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i u ü y w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二

一年级语文上册i u ü y w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二

一年级语文上册i u ü y w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二

1、一年级语文上册i u ü y w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二

一年级语文上册i u y w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二

(二)学习单韵母u

1.读准音。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哪些小动物?

教师引导说出:树上乌鸦在休息,河里乌龟在玩耍,乌鸦的乌、乌龟的乌读音里都含有u。

(2)(课件出示单韵母u、乌龟图)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认真听音,观察教师发音的嘴形,掌握发音方法,跟读、齐读。

图片

发音指导:发u时,开口度很小,双唇拢圆留一小孔,舌头向后缩。

(3)回忆学过的汉字五,帮助正音。

(4)师生共编顺口溜:嘴巴突出u,u,u。

2.识记形。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u的样子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2)教师做u的手指操,学生模仿,看谁的手指操做得最标准。

3.u的四声

(1)(课件出示:ū、、ǔ、)引导学生观察并自由读,同桌互读,再放录音正音正调。

(2)师生共编顺口溜识记。如,师:火车进站生:ū,ū,ū;师:屋中无人生:,,;师:蝴蝶跳舞生:ǔ,ǔ,ǔ;师:爱护公物生:,,。

(3)分组自由读u的四声,教师变序指名读。

2、一年级i u ü y w评课记录说课稿教学设计

一年级i u y w评课记录说课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根据一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主体的特点,本教案设计,教师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具创设情境,把学习拼音字母寓于故事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浓厚兴趣。同时,配上相应的朗朗上口的语境歌,帮助学生学习,化难为易。此外,教师还根据一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特点,以游戏为载体,把拼音学习和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趣味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录音机、情境设计图。(教师)

2.拼音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新课

1.卡片复习单韵母ɑ、o、e及其四声。

2.教师揭题: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三个拼音朋友,单韵母i、u、,希望每个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正确念、牢牢记。

设计意图:利用卡片复习单韵母ɑ、o、e及它们的四声,有利于对单韵母的巩固,更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整体感知,欣赏图片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学生讨论、交流)

2.谈话导入:这小院真美。你看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朋友正趴在河边看小鱼吐泡泡。河里还有一只小乌龟悠闲地爬着。院子的周围种着许多树,院子中间还晾着一件衣服。多么温馨的小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看图,寻找图形与字形,图意与读音的相同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后面的读音记形奠定基础。

三、图片引入,学习韵母

1.教学单韵母i。启发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1)学生观察,看图说话。

(2)谈话引入:衣服的衣跟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第一个单韵母i的发音相同。

(3)听音、发音。教师示范发音,注意看清老师的口形。老师发音时牙齿怎么样?(学生观察)师生共同编顺口溜:牙齿对齐iii。(齐读,开火车读)

(4)记忆字形:i像什么呢?

(5)教学i的四声。

①师:i和a、o、e一样,可以戴上四顶帽子。仔细看,i戴上帽子后和原来有什么不同?(出示:īǐ)学生观察比较。

②出示多媒体课件:(儿歌)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

③学生分组练习朗读i的四声。教师范读:ī这件衣服真好看!咦!我的铅笔在哪儿?ǐ拿把椅子您请坐。你的意思我明白。

(6)指导书写i。

①教师指导学生认识i的基本笔画。

②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小竖,然后在上格中间写点。写后请同学们说i的笔顺。

③师生共同练说书写韵母i的儿歌:中格写小竖,一点在上格。

④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2.教学单韵母u。

(1)学生观察,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

(2)学生看插图说话,教师引出u:一只小乌龟在河里玩耍。乌龟的乌的读音里面就有u。

(3)教师示范发音,学生听音,看口形。教学讲解:发u音,嘴唇拢圆,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向后缩,舌根抬起,发音口形不变。学生练习读单韵母u,师生共同编顺口溜:嘴巴突出uuu。(教师领读,学生集体读,教师指学生领读。)

