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燕子课堂笔记
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燕子课堂笔记
1、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燕子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②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写燕子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2):写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平添了许多生机。
第三部分(3、4):写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
第四部分(5):写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2、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静夜思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②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3、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燕子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②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写燕子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2):写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平添了许多生机。
第三部分(3、4):写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
第四部分(5):写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4、五年级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课堂笔记之课文解读
五年级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课堂笔记之课文解读
主要内容:
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个人不能回答。不能被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5、一年级下册第9课夜色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第9课夜色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你从哪里看出我是个胆小的孩子?
从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可以看出我是个胆小的孩子。
2.我不想去散步,爸爸为什么一定要拉着我去?
爸爸希望我变得勇敢。
3.夜晚既然很黑,为何还能看到小鸟睡觉呢?
因为我变成了勇敢的孩子,逐渐地发现了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4.我真的看见了小鸟睡觉吗?
天黑了,是不容易看见小鸟睡觉的。这是我在想象,表达了我对夜景的喜爱。
6、一年级下册第9课夜色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一年级下册第9课夜色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 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开门见山,告诉读者我的胆子很小。很小很小是叠词,它的作用是强调,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说明我是个胆小、怕黑(害怕夜晚)的孩子。
2.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这句话告诉我们妈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育我不要害怕夜晚。讲了又讲是讲了很多次的意思,可表示转折,一看窗外心就乱跳说明我对于夜晚依旧很害怕,妈妈的办法没能让我变得勇敢。
3.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这句话告诉我们爸爸用拉我去散步的方法让我变得勇敢。偏要一次写出了我的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微笑一词把花草人格化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夜晚的美十分可亲,一点儿也不可怕。当我出去时,我发现原来外面和我想象的不同,外面的夜晚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反而景色迷人,表现出了我惊讶又欣赏。
4.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再黑再黑也起到了强调作用,说明我已经变得勇敢,不再怕黑。睡觉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十分生动有趣,也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美好。
7、一年级下册第9课夜色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一年级下册第9课夜色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个小节。
第1小节: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怕黑。
第2小节:写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原来也像白天一样美好。
8、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夜深人静,月色如霜的秋夜,独处他乡的诗人,心头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9、五年级下册第6课景阳冈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下册第6课景阳冈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进来看官府的榜文。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武松出言豪壮,可以看出他勇敢无畏、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勇猛打虎的行为做了铺垫。
2、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笑说明武松看到树上的字,仍然不相信景阳冈上有虎,还认为是店家的诡计,真是固执己见。我怕什么表现了武松的无所畏惧,胆量过人。
3、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这句话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武松这时才相信冈上有虎,但是一点也不害怕。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和面子,他不愿下冈。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4、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般:这里是指种、样。武松三闪,消耗了老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表现了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10、五年级下册第6课景阳冈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五年级下册第6课景阳冈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第一部分(1~4):写武松在酒店喝了十八碗酒,不听店家的劝告,执意要上景阳冈。
第二部分(5~7):写武松上冈,看见官府的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第三部分(8~12):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猛虎。
第四部分(13):写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11、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第一自然段第二句。
2.五根手指分别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大拇指:(长处)最肯吃苦、默默奉献;(短处)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食指:(长处)勤奋、敢于探险、不怕牺牲、机敏;(短处)不窈窕,曲线强硬。中指:(长处)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短处)沽名钓誉、华而不实。无名指和小指:(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短处)能力薄弱。
3.文章是按什么结构写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文章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通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加上恰当的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主题鲜明,结构清晰严谨,语言风趣幽默。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明五根手指的作用是不同的。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和样子上的差别他们的力气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这让我们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二是让我们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集合在一起,就根根有用。人也是这样,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把事做好。
12、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这段话开门见山,点明文章中心,并且概括指出五指在姿态、性格方面有不同的特点,具有开启下文的作用。
2.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要进门了,叫他揿门铃。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大拇指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突出了他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
3.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4.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
通过列举生活事例,写出了食指的另一个特点机敏。
5.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因为中指所处的位置独特,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6.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7.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
这句话照应了第一自然段中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一句,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8.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话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カ量的道理。点明主旨,起到了总结全文、画龙点晴的作用。
13、五年级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楚人为何会把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楚人卖矛和盾的时候,夸大其词,只顾吹嘘,没有考虑盾和矛在作战时是相互对抗的武器,不可能同时存在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以至于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夸大其词,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3.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比喻别人或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14、五年级下册第12课清贫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五年级下册第12课清贫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从事革命十余年,从没有奢侈过。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我被俘时被两个兵士搜身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我家中的菜场只事几套旧的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的线袜。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强调清贫对于革命者的意义。
15、四年级下册第5课琥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5课琥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一、琥珀有什么特点?
