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成长建议: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幼师成长建议: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幼师成长建议: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幼师成长建议: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在工作之余我品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觉得看这本书犹如享受一杯香茗,越品香气越浓。
苏霍姆林斯基在《建议》一书中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大量的教学事例阐述了自己的教学思想、观点和方法、经验,这些对我们教师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三点:首先是尊重——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如“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指出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也折射出了关心尊重孩子的理念;“这是其教育思想的主流,也是教育思想中的宝库。
二、科学的方法——《建议》一书中不仅仅有抽象的教育理论,而且有生动的实际事例,读此一书,等于读了一本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合著,书中的关于教育教学的科学的方法令我们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三、个性化——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实际上是关注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建议》一文中处处闪烁着这一体现教育真谛的人文教育思想的光辉。本文主要从这几点出发,结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结合高中语文教育的实际,进行浅显的分析。
那么,一名幼儿教师,又该如何读懂孩子这本书呢?
一、别用成熟的眼光看孩子
人们常把孩子比喻成一本有趣的书,这本书中有许多是成人不了解、不在意的故事,这些故事折射出他们内心深处的各种美丽色彩。若你用成熟的眼睛看孩子,只会看到天真幼稚;用世故的眼光看孩子,除了发现缺点,恐怕很难理解童心的纯真。
奇特的石头,一根废弃的小木棍都能让他们浮想联翩。翻看着这些“宝贝”,孩子们往往能讲出有关它们的一连串故事:小石头是天上的星星掉下来变成的,糖纸是白雪公主美丽的裙子,小木棍是孙悟空的金箍棒……既然幼儿能在想象中得到了情感上的快乐和满足,我们凭什么可以理直气壮地随意处置他们的心爱之物呢?仅仅是因为这些东西防碍了课堂纪律,还是在我们眼里,这些东西根本是不值一文……
以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的真实感受。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训斥;多一份欣赏,少一份权威。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沟通,为幼儿创造健康成长的宽松氛围。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人人都说孩子小,其实人小心不小,你若认为孩子小,那你比孩子还要小。”
二、看到了黑点,更要看到珍珠
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渔夫从海里无意中捞上来一颗珍珠,晶莹圆润,渔夫不胜欢喜。但他很快就发现这颗珍珠上有一个小黑点,渔夫想去掉黑点,使之看起来完美无暇。然而等他剥掉一层后,黑点还在。等剥完后,黑点不见了,珍珠也没有了……
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印记,他们的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把班上的孩子进行比较:学习认真、行为习惯良好的幼儿常常能得到鲜花和掌声;那些调皮捣蛋,生性顽逆之徒就成为反面教育的典型,重复着惩罚———犯错———再惩罚的怪圈。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受到惩罚时会变得沮丧,受到奖励时会更积极、更主动,更有自信。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将原有的消极惩罚变为积极的鼓励,这对孩子无疑是件快乐的事情,对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也许你看到的还是沙砾,但沙砾当中也许会有珍珠;也许你看到的是黑点,但黑点遮挡不住珍珠的光彩。每个人都是一颗珍珠,每颗珍珠上也许都有一个黑点。作为老师看到了黑点,更要看到珍珠。
三、给予幼儿探索的机会
幼儿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认为“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就是对孩子负责:孩子不会吃饭,老师喂;孩子不会折纸,老师帮他做;孩子不会……殊不知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独立探索、创造能力的发展,剥夺了幼儿自我成长的机会。
“请你试一试,你一定能画出和别人一样美丽的画;请你试一试,你一定会……”我惊奇的发现,在试一试中,孩子们不再害怕面对失败;在试一试中孩子们学会了自己摸索;在试一试中孩子们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树有树的美,花有花的美,草有草的美,万物皆成其美,人作为万物之灵,更是如此。生命本身没有优劣之分,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会期盼教师鼓励的目光、阳光般的赞美和灿烂的微笑。
看来,要想真正读懂孩子这本书,就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读懂了孩子这本书。
温馨寄语:中国儿童教育网,属于您的在线教案库。   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