(4)教师引导学生记字形:图上哪个地方像u?(这只小乌龟像u形。)还像什么?(像只茶杯uuu。)

(5)教学u的四声。多媒体课件出示:ūǔ。

ū第一顶帽子平平的,谁会念?火车呜呜叫ūūū。

第二顶帽子上山坡,谁会念?没有就是无。

ǔ第三顶帽子转个弯,谁会念?一二三四五ǔǔǔ。

第四顶帽子下山坡,谁会念?我们爱公物。

(6)指导书写u。

①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竖。注意无论是竖右弯,还是竖,竖一定要写直。

②教师指导学生试编小儿歌: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先弯后竖紧相连。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④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放在实物投影上大家评议。请同学们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你觉得不太满意?应该怎样写?

⑤学生修改自己书写不满意的字母。

⑥再次展示,教师对写得好的、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

3.教学单韵母。

(1)学生观察,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

(2)学生看图说话,教师引出:一条大鱼在水里吹泡泡。(出示:)

(3)教师示范发音,学生看口形。

的发音,舌位和i相同,只是嘴唇要撮成圆形,发音时口形不变。口形像在吹笛子。

(4)记字形:u和的字形有点相同,又有点不同,谁来说说有什么不一样?教顺口溜:u上加点,小鱼吐泡。

(5)练习u的四声。也戴上了帽子,(出示声调卡)谁愿意来当小老师?

他姓於,ǖǖǖ。我吃鱼,ǘǘǘ。

天下雨,ǚǚǚ。一块玉,ǜǜǜ。

(6)指导的书写。

①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笔顺,启发学生思考,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观察两个点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两个点稍靠近一点,点写在靠下一点,在上格的下面。

③师生共同创编韵母的书写儿歌:竖右弯,连直竖,再写两点在上边。

④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表扬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好的同学,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书写不规范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⑤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欣赏书写好的学生作业。

设计意图:教学拼音字母时,教师根据图和字母的结合展开趣味教学,另外,还根据主题图让学生练习说话,创编儿歌,把拼音学习和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游戏练习,巩固记忆

1.利用卡片开火车读6个单韵母,可以打乱单韵母的次序。

2.做摘星星的游戏。老师读一个带调韵母,请学生摘下写有相应字母的星星。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巩固字母的发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枯燥的字符活起来,引导学生记住字形。

五、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新朋友i、u、,不仅知道了它们的名字,还记住了它们的样子。

2.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把我们今天认识的三个新朋友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写给爸爸妈妈看。

设计意图:归纳本课学习内容,梳理整合本课重点。把本课新知读给爸爸妈妈听,写给爸爸妈妈看,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望,巩固新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谈话引入

1.ɑ、o、e、i、u、,它们6个兄弟是一家人,我们称它们为单韵母。

2.教师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带调单韵母。

3.导入新课:学校要召开家长会了,小i和小u的妈妈来了,你想认识她们吗?仔细看图,两个妈妈就藏在里面呢。(学生自己发现)师相机板书y、w。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声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个声母。

设计意图:用孩子的语言,用贴近生活的情景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i与y、u与w的联系与区别。

二、图片引出,学习y、w

1.学习声母y。

(1)出示多媒体课件,观察教材23页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上的什么像声母y的形状?(大树闪动。)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并引出y。

(2)教学发音。

①教师示范发音,要求学生听清发音,观察口形,同时思考:声母y的发音与以前学过的哪一个单韵母的发音差不多?(单韵母i。)

②比较读,让学生听听两者有什么不同。声母y和单韵母i发音相同,但要读得轻些、短些。(教师范读、领读。)

(3)教师引导学生编儿歌,记字形,掌握书写方法。学生创编儿歌:像个树杈yyy。教师讲解书写方法:y两笔完成,占中格和下格。学生描红,并在练习本上写3个。(教师巡视指导)

