教材分析:

  本节活动是素质教育活动材料大班下学期《音乐》上的一节活动,《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对于大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目标。

  2、目标:

  (1)通过欣赏,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和优美抒情的风格特点。

  (2)培养幼儿对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兴趣。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3、重点难点:

  从活动目标可以看出,本节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优美、欢快活泼,充满喜洋洋的气氛及节奏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是感知第一、三乐段与第二乐段的不同。

  4、教学准备:

  电视机录像机及录像带彩笔画纸手绢打击乐器

  二、精选教法,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本节活动,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个教法:

  1、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鉴赏的兴趣。

  2、多渠道调动幼儿多个感知通道参与活动,使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并表达独特感受与见解。

  三、暗授学法,让幼儿主动欣赏。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根据大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

  2、融合绘画、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在歌曲《恭喜恭喜》的音乐声中,教师带幼儿边唱边表演进活动室,营造一种欢快喜庆的气氛。表演完,引导幼儿谈话:我们这儿过年都有什么活动?过年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

  过渡语:小朋友喜欢看电视吗?

  播放一段没有声音的闹元宵录像。

  看后提问:

  (1)你看到电视上人们在干什么?

  (2)人们脸上的表情怎么样?你用什么动作表达自己心情很高兴?

  (3)这段节目少了什么?我们为它配上一段音乐听一听好听吗?

  完整欣赏乐曲。

  欣赏后提问:你觉得这首曲子听起来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教师小结: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表现了一种喜洋洋的气氛,适合在热闹的场所播放。

  想一想,这么欢快的音乐,除了闹元宵,还可以在什么时候播放?

  这一提问设计在这儿,是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迁移到

  活动中,为下面的想象创作进行铺垫。

  3、分段理解,想像创作。

  欣赏第一段:小朋友可以一边听一边拍手、拍肩,想一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提问:这一段音乐感觉怎么样?节奏快还是慢?

  欣赏第二段:这一段和第一段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你觉得这一段音乐表现人们在干什么?

  欣赏第三段:最后一段和第几段一样?

  分段欣赏完,请小朋友从三段中任选一段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画完后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4、整体欣赏,参与实践。

  过度语:过几天,我们幼儿园要邀请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幼儿园参加活动,我们用这首乐曲排个节目欢迎爸爸妈妈好吗?喜欢跳舞的小朋友请拿起彩绸,喜欢伴奏的小朋友请选择乐器,我们一起跳起来。

  五、感悟与反思: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15、大班语言说课稿《拍手歌》反思

  一、教材分析:

  这首儿歌非常熟悉,因为它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童年。我们之所以到现在还深深地记得“拍手歌”,并且一代一代传下去,是因为它有很强的知识性吗?不,是因为它念起来琅琅上口,有很强的趣味性,是一首游戏儿歌,可以边吟边唱边玩,非常有意思。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开飞机。

  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娃娃打电话。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娃娃吃饼干……

  二、目标设置:

  正因为这首游戏儿歌的趣味性很强,没有多大的记忆负担,特别适合边玩边学,所以活动的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儿歌,充分体验儿歌的趣味性、节奏感和韵律感。(这同时也是活动的重点。)

  2、愿意和同伴一起友好合作,边念儿歌边愉快地开展拍手游戏,充分体会吟唱的快乐。

  3、在快乐吟唱、游戏的基础上,尝试加快速度说,体会快速说儿歌的趣味性。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加快速度说对于大班孩子来说难度比较大,因为不单是说的速度加快,拍手的动作也加快了,而且还要配合起来。(所以,加快速度说是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首先请孩子们观看两位老师表演“拍手歌”,调动起他们学儿歌的积极性。

  拍手歌的特点适合两个人合作边玩边说,而两个老师示范的拍手游戏正好把这个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开飞机”,一下子就激起孩子们想学想说的兴趣,孩子们一定会跃跃欲试。

  (二)借助动作,引导孩子们理解、掌握儿歌内容。

  儿歌中每一句的前半部分很简单“你拍一,我拍一;你拍二,我拍二……”,孩子们很容易理解、记忆。记忆的难点就是后半句“一个娃娃干什么,两个娃娃干什么……”而借助拍手,加上动作(比如开飞机、打电话)来记忆,这个问题就迎仞而解了。

  拍手的动作是贯穿全过程的。因为拍手歌如果离开了拍手坐着说会非常枯燥,就失去了游戏儿歌的趣味性。而拍手说不仅有趣,而且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一开始是自拍,速度可以由慢变快(示范一下),然后模拟对拍获手腿对拍(示范一下),为后面的两人拍手游戏做好准备。

  自拍和对拍的过程中,最初都是老师孩子一起说,熟悉儿歌内容。然后在练习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说出后半句的内容,促进记忆难点的解决,也为活动难点“加快速度说”做好铺垫。因为只有对儿歌内容非常熟悉才能加快速度练习。

  (三)引导孩子开展“拍手歌”游戏。

  在对儿歌内容和对拍的方式非常熟悉后,接下来就是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其实,前面的练习实际上始终是以拍手游戏的形式开展的,但要使孩子们对游戏始终有新鲜感、有兴趣就必须变换多种游戏的形式,循序渐进地进行,难度可以逐步提高。

  1、把所有的孩子分两组,采取轮流说的形式。一组欣赏,一组练习,然后互换。这样,无形中又巩固了对儿歌内容的记忆,也可以使孩子们轮流休息同时注意倾听同伴时怎么说的。

  2、两两结伴游戏:鼓励孩子们两两自由结合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玩拍手游戏。在孩子们自由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注意指导和发现练习速度比较快的小组,请他们进行展示,同时也让其他孩子感觉加快速度说的趣味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会注意鼓励两个孩子游戏时动作的创编。

  最后,两个老师可以示范再加快速度玩游戏,在让孩子得到休息的同时,进一步激起他们练习加快速度说的欲望。

  (四)小结与延伸。

  这种传统的趣味歌谣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儿歌的趣味性,这一点在纲要中也有体现。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边玩游戏边学儿歌,始终是积极投入的,充分地体验游戏儿歌的趣味性。游戏法也是贯穿整个活动的主要方法。在以上活动后,可以将儿歌的仿编活动作为延伸继续进行下去,发挥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力,使孩子们更充分地体验到趣味歌谣的魅力!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16、大班音乐说课稿《玩电脑》反思

  幼儿园音乐教育重视幼儿音乐能力及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而音乐游戏的方式更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在日常与幼儿的交谈中,我发现我们的孩子们都很喜欢玩电脑。我就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剪辑了佚名的音乐《打字机》。这是一首欢快活泼、诙谐有趣的标题音乐。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添加音乐进去,培养幼儿在音乐当中的表现能力,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培养幼儿认真倾听音乐的好习惯。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表现音乐,我根据乐曲的曲式结构、音响所表现的内容,合理地编配了情境游戏情节:扮演电脑及打电脑的人,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进行创编动作表演。为此,我设定了以下五条教学目标:

  1.通过摆放图谱和动作表演帮助幼儿熟悉乐曲,初步学会表现音乐。

  2.在情境游戏中培养幼儿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及合作能力。

  3.体验双人合作游戏的乐趣。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幼儿仔细倾听音乐的习惯,让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难点是在游戏中让幼儿听音乐创编动作表现,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帮助幼儿熟悉音乐,我准备了以下材料:剪辑乐曲、自制大图谱一张,自制幼儿人手一份小图谱。

  在整个活动组织过程中,以完整欣赏--动作表演这一主线索展开,每一步都预设了不同的目标,层次感很明了。教师先通过谈话导入,让幼儿了解鼠标、键盘,让幼儿完整倾听音乐,然后帮助幼儿熟悉音乐,重点去掌握音乐中点鼠标的“叮”的声音,这个过程是通过以下方面来完成。

  1.听音乐,欣赏老师做打电脑的动作。

  2.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熟悉旋律。

  A.教师出示两个标志,请幼儿看标记来选择,哪个代表键盘,哪个代表鼠标?

  B.帮助幼儿将图谱补充完整,反复仔细的倾听音乐,了解旋律中点鼠标的声音。

  3.组织幼儿重点掌握乐曲中的5次快速点鼠标的声音,并用动作进行练习。

  4.幼儿看图谱,听音乐进行完整的练习打电脑。

  5.玩游戏,帮助幼儿再次完整的练习点鼠标的节奏。

  在难点部分我运用了小椅子道具和情景角色扮演的(一老师扮演打电脑的人,一老师扮演电脑)的方法来吸引幼儿,并巧妙运用了播放动物世界这个情节,既让他们反复练习,又让幼儿感到不乏味。在最后的完整几遍练习中,教师引入幼儿进入了合作,幼儿互扮打电脑的人和电脑,。在幼儿富有表现力的表演感染下,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幼儿情趣高涨,余有为尽。最后结束活动环节励幼儿大胆邀请客人老师一起玩打电脑的游戏!

  以上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一些意图和想法,希望本节课能为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更希望大家为本节课留下更好的建议。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17、大班音乐说课稿《识字》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宣传单引出内容让幼儿自由阅读。

  2、以三只小猪的故事来复述故事,提高幼儿的讲述能力。

  3、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CO CO俱乐部背景图一张;故事范例;小熊、小猫、小白兔、狐狸的头饰各一发。

  活动过程:

  一、音乐入场。

  师:Hi,小朋友们好,我是焦老师,焦老师呀今天早上发现了一处可好玩的地方了,想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去,你们想去吗?走,我们出发啦!(音乐入场)

  师;哇!小朋友的表演真棒!咦!小朋友们瞧,这个好玩的地方到了。是什么地方呀?(CO Co俱乐部)今天呀!CO Co俱乐部可热闹了,哦!原来呀,今天是CO Co俱乐部开张大吉的日子。那让我们一起为他庆祝庆祝吧!师:小朋友看,这是COCo俱乐部的宣传弹,让我们来看看CO Co俱乐部今天准备了什么节目好吗?(好)“1、2、3、翻,”师:“喔,原来是朗诵古寺?不知道是什么古寺呢?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吧。(黑板挂古寺)哗,这里面有这么多的字,你们认识吗?(认识)那你们来告诉我吧。小朋友的声音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表扬表扬自己吧!

  焦老师呀还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来到CO Co俱乐部,刚好是它开张大吉的好日子,所以呀,今天不光有许多的礼物派送,而且还有精彩的节目,小朋友们想参加吗?(想)好,那我们赶紧找个位置坐好吧。

  二、故事表演

  师:“小朋友们都坐好了吗?(坐好了)那我们现在来看看下一个节目是什么吧,1、2、3、翻,哇,是话剧表演,那小朋友想看表演吗?(想)那我们一起来看吧!(故事表演)

  师:咦,刚才我们看了这么精彩的表演,那你们知道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吗?(不知道0好,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吧。(出示故事范例)

  师:哎,小朋友们的声音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表扬表扬自己吧。刚刚的故事就是要懂得不能欺负别人,同伴之间要和睦相处,知道吗?(知道)

  师;那你们还想不想看看宣传单下一个节目是什么吗?(想)好,让我们赶紧来看看吧!(1、2、3、翻)

  三、诗歌表演

  师:咦,是什么呀?(诗歌比赛)原来呀,Co Co俱乐部想看看小朋友的认字能力,那你们有信心吗?(有)

  师:好,我们来看看是什么诗歌,《给未来留下什么》

  师:那现在小朋友就和焦老师来比赛比赛,听听谁的声音最好听,。哇,小朋友们的声音真好听,让我们用最好听的声音来表扬一下自己吧!那你们来告诉焦老师,诗歌里给未来留下什么呢?(根据诗歌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首诗歌也就是告诉小朋友们要环保。记住了吗?(记住了)

  师:哎,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太棒了,好,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去看看宣传单里还有没有节目?(1、2、3、翻)

  四、快来猜猜

  师:是快来猜猜,哦原来呀,俱乐部还准备了一个猜谜游戏请小朋友们玩。猜对的小朋友还有礼物收呢。你们想收到礼物吗?(想)好,那我们一起来猜猜看吧!

  五、故事会

  师哇。小朋友收到这么多礼物,你们高兴吗?(高兴)不知道今天Co Co俱乐部里还有没有更精彩的节目呢?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宣传单吧。1、2、3、翻。

  师:哦,原来是故事会,今天呀,焦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三只小猪)你们想不想听啊?(想)刚才小朋友们听的可认真了。原来这个故事“三只小猪”是教小朋友要向猪小弟一样勤劳,在遇到困难时,要团结。因为团结就是力量,知道吗?(知道)

  六:结束语

  师:哎,焦老师还知道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还特别爱讲故事,所以呢,Co Co俱乐部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图书送给你们,你们想要吗?(想)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排好对跟着老师过来拿故事书看吧!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18、大班音乐说课稿反思《挪威舞曲》

  一、教材分析

  本节活动是幼儿园多元整合课程用书大班上学期的一节活动,《挪威舞曲》是一首ABA结构的乐曲,乐曲欢快优美,节奏明快。对于大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并通过身体动作进行表现,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目标。

  二、说目标:

  1、能分辨音乐ABA结构,理解音乐形象。

  2、学习根据空间大小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动作和幅度。

  3、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4、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三、说重点难点:

  从活动目标可以看出,本节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和乐曲ABA结构,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是根据音乐内容创编身体动作。

  四、说教学准备:

  乐曲磁带、小树生长变化图等。

  五、|说精选教法,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本节活动,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个教法:

  1、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欣赏与理解乐曲的兴趣。

  2、多渠道调动幼儿多个感知通道参与活动,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内容创编身体动作。

  六、说学法,让幼儿主动欣赏和创编。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

  2、融合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七、说活动过程:

  1、玩游戏:

  (1)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树是怎样生长的?你怎样用动作来表现小树生长?”(幼儿交流)

  (2)幼儿用身体动作的变化来表现小树生长的过程。

  (3)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小树摇动时小动物不动,小动物动时小树静止。”

  2、倾听、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结构:

  (1)教师播放音乐、提问,幼儿倾听表达:“你知道这支乐曲有几段?”“哪一段是说小树生长、树叶摇动?哪一段是说小动物出来跳舞?为什么?”

