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学子马宇歌生活

知名学子马宇歌生活

知名学子马宇歌生活

  知名学子马宇歌大一生活和交友观折射新新中国

  (编者按:中国大陆80年代出生的城市人,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伴随素质教育的话题成长,自然倍受关心教育的人士关注。信息时代使这些中国大陆“新新人类”的眼界和思想更为开阔,面对纷繁世界,自主意识增强的孩子中间,有哪些成长的事例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发呢?刚过18岁的本文主人翁――――中国北京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2005级大一女生马宇歌,她的故事,可能很多人早就通过传说或中英文书籍、传统媒体以至网络,大都耳熟能详。这个到13岁时,就已经完成只身游遍中国大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包括海南和舟山群岛的神奇女孩儿,现在是怎样把海内外千万里途中的坚忍与好奇,重新注入到高校中来的呢?作为“戏剧类(主持人)”的国家级艺术特长生,她经由2005年高考进入大学以后的生活是否丰富多彩呢?哪些原因,令她迸发出这么大的热情和能量,去飞向自己的梦想天地?旅途经历究竟给她带来过什么?……本文试图帮您寻找答案)

  北京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本科2004级大二女生 王晓雨,近以《因为总在途中,于是常有希望》为题载文报道:2006年7月6日和马宇歌约好,14:00时在北京大学对面的清华大学西校门见面,她是骑着单车风风火火突然出现在我面前的的:身材高挑,发丝轻扬,白色T恤、网球裙,简单而干练!“刚从我们校内英语夏令营赶来”,她神采奕奕对我快言快语,脸上总是泛着那种充满希望的诱人光彩,没有丝毫因为辛苦而留下的一般倦容。

  暑假伊始,马宇歌和她的同学们,正像《杭州日报》记者陈良江今年6月27日《走自己的路学会规划人生很重要》一文报道所言,已经进行完为期一周的沪杭调研,折回北京。这次南下调研,马宇歌一行实地考察的重点是古街改造,了解它们如何在保持自己原有、古老独特风格的同时,再被融入到现代化都市格局中来的。从选题到联系当地有关部门,都是他们这些大学生自己策划并实施的。对于这其中的一切,马宇歌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总在“途中”忙碌的人。

  一、在旅途中成长

  认识马宇歌,跟她的旅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她13岁只身游遍中国的故事,已经是海内外无数人津津乐道的传奇;不信你拿搜索引擎在网上搜“马宇歌”(宇歌、Ma Yuge)仨字的新闻、咨询、网页、照片、论坛自己看看,实在了得!问起她途中什么事情最难忘时,马宇歌不假思索地回答:“披风压雪下井冈,只身夜返南昌城”。这也是她当时记下的一篇旅行日记的题目。于是,她开始绘声绘色讲述起了那段特别的经历:2000年2月,年仅12岁的她,初一年级新千年第一个寒假,开始了只身赣、滇、黔之行。从井冈山下来,准备去南昌的途中,雪压群山。用她日记中的话说,当时“阴云冉冉,冷气飕飕,黑雾漫漫,狂风飒飒,颇有当年‘林冲风雪山神庙’的劲头。”她被困在湘、赣交界,纵贯南北的罗宵山脉中的井冈山半山腰。为了不打乱自己的原有行程安排,她不顾一切困难,执意按计划下山。因为直达车突然遭受大雪封山被迫停驶,只能先坐车转向吉安,再折往南昌。破旧的长途汽车严重超载,她拖着沉重的行礼,坐在最靠门的“位子”上,冷风不断地从车缝往里灌,她的牙齿一直打颤。长途车在公路上奔波了近4个小时,她就这样挨了4个小时冻,晚间到达南昌时已经四下漆黑一片了。

  马宇歌完全沉浸到了那段惊险回忆之中,身高一米六五、腰板像战士一样笔挺的她,眼珠不停地转,炯炯有神。对途中遇到的困难,她笑盈盈地说,她的注意力不在这里,而是重在享受“途中”这个过程。她,就是要去体验不同的生活,不管贫穷还是富足;她就是要去结交天下不同的朋友,不管农村还是城市的。这一切新鲜的事物特别是人,不断刺激着她。她则乐在其中。

  而今,身边同学们相继结伴去农村,进行生活体验后,回来感动得泪流满面时,马宇歌说,这都太正常了。说到这儿,她的语气里带着些许责任感:我们需更冷静,而不仅仅是“感动”,学建筑的,就要学好本领为普天大众建造新房、开辟新的人生,这才是最该做的。她觉得,她身边的好多同学是在感受她一直以来努力也在感受的东西。正因为经由了这些,她的心智才逐渐趋向于成熟。

  二、宇歌的交友观

  马宇歌有许多挚友,无论是旅途中结交的海内外朋友,还是在目前的大学圈子里,她都无疑地属于众人当中一颗十分耀眼的小恒星。“我喜欢跟优秀的人作朋友。”在她心目里,“优秀”二字有着马宇歌独到的解释。

