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路上的儿时记趣

北京路上的儿时记趣

北京路上的儿时记趣


  我的童年是在(嘉兴)北京路上度过的。第一次见到北京路,是1962年的初春。那年我8岁。因父亲在嘉兴工作,全家便从嘉善的一个小镇搬到了嘉兴坛弄口。那天清晨,我们从小镇摇船出发,直到傍晚时才沿着运河摇到嘉兴。上岸后,我踏上的第一条路就是北京路。当时,望着这条长长的平坦的水门汀路和路旁鳞次彬比的商店、热闹的人群,我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惊奇。 

  我很快熟悉并喜欢上了北京路的繁华。尤其是喜欢上了北京路的水门汀。当时的嘉兴城,仅有建国路和北京路的路面是水门汀的。白天的北京路是大人们的世界,车来人往,热闹非凡。一到夜晚,路人稀少的北京路就成了我们孩子玩耍的天堂。坛弄口距北京路三步之遥,吃过夜饭,我们相约来到北京路的路灯下玩耍。那时我们没钱买什么玩具,可我们会用纸折成“豆腐干”,用鸡毛和铜钱做成毽子,用圆木头削成“贱骨头”和“菱角”……在北京路的水门汀上,玩耍的花样经不要太多:什么削洋片、打弹珠、打“豆腐干”(一种纸折的方块)和香烟壳、抽“贱骨头”、损“菱角”、踢毽子等等,这些土玩具样样都能让我们玩得兴高采烈津津有味。我们还到修自行车的车行里去捡钢珠,把它镶嵌到“贱骨头”的尖端,这样“贱骨头”转起来就飞快。我们一边使劲地用接在细木棒上的绳子抽“贱骨头”,一边高声喊着“贱骨头!贱骨头!”真是开心无比。有时,几个小朋友分成两组玩“逃捉”,一组逃,一组捉。北京路和许多小弄堂相通,坛弄、小坛弄、坛里、九曲弄、成材弄、饮马河、秀水兜……像迷宫一般,都是我们藏身的好地方。有时我们则用铅丝和橡皮筋做成手枪或小弹弓,用纸折成“子弹”,分成两组在北京路上“枪战”。那“子弹”虽然是纸做的,但如果脸上、手上被击中,却也蛮痛的。这样冲来杀去,我们常常要玩得一身汗水一身泥才肯回家。 

  不过,最吸引我们的游戏节目还是在北京路水门汀上滑行轴承车。轴承车是心灵手巧的哥哥动手做的。他买来4只直径约五六厘米的轴承,分别装在两根木轴上,上面固定一块长方形能坐一个人的木板,前面的木轴做成能左右转动的龙头,可以像汽车方向盘一样掌握滑行的方向。滑行的时候,从北京路西面路口驶向东面,一人坐在木板上面,第二个人在后面一只脚踏在轴承车的木板上,另一只脚在水门汀上不停地撑,轴承车就会飞速地向前滑行。由于北京路的水门汀是一块一块连接起来的,两块水门汀之间有缝,轴承车在水门汀上面飞快地滑行,在经过两块水门汀衔接处时,就会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像是在乘火车。端平桥的桥境地势高坡度陡,冲上端平桥桥堍非常吃力,总要弄得气喘吁吁的,但等到把轴承车调头从端平桥上朝西冲下来时,不用脚撑,人坐在车上耳边呼呼生风,感觉真是好极了。 

  一到夏天放暑假,傍着北京路静静流淌的丽桥河(我们习惯把古运河叫做丽桥河)成了我们消暑的最佳去处。酷暑难耐的下午,小朋友们聚在一起打扑克、下棋,挨到三四点钟,就赤膊、短裤、拖鞋到丽桥河里去游泳。碰到有手摇的农船经过,就恶作剧地学狗爬式游泳,手使劲地爬划,脚使劲地打水,故意溅起巨大的水花,溅湿船上人的衣服,然后哈哈大笑。有时遇到心善的拖轮船老大,会允许我们爬上船去,一直乘到小西门,才跃入水中顺水游回来,那就十分满足了。 

  后来虽然我参加了工作又成了家,但每天仍要接送儿子到北京路的父母家,平时中午、傍晚或者节假日,还常常带着儿子在北京路上的玩具店、食品店里买这买那。可以说,儿子的童年也是在北京路上度过的。 

  去年10月,母亲家因北京路拆迁而搬了新家。北京路正在兴建嘉禾・北京城,我企盼着新的北京城早日建成,那时我要到北京城好好地走一走看一看,追寻那童年的足迹和欢笑声。  

  (作者系:嘉兴日报编辑)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