  (2)幼儿第二次完整欣赏,感受音乐ABA的结构。

  3、分段欣赏,理解音乐形象并创编动作:

  (1)请幼儿做小树,用一拍一下和扭动身体来表现A段。

  (2)请幼儿想像各种小动物跳舞的动作,并提醒幼儿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不碰撞小树。

  (3)再次引导幼儿用小树生长、摇动的动作表现A段。

  4、扮演角色,听音乐做游戏:

  (1)教师提供头饰,幼儿自由选择角色。

  (2)幼儿分角色、听音乐做游戏,教师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八、感悟与反思: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活动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19、大班音乐说课稿《捏面人》反思

  一、设计意图:

  《捏面人》这个活动内容是一个说唱歌曲,含有京剧中的韵味。唱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其中念白的内容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歌中加上念白部分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原则,幼儿可以根据所想到的即兴创编歌词,使他们既有成功感,又不破坏歌曲的完整性。此外,捏面人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已经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远。我想通过这一活动让孩子萌发对民间艺术的一点热爱。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特制定以下目标:

  1、按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带京味的说唱歌曲。

  2、根据捏面人捏出的面人形象创编歌词。

  3、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带京味的说唱。

  难点:有节奏的朗诵念白部分并进行创编。

  四、说教法、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运用了观察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问答法、游戏法等方法帮助幼儿学习。

  五、说活动过程:

  1、首先师生问好,选用歌曲中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作为发声练习的素材,使幼儿觉得新鲜有趣,活动的兴趣得到激发。

  2、第二个环节是有节奏的练习歌曲中的念白部分,这是歌曲中说的部分,也是比较重点的部分,把这个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整体说唱打下基础。说的内容就和是唐僧师徒四人通过图片的指引使幼儿可以很轻松的说出来。

  3、第三部分是学习新歌。

  (1)首先是反复欣赏第一段,让幼儿了解歌曲内容。同时在这首歌曲中它所包含的京味也是比较有特色,特别最后一句,在此我通过反复的欣赏和幼儿自己说一说、学一学的练习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2)接着完整欣赏歌曲,通过欣赏比较本首歌曲与其他歌曲的不同特点,从而了解这是一首说唱形式的歌曲。

  (3)然后变换演唱形式来练习巩固歌曲。采用了集体演唱、为歌曲编配动作和分角色表演唱等方式,让幼儿在变化,新鲜有趣的感觉下练唱不觉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4、最后一个环节是创编歌曲的念白部分,给幼儿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幼儿的创编能力和大胆表现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的参与度非常高,我充分利用肢体语言等手段,不断地启发诱导,通过退位策略,循序渐进,最终达到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活动中大部分孩子未能进行创编的,在活动结尾大家和客人老师一起都完成了创编。扬州市幼教研究会理事长徐晓莉老师用“精彩”两个字评价了这个活动,她还说:整个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就是生动,有趣,老师通过多种手段,分解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真是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渐进感觉,非常巧妙。本次活动有一点是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的,就是活动中老师和孩子可以再大胆一些、灵活一些,尽情地去发挥、表演,全身心地体验活动的乐趣。

20、大班音乐说课稿《化蝶》反思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音乐欣赏《化蝶》。

  我将分“说教材理解—说目标确定—说过程设计”三大块,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说说我对音乐欣赏《化蝶》这一活动的理解。音乐欣赏《化蝶》是音乐剧《梁祝》中最经典的一段音乐,整首曲子共分四个乐句,旋律舒缓、优美、感人。加之蝴蝶又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昆虫,结合动画,通过与乐曲内容相温和的生动画面,幼儿喜欢的游戏化表演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赏心悦目的音乐视听觉环境,给孩子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由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欣赏活动,还是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器乐活动,对幼儿来说都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为此,我在为《化蝶》确定目标时,就是根据新纲要艺术领域中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五个方面来制定。

  1、欣赏《化蝶》,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过程中分辨乐句,模仿蝴蝶飞以及停止时的动作造型。

  3、大胆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心情愉悦地与同伴交往。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重难点定位在第二个目标。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双主体互动模式,使幼儿能充分感受乐曲,在此基础上获得情绪体验,引起联想并尝试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来表现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来学会分解乐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静止造型来表现,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1、谜语导入,集体猜谜语。

  2、看动画,初听曲子。

  设计意图:好奇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契机。而谜语式的导入方式针对大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由此制造的悬念更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为此,活动一开始,我就用谜语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启发幼儿的情感。从而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

  第二部分 初步欣赏,动画结合。

  1、幼儿自由表述听这首《化蝶》感觉到了什么?

  2、邀请个别幼儿讲述乐曲中蝴蝶在干什么?

  3、播放动画让幼儿说说听这首乐曲,除了能感觉到蝴蝶飞来飞去,还说了什么事。

  4.、幼儿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让抽象的音乐欣赏变得形象生动、富有童趣,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为此,我播放了动画,在欣赏——设问——再欣赏——再设问——动画结合这一环环相扣的过程中,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主动地去感受,去体验,去接纳,去欣赏音乐《化蝶》的美。

  第三部分 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1、蝴蝶仙子停了几次?师幼一起用动作来表示。播放音乐,伸出食指,手划节奏,由此感知乐曲有四句。

  2、幼儿探索、尝试用动作来表示停顿的地方。

  3、依据个别幼儿的介绍,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4、幼儿自由讨论,了解乐句句末用停止动作表示较为恰当。

  设计意图: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音乐的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较大的感染力。他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强烈地需要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一方面增加了音乐欣赏活动的趣味性,动静结合;另一方面,幼儿能较形象直观地掌握乐曲四个乐句的结构特点,自由发挥,互通信息,这种开放性的形式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广阔天地。

  第四部分 创编动作,感悟音乐。

  1、幼儿表演《化蝶》这个舞蹈。

  2、集体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并随音乐表现,师观察幼儿表现。

  3、个别幼儿示范,摆出静止造型动作。

  4、播放动画,看看蝴蝶仙子是怎么跳舞的?

  5、提供盆花,邀请四名幼儿表演。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轻松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采用双主体互动模式,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第五部分 扮演角色,充分体现。

  1、出示蝴蝶,花朵头饰,要求幼儿两两相对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头饰听音乐,按乐句做蝴蝶或花动作。

  2、师观察幼儿表现,提醒“蝴蝶”与“花朵”的目光交流。

  3、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活动。

  设计意图:优美的乐曲加上可爱的头饰,幼儿想象着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或是一朵美丽的花,用舒缓的肢体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这种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群情激动,气氛达到了高潮。

  以上这些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谢谢!

  教学反思:

  1、孩子们玩得开心、很感兴趣,但也有孩子不能大胆参与,老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引导和关注;

  2、大部分孩子玩得投入,认知和能力方面都得到提高,也有少数一两个幼儿一直都在赶节奏,没有自由自在投入游戏的感觉;

  3、准备很充分,特别是音乐很贴切、有趣,也大大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符合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水平;

  4、对少数能力差的幼儿个体关注不够。

21、大班心理健康说课稿《喜欢幽默》反思

  一、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非常受宠,所以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时,就会乱发脾气,不会调节自己的心情,也不会照顾他人的情绪,更不懂得如何让自己快乐,并带给他人快乐。因此,我设计了这次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为目的的活动:《喜欢幽默》。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题,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等积极应答的条件,从而使幼儿知道幽默能给人带来快乐。形成幽默、乐观、开朗的健康心理,从而实现活动的目标。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要点里指出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根据这一指导要点,结合大班幼儿发展特点(观察能力增强,交流欲望增加)和幼儿实际情况。预设了以下五个活动目标:

  1、会积极参与收集和汇报身边发生的笑话。

  2、知道幽默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喜欢与有幽默感的朋友相处。

  3、养成幼儿幽默、乐观、开朗的健康心理。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说活动准备

  丰富的物质经验是完成目标的前提。为了顺利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邀请家长课前给幼儿讲一些生动有趣的幽默故事,同时注意收集一些搞笑图片。(可上网搜索)

  2、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故事材料及幽默视频,幼儿准备彩纸、彩笔等用品。故事材料有:《猪大妈请客》《小和尚上楼》两个主故事和部分次故事。视频材料有:《幽默萝卜——滑倒》情境材料有:《猪大妈请客》和《小和尚上楼》的情境图片。

  四、说教法

  幼儿的思维及行为是以具体的现象的实物为主,而幽默本身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让幼儿明白幽默,并理解幽默的好处,显然非易事。所以我根据这一情况,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和讲述法,把这一抽象的事物进行直观化、明晰化。从而培养幼儿幽默的好性格。

  1、直观教学法: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让幼儿大胆尝试说说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听到的笑话,引出主题。

  2、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感受并理解故事的内容,帮助幼儿体会幽默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并能较好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教学重点:关注笑过后的思考。体会幽默能给人们带来快乐。

  五、说学法

  教师生动的讲述,幼儿亲身体验,并结合生动有趣的视频,遵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把幼儿带入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得到提高,让幼儿体验幽默带给朋友的好印象,并丰富幼儿的人际关系。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并用的思想。从“自述笑话”的说——“幽默视频”的看——“幽默故事”的想——“幼儿讨论”的思——“教师总结”的用,五大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再到总结使用,从而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感知力,想象力。各环节的具体设计如下:

  1、谈话导入出示一幅幅搞笑的图片,让幼儿说说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听到的笑话(已经和孩子们的父母亲沟通,要求课前给孩子讲一些幽默故事)。意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也能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将自己所听所想的表达出来。

  2、出示幽默视频,感受幽默乐趣。结合课件中的幽默视频让幼儿将视频中的一段段精彩片段,组合成自己的情感体验,便于幼儿学习和理解幽默。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

  3、讲幽默故事,升华课堂。讲故事的目的是让幼儿发挥想象,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深入体会幽默。并再次推动课堂气氛,使之达到高潮。在教学时教师先出示《猪大妈请客》《小和尚上楼》的情境图片,让幼儿带着好奇心进入老师的故事内容。使故事和图片情境有机结合,再次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

  4、教师设疑,幼儿讨论。设疑的教学目标:要达到笑话与反思的结合。让幼儿明白幽默的含义,幽默的作用。并理解嘲笑不是幽默。问题设计如下:

  ①猪大妈准备哪些食物招待客人?猪大妈逢人便得意地说什么?为什么客人都笑的前仰后合?

  ②塔有多高?最上面一层有什么?小和尚爬到塔顶后为什么惊呆了?讨论问题如下:大家听到这两个故事为什么都笑了?它们与我们听过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七、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听另外几则幽默故事,并讨论这几则故事的共同点。

  2、组织幼儿观看几段相声、小品,再次帮助幼儿理解幽默。

  3、有意识让学生家长参与培养幼儿的幽默感。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22、大班文学说课稿《蒲公英》反思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的文学活动“蒲公英”,作品原文是:青草地上开着黄色的小花朵,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花朵凋谢后,花托上能结出雪白的绒白色的球。田野的风吹着,那雪白的绒毛在天空中飞扬起来,比柳絮还要轻。飞着飞着,又像一朵朵雪花轻盈地降落下来。

  下面我就说说本次活动的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

  这是篇散文,篇幅短小,结构层次清楚分明,以第一人称来写,使孩子们在欣赏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形象而易于孩子了解的比喻手法,使整篇散文优美而又富于生命的活力,增添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易于孩子们朗诵和仿编。结合季节特点,我在活动前带领孩子们去感受大自然,去接触和了解认识蒲公英,为学习散文打下了基础。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情感教育、能力培养、知识等五个方面认真制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具体是:

  1、在观察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幼儿欣赏散文,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

  2、引导幼儿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

  3、陶冶幼儿情操,感受身边事物的美丽,激发幼儿对生命的热爱。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幼儿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而重点则是在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学会朗诵散文。

  二、说教法:

  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极强的兴趣。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自制的课件、背景乐和散文录音、教师自身的朗诵,把孩子们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使孩子们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了散文的语言美,体验学习散文的快乐。活动的开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孩子们能主动积极、自愿地参与和学习,获得经验,体验了孩子的主体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此外我还采用了欣赏倾听法、谈话交流法、游戏表演法引导孩子在活动中敢说、想说、愿意说,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次活动达到美的享受,快乐学习的和谐统一。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了活动的重、难点。在活动中教师充分调动幼儿运用直观视听法、讨论谈话法、情境表演等学习方法,让孩子学得轻松,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蒲公英,了解它的外形特征。

  2、录音机、配乐散文录音带。

  3、蒲公英头饰若干。

  4、课件及背景乐(画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图;画面二:青草地上开着许多野花;画面三:蒲公英的花形→凋谢过程,结出绒白色的球→风一吹,花朵上的绒毛随风飞扬→雪白的绒毛轻盈降落;画面四:第二年绒毛种子生根发芽的过程)

  三、说过程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动分成三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通过课件的展示,激起幼儿兴趣。 《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和课件的展示给孩子创设了一种散文意境。以神秘的语气告诉孩子说:“昨天,老师做了个梦,梦见我来到了青草地上,看到了什么?你们来猜猜!”孩子们一定会积极的响应我的提问,他们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来猜想我在梦中看到了什么,这时我再告诉孩子们我看到的是草地上开着许多美丽的野花,让孩子们继续猜想我最喜欢什么花?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想象说话的空间和机会。孩子们在谈话想象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体验到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这时教师再打开课件画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图,让孩子得到答案会无比兴奋和满足,激发起幼儿想去欣赏和学习散文的兴趣。

  第二部分:欣赏散文,引导幼儿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 这一部分我分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通过播放散文课件和配乐录音,让幼儿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在孩子们对散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后我回提问:①蒲公英在什么季节开花?②散文里说青草地上怎么样?“我”最喜欢什么?③蒲公英开着什么颜色的小花朵?④散文里说:“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有趣?

