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活动《啄木鸟医生》大班音乐教案反思

幼儿园艺术活动《啄木鸟医生》大班音乐教案反思

幼儿园艺术活动《啄木鸟医生》大班音乐教案反思

1、幼儿园艺术活动《啄木鸟医生》大班音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喜欢音乐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听到音乐便能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身体反应。因此,从音乐入手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指南》指出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是“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本次活动,利用身体动作帮助孩子感知和认识节奏,注重音乐对幼儿的整体影响,重视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感受音乐、主动地表现音乐,重视从节奏入手,让幼儿感受互相合作的乐趣,领略音乐欢乐的气氛。

  活动目标

  1、了解和体验乐曲分别表现的优美、跳跃和激昂的情绪特征,感受打击乐活动的快乐。

  2、学习认识作品ABC的结构,能够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乐曲,会用打击乐器完整的为乐曲配器演奏。

  3、学习协调一致的控制乐器的音量演奏,学习看指挥轮流演奏。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乐曲,会用打击乐器完整的为乐曲配器演奏。

  难点:学习认识作品ABC的结构

  活动准备

  音乐:鞋匠之舞

  图谱

  乐器准备:铃鼓、圆舞板、手鼓。各种乐器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果园里,有些苹果树病了,树叶发黄,一点精神都没有。于是,请来了啄木鸟医生,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坏蛀虫在捣乱。“笃笃笃”、“笃笃笃”,啄木鸟把虫捉完了,苹果树的病好了,又长出了茂盛的树叶,变得更加漂亮了。

  (二)欣赏音乐,感知乐曲ABC的结构

  1、欣赏乐曲

  提问:你们在这首音乐中听到了几种不同的音乐旋律?

  要求:孩子们安静的倾听音乐,教师用小幅度的身体律动表现音乐的不同乐段,(不要语言,不要影响幼儿听音乐)

  2、教师小结(教师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听音乐帮助他们感知音乐结构):音乐和故事一样(我说了三件事)有三段,第一不部分很悠扬,是啄木鸟在检查苹果树的时候,第二部分很跳跃,是啄木鸟医生正在给苹果树“笃笃笃”的治病,第三部分很激昂,是苹果树恢复健康,茁壮成长。

  2、音乐表演

  A、教师引导幼儿为三段音乐创编不同的有规律的表演动作

  B、教师集中幼儿创编的动作,并与幼儿一起随音乐表演

  C、分角色合作表演

  一半幼儿扮苹果树,表现苹果树的千姿百态;另一半幼儿扮啄木鸟,表现啄木鸟为苹果树治病的过程以及苹果树恢复健康的愉悦情感。

  要求:教师退出幼儿的表演,用简洁的语言适时的提示幼儿,给幼儿提供创造表演的机会。

  (三)学习认识图谱

  1、教师出示简易的音乐段式图谱

  A、引导幼儿跟着图谱一起随音乐做动作(两遍)

  节奏型:A段×~~~~×~~~~B段××××C段×-×-

  B、出示乐器铃鼓、圆舞板、手鼓,请幼儿根据乐器的音色特点为音乐的不同段式配器

  C、引导幼儿徒手模仿拿乐器,同时用自己的嗓音模仿每件乐器发出的声音,进行跟着音乐演奏的节奏练习(眼看图谱)

  沙啦啦啦 沙啦啦啦| 哒哒 哒哒| 咚 咚

  D、教师暂时脱离图谱,让幼儿看老师的手势指挥进行徒手的随乐演奏

  (四)乐器演奏

  1、组织幼儿有序的拿放乐器

  2、将幼儿分成三组进行演奏

  教师引导幼儿学会看手势进行分组的轮流演奏

  3、幼儿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4、请幼儿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和组类进行演奏

  活动反思

  1、在配器选择上可以更生活化,可以选择一些孩子们身边的常见的生活用品经过一些简单而巧妙的处理,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打击乐教学真正的贴近幼儿的生活。

  2、图谱制作上可以考虑更加童趣化和简易化,要尽量避免过多生硬的学习痕迹,多一些游戏化的图谱制作方式。

  3、可以在活动中多加入一些生动的身体态势上的节奏练习,让幼儿在动一动的游戏中自然而然的学会既定节奏型。

2、大班音乐教案活动《啄木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激发幼儿爱护啄木鸟的情感。

  2、初步感知乐曲的三段体结构,辨别音乐的不同性质。

  3、在理解乐曲的基础上,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啄木鸟》音乐磁带

  2、图谱一张

  3、啄木鸟以及大树头饰

重点难点:

  让幼儿理解音乐并能自己辨别三段音乐的不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故事导入:在一个森林里,有几棵大树生病了,于是请来了啄木鸟医生,经过检查发现是害虫在捣乱,于是啄木鸟笃笃笃、笃笃笃。把虫子给捉完了,大树的病好了,又长出了茂盛的树叶,所有的树枝开心的跳起舞来。今天刘老师带来的音乐讲的就是这个故事,我们来听听看。(幼儿完整欣赏一遍音乐)

  二、基本部分

  (一)完整欣赏乐曲

  师:请小朋友说说看音乐分别说了些什么事情?啄木鸟在干什么?(啄木鸟在给大树检查,啄虫子)现在请小朋友把手指伸出来,我们跟啄木鸟医生一起去给大树看病。(边欣赏音乐边做动作)

  1、欣赏第一段音乐

  (1)师:刚才我们跟着啄木鸟医生给大树看病给它捉虫子,那你们有没有看见啄木鸟是怎么给大树做检查的呢?(从上到下)那我们一起来跟大树学一学。提问:检查了几颗大树呀?(四棵)复习第一段。还可以在么检查(两只手一起检查)师幼一起表演。

  2、欣赏第二段音乐

  师:刚才我们跟啄木鸟医生一起去给大树做好检查了,那刚刚啄木鸟医生是怎么给大树啄虫子的呢?怎么用动作表示的呢?小朋友一起来学一学。师:每棵树的蛀虫一样多吗?(不一样),第一棵树上有三条虫子,我们一共啄三下,第二棵树和第三棵树各啄三下,第四棵树只有一条虫子我们只啄一下。我们听音乐一起来给大树啄虫好不好?

  3、 欣赏第三段音乐

  师:大树经过我们的检查,经过我们的捉虫,它的病终于好了,又长出了茂盛的树叶,提问:那它是怎样长出茂盛树叶跳起舞来的呢。(一起听音乐做动作)那我们刚刚用的是这个动作,还有没有其他的小朋友有更好的动作可以做?(往上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二)完整欣赏一遍音乐,感知并区分音乐旋律的变化

  师:大树树的病好了,变得多精神啊!那我们现在把啄木鸟给大树检查、给大树捉虫的、大树跳起舞来的动作一起连起来完成一遍好不好。(完整表演)

  师:刚刚我们在座位上有点挤,请小朋友一起来中间,我们再来一遍,你可以跟老师一样,也可以不一样哦。(完整表演)

  (三)分角色用适当的肢体动作来表演乐曲,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师:刚刚老师看到有很多小朋友都做得特别好看,有谁愿意来扮演大树和啄木鸟来完整的表演一遍给大家看呢?我们请来了四棵大树,一只啄木鸟。那请问小朋友哪一段是做啄木鸟的动作,哪一段做大树的动作,谁先做,说后做?(完整表演)表演的真好,我们给他们拍拍手。

  师总结:先是啄木鸟检查大树,然后在给大树捉虫,第三段的时候大树开心的跳起舞来。

  师:现在请所有小朋友来分角色来玩,一个人做大树,一个人做啄木鸟,自己商量一下。大树在做的时候就要请啄木鸟医生先休息一下了,因为它刚刚在做检查的时候已经很辛苦了(完整表演)

  三、结束部分

  师小结:啄木鸟给大树的病治大树真开心,啄木鸟也很高兴。小朋友,你们喜欢啄木鸟吗?(喜欢)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啄木鸟呢?(保护它,和它做朋友)太好了,下面我们一起和啄木鸟朋友飞出去为更多的大树捉虫子吧!(听音乐《啄木鸟》飞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大班音乐欣赏,《啄木鸟》,选自一首意大利民歌音乐,全曲的结构是ABC三段,乐曲节奏鲜明,形象具体,特点明显,易于区分,适合大班儿童欣赏。A段乐曲节奏平稳流畅(可理解为啄木鸟在检查树木):B段乐曲节奏跳跃(理解为啄木鸟捉虫)C段乐曲优美流畅(理解为啄木鸟跳舞)。根据音乐的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设定为1、欣赏乐曲,了解乐曲所表达的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乐曲的三段体结构。2、尝试用动作来表现乐曲中不同的音乐形象。3、表演时能与同伴相互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在组织本活动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三个策略:

  一、借助故事情节,初步感知理解音乐内涵,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音乐欣赏不同于歌唱和韵律等其他形式的音乐教学,它更侧重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能力。而建立语言故事和音乐之间的联系,就好比给幼儿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可以更好的引导幼儿理解和感受音乐。

  二、借助图谱,加深幼儿对音乐结构的理解,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图谱”(即四棵树)来帮助幼儿分辨乐曲结构,通过动作来理解乐曲的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让幼儿学会具体的音乐技能,而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从而更好的感受音乐。

  三、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表达能力。通过听觉(耳听音乐)、视觉(眼看图谱)、活动觉(创编动作)同步开放的参与方式,使幼儿充分的体验和感受乐曲的美,并能用不同的体态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创造和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锻炼。

不足之处:

  1、开始的故事导入环节限制了幼儿的肢体动作,局限了幼儿的思想。

  2、创编环节由于教师的固定动作较为明显,所以幼儿在创编时动作较为单调。

  3、道具准备不够充分,在最后的表演环节,较为凌乱。希望在以后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能改掉本次活动中的缺点及不足,尽量做的更好。

3、幼儿园艺术活动《啄木鸟医生》大班音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喜欢音乐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听到音乐便能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身体反应。因此,从音乐入手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指南》指出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是“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本次活动,利用身体动作帮助孩子感知和认识节奏,注重音乐对幼儿的整体影响,重视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感受音乐、主动地表现音乐,重视从节奏入手,让幼儿感受互相合作的乐趣,领略音乐欢乐的气氛。

  活动目标

  1、了解和体验乐曲分别表现的优美、跳跃和激昂的情绪特征,感受打击乐活动的快乐。

  2、学习认识作品ABC的结构,能够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乐曲,会用打击乐器完整的为乐曲配器演奏。

  3、学习协调一致的控制乐器的音量演奏,学习看指挥轮流演奏。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乐曲,会用打击乐器完整的为乐曲配器演奏。

  难点:学习认识作品ABC的结构

  活动准备

  音乐:鞋匠之舞

  图谱

  乐器准备:铃鼓、圆舞板、手鼓。各种乐器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果园里,有些苹果树病了,树叶发黄,一点精神都没有。于是,请来了啄木鸟医生,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坏蛀虫在捣乱。“笃笃笃”、“笃笃笃”,啄木鸟把虫捉完了,苹果树的病好了,又长出了茂盛的树叶,变得更加漂亮了。

  (二)欣赏音乐,感知乐曲ABC的结构

  1、欣赏乐曲

  提问:你们在这首音乐中听到了几种不同的音乐旋律?

  要求:孩子们安静的倾听音乐,教师用小幅度的身体律动表现音乐的不同乐段,(不要语言,不要影响幼儿听音乐)

  2、教师小结(教师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听音乐帮助他们感知音乐结构):音乐和故事一样(我说了三件事)有三段,第一不部分很悠扬,是啄木鸟在检查苹果树的时候,第二部分很跳跃,是啄木鸟医生正在给苹果树“笃笃笃”的治病,第三部分很激昂,是苹果树恢复健康,茁壮成长。

  2、音乐表演

  A、教师引导幼儿为三段音乐创编不同的有规律的表演动作

  B、教师集中幼儿创编的动作,并与幼儿一起随音乐表演

  C、分角色合作表演

  一半幼儿扮苹果树,表现苹果树的千姿百态;另一半幼儿扮啄木鸟,表现啄木鸟为苹果树治病的过程以及苹果树恢复健康的愉悦情感。

  要求:教师退出幼儿的表演,用简洁的语言适时的提示幼儿,给幼儿提供创造表演的机会。

  (三)学习认识图谱

  1、教师出示简易的音乐段式图谱

  A、引导幼儿跟着图谱一起随音乐做动作(两遍)

  节奏型:A段×~~~~×~~~~B段××××C段×-×-

  B、出示乐器铃鼓、圆舞板、手鼓,请幼儿根据乐器的音色特点为音乐的不同段式配器

  C、引导幼儿徒手模仿拿乐器,同时用自己的嗓音模仿每件乐器发出的声音,进行跟着音乐演奏的节奏练习(眼看图谱)

  沙啦啦啦 沙啦啦啦| 哒哒 哒哒| 咚 咚

  D、教师暂时脱离图谱,让幼儿看老师的手势指挥进行徒手的随乐演奏

  (四)乐器演奏

  1、组织幼儿有序的拿放乐器

  2、将幼儿分成三组进行演奏

  教师引导幼儿学会看手势进行分组的轮流演奏

  3、幼儿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4、请幼儿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和组类进行演奏

  活动反思

  1、在配器选择上可以更生活化,可以选择一些孩子们身边的常见的生活用品经过一些简单而巧妙的处理,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打击乐教学真正的贴近幼儿的生活。