2.教学声母w。

(1)出示多媒体课件,观察图画,引导学生思考,图上的什么像声母w的形状?(屋顶闪动。)教师说话引出w。板书:w。

(2)教学发音。教师提问:大w是u的妈妈,它们的读音很相似。你能根据老师刚才讲的y与i的联系与区别,说说声母w该怎么读吗?(w轻而短,u响而长。)

(3)记字形。师生共同创编儿歌:屋子屋子www。

(4)指导书写。教师讲解书写方法:w住在二层楼,由两个v组成,不能写得太宽,学生临摹(m)大w。

设计意图:教师以充满童趣的语言、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赋予枯燥的字母以生命,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生学习起来会更轻松,更快乐。

三、游戏演练,拼读音节

1.出示声母y、w,指名读。

2.教师叙述:声母y和单韵母ɑ在交朋友,老师演示一下它们两音相碰成的音节,y―āyā(鸭),哪位同学能够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请学生分析声母和韵母各是什么?

3.提示:拼读这个音节时,声母y要读得轻短些,韵母要读得响亮些,两音很快相碰连读成一个音节。

4.拼读音节。

(1)谁能将声母y和单韵母āǎ拼成音节?

拼读:yāyyǎy。组词读:yā鸭子的鸭,y牙齿的牙,yǎ哑巴的哑,y亚洲的亚。

(2)谁能把声母w和单韵母拼成音节读一读。组词读。

设计意图:注重拼读练习,并联系生活情境,寻找拼读音节,加深记忆。

四、故事导入,学习yi、wu、yu

1.教师讲故事:有一天,i、u、三个小朋友要出去玩。(拿出卡片i、u、)可是它们年纪小,又不认识路,怎么办呢?它们就请大y、大w来带路。大y说:好!我带你去!大y带着小i一块儿走(将y卡片放在i前面),就成了音节yi。(多媒体课件出示:yiyiyi)大w带着小u一块儿走(将w卡片放在u前面),就成了音节wu。(多媒体课件出示:wuwuwu)小没人带,急得哭了,大y看见了,就对小说:小妹妹别哭了。我带你去,快把两滴眼泪擦掉。小听了,高兴地把眼泪擦掉,跟大y走了。(将y卡片放在前面,把上两点擦掉)这就成了音节yu。(多媒体课件出示:yuyuyu)

2.学生认读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及其四声。

(1)明确整体认读音节。多媒体课件出示yi、wu、yu,教师讲解什么是整体认读音节。

(2)教师示范。出示yī、y、yǐ、y,教师示范读,学生齐读。

(3)学生练读。多媒体课件出示wū、w、wǔ、w和yū、y、yǔ、y,学生练习读,指学生读。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故事情景,使学生通过眼、耳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在愉快的氛围中识记了整体认读音节。

五、快乐游戏,巩固新知

1.猜音节游戏。

老师拿出一张小图片说出一个字,请小朋友认真听,并找出相应的音节,然后当小老师领读。

医生的医  乌鸦的乌 小鱼的鱼 椅子的椅

梧桐树的梧 羽毛的羽 阿姨的姨 跳舞的舞

玉米的玉宇宙的宇

2.读音节,再用音节口头组词。

3.小结:小朋友真能干,我们今天又学习了三个单韵母、两个声母、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现在请你自己再读读书上的拼音。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简单的游戏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 i u ü y w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i u y w听课稿,分享i u y w听课感受和记录

i u y w评课稿第一篇:

i u y w》说课稿

 一、复习

  1、 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了哪几个单韵母?

  2、 单韵母家族还有其它三个兄弟姐妹,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今天一起来和它们交个朋友好吗?

  3、 (板书)i、u、,它们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朋友,但是它们比较害羞,都躲在图画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⑴ 我们的第一个新朋友 i 藏在哪里了?为什么你认为它藏在那里

  ① i 的发音和衣服的衣相同

  ② 图画上,衣服的纽扣很像 i 的形状

  ⑵ 还记得四声歌吗?我们给 i 加上声调来读一读(投影):

  一声高高平又平 ī ī ī,二声就像爬山坡 ,

  三声下坡又上坡 ǐ ǐ ǐ,四声就像下山坡 。

  加上声调的 i 有什么变化吗?

