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清潭小学和清潭二小是与清潭新村相配套的两所小学,虽只有约20年的办学历史,但两校一贯以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务实的教育教学作风和学生扎实的学业基础在清潭地区享有盛誉。2002年、2004年两所学校先后挤身于省级实验小学的行列。

目前,两校共有49个教学班,学生2500名左右,教师125人。随着清潭社区的不断壮大,入学儿童的不断增多,两校原有的办学规模已不能满足本地区儿童入学的需求,依据钟楼文体局的长远规划,两校于2005年暑期进行了整合,2006年将随着清潭三校综合楼的竣工,学校在下半年将按低、中、高年段分三个校区进行教育教学。基于两校整合,学校正面临着一场新的调整与变革。为了能做好清潭片规模化办学的试点工程,谋求更大更快的发展,学校特制定三年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三年发展的办学指南。

 

一、学校办学的优势与问题反思

(一)、办学优势

1、教育教学资源丰富。

1)外部资源:

清潭新村是常州市最大的居民密集地,约有31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就达8000余人,流动人口也有3000余人。如此庞大的人口居住地,入学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就清潭一、二小学来说,充足的生源使学校无须为生源不足而担忧。

其次,清潭一、二小学常年与清潭社区建立友好协作关系,把社区、家庭作为教育的资源,引领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引领家长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学校成立的“家长学校”、“学校、家庭、社区和谐研究会”,采用让家长走进课堂、家校书信传递、家访和电话联系等形式,创新“家庭教育研究基地”工作,加强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研究力度,使学生的受教育条件及环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2)内部资源:

清潭一、二小学分别借助创建省实小的契机,进行了设施设备的全面改造。随着清潭三校区的综合改建,学校的专用教室和班级均已充溢。多媒体设备的配备,校园网的建设、闭路电视、校园广播系统、每个教室配备了彩电和实物投影仪及学生的活动场所,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求。

学校历年重视教育科研,2002年清潭二小被确定为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从九·五到十五学校的教育科研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课题研究均获得市、区一、二等奖,更重要的是通过课题研究一批教师成为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从总体上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良好。随着两校的合并,市区学科带头、骨干教师和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占有一定的比例,尤其在数学学科的教师中,有一部分教师数学教学有厚实的基础,可以作为学校未来的办学学科特色进行打造。

2  校园文化初步形成。

清一、清二两所学校在二十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勤”、“实”“细”为特征的校园文化。学校一贯注重对学生的一日常规管理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常规管理制度较为细致全面,检查督促到位,师生对制度有良好的执行力。九五期间,两校又先后进行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有规有矩;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井然,忙而不乱。

长期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工作勤奋,求真务实,身先士卒;学校有一批教师,为人朴实,工作踏实,教学严谨,有较强的责任心;学生勤奋刻苦,学业基础扎实。细致到位的常规管理、朴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勤奋刻苦的学校氛围在清潭地区享有赞誉,深得附近居民的信赖。

3  教育教学质量显著。

学校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良好的教育,全面发展一直是清潭一、二小学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学校一直以来把日常行为规范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点,一年一度的艺术节、读书节、数学节、科技节、体育节、营火晚会,至今已举办了十届。学校每年开设20多个兴趣小组,进入课程改革后学校又开发了民间文化校本课程和书法校本课程,生动和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多才多艺,发展较为全面。

两校曾在九五期间,分别就“数学类活动课程”和“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进行过研究,获得市教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并取得一定成效。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业基础扎实,勤奋刻苦,在省、市、区组织的数学竞赛、征文比赛中均获得较好的成绩,在社区居民中口碑极佳。

(二)问题反思

1、学校整合调整,内部管理机制还需重建与完善。

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之症结在于体制,随着一小、二小的整合,三校的建成运行,建立与之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是规模办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就学校的整合调整阶段,我们发现存在二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度建设还存在着盲区,导致一些工作的推进因失去引导而显得低效,如骨干教师的管理制度、年级组长、中层干部的考评制度等;二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部分制度显得相对滞后,不能充分体现服务与引导,术科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学生多元评价制度等。

面对学校的整合与调整,原两所学校的领导班子之间、教师之间工作思路、工作方式还需进一步协调,以实现学校文化与教师思想上的融合。三所学校现有的人、财、物、事诸因素急需进一步优化组合,有效整合,实现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2、创建学校特色、彰显学校个性化教育的思想还需增强。