  一入大学,马宇歌就与众多高校生不同。她不是按照从宿舍开始,然后到班里、系里,再到学校的方式去逐渐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她一入学就广交朋友,班里的,跨系的,甚至硕士、博士……处处都有她交的朋友。她说,每个人都是一扇别致的窗子,她可以透过不同的窗景看到别样的洞天,满足她不同的好奇与学习渴求。

  她始终强调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各有所长,同时也是彼此生而平等的。她去过偏远的农村、渔村、山村、牧场,也许那里的人们每天都关心着柴米油盐这些事情;她去过军队,也许那里的人们娱乐之一就是打牌喝酒;她去过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也许那里有人半句话都离不开钱。这一切的一切,不是仅由单独的某人所能决定的,他们生长的环境你我不同,所以不能苛求他们跟我们的想法必须一致或相似。

  她讲起一个很特殊的同龄朋友:刚结束的2 006年高考,被我国重点高校――――湖南大学录取的藏族女孩儿次仁白珍。马宇歌忆及个人11岁那年冬天,自己只身西藏之旅所感受到的神秘与神圣,以及此行对马宇歌交友观产生的深刻影响。从任何一个人口稠密的城市到拉萨,都非常遥远;在可以想象的将来,只能如此。次仁白珍的故乡,因艺术华美而矜持,因精神富有而远藏,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取心灵上的美满。马宇歌与那个同龄藏族女孩儿无论从彼此的文化背景,想问题的方式,还是生活内容,都存在着十分微妙的各自特点。马宇歌明白,自己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候的喜悦,是永远跟那个藏族女孩儿的乡亲从青海到西藏,一路三跪九磕,身上磨破皮时,心中的圣洁之感不同,也是马宇歌永远无法能够完全感悟得尽的。可是她却和次仁白珍,依然成了这些年友情日益增进的突出要好朋友。她俩曾经在世界屋脊上顶足而眠,童年彻夜长谈;后来又相濡以沫,少年共同在首都北京并肩成长。因为在好朋友次仁白珍身上,折射出来的那种诱人的不同闪光点,始终在强烈吸引着马宇歌。这些光芒对于马宇歌来说,一生弥足珍贵。马宇歌由此改变了原来,认为作自己朋友的人一定要有某个标准的这一童贞想法,只要具备吸引自己心灵和眼球的光芒,其它一切的不同都是十分次要的。从次仁白珍那圣洁、文静、高雅、坚强、心胸宽广、忠诚友谊、热爱阳光、积极向上的每个方面,使马宇歌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气息与极富生命力的非凡气质存在,这令她震撼、令她倾倒、令她神往!从此,二人便紧紧地永远拥抱在了一起,谁也休想再将她俩拆开了。

  马宇歌从来不轻视没有取得过世俗所谓“成就”的任何一个人,她也从来不要求别人与自己的想法必须一致。她说,天下所有至爱亲朋虽然与己生而不同,但他们各自在大自然中、在今生今世、在父母的怀抱里和在我的心底,永远都是优秀并值得十分推崇的,人人都在活出自己的精彩、展现其独特的尊贵人生!从他们身上,马宇歌正在不断地收获一笔笔珠玉无价的高贵财富――――生活感悟与友情恩赐。

  三、亲人就像放大镜

  马宇歌能取得如今这么大的成就,自己的努力当然是最重要的,亲人的耳濡目染、指引、鼓励和提醒也是不容忽视的。 马宇歌的最大天份就是从善如流,人有灵犀一点通。她不仅不闭目塞听,而且还十分善于和乐意倾听来自不同人的不同声音,不管那人是谁。这都是爸爸从小教传授她的。

  她的父亲是一位具有著名社会创造成果、饮誉业界的高级经济师,母亲也是一位很有社会地位的知识女性。马宇歌从小受这种“家庭背景文化”的冲撞与影响,一方面,她愿意在竞争中展露自己的才华,期待对于社会有所贡献,无论付出多大努力也从不畏缩,面对复杂情况处置自如;另一方面,她又非常自重并且细腻,做事考虑得非常周全。

  “爸爸是我人生一切不足的放大镜。”虽然会放大,但仍是一面镜子,可以照清楚自己脸上的每一颗痦子。放大的效果,就是要凸现瑕疵,便于自己更好地进行自我修正,使脸庞直至心灵变得更美。爸爸对宇歌自己有着很严格的要求和不低的期望。她说,爸爸一直很放心她,放手让她做自己的事,但也会在一侧偷偷观察并不断重点提醒她,告诉她她现在的状态不是最好,她还可以更优秀。在这样的鼓励与提醒下,她正一步一步向着她的梦想迈近。

  她愿意追求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她说每当想到自己取得的、哪怕只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能给许多关心她、爱她的人和这个世界包括自己带来欢乐的时候,她的心里也总会感到无比甜美。

  四、我想飞,多远都不会累

  马宇歌的大学生活是很忙碌充实、多姿多彩的,仅在体育方面,她参加的就有游泳队、马拉松队,近期的目标是在跑“一万米”、“八千米”或“一千五百米”这三个项目中,达到一项国家三级运动员的标准。现在她的游泳和跑步,已经在清华校运会上,数度夺得骄人名次,有的还破了这所世界著名大学的校纪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让她能够每天坚持这些看似重复的课余体育运动呢?“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目标,才能坚持下去。”她说她跑步,除了强健体魄,还想参加比赛;她就是想得第一,只有比赛才能激发出她无限的激情。“跑步的感觉,像飞起来一样” 她说。跟许多大一新生一样,面对更多、更富挑战性的选择,她也会偶尔产生丝丝迷惘与困惑。她想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跑步总在途中,因此总会带来希望。