  2、图谱制作上可以考虑更加童趣化和简易化,要尽量避免过多生硬的学习痕迹,多一些游戏化的图谱制作方式。

  3、可以在活动中多加入一些生动的身体态势上的节奏练习,让幼儿在动一动的游戏中自然而然的学会既定节奏型。

4、幼儿园手工艺术活动《种子粘贴画》大班美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利用种子进行粘贴作画,根据种子不同的外形特征表现一定的物体形象。

  2.发现自然材料的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3.能在活动中耐心、细心完成作品。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如“瓜子、芝麻、绿豆、黑米、大红豆等,每组提供一份。

  2.不同颜色卡纸画、胶水、棉签、卫生纸若干。

  3.课件《种子粘贴画》。

  活动过程:

  1.出示“种子盒”,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我这里有个宝盒,里面装来哦很多宝贝,我要请小朋友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2)教师摇动盒子,请个别幼儿摸盒子里的东西(种子)。

  2.种子黏贴画

  (1)师:种子说它已经和你们很熟悉了,这次它们想和小朋友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种子黏贴画”。

  (2)教师展示各种种子黏贴画让幼儿观赏。

  (3)示范讲解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1)师:首先,用棉签沾上胶水涂在图画里,然后选择你喜欢的种子粘在胶水上面,粘上后用嘴巴吹一吹。如果是小米可以直接撒在上面。

  (2)幼儿黏贴种子画。

  3.作品欣赏、评价。

  活动延伸

  美工区投放各种便于做黏贴画的种子,让幼儿继续制作黏贴画。

  活动反思:

  由于原来的“豆豆艺术”是区域化活动,给相片做相框、种子贴画,在提供的材料上没有兼顾到能力差的幼儿,所以在粘贴时豆豆是挤在一起,看不出所贴的物体形象;黄豆太大,粘上去后,当作品拿起来时,却掉了下去,而重新设计、组织的活动,有了较好的效果,当作品贴到柜面上时,孩子们看到了一幅幅形象逼真的“轮船、小熊、房子、火箭、蜡笔。。。。。。真正体验到了创作带来的快乐,同时也提醒我们所提供的材料的难度要与孩子日常经验相结合,对幼儿的技能要求也要作出正确的评估,观察、了解孩子的需要是一个前提条件,只有通过细心的观察,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才能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材料,让他们积累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原来的粘贴相框的活动只是单一的技能要求以直线条为主,这一操作任务对孩子已经不再具有挑战性了,这就向我们发出信号,提醒我们要调整材料,作出应答。这正是《纲要》中提倡的教师在组织实施教育活动时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5、幼儿园爱国活动《跳竹竿》大班体育教案反思

  跳竹竿是黎族的一种富有节奏性的风俗活动,舞者与打竿者需要密切配合才能在竹竿间快乐穿行。乐于探究的大班幼儿对此活动充满好奇和尝试的欲望。本活动顺应了幼儿的兴趣,先采用语言提示“分分、合合”,让幼儿掌握节奏的要领,将活动的难度分解,再尝试跳竹竿,利于幼儿学会与打竿者合作,体验跳竹竿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探索发现竹竿的多种玩法。

  2.会玩游戏“跳竹竿”,重点发展弹跳能力。

  3.体验与同伴合作玩跳竹竿游戏的快乐。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熟悉热身游戏“骑大马”和音乐《阿瓦人民唱新歌》:事先欣赏过有关竹竿舞的图片和视频,初步了解民间体育游戏“跳竹竿”的来历,并在活动时自由玩过竹竿。

  物质准备:音乐《骑大马》、《阿依人民唱新歌》,幼儿每人一根短竹竿

  (长度约 50 厘米),一定数量的长竹竿(数量为总人数的三分之二,长度约 300 厘米)等。

  活动过程:

  一、玩律动游戏“骑大马”,萌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带领幼儿)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骑着马儿出去玩玩吧!让马儿跑起来,跳起来!

  幼儿每人拿一根竹竿,愉快地随音乐《骑大马》变化律动,以模仿骑马游戏的形式,做挥马鞭、上马、下马、骑马、跳马等动作(分别对应头颈部、肩部、上肢、腰部、下肢、脚踝和跳跃等运动)。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每项运动进行 2 次左右。

  二、幼儿自由玩竹竿,主动探索多种玩法。

  1.引导幼儿尝试利用长短不一的竹竿进行一物多玩。

  师:我们手上的竹竿可以玩骑大马的游戏,大家动脑筋想想,还可以怎么玩呢?我们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看看谁能玩出新花样?

  观察幼儿活动的大致情况:有的找朋友合作把竹竿搭成小船,多人一起合作划小船;有的把竹竿铺成小路在上面练习平衡;还有的把竹竿摆成一定的图形玩跳竹竿的游戏。

  2.展示幼儿自己探索出的竹竿新玩法,交流、总结竹竿的多种玩法。

  师:大家都大胆尝试了竹竿的多种玩法,小朋友们不仅会一个人玩竹竿游戏,还会找朋友一起玩竹竿游戏,太棒了!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玩的?

  三、幼儿玩游戏“跳竹竿”,重点发展弹跳能力。

  1.教师引导幼儿尝试自由组合合作玩游戏“跳竹竿”。

  师:我发现许多小朋友喜欢用竹竿打节奏,也有小朋友喜欢跳竹竿,现在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长竹竿,既可以敲又可以跳,可以怎么玩呢?

  师:敲击竹竿的两人如何合作?中间跳的人可以怎么跳?

  教师重点观察并指导:敲打竹竿和跳竹竿应该怎么配合,是用什么节奏一起来敲和跳的,引导幼儿通过尝试、发现—再尝试、再发现,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调整的过程,师生双方共同提升经验。(跳竹竿的玩法:游戏前先商量好敲打竹竿的节奏类型,而后每两名手拿竹竿面对面蹲下,用竹竿按节奏同时分合跳进或跳出。)

  2.师生随音乐《阿瓦人民唱新歌》共同游戏,师重点指导幼儿跳的动作和节奏的协调。

  师:小朋友们在跳竹竿时想到了许多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跳法,真棒!让我们跟着音乐《阿瓦人民唱新歌》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师幼共同随乐曲尝试用单脚跳、分合跳、双脚跳等不同玩法跳竹竿。四、变竹竿为健身器材,做放松活动。

  1.梳理活动过程,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经验。

  师:我们和竹竿一起玩了很多好玩的游戏,(根据幼儿刚才在整个游戏中的状况做简单梳理)真开心!现在来放松一下。

  2.变竹竿为健身器材,做放松活动。

  幼儿随音乐拿着竹竿做放松动作:举重:双手横握竹竿上下放松摆动,吹气球:自然吸气、呼气等,用竹竿拍打腿进行放松活动。

  教学反思:

  跳竹竿是海南黎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它能够增强幼儿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能力,锻炼幼儿的弹跳能力。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的高,但是在教师的演示部分,讲解的还不够完整和透彻,导致在桥竹竿的时候,有的幼儿将竹竿托起,离开了地面;在讲解跳竹竿的时候,我只是演示了一遍,请幼儿观察并说说跳的方法,形式比较单一,孩子们理解得不彻底,可以加入图谱的形式,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最后漏掉了一个放松运动。

6、幼儿园艺术活动《说唱脸谱》大班音乐教案

  让幼儿了解歌曲独有的京韵唱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学习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初步感受京剧的特点和魅力,为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而自豪。

  设计意图

  大班艺术活动《说唱脸谱》选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上学期主题二《我是中国人》的次主题三《中国人了不起》,它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借鉴京剧唱腔和旋律,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之中,使整首歌唱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亦歌亦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让幼儿喜欢观看舞蹈、戏剧等表演,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孩子对京剧比较陌生,但是京剧中奇特的唱腔、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活动中,我巧妙的运用视听结合法指导幼儿通过自由表达的机会,初步感知中国京剧艺术的魅力,感受中国人的了不起,增强民族自豪感,萌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独有的京韵唱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学习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3.初步感受京剧的特点和魅力,为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而自豪。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歌曲独有的京韵唱腔,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初步尝试表演歌曲。

  难点:唱好最后一句,并学习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经验准备:

  1.请幼儿收集有关京剧的脸谱、行头、服装等的相关知识,并布置成“京韵国粹”主题墙面。

  2.欣赏过京剧表演片段,熟悉乐曲旋律。

  物质准备:

  1.供幼儿表演使用的表演区材料:盔头、服饰、脸谱、髯口等。

  2.幼儿自制的“京剧宣传卡”。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教师邀请幼儿进入梨园小剧场,用京剧特有的方式亮相,营造浓郁的京剧氛围,并尝试用京剧唱腔向大家问好,练习发声,提醒幼儿拖住气息。

  (二)欣赏歌曲 理解歌词

  1.教师范唱《说唱脸谱》,请幼儿欣赏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京剧韵味,体会京剧的唱腔。

  (1)提问:你觉得这首歌跟你以前学习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帮助幼儿分辨京剧与歌曲不同的曲调风格。

  (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歌词:歌曲中唱了几种脸谱?都是什么颜色的?脸谱人物各是谁?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简单介绍不同的脸谱,帮助认识歌曲中的人物。

  如:蓝脸的窦尔敦在深夜偷偷的盗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英勇无比;黄脸的典韦很勇猛;白脸的曹操很精明;黑脸的张飞脾气暴躁,生气发脾气时渣渣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

  (三)尝试演唱 体味唱腔

  1.幼儿跟随教师或课件学唱歌曲,并尝试创编相应的动作。

  2.利用图谱重点演唱最后一句“啊……”的唱法。

  3.引导幼儿探索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一个乐句,并用动作表现出它们的不同。如:“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最轻;“红脸的关公战场杀”稍用力;“黄脸的典韦”短促;“白脸的曹操”轻巧;“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最响亮。

  4.创设“脸谱转盘”游戏情境,增加演唱活动的趣味性。

  (四)联系生活 萌生情感

  1.请幼儿说一说身边的哪些人喜欢唱京剧,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感受京剧的博大精深,萌生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2.请幼儿利用表演区材料装扮起来师幼共同表演,鼓励幼儿学习和模仿简单的台步。

  (五)现场互动 艺术传承

  请幼儿分发自制的“京剧宣传卡”,让身边的人通过扫一扫活动二维码的方式与孩子们建立互动,鼓励幼儿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实现民族艺术与时代相互融合的目标。

  (六)延伸活动

  幼儿在区域里继续学习其他京歌和京剧选段,如:《龟兔赛跑》、《红娘》、《红灯记》等,了解京剧的主要角色,进一步体验唱腔的优美,感受国粹艺术的伟大。

  活动总结

  一、教学理论依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活动中,教师通过——欣赏京歌(体味京韵),——模仿表演(感悟内化)——交流分享(同伴共享京剧经验)——互动探究(情感升华)四大环节,与幼儿建立积极的互动,为孩子们创造充分展现的机会,满足幼儿自由表达的心理需求,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京剧这一艺术形式。

  二、实施策略

  1.尊重表现实施策略:活动中,紧紧抓住欣赏——讨论——表达三条主线,让幼儿在听听、哼哼、学学、做做的过程中,为孩子们创设自由表达的机会,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独特感受。

  2.环境融合实施策略:集体表演环节中,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把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巧妙结合,让课程更具延展性,让表演更深入,让情感更升华。

  3.同龄共学实施策略:交流分享,请同伴联系生活分享自己对京剧的感受和了解,建构对我国京剧艺术的浅显经验。

  4.信息技术应用实施策略:活动结束部分,通过设置活动二维码的方式,用信息化手段让孩子们与身边的人建立互动,实现民族艺术与时代相互融合的目标。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7、幼儿园新疆舞律动活动《摘果子》大班音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歌曲演唱的基础上萌发律动表演的兴趣。

  2.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学习进退步;侧点步;击腕;托帽等基本动作。

  3.学会随歌曲的旋律、节奏、情绪进行表演。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音乐、秋天丰收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园让幼儿看图说场景。

  (1)这是哪里?你们看到什么?

  (2)我们一起到苹果园摘苹果吧。(在音乐伴奏下摘苹果)

  (3)今天有位客人也来到我们中间了,你们看看她是谁?(跳新疆舞的小姑娘ppt)

  (4)她是哪个民族的小姑娘?(新疆)

  2.初步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

  (1)新疆是一个能个善舞的民族,我们一起来看看新疆舞,看看你最喜欢的动作是什么。

  (2)师:请大家说说,你最喜欢这个舞蹈中的哪个动作?

  (3)学习“击腕”的动作:我们一起欢迎维吾尔族小朋友来到我们这里,这个动作叫击腕。

  (4)学习“进退步”的动作:我向前,你向前,我退回,你退回。

  (5)学习托帽和侧点步:托好小帽摘苹果,脚尖侧点,点两下,掂起小脚摘苹果。

  (6)教师示范舞蹈。

  (4)幼儿听音乐舞蹈。

  3.双圈舞

  师:我们一起找个好朋友,面对面围成圆圈,一起来庆祝丰收吧。要求幼儿在托帽和侧点步的时候面对面内外圈交换位置。

  活动延伸:

  1.语言区域投放有关新疆景点、食物、生活习俗的图片,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新疆的各种文化。

  2.表演区投放新疆音乐和服装让幼儿表演。

  附歌曲: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用心,用脑,用眼,用身体,用嘴巴,用手,用脚,内化着自己的理解,他们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表现的激情,此时他们真正和音乐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总之音乐艺术工作的听、唱、演奏,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处理等方面的音乐能力,是在音乐实践活动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的。(如掌握制定教育工作的案例、备课、组织音乐教育活动、进行自我评析能力等)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才是提升音乐教育能力的前提。提高教师音乐素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8、幼儿园艺术活动《旅行印象》大班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蜡笔、水彩等方法创作旅游印象作品,感受创作乐趣。

  2.有兴趣地选换颜色,发展对色彩的感受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活动准备

  外出旅游像片、各种颜色的水彩颜料、水桶、蜡笔、素描纸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2)师: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旅游,请问你们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它给来哦你什么印象?