  (二)帮助幼儿欣赏散文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情景表演和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加形象的帮助幼儿理解散文中对蒲公英成长过程的描述,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设计了提问:“散文里是怎么说蒲公英有趣的?”“田野里的风吹来,它怎么样?”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散文优美的词句,利用课件展示帮助孩子理解“飞扬”和“比柳絮还轻”。让孩子用动作去表现体会“轻盈的降落”。此时,我适时地启发引导孩子了解“蒲公英的种子轻盈的降落是为了什么?”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陶冶他们的情操感受到身边事物的美好。在示范朗诵时,教师配以情境表演和优美的背景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的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式的交流,教师和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想法和愿望。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自然的张口习得散文中的语句,丰富幼儿的语言。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孩子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活动的重点在这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突破活动的难点,理解什么是比喻句。教师采用的是示范举例说明法,让孩子去讨论:①为什么说花托结出的种子像雪白的绒毛似的球?②为什么飞着飞着,又像一朵朵雪花?通过孩子们自发的讨论归纳出比喻就是把ХХХ比作ХХХ。在孩子们理解了的基础上学说比喻句并能举一反三,如“小朋友的脸红得像苹果”、“妹妹长得比花儿还要美”等等。最后帮助孩子归纳主题,总结出散文词语丰富,语句优美的优点。“你觉得这篇散文听起来怎么样?为什么优美呢?”(四)请孩子们戴上蒲公英的头饰,跟着配乐散文,一边表演,一边自己轻轻地跟着朗诵散文,进一步感受散文的特点,激发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

  在每个环节中,无论是提问还是孩子交流中,我始终注意和孩子处在同一平行线上,善于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回答,而且每次的提问都出自于双方自然的对话,使整节课少了点教师机械授教,多了点轻松与自然。在设计提问中,我给予孩子们更多说的空间,不去束缚他们的思维,充分体现孩子们在 活动学习中的自主性。

  第三部分:延伸后续部分设计了两个活动:

  1、绘画——“ΧΧ花”。

  师以肯定、赏识的言语鼓励孩子在活动后画下自己喜欢的花卉进行张贴,让孩子们自由评价:花的品种、绘画的布局、色彩的运用等等,使一次活动能让孩子们得到多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2、仿编散文。

  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转化为一篇新的散文,按照原散文的思路进行仿编。“ΧΧ上开着ΧΧ花,我最喜欢ΧΧ花。ΧΧ花开着Χ色的花,多么ΧΧ的ΧΧ花,春风吹来,ΧΧ花好像在ΧΧΧΧ,阳光照着,ΧΧ花好象ΧΧΧ,蜜蜂(蝴蝶、小鸟)飞来,ΧΧ花说ΧΧΧΧΧΧ。”

  散文的长短因人而已,允许孩子有更丰富的想象,不严格按照教师规定的结构仿编。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23、大班数学说课稿《照相》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在组织幼儿排队或游戏时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根据这个发现,我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及我班幼儿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准备了数学《照相》这个活动。

  一、说教材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草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呢?我以《动物园》为线索,将认识“10以内序数”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主探索。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了以下活动目标:

  1、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往右,从右往左)确定10以内序数排列的次序,知道物体按不同方向排列时它所在的位置,进一步理解序数的意义。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三、说重难点

  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是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认识10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对于突破重难点采用的方法是:运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寻求答案。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中学习,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我准备了小动物若干。

  五、说教法

  本次活动我通过引导发现法,操作法、游戏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能亲自实践,主动的进行学习。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不同幼儿水平的发展。

  六、说学法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幼儿自己相互讨论、合作做游戏,让幼儿在想想说说玩玩的氛围中掌握学习目标。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是通过听音乐:照相,积极引导幼儿进入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第二环节是通过动物园的小动物照相排队引导幼儿认识10以内序数,让幼儿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时小动物的排列次序。出示水果图片,幼儿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第三环节是让幼儿动手操作,自己给水果排排队,然后按不同的方向说出各个水果分别排在第几。对第二环节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教师及时对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肯定。

  第四环节是完成幼儿用书中的题目。

  以上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启发幼儿探索,来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让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给幼儿一个自由空间,使幼儿主动学习,达到认识“10以内序数”的目标。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24、大班数学说课稿反思《区分左右》

  一、说幼儿、说设计意图:

  孩子是认知的主体,但作为大班的幼儿,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尚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分不清左右,对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为了引导孩子能够清楚区分左右,特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二、说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实际需要、发展能力为基础,又要根据《纲要》的有关精神。本次活动内容的选择首先是根据《纲要》对科学领域目标的要求,即“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利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科学目标的定位使我们强烈地感到:“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儿童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二是考虑幼儿实际能力和发展需要。本班幼儿对空间方位感知经验不一样,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考虑到寓教于乐中。这样就能让幼儿在积极的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

  在确定活动目标时,我的预设目标从幼儿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进行考虑的,因此,此次活动的目标我预设为: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会向左和右移动。

  2、知道站的方向变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3、初步感知参照物的不同所带来的左右方向的不同。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游戏法、赏识激励法等教学法,我介绍这两种方法。

  (1)游戏法: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因此,活动中我尽可能地将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游戏的形式,如一开始,我就采用与幼儿玩肢体游戏进行引入,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有了“左”、“右”的空间概念经验。

  (2)赏识激励法:

  人需要赏识,作为孩子更不例外。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孩子,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在每次的游戏过程中,教师都以激励鼓励的方法请幼儿参与,在参加完游戏之后有相应的反应,若幼儿有错也给幼儿改错的机会,让幼儿大胆尝试,但不挫伤孩子的自尊。

  五、说活动的组织过程: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把此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纲要》科学领域目标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我在本活动第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幼儿寻找自己身体左右关系的“好朋友”的游戏,幼儿玩的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幼儿很有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找到的“好朋友”告诉老师和同伴,这样,幼儿不仅主动地与同伴交流了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同时也加深了对“左、右”空间方位的认识。

  (二)游戏中辨别左右。

  这是巩固第一环节中接触到的对左右的区分,让幼儿一起感知左右。

  (三) 感知参照物的不同,左右边的方向也变了。

  此环节在设计过程中是让幼儿在原有对左右的认知水平上有一个提高,落实第二个目标。

  (四)结束:联系生活,应用左右。

  此环节是让幼儿利用所学知识应用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可以看到幼儿的学习程度如何。

  反思:

  本次活动的引题还是让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在知道了左边和右边之后,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时,幼儿的举手积极性很高。

  从目标的把握上,我对第二个目标的把握有所欠缺,在组织过程中,幼儿没有能掌握相应的知识。对于数学活动主要是源自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对于这一点的渗透也不是很到位。教师自身的语言组织还不够精炼,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25、大班数学说课稿《排序》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作为幼儿大班的学习内容--排序。排序这部分知识已经安排学习过大小、粗细的教学内容,在这基础上再继续学习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教材要求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进行自主发现其规律特征。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对教材要求的了解,我拟定了这节课的活动目标为:

  (1)通过操作活动,学习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继续排序。

  (2)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及动手能力,感受活动的快乐。

  (3)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3、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懂得发现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而教学难点是让幼儿会画出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

  二、说教法和学法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引入法: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观察法:活动中通过安排幼儿观察两种范例图,引导幼儿发现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建构知识系统。

  3、自主探索法: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的士制作过程。

  三、说教学流程

  (一)、整体思路意图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幼儿学习按大小、精细的规律特征排序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整节课教学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境为主线、活动为梳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小品表演”、“观察图形”、“动手画图”、“制作头饰”等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

  (二)、教学方案

  1、以淡话的形式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小品表演)

  2、学习发现有规律的排序。

  (1)引导幼儿学习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出示范例图: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案的排序规律。

  (2)完成的排序挂图,与幼儿一起寻找挂图中的排序规律。

  (3)幼儿动手操作,按顺序有规律进行继续排序,教师观察、指导。

  3、制作头饰

  (1)提供材料,让幼儿为自己设计一个头饰,要求幼儿要按一定顺序有规律的排序。

  (2)幼儿动手操作,鼓励幼儿和别人做的不一样。

  4、活动延伸

  让幼儿用实物,按一定的顺序有规律的排序。

  四、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利用小品表演形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且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的现实起点,直接了出示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的挂图,然后让幼儿观察寻找图中的规律,顺着幼儿的“学”来“导”,在“导”中让幼儿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图形,建立知识表象使幼儿得到启迪,悟到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相信课堂能够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舞台。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课中我设计“制作头饰”,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体验和巩固,一定会加深了幼儿对排序的认识,又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的知识,还会培养了幼儿创新的能力。

  教学反思:

  我本来想达到这样的目标,让孩子主动发现ABAB和ABBABB的排序规律,于是我依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以“小动物召开运动会”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运动会布置的会场和动物排队进场的规律,让孩子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时,发现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利用课件与情境的设置和层层递进的环节有关系,而且孩子们也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但在让孩子操作这个环节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孩子操作”的环节,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要根据项链上的规律继续往下穿。

  2、老师提供的材料过于单一,都是穿的,可以是贴的等。

  我想这节课的教案是比较完整的,在材料上在加以调整,活动效果一定会更好。

26、大班社会说课稿《书包》反思

  一、说教材

  这节活动是大班的一节社会活动。由于大班的孩子们一般到了下学期就会常听家长和老师说马上就要读小学了,他们就会感觉时间过的特别的快。大班的孩子对于小学是陌生的,他们不知道上小学该是怎么的学习方式,最多只是在家长口中知道要读书,不能只想着玩。但孩子对于这些话会产生惧怕心理,会不想上小学,因为他们知道上小学不好玩,只能是读书,无疑的给孩子造成一些思想上的负担,形成一种精神压力。那么,我们怎么样为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充分准备呢?我们就该从平时入手,从心理和物质上进行准备。我们平时可以向孩子问一些和上小学有关的问题,说一些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介绍上小学要用到的学习工具和体育玩具等等。使幼儿在活动中逐渐了解到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对上小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我就是先从物质开始入手,设计了书包这个活动,目的是想让大班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以便进入小学后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二、说目标:

  《纲要》的基本特点是以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努力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论。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现阶段的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

  1、熟悉、了解书包及常见文具用品的名称与用途,在操作中学习有条理地整理小书包。

  2、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向往之情,在活动中体验做小学生的愉快感。而了解常见文具用品的名称与用途和学会有条理地整理书包就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我想通过本次活动启发幼儿从喜欢书包的心情逐步升华到想上小学的兴趣。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事先准备好的书包带到幼儿园

  2、桌上放有教科书、练习本、铅笔盒、铅笔、橡皮、尺、餐巾纸、茶壶、毽子、绳子、零食、玩具等,数量不一。

  3、音乐“我爱我的小书包”

  为了活动的顺利展开,可以事先让家长带孩子一起去购买书包和上小学用的学习用品,让孩子适当了解学习用品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四、说教法

  孩子上小学首先面临的就是要背书包,那么书包里到底要放些什么,玩具、零食还是书本?具体该怎么放,在他们的头脑中是不清楚的。在本节课中,我选用了实验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法。让孩子去认识了解书包。

  五、说学法

  因此在活动中通过让孩子去选择、去思考、去讨论、去练习,来了解书包的用途,以适合的方式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装书包。这对孩子上小学是非常有帮助的。活动的形式我是让孩子操作在前,讨论在后,让孩子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真切的感受。在整个过程中,通过与书包、文具等材料的交往互动,激发孩子向往小学生活的一种积极情感,体验做小学生的愉快,真正地为幼儿上小学而作准备。

