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敕勒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敕勒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敕勒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1、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敕勒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敕勒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刺勒歌》: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顶的帐篷,笼罩着四面的原野。蓝蓝的天底下,原野一眼望不到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现出了隐没于草丛中的牛羊。

2、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秋天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秋天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本文抓住时间特点,选取初秋季节典型景物的变化,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1.天气凉了, 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凉了、黄了、落下来写出了秋天的特点。

2.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 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一会儿中的一读二声,一群中的一读四声。

3.啊!秋天来了!

啊!表示明白了。联系前文可以知道这些自然界事物发生变化都是因为秋天来了。用这两句话总结了全文。

3、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9明天要远足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9明天要远足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①句子解析

翻过来,翻过去,唉到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写出了小朋友对天亮的无限期待,更觉得黑夜漫长。这句话写出了小朋友对远足的期待,急切希望天快点亮,远足快点到来。

②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描写小朋友因为想到第二天要远足而难以入睡,盼望天明的情景,反映了小朋友无比兴奋、激动的心情,表达了对远足的向往之情。

③唉

破折号:表示叹气的声音很大。

④那么多种颜色吗?

采用疑问句式,既回答了睡不着的原因,又写出来小朋友对明天要远足的期盼。

4、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雨点儿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雨点儿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①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写雨点儿落到的地方的变化,突出了雨点儿的作用。

②主要内容: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从云彩里飘下来,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草的地方,他们选择看似矛盾,但都给大地带来了美好的变化,小雨点儿让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来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5、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7青蛙写诗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7青蛙写诗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①句子解析

1.青蛙说:我来写诗啦!

青蛙是不会说话的,在这里把它们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2.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小逗号点出了小蝌蚪的外形特点,小蝌蚪的外形头大大的,甩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②主要内容:这首儿歌写了青蛙写诗的过程,在青蛙写诗时,小蝌蚪 水泡泡 一串水珠都来帮忙,始终有了标点符号,诗就有了韵律,有了感情呱呱呱中蕴含着青蛙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6比尾巴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6比尾巴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①第一小节:提出谁的尾巴长,短,好像一把伞这个问题。

②第二小节:回答第一小节中提出的问题,指出猴子、兔子、松树的尾巴的特点。

③第三小节:提出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这三个问题。

7、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①句子解析

1.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这句话是总起句,说明雪地里发生了新的情况。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吸引我们继续往下读。

2.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这是一个设问句,利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充满童趣的语言,介绍了青蛙过冬的方式。

②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鸟分别在雪地里留下自己的脚印像一幅美丽的画,以及青蛙没参加的原因,告诉了我们四种动物爪(蹄)子的心态和青蛙冬眠的生活习性。、

③下雪啦,下雪啦!

体现了小动物看见下雪的高兴心情,啦字加句末,加强了感叹语气。

8、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梧桐树的叶子比作手掌,生动地写出了梧桐树叶的形状。

2.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写出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环境:木棉生长在南方,桦树生长在北疆。

3.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这是对偶句。把银杏水杉比作活化石,金桂开花后,满院都是花香。

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首儿歌,让我们通过学习儿歌,认识词语,并了解一些树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9、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场景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场景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一只、一片、一艘、一条都是数量词。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一幅海滩风景图。

2.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一方鱼塘,绿油油的秧苗,一行行的垂柳和美丽的花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图。

3.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丛翠竹,一群飞鸟。孔、道、丛都不是常用的量词,孔指有孔的物品;道指某些长形的东西;丛指聚集生长在一起的草木。

课文主题

本文是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

10、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3植物妈妈有办法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3植物妈妈有办法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植物当作人来写,使读者读起来亲切、有趣。

2.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更字突出了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很奇妙。蹦着跳着也使我们感受到种子们的开心、活泼。

课文主题

这首诗歌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为我们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常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告诉我们大自然真的很奇妙,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

11、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5玲玲的画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5玲玲的画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仔细说明爸爸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

2.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说明玲玲在动脑筋思考。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不能把一些没做好的事看成坏事,因为坏事也能转化成好事;另外,遇到做不好或做错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要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去弥补。

