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失学:农村教育的软肋

女童失学:农村教育的软肋

女童失学:农村教育的软肋

  


 
  日前,参加了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主办的“提高女童教育质量”论坛的、来自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的女教师马翠花透露,在她的家乡,正在进行一项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提高女童入学与教育质量行动研究”。今天的“女童教育”使她回忆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她刚上4年级时就被迫辍学,还因为要上学而被父母关在家里。为了上学,她曾翻墙爬树逃出来去学校。那时,她是她所在山区惟一一个上过学的女孩。而今天,这种曾经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事情还继续发生在女童身上。女童失学已经是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突出表现。尤其在西藏、青海、宁夏等西部经济落后省区,女童就学难,已成为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消除男女教育的机会不平等现象的主要障碍。
  在甘肃做过多年女童教育发展研究工作的韩家玲博士说,制约女童教育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文化程度、学校状态、学校分布、女童学习现状、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学校缺少课桌板凳和必要的教学设备,办学形式单一,学校里是否有女教师,也是女童上学的重要原因。然而这些因素有很大一部分主要还是来源于人们对性别的错误思想认识。
  她说:“我刚到甘肃时就问一个小男孩,你觉得女娃上学有用吗?他连想都没想就说:‘没用!’”
  据韩博士介绍,像这个小男孩一样有性别歧视的人在当今社会不在少数。正是这种思想作怪,才导致女性在社会竞争中成为弱势群体,从而导致女性社会地位、社会分工处于弱势的现状。这一现状又影响了女童受教育的权利和所受教育的质量。在女童失学问题较为严重的青海、甘肃、宁夏、贵州,由于女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完学率少,造成了妇女文盲率高,母亲素质差,伴随而来的是贫穷愚昧,人口盲目增长,从而陷入了“女童就学难―――母亲素质差―――贫困愚昧、多胎生育―――女童就学更难”的怪圈。
  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显示我国目前到底有多少失学女童,但从我国“春蕾计划”资助失学女童115万人次来看,失学女童的数目有多大,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多大的意义应该是一目了然的。
  据马翠花所在地区的统计数据显示,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使男女入学比例已由项目运作前的35:9转变为项目运作后的8:7。该项目使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受益匪浅。这也是中、英政府国际合作为改善和提高女童教育现状走出的重要一步。
  当了五年教师的马翠花,通过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成为一个提高女童就学的“行动研究者”。为了使更多的女童能上学,她走山路,进农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孩子受教育的必要性。今天她第一次走出山沟来到北京向人们讲述了农村女童受教育的艰难现状。她说:“当我不止一次看到我10岁的学生马金花徘徊在教室之外的时候,就特别希望社会能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注。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帮助更多的女童走进课堂,有学上!”(洪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