  (3)师:我们可以用绘画的方式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旅游点。

  2.绘画活动

  (1)绘画要求:用油画棒绘画你最喜欢的旅游景点,然后选择选择你喜欢的水彩颜料涂背景。

  (2)幼儿作画。

  3.观赏评价作品。

  活动延伸

  提供各种材料,用不同的方式如线描画表现旅游印象,创做作品。

9、幼儿园艺术活动《名字猜猜乐》大班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姓名的特点。

  2.大胆想象,用绘画的方式呈现自己的名字。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姓名的图片、艺术签名、了解自己名字的故事

  活动过程:

  1.点名游戏。

  师:老师说出一个姓,小朋友马上接自己的名字,如:师:陈某某在哪里?幼:陈甲甲在这里、陈乙乙大在这里。

  2.名字的故事 。

  (1)师: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是不一样的,你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你取这个名字?

  (2)请幼儿分享自己名字的故事。

  3.出示象形文字水、月、云先请幼儿猜然后增加难度猜名字。

  (1)师:我们可以通过图片的形状、颜色等线索发现名字代表的字,我们的名字是不是也可以变成一幅画呢?

  (2)幼儿欣赏各种不同的艺术签名。

  (3)我们的名字可以怎么变画?

  小结:名字画除了可以按照字的形状名画,还可以根据自己名字的故事进行绘画。

  4.幼儿自由绘画。

  5.绘画作品分享。

  活动延伸

  (1)把幼儿作品展示在班级里。

  (2)请幼儿了解家人的名字并用绘画方式把家人名字画下来。

10、幼儿园主题活动《侏罗纪的天空》大班语言教案反思

  本课通过游戏让小朋友了解恐龙时代的各种不同恐龙,了解他们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会在集体中主动表达。培养他们认真学习的态度。

  一、活动目标

  (一)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

  (二)知道翼龙有很多种。

  (三)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四)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六)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双型龙、翼手龙、喙嘴龙图片(3幅大图片和小图片若干)幼儿收集的翼龙图片

  三、活动过程

  恐龙时代

  (一)在天上的恐龙

  1、什么是翼龙?有什么特点?(翼龙是恐龙的一种,它生活在天空中,长着一对翅膀。)

  2、上次小朋友们收集了很多有关翼龙的照片,你是用什么方法收集的?(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翼龙的方法,如买恐龙的书籍、在网上查找等,提高幼儿收集资料的能力。)

  3、谁来说说你收集的是哪种翼龙,长的什么样?它的食物是什么?它住在哪里?(幼儿出示自己收集的关于翼龙的资料,讲解自己了解到的相关知识。)

  4、你喜欢它吗?为什么?(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这是什么翼龙?叫什么名字?这是双型龙,它的特点是……(教师重点根据图形上的恐龙特点讲解双型龙、翼手龙、喙嘴龙,并出示相关图片。)知道它们都是翼龙,是恐龙的近亲。

  6、我们来认识“翼龙”这两个字。翼的翼字是“羽”字头,说明这种恐龙长着翅膀。(教师在卡片上写出翼龙两字,让幼儿跟教师一起朗读。)

  (二)游戏: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名字叫“侏罗纪的天空”,侏罗纪时代生活着很多的恐龙,其中有天空中飞的翼龙。天线宝宝可喜欢翼龙了!(教师手拿天线宝宝,扮演天线宝宝)我来做天线宝宝,你们来做翼龙。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幼儿扮演翼龙中的一种,将图片挂在胸前,教师扮演“天线宝宝”,“天线宝宝”遇到谁,谁就要报上自己的名字,并说出它们的习性。

  3、幼儿与教师进行游戏。

  四、延伸活动

  请幼儿互相讲讲还收集到了什么翼龙。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小百科:侏罗纪(Jurassic)是一个地质年代,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约1亿9960万年前(误差值为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前(误差值为400万年)。侏罗纪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

11、幼儿园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大班教案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我从哪里来?”对孩子来说一直很神秘、也很惊奇。在幼儿回家询问家长时,敏感的话题常常让父母感到尴尬并回避,有的含糊不清,有的措辞闪烁,甚至拿“街上捡来的”可笑答案搪塞孩子。本活动意在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鼓励他们积极探索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了解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胎儿在母体中的形成及主要生长过程。

  2.能较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3.了解妈妈怀孕的辛苦,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我从哪里来》

  2.邀请一位怀孕的妈妈。

  3.在家中妈妈为孩子讲述自己怀着宝宝时的故事。

  【活动过程】

  1.观察怀孕妈妈的肚子,引出主题。

  提问:(1)这位妈妈的肚子和我们的肚子有什么不一样?

  (2)原来这位妈妈怀孕了,要生小宝宝了,那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呢? 小结:每一个小朋友都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小宝宝在出生以前

  都住在妈妈的肚子里。

  2.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一》,引导幼儿通过观看课件初步了解生命的由来。

  提问:妈妈的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形成的?

  小结:在妈妈的肚子里有一颗种子我们叫它“卵子”,爸爸妈妈结婚后,爸爸送给妈妈一颗小种子叫“精子”,他们在一起就变成了小宝宝。然后他们就在妈妈的肚子里找了一个温暖的家住了下来,这个地方就叫“子宫”。

  3.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二》,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提问:(1)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面的名字叫什么?(胎儿)

  (2)小胎儿是怎样慢慢长大的?他会在妈妈的肚子里做些什么呢? 小结:最初胎儿像一粒种子那么大,通过脐带吸收营养,慢慢地长出

  了眼睛、耳朵、嘴巴……小胎儿整天在妈妈的肚子里睡大觉,有时会醒来, 伸伸腰、踢踢腿,还会变换一个姿势。

  (3)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要待多长时间呢?宝宝怎么出来呀?

  小结: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了十个月,他越长越大,子宫里已经装不下了。每个妈妈的“子宫”都有一扇通向外面的门和走廊,当宝宝把妈妈的肚子撑得很疼的时候,在医生的帮助下,宝宝就沿着走廊出来啦。

  4.宝宝长大了,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讨论:我们在妈妈肚子里一天天长大的时候,你觉得妈妈会怎样?为什么?

  幼儿互相交流妈妈怀孕时的故事,了解妈妈怀孕的辛苦,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反思

  在道德情感中爱是核心,激发幼儿爱的情感是我们重要的社会责任。然而,幼儿爱的情感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而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感受和体验来获得的。让幼儿从小知道爱父母和长辈、同伴,老师,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习惯,那么长大以后就很难做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因此,从小加强对独生子女爱的情感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从小培养幼儿有爱心、爱父母、同伴、老师的品质,从小在幼儿心中播下爱的种子,会对孩子一生的幸福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中,爱的情感不断升华。

12、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啄木鸟》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感知并区分音乐旋律的变化,理解音乐形象和内容。

  2、幼儿在理解音乐内容,分辨音乐旋律和变化的基础上,尝试用适当的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3、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啄木鸟》音乐磁带。

  2、教学挂图。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大叔生病的图片,引出树木的医生—啄木鸟。

  2、引导幼儿欣赏《啄木鸟》音乐。

  (1)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幼儿倾听乐曲:有一首乐曲讲的就是啄木鸟给树治病的故事,啄木鸟是怎样给大树治病的?

  (2)请幼儿完整欣赏《啄木鸟》,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3)请幼儿再次欣赏《啄木鸟》音乐,教师利用图示或肢体动作帮助理解音乐内容,感知旋律的变化,并请幼儿尝试用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3、引导幼儿分段欣赏《啄木鸟》音乐。

  (1)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幼儿表达:啄木鸟在给大树治病时,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后来大树的病治好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听音乐的时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帮助幼儿梳理对音乐的感受,为三段音乐命名。

  (3)请幼儿随音乐把对音乐的理解用动作表现出来。

  第一段:寻找。幼儿一只手做树,另一只手做鸟绕树飞的动作;

  第二段:捉虫。一只手食指勾起做鸟嘴状随音乐节奏做捉虫动作; 第三段:高兴。一只手做大树,另一只手做鸟绕大树飞。

  4、请幼儿倾听音乐并分角色扮演。

  教师或个别幼儿扮大树,其他幼儿扮啄木鸟,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做不同的动作。

  活动反思

  《啄木鸟》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右边是图,画的是一只啄木鸟正在一棵大树干上捉虫子。由于啄木鸟专吃树上的害虫,捉虫的本领很大,素有森林“医生” 之称,所以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啄木鸟人格化为专门给老树治病的医生,具体描写他是怎样给老树治好病的。课文第二幅图展示了老树的病治好后,又长出茂密的绿叶,可见啄木鸟“治病”的本领之高。

  教学本课时,我先指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树的颜色的不同,再观察啄木鸟的样子:一身灰褐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锋利的爪子。让学生通过看图明白,老树生病了,啄木鸟正在给老树治病,后来老树的病治好了,长出了新叶子。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啄木鸟是怎样给老树治病的?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并想象他治病的样子。学生很快找到了第二自然的内容来解答这个问题,我随之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啄木鸟为什么要给老树治病呢?学生连声回答:“它喜欢吃虫子。”我说:“是的,啄木鸟不仅救了树木,又让自己得到了美味,真是一举双得。”我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哪些是一举双得的事情,让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快乐了自己、锻炼了自己,又解决了别人的困难,这也是一种幸福。

13、幼儿园艺术活动《虫儿飞》大班音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柔美的旋律和美妙的童声。

  2、通过语言描述、倾听音乐以及身体动作的参与,体验歌曲和谐、舒缓的意境。

  3、乐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感受想象的愉悦。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欣赏歌曲,萌发对歌曲的第一印象。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这首歌是大人唱的还是小朋友唱的?它的情绪是欢快的、还是柔和的?”

  2、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段。

  “歌里唱到了什么?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在这样一个漆黑的夜晚,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你们觉得小虫儿会思念谁?”“谁来做个思念的样子?”

  (2)欣赏第二段。

  “这次又唱到了什么?听了这段你有什么感觉?小虫儿会想谁来陪它?”“谁来做一做星星

  流泪和玫瑰枯萎的样子?陪伴怎么做呢?”

  (3)欣赏第三段。

  “听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样的感觉?小虫儿怎么样了?花儿又怎么样了?”“天这么黑,风这么吹,小虫儿还在继续飞吗?它在寻找什么?你觉得他勇敢吗?”“谁来学一学现在的小虫儿?”

  3、完整地欣赏歌曲,鼓励幼儿自由地加入身体动作。

  4、欣赏课件。

  讨论:“这部动画片里还有一个小客人叫东东。他在思念谁?他有什么愿望?你觉得他的愿望会实现吗?他需要怎么做呢?”“当你很孤独的时候,你会怎么样?你会想到谁?你会做什么让对方感受到你在思念他?”

  5、再次完整地欣赏歌曲,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14、幼儿园社会活动《爱是什么》大班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大班幼儿已经能够感受到亲人对自己的关爱,但对爱的认识较片面,并且中国式家庭教育习惯默默付出爱而不善于表达爱,因此幼儿乐于说出自己被爱的感受却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表达对他人的爱。《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良好的社会性的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应力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因此,本课题结合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他人;从多种角度感受亲人、同伴间的关爱;体会爱的不同方式,懂得被爱和爱别人都是幸福、快乐的;从而升华幼儿情感,延伸到大爱,让他们在感受中获得爱的体验。

  【活动目标】

  1.知道爱是相互的,懂得孝敬长辈、宽容分享、严格要求都是爱,从生活中的爱升华到人间大爱。

  2.能自信大方的交流自己对爱的理解,并用不同的方式大胆表达对他人的爱。

  3.在爱的情感体验中,懂得被爱和爱别人都是幸福快乐的。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视频《给妈妈洗脚》公益广告、动画视频《一起来分享》;课件《爱是什么》;音乐片段《高纬度战栗》、《秘密》、《让爱传出去》。

  2.经验准备:日常生活中感受周围人对自己的爱,发现身边的爱;有过拥抱的体验。

  【活动过程】

  1.有初步感受爱的体验,充分放松,感受爱的美好。

  (1)结合课件中图片“爱”与幼儿展开谈话交流,大胆表述爱的美好感受。

  提 问: 我 们 在 生 活 中 都 感 受 到 了 谁 的 爱 ?

  (2)出示课件: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种爱,和爸爸妈妈之间的爱、师生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同伴间的爱。

  提问:有了这些人的爱你觉得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有爱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我们生活中的爱。

  2.感受亲人间的爱-----孝敬长辈是爱

  (1)看公益广告视频《给妈妈洗脚》,大胆表述、感受对长辈的关爱; 提问:你找到爱了吗?都有谁对谁的爱?

  (2)结合课件“给老人让座”,进一步体验生活中孝敬长辈彼此之间的快乐心情。

  提问: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关心老人的?你觉得得到关心的老人心情怎样?

  小结: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长辈是一种爱,当你关心了

  别人,别人是快乐的,我们是幸福的。

  3.同伴间的爱-----宽容分享是爱

  (1)结合课件“亲热拥抱的伙伴”,充分感受同伴间亲亲热热在一起的快乐。提问:你看到的他们是怎样表达爱的?你还和谁这样亲亲热热的在一起? 小结:好朋友之间的爱就是那么简单,亲亲热热在一起非常的多么幸福。(2)出示课件“伙伴间争抢玩具”,充分感受同伴间发生矛盾时的不愉快,

  并能真诚的表达自己的处理经验;

  提问:朋友间发生矛盾时该怎么办?