  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将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和一个延伸活动。

  第一个环节观察、讨论小书包。在《纲要》要求我们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先通过谈话法,让幼儿认识知道书包有不一样的,也有一样的,它是为小朋友上小学准备的,再通过观察法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地互相观察和交流书包用途、装些什么,是我们的朋友。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幼儿的视野。

  第二个环节书包里的朋友。我通过用实验法让幼儿分散操作把桌子上的东西有选择的放进书包里。再用谈话法书包里装些什么?哪些有用哪些没用,让孩子用完整话说明理由。并知道每天上小学时必须要带的东西,如书本、文具餐巾纸、茶杯等生活用具和毽子、绳子等体育用品是可以带的,玩具和危险的用品是不能带到学校去的。

  第三个环节整理小书包。为了让幼儿更加爱惜自己的东西,在这一环节,我采用“整理书包”这一操作活动来训练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先要去发现能干的幼儿,让他们向小朋友介绍整理书包的方法,从而达到人人都会按分类的步骤来整理自己的小书包。从操作中知道以后上小学去的时候,要每天整理好我们的小书包,检查一下要带的东西,爱护好书包里的这些东西。

  第四环节表演歌曲“我爱我的小书包”。这个活动是在课结束之前,我在这一环节中让小朋友背着书包表演歌曲,增进了幼儿对书包的热爱,体验了快乐的心情及对小学的向往。使整个活动在轻松快乐的音乐声中结束。

  七、延伸活动

  可带领幼儿多参观小学。看看那里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学校里有什么活动,有还可以通过网上浏览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加深他们对小学的进一步了解。

  教学反思:

  就孩子们上学遇到的迫切需求,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来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做一做中,孩子们手、脑、眼和各种感官并用,看好朋友怎样进书包。在变一变中,孩子们提高了整理书包的速度,在查一查中,同伴进行合作,给予评价。在背一背中体会了获得劳动成果的喜悦。目标完成较好。

  不足的是:应该有延伸活动,让幼儿回家后把自己的本领给家里人表演,再给你的好朋友或者弟弟妹妹表演,还有再设置区域角,让幼儿进行整理书包的比赛,这些是需要改进的。

27、大班社会说课稿《十二生肖》反思

  一、说教材

  (一)内容选择的依据

  中华民族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孩子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在幼儿阶段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接受民间文化熏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有关十二生肖的话题,也看过有关十二生肖的影视片,特别是十二生肖中的许多动物都是幼儿熟悉的,喜欢的,《纲要》中也要求我们:一个活动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选择十二生肖这个课题,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也具有可接受性。

  (二)设计思路

  根据社会教育的目标要求,十二生肖社会活动的内容,不仅要让幼儿知道十二生肖的名称和形象,同时还要了解十二生肖的顺序和轮回问题。我的活动思路为:熟悉动物;感知顺序;理解含义;了解轮回规律;游戏巩固认知。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精神和设计思路,努力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活动目标:

  1、熟悉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

  2、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对不同生肖的年龄进行简单的判断。

  3、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和热爱情感。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重点、难点

  以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是《纲要》的基本点,对大班幼儿学生来说,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掌握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由于十二生肖的轮回具有抽象性,幼儿理解水平有限,所以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说教法

  十二生肖社会活动内容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有效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1、通过故事、课件与游戏手段。

  我通过讲述十二生肖来历的故事,再结合课件充分利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确十二生肖的动物名称和排列顺序;游戏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聚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为一体的特点。本次活动的中,我就引导幼儿用游戏的形式记住十二生肖的顺序,感受十二生肖的轮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氛围中掌握重点。

  2、借助钟表。

  由于学生已有了如何看钟表的知识基础,知道钟表上的12个数字,知道12个数字的轮回是怎么回事。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将幼儿对钟表的知识迁移到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上,符合教育规律,同时钟表的周期具有直观性,这样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是突破知识难点的有效手段。

  3、双主体互动模式。

  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是本次活动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问题的学习者和探索者,幼儿带着对十二生肖动物的好奇参与学习,探索问题,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着、组织者、促进者,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将在说说、看看、想想、听听、演演、唱唱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

  五、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教具的准备:十二生肖动物课件、根据本班学生属性准备属相饰物若干。十二生肖的故事、十二生肖图片一套、十二生肖的儿歌。

  2、知识经验准备:通过布置家庭作业使幼儿事先知道自己的属相,知道父母的属相,父母的年龄,了解十二生肖中部分动物。认识钟表。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经验和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幼儿会集中注意力,并乐此不疲。为了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教师运用激励机制,将事先准备好的属相小礼物奖给回答问题的学生。

  在这个环节,老师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们,我这里有很多礼物,现在我要奖励给回答问题积极,答题又好的小朋友,你们看好不好"。根据学生属相在回答完问题后奖一个属相饰物。问题如:

  1、你知道自己的属相吗?属啥的?

  2、你知道父母的属相吗?你妈妈多大了?

  3、你知道都有哪些属相?

  本环节老师通过提问导入,奖励机制,激活幼儿原有知识,目的是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回忆对属相的认识,为全面学习十二生肖有关问题做准备。此时学生的主体精神得以充分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过渡:刚才小朋友回答的问题很好,可是人的属相不仅有我们以上所说的几种,实际上人的属相有12种,它们都是什么动物呢?好,今天我把它们请来了,大家认真看,它们都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环节:播放十二生肖视频课件,在动作、形象、声音等方面突出每个动物的特征,强化幼儿的认知。

  本活动环节,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十二属相动物做成视频图片,依次给学生播放。这个环节老师采用问题导学法、直观视频教学法。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前提出问题,幼儿带着问题观看,同时通过形象生动视频,使观看具有目的性、直观性;幼儿处在看看、想想、模仿的学习过程中,这个环节有利于加强幼儿的认知和记忆,实现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环节:通过猜猜看活动、进一步认识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变形图案。

  在观看视频之后,学生对十二生肖动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十二生肖的变形图案很多,为进一步增强认知,教师通过图片匹配、让幼儿猜动物名称,进一步深化幼儿的认知。

  本环节采用双主体互动模式,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教师、幼儿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的机制。本环节有利于完成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

  第三个环节:讲故事,在钟表图案上贴图片,让幼儿认识十二生肖的顺序。

  过渡:十二生肖中老鼠排在第一位,小朋友们你知道为什么吗?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

  教师结合课件,绘声绘色讲关于十二生肖动物通过比赛来排序的传说故事,在讲故事的同时依序将对应的动物图片贴到事先准备好的大钟表上。从1--12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爱听故事是多数幼儿的特点,也是最能吸引幼儿的教学手段之一。本环节利用故事与课件相匹配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幼儿的听觉和视觉,幼儿在听听、看看的学习过程中明确了十二生肖的顺序。本环节设计有利于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达成。

  第四个环节:结合钟表图,联系幼儿的属相,用问题引导幼儿了解生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轮回。

  过渡:小朋友们,在我们这个神奇的钟表中,各种动物依序排列,一个数字代表一年,一年一个属相。下面老师问几个问题,谁第一个回答,谁就先得到老鼠的头饰。

  教师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将难点分解,随着学生的回答,依次发出十二生肖头饰。

  老师的问题如下:

  1、今年是牛年,今年出生的孩子属啥的?

  2、今年是牛年,明年是什么年?

  3、明明小朋友属马的,明明今年几岁?

  4、12年后是什么年?

  在本环节中,老师采用难点分解法,通过给学生提出由易到难,由具体道抽象的问题,将十二生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轮回活动难点,一一化解,学生则运用想想,说说的学习方法,从而突破难点,达成本次活动的第二个目标。本环节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第四个环节:通过游戏、唱歌,巩固加深学习成果,烘托课堂气氛,达到本次活动的高潮。

  三、结束部分。通过关于十二生肖动物儿歌和童谣的联唱,激发幼儿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让幼儿在意犹未尽中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活动给我和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的题材、贴近孩子的活动能让师幼都得到快乐。对于孩子而言,知道十二生肖并了解自己和家人的属相是他们的已有经验。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对十二生肖传说故事、十二生肖排列顺序、涉及到十二生肖的数字统计等方面内容的充实,更丰富孩子们对于十二生肖的全面认知。并利用生肖钟,借助孩子们的调查表,让孩子们逐步理解十二生肖一年一种属相,12 年一个轮回的规律以及十二生肖与人们年龄之间的关系;虽然有些难,但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因此对于这个重新定位的活动目标也达成较好,孩子们对十二生肖的理解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在活动中都得到了发展。

28、大班散文说课稿《听雨》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而孩子们也异常的喜欢雨,每当下雨,他们就兴奋地谈论着,我抓住孩子的这个兴趣点,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孩子们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新《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构成,并培养其对语言的敏感性。”大班幼儿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日益丰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作品的主题也随之有了较大的扩展,出现了想要模仿创造的欲望。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听雨》这篇充满趣味性、童真性、并且用拟人化来表达小雨点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优美散文作为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借助画面观察、感知、理解、想象、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散文诗的形式,从而进行仿编。通过活动旨在锻炼幼儿想象力,整体提高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等。

  2、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把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欣赏诗歌《听雨》,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2)能大胆自信地交流下雨天的活动,表达自己对下雨天的喜好。

  (3)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学着乐观地去看待事物,让自己拥有好心情。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与情趣。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雨(声)的经验,大胆想象和创编。

  3、活动准备:ppt课件、背景音乐、诗歌挂图二、说教法本活动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

  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看下雨课件让幼儿聆听雨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提问谈话法: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积极思考问题,理解诗歌内容。通过谈话,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拟人、排比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演示法;通过课件、层层挂图的展示,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诗歌的句式特点和意境美,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生动性、寓教育于生活。

  4、讨论交流法:通过讨论交流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创编,更好的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三、说学法

  1、多感官参与法:“说雨”环节首先让幼儿聆听雨声,“听雨”环节幼儿观看课件和挂图,这样幼儿在听听、看看、讲讲、议议中,能轻松的获得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2、观察讨论法:“听雨”环节中让幼儿观察四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讨论同样是雨点,为什么发出不同的声音?

  3、想象创编法:在“听雨”环节,重点提问:雨点还会落在哪里?它在干什么?激发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不仅给幼儿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还培养了幼儿积极动脑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四、说过程

  1、说雨请幼儿聆听雨声音乐,说说自己喜欢下雨或不喜欢下雨的原因。

  2、听雨欣赏诗歌,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1)从“小豆豆”的角色引入,引出诗歌。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完整朗诵诗歌《听雨》。

  (3)分段欣赏

  ①第一段重点提问:小豆豆不喜欢下雨的原因?妈妈教了她什么好办法?

  ②教师朗诵重点部分,以层层展开图片的方式,辅助幼儿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和情趣。

  重点提问:四句话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样是雨点,为什么发出不同的声音?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

  (4)结合图片,教师再次完整配乐朗诵诗歌《听雨》。

  (5)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重点提问:雨还会落在哪里?它在干什么呢?

  3、雨趣感知雨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1)观看ppt课件:在雨天我们还能做什么事让自己快乐呢?

  (2)小结:最后送孩子们一个大大的微笑,希望你们无论晴天还是雨天,大家都有个好心情。

  教学反思:

  《听雨》是一首很具有美感的散文诗,以听雨为线索,将听雨的画面描写巧妙地串起来,形成了感受雨美的情景。语言文字的美感染了每一个幼儿,他们从文字中的确也感受到了雨声的美。为了让幼儿能够真正感受散文中优美的意境,我重复的给孩子看课件,让他们找一找下雨时的景色,丰富知识经验。有了知识经验的丰富,在第一环节中我就进行了提问“听过小雨的歌吗?小雨的歌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然后通过欣赏散文——提问、讨论的形式理解散文——幼儿说一说,演一演——朗读散文。综合本次欣赏活动,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方法,让幼儿在动静交替中充分感受到了雨声的美。通过这一次的散文欣赏活动,让我有了深刻的体会。这里的交流可以说是教师引导下的交流,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关键问题,抛出来让幼儿展开讨论,帮助幼儿正确的理解散文所要表达的意义。这样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能更为生动,也有利于幼儿进一步理解感知散文。

29、大班美术说课稿反思《月亮像什么》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月亮像什么》是“我想飞”这一主题中的,这一活动借用了一个小故事,故事以幼儿喜欢的小动物的形象讲述了一群动物对月亮的不同幻想。故事虽简单.却充满了儿童情趣,充满了幻想,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在幼儿绘画创作中,通过这个故事,营造一个优美动人的意境来感染幼儿,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美,创作美,激发幼儿参与创作的兴趣,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向往月球的愿望。在《纲要》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中指出: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我选择艺术活动《月亮像什么》是让幼儿通过听一听,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激发幼儿参与创作的兴趣。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新《纲要》指出: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材本身的特点。确立了以下5个目标:

  1、产生飞往太空、向往月球的愿望。

  2、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表达自己对月球的想法。

  3、能将自己对月球的的大胆想象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本次活动的重点:幼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表达自己对月球的想法,并将自己对月球的的大胆想象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三、说过程

