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聋孩子与人分享的意识

培养聋孩子与人分享的意识

培养聋孩子与人分享的意识

  

培养聋孩子与人分享的意识

一、         内容摘要

本案例缘起于班级里存在的一个“小家子气”的现象,从而引发了笔者对健全孩子、对听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深思。聋儿康复事业并不只包括听力言语的康复,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学会善待别人,与人友好相处,成为一个适应时代需要的社会人。

二、案例背景

现在的孩子,多以爷爷奶奶带的多,往往有时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大哭大闹;还有一部分孩子,成天跟爷爷奶奶在一起,在入园前甚至未真正和同龄孩子交往过……这些现象造成了孩子们依赖性强、骄纵任性、极端的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同伴交往、不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等心理特点。而这些现象也同样的出现在我们听力障碍儿童的身上。

三、过程描述

又是一个美丽的清晨,朝日的阳光依旧灿烂。怀着无比欣喜的心情,我迎接着孩子们的到来。虽然踏上特殊教育岗位多年,但每一次面对孩子们虽然失聪却依然纯真的笑脸,我的心里总是会拥有无比的满足。

瞧,远处走来一个小巧的身影。是小禾,一个因为摔跤而导致失聪的小男孩。“小禾早!”“老师早!”轻声轻气的,小禾算是回答了我的问候。但随即就展现一个灿烂的笑脸,从书包里掏出一部崭新的吉普车来,鲜绿的外壳,精致的造型,让人不觉眼前一亮。小朋友一见,立刻蜂拥而至,每个人的眼里流露出羡慕与渴望的神情。虽然,孩子们还不怎么会说话,但是对于玩具的渴望心情却和天下的每一个孩子都一样。忽然,小禾象刺猬一样,一下子抱住了自己的小汽车,后退一步,戒备地看着小朋友。我的心一沉,一向内向的小禾难道对自己的小伙伴也这么小气吗?可是,不由得我不信,不管我怎么好说呆说,好言相劝,小禾只是抱住自己的车子,紧抿着嘴,一言不发。忽的,我想起小禾妈妈曾对我说过的一番话,不禁陷入了沉思。小禾原本是一个内向的孩子,自从摔跤后,整个人就变了。沉默、内向、不喜欢理人,别的小朋友碰碰他的东西,他就会拳头相向……

小禾的语言能力比别人都强,家里人更担心的是孩子将来的性格、心理健康问题。如何让孩子和别人更好的交往、如何融入健全孩子的群体,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适应新时代的社会人,这是一个随着听力障碍儿童年龄不断增长、语言能力不断增强而日益迫切的问题。

如何改善孩子们的独占意识,教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呢?考虑了好久,我们决定还是从孩子们的身上寻找突破口。在下一月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开展了“我们一起玩”和“我做小主人”活动,要求每个孩子从家里带一件最喜欢的玩具,在休息的时候让孩子们交换玩具,刚开始,孩子们都死抱着自己的玩具不放,可继而看见别人手里诱人的玩具后,终于松开了手。每周一,我们让孩子们带点好吃的,分给班级里的小朋友,同时,让每个小朋友对他说“谢谢”,一股成就感在孩子们的心中油然而生,渐渐地,孩子们不把自己的东西看的那么重要了,也开始愿意与人分享了。虽然,他们还不知道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善待别人,虽然,他们有时还是会“小家子气”,可是,对他们来说,已经迈出可喜的第一步。

四、现象分析

“四二一”结构的家庭占据了现今社会家庭结构的主体,作为核心主体的孩子由于生活环境和地位的特殊,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必然有其特殊性。而其中更特殊的一部分群体――听力障碍儿童就更有其特殊性了。常碰到这样一些家长,在我们问及是否想再生第二胎时表态:即使不担心第二个孩子的听力,也担心养了第二个,这个孩子咋办?所有的关怀和爱护必然会被分去一半。与其这样,不如守着这一个,给他最好的照顾,最多的关怀。每个家庭成员因为孩子受到的创伤,在同情怜悯之余,就会产生一种补偿心理,从而对孩子的专宠溺爱甚至超过一般的健全孩子家庭。却不知,正是这样一种心态,造成了听力障碍儿童普遍存在的娇气、任性、独尊、自私、依赖等心理现象,使孩子养成了独玩、独食等不良行为习惯,进一步形成了他们与外界交往的障碍。

良好的品德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作为教师首先要为孩子创设与人交往的环境,将同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