  作为中国教育部面向全国公布的清华 “戏剧类(主持人)”艺术特长生,马宇歌的大学生活与其他同学相较,又有什么其他具体不同呢?2005年刚一入学,她就担任了清华大学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大一上半学期,她每天都要早起练声,并把自己主持的节目录下来,一遍一遍对着听、对着看,查找自己的不足以便立即校正。现在,对上镜播音工作,她已经驾轻就熟了。因为工作上的关系,她可以从中主动捕捉更多资讯,如校方对外交流项目、出国任务选拔等。这使她有了更多信息来源与机会选择。她相信自己完全有条件走上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另外,因为是兼干采编新闻和播报工作,她还能够及时了解到一些关于学校高层的动态、决议和各种政治性较强的公开内容。她说,她从不愤世嫉俗,她明白许多事情的必然性。一条新闻从写出来到交清华校党委有关方面审查通过,最后再至播出,中间如何操作的全过程是没有亲历的人不会清楚的。她熟悉这一切,对提高觉悟、增强对事物反应的敏感性及加强社会责任感有很大帮助。当代大学生,尤其是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有意培养自己的这种高端统领能力以及正确的全局把握本领,是十分必要而又特别重要的。做主持人,也为她个人赢得了广泛关注与不尽赞誉。就在前不久 ―――― 6月23日,上述他们沪杭调研启程离京的那天中午,她还特别接到了一项这次调研后紧接着需要完成的新任务。北京市教委组织的“《我心中的奥运》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将在清华举行,有关方面点名邀请马宇歌担任于7月1日 ―――― 2日周末连续两天进行的全程赛事大会英语主持一职。她以词汇丰富、运用自如的的满口流利英语,调研返回北京后胜利完成了这次外语赛事主持工作,并且还意外地得到了大赛组委会葆奖给她的500元人民币。可以说,从今年署假放假开始直到现在,她从来没有闲下来过。然而,她骄傲地说,她渴望迎接火热的人生,她希望有人赞赏,这既是对她更加勤奋的不断激励,也是对她努力付出的一种肯定。她感谢人们赞赏她现在所取得的成绩,而不仅仅限于只对她过去的故事感兴趣。她要挑战自我,她坚信,未来会比以往更精彩!

  有人说,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好专业课,其它东西以后步入社会再学也来得及;也有人说,大学生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要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作铺垫。而相关的种种争议,又都集中在大学生参加学生会工作有何收益这个焦点问题上。对于加入学生会,马宇歌很有自己一番独到见解。她在中学阶段始终担任校团委和学生会的重要职务,小学更别提了――――她是校大队组织委员兼校大队宣传和文娱委员,现在马宇歌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生会文艺部长。她表示要忽略学生组织中可能存在的个别消极因素,一定要学会把重心之一放到利用这个机会广交朋友、学习他人上来。她说,学生会是一个优秀人才聚集、充满朝气的地方。在这个特殊群体里,所有一切成果都是她和她的同事一起努力自行赢来的。他们,要自己策划活动内容,不精彩就没人捧场;他们,要自己拉赞助,没钱就办不成活动;他们,要自己去请有名望的人,没有影响力就办不下去……完全自主,所有的细节都必须依靠自力更生来完成,老师除了把握方向,其它完全放手。她觉得这是一种绝好的历练机会,可以锻炼自己组织和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以及与更有抱负、更富进取心的人充分合作的综合能力。

  比起面对高考的压力,大学的学习生活是不是要轻松一点呢?马宇歌可不这么认为。在清华这所高校,她觉得学业反倒很重,比起高中,竞争也要更加激烈。这不难理解,全国各处的顶尖级高材生汇聚一堂,即给校园带来了活力,也会给她造成高端竞争。她说她喜欢在这种讲质量、讲水平的竞争环境中搏击成长。她跟大家拼学习,对待学习从来不敢丝毫松懈。学习拼搏之余,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使她的精彩生活锦上添花。她有取舍地积极参加一些活动,以此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拓展自己的生活半径。她近一年的计划是希望个人的专业课成绩能够更好,准备做成一两个有价值的研究项目。这些,其实都是她在入学前,早就细致规划好的人生战略部分内容,而今马宇歌正在步步为营适时实现它们。

  谈到人们称她是全国素质教育典范时,她笑了。她说,具体什么是素质教育,她还一时说不准;但是,她却要在应试教育中拔尖,也要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并在其中同样争取拔尖,这倒是真的;成功的唯一秘诀总的看来,就是要再多付出一份努力。偶尔,她也觉得很是辛苦;可她发自内心想飞得更高;有了这份坚定,飞多远都不会累。因为总在途中,于是常有希望!(来源: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作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本科2004级大二女生 王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