  1.第一环节:我以猜谜的形式来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第二环节是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月亮像什么?边听老师讲月亮的故事,边看教具图片,讲到小羊的想法后,我以边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如:你们希望月亮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最后以小兔子对月亮的想象结束故事,在这里让幼儿将其他小动物与小兔的想法来进行比较,进一步反衬出小兔的心愿和信念是多么独特、多么有意义!同时也引出了下一个环节。

  3.第三环节是让想一想,画一画奇特的月亮。

  提问:你们想不想像小兔一样坐着飞船到月球上去,如果我们坐着飞船到了月球,一打开舱门,你想看到月亮上有什么?让幼儿产生了飞往太空、向往月球的愿望,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引发幼儿大胆想象,同时也引出了绘画主题。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及时发现幼儿与众不同的想象,给予鼓励。

  4、第四环节是让幼儿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先画完的可以和同伴讲讲自己的奇思妙想,这里避免了幼儿等待的时间。在欣赏作品时,让幼儿说说自己的作品,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在倾听他人介绍和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作品时,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逐步学会欣赏同伴的作品,学习吸收他人的闪光点,达到资源共享,互相提高的作用。最后以一个问题:《月球上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结束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求知探索的欲望。

  四、说反思

  我在导入方面,孩子们兴趣很高。在听一听,说一说月亮像什么?这一环节中,我应用了故事以及小动物图片来激幼儿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这一环节中幼儿的参与性也很高。在想一想,画一画中,我通过提问想让幼儿产生飞往太空的愿望。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说出了自己身边,生活中吃的,用的东西……孩子们的回答是我始料未及的。因此,对于幼儿的回应这方面我还不是很好,还应有待加强。

30、大班美术说课稿《生日卡片》反思

  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弥漫着美的气息,如美丽的风景,图画,音乐,着装等显性的美,还有人如人之间的隐性的情感美、道德美,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因此,设想让幼儿欣赏显性的美,从而感受到隐性的美,又考虑到幼儿的生活实际,发现平时幼儿在同伴过生日的时候会送上一张小小的生日贺卡,表示对同伴的祝福。而生日贺卡这个题材正是由显性的美到隐性美内化的最典型的素材。生日贺卡又有其不同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所以我就选择了生日贺卡作为教学活动内容。

  教学目标:

  1、欣赏生日贺卡画面的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

  2、感受贺卡所表达的温馨的情感和美好的祝福。

  3、提高选择贺卡的有意性、并用美的语言表达祝福。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理解贺卡的隐性美,提高选择贺卡的有意性。

  隐性的美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让幼儿反复的欣赏、讨论、帮助幼儿建立自己的审美特色,从理解美到表现美,从分类到送祝福,帮助幼儿理解贺卡的隐性美,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教学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数张生日贺卡、环境布置、生日蛋糕

  教学过程:

  (一)唱生日歌,激发兴趣,体验快乐的情感。

  (二)欣赏自己带来的贺卡,欣赏其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感受和卡所表达的祝福与愿望。

  1、幼儿讨论、教师指导,欣赏贺卡的美

  2、集体欣赏,分类比较。

  (三)每位幼儿想一句祝福的语句,为生日的幼儿送上祝福,教师指导。

  (四)游戏:买贺卡,提高幼儿选择贺卡的有意性。

  (五)延伸活动,制作贺卡,进一步提供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设计思想:

  1、生活化的特色

  《纲要》中指出:

  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生日贺卡”是成日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每当节日来临时,幼儿就会在家长的引导下,为教师或同伴献上自己亲手制作或精心挑选的贺卡。涉及该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成人的启发、引导,去感受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态度。

  2、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互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认识卡片上显性的美,在通过送祝福理解贺卡其隐性的美,体现了活动为目标服务,目标为生活服务,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体现了艺术与幼儿的心理将康息息相关的特点,因为艺术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中介感染着儿童的心灵。

  3、活动体现了艺术活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全过程

  (1)前延部分,收集材料,布置环境,旨在练就幼儿发现美捕捉美的能力。《纲要》中指出,大千世界,处处皆美,幼儿发现美的事物多半依赖于客观事物本身的鲜明特征的吸引,多数于自发而缺乏自觉性,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他们通过探索和学习自觉地去发现捕捉美。因此教师非常重视

  活动的前延部分,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有意性。

  (2)活动过程中,提高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幼儿的美感多处于直观感受水平,具有形象性和功能性的特点,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应适应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生日贺卡正是贴近幼儿自己生活情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艺术品。在活动中,教师持一种宽容性的态度,允许幼儿发展自己不同的意见,使幼儿的思想通过表述外露出来。如幼儿可以提出分类的标准,有音乐或没音乐的,平面的或立体的,单页的或双面的,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

  (3)活动延伸,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4、体现了幼儿教育整合的观念。

  (1)资源的整合

  该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家长、教师三方的力量,拓展了幼儿活动的空间。

  (2)目标的整合

  活动中教师基本上以艺术目标为准,同时报害了语言目标,情感目标,既体现了整合的思想又有主次之分。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31、大班美术说课稿《春暖花开》反思

  一、设计意图

  各位老师好,我是12级学前8班的xx,今天我带来的说课内容是大班美术活动《春暖花开》。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纲要》指出幼儿教育目标:“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中美的欣赏力。”由于桃花在我们生活中不是很常见,孩子们也缺乏了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初步认识桃花,并能学习运用吹画和棉签画的方法来表现桃花的特点,在创作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其中的乐趣,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二、活动目标

  再说说我的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1.了解桃树和桃花的基本特征。(认知)

  2.能用吹画和棉签画来表现桃树和桃花(技能)

  3.体验吹画和棉签画的乐趣。(情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的重点:学习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桃树和桃花的基本特征。

  活动的难点:用吹画的方式吹出树枝

  三、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桃花,知道桃花的基本样子。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棕色、粉红色颜料、棉签、抹布、范例、纸张等。

  四、教法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①讲解法②示范法③范例法等。

  五、学法再来说学法,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有:①谈话法②操作法③观察法等。

  六、活动过程

  为了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育活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活动本环节我将以春天为主题,谈话引出课题,如询问小朋友:“春天到了,花都开了,小朋友们还记得你们看到了哪些花吗?”

  2、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桃花的结构通过播放桃花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桃花的结构、形状、颜色,并且我会通过提问幼儿桃花的基本特征来使幼儿更加仔细、专注地观察图片。

  3、引导幼儿学习吹画的方法

  (1)在本环节中我首先出示范例,引起幼儿对范例的画法的兴趣,再分析范例,让幼儿了解桃花树的树干和树枝是用棕色颜料吹出来的,花朵是等颜色干后,再用棉签蘸粉红色颜色点上的。

  (2)然后示范讲述吹画桃花方法:先滴几滴黑颜料在作业纸下部适当位置,对着黑颜料往前吹,并稍稍改变吹的方向,可向上、向左或向右吹,慢慢吹出树枝的形态。吹好树枝后稍等一等,待干后用棉签蘸上粉红色颜料,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画出梅花。此时还要提醒幼儿注意画面干净、整洁,画好后要在抹布上把手擦干净。

  4、先交代要求,再让幼儿操作,同时给予适当指导。

  幼儿在画面上练习吹画桃花。在幼儿操作时,要重点帮助幼儿掌握吹树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多吹几棵梅树,能力弱的幼儿掌握吹的方法。尽量使每个幼儿完成作业,享受成功的快乐。

  5、总体评价,结束活动活动最后挑选出几张幼儿的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再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创作经验。

  活动延伸

  让每个幼儿把桃花贴在墙上组成桃林,供大家欣赏。

  七、教学特色

  虽然是同一创作内容但是采用了棉签画、吹画这两种以前没用过的画法,让幼儿了解了“桃花”还可用不同的美术形式来表现,拓宽了幼儿的美术创作思维。活动中幼儿能迁移以往的创作经验举一反三。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32、大班美工说课稿反思《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是我镇的特产,孩子们对螃蟹很感兴趣,时值金秋、螃蟹上市,孩子们的话题也离不开谈论螃蟹的有关事情。于是我们科研组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了有关螃蟹的一系列活动。也结合我园开展的市级课题“开发本土教育资源,构建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实施,主动积极地进行一系列、多样化的活动,从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体验宽松学习的乐趣。经过收集实物、图片、照片等资料,孩子们对螃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与外形特征,同时还萌发了各种表现螃蟹形态的欲望。在系列活动中,也制作过螃蟹,但是幼儿余兴未了;于是设计了利用多种材料制作“阳澄湖大闸蟹”这一手工活动。

  1、看录象(帮助幼儿回忆秋季阳澄湖大闸蟹丰收的景象和人们欢庆的场面,为活动的开展作情感铺垫)

  2、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螃蟹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说说:由于大闸蟹是我镇的特产和骄傲,所以幼儿能说出螃蟹的特征,圆圆的身体、身体两旁各有四条腿、前面有二只大钳子、还有两只眼睛。)

  3、它走起路来是什么样的,请个别幼儿来模仿一下。

  (这一环节是在幼儿对螃蟹已有了更多了解的基础,所以能根据螃蟹的特征来进行讲述。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幼儿“说”的欲望)

  4、观察以前做过的几种螃蟹(激发幼儿制作的愿望)

  5、出示几种材料(绒线、吸管)以及怎样用蛋糕盆制作螃蟹和老师的示范

  (这一环节是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制作螃蟹的前提,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也注意了启发幼儿创新思维,一只蛋糕盆可以剪贴出螃蟹的形态特征、一只杯子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来做螃蟹呢?)

  6、告诉幼儿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多种材料,有树叶、蟹壳、彩泥、纸条、一次性杯子、蛋糕盘、光盘等。

  7、你准备选哪种材料来做螃蟹呢?并想想在你选的材料中用哪一部分来做螃蟹的身体比较合适呢?

  (在这一环节中是启发幼儿合理想象,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象,我们能看到他们大智若愚的稚嫩童趣,不同的材料可以引发他们不同的想象,深入的思考,会出现各种奇思妙想,范例欣赏也是为激趣和拓展、丰富他们的表现空间,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

  8、幼儿制作

  (1)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用你们灵巧的小手做出多种多样的螃蟹。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制作,提醒幼儿拼一拼摆一摆然后再做。

  (这一环节以操作摆弄的方式,进行观察、体验、发现,从而积累经验,提升经验,给孩子们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3)幼儿制作时,针对个别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4)在活动中能积极探索制作的方法,专注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并提醒幼儿注意把多余的材料放在筐里。

  这一环节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创造制作,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充满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具有想象、创造性成分,选择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操作可以使幼儿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尝试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创造向前推进一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9、展示交流

  (1)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2)小结:小朋友真棒,老师为小朋友们有这么能干的小手高兴,也为我们阳澄湖大闸蟹的丰收高兴,特别是我们唯亭的螃蟹又大又肥,真是最有名了。小朋友你们高兴吗?

  (3)参加阳澄湖大闸蟹们的联欢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一环节针对幼儿喜欢老师或同件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加以关注和肯定的心理特点,让幼儿自评、他评及师评,也促进老师和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活动结束时以参加螃蟹们的联欢会则是对幼儿的再次激趣,同时也体验我们阳澄湖大闸蟹的丰收之悦和自豪感。

  本次活动活泼、宽松、互动的教育活动氛围,不仅有利于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保持教育活动过程的连贯性,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充分开启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促使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综合锻炼。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尽情地进行摆弄、组建,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螃蟹,不断发掘出创作的乐趣,沉浸在自主选择、主动活动的乐趣中。在本次手工制作活动中大多数幼儿表现得积极、主动、大胆,较好地体现了螃蟹的特征。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33、大班科学说课稿《影子》反思

  一、教材内容分析

  影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太阳光下有影子,灯光下有影子,皮影戏里也有影子……可以说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到处都有影子。但是影子又是飘忽不定的,是一种光影现象,影子的形成对于幼儿来说无疑是一个好奇而又难懂的现象。因此,在活动中,我试图以看看、说说、玩玩来引导幼儿了解影子。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了解有光的地方会有影子,难点是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制造影子。

  二、幼儿情况分析

  影子摸不着,闻不到但又看得到,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但影子的飘忽不定,较复杂的形成原理以及制造原理,又使幼儿不能理解。大班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以及表现能力较小、中班幼儿有飞速的发展,并对科学活动产生了初步的兴趣与探索欲。我试图简化影子原理,并寓教于乐,以大班幼儿为活动对象开展此次活动。

  三、活动目标

  通过以上教材内容及幼儿情况的分析,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初步了解影子是在有光的地方产生。

  2、尝试利用操作材料、身体等方式,制造出不同的影子。

  3、激发对影子的探索兴趣,发展观察力、思维力。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四、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活动目标,在幼儿知识经验、教学具以及心理环境等方面做如下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看到或观察过周围生活的影子现象。曾有看皮影戏的经验。

  2、教学具准备:为体现教、学具是幼儿活动的参考书,在教具上准备一段滑稽可笑的皮影戏,一个关于影子的主题课件,一块长布与一束光线。

  在学具上准备:如小棒、纸片、球等可操作的常见操作物供幼儿制造影子时运用。

  3、心理环境准备:一个安静又可封闭的活动场地,为配合幼儿自由创作,最好是在有太阳的日子。

  五、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的总体思路:以新《纲要》精神为引领,借鉴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看影子—→说影子—→找影子—→玩影子”四大块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探索影子,制造影子。从感知到体验到创作,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具体活动环节、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环节:观看皮影戏,引发幼儿兴趣,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影子”。提出问题“皮影戏是怎么演的?”此环节为导入环节,预计用时3分钟。