课文主题

本文写了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后,在爸爸的指导下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效果很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能变成好事。

12、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望看

反义词:

前后 直弯

13、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落lu (落后)l(丢三落四)

14、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问题归纳:

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

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15、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楼lu(城楼、下楼、钟楼)

依yī(依靠、依赖、依着)

尽jn(尽头、尽情、尽力)

黄hung(黄金、黄叶、黄色)

层cng(上层、双层、一层楼)

我会认:

欲y(欲望、食欲、贪欲)

穷qing(贫穷、穷人、穷尽)

16、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登鹳雀楼》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17、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7妈妈睡了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7妈妈睡了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睡梦中妈妈的安静,妈妈的美。

妈妈微微地笑着。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讲给我听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笑字,把妈妈的嘴巴、眉毛写的生动、形象。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休时所见所闻所感。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18、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几个虫子没什么可怕的。表现了种葫芦的人对蚜虫的不屑一顾。

2.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这句劝告表现了邻居说话时的急切,说明当时情况的紧急。盯的意思是集中注意力看,形象地表现出这个人重视葫芦的样子。

3.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这句话连用两个反问,表现出种葫芦人的自信、惊诧、对邻居的话感到不可理解。

课文主题

本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治叶子上的蚜虫,最后葫芦都落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19、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1葡萄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1葡萄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此处运用比喻,把葡萄茂密的枝叶比作绿色的凉棚,说明葡萄长得非常茂盛。

2.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说明葡萄颜色多种多样,突出了葡萄的色泽鲜艳。

3.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阴房的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阴房里,挂在木架子上,热空气从小孔进入阴房,在因房内流动起来,把葡萄栗色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介绍葡萄沟盛产的葡萄的颜色、味道及制作葡萄干的过程,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20、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节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节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危险惊吓

21、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危wēi(危险、危楼、危难)

敢gǎn(勇敢、不敢、敢作敢当)

惊jīng(惊动、惊奇、惊吓)

阴yīn(阴天、阴雨、阴晴)

我会认:

宿s(住宿、宿舍、宿营)

寺s(山寺、寺庙、寺院)

辰chn(星辰、时辰、辰光)

恐kǒng(恐怕、惊恐、恐龙)

22、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1雪孩子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1雪孩子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雪,下个不停,一连下了好几天。下个不停、一连说明雪下得很大,下的时间长。为下文写堆雪人做好了铺垫。

2.这天早上,天晴了,兔妈妈要出门去。小白兔嚷起来:妈妈,妈妈,我也要去!嚷 写出了小白兔要跟妈妈出去的急切心情。

3.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他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一会儿就睡着了。火烧得旺旺的和小白兔睡着了为下文写小白兔家着火埋下伏笔。

4.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这是一个疑问句,写出了雪孩子救小白兔急切的心情。

课文主题

本文写了雪孩子冒着大火救出小白兔,自己却消失了的故事,表现了雪孩子勇敢无畏,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人们对雪孩子的赞美之情

23、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敕勒歌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敕勒歌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多音字:

似s(相似)sh(似的)

笼lng(笼子)lǒng(笼罩)

24、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4风娃娃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4风娃娃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深深地吸使劲体现出风娃娃很努力地帮助人们做好事。

2.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哗啦哗啦地向田里流去。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这几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水流得快,秧苗得到了滋润,衬托出风娃娃的作用很大。

3.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嗨哟,嗨哟喊着号子,可是船却走得很慢很慢。弯流喊这几个动词连用,形象地写出了船夫们拉纤很辛苦,船却走得很慢,说明需要风娃娃的帮助。

4.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这是个过渡句,是风娃娃的心理活动描写:风娃娃认为只要有力气就可以帮助人们做好事,这为下文风娃娃好心做了坏事埋下了伏笔。

课文主题

风娃娃很热心,帮助人们做事情,它给人们带来了好处和坏处,受到了人们的感谢和责怪。本文告诉我们:帮助别人做事不能光凭干劲和热情,懂得体会别人的需要,才能真正地帮到别人。

25、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高高兴兴地朝着一个共同一个地方──学校走去。这句话描绘出众多的学生由远及近汇集而来的壮观景象了。

