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对待孩子第一次不良行为

谨慎对待孩子第一次不良行为

谨慎对待孩子第一次不良行为


  一个孩子摇摇摆摆一路走来,总是有很多的第一次,有些让父母骄傲,有些却会让父母生气,愤怒,如“第一次”撒谎,“第一次”发脾气,“第一次”拿别人的东西。这个时候,我们该做点什么呢?简单粗暴的方法,否则不仅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可能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得以强化。 

  要重视孩子的第一次不良行为,及时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纠正其不良行为,以免养成不良习惯,而千万不迁就,特别要注意方法。 

  孩子“第一次”撒谎有的是孩子分不清幻想与现实,而把幻想当成了现实,无意间撒了谎。这种情况,当父母讲清幻想与现实的区别,加以正面引导以后,孩子便能很快地改正。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做错了事,为了使自己避免受罚,便用撒谎来应付大人。如果“第一次”撒谎得逞,孩子尝到了甜头,以后便会用撒谎来应付被动局面,渐渐形成撒谎的不良习惯。 

  当父母发现孩子“第一次”撒谎时,不要粗暴地打骂孩子,而要设法弄清孩子撒谎的原因,然后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有时父母表扬不当,批评不当,也会成为孩子撒谎的诱因。如有的孩子为了受到老师的表扬,故意把自己的钱说成是在路上拾到的交给老师;有的孩子“闯了祸”,说真话受到严厉惩罚,吃了苦头,以后“闯祸”便隐瞒事实真相……父母要认真分析孩子撒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耐心教育,因势利导,便能逐渐纠正孩子撒谎的不良习惯。 

  孩子“第一次”发脾气,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哄劝、迁就,孩子便以为胡闹是正确的,并以此作为“治服”大人的手段。长此以往,孩子便形成爱发脾气的坏习惯。 

  还有的父母面对孩子爱发脾气的现象,常常简单化地以“打”来对付。其实,这样的后果,或是孩子屈服于棍棒,或是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诱发过激行为,酿成严重后果。孩子“第一次”发脾气时,父母最好用“冷处理”的方法:暂时不理他,而去干别的事。这时孩子由闭着眼哭闹到偷偷地睁开眼看看,见父母不理他,便会慢慢地停止哭闹,情绪也会渐渐平静下来。当孩子“发泄”够了以后,父母再以适当的方式同孩子讲道理,指出其错误,孩子便比较容易接受,以后再也不乱发脾气了。 

  当孩子“第一次”拿别人东西时,父母一定要查清原因。有的孩子是把别人的东西错当成自己的了,比如同样的手帕、玩具。如果是这样,父母要把孩子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让他看,让孩子明白他现在拿的是别人的东西,是拿错了,把东西还给人家,并向人家道歉。如果孩子因喜欢、好奇而要拿别人的东西,父母应当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可以私自去拿,必须事前得到别人的同意才可以拿。做父母的千万不能用“偷”这个字眼去训斥孩子,因为孩子是天真、无知才这样做的,不是故意的。 

  如果可以有效的从一开始就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就可以将孩子的不良习惯扼杀在萌芽期,而不用以后整天气得说孩子不听话了! 

  摘编自《家庭教育导报》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