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动态情境促进自主创新教学设计

创设动态情境促进自主创新教学设计

创设动态情境促进自主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数学教学的难度。而现代化的电教媒体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其直观性、交互性、智能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能够传递大量的信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电教媒体巧妙组合运用,适时创设动态情境,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数学知识大多以抽象的图形、符号为表现形式,学生往往对此不感兴趣,课堂上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像、鲜艳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去积极地探索、主动地发现。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先播放了一段“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片,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四种小动物所骑车子的车轮形状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比赛开始前,让同学们猜猜谁的车子跑得最快?为什么?比赛开始,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只见小白兔骑得轻快又平稳,一路领先;而另外三只小动物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劲,可就是赶不上,还差点把屁股给颠破了。画面上小白兔愉快的表情、另外三只小动物的憨态、夸张幽默的伴奏音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在笑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比赛结果跟我的猜测不一样呢?为什么别的动物都被颠得七上八下,而惟独小白兔的车子却跑得又快又稳?此处多媒体的演示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的兴趣和情感,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提供感性材料,感知、发现规律

“循环小数”是学生学习数学时比较难掌握和表述的一个概念,教学中可以运用媒体组合,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感知材料,让学生去感知、去猜想、去主动发现规律,从而逐步理解掌握新知。

首先,教师用录音机播放一段火车前进时车轮滚滚发出的声音,并提问:“火车车轮滚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规律?”当学生说出总是重复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后,教师板书“重复”两个字。接着,运用投影抽拉片,依次出现两个五角星和一个圆的图形。当逐个出现到第十个图形时,让同学们猜一猜下面一个是什么图形,为什么?再猜一猜第十八个是什么图形,当学生猜出第十九个图形是“五角星”时,抽拉片上出现了省略号。这时,教师巧妙提问“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思考,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组两个五角星和一个圆这样的图形,从而发现抽拉片上图形的规律: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然后,让同学们想一想自然界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大家马上就会想到日出日落、四季轮回、每个星期的周而复始,那数学王国中有没有这样的数呢?媒体的巧妙组合,使学生处在看、听、猜、想这一系列过程中,虽然还没有学习循环小数,但对该概念中的一些关键词却已能感知和领会了。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循环小数”,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展示动态过程,培养抽象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现代化媒体能形象地模拟思维世界,再现思维过程,促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散思维过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圆柱体,让学生想象和思考“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接着,画面上缓缓展开圆柱体的侧面,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此时,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认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再看一下刚才的演示,进而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至此,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散,他们认为如果不沿着圆柱体的高展开侧面,那得到的将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并争着动手操作、验证。

四、再现生活情境,开发创造潜能

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了好奇。然而,由于传统教学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地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后,创设了丰富的生活情境,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

如教学《简单的统计》一课时,我请人把一个路口1分钟内各种车辆来来往往行驶的情况拍摄成了一段录像。放第一遍录像时,要学生说出各种车辆通过的数量,大家感到录像放得过快来不及数,讨论出用做标记的方法来统计;放第二遍录像时,虽采用了此方法,但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又想出了分工的方法;放第三遍录像时,学生分工合作,每人统计一种车辆,这样各种车辆的数量也就能准确地统计出来了。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不断实践,创造潜能得到不断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亲历了统计的全过程,自己发现并掌握了统计的方法。

实践证明,巧妙组合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生动、富有情趣的情境,能更好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点燃学生思维和创新的火花,对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有着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