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纠正孩子的自私心理?

疾病知识  2009-03-06 03:02:29  文章出处:
  一、家长在让孩子感到自己生活在母爱、父爱或其他爱之中的同时,也应该让孩子懂得“回报”。每一个孩子都会主动回报爱他们的人,愿意送给他们好东西,愿意为他们做事。可是,许多家长却不珍惜孩子这份可贵的情感,或者是淡漠、或者是拒绝;有时是出于好心,不忍心要孩子那心爱之物,或不舍得让孩子做事
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或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 巴甫洛夫
  

  一、家长在让孩子感到自己生活在母爱、父爱或其他爱之中的同时,也应该让孩子懂得“回报”。每一个孩子都会主动回报爱他们的人,愿意送给他们好东西,愿意为他们做事。可是,许多家长却不珍惜孩子这份可贵的情感,或者是淡漠、或者是拒绝;有时是出于好心,不忍心要孩子那心爱之物,或不舍得让孩子做事。久而久之,孩子这份可贵的情感被磨灭了,到这时再说“这孩子真没良心、真无情”已经晚了。

  二、家长应引导孩子关心别人,培养孩子对他人情绪的敏感性。家长自己要做一个待人热情、关心别人、不自私的人,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有说服力。家庭中夫妻之间、婆媳之间,邻里之间,互相体贴、照顾,随时随地暄寒问暖,从语言到行动让孩子感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互相帮助的美好友善的关系,认识到互相协作、互相谦让的必要性,体验到必要时做出一定牺牲的愉快情绪使孩子从小就学会善于“察颜观色”,看到别人感情变化,想到别人的心理和愿望,从而愿意做出让步,或者去帮助别人。

  三、奖励是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之一,孩子的许多好品质都是在赞扬声中形成的。因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关心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他很希望说自己是“好孩子”。许多教育家研究证明,精神鼓励的作用要比物质奖励好得多,效果也好得多,原因就是能避免一些物质奖励带来的弊病。家长对孩子能关心别人,有好东西让大家分享,或做出一定牺牲的举动,要给予肯定、赞许,但不要大惊小怪地予以奖赏,不恰当的物质奖励不利于培养他无私的品格,反而会为了追求奖赏而去做事,一旦一次没有给奖,下次可能就不做了。这样,反而滋生了孩子的自私心理。

  总之,家长一方面应该要求自己不自私,以无私的形象影响教育孩子;另一方面,要从小事做起,逐渐引导孩子克服利己主义心理。

推荐健康名言:
  • 健康的身体乃是灵魂的客厅,有病的身体则是灵魂的禁闭室。——培根

  •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德谟克利特

  • 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约翰·格雷

  • 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暗,而强健的活力就使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斯宾塞

  • 身体既是心智的基础,发展心智就不能使身体吃亏。——斯宾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