答:琥珀是由松脂球演变而成的透明化石,这块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
二、琥珀形成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答:1.要有松树;2.炎热夏天正晌午,有热辣辣的太阳;3.形成一个松脂球;4.要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
三、前6个自然段有几处描写太阳,各是怎样描写的,气温的变化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答:共有3处:①太阳暖暖的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热辣辣的照射这整个树林。
气温的变化是:暖暖火热热辣辣,表明天气越来越热,为下文的松脂滴落做铺垫。
四、文章中哪些内容是真实的,哪些内容是推测的?
答:文章中,琥珀的形成是推测出来的,琥珀的发现和样子及其科学价值是真实的。
五、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一个巧字贯穿了始终,巧在哪里?
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有以下巧妙的地方:1.森林的远处有海;2.小苍蝇落在老松树上;3.蜘蛛刚好爬过来;4.一大滴松脂正好把两只小虫包住;5.水把森林淹没,松脂球埋在泥沙里;6.波涛把琥珀卷到岸边;7.孩子赤着脚踩到琥珀;8.孩子的爸爸正好认识琥珀。
六、 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科学价值?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6、四年级下册第5课琥珀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5课琥珀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划动沿着爬写出了蜘蛛的动作,这些动作的词表现了蜘蛛一心一意的想把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同时交代了它们为什么离得那么近的原因,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这也是后面。
2、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把滴落的松脂比作黄色的泪珠,这样的比喻生动形象,既写出了松脂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两只小虫的惋惜,甚至连老松树都留下了眼泪。
3、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这句话说明过了很长时间,这是形成琥珀的一个必要条件。
17、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天窗象征什么?文章为什么以天窗为题?
象征儿童通往想像世界的窗口。以天窗为题,交待写作对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天窗既指老屋的天窗,也指心灵的天窗,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2.文中两次写到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时候分别指什么时候?为什么说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这时候分别指夏天阵雨到来时和晚上孩子们被逼着睡觉时。因为大人们不许孩子们在雨里玩耍,把孩子们关在地洞似的屋里,孩子们失去了观察外面世界的自由,只有透过小小的天窗去想象外面的世界;孩子们被逼着上床睡觉,还没有玩够,只有透过天窗可以看到或联想到外面的情景。所以说,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两次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两次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天窗带给孩子们的无穷快乐。
18、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文共12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上甘岭战役开始后,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到了上级的命令。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战士们被敌人一个猛烈的火力点压制,在这个紧要关头,黄继光主动请求执行任务。
第三部分(第611自然段):写黄继光勇敢地执行任务,最终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战士们高喊着冲向高地,消灭了敌人。
19、四年级下册第15课白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15课白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和描写以及作者的心理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白鹅初到陌生环境时不卑不亢的样子,从姿态上给作者留下了高傲的形象。
2.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鹅高傲的特点。同时,它也是过渡句,不仅承接了上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还引起了下文对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的介绍。
3.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这句话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手法,一方面将鹅的步态与鸭局促不安的步调进行对比,另一方面将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鹅比作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显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4.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堂倌在旧时用于称呼饭馆、茶馆或酒店里的招待人员,作者将自己比喻成堂倌,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显示鹅的尊贵。
5.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
这句话对狗立刻逃往篱边敏捷地跑上来等如同小偷般猥琐相的描写,彰显了鹅的老爷派头。
6.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昂首大叫责备这两个词表现了鹅耍老爷脾气,突出了鹅的高傲。
20、四年级下册第15课白鹅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四年级下册第15课白鹅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文共7段,可分两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明白鹅的来历,简要介绍白鹅给人的初步印象高傲。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从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具体描写白鹅的高傲。
21、四年级下册第14课母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14课母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文章第3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炫耀。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2.文章第7段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母鸡关照鸡雏的?表现了母鸡的什么特点?
