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奥尔夫教学课例教案:绸带舞

幼儿园奥尔夫教学课例教案:绸带舞

幼儿园奥尔夫教学课例教案:绸带舞

奥尔夫教学法课例:绸带舞

教学目的:

身体谐调能力培养,体验飘逸探索、发现:皱纸(绸带)表现的可能性,“画”图形

动手:

自制彩带学习民间锣鼓点和中国午蹈

教学准备:

彩色皱纸若干、竹筷、音带等

教学过程:

——律动,跑园场,并手做各种动作(如高举双手等)。做扭秧歌练习,注意挥动大臂并与脚谐调。
赏试大跳动作(秧歌午步),双臂高举及走三跳一。

——每人拿一条彩纸。讨论可以怎样挥舞,如果加一个小棍效果会怎样。动手操作。

a 把彩纸剪成彩带。

b 每人一根棍子想办法把彩带贴上。

——每人一或两根彩带,赏试在空中挥午可画出多少种图形。

——请学员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大家用动作模仿。

——加身体动作,手脚配合,并跑跳,把绸带和舞步结合。

——用锣鼓钹等打击乐即兴伴奏,从自由跳舞到由学员领着跳。

——用音乐伴奏(“豆叶黄”河北吹歌) ,先由教师带领跳:跑园场、原位挥动彩带、画大园(左、右)
、扭秧歌(大挥臂)、在中位画蛇形、跳跃等等。

——换“放风筝”歌曲,该曲四段歌词,分三组各设计自己的午蹈,要求设计四种组合,每一段歌一组动作。
——各组表演。

提示:

这是一个综合课例,包括手工、动作、午蹈、奏乐、即兴、创编、画符号,还是本民族音乐、午蹈的学习和体验的内容。

对不同年令学生,主要是动作难度、组合的增减,对幼儿园可以不要求舞姿,只要动作谐调,绸带略短一些能挥午起来即可。

教学目的:

1 认识艺术的一个表现形式“圆”,探讨艺术各门类表现方式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不同文化应用的特征。

2 创造性能力培养:探索发现、即兴、迁移、创编。

3 赏析:艺术作品(绘画、音乐、戏曲、舞蹈)

教学过程:

——教师黑板画一个大圆圈,问这是什么?还可表示什么?
问:生活中那些东西是圆的?——请学生画出各种“圆”(平面、,立体、球形、椭圆等),讨论画“圆”的要领。
——出示几幅以“圆”为主题或主要表现形式的不同风格和内容的作品,并讨论。
——站成圆圈,问:用身体的动作可以做“圆”吗?(如头、手、臂、腿、脚、腰等部位)探索与模仿。
——加上移动位置(如转圆圈、旋转)和动作组合探索更多地“圆”的形式。
——讨论:从绘画和动作的“圆”探讨其表现的意味和特点。相同与不同。
——引导到用声音表现“圆”的特点(如圆滑、循环不断),用嗓音或其他声响表现与模仿。听几段音乐(如“小狗圆舞曲”肖邦曲、“金鸡”李姆斯基——科萨柯夫曲等片段),请学生边听边用手在空中或用笔画出旋律线走向,探索其中与“圆”相关的音乐特点。
——看几段戏曲和舞蹈录像,找出其中“圆”的表现形式(如中国的跑圆场、手、头、眼动作中的圆,外国的旋转等),并带领学生做几组动作来体验。
——联系“圆”在中国文化中的表现,如太极拳、阴阳八卦符号、语言声腔,以及文化观念、风俗人情,探讨中国各种艺术在表现形式、风格、文化内涵上的关系,并比较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特点。
——“圆”在艺术中的象征意义:表现那类的情感?
——分小组活动,用绘画、舞蹈及音乐来创作一个小品,要求以“圆”为主要表现形式末表现一种情绪。

教案分析:

该教案是一个综合教学的课例,不但将各艺术门类:绘画、雕塑、舞蹈、戏曲、音乐等综合进行教学,还将艺术表现的要素、形式、风格、情感融为一体,一步步引导学生升华到文化的视角。主题集中,手段丰富。教学过程可分若干学时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根据自己的专长将其中的某些环节缩减或扩张,触类旁通。整个教学中,教师是个引导者,主要是设置环境,让学生去探索。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可以以侧重体验(操作),或增加艺术作品深度、评析内容来调整教学内容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