  (3)观看动画视频《一起来分享》,进一步理解分享、宽容也是爱。

  提问:看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你学到了什么?小动物之间快乐吗?他们为什么快乐?你感受过这种分享的快乐吗?

  小结:宽容分享也是一种爱,分享不单单是分享玩具分享吃的,还可以分享你的快乐,你的难过,你的秘密„„

  4.父母对孩子的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1)结合课件 “不可以的事情”,理解父母特殊的爱。

  提问:爸爸妈妈为什么朝孩子大喊,不可以?他们不爱他吗?

  (2)出示课件“摔倒了父母鼓励自己爬起来”、“为了独立和爸爸妈妈分房间睡”,引导幼儿观察、感受生活中这种特殊的爱,理解严厉也是一种爱。

  提问:你遇到过这样的爱吗?你觉得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结:严厉也是爱,这种爱是让我们成长,让我们进步,这种爱需要我们用心体会。

  5.社会上无私奉献的爱----人间大爱

  出示课件“捐赠希望小学”、“义务支教”、“给环卫工人送水”等图片,用心体会不熟悉的人之间的彼此关爱,情感升华,懂得人间有大爱。

  提问:你觉得不熟悉的人之间会有爱吗?图片上分别是什么内容?我们小朋友怎样为社会奉献爱心?

  小结:当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素不相识的人也会奉献自己的爱心,这是一种大爱。

  6.爱心传递------让世界充满爱

  结合课件 “让世界充满爱”,伴随《让爱传出去》背景音乐,充分表达自己对爱的理解,勇敢的去表达爱,释放爱。提问:你觉得爱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倾听。

  小结:我们是被爱呵护的,同样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爱的。只要我们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世界就会充满爱。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反思:

  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提及的话题,常常会从孩子的口里说出老师,我爱你,让我很感动,但爱对孩子来说,这个感念很模糊,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活动。

  首先,在活动开始,出示桃心,是很直观的将幼儿引入主题,小朋友对此都很感兴趣,都能说出它的含义。

  其次,动画贯穿始终,并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幼儿感受各种各样不同的爱,让幼儿很轻松的了解了这几种爱(孝敬父母是一种爱,分享是一种爱,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

  最后,活动以图片做延伸,让幼儿感受更多种不同的爱。

  通过活动,增进了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在活动中体会到了爱带给我们的快乐与幸福。

15、幼儿园艺术活动《饼干变变变》大班美术教案

  让幼儿欣赏作品,初步了解作品的变形、夸张和有趣等特点,感受作品美的意境。通过各种图形组合、大小方向的变化以及添画等方法,表现出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

  设计意图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有一句名言:“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激发创作欲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在生活中,不规则图形比比皆是,孩子们经常会联想到许多有趣的东西。于是,我便以被咬的饼干为引子设置情境,引导幼儿欣赏抽象画的夸张有趣,创造性地对不规则图形展开想象。

  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用多种不规则图形,大胆变形组合、想象添画创作,借助白板的无限克隆、任意拖动、旋转、大小变形、聚光灯、遮幕、跑马灯等功能和ipad的个性化操作以及借助微信平台与他人分享作品,让幼儿在人机互动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初步了解作品的变形、夸张和有趣等特点,感受作品美的意境。

  2.通过各种图形组合、大小方向的变化以及添画等方法,表现出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

  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为通过图形组合、变化、添画等方法进行想象创作。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本次活动的目标,我尝试运用变形、组合、添画创作作品,充分发挥白板以及平板电脑网络教学优势,让幼儿在白板引领下进行个别化的平板操作,自主进行作品创作,教师再有选择性地推送,促进同伴间欣赏交流。以电教手段优化学习情境,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有效地化解了活动的重点与难点,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想象能力,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欲望。

  活动准备

  平板电脑若干,自制课件,打印机,smart电子白板。

  活动过程 (仅限中文教案,由于照片涉及个人隐私及肖像权等问题,请不要添加含幼儿肖像的照片!)

  1.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情境设置:熊哥哥和熊妹妹有一盘香喷喷的饼干,调皮的熊哥哥为了不让熊妹妹吃到饼干,就把每块饼干都咬了咬。这一下,饼干生气了,它们不喜欢熊哥哥这个样子,决定来个大变身,让熊哥哥找不到!

  (此环节以Flash动画形式设置情境,突出了情景设置的生动性,让幼儿身临其境,激趣的同时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

  2.仔细观察,初步感受。

  (1)找一找。

  师:变呀,变呀,瞧!它们大变身了呢!小饼干变身成什么样了?让你想到了什么呢?请你们互相说一说。

  (欣赏康定斯基作品《贯穿的线》)

  师:谁第一个说说你的发现?(个别幼儿表达)

  师:除了变身的小饼干,你还发现了什么?什么样的线条?

  师:这里面用了很多的颜色,有哪些颜色呢?可以用一个词说一说吗?

  小结:小饼干可真有趣,有的变得大大的,有的变得小小的,有的单个变一变,有的好多个组合在一起,让我们想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呢!它们还请来了各种各样的线条,变成了一幅神奇的画!这幅神奇的画就好像把我们带到了神秘的太空,奇妙的海洋,你还觉得到了什么地方呢?

  (2)变一变。

  师:它们是怎么变的呢?

  师:瞧,点住这个白点点,它会变大,变小,变长,变短,点住绿点点,还可以转个方向,点住身体动一动,它就可以移动了。

  (教师演示)

  师:真神奇呀,小饼干可以变大变小,还可以转个方向,它们最喜欢组合在一起变一变了,瞧,这两个靠在一起像什么?再把几块变身的小饼干都组合在一起,又变出了什么呢?我再添上一些有趣的线条,变成一幅完整的画!你觉得这幅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此环节Flash动画呈现画面,利用白板的聚光灯、放大镜功能以及动画效果,感受寻找小饼干的乐趣,白板的交互式体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个别幼儿白板互动,利用白板的旋转、变形、添画功能,体验将不规则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又为接下来的平板操作,积累了必要的经验。

  白板中丰富的图形、线条、背景资源,方便快速选择进行创作,老师的演示过程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3.自主操作,个性表达。

  (1)提出创作要求。

  师:轻轻的拿出椅子背后的平板电脑,帮小饼干们变变身,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随时保存!

  (2)幼儿平板创作,作画过程选择性的推送到白板。

  (此环节借助平板的个别操作,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实现个性化教学。将作画过程推送至白板,以跑马灯形式呈现,便于观察分享作画过程。)

  4.互赏互评,情感升华。

  师:呀!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诞生了,看到这些画,你感觉是在什么地方或者看到什么有趣的事儿了?小饼干是怎样变的呢?

  小结:老师真佩服你们,你们用奇妙的想法变出了很多奇特有趣的东西,就好像把我带进了奇妙的世界,发现了不一样的故事,我非常喜欢你们的画!

  (此环节跑马灯效果的呈现,方便幼儿逐幅欣赏,并且便于整幅放大,有目的的欣赏。)

  5.、作品分享,体验快乐。

  师:小饼干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惊喜,将你们的作品做成了作品卡,作品卡的右下角有着你的名字和一个二维码,待会儿你们可以把这张作品卡给在座的客人老师分享一下,请他们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我们今天所有的作品了,还可以给喜欢的作品点个赞送朵花呢!

  (此环节用ipad链接打印机打印作品,同时上传作品到朋友圈,通过手机扫一扫二维码的形式呈现作品,并互动点赞。激发幼儿取得成功的喜悦,将集体活动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

  活动总结

  《饼干变变变》是一节大班美术活动,根据电子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应用特点,我借助白板课件和平板电脑,设置饼干情境,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整个活动以白板课件为载体,通过呈现教学内容,合理利用白板平板各自的优势,突破重、难点,达到整合的效果,达成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并利用ipad与互联网的互动的特点,将孩子的作品以网络方式呈现,极大满足了孩子们的成功感。

  多媒体的选择,让每个孩子都能灵活地运用色彩和形状的组合进行创作和想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无法看到每个孩子的操作过程和集中展示操作结果的不足,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自主学习,在交流中互助提高,在创造中内化体验。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16、幼儿园艺术活动《塑料布大合奏》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中让幼儿能用不同类型的塑料布,通过不同方法的操作进行合奏。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并大胆表述。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精神,激发幼儿创作音乐的兴趣。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者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感受和想象,幼儿要乐于发现美的事物。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在幼儿园的活动中不缺乏大量的高结构材料、音乐设备,教师们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自制教玩具,可是失去了更多的心意和创意,而忽视了生活中的教育素材,限制了教师与幼儿的创造力。

  有一次我们正在进行教室的环境布置,地上散落了很多余下来的彩色卡纸、过塑纸、包装纸,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从地上捡起来,准备放进垃圾桶里。这时,奇特的声音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是几个孩子拿着捡来的过塑纸、包装纸、塑料袋在手上来回拉动发出的声音,他们还为此感到特别兴奋。孩子们无意间的举动让我也突发奇想:能不能用不同类型的塑料布,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呢?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用不同类型的塑料布,通过不同方法的操作进行合奏。

  2、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并大胆表述。

  3、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精神,激发幼儿创作音乐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主动探索不同塑料布的不同音质。

  难点:幼儿能用不同塑料布,不同方法进行合奏。

  活动准备

  各种类型的塑料布(根据不同材质收集)、音乐多首(幼儿已学歌曲)、活动场地布置(模仿演奏会)、节奏演奏会的小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设置情景:“今天园长邀请我们去音乐厅听演奏会,小朋友们开心吗?”“我们去听演奏会需要注意什么?”交代要求进场。

  2.带领幼儿有序、安静的坐下来,欣赏节奏演奏会视频小片段。“小朋友们等下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认真欣赏演奏会,仔细观察。

  2.教师启发幼儿把自己观看演奏会的感受、想法、问题表达出来。重点引导幼儿说说演奏的工具、节奏感受。

  3.“你可以试着模仿一下节奏吗?”引导幼儿讨论,教师进行小结和评价。

  4.“今天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也举办一场演奏会,邀请全园的老师来听,我们一起来筹备我们的演奏会吧。”激发幼儿也来进行一次演奏表演,“我们没有节奏工具,我们可以用什么呢?”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教师出示“神奇的乐器”——各种塑料布。

  5.“我们今天的工具只有塑料布,大家试一试,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和别人不同的声音?再介绍一下你用的是什么样的塑料布?发现了什么?”让幼儿自由的去摸索、尝试让塑料布发出声音的方法,并选择1—2种塑料布。启发幼儿发现不同的塑料布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

  6.组织幼儿展示自己选择的塑料布,同时演示自己演奏的方法。再鼓励其他幼儿,思考还可以怎样操作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评价。

  7.教师总结幼儿的发现,进行简洁归纳。请幼儿和老师一起把材质、声音类似的塑料布分类,并用不同图案标记。

  8.引导幼儿进行演奏分组,选择相应的塑料布(每组幼儿统一操作方法、声音),带领幼儿练习如何看指挥(教师用指挥棒点指塑料布的图案标记,幼儿根据标记进行分组演奏)

  9.教师扮演指挥,请每组幼儿根据指挥来演奏已学歌曲。

  三、结束部分:

  1.请幼儿更换塑料布或者变换操作手法(每组幼儿自己商量统一),再次演奏。

  2.教师给予幼儿鼓励,并启发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来演奏呢?”。

  3.延伸活动,让幼儿收集其他“神奇的乐器”。

  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幼儿能大胆探索发现,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让不同材质的塑料布发出不同的声效,幼儿能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创意。在欣赏感受小视频节奏演奏会时,幼儿能较好的模仿其中的节奏点,逐步熟悉进行表演。在幼儿模仿、操作、探索、展示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每组幼儿荣誉感满满,能较好的商讨、分工完成任务,建立良好的社会性能力,遇到矛盾和冲突时,会主动采取其他措施,用语言、猜拳、轮流等形式解决问题。同时,因为幼儿第一次接触到如此简易、低结构的操作材料塑料布,个别幼儿一开始无所适从,教师并不急于给孩子直接的指导和答案,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孩子们相互借鉴学习,逐渐的开始从简单的“拉扯”塑料袋发出声音,到后来“揉搓”、“碰撞”、“拍打”等方式创新出多种不同的音效。整个活动紧凑有序,孩子们被材料的可变化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启发了孩子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鼓励他们能有更多天马行空的创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品质。活动后,孩子们意犹未尽,还会常常利用幼儿园的区域、餐前、自由活动等时间“挖掘”了更多“节奏演奏会”的工具,让我也感受到了一节创新的简易材料课程的魅力所在,满满的幸福感。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17、幼儿园艺术活动《粗心的小画家》大班音乐教案

  在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幽默,滑稽的情趣,学习运用看图片理解和记忆歌曲的方法,并创编歌词且大胆演唱,培养幼儿善于观察事物,知道做事情要认真,细心的品质。

  设计意图

  歌曲《粗心的小画家》讲述了一个粗心的小画家,因为平时不注意观察事物,又因为骄傲自大,把小动物的形象都画错的有趣情景。歌曲内容生活化,简单朴实、幽默诙谐、富有童趣,易于幼儿理解,就像在孩子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一样,能够很快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歌曲中隐含着一定的教育价值,充分挖掘歌曲中促进幼儿知识经验素质发展的核心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景氛围中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心,不能粗心大意,比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幽默,滑稽的情趣。

  2、学习运用看图片理解和记忆歌曲的方法,并创编歌词且大胆演唱。

  3、善于观察事物,知道做事情要认真,细心。

  重点难点

  知道这首歌的滑稽之处,让幼儿跟着图谱大胆演唱,并引导孩子进行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

  1、教具螃蟹,鸭子,小兔,大马图片以及螃蟹腿,鸭子嘴,兔子长耳朵,大马尾巴卡片。

  2、音乐:《我爱我的小动物》《粗心的小画家》

  3、手偶卡通人物“丁丁“

  3、钢琴一架。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幼儿跟随音乐《我爱我的小动物》,边唱边跟着老师做相应的动作进场。

  2.师:小朋友真厉害,声音学的太像了。

  (二)故事导入

  教师出示手偶—丁丁。

  “嗨,大家好,看!我酷吗?我的名字叫丁丁,我是个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我对别人把口夸,我什么都会画。”

  (三)理解歌曲

  1.提问:丁丁说他什么都会画,他画了什么,仔细听。

  清唱第一遍《粗心的小画家》。

  教师提问:“咦,丁丁都画了些什么呢?”

