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的心情还好吗
孩子,你的心情还好吗
在成人间寒喧中常能听到:
“今天的脸色怎么不好,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
“唉,这几天是有几件事惹人挺心烦,……”
“像这样的事,我以前也碰到过,别往心里去,身体要紧呀!”
可类似的情感交流,孩子是否也能享受到呢?
在不少年轻父母的思维定式中,孩子应该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不会有什么“坏心情”,也没有理由有,难道是我们亏待了他吗?所以当孩子提出想同父母交流一下“思想”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可能是:“小小年纪想那么多干什么?”更有些父母则凭着自己情绪的好恶来决定交流与否。长此以往,使孩子时常处于情感交流的“饥饿”状态中,渐渐“闷”出情感障碍之类的“心”病来。
这是“危言耸听”吗?不,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996年对3349名10―15岁的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情况的调查结果,有20%以上的孩子“感到孤独”、“没有知心朋友”,20―30%的孩子对家庭有较多的消极情绪体验。上海的一项调查也显示,青少年情绪障碍发生率已居咨询问题比率的第四位,青少年离家出走、犯罪、自伤、自杀等极端行为均与其情绪状况密切相关。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5―7个月的婴儿就已开始有愤怒、悲伤等情绪活动,3岁时则具备了人类的一切基本情感,如羞辱、忧虑、伤心、悲痛、消沉、激动等。随着心理科学研究的进步,许多专家注意到,“智商”从某种程度上实际已失去预测儿童素质的“权威性”。而“情绪智力”则是决定孩子今后能否成就事业的“核心”要素。任何漠视、忽略、斥责孩子正常情感需求的言行,都是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的。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呢?关键是父母首先要以深切的爱心去尊重、同情孩子,仔细聆听,设身处地以“孩子”的心态去体验他的感受。父(母)子之间若能有此“默契”,孩子就能在与父母分析、讨论“坏心情”症结的交谈中,悟出应该控制自己的哪种情绪冲动,怎样尊重、理解、同情别人,从而树立起健康自信,富于同情心,乐观向上的情感。
身为父母,在“密切关注”孩子物质生活和学习成绩的时候,若还能常扪心自问:“孩子的心情还好吗?”某种程度上讲,是送给孩子的最佳“礼物”。
摘编
- 孩子不喜欢讲话怎么办
- 重组家庭面临的问题
- 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会影响他的成长
- 考试来不及做怎么办?
- 贝贝自我评价的发展
- 儿童是怎样看待对与错的?
- 幼儿的自我中心与社会化
- 拒绝与权威至上症
- 感觉统合对儿童的影响(二)
- 加拿大的科研人员说:儿童学坏越来越快
- 什么样的人有心理问题?
- 孩子读书不好是否可以去看心理医生?
- 懂事的孩子同样有脆弱的时候
- 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
- 灿烂金秋,娇艳之菊
- 我的家
-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 帮助孩子摆脱挑食习惯
- 故乡的河_小学生作文:三年级
- 形容换地方睡不着觉的句子132句
- 小班美术教案设计及教学活动反思《蝴蝶飞》
- 幼师中班美术教案铅笔屑的妙用反思
- 护肤品推荐朋友圈文案32句
- 学校评估检查朋友圈文案大全35句
- 建群的名字取什么好听44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