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园管理中的末位淘汰制
时间:2022-10-07 20:57:50
谈幼儿园管理中的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是对安全需要的冲击
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始动力,也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它激发人的活动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对象以求得自身的满足。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同时还指出,人的需要是一个由低而高逐级形成和实现的过程,低级的需要无法满足时,人很难追求更高的需要。生理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的一种基本需要,它在一切需要中最优先的。安全需要是指如果生理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出一组安全的、有秩序的、可以预测的环境,要求有稳定的职业,并有生活保障。安全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人就会产生一种威胁感和恐惧感。爱的需要是指假如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很好地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爱的需要。爱的需要包括给别人的爱和接受别人的爱两个方面。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里就不再一一解释了。
就安全需要和爱的需要这两个层次上的需要来说,末位淘汰制的实施非但不能进一步的满足,反而是一种削弱。因为不管大家如何地积极或努力地工作,总是会有人在最后的测评中处于“末位”,也就是说即使大家都拼了命地工作,总会有人被“淘汰”。这无疑就造成一种直接的恐慌。职业的安全感没有保障了,生活如何保障――这在我们国家尤其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职业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生活的保障。马斯洛也指出,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威胁感和恐惧感。当人处于恐惧状态时,尤其是长期处于这种状态时,很可能就会引发一种极端的行为方式,严重时出现激动不安,思维和行为失去控制,甚至休克。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的情况,很难说就是一定会出现。但问题在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教师无法把自己的恐惧感排除到工作之外,那就势必影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总是要强调教师对儿童要有爱心,要热爱儿童,要尊重儿童,但我们却很少在这
相关文章
- 幼儿园风险管理安全篇:春蚕----浅谈新《纲要》中安全探究氛围的创设
- 幼儿园管理经验浅谈:幼儿的“编排座位”有学问
- 谈幼儿园园长的管理意识
- 浅谈幼儿园的情感管理
- 关于幼儿园的吃药管理制度
- 论幼儿园管理中的经营
- 幼儿园安全管理: 浅谈“安全教育与幼儿成长”的关系
- 幼儿园安全管理: 浅谈教师对幼儿的安全教育
- 幼儿园安全管理: 食物中毒的症状
- 幼儿园风险管理办法:小班幼儿活动中的自我保护
- 幼儿园风险管理办法:一日活动中的安全隐患
- 幼儿园园长教研管理: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注入幼儿园的管理中
- 幼儿园园长教研管理:对半日制办班方式的思考
- 幼儿园管理经验浅谈: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成长
- 幼儿园管理经验浅谈:民办幼儿园老板(兼园长)的管理日记
- 幼儿园管理经验谈:强化岗位职责 提升办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