  幼儿:(螃蟹、鸭子、小兔、大马。)教师按照幼儿说的顺序出示4张动物卡片。

  2.教师提问:“丁丁先画了什么,后画了什么,是这个顺序吗?”再听一次。

  清唱第二遍《粗心的小画家》。

  教师:好的,现在我请小朋友帮丁丁把正确的顺序排一遍。

  提问:排的正确吗?我们来验证一遍,看是不是这样的。(如不正确可以在验证一遍加深孩子对歌曲印象)

  (四)学唱歌曲

  1.跟琴唱《粗心的小画家》第一遍。

  在验证的同时把整首歌曲图谱出示在白板上。

  2.跟琴唱《粗心的小画家》第二遍 。

  现在,我们按照这个图谱的顺序再唱一遍。

  3.跟琴唱《粗心的小画家》第三遍。(教师退位)孩子们,我们来玩个歌词接龙的游戏,我唱到小动物的地方,你们来接后面的歌词。(教师先示范)

  4. 跟琴唱《粗心的小画家》第四遍。男生一组,女生一组分组歌词接唱。(可进行男女互换唱)

  5. 跟琴唱《粗心的小画家》第五遍。男生女生大合唱一起唱。

  6. 跟琴唱《粗心的小画家》第六遍。“真好听,现在,我们站起来做上好看的动作再唱一遍,全体起立。”

  (五)找出歌曲的滑稽之处

  “咦,这歌不对劲呀!丁丁画的不对呀,哪里不对呢?”引导幼儿指证错误,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螃蟹有8条腿,鸭子扁扁嘴,小兔长耳朵,大马有尾巴。

  教师:“现在我们手里有4张卡片(螃蟹腿,鸭子嘴,长耳朵,大马尾巴),我请小朋友帮丁丁改正过来,并贴上去。”

  (六)改编歌曲

  1.教师:“哇,小朋友真聪明,那老师问问你们,丁丁为什么会画错呢?因为他太粗心了,对吧?我们可不要学他,所以这首歌的名字叫《粗心的小画家》”。(引出歌曲名字并让孩子理解粗心的意思)

  2.教师:“现在呀,我们要玩个游戏,歌词变变变,我们要把歌词变正确,应该怎么唱呢?”

  (引导幼儿唱出改编的歌词。)

  歌词:画只螃蟹8条腿,画只鸭子扁扁嘴,画只小兔长耳朵,画只大马有尾巴,哇!哈哈哈哈哈哈哈!

  3.教师:“你们太厉害了,我们创作了一首新的歌曲,那歌曲还能叫粗心的小画家吗?那我们可以取个什么歌名呢?”让幼儿给新歌取名字。如:(开心的小画家,专心的小画家,快乐的小画家等……)

  4.教师:“那我们一起把这首新创作的歌曲《专心的小画家》一起唱一遍。”

  结束语:

  教师:小朋友们想当专心的小画家画家吗?那下一次郭老师上课的时候,我们把螃蟹、鸭子、小兔、大马都画下来,看看你们有没有画正确,好吗?那小画家们,下次见。

  活动总结

  这节课我利用了傻瓜流程教学(故事—动作—音乐—其他)这节课音乐歌词内容比较滑稽有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让小朋友认真听,加深歌曲的印象并且回答老师的问题,丁丁画了什么?先画了什么?丁丁画的对吗?在我范唱了4遍以后,我让孩子们开始和我一起唱,因为是歌唱活动所有我用了歌词接龙,男女互唱,做动作,等方式让孩子自己跟唱。我还利用了图谱,就是让幼儿加深对歌词的记忆和理解,最后我利用帮丁丁改正图画的教学方式,找到这首歌的滑稽之处,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粗心的意思,并出示动物正确图片让幼儿创编歌词,所以幼儿在整个教学中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并且大胆、自信的参与在音乐表演活动中。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18、幼儿园算术统计活动《收获种子》大班数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动物面具五个、种子图片若干、统计表

  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师:昨天,老师收到了小动物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丰收派对,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教师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2.统计练习。

  (1)我们去参加派对,这里准备了四种水果(香蕉、橙子、苹果、苹果),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然后我们统计一下各种水果的数量,并找出最受欢迎的水果。

  (2)幼儿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3.出示表格统计水果。

  师:请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动物,并按照表格上的水果数量、种类拿取。小动物们收获的水果真多呀,请小朋友一起来帮忙统计一下。完成统计表找出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活动延伸

  带幼儿参观超市,分组自由选择货架进行统计记录,并和同伴分享统计结果。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种子排队、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一种互逆关系。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习惯。活动中,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说出自己的理解,让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操作空间,让幼儿对数学活动充满兴趣,并为入学前增添了兴趣。

19、幼儿园艺术活动《杂技表演》大班音乐教案打击乐器活动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结构的基础上,探索用乐器表现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2、知道使用图画可以帮助自己掌握并表现音乐。

  3、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4、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杂技表演》(抛接球、转呼啦圈、顶酒杯)。

  3、《巡逻兵进行曲》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4、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投影仪、教棒。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教师用教棒指投影仪"抛接球",引导幼儿探索乐曲A段节奏型。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你们看杂技表演,第一个节目叫"抛接球",我来唱乐曲,你们来为图上的杂技演员拍手。待幼儿拍完后问:你们拍了几下?有什么依据?

  教师指投影图"转呼啦圈",引导幼儿探索B段的节奏型。

  师:接下来请欣赏第二个节目"转呼啦圈",请大家继续为演员拍手伴奏。

  教师指投影图"顶酒杯",引导幼儿探索C段的节奏型。

  师:现在这个演员在表演"顶酒杯"的节目。在刚才的两个节目中,我们看到7个球拍了7下,看到3个呼啦圈拍了3下,那这幅图应该怎么拍?3个酒杯拍几下、3朵小花呢?酒杯和小花拍得一样快还是有的快有的慢呢,为什么?(3个酒杯和3朵小花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距离短的节奏快,距离长的节奏慢。)

  2、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乐曲A、B、C段音乐。

  师:我这里有一段音乐,表现的就是今天看的杂技表演的事情,请你们听听有几个演员在转呼啦圈?几个演员在顶酒杯?为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三种杂技可以分别用什么身体动作表示,并随音乐演奏。

  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各个节目的身体动作并集体练习。

  师:抛接球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做一做呢?转呼啦圈、顶酒杯又可以怎么做呢?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身体动作。

  师:我们跟着音乐将刚才创编的动作连起来做一做。

  4、教师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并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师:今天小乐器也想表演节目,你们看表演"抛接球"时可以用什么乐器伴奏呢?转呼啦圈、顶酒杯呢?

  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师:现在请大家拿好乐器,我当指挥,请大家看好指挥、挺好音乐节奏进行演奏。

  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0、幼儿园艺术活动《小鱼游》小班音乐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教师必须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在音乐教学之前认真考虑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使新知识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在活动设计时,教师旨在充分挖掘活动中的音乐元素,并结合幼儿园思维特色, 在情景化的游戏氛围中,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小鱼游的不同姿态,感受音乐的优美。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能用简单的动作模仿小鱼游。

  2.尝试用不同的动作创造性地表现小鱼游,学习小碎步。

  3.愿意遵守游戏规则,体验用身体动作表现小鱼游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并模仿过小鱼游的样子。

  2.小鱼游视频。

  【活动过程】

  1.创设“鱼儿水中游”的情境,帮助幼儿乐曲旋律,引发幼儿兴趣。播放歌曲《小鱼游》,请幼儿欣赏。

  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进一步熟悉旋律,准确表现歌曲的欢快和节奏的变化。

  2.播放”小鱼游“视频,请幼儿观察小鱼游得情景和感受,启发幼儿创编小鱼游的动作。

  提问:小鱼是怎样游的?谁能用动作表现一下?引导幼儿调动观察积累的经验,尝试用动作表示小鱼游,注意反馈幼儿的动作,指导全体幼儿有重点的做动作。

  3.结合音乐,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鱼游,学习动作小碎步。

  (1)引导幼儿用手臂在身体不同部位摆动表现小鱼游。

  (2)带领幼儿学习手的动作,幼儿跟教师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3)重点引导幼儿学习走小碎步。

  (4)幼儿尝试行进间做小鱼游动作,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脚的动作, 强调小鱼游的轻轻的快快的。

  4.幼儿玩游戏“小鱼游”。

  (1)提问:鱼宝宝今天要和妈妈做什么游戏呢?听听鱼妈妈唱什么?

  (2)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注意最后一句歌词我们是快乐的好朋友。

  (3)游戏玩法:唱到我们是快乐的好朋友,所有幼儿都必须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播放音乐,教师以鱼妈妈的身份,其他幼儿找自己的好朋友,点点头, 摇摇尾巴,互相问好,鼓励幼儿大胆亲近其他小伙伴。

  反思分析 :

  今年我第一次带小班,也第一次上小班的音乐课, 在平时进行的传统音乐教学活动中,经常是我们老师一遍一遍的唱,要求孩子一遍一遍的跟,当孩子的声音越来越轻的时候,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唱的重一点!”但是这样经常是没什么效果孩子还特别枯燥,自从《指南》颁布后,我就遵从《指南》精神,以孩子兴趣为主,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来设计教学过程,把这个音乐活动以游戏形式去呈现,孩子果然兴趣特别高,而且还跟旁边小朋友互动,点点头,摇尾巴啊。玩的特别不错,而且很容易学会了这首好听的歌曲。下课了还有小朋友说,老师我们去外面学小雨游把,唱着歌就出去了,整节课下来效果特别好。

21、幼儿园科学活动《小威向前冲》大班语言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大班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我从哪里来”,作为一个成人不能马上回答的问题,困扰着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和老师。绘本《小威向前冲》以简洁的画面、风趣的故事,把生命形成的深奥的科学现象,以孩子能阅读、能理解的方式,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让成人羞于启齿的问题迎刃而解。从小威身上,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弱点,只要不断努力就能扬长避短、克服困难,成为像爸爸妈妈一样有本领的人。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内容,了解宝宝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发育而成的。

  2.能大胆说出自己与亲人长得像的地方以及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了解自己的独特。

  3.初步学习正确评价自己,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绘本《小威向前冲》。

  2.故事课件,录像“爱的奇迹”。

  【活动过程】

  1.出示绘本《小威向前冲》,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向前冲是什么意思?向前冲的小威会是个怎样的小威呢?

  2.跟随教师,分页了解绘本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至他可是个游泳高手,引导幼儿正确评价自己。

  提问:①小威住在哪里?他什么不太好?他是什么高手?这一点像谁?

  ②你认为小威是个棒小孩吗?

  ③你是一个棒小孩吗?你什么地方是高手?你们有没有像小威一样, 有什么地方不太好?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也有自己的弱项,只要你有一个地方是高手,你就是一个棒小孩。

  (2)讲述故事至“地图”页面,引导幼儿集体观察地图。提问:你认为小威该怎么走?要经过什么地方才能到达终点?

  (3)讲述故事至取得游泳比赛冠军,培养幼儿不轻易放弃的精神。提问:①你能从兄弟姐妹中找到小威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②游了一会儿,好朋友小布赶上来了,小威好紧张啊!现在小威该怎么办?

  小结:遇到困难不要管它,要继续往前冲才能获得胜利。

  (4)讲述故事至小宝宝诞生了,欣赏生命孕育过程的小视频。提问:①小威和卵子在一起,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

  ②布朗先生和太太生了一个女孩,名字叫什么?猜一猜小娜长大以后会是个怎样的女孩?头发会是什么颜色的?像谁?为什么?

  小结:小娜是布朗先生的女儿,她长得当然像爸爸,本领也像爸爸。3.感知自己和爸爸妈妈长得很像,体验亲情。

  (1)出示图片(一对长得特别像的父子),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他们长得像吗?哪里很像?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和爸爸妈妈长得哪里像?