  第二环节:讨论“你看到过影子吗?”“在什么地方?”引出影子是在光的环境下产生的。播放课件,帮助幼儿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此环节为重点环节,预计用时8分钟。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每个人从出生都是主动的学习者,是在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在此环节中我请幼儿首先主动说说曾经在哪看到过影子,找出一个共同点——必须是有光的情况下才会有影子,再播放影子课件,帮助幼儿加深对影子产生的印象。使幼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第三环节:找一找周围的影子。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幼儿找影子,巩固知识。此环节为过渡环节,用时2分钟。

  第四环节: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幼儿玩一玩影子,自己创作不同的影子,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此环节为难点,预计用时10分钟。

  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每个人的智能结构都是不同的,是独特的,要发展智能优势,尊重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创作。新《纲要》中指示,要鼓励、支持、尊重幼儿的不同尝试及创作成果。因此,此环节注重每位幼儿的不同表现,尊重差异性。

  第五环节:引导幼儿到户外太阳下进行表演游戏引导幼儿进行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此环节用时8分钟。

  新《纲要》提示我们:要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科学探索环境。因此,此环节我将幼儿带到更广阔的户外,供幼儿自由游戏,感受科学活动的有趣,从而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探索欲,发展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重视师幼、幼幼互动合作机制,形成合作性的师幼、幼幼关系。

  结束部分:教师请幼儿再思考讨论,还可以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制造影子。活动结束。预计用时1分钟。

  活动延伸:此活动可以在科学实验区继续生成探索,有较强的可探索性。

  本次活动立足新《纲要》,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做中学思想,力图幼儿在动眼看,动耳听,动嘴说,动手做等环节中,以滚雪球的方式积累和获得有关影子的粗浅知识与良好的自我表现能力。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34、大班科学说课稿《乌鸦喝水》反思

  《乌鸦喝水》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实验过,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太少,既使加入石子,乌鸦也是喝不到水的,为了验证发现是否正确。我亲自进行了实验,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系。为此,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本次具有很强操作性、探索性和尝试性的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我先说一下我这节课的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的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流程:

  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

  活动过程:

  (一)观察《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是不是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都可以喝到水呢?这个问题为实验提出了明确的操作要求,这里,我还明确了两个人一组合作做。这对幼儿的实验活动起到了指导作用,让幼儿懂得必须两两合作进行。要求不能掉在桌上,可以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二)用石子和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在这二个环节里,我用了3种不同颜色的瓶子,使幼儿更方便的找到相应颜色的格子作记录。

  在比较两次实验结果的不同点时,我尽量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现其中的秘密,因为让幼儿充分地表述活动经验能帮助幼儿建构一定的科学概念,使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个问题只有一位小朋友龙龙表达的比较完整,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讲石子大、沙子小,所以水少了加石子后乌鸦是喝不到水的,加入沙子就可以了。他们已经观察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于蕴藏的科学原理还需要老师的提升。

  所以我出示了纸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积图帮助幼儿理解。因为石子和沙子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有了两张图的比较,幼儿比较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理解其中的原理就比较简单了。

  我认为本次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从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等五个环节,整个活动体现了分层第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师本着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两两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两次实验,体验与同伴合作做实验,交流实验结果的乐趣。利用了形象的图示帮助幼儿理解了为什么石子装进水量少的瓶子里乌鸦还是喝不到水,使复杂的科学原理简单化,很容易被幼儿所理解。活动中教师很好的把握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始终鼓励幼儿做一做、想一想,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中应培养“尝试”“探索”精神的要求。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35、大班语言说课稿《逛商店》反思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生活讲述"逛商店"。这个内容要求幼儿将在逛商店的所见所闻和感受讲出来,要有时间、地点和具体事件。

  一定的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讲述的基础,商店的功用是什么?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以及在逛商场时的所见所闻这都是幼儿应该有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引起幼儿回忆和讲述的积极性。因此,教学的知识点是:商场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和在逛商场时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事物。在课前通过多种形式如家长带幼儿逛商场或教师带幼儿逛商场,并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观察、记忆。这一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占基础地位,也是整个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

  纲要所提出的要让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能注意倾听别人讲话,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制订了教学目标:

  1、丰富逛商场的知识经验,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引导幼儿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讲述逛商场的见闻和感受,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初步了解商场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引导幼儿将逛商场时的所见所闻大胆的讲述。重点制定的依据: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想说、敢说""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的教育重点并不是教幼儿记忆大量的词汇,而是让幼儿能乐意与人交流,能大胆在众人面前表达。另外,作为大班幼儿思维已经由直觉行动性向具体形象性过度,形象思维已经迅速发展,加上不断的实践学习,已普遍能组织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见闻。

  难点:初步引导幼儿较连贯的逛商场时最感兴趣的体验。生活经验讲述就是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围绕一个主题,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进行的讲述。那么能安排好内容的顺序,组织简单的语句,较连贯的表达出来,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幼儿又具有善于挑战的心理,这就象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果实,因此经过一定的努力也可以完成。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分析主要运用了示范模仿法和启发联想法。

  第一种方法示范模仿法,幼儿天生具有良好的模仿性,任何事物幼儿都想亲自去模仿,语言活动中示范模仿法也是十分重要。幼儿在模仿中学习语音、语法,学习运用语言。在这里我不止单纯运用教师的示范,更重要的是幼儿的示范。因为作为身边的小伙伴的示范更能让幼儿所能接受。借助幼儿和老师的讲述开阔幼儿的思路,让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第二种方法启发联想法,生活经验讲述必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学中怎样让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分起到作用,让幼儿把经验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呢?我运用了启发联想法,通过再现性提问和启发式提问,帮助幼儿把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条理的串联起来,比如"你在商店里买了什么东西?""你发现了什么新鲜事?""哦,原来每件商品和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啊,你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引导幼儿将生活经验归纳、总结、串联完整。这是幼儿能够连贯讲述的基础和关键。

  另外根据纲要的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的乐趣。"我将幼儿带来的物品和照片展示出来,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我还运用语言的激励,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精神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的发展,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以上两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的培养,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根据语言教学的原则其中注重幼儿获得经验的原则、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原则和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在教学中主要从听和说两方面进行了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能有礼貌的倾听别人讲述的良好习惯。语言的掌握与运用都离不开听觉器官,那么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幼儿学习、掌握、运用语言的前提条件,在引导幼儿学会倾听时,我主要采用了两个方法:一是创设安静的环境,幼儿的坐椅位置摆放合理,情景布置有秩序而不乱。二就是运用语言暗示的方法,比如在听个别幼儿讲述时说:"她在买这个洋娃娃时还发生一个件有趣的事情呢?你来认真听。"这样激发幼儿的倾听欲望,从而认真的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学习运用语言讲述进行情感表达的方法。讲述必须有条理,才能让人听明白,在指导幼儿讲述时我充分运用了启发诱导的方法,不是教师直接的去教去说,而是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去发现、归纳、总结出来。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相信孩子的能力,他们会创造奇迹。"在教学中只有大胆的放开幼儿,充分的相信幼儿的能力,才能让幼儿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讲述的机会。在激发了幼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请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讲述,我在幼儿自由讲述中进行个别指导,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成功的扮演了支持者、合作者、帮助者的角色。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的学习,积极的探索。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的观察,积极的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出示逛商场的照片导入课题:运用实物投影将教师在逛商场的照片展示给幼儿。"这是王老师最近刚刚拍的照片,你知道我是在哪拍的吗?""哦,是商场,是哪个商场你猜猜看?" 引起他们的兴趣。第二部分展开讲述,包含我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启发引导,激发幼儿回忆生活经验。"你去过哪些商场?在商场里你看到了什么?""你和谁去的?都买了些什么?""在逛商场时你遇到过什么新鲜事?"幼儿对感兴趣的事一定表现的积极都想来说一说,为了满足幼儿的愿望,自然的过度到第二个环节自由结伴讲述。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观察幼儿的反应,倾听幼儿的讲述内容。第三环节教师示范讲述,根据以往组织活动的经验和幼儿的兴趣点,自由结伴讲述时,一般幼儿对去过哪些商场?买过什么东西?商场里有什么商品?等讲述的最多。因此在教师示范讲述时要开阔幼儿的思路,针对逛商场时遇到的新鲜事进行讲述,激发幼儿有关的回忆。

  第四环节幼儿拿自己带来的商品或照片进行个别讲述。"今天小朋友也带来了一件从商场里买来商品和逛商场时拍的照片,谁能那着给大家讲讲?"幼儿个别讲述时我注意了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体验。比如将幼儿要讲述的照片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第三部分活动结束,由于活动时间有限,幼儿都想上来讲的愿望又很迫切,因此我引导幼儿将带来的商品布置成小超市,放欢快的音乐与幼儿一同布置环境,在音乐中结束本次活动。为了让幼儿能尽兴的讲述,随后开展角色游戏"小超市",并将照片丰富到语言区以便于幼儿随时的讲述。这样符合纲要中提出的"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这一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小班综合说课稿:《香蕉变变变》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综合活动《香蕉香蕉变变变》,这个活动是我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小班上册中“好吃的水果”这一主题,自己创设的与主题紧紧相扣的、与幼儿生活又密不可分的、即培养了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与环保意识的一个综合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水果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富有营养,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给幼儿带来丰富的感官之旅。这个活动我是以水果中的一种——香蕉为主体,之所以选它,因为它是水果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孩子们又比较熟悉的,实物一出示,就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且融入游戏,又有幼儿亲身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香蕉的独特外型、与众不同的吃法及与众不同的口味,这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也较差,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他们喜欢直观的、真实存在的东西,需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3、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贯穿于一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活动起着主导作用。

  在生活中,小年龄的幼儿对吃的、玩的东西很感兴趣。为此,我们常常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巧妙地将教育目标蕴含其中,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发展。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表达交流,又有亲身体验的部分。目标为: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2)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初步的环保意识。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这个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其渗透了语言领域、科学领域及社会、健康领域等方面的内容,但活动的重点仍以语言领域的想象和表达为主,主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难点在于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交流、感知香蕉从“整体——>部分 ——>没有”的渐变过程。

  对于突破重点所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对于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方法:注重多观察多实践,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事物的渐变过程

  5、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做了以下准备:1)香蕉若干(多于幼儿人数);2)方纸盒一只,湿毛巾若干;3)幼儿分组呈半圆形分布做。

  二、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1、直观法

  这里使用的是演示法,通过演示变换实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香蕉有它独特的外型特征,又好吃,又易剥,对小班幼儿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特有的外型又能给孩子们不断想象的空间;结合教师的变换操作及幼儿的亲身体验,动静结合,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便于幼儿理解,易于记忆,从而是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2、谈话法

  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3、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以一根游戏主线——“香蕉香蕉变变变”贯穿始终,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既能更好地达到活动目的,又能更好地激发出幼儿的丰富想象力,并帮助幼儿巩固想象结果。

  4、操作体验法

  它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体验活动:第一次是请幼儿拿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主要是让幼儿探索香蕉的外型特征,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想象结果;第二次是让幼儿吃香蕉,幼儿在剥一剥、尝一尝、看一看,说一说中获得感知,初步了解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36、大班科学说课稿《风》反思

  一、情况分析:

  幼儿生活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当中,一切东西都会吸引幼儿的心灵,从而焕发起无穷的好奇心,在《纲要》中,科学教育的内容从幼儿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风是幼儿在日常触及到的最多的自然现象,本活动通过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探索风的形成,让幼儿在活动中更为直接地体验风的存在,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引发孩子们对风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二、说教材

  (一)、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要从孩子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科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和爱好;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主动探索的技能;发挥科学的教育作用。科学活动《风》就很好地落实了这一教育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感知风的存在,快慢、强弱。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让幼儿想象风的奥妙,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科学的情感。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这是一次科学活动,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学常识教育。但教学仍以科学教育为主。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尝试感知风的存在上。感知活动通过小朋友与风对话,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尝试的形式是利用材料来寻找看不见的朋友。因此,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风的形成是这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准备: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操作桌子10张呈直角摆放在侧面和后面,便于操作评价。

  2、物质准备:电风扇、扇子、吹风机、气筒、纸板、吸管、气球、吹气玩具、吹风玩具、书、雨伞、风车、有关龙卷风的碟片等。

  3、经验准备:已经知道空气的存在;活动前在户外感受风。

  三、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演示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产生风的趣味性、多样性,让幼儿在看一看、用一用、试一试中获得感知风的存在。第二次操作是试一试、比一比感受。

  四、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认识、锻炼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比一比、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风有更深的印象,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寻找风朋友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体验、感受风存在的,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继而去应发幼儿对风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期间,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的方法,表达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五、说活动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寻找风朋友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感知风的存在--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探索风形成--与幼儿交流探索结果--运用生活经验及观看录象带,感知风对人的好处与坏处,交流有关风的经验--评价总结(一)激发兴趣(利用找看不见的朋友,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我根据教材实际,创设兴趣情景,来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活动开始,利用问孩子:“你们喜欢交朋友吗?”然后让幼儿闭上眼睛“有个看不到的朋友想和我们班的下朋友做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从形式上、内容上都深深吸引着孩子。