清潭一小和二小在2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学生勤学、教师敬业的优良传统,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底蕴。但综观两校,能在市、区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某个领域或某个项目还未形成,学校特色项目、学校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思想尚未凸现。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的教师也较少。

3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均衡。

课程改革后,教师的工作负担加大,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减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降低,导致教师只是忙于应付、被动执行的工作局面及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育研究的主动性,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近几年,随着教师队伍中独生子女的增多,一部分青年教师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动力,缺乏教育教学的服务意识和研究意识。

其次,剖析我们的教师队伍可以发现:一是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力量相对教强,而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师力量较弱,而且配备不全;二是骨干教师的数量和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弱势群体教师有一定比例。三是教师队伍结构偏年轻化,一百多名教师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约占70﹪,是独生子女的教师约占50﹪,大部分教师文化底蕴不够厚实,学科素养有待提高。缺乏持续深入反思的习惯。

 

二、  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

1、办学理念:让每个生命都闪光

90年代,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成了中国教育界最具号召力的声音,究其原因就在于它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对师生生命质量的关注。其实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然而,在民众学校的发展史上,把人当人的教学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教学往往成为压抑人的生命活力的人工窒息机。即使在21世纪,教学伦为人工窒息机的状况依然没有改观(佐藤正夫)于是我们提出了“让每个生命都闪光”的办学理念。

生命: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是具体的、独特的生命个体。

生命闪光:生命闪光就要防止将人物化的做法,摈弃扼杀人性的教育,追求丰富人性的教育,给孩子成长和发展的自由,包括外部活动的自由,也包括内部理智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和思维的自由)

每个生命闪光:

既然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具体的生命个体,那么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提供适当的教育,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充分发展。而不是培养苍白、机械、无个性的标准件。

我们在关注每一个孩子,也关注每一位教师,促进所有孩子的发展的同时促进所有教师的发展,使每一个教师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每一个教师的声音都会被重视,每一个教师都能步入研究的状态,每一个教师都能享受教师职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2、总体发展目标:

“让每个生命都闪光”需要学校具有服务的文化。服务的文化能使学校领导为教师服务,为教师的发展服务,让每个教师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能使教师为学生服务,向他们提供适切的教育,使不同天赋、潜能、气质的孩子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让每个生命都闪光”需要学校有研究的文化。研究的文化能使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把研究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研究中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能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学会学习,体会成长的快乐。

“让每个生命都闪光”需要学校具有追求个性的文化。个性意味着差别和多样化,意味着对独特性的尊重。追求个性的文化能使学生张扬个性,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获得个性化的发展,能使教师拥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能使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特色学校。

学校未来三年的总体目标是:

2006年度实现:人力、物力、文化的有效整合,形成服务、研究文化的规范与思路。

2007年度实现:形成集团化办学模式,管理方式转型,服务、研究文化初步形成。

2008年度实现:服务、研究文化深入人心,管理流畅,跻身于常州名校的行列。

3、具体工作目标及相关措施:

A1学校建设与管理

1)办学规模

三校整合以后,按低、中、高三个年段实施一校三址,学段布局。平均每个校区在18个班左右,按每年扩招2个班计算,三年后三个校区共有60个班左右。2006年在一年级开设两种班种——项目实验班4个,普通班6个。二—六年级维持原班级数及原班级人数。项目班班级人数控制在36人左右,普通班学生数控制在45人以内。教师编制至少按12.4配备。

2)校园建设

环境建设:三个校区各成特色,互相照应。实现美化、绿化、个性化。西校区,借鉴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以色彩鲜艳的卡通图案为主,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儿童气息,富有童趣。东校区,着重构建书法文化环境,以书法家、书法作品为主,营造浓浓的书法氛围。南校区,本着与中学接轨的思想,强化“心理健康”和“诚信励志”两方面的环境布置,让每个校区形成各自不同的校园风格,充分彰显年段特点,以适合不同年龄的学生,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数字化校园建设:开辟教科研信息网,增设“家庭、社区议事评价子栏目”和“清潭数学教学分格子栏目”。学校配置一套电视节目摄编系统,建好红领巾电视台,办出学校电视台特色,开设两至三个有质量的栏目,电视台节目通过网络传输,以实现三校资源共享。

  将三个校区的专用教室配置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实物展示台、彩电等,全部建成多媒体教室。