  (3)接龙游戏“我和别人不一样”,感知自己的独特。

  教学反思:

  《小威向前冲》是一本性教育阅读绘本,告诉我们小精子变成小宝宝的过程,以及蕴含着遗传的秘密,他将复杂的生命孕育过程用如此简单的图画来表现出来,让人觉得神秘又有吸引力,在冲破思想的障碍以后与幼儿一起分享是多么的快乐。

22、幼儿园艺术活动《虫虫的舞》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轻盈、跳动及优美、舒展的情绪。

  2、探索手指随乐在身体各部位跳动的可能性,以及自己与同伴运用身体某一部位相互牵引移动的可能性。

  3、体验参与音乐表达、创造想象及人际互动的喜悦。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 音乐:安东尼.德沃夏克《幽默曲》;

  2、 教师能熟练地清唱乐谱;

  【活动过程】

  1、初步体验与感知音乐的情绪、结构。

  (1)师幼生共同倾听音乐,萌发自己关于音乐的第一印象。

  (2)幼儿尝试表达。

  (3)教师从多方面,尝试借助一定情境,采用多种方式随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幼儿再次欣赏,进一步感知音乐的性质、结构。

  2、初步尝试跟随教师做身体模仿动作,体验动作与音乐(情绪、结构)的和谐。

  3、在分段随乐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动作表达的可能性。

  (1)教师讲述故事,导入游戏情境。

  (2)幼儿随 A 段音乐,在圈上玩“手指跳动游戏”,探索手指在身体其他部位跳动的可能性。

  (3)幼儿随 B 段音乐,散开结伴玩“牵引游戏”,探索自己手指与同伴手指相互牵引移动的可能性。

  (4)幼儿随 C 段音乐,再次散点结伴玩“牵引游戏”,探索自己与同伴运用身体其他部位相互牵引移动的可能性。

  4、完整随乐律动游戏。

23、幼儿园科学活动《瓶子吹气球》大班优质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小苏打、醋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气球更是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的玩具。但是,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而且这种气体的力量足可以吹起气球的现象,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新鲜、神奇的体验。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科学视野。小苏打与醋的混合现象只是活动的载体,不是活动的唯一目标,活动旨在让幼儿亲历一次真实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从而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目标】

  1.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了解产生气体的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记录、分享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每组一份活动材料:杯子、小苏打、盐、白糖、鸡精、醋、空瓶子、匙子、漏斗、气球,CO2 在生活中的应用课件。

  2.经验准备:课前让幼儿学会套气球。

  【活动过程】

  1.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引导语: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

  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引发思考:气球为什么能鼓起来? 套在瓶子上的气球中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用嘴吹的、打气筒打得、装的是热水?„„)瓶 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

  2.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提问:瓶子里装的不是水,是由两种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材料混在一

  起形成的神奇的泡泡液。这两种材料是什么?

  (1)出示材料,幼儿通过闻一闻、看一看多感官认识实验材料:醋、盐、白糖、味精、小苏打。

  (2)出示实验表格,集体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鼓励幼儿用多种记录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3)幼儿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前提醒应该注意的问题: 合作、安全、卫生等。

  小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猜想有时很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动手试一试。

  3.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提问: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

  (1)小组讨论怎样帮瓶子把气球吹起来,一个人能完成吗?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

  (2)幼儿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3)展示结果,分享经验。提问:为什么气球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有的组没吹起来?你们组刚才是怎么做的?

  小结:材料的多少不一样、套气球的速度不一样,都会影响气球的大小。

  4.快乐体验——想办法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的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

  提问: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

  (1)幼儿讨论:多用材料、套气球速度快点、用手捂一捂瓶口„„

  (2)再次实验瓶子吹气球,进一步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鼓励孩子组内、小组间合作互助。

  小结:材料用的多一点,操作速度快一点,气球就会吹得更大。

  5.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

  提问:你们知道今天用来吹起气球的这种气体叫什么名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吗?

  播放课件(好喝的汽水饮料、帮病人减轻痛苦的干冰、消防员叔叔的灭火器„„),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

  活动延伸:这种神奇的气体到底是什么呢?关于它,还有没有我们不知道的小秘密呢?回家把这个实验做给爸爸妈妈看看,和他们一起研究一下吧!

  活动反思:

  《瓶子里吹气球》这是一节大班科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猜测、探索、试验,发现气球吹不大的原因。

  王老师在第一环节就是让幼儿玩吹气球比赛,试一试,吹一吹,看谁的气球吹的最大。部分孩子能够用嘴巴吹气球,并把气球吹大。紧接着王老师便出示装有气球的瓶子,让幼儿猜一猜气球装在瓶子里能否吹大?这一提问的出现,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很多孩子都是充满信心觉得气球能够吹大,还有一部分幼儿认为气球吹不大。王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把问题抛给孩子们:“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呢?”,问题一出来,很快得到了幼儿的回应“我们要试一试,去吹一吹才能知道结果。”这样的效果比起直接让孩子去操作好多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为什么气球在瓶中吹不大?是贯穿整个活动的关键。有的孩子认为是瓶子太小了,有的孩子认为是没有力气?当孩子们出现了一系列的猜测后,王老师展示自己的瓶子气球,并吹给孩子们看,然后请小朋友们观察,为什么老师的能够吹大,你们的不行。让幼儿自主探索,寻找答案。在孩子们找到答案后,再请孩子们去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孩子们通过在有洞的瓶子中吹气球,而且能够成功地将气球吹大时,个个都享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从王老师这一节活动报告,让我了解到了我们不管在任何时都要从幼儿出发去考虑问题,给孩子足够思索、探究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科学。

24、幼儿园秋季活动《编花篮》大班体育游戏教案反思

  【经验】:

  学习三人合作用腿、脚“编花篮”,练习单脚跳,发展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材料】

  准备 3、4、5 的数字卡。

  【玩法与规则】

  幼儿 3 人一组站在一起,每个人都是左脚站在地上,右脚向后抬起,脚底朝上搭在后面小朋友的右腿上。3 个幼儿把右脚搭成环形不分开,然后同时用左脚单脚跳跃,边双手拍掌边说儿歌。幼儿脚分开则游戏结束。

  【提示】

  1.可以改变游戏人数,4 人一组或者 5 人一组进行游戏;也可以两组幼儿进行游戏比赛, 哪组坚持的时间长哪组获胜。

  2.游戏过程中可以加入“看数字卡抱团”情节,教师出示数字卡,幼儿根据数字确定抱团人数,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附:

  编花篮

  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篮。站得稳,跳得齐,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五六,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八五六,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

  【活动反思】

  孩子们很喜欢编花篮的游戏,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锻炼了幼儿单腿站立、单脚跳跃的能力,培养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5、幼儿园艺术活动《面条变变变》大班音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非常喜爱音乐游戏,并喜欢模仿和表现自我,纯真的心灵最容易被音乐游戏唤起,跟随着音乐舞之蹈之。《指南》中指出应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音乐游戏《舞动的面条》更是以幼儿熟悉的,与自己生活经验相关的面条为活动内容,形象具体而且生活化。在音乐的选择中,教师注重以音乐节奏感强,段落分明、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一下子就能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体验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创编,帮助幼儿在创编和游戏中获得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煮面条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并能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用夸张有趣的肢体动作表现出面条的形态。

  2、积极参与游戏,体验创编游戏带来的快乐。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面条的形态及音乐的节奏变化。

  难点:用肢体动作跟着音乐表现出面条的形态。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在家观察过父母煮面条的过程。

  教具准备:歌曲:面馆小厨师、煮面条的视频、三段不同节奏的音乐(单段及合并)、PPT

  场地准备:活动场地用绳子及椅子围起来做一口大锅。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主题。

  播发音乐《面馆小厨师》,一起唱着歌做着动作进入活动室,出示图片:一碗面条,教师问:这是什么?你们在家里见过煮面条吗?面条是怎样煮熟的?

  二、观看视频,初步了解面条下锅前后各种形态,尝试模仿不同形态的面条。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关于煮面条的视频,请小朋友观看后帮我解决三个问题。(教师一边说问题、一边出示图片并带孩子读一读)。

  观看视频,引导提问,帮助幼儿了解面条的各种形态。

  师:(1)面条下锅前是什么样子的?

  幼:“面条没煮前是直直的、硬硬的”、长长的”、“细细的”

  师:“哦,那你可以用你的身体来表现出来吗?”

  幼:自由表现(教师可适当带所有孩子和他们学一学)。

  师:(2).面条下锅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面条下锅时慢慢变软了、变弯了”“像妈妈的头发卷卷的、弯弯的(教师以此让孩子用身体动作表现)

  师:(3).水开了,面条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水开了面条上下翻滚、跳上跳下”、“面条不停扭动、互相缠绕、粘在一起”(教师让孩子用身体表现出来)

  三、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不同的节奏变化,并创编相应的动作。

  1.完整欣赏音乐,初步了解音乐不同性质。

  师:老师带来了三段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了第一段音乐有什么感觉?

  幼:“听到第一段音乐感觉很有力、有劲”

  师:听到第二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有什么不一样?

  幼:“听到第二段音乐感觉慢、舒缓”

  师:听到第三段音乐有什么感受?

  幼:“听到第三段音乐感觉很兴奋、很激动”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创编相应的动作。

  教师:结合我们的三段音乐表现出面条的三个形态,那段音乐适合那个形态?(幼儿自由回答)

  3.播发音乐视频揭晓答案。

  四、自由创编动作

  1、教师请幼儿相互讨论应该做什么样的动作,可以合作完成,也可以个人完成。(幼儿做动作,教师引导孩子向做的好的小朋友学一学)

  2.挑战大闯关

  教师把幼儿分成两个组进行挑战,看哪个组的动作新颖、多,哪个组就成功。

  四、游戏:煮面条

  (音乐响起,“面条”雄壮有力的走到锅的外圈,教师以厨师的身份参与游戏,厨师说:水开了,“面条”下锅了——“面条”纷纷跳到锅里,沉在锅底——慢慢的“面条”浮起来了,变弯了、变软了,水开了——“面条”上下翻滚、互相缠绕。关火了,“面条”一动不动,开始捞“面条”到碗里了——“面条”跳到“碗里”。厨师撒各种调料啦,花生酱、麻辣鲜、葱花——搅拌“面条”,“面条”——抖动——舒展。)

  五、放松结束

  播发音乐做放松运动

  六、活动延伸:

  给孩子布置任务回家完成调查表。(关于面条的调查)

  活动反思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游戏都是以游戏为为基本活动,他们的游戏更多结合生活已有经验来进行的,例如:这节活动,老师为孩子准备了三段不同节奏的音乐,为了让孩子更深刻的感受三段音乐的不同变化,结合了煮面条的已有经验,将煮面条的过程和音乐做了一个完美的结合,通过面条形态的变化,感受音乐强弱、快慢的变化。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得到了提炼,在进行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及社会性发展都得到了提高,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快乐了。

26、大班艺术活动《戏说脸谱》音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在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和体验。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最常见的教育形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孩子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特设计此课。通过让幼儿看、动口唱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活动目标

  1、感受京剧独特的曲调和韵味。

  2、回忆对即有人物脸谱的认识。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重点难点

  幼儿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感受京剧独特的曲调和韵味。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京剧脸谱,对即有人物脸谱有所认识。

  材料准备:各种京剧脸谱图片PPT、 教师戏服一套,乐曲《戏说脸谱》、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入场:现在我们像京剧演员一样走上台去。小京剧演员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要亮相了。进场。

  2、今天要带小朋友看一段京剧表演,看的时候要仔细的想一想京剧表演和我们平时唱歌是不是一样的。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观看视频)

  3、提问:京剧表演和我们平时唱歌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他们脸上的妆容和我们平时画的妆一样吗?他们脸上画的是脸谱。

  二、中间部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关于脸谱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哪些脸谱人物。都有什么颜色的脸谱。

  2、一起出示图片(窦尔敦、关公、孙猴、曹操、张飞),教师讲故事。(蓝脸的窦尔敦偷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花脸的孙侯特别神通广大,它会七十二变,白脸的曹操很聪明,但他奸诈、狡猾,黑脸的张飞最仗义,但是他的脾气有点坏,生气起来叫喳喳的,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他的声音。)

  3、提问:故事讲完了,老师要考考你们,花脸的是谁?白脸是又是谁?~~~

  4、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京剧里的乐器,这叫做板,老师打着板来说一说刚才的故事。(提问:刚才老师先打板再说,还是先说再打板?小朋友的手来当板,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个故事)

  打板依次念词: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场杀、

  花脸的孙猴、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5、接励游戏:老师说前段,幼儿接后段。

  三、结束部分(学唱歌曲)

  1、老师想用京剧的唱腔来表演刚才的故事,你们来当小票友,如果老师表演的好,你们给我鼓励鼓励,好吗?(教师表演)

  2、提问:老师用京剧唱腔唱的和平时你们听到的歌一样吗?

  3、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遍完整的音乐。小朋友们可以跟着哼唱。我们找一找哪一句拖音最长。

  4、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啊”

  5、尝试加上眼神、动作,或模仿教师表演歌曲。

  6、师:小朋友表演的真棒,回到家后可以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活动反思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作为中国的孩子,应该了解她;作为老师,我也有义务把她介绍给孩子们。活动之前,想让孩子们对三国中的人物有一点了解,于是就想给孩子们讲一讲三国的故事,谁知,刚说到这个话题,孩子们便你一言我-语的讲了起来,他们提到的很多人物我都不太熟悉,看来,该“充电”的那个人是我才对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次音乐活动,因为孩子的好奇和兴趣,所以整个活动气氛非常活跃。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充分变抽象为直观,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学唱京歌《戏说脸谱》时,我先让幼儿欣赏京剧的表演片段,让幼儿从京剧的服装、动作、唱腔来感受京剧的特征。再通过手绘的脸谱,介绍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然后将歌词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听。突破难点时我利用了简单的图谱,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学会演唱并让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

  这次活动给了我一些启示,今后,在设计主题活动时,我不仅要考虑到活动的选材,还要考虑到孩子们的认知水平,要根据孩子已有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活动形式,那样,才能让活动更加精彩!