从母鸡教鸡雏们本领、给鸡雏们取暖、身体供鸡雏们游戏这三方面介绍母鸡关照鸡雏的,表现了母鸡慈爱、不辞辛苦的特点。
22、四年级下册第11课白桦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11课白桦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银霜和雪花这两词写出了白桦通体洁白的形象;涂字准确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披字把白桦拟人化了,表明对白桦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2.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毛茸茸的雪枝给白桦绣花边,像绽放的花穗,像洁白的流苏。诗人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傲雪挺立的白桦形象。
3.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这一句写了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玉立写出它的挺拔、高贵的气质;闪着表现了白桦的绚丽辉煌。玉立和闪着这两个动词突出静静挺立的白桦有着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4.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徜徉姗姗来迟写出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及动态之美,白雪皑皑银色光华写出了白桦的色彩之美,拟人化的手法尽显白桦的秀美。这朝霞渲染下的白桦令人联想到包主席的词句: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3、四年级下册第11课白桦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四年级下册第11课白桦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文共4小节,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小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部分(第24小节):从多个角度描写了白桦的美。
24、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诗人由眼前的绿色联想到绿色的墨水瓶倒翻把周围都染绿了。让读者眼前浮现绿色的田野、山林、草原等画面。
2.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多方位的绿色,风中的枝条、雨中的草叶、水中的倒影、阳光下所有蓬勃的生命都是绿色的,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3.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这句话写出了绿色集中重叠的形态。挤写出了绿的浓密,重叠表现了绿的厚实,交叉突出了绿的交融和充盈。
4.突然一阵风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风吹拂比作舞蹈教练在指挥,而绿色仿佛按着节拍在飘动,富有动感,富有节奏。
25、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河北省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栏板上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介绍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精巧和图案美观的特点。
2.第2自然段从哪两个方面展现了赵州桥设计得坚固的?
从建筑材料和形状特点两方面展现了赵州桥的设计坚固的。
3.仿照课文,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句话。
天边的云霞姿态万千,有的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像吃草的小羊,还有的像潜游的鱼儿,真是美丽极了。
26、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河北省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栏板上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近义词
闻名有名 雄伟宏伟 减轻减弱
节省节约 坚固牢固 美观美丽
精美精致 宝贵珍贵
反义词
减轻加重 容易困难 节省浪费
精美粗糙 坚固松散
27、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课堂笔记之译文翻译
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课堂笔记之译文翻译
有一个宋人在田里耕作。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这个宋人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兔子(当然)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反倒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28、三年级下册第2课燕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2课燕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本文的题目是《燕子》,为什么要写美丽的春景?
描写春景是为了交代燕子活动的背景。春天有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黄的白的花,青的草,绿的叶这已经是烂漫无比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就是在美丽的春光中活动的,进一步突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无限生机。
2.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把这样美丽的景象比作图画,流露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赞美了象征生机、活力的春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29、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古时候,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有一户人家。
开门见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没想到说了这个话不久,果然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夫妻俩欢喜得很,给孩子起了个名叫枣核。
这句话介绍了枣核名字的来历。果然表示与料想的一样,欢喜得很写出了夫妻俩高兴的样子。尽管孩子只有枣核那么大,但是他们有孩子的愿望满足了,所以同样欢喜得很。
3.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不见长写出了枣核的身体状况一直只有枣核大小,这也是父母担心的原因。枣核的话是一个过渡句,表现了枣核的自信,同时引出下文。
4.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这两句话写出了枣核的勤快和学到很多本领,为下文故事的展开作铺垫。
5.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这句话是个过渡句,前半句枣核不光勤快是对上文的总结;下半句还很聪明是对下文的概括。所以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文中至关重要。
6.牵走了牛、驴,大伙愁得很。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你们就等着看。
大家觉得枣核那么小,面对强大的县官和衙役们,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从枣核的话可以看出他很勇敢,不畏强权,不争辩写出了枣核早有办法,表现了枣核的聪明。
7.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一阵又刚刚还是写出了枣核不断地骚扰衙役,一刻也不让他们休息。衙役的话体现了他们的不耐烦和困乏,这也是枣核想到达到的效果。
8.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衙役们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运用对比的手法,反衬了枣核的神奇,增添了故事的讽刺效果。
9.县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运用对比的手法,恶有恶报,而枣核呢,神气十足地走了。
30、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写夫妻俩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他很勤劳而且有本领。
第二部分(47):写枣核发挥聪明才智,成功将村民的牛和驴从衙门牵了回来。
第三部分(813):写衙门捉了枣核,经过一番智斗,枣核最后大摇大摆地走了。
31、三年级下册第24课火烧云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24课火烧云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火烧云颜色发生变化的词语,表现了火烧云什么特点?