  (二)自由探索(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探索风的形成)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中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活动,我引导鼓励幼儿利用各种物品扇动感觉风,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教师在一旁给予支持、鼓励及指导,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三)交流结果(对幼儿获取风的经验进行整理)在前一过程中,孩子获得经验是零碎的,那怎样进行加工整理呢?在探索活动结束后,幼儿最想的就是把自己所发现的寻找风的方法告诉给其他幼儿和老师,如:她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发现各种东西制造出来的风吹到身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把自己在探索中所得到的经验与老师几同伴讨论交流。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们就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评的方式,对幼儿获取风的经验进行整理。

  四)丰富经验(利用生活经验和看录像感知风对人的好处与坏处)引导幼儿回忆自然界的风,运用生活的经验感知风对人的好处和坏处(好处:可以吹干衣服、风力发电、热的时候会觉得凉快等等;坏处:龙卷风会把人吹飞、房子会吹,给人类带来危害等等),为了使幼儿的兴奋点上升,我给幼儿看了有关龙卷风的录像,其动感使孩子感知龙卷风的力量,替代了图片死扳不动的传统方法。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了学习过程的快乐。教师适时赏识又给每个孩子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此环节较好地将艺术融入了科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

  (五)评价总结(总结幼儿自己探索到的有关风的经验知识)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了情感、语言、能力、动作、发展等多方面的随机评价和阶段评价,总结丰富幼儿有关风的经验知识。并采用幼儿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达到师幼、幼幼互动作用,以使教育更好地为幼儿发展服务。

  (六)活动延伸关键是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对风产生兴趣。我把本次活动的物品投放到活动区,这样更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这次活动以及幼儿的兴趣、经验和需要,进行生成活动。在活动的组织中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以积极的体态语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用生动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始终能围绕活动内容积极思考,从而将本次活动推向了最高潮。最后,让幼儿轻快地走出活动室,到户外寻找风、感受风,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37、幼儿园大班健康说课稿反思:赶野鸭

  小小的纸棒在小朋友手中变得很神奇,也很有魔力,是活动良好的开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活动在前,认识在后”、“发现在前、结论在后”、“尝试在前、引导在后”的原则,幼儿始终在玩中探索、玩中学习、玩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幼儿在活动中玩得很主动、很开心,确实有所发现、有所发展。而且,在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我尽量以鼓励为主,幼儿尽量以体验为主,避免了因个体差异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增强了每个幼儿的自信心,并在活动中乐意与同伴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使每个幼儿的心理得到了满足,为他们带来了探索的成功和喜悦。

  一、设计意图:

  记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告诉我们: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纸棒是本园幼儿非常熟悉的,几乎每个班的健康区里都有,它既安全又环保,是幼儿每天接触的好伙伴。可是我们常常发现,孩子喜欢玩纸棒,但他们往往玩不出什么花样来,不是拿来当金箍棒舞,就是当剑劈。针对这些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这让幼儿既会感到亲近熟悉,又感到新奇,对老师来讲,既符合其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目标分析:

  我们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结合所选教材内容,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主动而有创造地参加健康活动,体验身体运动的乐趣。

  2、自主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

  3、能与同伴相互合作,有一定的竞争意识。

  4、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5、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三、重点和难点

  一个活动当中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便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如果抓住重点就能使整个活动的进程有的放矢,并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

  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尝试小棒的多种玩法。

  难点定为:遵守游戏规则。

  四、教法和学法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这些是深入我们教师心底的教育理念。本次活动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以自己的语言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外,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讲解示范法:如在明确讲解赶野鸭的动作要领及活动规则时所使用的讲解示范法。

  2、语言提示和具体帮助法:如在幼儿初次尝试赶野鸭时,我运用简单明了、和富有针对性的语言来指导和提示幼儿正确活动,并直接具体的帮助,进行个别指导,做到面向全体。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创造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游戏法:

  游戏活动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形式,《纲要》也重申“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激发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身心需要。游戏过程能激发幼儿一直以积极、轻松、愉快、自觉的心情参与活动。因此,整个活动我让游戏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2、自主探索法:

  尝试和探索是幼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这个过程遇到的成功和失败对幼儿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提供幼儿自由探索和尽情发挥的自由运动空间,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比组织练习更符合幼儿天性。活动中,我让孩子自主地尝试、自主地探索。

  3、竞赛法:

  动作练习到一定程度,幼儿会失去兴趣;大班幼儿已有初步的竞争意识,并较注重结果,此时安排竞赛性游戏,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有效地激发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培养幼儿同伴间的合作性和集体荣誉感。

  五、教学程序:

  (一)开始部分

  活动的一开始,我让幼儿手持纸棒以小小运动员的角色在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声中踏步入场,这一情境很快激起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情绪高涨,精神饱满。紧接着和着音乐做热身运动,孩子兴致极高,很快就达到有效的热身效果,从生理、心理为即将开始的游戏活动作好准备。

  (二)基本部分

  这是本次活动的核心部分,活动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以及目标的完成都在这部分层层练习中逐步完成。

  1、自由探索:

  这部分最重要的是进行一物多玩的探索活动。在幼儿进行完热身运动,情绪还很积极时,我便顺时设疑:“纸棒还可以有哪些有趣的玩法?”我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引导他们想出多种方法玩,互相观察和学习,创造出有锻炼价值的玩法。这样的安排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合作性,更能学习他人经验、能力。

  2、相互交流

  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玩法,围绕各自玩法进行集体反馈交流感觉。这既让幼儿有机会表演自己的玩法,又可以看到别的幼儿的玩法。我根据幼儿玩法,针对扫地动作重点示范,目的在于幼儿的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然后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带着表象去实践、印证。

  3、游戏《赶野鸭》

  在幼儿自由练习赶野鸭时,我对规则做明确要求。

  我设计这个活动目的在于改变练习形式,增大活动的密度和强度,让幼儿有充分练习的机会,并有利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大班幼儿已开始注重结果,组织比赛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合作性和集体荣誉感。掀起活动的高潮。

  (三)结束部分

  在结束部分,我通过语言引导:“活动了这么久,你们一定累了吧,让我们放松一下吧”在音乐声中放松身体,之后退出场地。

  六、活动反思:

  小小的纸棒在小朋友手中变得很神奇,也很有魔力,是活动良好的开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活动在前,认识在后”、“发现在前、结论在后”、“尝试在前、引导在后”的原则,幼儿始终在玩中探索、玩中学习、玩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幼儿在活动中玩得很主动、很开心,确实有所发现、有所发展。而且,在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我尽量以鼓励为主,幼儿尽量以体验为主,避免了因个体差异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增强了每个幼儿的自信心,并在活动中乐意与同伴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使每个幼儿的心理得到了满足,为他们带来了探索的成功和喜悦

38、大班健康说课稿范文:健康的吃

  活动意图说明: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中国人特别讲究吃。现在生活水平好了,物质生活也极大丰富,人们吃的东西五花八门。但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小孩子挑食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大多数小孩子都喜欢吃零食,特别是对色彩鲜艳的,比较独特的食品更是情有独钟。然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肯德基、麦当劳等食品当中竟含有可以致癌的“苏丹红一号”色素、巧克力等非健康食品以及电视里的“垃圾食品”广告对孩子们的耳濡目染,如此等等,不禁让人们在选择食品的时候更添许多愁吧!

  《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健康第一”的思想由来已久,“病从口入”的道理也无人不晓。生命健康直接地就与吃有着很大的关系。陈鹤琴先生告诉我们:“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正是“苏丹红一号”的暴光,给了我以这次活动的契机。

  目标

  《纲要》中关于健康教育提出了四条总目标,其中第三条是这样说的:“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了解必要的保健知识对孩子们是非常重要的,人的生命历程的每一阶段都必须高度重视健康问题,都必须汲取健康信息,任何时候放松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健康就会远离自己。因此本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由此,引出本活动的目标1:了解食物天然色素与人工色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唤起幼儿对健康食品的兴趣。《纲要》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孩子们健康知识的获得正是在听、说以及表达的环境下获得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本活动的目标之2。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创作,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是目标的出发点。我把目标定为:“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好看食品的形状及颜色进行构图。

  本活动的重点:唤起幼儿对健康食品的兴趣。

  本活动的难点:对色素的认识。色素是使有机体具有各种不同颜色的物质,如红花具有的红色素,紫花具有的紫色素等。某些色素在生理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如血液中的血色素能输送氧气,植物体中的绿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活动准备:

  (1)泡沫垫每人一块。用泡沫垫代替椅子即移动方便又有亲合感。

  (2)电脑内存图片。

  一组是诱人的奥尔良烤翅图片,一组是西瓜、西红柿、大蒜的图片。图片的出现给了孩子们最直观的视觉语言。

  (3)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圆盘、毛巾若干。充分的材料准备,让每个孩子都有创造表现的机会。

  (4)彩色糖、烤面包、各种形状的饼干、小麻花、海苔、果酱、山查片、杨桃、圣女果、橘子。丰富的材料准备为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说活动流程

  一、我喜欢吃******

  通过两组图片的展示,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引出色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

  二、通过交流,再次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并说出理由。

  该环节为孩子们创造了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在该环节中孩子们可以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并在交流中学习礼貌地倾听,为目标的达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孩子们的语言交流,教师还可以了解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掌握程度,对目标1的达成与否有着衡量的作用。

  三、好吃的图画。

  我们吃的很多糖果等常会加入色素和香料,给人以一种美好的感受。而这些色素和香料实际上是不必要的,有的很可能会让人得病。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去感知色素,并试者去判断它是人工的还是天然的,有利于难点的突破。此外,该环节具有很好的操作趣味,孩子们对这种全新的创作一定会很感兴趣。食品的丰富多样,色彩的视觉效果以及形状的多样化,一定会为孩子们的创作带来不一样的效果。艺术源自生活,这些贴近孩子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带给孩子非常生动、形象的审美体验,更好地激发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在活动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性

  在准备的过程中对于色素以及苏丹红一号的知识,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决不能将错误的知识教给我们的孩子,这是我们老师必须注意的问题。

  2、形象性。

  幼儿的主要思维特点就是具体形象性,而我选择的是鸡翅、水果、糖果、麻花烤面包等实物或实物图片。这些东西都源自生活,孩子有一定的感性经验,生动直观,便于幼儿观察。在“好吃的图画”环节中教师和孩子共同进入遐想的过程中,又给予孩子一定的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3、开放性。

  在图片观察和交流的环节中,鼓励孩子稀有表现内心的感受,自己的喜好。同时,不断从同伴处获得更多的经验信息。允许孩子的自由参与,允许自由发挥。

  4、宽容性。

  我们现在常说“一百个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有一百种表现方式。的确,随着多元智能观在我们心中理解度的加深。我们能以更宽容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位孩子的表达。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应是值得欣赏的。

  5、自主性

  整个活动包含了幼儿的自由表现,幼儿的同伴合作,再配以背景音乐,孩子们能进一步体会、探索和表达,更大胆地进行创作、想象。

  曾经在出租车上听到一个电台主持人说,记者采访一位年轻人,问他:“你对苏丹红一号有什么看法吗?”那位年轻人勇敢地说:“没有,只要它敢生产,我就敢吃!”让我们共同来保护我们的孩子,保护我们自己吧!因为生命是值得尊重的。

39、大班健康说课稿《健康小先锋》反思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

  《纲要》中指出,要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秋季正是感冒的多发季节,设计这一课让幼儿懂得怎样预防感冒,了解预防感冒的基本小知识,同时希望幼儿学习之后,更懂得讲卫生,爱清洁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多锻炼身体,有一个健康强健的身体,所以我选择了这节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我设计的这节课的活动目标主要有五个:

  1.让幼儿认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认识保持健康的方法。

  3.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习惯。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活动重点:让幼儿懂得健身小常识。

  活动难点:怎样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并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以及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四、教法、学法

  这一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法、启发提问法、讨论法、互动法、情景教学法来让幼儿掌握预防感冒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主要起一个引导作用。另外,这一课呢,对幼儿来说,有点枯燥,于是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我又设计了健康对与错游戏环节。

  要求幼儿采用讨论法、表演法、互动法来学习这一课,在这一课中要注意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孩子在活动中积极讨论、发言、总结,以真正掌握健身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活动准备:

  歌曲《健身娃娃》,多媒体课件,对与错的图片卡各一张,“健康小先锋”的称号牌。

  活动过程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教师放音乐健身娃娃,让幼儿知道身体好与生病后的感受。

  第二个环节是教师出示图片并引导幼儿说出可以让身体保持健康的方法。

  第三个环节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健康知识对与错的游戏。评选出“健康小先锋”。巩固健康方法。

  第四个环节是老师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再次跳起健身操,并进行活动延伸让幼儿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家。