  ──少了一点,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呢?你能告诉我们其中的故事吗?

  参考:i 是有礼貌的孩子,它遇见声调大哥哥就会摘帽行礼问好 。

  ⑶ 我们一起看看小 i 的家住在四线格的哪里,(范写)小 i 有一顶小帽子,但我们先不要放小帽子,先让小 i 的身体住进去,住到中格后再把小帽子放在上格。

  ⑷ 把小 i 送回家后,我们再看看另外两个新朋友躲在哪里?──乌鸦的窝和鲤鱼吐的泡泡

  u 和 长得像吗?没有眼睛的读 u,我们闭上眼睛试一试,没有眼睛只能感到世界一片乌黑,所以没有眼睛的是 u。u 加两眼变成 ,因为小鲤鱼有两个小眼睛。

  ⑸ 加上声调的它们又怎么读呢?请小老师带度四声歌并做动作。

  ⑹ 我们也把它们送回家,知道它们住在四线格的哪一格吗?怎样把它们写漂亮(范写)学生描红,跟写。

  ⑺ 齐读带声调的 i、u、。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抽读卡片,复习带声调的单韵母;然后齐读。

  二、同学们

  你们有遇到过同名同姓的人吗?虽然他们名字相同,但是他们并不是同一个人。在汉语拼音的世界里,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有些拼音字母的读音很相似,甚至相同,但它们是不同的字母,有不同的用途。今天,我们介绍一个汉语拼音的大家族,你们知道是哪个家族吗?对,就是声母,它们派了两名代表来和我们一起上课。

  1、(课件)我叫大 y,我叫大 w,你们能在图中找到我们吗?

  2、你们能帮我们找一下同名同音的韵母朋友吗?

  3、齐读y、w

  三、连线练习

  1、y i     w u

  2、教读儿歌:大 yy,小 ii,大 y 小 i 在一起,组成整体认读音节 yi。

  大 ww,小 uu,大 w 小 u 在一起,汉字注音就读 wu

  3、y 还可以和谁相连呢?yu 猜一猜怎样读?

  小的眼睛不见了,这是为什么呢?你能想像一下,编个故事吗?

  教读儿歌:小 见大 y,脱帽行个礼,摘掉帽子还念

  四、听指挥游戏

  分别贴出 yi、wu、yu,老师拍一下手掌读第一声,拍两下读第二声,如此类推。小组比赛,比一比哪个反应最快,又读得最准。

  五、教写 y、w

4、一年级语文上册b p m f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上册b p m f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四个声母,能认清形,读准音。

2、学会声母b、p、m、f与单韵母的拼音,会拼读

图片等音节。

3、初步学会读轻声。

4、会在四线格里照样子抄写b、p、m、f四个声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声母b、p以及拼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卡片认读带调单韵母。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声母。母的发音和单韵母不一样,它念得又轻又短。

三、教学声母b。

1、图说话引出b。

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

b这个音就是把广 播的播读得又轻又短。

2、教学b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然后嘴唇突然张开,吐气成音。读时要轻而短。

(2) 示范读、领读,正音。

(3)忆字形。

启发学生看图: b像什么? b的一竖像收音机拉出的天线,右半圆像收音机。读顺口溜:我听广播b、b、b。

3、学习b和a的拼音。

(1)看图引出图片。

图上画着什么?(一只小白兔,拔个大萝卜。)

(2)片演标两音相碰:

图片让学生拼读,体会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成一个音节: 图片

(3) 念儿歌,边读边表演,作为课中操: 一只小白兔,拔个大萝卜。

四、教学声母p。

1、看图说话引出p。

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

可以这样说: 冬冬用脸盆泼水。泼 的声母是。

2、教学p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突然张开嘴唇,把气送出,发出p音,要轻而短。

(2)示范读、领读,正音。

(3) b、p对比读。教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让学生口对着手心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4)忆字形。

启发学生看图想象,p的一竖像水往下流,p的半圆像脸盆。顺口溜: 脸盆泼水p、p、p。

3、学习p和a的拼音。

(1)出图片

图上画着什么?(一只猴子在爬竿。)

(2)卡片演示两音相碰:

学生自由拼读,指名、正音、领读。

还可变声调,让学生拼读:图片要求带调拼读。

五、巩固练习。

1、认读卡片。.