2.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学校。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过着幸福的学习生活。

3.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一句课文作了提示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这是想象的句子。这句话中连续用了三个向,写出了学校的生活的美好,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

4.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写出了操场上到底怎样热闹,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也前来看热闹。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小动物们的出现更加突出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也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

26、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送sng(欢送、送来、送别)

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

27、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课文主题:

《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篱笆下的灯火、小孩捉蟋蟀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客居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 萧萧两字反衬出秋夜的寂静, 接着用一送字引出寒声。梧叶摇落、江上秋风又进一步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28、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反义词:

有无 好坏

29、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诗歌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传诵的佳作。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生机盎然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有人家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一驱寒山清冷之意,又照应了上一句的石径,将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这枫林晚景使他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30、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9那一定会很好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9那一定会很好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吱吱嘎嘎:拟声词,写出了手推车很破旧。

2.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种子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得到了精神上的充盈,心理上的满足。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记叙一颗种子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先后变成一棵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历程。启发我们不断追寻心中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1、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6秋天的雨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6秋天的雨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是本文的总起句,也是一个比喻句,它把秋雨比作钥匙,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随着秋雨的到来,秋天也渐渐来临。

2.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这是本段的总起句,总述秋天的颜色五彩缤纷,下文中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黄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等都是围绕色彩来写的。

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躲字与上一句中的藏字相呼应,把各种水果的香甜的气味当成活泼可爱的孩子与小朋友们捉迷藏,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这两个字,还能给人一种果香味一缕一缕的,时浓时淡的感觉,既写出了果香味对人的诱惑力,又写出了秋天果园里丰收的景象。

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这是本段的总起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秋雨告诉大家冬天就要来了,自然地引出动物、植物过冬前做的各种准备。金色的小喇叭发出的声音指秋雨发出的滴答滴答的声音。秋雨带来了凉意,正如一场秋雨一场寒,它预示着冬天就要来临。

5.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这是本文的总结句。丰收 欢乐总结了全文,点明了秋天是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主题

本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巧妙地串起来,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2、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5搭船的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5搭船的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这句话按照从身体到头部的顺序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翠绿、蓝色、红色等词语体现了翠鸟颜色的鲜艳。

2.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又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这是对翠鸟捕鱼的动态描写。一下子没一会儿是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意思是很快,通过这两个词语说明翠鸟飞行的速度之快。一下子冲进水里飞起来了衔这一条小鱼吞了下去是四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个四个瞬间的动词说明翠鸟捕鱼时动作很敏捷,技术高超。

3.母亲告诉我这是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搭 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字,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篇末点题,使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纸上。让学生领悟到人与动物相处的快乐,激发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33、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古诗大意:

《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古诗主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抓住了夏季西湖时晴时雨的风光,以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惟妙惟肖地勾画了西湖的美景。

34、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望天门山》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望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花日,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的。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35、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3父亲、树林和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3父亲、树林和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作者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写,上上下下 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形象的表现出父亲观察得非常仔细,也说明父亲对树林和鸟十分熟悉,为下文做出铺垫。

2.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父亲比作直立的树,形象表现出此时一动不动的父亲聚精会神的样子,与我的茫茫然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对鸟的喜爱。

课文主题

本文叙述了父亲带我从滹沱河岸上的树林表走过,亲身感受到父亲喜欢树林和爱歌唱的鸟的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36、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0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0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因为阳光是从严严实实的树梢穿过来的,从树梢的缝隙漏下来的,所以像利剑 一样。利剑一样的太阳光也写出了夏天阳光的耀眼。

2.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俯下身子侧着脑袋欣赏,作者把小鹿活动的姿态当成人来写,写出了小鹿可爱的样子,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

3.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树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一句是对落叶的动态描写, 飞舞既表现了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景象又表现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4.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这句话写出了小兴安岭秋天的丰收景象,从中看到其丰富的物产资源。

5.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小兴安岭比作大花园和宝库,形象说明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

37、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6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6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白求恩仍然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敏捷地从伤员腹腔里取出弹片,表现出白求恩不顾自己安危,救死扶伤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