课文写了火烧云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颜色的变化,表现了火烧云色彩绚丽、变化极快的特点。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葡萄灰、 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是什么样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葡萄灰:像(葡萄)一样的灰色;梨黄:像(梨)一样的黄色;茄子紫:像(茄子)一样的紫色。
好处:联系生活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火烧云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
火烧云的形状由跪着的马到凶猛的狗到威武的狮子到什么都不像。表现了火烧云瞬息万变的特点。
4.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结句嘎然而止,余音萦绕,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给读者意犹未尽的感觉,更表现出火烧云变化多而快的特点。
5.展开想象:想一想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模仿课文写一段。
天空中的火烧云变化真快啊!就在这时,天空中又来了一个小人偶,它长着金黄色的长头发,扎着长长的小辫子,穿着红红的短裙子。她手拿着一朵小花在天空中跑来跑云,过了两三秒钟,小人偶的裙子变黄了,长头发变黄了,长头发变短了,手里拿着的小花也不见了。观看的人们正在寻找小人偶的小花,小人偶又不见了。
32、三年级下册第24课火烧云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三年级下册第24课火烧云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上的奇异色彩和光泽。
第二部分(26):描述了火烧云烧起来时的壮观景象,以及瞬息万变的颜色和形状。
第三部分(7):写火烧云下去的情景。
33、三年级下册第13课花钟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三年级下册第13课花钟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一天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第2自然段:写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第3自然段:写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花钟。
34、三年级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
第一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这样的设计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2.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美观。这些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
35、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空虚说明在作者眼中,日子已经逝去太多,手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少了。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4.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头涔涔泪潸潸表现了作者因面对光阴流逝却无所作为而产生的愧疚和悔恨之情。
5.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太阳他有脚啊挪移等词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茫茫然跟着旋转则以略带自责的口吻表明自己在糊里糊涂地过着日子。
6.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在叹息里闪过了。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伶伶俐俐跨等词语使时间有了人的灵性。溜字用得妙,不仅写出时间之快,还写出了时间流逝不易察觉的感受。
7.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8.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痕迹隐喻成就,作者为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连游丝一样微乎其微的痕迹也没留下而深深自责。
9.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问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这是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慨叹与无奈;这是作者不甘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内心独白;作者更是作者真诚的呼唤要珍惜时光,不要再世上白白走一遭。
36、六年级下册第4课藏戏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六年级下册第4课藏戏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文共1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47):写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
第三部分(817):具体介绍藏戏的特点。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藏戏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37、二年级下册第25课羿射九日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二年级下册第25课羿射九日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文共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十个太阳当空,炙烤着大地,大地万物处于危急关头。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羿成功射下九个太阳,最后决定留下一个太阳,让它造福人类。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写羿射下后,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38、二年级下册第22课小毛虫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二年级下册第22课小毛虫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大大小小的昆虫有飞的、跑的、唱的、跳的,而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因此,它感觉自己很可怜。
2.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
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 突出了小毛虫工作的努力。
3.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
灵巧轻盈写出了小毛虫的变化,它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色彩斑斓 写出了小毛虫翅膀的美丽。
4.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
绒毛写出了翅膀的轻盈,飘然而起写出了蝴蝶的舞姿之美。
5.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你要耐心等待,以后会明白的。
小毛虫听到的声音就是自己的心声:要按规律耐心等待。
- 1.填一填。 螺丝刀长几厘米,火柴长几厘米,小刀长几厘米。
- 语文三年级上古诗三首山行课堂生字词笔记
- 四年级语文上册23课梅兰芳蓄须读后感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课后答案
- (1)分析以上实验记录,你发现了什么?
-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这段话你如何理解
-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评课稿
- 雨点儿全部的生字拼音词语怎么写
- 一年级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 一年级人之初生字组词并造句
- 少年闰土的多音字近义词怎么写
- 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
- 月饼
- 维生素D中毒有何特点――赵惠君回答
- 舒克和贝塔历险记 三十七
- 和朋友告别的唯美句子,虽然短短时间244句
- 中班社会教案《学会等待》反思
- 大班教案《三八妇女节》反思
- 中班游戏教案《还能这样数》反思
- 电磁设备公司起名字大全432个
- 陌陌名字大全霸气女款384个
-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 三年级下册第2课燕子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 三年级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 三年级下册第8课池子与河流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 五年级下册第二课祖父的园子课堂笔记
- 三年级下册第25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 三年级下册第8课池子与河流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