  这节课为了激起幼儿兴趣,我还特意制作了多媒体,运用了健身操,采用了判断游戏,让幼儿动眼、动口、动脑、动手相结合。

  教学特点:整节课强调游戏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认识,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

  在教学时我尽量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教学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40、大班健康说课稿《心情播报》反思

  一、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非常受宠,所以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时,就会乱发脾气,不会调节自己的心情,也不会照顾他人的情绪,更不懂得如何让自己快乐,并带给他人快乐。因此,我设计了这次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为目的的活动:《心情播报》。活动以幼儿感兴趣的节目主持人选拔赛为主线,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最后达到以下目标:

  1、使幼儿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学会用各种方法让他人和自己高兴。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心情都有晴天和雨天的时候。把难点定位于让幼儿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让他人和自己的心情变成晴天。

  二、说创新点:

  1、把抽象的心情用“晴雨天”来表示,让幼儿能形象地感知和理解。

  2、以方案教学的理念,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采用情景表演、多媒体教学、游戏和教师多种形式的鼓励方式相结合,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学会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三、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讨论法,游戏法、启发提问发、表演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活动准备:

  高尔基说:“学习的最大的动力,就是对所准备材料有兴趣,因此我做了丰富的准备工作:

  1、多媒体课件。

  2、小动物头饰和动物脸谱若干。

  3、用纸箱做的电视台,话筒一只,木偶一个,骰子一个(每面上画有一个小动物的心情图)。

  4、各种玩具、乐器、图书等实物。

  五、说学法:

  这次活动,用以上所说的教法为手段,整个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通过提问、表演、讨论等方式,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教育幼儿要有快乐的心情,并使用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讨论——观察——实践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41、大班科学说课稿《永春芦柑》反思

  一、说目标:

  本活动既有认知能力的培养,又有情感和动作能力的培养,我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如下: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芦柑的明显特征;

  2、在操作和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3、知道芦柑是永春的特产,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这些目标都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进行操作与探索,体验活动的乐趣;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初步爱家乡的情感”的精神。

  二、说教材:

  永春被誉为“柑桔之乡”,芦柑是孩子们所熟悉的、所喜爱的,然而小朋友虽然喜欢吃芦柑,但对芦柑的特征、用途等还不太了解,很少有人知道芦柑是永春的特产。所以,有必要加深小朋友对芦柑的特征、用途的了解,激发其爱家乡的情感。升入中班后,我班孩子的动作能力明显地发展起来,活动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且探索欲望更为强烈。因此,我设计具有乡土气息的科学活动永春芦柑。

  活动前我带小朋友到芦柑园参观芦柑的采摘、分果及包装芦柑的过程,了解公分卡的使用方法感受果农劳动的艰辛。其次,还带小朋友参观逢源饮料厂工人制作芦柑汁的过程,了解榨汁机的使用方法。

  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芦柑的明显特征,知道它是永春的特产,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难点是幼儿能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大胆地操作和探索。这主要是依据《纲要》中的科学目标而制订的。

  三、说教法: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幼儿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因此我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情景教学法。此教法运用于活动的全过程,我围绕目标和内容先设置“芦柑园”的情景,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这个情境中对芦柑进行观察与探索;然后设置包装厂、饮料厂、设计室、陈皮加工厂等情境,让他们在这些情境中扮演各种角色进行大胆操作、探索,积极思维。

  2、逐步分解法。观察是认识各种事物的门户,是学习和获得各种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性,运用逐步分解法可让幼儿学习正确观察、探索事物的顺序。因此,我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逐步引导孩子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探索,培养感知能力,从而由外到内感知芦柑的特征,了解其用途,这就是本活动的重点。

  3、操作教学法。此教法主要运用在“分组活动”中,让小朋友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大胆地操作和探索,这也就是本活动的难点,所以在这个操作环节中我所投放的材料有层次之分,注重个体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如:“包装厂”提供公分卡、包装袋、大透明胶、芦柑箱等让小朋友包装芦柑;“陈皮加工厂”提供塑料刀、砧板、芦柑皮等材料让小朋友制作陈皮,这两组的操作材料较简单又容易操作,适用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芦柑饮料厂”提供榨汁机、干净的杯子、筷子和瓶子等材料让小朋友探索芦柑汁的制作方法,从而发现用哪种方法制作的果汁更快,更简便;“小小设计室”提供油画棒、图画纸、浆糊、筷子、毛线等材料让小朋友设计芦柑的商标和利用芦柑皮进行创造活动。这两组的操作材料有一定的难度,适用于能力强的幼儿。因此,在“分组活动”这个环节中我要给能力弱的幼儿以具体的帮助指导。

  4、游戏法。由于中班的幼儿非常喜欢象征性游戏,他们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特定的角色进行活动。因此,在活动中,我让小朋友扮演各种角色进行操作、探索活动,并通过孩子的操作、探索来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四、说学法:

  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活动,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渠道参与法。在活动中我引导孩子通过摘一摘、数一数、排一排、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孩子观察、探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加深对芦柑的认识。

  2、尝试法:蒙台梭利认为,“不动手做的孩子是不会知道如何去做的。”因此在分组活动中,我让孩子通过商量、合作并尝试多种操作方法,培养孩子的操作能力;发现、创造的能力。

  五、说活动过程:

  本活动我采用环环相扣的形式进行,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感知探究——操作探索——交流分享——活动延伸

  (一)激发兴趣。

  活动一开始我就为孩子创设了“芦柑园”的情境,让孩子消除心理压力,并运用激欲式设问,“芦柑丰收了,请小朋友当果农到芦柑园摘芦柑,好吗?”的问话,唤起孩子活动的激情,引发孩子观察芦柑的兴趣。

  (二)感知探究。(采柑活动)

  我设计“采柑活动”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落实重点,为难点突破奠定基础。

  我先让小朋友在音乐的伴奏下,自选篮子或推车,快乐地到“芦柑园”摘芦柑;接着让孩子们摘数一数自己摘的芦柑的数量,并鼓励孩子将采下的芦柑,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然后运用逐步分解法,逐步引导幼儿通过看、摸、闻、尝等多种感官,从外到内了解芦柑的特征和用途,并丰富有关的词汇(如:橙黄、扁圆、一瓣又一瓣)。最后,通过集中提问的形式,让幼儿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探究结果,从而加深孩子参芦柑的认识。

  (三)操作探索。(分组活动)

  小朋友在感知芦柑的特征后,很自然地就想要进一步探究芦柑的用途。因此,我就立足于幼儿的自我服务领域,为孩子创设体验成功的多种机会-------分组活动,让小朋友扮演包装工包装芦柑;扮演设计师设计芦柑的商标并用芦柑皮进行创造活动;扮演饮料厂、陈皮加工厂的工人制作芦柑饮料和陈皮。这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在分组活动前我言简意赅地向孩子交待清楚任务和要求。活动时我做好活动的支持者和孩子探索的指导者,重点指导能力强的幼儿探索制作芦柑饮料最快、最简便的方法,或用芦柑皮进行创造活动;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巩固切芦柑皮及包装芦柑的技能。

  (四)交流分享。(分享活动)

  近几年来,从我园的省级教研课题《幼儿自我服务中的成功体验探究》到现在的《幼儿交流活动中的成功体验探究》的不断延伸与拓展,我们都有目的地将“成功体验”有机渗透到所组织的活动中,这也是贯彻《纲要》的精神所在。因此,我设计了“分享活动”这一环节,让小朋友在分组活动后进行集中交流,再现其探索过程,从而感受成功体验。在小朋友交流了操作经验以后,我还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学习社会交往技能与人分享,我请他们与小班幼儿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芦柑汁或芦柑;并将打包的芦柑送到敬老院,激发孩子尊老爱幼的情感。

  (五)活动延伸:

  为了让小朋友进一步体验劳动的艰辛,我设计了此延伸活动:指导孩子将芦柑皮凉、晒,并将晒干的皮送到制药厂。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42、大班科学说课稿《小水珠旅行记》优质说课稿反思

  《小水珠旅行记》活动中把动画与水的特性有机结合起来,让动画中的水给孩子有所启发有所收获,通过观看动画片从视觉感官上刺激了幼儿发散自己的想象能力,激发幼儿兴趣,在活动中幼儿知道节约用水,感受自然中水的美丽。

  一、说教材。

  水是孩子喜欢玩乐的凭借物,在课间总会看到孩子在卫生间玩水,对于刚升入大班的孩子,对水不在是停留在单纯的玩弄中,而且会思考这水怎么从手指缝里流出来、水能抓住它等等的问题,因此我就想把动画与水的特性有机结合起来,让动画中的水给孩子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我选取的动画是抽象型的几何形体动画,这更能发挥孩子的想象,更能吸引孩子的有意注意,但由于孩子是大班初期,一些有关知识点的选取得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如对于水的在态变化,我只要求孩子了解有这三种形态而不要求了解三态的变化过程,三态的变化过程了解我定位于大班下学期。在我选择《小水珠旅行记》这则动画时,我考虑主要原因是这个动画片制作精良,形象可爱,想像大胆丰富,从视觉感官上刺激了幼儿发散自己的想象能力,适合大班上学期的幼儿。

  二、说活动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为依据,确使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分为了五大目标:

  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用途,发挥幼儿的联想能力,用语言描述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节约用水,感受自然中水的美丽。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运用简单的图画表示水的形态。

  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三、说重、难点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看动画,知道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是欣赏动画,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即小水珠旅行图每组一份。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直观法、提问法、讲述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突破教学难点,提问:小水珠经过了哪些地方?小水珠遇冷会怎么样?遇热会怎么样?课件直观的表现了水的形态,帮助幼儿更有效地理解教学难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动画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以看动画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用启发性的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操作法在本次活动中也运用的比较多也是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第一次操作掌握水的三态变化条件,在操作中让孩子的经验(什么遇冷遇热的情况)进行整理提升经验,对刚建构的知识(三种形态)经验进行迁移;第二次操作掌握水珠与生活的关系,提升幼儿有关水的用途零碎经验。

  六、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流程分六部分进行的

  1、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自由找位置做下来。

  出示小水珠后谈话:哪儿看见过小水珠,让幼儿联想生活经验,知道水与人们的关系。

  欣赏课件第一部分,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此环节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和讲述法,把动画进行分析。

  提问:我们来看看小水珠它在做什么?欣赏动画1<第1遍>水珠有什么本领?从哪里看出来的?(发挥幼儿的联想能力)

  再欣赏动画1<第2遍>,把刚才遗漏得、没找到的再仔细找一找,大部分幼儿能总结出小水珠的用途了。

  提问:小水珠一共经过了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朋友?

  总结:花朵--浇水、头发--洗头、火苗--灭火、小鱼--存活小动物。运用多媒体,根据幼儿的讲述,讲出一个用途,出示该标记,这样更形象地总结出水与人们的关系。

  观看动画2:突破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尝试组合三态变化图。

  欣赏动画2,开放提问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观看动画2,小水珠有哪些变化?它来到了什么地方?(冰山顶、热腾腾的锅里、飘到天空里变成云)引导幼儿讲出小水珠来到冰山顶上就结成了冰块,到了热腾腾的锅里就沸腾了,又飘到了天空中蒸发变成了云朵。

  小结:小水珠经过了这么多地方,来到冰山上,遇到冷空气变成了冰块(出示冰块图)、小水珠跳进锅里遇到热空气加热加热成了水蒸气飘到天空中。(出示水蒸气图)

  三态变化图提升幼儿讲述经验

  提问:什么情况下水变成冰,什么情况下水变成水蒸气?出示三态卡片,并由遇冷遇热的字样,冰块(图)---遇冷(文字)-水---遇热(文字)---水蒸气(图)。

  提问:水还会遇到哪些冷的时候变成冰?还有遇到哪些热的时候变成水蒸气?

  此环节用课件与图例相结合,突破教学难点,知道水有三种形态,并了解三态变化的条件是遇热与冷。

  4、小组合作,经验迁移,巩固难点。

  导语:这是小水珠的旅游图,小水珠到什么地方变成了水蒸气,到什么地方变成了冰块?你把它们画下来。

  提供小组操作材料:水三态图一套、绘画笔纸一套。

  小组合作要求:自由选择画纸的方块小格,根据三态变化的要求,画出遇冷遇热情况,如:遇冷-冰山等表示,遇热---烧火、火山等表示,每组组成不同的水珠三态变化图。

  5、连贯观看课件,完整了解水概念

  简单提问用途及三态后老师小结。

  小结: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都需要它,每个生物都离不开水。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要节约用水。

  在原来三态旅行图的基础上让幼儿再进行用途的联想补充完整旅行图。

  提问: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把小水珠的旅行画下来好吗?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引导幼儿回忆动画中小水珠遇到的好朋友,也可以自由想象,水还有那些用途也能画下来。提问:小水珠除了能浇花、洗头发、灭火、养鱼,还有什么用处?幼儿发挥想象,根据自己平时的知识经验进行绘画,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每组提供一张折好的长方形纸,折成9格,在每组完成三态变化的几格后,余下的自由填充完水珠的旅游图。

  最后,请幼儿将自己组上完成的水珠旅行图交换,看看其他小朋友画的小水珠经过了哪些地方。让幼儿与同伴和老师分享,这也是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重要机会。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