2.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作者用了三天三夜六十九个小时具体表现白求恩坚持连续手术时间长,这样的方法叫列数字。比如:我们学校的学生可多了,有一千八百多人呢!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主要写抗日战争时期,齐会战斗打响后,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坚持在手术台上为伤员做手术,赞颂了白求恩不怕牺牲,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精神。

38、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5灰雀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5灰雀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这句话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引导男孩认识错误。

2.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自言自语看似是列宁自己和自己说话,其实是说给小男孩听的。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列宁的喜出望外进一步感染了男孩,令男孩坚定改正错误的决心。可以看出小男孩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也看出男孩也很喜欢灰雀。

4.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列宁不问男孩,而是去问一只不会说话的鸟,一方面表现出列宁见到灰雀后的惊喜;另一方面表现了列宁对男孩的爱护。

5.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列宁从男孩的语言和神态中知道男孩是诚实的,男孩也用实际行动改正了错误,所以他没有问男孩,体现了他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讲述列宁在公园里找灰雀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的品质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39、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4司马光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4司马光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诗意

一天,一群小孩 在庭院里嬉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 一个小孩爬到瓮缸上,失足掉进缸里沉没到水里。家都丢弃他失足者离开了。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缸,瓮缸被打破了,水从破口处喷涌出来,失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够活下来。

课文主题

本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司马光解救伙伴沉着冷静的表现的赞颂之情。

40、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观潮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观潮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句是本课的中心句,一开头作者就把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3.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人声鼎沸踮着脚生动地写出了观潮人迎接大潮的惊喜之情,从侧面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

5.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6.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这句话写潮头过后的余波。从余波漫天卷地和风号浪吼可以想象出潮头到来时大潮的气势是何等的巨大。

课文主题: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4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凉州词》知识点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作者简介:王翰(687726), 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注释:

①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②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③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④沙场:战场。

主题:

《凉州词》描写了艰苦荒凉的边塞上出征前的一场盛宴,描摹了将士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鉴 赏:

诗一开头就切入了宴会场面。夜光杯这里指精制的酒杯,以显示宴会的豪华,令人想象那五光十色的宴饮情景。琵琶声既是宴席上的欢快旋律,又是即将痛苦告别的前奏,将士们不惧怕战斗的来临,却不免惋惜这场豪饮的终止。所以第二句中一欲一催刻画了错综矛盾的情景和心情。诗的后两句描写了将土们纵情饮酒后,略带悲壮的语言,这正是将士抒发的豪迈感情:战斗来临,投身疆场,为国献身又有何惧!

42、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出塞》知识点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者简介:王昌龄(?约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意境绝妙,含蓄蕴藉,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注释:①但使:只要。②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③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④教:令,使。⑤胡马:当时内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常发生战争。胡马指袭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⑥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主题: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鉴 赏: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人从明月照关的景象写起,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月和关前面使用了秦时汉时两个时间定语,这并不是说明月属秦,关属于汉,也并非实指秦、汉两朝,其想表达的是防边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汉,可见边关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接下来的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历史上那些在边塞战役中可歌可泣的将士。这两句诗,从整体上拉伸了全篇的时间感(秦汉)和空间感(万里),营造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和历史的沧桑感。诗的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由叙事转为议论。长征未还,固然是千古共同的哀怨,但秦筑长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汉逐匈奴,单于内附。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现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4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示儿》知识点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主题:

《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诗人痛惜自己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希望儿子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一好消息告诉自己,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注解]

①示儿:给儿子看。②元:同原,本来。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鉴 赏:

① 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哀凄凉的心境。

② 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嘱咐儿孙不要忘记把喜讯告诉自己。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4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作者简介:

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课文主题: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45、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①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②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途径建德江时所作。当时,诗人乘坐的船正停宿于建德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诗的大意是: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客是诗人的自指,愁字则是这首诗的诗眼。夕阳西下、飞鸟归林的黄昏时刻,也正是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返回家中的时刻,而此时的诗人则只能在停靠岸边的船上过夜,因此新的羁旅之情便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唐诗中铺写景物的名句,低和旷、近和清相互依存、相互映树,此境此景,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亦衬托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整首诗于轻淡处着笔,含而不露,韵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