创办以“数学学科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校报校刊。

3     管理机制重组

06年起,建立学段型管理机构,实施校长负责制,即学校主管校长全面负责,下设“办公室”,聘任办公室主任一名。三校区分别设有“行政管理中心”和“教育教学研究服务中心”。“行政管理中心”由常务副校长及每个年级配备的级部组长和学科组长各一名,具体进行年级事务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教育教学研究服务中心”由教导处、教科室组建,进行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引领。

采用“扁平式”管理模式。学校主体工作由校长室统一策划和领导,统一布置,分校实施;学段重要工作由校区研究,校长决策;一般工作由校区研究实施,并通报校长室。建立“每周一次校区行政扩大例会(包括级部组长在内)、半月一次学校行政例会、一月一次校区调研分析会”制度,以部署、交流、剖析学校工作及校区管理成果、问题、困惑,并形成学期调研报告。促进校区间互动发展、和谐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4)管理制度重建

建立“服务制度”:

建立“部门工作报告评议制”,以改进部门工作作风和方法;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建立“校区管理岗位培训制度”,实行岗位指导;开展项目领衔培训,对班子成员和教科研中心组成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干部管理能力和设计分析能力,更好地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服务。

重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制度。对青年教师开展班主任培训、民间工艺制作的的培训。对全体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使每一位教师能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实行教师月考核制度,以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性。

建立“家庭社区议事评估制度”,成立“和谐研究会百名代表议事会”,服务于社区,服务于家长,以满足社区、家长的需求,形成家庭、社区与学校教育的合力。

建立“研究制度”:

巩固“每周半天定期研讨制”,实施课题引领与教科研融合的思路,进一步完善“课例研究三备三上、资源共享”及“教科研活动骨干引领、申报承办”的研究方式。

试行“招聘式项目领衔制”,每学年度对校级教科研课题研究、学校特色项目、新增课程项目等试行招聘式项目研究领衔制,有认定的领衔人组织项目研究工作组,发挥教师积极性、创新性,以增强项目研究实效。

建立“年段教研评比制度”,以子课题组、教研组、师徒帮带组为载体,每学期对年段教研进行评比。

完善“教科研奖励制度”,通过成果展示、小组互评、集体评议评选出“教科研优胜小组”及“教科研积极分子”,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A2队伍建设

1     班子建设

班子成员做到:重学习、讲廉洁、能教学、会研究、善管理、乐合作、懂法制、勤服务、勇创新、敢负责。

班子成员的本科学历、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市级荣誉及论文发表逐年提升。

连年保持“钟楼区好班子”称号。

2     教师队伍

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师队伍,其中引进体育教师3名,美术教师2名,音乐教师2名,科学1名,通过合理流动,引进骨干教师610名,使教师100%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在个人申报基础上拟订学校名师后备培养意向计划书,成立“校名师工作室”。至08年,学校教师中争取进入市、区名师行列后备12人;争取小中高职称23人。

制定教师培养目标,给40岁以下的教师“量身定做”,加快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制定三年个人发展计划,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中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老年教师经验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发展。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开展主题沙龙研讨。提高的教师专业水平。使学校30%的教师形成个人教学特色,其中10%的教师的教学特色在区内有一定影响。培养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5人,市教学能手、新坛新秀12人。

组建教师“心语茶屋”俱乐部,帮助教师释放工作压力,引导教师读书、交流、休闲、反思,具有:会休闲,有饱满的工作状态;爱读书,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善思考,有独特见解;勇探索,有实践智慧;善合作,有团队精神。

A3德育工作

1     德育资源建设

成立家长、社区、学校“百名代表议事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和谐教育研究会”,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建立社区德育基地,与社区签订合约,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道德体验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外德育资源。

根据我校独特的培养目标,对思想品德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按年段形成系列活动主题。面向全体以学科教学、班队活动为主渠道,注重“自信自强、我能行”教育及快乐生活、快乐成长等心理健康教育。建好心育室,开展“心语童真日记”、“心灵个案”、“心灵对话”等工作。加强家庭对儿童进行心理教育指导,尤其注重特殊家庭子女及特殊儿童心理教育与疏导,重视个案教育积累。形成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之德育特色。

2)德育文化建设

重视德育文化建设,分校区按年段形成德育特色。低年级:强化一日常规教育;中年级:重视文明礼仪教育;高年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创编体现三校区低、中、高不同特点的系列武术操,形成年段系列,组织学校武术操比赛,寓教育于操练,富文化于运动,促进学生体魄身心,思想精神和谐发展。