27、幼儿园艺术活动《蝴蝶》大班教案反思

  这是一节有趣的大班美术教案,通过蝴蝶找花的游戏引导幼儿学会用棉签拓印画以及添画技巧的基本技能。幼师如何上好一节美术课?一起来看看这篇由整理的大班拓印画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棉签拓印画以及添画技巧的基本技能。

  2、知道用区分好颜色的棉签均匀的涂色画画,不弄脏手和纸。

  3、在活动中感受拓印蝴蝶的乐趣和美感,体验成功的喜悦。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1、棉签 颜料 颜料盘 白纸 擦手巾 剪刀

  2、情境创设:活动室布置成大花园氛围

活动过程:

  一、 蝴蝶找花

  ——律动导人,游戏中感受“花园”色彩的美丽

  1、师:美丽的春天来了,让我们变变变,变成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飞到花园里去吧……(播放课件“花园”,师幼随音乐“春天”做飞舞的动作进入活动室)

  2、游戏“蝴蝶找花”

  (1)找朵红花做朋友。问:你们找到的是什么颜色的花?

  (2)找朵黄花做朋友(同上)。

  (3)找个好朋友说说,还看见了什么颜色的花?

  (4)音乐起,“蝴蝶”(师)绕着“花朵”(幼)自由做动作,边飞边说:“好香啊”、“你好啊”、“真美呀”、“拥抱一下吧”。

  二、我来试一试

  ——介绍作画工具——棉签,个别幼儿尝试作画’

  1、蝴蝶高兴吗?你们想不想画一只高兴又漂亮的蝴蝶呢?

  2、教师示范拓印

  先将白纸对折,蘸取一种颜色后在白纸上绘画蝴蝶轮廓,力量适宜,颜色均匀的涂抹在白纸上,再用不同的颜色将画好一半的蝴蝶进行装扮添画,然后沿着对折线对折。

  三、幼儿创作活动。

  幼儿自由选择颜料,自由选择组合方式进行创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欣赏,激发成就感,把漂亮的蝴蝶剪下来。

  1、个别交流

  引导幼儿说说用了哪些颜色?

  2、师幼把拓印好的画剪贴展示,拍照,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活动结束

  游戏“蝴蝶找花”,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师幼“飞”出活动室,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节美术活动中幼儿表现的都很积极,但从绘画出来的作品来看,孩子们在拓印的经验上是很缺乏的,他们并不是很会利用棉签绘画,不能均匀的涂色,甚至对蝴蝶的大型轮廓都不能完整的勾画,只是等待老师的指导。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使我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我及时需要作如下调整:

  1.在美工区域墙面上画了几张步骤图供幼儿参考。并且在区域活动开展前介绍了这几张步骤图。

  2.多准备了一些用来拓印画的工具,比如:皱纹纸、海绵纸、蔬菜根等。

28、幼儿园艺术活动《捏面人》大班音乐教案

  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用自然的声音,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能够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并演唱歌曲。初步感受捏面人这种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设计意图

  《指南》将艺术领域的目标定位于“感受与欣赏”“表达与创造”,强调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基于这样的理念,我设计此歌唱活动是更多的就是让幼儿去感受与创造。捏面人这种民间艺术在现今社会已经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远,孩子们对我们的民间艺术了解的比较少。而《捏面人》这个活动是一个说唱歌曲,把说和唱巧妙的结合起来,让孩子唱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特色,非常适合大班年龄段的幼儿。其中念白的内容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这也是幼儿熟悉和非常感兴趣的人物形象。在歌曲中幼儿创编念白部分,,使幼儿感到既有成功感和趣味性,又没有破坏歌曲的完整性,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原则。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也让孩子很好的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萌发了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用自然的声音,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

  2、能够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并演唱歌曲。

  3、初步感受捏面人这种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用自然的声音,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

  难点:能够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并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歌曲伴奏

  2、猪八戒、唐僧、沙和尚、孙悟空图片各一张

  3、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歌曲。

  师:(出示PPT)今天杨老师请来了一位老爷爷,他的本领可大啦!你们看,他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师:这是一位捏面人的老爷爷。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大,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边念歌词边做动作)。

  师:你们知道面人吗?就是老爷爷用面,像橡皮泥一样,捏一捏就能捏出好多好多不一样的角色。你们看老爷爷捏了好多好多的面人啊,都有谁啊?

  师:老爷爷除了会捏角色类的面人,我们来看看他还会捏什么?(植物类的小花、动物类的兔子)

  二、基本过程

  (一)、通过问题引起幼儿对于念白部分的有意注意,幼儿掌握念白部分内容。

  1、教师念白部分仅以动作引起幼儿有意注意及猜想。

  师: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大,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边念歌词边做动作)。今天捏面人的老爷爷会捏四个不同的面人,你们要仔细看一看到底捏了哪四种面人哦。教师范唱歌曲(除留白部分)第一次。

  师:刚刚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依次出示相对应的图片,同时引导幼儿说出完整的句子,如:捏一个沙和尚挑着担)

  2、教师完整范唱歌曲第二次,帮助幼儿澄清念白部分内容和顺序。

  师:这都是你们说的哦,那么在歌里是这个顺序,是这个歌词吗?请你仔细听,认真看。

  师:小朋友们是这个顺序吗?谁来帮我调整一下?

  师:你在歌词里听到他们在干什么?(幼儿用完整的话说)现在我们一起来念一遍。(边做动作边念)

  (二)、通过游戏,幼儿倾听、演唱歌曲,教师部分退位。

  1、唐僧的找不同游戏。

  师:就在小朋友刚刚在念儿歌的时候老爷爷又捏了好多好多的面人啊,你们要不要看一看?

  师:这上面的是老爷爷捏的面人,那下面的这四个唐僧你们看一看、比一比哪个不是老爷爷捏的呢?

  师:老爷爷说你们真厉害,都没有把你们的眼睛看花。你们还想和老爷爷做游戏吗?那你们猜老爷爷下一个会捏谁?老爷爷说了想和他做游戏可以,但是我们要先会唱这首歌,现在我们小耳朵听音乐一起来唱一次。

  2、猪八戒的找相同游戏。

  师: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这次我们要找的是这四个中哪一个是老爷爷捏的猪八戒呢?

  师:接下来我们的难度再升级,你们还想挑战吗?一会儿我们唱歌的时候小朋友要跟着老师一起唱起来哦。

  3、沙和尚找相同与找不同游戏。

  师:3 2 1,哇,你们仔细看看这上面的沙和尚哪个是老爷爷捏的?哪个不是老爷爷捏的?

  师:老爷爷说都难不倒你们耶,接下来是我们的终极挑战,在开始前我们还是要认真的唱一遍我们的儿歌哦。

  4、孙悟空找相同与找不同游戏。

  师:看,哪一个是老爷爷捏的哪一个不是老爷爷捏的?

  5、老师部分退位,幼儿演唱。

  师:老爷爷说你们真厉害,都没有把眼看花,如果你们能够把这首歌唱出来,他还会捏好多好多的面人出来和你们一起玩,准备好了吗?这次杨老师不唱你们自己唱哦。

  师:现在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唱哦!

  (三)幼儿创编动物类歌曲

  师:刚才我们在唱歌的时候,老爷爷又捏了好多好多的面人,你们想看吗?(出示图片)

  师:这上面都有些什么呀?(人物类、动物类)

  师:刚刚我们在唱歌的时候把西游记里的4个人物唱进去了,老爷爷说我们现在来唱一遍动物类的。(依次说出小鸭、小狗、小鸡、小猫,捏一只小鸭嘎嘎嘎)

  师:那我现在我们把这个动物类的唱进去好不好?小耳朵,听音乐。

  (四)创编人物类歌曲

  师:现在问题来了,捏一个爸爸在干嘛?(依次创编爸爸、小宝宝、妈妈、奶奶)

  师:这一次,你说是啥就是啥,我们一起来唱一次。(起立唱)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唱的这首歌好不好玩?下来你们可以回去教给班上的其它小朋友唱也可以回家教给爸爸妈妈唱哦。

  活动总结 当我在接触到《捏面人》这首歌曲的时候,我就觉得它很有特色,而且是一首民间艺术类的说唱歌曲,孩子们一定很有兴趣。在设计活动过程时我思考的最多的便是如何能够让幼儿真正的愿意唱,而不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枯燥的唱,因此在活动中在导入引起幼儿兴趣后我首先是对念白部分进行了剖析,同时在剖析念白部分的过程中幼儿也初步感受了歌曲。然后就是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能够自己愿意唱,在游戏中一共完整唱了4遍,幼儿在快乐的游戏自然而然的达到了我本次活动的重点,即目标1.最后就是我的创编部分,在没有破坏完整性的基础上幼儿自由创编歌曲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感,这个过程也是为达到的我的难点创编歌曲提供了支撑。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9、幼儿园艺术活动《倒霉兔》大班音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诙谐的情绪和AB的音乐结构,能在游戏中用创造性的动作、表情等表现音乐。

  2.通过镜像模仿游戏,能够大胆创编动作并愿意准确模仿出同伴的动作。

  3.愿意与同伴友好游戏,感受游戏中分享与合作挑战的快乐,培养孩子努力不放弃的精神。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场地的颜色地标,兔耳朵。

  活动过程:

  一、大家一起交流"倒霉"一词引出故事。

  "有这样一个词,我们可以一起交流一下,你们知道什么叫倒霉吗?"

  二、故事导入

  1."今天我就要讲一个关于倒霉的故事。有一只兔子,很倒霉,倒霉。它把它聪明的耳朵丢了。一只兔子,没有耳朵还像兔子吗?""怎么办呢?"(去找)"对,赶紧把兔耳朵找回来呀。可是有一个问题:它的本领不够,怎么办?"

  三、聆听音乐,加入动作,感受音乐。

  1.简单动作"很好,请大家帮忙,去学习。你会向我学习吗?我做一个动作,你会做吗?"

  2.组合动作"我换一个动作,你会吗?""嗯,如果你丢了一个东西或者是遇到什么倒霉事,没关系,你可以努力学习,就会变成一个勇敢坚强的人。"

  3.初步感受音乐。

  "好,我们跟音乐一起来做动作。""在你跟我学本领的时候如果不仔细看能不能学会?""来,看你能不能和我学得一模一样?"

  四、挑战游戏:

  1、加入猜拳游戏"这次呢,我有个新玩法。石头剪刀布会玩吧?我们来玩石头剪刀布。"(跟音乐带口诀:倒霉的兔子不是我比一比)

  2、再次听音乐,加大难度,两个幼儿互动。让幼儿说说用什么动作表示成功和失败。

  "这次我们不仅在本领上有新的变化,你们还要理解什么是成功和失败。输赢要用动作告诉我"(不放音乐试一次)"赢了的就要把耳朵高高举起,输了的就要把耳朵垂下去。现在大家一起比啊!"放音乐再来一次。

  3、第三次听音乐,让幼儿说说第三种情况,如果打成平手用什么动作表示。

  "刚才说成功的兔子找回耳朵,把手举起来当耳朵。失败的兔子耳朵耷拉下来,那如果打成平手怎么办?"(拥抱、握手)提问:"你们两刚是谁教谁学本领的?"小结:谁赢了谁就帮助对方学本领。

  4、再次听音乐游戏,确保每位幼儿都清楚游戏规则。(座位上)教师可请一名幼儿扮演聪明兔来验证游戏规则是否清晰。(1次)口诀:"聪明的兔子就是我(第四次说)跟我学本领。""这次一定要愿赌服输哦,输了的就把耳朵垂下来。输了也没关系,后面我会挑一个更难的本领,你一定能赢回你聪明的兔耳朵。"5、座位前站立游戏:捶腿…一替换…原地踏步(1次)小结:祝贺你们都能努力认真的学习本领,你们是最棒的小兔。

  6、加入空间圆圈游戏,幼儿尝试感受挑战游戏的快乐。

  老师准备小贴画,让幼儿两两手拉手,前后站在贴画上。

  "看我带来了什么?兔子是有耳朵还是没耳朵啊?有耳朵的兔子是什么兔子?现在两个两个拉手围圆圈,前后站在我的小兔子上。我们跟音乐玩游戏,如果你赢了就可以和他换位置。最后谁站在里圈谁就可以教对方本领,本领要合拍哦!"

