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
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
地理教案-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知识。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
地理教案-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特别是环境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通过适应对环境的指示作用,了解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明确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
地理教案-陆地环境的组成——地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质作用及其分类,初步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内容,掌握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的构造地貌,掌握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判读原理示意图,从图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地壳运动和变化的观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
陆地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总体特征以及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其潜力是无限的,使学生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同时使学生懂得利用自然资源要有因地制宜的观点、整体的和综合的观点,对资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知识。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图
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的根源,以及监测防治的措施。  2.了解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涵,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以及如何处理好相邻国家间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问题。 教学建议  1.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问题包括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空间资源分布的范围,包括的种类,开发利用特点等。  2.了解世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港口建设和港口贸易的发展。  3.了解世界著名的围海造陆工程。 教学建议关于海洋空间利用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的深远意义。由于世界人口的
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通过学习土壤的形成过程,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土壤标本或实地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特别是环境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通过适应对环境的指示作用,了解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明确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意识,并逐
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
陆地环境的组成——地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质作用及其分类,初步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内容,掌握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的构造地貌,掌握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判读原理示意图,从图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地壳运动和变化的观点,逐步树
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岩石的组成、三大类岩石及其简单成因,并通过了解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从而明确地壳物质循环关系。通过学习岩石、矿物和矿产等概念,使学生了解岩石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通过阅读地层和化石等资料,使学生认识岩石在科学研究上的意义,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
人类认识的宇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点。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天体系统的结构,以及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及太阳黑子对降水的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宇宙探测的现状和发展,人类认识宇宙的范围不断扩大。  2.了解探测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环境的重要意义。  3.了解中国在航天方面取得的成就。二、能力目标  1.通过归纳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收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  3、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 教学建议关于地方时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讲清地方时的概念和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划分。  3、了解24节气划分及对农业的意义。  4、理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德育目标   通过理解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激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的特点;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的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以及各层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
大气的热力状况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从各种资料中认定、提取、加工处理各种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教学建议关于大气热力作
地理教案-高一地理3、2 海水的运动 教案3.2 海水运动[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⑴了解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⑵理解洋流的成因、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⑶掌握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能力目标⑴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⑵认识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洋流成因及其分布规律[教学方法]直观讲授法 [教具
大气的运动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的产生及受力状况。在学习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图和示意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在明确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
页次:2/10 每页25 总数22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