A4课程建设与实施

1     课程改革

我校对国家美术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开设了民间工艺课程(主题泥工、剪纸刻纸、中国结艺、染色米画、美术文字),未来三年中我们将再次对美术教材进行梳理,增添新的内容,按年级形成序列。在西校区设置民间工艺文化室,成立民间工艺文化社团,培育民间工艺技能小星星。

面向全体,创设书法文化氛围,引领学生走进书法文化。强化学校的书法校本课程实施力度,形成自编系列教材,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书法教师队伍。成立学段书法社团,开设小星星书法技能训练班(铅笔、毛笔、钢笔、粉笔),培养一批书法小能手。

2     数学学科特色建设

数学教学重视思维训练、借鉴和运用“尝试教学法”、“成功教育理论”以及洋思中学的实践经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对数学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依托《多元智能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让数学课堂教学融入“数学思维体操3分钟”,“数学学习反思3分钟”,努力探索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清潭风格和流派”的数学课堂。

面向全体,引领学生走进数学文化,倡导“人人讲数学故事,人人学有意义的数学,人人参与开心数学节,人人投入数学实践”。开设数学文化电视广播栏目。创建以课堂教学为塔身,数学文化为塔底,数学竞赛为塔尖的数学学科特色。

A5教科研工作

1     教科研基地建设

实施课题引领与教科研融合的思路,使教科研活动主题鲜明、进一步发挥市优秀教科研基地和家庭教育研究基地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保持市优秀教科研基地称号。

2     课题研究与成果展望

《多元智能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成果在市评比中获奖。积极申报第三轮市级电教课题和省级课题《家庭、学校、社区教育整合机制研究》,争取成功立项,并开展扎实有效的研究,

30%的教师有个人的小课题研究,其中80%的教师有科研成果发表或获奖。汇编清潭小学教科研论文集。有相当一部分课题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A6学生发展

1     道德素养

文明的行为习惯:学生行为习惯符合小学生行为规范要点,得到家长、教师、社会共同认可和赞誉。

良好的道德素养:学生思想道德认识达到《小学生德育纲要》要求,具有社会小公民意识、公德意识、集体意识、自我行为规范意识和是非分辨的基本能力,行为自律,有规有矩,无违规违法行为。

健全的人格品质:活泼乐观、自信自强,虚心谦让、宽容亲和、自我规范、积极进取、吃苦耐劳。

自主的学习能力:学生对各学科学习有兴趣,在课堂学习中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初步的观察、思维、操作能力;能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调动多元智能所学获得新知;初步具有实践、探究、创新精神。爱读书,知识面广;善于思考,善于表达。

多元的智能发展:学生有智能多元认识和智能多元发展意识;积极参加智能多元发展的各项活动,自主地发展智能强项;在学习、活动中正确交往,学会自我反思;注重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

2)学业水平

学生毕业成绩合格率达98%,优秀率达50%,教育总体质量良好,得到家长的赞誉,满意度达90%。学生发展后劲足,深受清潭中学等学校的青睐。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得较高奖次,在各级素质调研、检测中成绩名列全区前茅。

 

三、  保障措施

规划的落实需要学校做好组织与保障工作。学校将加强观念引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指定详尽的实施计划,落实经费保障。

1、观念引导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最为关键的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因此从领导到老师都要通过学习、反思、研讨,认识“让每个生命都闪光”的本质,形成新的教育观、德育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科研观、管理观,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2、组织保障

学校将确实给予各部门相应的权利,避免有职无权或有权无职的现象存在。同时由学校领导、教师、专家组成规划实施评估小组。每学期对达成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寻求对策。

3、计划保障

为落实规划的实施,学校、各科室都要制订相应的学年工作计划。各部门的计划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且要在教育活动的创意和管理落实上下功夫,做到每项工作责任到人。教师个人计划要把工作与个人的专业成长结合,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标。

4、经费保障

学校将加入大资金投入,调整经费使用结构,经费使用向教师科研、校本培训、课程建设等方面倾斜,同时完善奖金分配制度,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5、建立专家支持系统

为顺利实施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学校将聘请有关专家作为学校发展顾问。专家支持系统中既有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也有课程方面的专家;既有科研专家,又有学校管理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