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反映影响孩子痛觉

别让你的反映影响孩子痛觉

别让你的反映影响孩子痛觉


  当你的宝宝在玩耍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擦破时,你会怎么做?试看以下两种做法,将自己归归类: 
  A.大惊失色型。“天哪,我的宝贝摔坏了!太糟糕了!”立刻飞奔过去,抱起他来,呵护备至。 
  B.从容镇定型。走上去,说:“宝宝站起来,让我看看。”稍做检查,告诉孩子“没事,破点皮,涂点药很快会好的,玩儿去吧。” 

  结果怎样呢? 
  A型父母的宝宝嚎啕大哭,似乎疼得很厉害。 
  B型父母的宝宝拍拍身上的土,又玩儿去了。 

  我们看见的许多父母是属于A型父母的。A型父母难免会说:难道宝宝摔坏了“疼”与“不疼”是由父母决定的?当然不是。让我们来弄清几个问题。 

  1、孩子真的感到很疼吗?心理学家研究告诉我们,痛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也就是说,在痛觉完全稳定之前,孩子年龄越小,痛觉越少。因此,幼儿对摔伤、碰伤等普通损害所产生的痛觉,远不如成人想象的那么痛。 

  2、孩子为什么越哄越哭?孩子摔倒后,自己并不感到特别痛,可他看到大人紧张的神情,他会作出这样相应的判断:原来我这样子应该是很痛的。于是他害怕得哭起来,于是就会“越哄越哭,越哭越痛”。而相反地,大人从容镇定,他也就作出这样相应的判断: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还能培养孩子成为勇敢的人。 

  可见,父母的反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痛觉。本来不是很疼痛的,但是经常这样的强化之后,孩子对疼痛的承受能力也就越来越低。心理暗示所带来的疼痛和生理真实的疼痛一起作用,往往也就分不清楚到底是真的疼还是错觉。就象很多人会看到一些锋利的刀割上来时就会做好疼痛反应的准备,闭上眼睛,做出痛苦的表情,觉得很疼,事实上,刀并不一定会真的割到他。 

  父母的反应还会影响孩子对疼痛的反应模式,并且,进而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一点伤痛就会很害怕,会宣泄,寻找安慰。渐渐的,在生活也就形成了遇到一点挫折就会要去寻找依靠和安慰的途径。一个不会摔倒了自己爬起来的孩子,也很难成为一个勇敢而坚强的人。 

  当然,要做B型父母并不代表对孩子的受伤疼痛毫无反应,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1.您尽可以保持镇定,但千万不要视若无睹,否则孩子容易以为您对他毫不重视,冷酷无情。 
  2.当孩子能自己处理一些事情(比如自己站起来)时,适时给予表扬。 
  3.对孩子的伤势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是轻轻擦伤还是其它,如果伤势重了,您就别考虑“他是不是真的痛”了,快送去医院吧! 

  摘自健康1+1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