  7、加大游戏难度,让幼儿感受团体游戏的快乐"如果每一次都和他打平手,你还想不想和他比?""这次我们换个方法,刚才我是不动的,现在我是移动的,看我移动了几个位置?对,可以向前换一个朋友。这可是超级厉害的办法哦,看你们能不能学会""有兔耳朵的小朋友不移动,外圈的小朋友移动,现在我们来试一试。"

  8、请客人老师表演,游戏结束。

  活动反思:

  根据新《纲要》中艺术指导的'内容与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猜拳游戏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绪……我将本次活动设计成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形式,感受音乐中诙谐的情绪和A和B的音乐结构,能在游戏中用创造性的动作、表情等表现音乐。通过镜像模仿游戏使幼儿能够大胆创编动作并愿意准确模仿出同伴的动作,愿意与同伴友好游戏,感受游戏中分享与合作挑战的快乐,培养孩子勇敢努力不放弃的精神。

  本次活动我能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让幼儿边玩边学,在玩中感受音乐,在感受音乐的同时玩游戏,减轻了幼儿枯燥学习的负担,使得学习在游戏中自然进行,更显趣味性。在活动中我比较注重孩子的相互学习,比如说,在猜拳游戏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不同的音乐情绪变化让孩子感受“聪明的兔子就是我比一比”达到了教与学的共同目的。这样,不仅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还能鼓励其他孩子去创新。

  这次的活动很适合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此在玩游戏时孩子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空间方位的移动,这使整个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本次的活动虽说效果还不错,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1)音乐B段开始之前老师指点的不到位导致幼儿的动作有点局限,模仿老师动作。没有完全达到创新。(2)座位安排略有些不合理,对个别幼儿关注的还不够。(3)对孩子引导性的语言还不够风趣幽默,以至于兴趣点还有些浓厚,教育机智还有所欠缺。

30、幼儿园体育游戏《蜈蚣竞走》大班优质教案反思

  【经验】

  能协调地蹲着走的技能,掌握下蹲走的动作要领,锻炼腿部和腰部力量。在有趣的竞赛中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材料】

  在每个幼儿的左脚上贴一朵小花,画有起点线和终点线的宽敞的场地,背景音乐。

  【玩法与规则】

  创设“蜈蚣练本领”情境,引导幼儿探索、掌握“蜈蚣走”的动作要领。

  探索、模仿蜈蚣走路的样子,掌握“蜈蚣走”的动作要领幼儿几人一组,面向同一方向站成一队,膝盖弯曲呈半蹲状,后面的幼儿依次用双手扶住前面幼儿的腰。

  请幼儿分小组合作练习,重点探索如何协调一致地走。可提示幼儿先迈贴小花的左脚。

  活动反思:

  1.每一次游戏后的总结很重要。小朋友的记性都很好,游戏玩法还有注意要点都是他们自己说的。我重复了一遍加深他们的印象,但在游戏过程中总有那么几个小朋友会破坏规则,但是当时各组在比赛,所以结束后的点评就尤其重要了,针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来解决。

  2.教师也要有相应的引导作用。在这次游戏时,我的教案里原本是有喊一二一的过程的,但是当时给忽略了。幸好指导老师看有些队伍动作太不一致了,就提出了这一点。根据游戏的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引导孩子们,我觉得这还是自己要努力的地方。

31、幼儿园儿歌《蝈蝈和蛐蛐》大班音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模仿儿化发音及角色的音调,尝试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儿歌内容。

  2、在听、说、看、演、玩中感受体验京韵儿歌幽默诙谐的独特韵味。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 课件,录音,头饰道具若干,双响筒。

  【活动过程】

  1、听蝈蝈和蛐蛐叫声,引起幼儿的兴趣。

  2、看国画风格的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小哥俩儿。

  3、在看看、找找、说说中学习儿歌前半部分,发现并体验儿歌的独特韵味。

  (1)教师在节奏鼓点中,表演儿歌前半段,引发幼儿学习愿望。

  (2)共同寻找儿歌的特点,模仿儿歌里有趣的发音、动作。发现带儿化音词眼,模仿体验北方人说话的特点。

  (3)用儿化音、动作、不同音色表演第一段儿歌,在说说做做中感受京韵儿歌的趣味

  性。

  4、学习儿歌的后半部分,大胆表现哥俩吹牛的语言和动作,体验儿歌幽默诙谐的风格。

  (1)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述来解释吹牛的含义,为后半部分儿歌内容作铺垫。

  (2)听录音,感知儿歌的句式结构。

  (3)看图帮助了解对白含义,借助动作提示儿歌内容,表现相互吹牛皮的得意和自大模样。

  (4)分角色练习对话,在呼应表演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儿歌的内容和动作。

  5、完整表演儿歌,体会并大胆表现京韵儿歌的趣味性.

  小结:说大话、爱吹牛皮可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我们小朋友平时能不能说大话。

  活动反思:

  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幼儿,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32、幼儿园数学活动《一寸虫》大班优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害怕、紧张,要多动脑,想办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绘本图书《一寸虫》、一寸虫、知更鸟尾巴、故事中的各种鸟卡片若干、各种鸟的记录表若干、指偶一寸虫。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看看这是哪里?草丛里会有什么?一寸表示一个东西的长度,请你们说说一寸虫有多长?(用手比一比。)一寸虫到底在草丛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初次测量,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你觉得一寸虫能正确量出知更鸟的尾巴吗?”

  (1)请幼儿两两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依次摆放一寸虫,测量一寸虫的长

  度。

  (2)个别说说用了几条一寸虫,集体验证测量方法。

  (3)教师小结:原来知更鸟的尾巴长度是 3 寸。

  (4)你们在量的时候用了三条一寸虫,可是在那密密的草丛里只有一条一寸虫,怎么量呢?

  (5)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3、结合故事情节,开展二次测量。

  (1)知更鸟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好多鸟都找来了,它们是谁? 认识吗?它们会请一寸虫量量什么?

  (2)二次测量要求:请你独自一人用一条一寸虫,运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上述三种鸟的嘴巴、腿和全身的长度。

  (3)三种鸟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呢? 4、生生互动,开展第三次测量。

  (1)请幼儿和好朋友拿一条一寸虫,量一量身体的某个部分有多长。

  (2)交流验证,你朋友身体的这一部分有多长。

  5、再见,一寸虫——感受一寸虫的机智。

  (1)师:有一天,一寸虫碰到了一只夜莺,夜莺有世界上最美妙的歌声,它要请一寸虫来量它的歌声,歌声怎么量啊?

  (2)教师小结:一寸虫听着歌声,量着、爬着,歌声听不见的时候,一寸虫就逃走了。师:一寸虫以后还会碰到危险吗?

  师:你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危险,那你们怕吗?为什么?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33、幼儿园有趣的活动《虫虫猜谜歌》大班音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接唱和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尝试独立地按节奏创编谜语歌词,玩猜谜游戏。

  3、体验有节奏地念象声词的快乐,在一次次的更高要求中感受到挑战性,并勇于战胜困难。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 PPT、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创设情境,引出活动。

  教师:森林里要开一场隆重的音乐会,可是有那么多小昆虫,选谁参加呢?大家决定请智慧老爷爷来选。智慧爷爷已经把选中的小昆虫编成了有趣的谜语。如果小朋友猜对了,就能请出这些小昆虫了。第一个出场的会是谁呢?

  2、教师边念歌词边出示图片,幼儿自由猜测。

  提问:图上有什么?脑袋是什么形状的?说明眼睛怎么样?这会是什么昆虫呢?

  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接唱谜底的方法。

  教师用与"脑袋,圆圆的"同样的句式再出几个有关动物特征的谜面。并完整唱歌曲问句部分,引导幼儿讨论、得出一致答案,并完整地唱出答案。

  教师再出两次谜面,幼儿进行猜谜并唱歌。

  4、教师唱谜面(前四句有关昆虫特征的句子),幼儿直接接唱谜底。

  5、引导幼儿尝试按节奏创编前四句有关昆虫特征的歌词,玩猜谜游戏。

  提问:谁能想出一个谜面,让我们大家来猜猜呢?不过谜面要放进歌曲里面,谁来试一试唱出来?除了外形、喜好,还可以把小昆虫的哪些特征编进歌曲呢?

  6、幼儿尝试直接接唱答案,玩猜谜游戏教师:现在请一个小朋友编唱歌曲前半部分,我们大家一起来回答,好吗?

  活动反思: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用非常传统的方法教幼儿,大多数是以跟唱为主,却忽略了幼儿的兴趣。在上本次活动之前,我认真制作课件,因为我认为一节好的活动课主要是为了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然后以一个兴趣点拓展到课程中促进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音乐课程是与文化、生活、环境紧密相连的,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的学习,游戏,我选择让幼儿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然后再进行教学游戏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我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整个过程中,老师都在用自己的歌声,感染着小朋友,小朋友也就自然而然地跟着唱了起来。在这节课中我看到了孩子们是学得快乐,玩得开心。从引题欣赏歌曲、表演到结束,整个过程中,老师都在用自己的歌声,感染着小朋友,小朋友也就自然而然地跟着唱了起来。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增加激励性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用简单而又体现各种动物角色行为肢体动作表现歌曲让整个活动首尾呼应。各种小动物活泼可爱的形象、在游戏中学习歌曲的过程,一定能让孩子们感到歌唱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一节课下来,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玩得开心。

  看来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我们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特点发展为目的,挖掘领域的特征,切透教材,精心准备每个环节,正如纲要中所提到: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那样才能够使活动效果更佳。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随着活动的进程,猜谜游戏——学习接唱与对唱——教师表演——集体表演——分组表演,幼儿自然地融入其中,边游戏边学唱歌曲。活动结束时,歌曲也基本学会了。和传统的歌唱教学相比较,这样的教法不带任何灌输性质,重视的是幼儿音乐情趣的培养,并且在活动中幼儿也有自由协商、充分想象的空间。同时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真切地领悟到后果,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他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4、幼儿园音乐活动《捏面人》大班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捏面人》是一首含有京剧中韵味的说唱歌曲,歌曲生动形象,唱起来朗朗上口。其中的念白部分是深受幼儿喜爱的《西游记》里的人物,且面人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小物件。 大班幼儿已初步接触过京味的歌曲,对于京剧歌曲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对捏面人这项民间艺术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就为活动中念白部分的创编奠定了基础。本次活动通过歌唱、创编等形式,使幼儿独特的表现方式得到充分的回应和赞赏,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敢于并乐于表现的艺术活动氛围。

  活动目标

  1.按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带有京韵味的说唱歌曲《捏 面人》。

  2.掌握说唱的表现形式,根据捏面人捏出的面人形象创 编歌曲。

  3.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与歌词内容相符的课件,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面人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有个老爷爷特别喜欢捏面人,他捏的面人可好看了。瞧!这是谁啊?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大,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捏的什么呀?仔细听”。

  二、用圆舞板以快板的形式说唱歌曲,掌握歌曲中的念 白节奏,学唱歌曲。

  1.师:捏一个猪八戒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猪八戒吃 西瓜 师问:捏一个唐僧干什么? 幼回答:捏一个唐僧骑大马

  师:捏一个沙和尚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

  师:捏一个孙悟空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孙悟空变戏法

  2.师引导幼儿完整说一遍 师:捏面人的老爷爷真是本领大,真的这样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师唱歌曲 提问:“你听到什么了?还听到什么呢?”

  4.师再次范唱 提问:你们仔细听听,最后一句有什么特别的呢?

  提升:因为这个捏面人的老爷爷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时 带有浓浓的京味。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唱一唱。

  5.师唱响一点,幼儿跟唱(2—3 遍)

  师:谁来说说这首歌与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幼儿回答)

  小结:这种既有说又有唱的歌曲叫说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再把这首说唱歌曲练习一下。幼儿再练习 2 遍

  三、分组进行,运用多种形式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1.表演唱: 要求说的部分的幼儿要边说边做动作。

  2.交换角色表演

  3.男女生练习

  四、根据歌曲内容,尝试创编歌词。

  1.教师:“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这么大,还会捏什么呢?”幼儿仿编,教师把幼儿仿编的歌词唱进歌曲

  2.开火车仿编,教师把幼儿仿编的歌词唱到歌曲里。

  活动反思

  面人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孩子们喜欢这种色彩鲜艳, 形象逼真的形象,但面人怎样捏出来的,孩子们并不清楚,也没有仔细的观察过,如果能有这样一位捏面人的老者亲身 示范。更能为孩子提供探索空间。

35、幼儿园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大班音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山谷回声现象,学习接唱歌曲。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原声‛和‚回声‛的强弱变化。

  3.体验表现山谷回声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了解山谷有回声的自然现象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1.请幼儿猜谜语,引出活动主题。

  谜语:山谷有个淘气包,躺在暗处学人叫,腔调和你一个样,睁着眼睛找不到。

  2.带领幼儿开展练声活动。

  提问:你在哪里听过回声?原声与回声有什么不同?

  可将难点前臵,与幼儿玩‚山谷回声‛游戏。例如:用‚小朋友你好‛或‚XX 你好‛的问好方式,帮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原声‛和‚回声‛的不同,‚原声‛声音强,‚回声‛声音弱,为演唱歌曲做好铺垫。

  3.请幼儿欣赏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感受歌曲的旋律。(1)播放音频,幼儿倾听歌曲,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美丽山谷真稀奇‛?

  (2)幼儿完整倾听歌曲,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优美及声音强弱变化。提问:听到这首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

  鼓励幼儿随音乐做肢体动作,如拍手、拍腿来感应歌曲。(3)幼儿再次完整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

  4.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带领幼儿用‚啦‛字哼唱歌歌曲的旋律。

  (2)用钢琴弹奏音乐旋律,指导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

  (3)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指导幼儿学习用接唱的方法来演唱歌曲的弱唱部分,也可利用不同的形式合作演唱。例如:歌词部分全体幼儿一起演唱,回声部分请一半幼儿与另一半幼儿对唱。

  (4)教师鼓励幼儿通过接唱、合唱等方式学唱歌曲,可根据幼儿的演唱情况请幼儿加入动作表演,进一步了解回声现象。

  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C2/4

  5 5 5 5 | 5 1 5 1 | 3 4 | 5 - | 5 5 5 5 | 5 1 5 1 | 3 2 | 1 - | 1 2 3 4 | 5 - |

  美丽山谷 真稀奇,真稀奇,唱歌讲话有回音,有回音。啊,

  1 2 3 4 | 5 - | 1 6 1 6 | 5 - | 1 6 1 6 | 5 - | 5 5 5 5 | 5 1 5 1 | 3 2 | 1 - ||

  啊,啊,啊,山谷回音真好听,真好听。

  活动反思:

  回音较为抽象,孩子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孩子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本次科技活动借助“”小兔淘淘在山中喊话”的动画片直观形象地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回音。小朋友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很多幼儿在生活中注重观察,他们都能想到生活中很多地方有回音。

  为了增加乐趣我设计了“回音的游戏”,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比较好,但在这个环节的处理时,我只注重了让孩子去模仿,模仿时注意一个声音高,一个声音低,却没有关注孩子的回声的模糊、断断续续的、回音的重复这一点处理得不好。我要灵活地掌握幼儿的每一个问题,让幼儿把每一个环节都学透,掌握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