2、用纸条演示,教师读音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在发什么音?

六、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声母m、f以及拼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b、p。(集体练,个别读)

2、拼读图片级四声。

二、教学声母m。

1、图说话引出m。

摸的声母是m。(出示m)

2、教学m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双唇紧闭,气流从鼻子出来。

(2)记忆字形。用顺口溜记字形:两扇小门m、 m、m。

3、指导书写。m的笔顺是: m, 一笔写成。m写在四线格的中格。

4、教学m和单韵母的拼音。

看课本上的图,拼读图片

三、教学声母f。

1、图说话引出f。

2、教学f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 上牙轻轻地放在下唇上,摩擦一下发出音。

(2)记忆字形。

可用顺口溜:像根拐杖f、 f、f。像把雨伞f、 f、f。

3、指导书写。f两笔写成,写在四线格的上格和中格。

4、教学和单韵母的拼音。

看课本上的图,拼读图片

四、巩固练习。

1、猜字母。

(1)两扇小]是什么声母?

(2)一竖像天线,右下半圆像收音机,是什么声母?

(3)一竖像水往下流,右上半圆像个盆,是什么声母?

(4)像根拐杖是什么声母?

2、听音取卡片。教师读一个声母,学生取出卡片。

3、用胩片认读声母和音节。

5、一年级语文上册i u ü y w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二

一年级语文上册i u y w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二

(二)学习单韵母u

1.读准音。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哪些小动物?

教师引导说出:树上乌鸦在休息,河里乌龟在玩耍,乌鸦的乌、乌龟的乌读音里都含有u。

(2)(课件出示单韵母u、乌龟图)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认真听音,观察教师发音的嘴形,掌握发音方法,跟读、齐读。

图片

发音指导:发u时,开口度很小,双唇拢圆留一小孔,舌头向后缩。

(3)回忆学过的汉字五,帮助正音。

(4)师生共编顺口溜:嘴巴突出u,u,u。

2.识记形。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u的样子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2)教师做u的手指操,学生模仿,看谁的手指操做得最标准。

3.u的四声

(1)(课件出示:ū、、ǔ、)引导学生观察并自由读,同桌互读,再放录音正音正调。

(2)师生共编顺口溜识记。如,师:火车进站生:ū,ū,ū;师:屋中无人生:,,;师:蝴蝶跳舞生:ǔ,ǔ,ǔ;师:爱护公物生:,,。

(3)分组自由读u的四声,教师变序指名读。

6、一年级语文上册i u ü y w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一

一年级语文上册i u y w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一

课时目标:

1.认识i、u、三个单韵母,能正确读它们的四声。

2.认清i、u、三个单韵母的形,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画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教师自编故事。

2.出示写有i、u、的卡片,板书i、u、,教师带读。

二、初学课文,研读字母

过渡:现在,我们一起去认识三个单韵母宝宝 i、u、,希望小朋友都能记住它们。

(一)学习单韵母i

1.读准音。

(1)(课件出示情境图中衣服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作答,教师相机教学衣服的衣跟单韵母i发音相同。

(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听音并观察教师发音的嘴形,掌握发音方法,学生跟读。

发音指导:发i时,开口度小,两唇呈扁平形, 上下齿相对(齐齿),舌尖接触下齿背,使舌面前部隆起和硬腭前部相对。

(4)回忆学过的汉字一,帮助正音。

(5)师生共编顺口溜:牙齿对齐i,i,i。

2.识记形。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i的样子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图片。

(2)教师做i的手指操,学生模仿

3.i的四声。

(1)(课件出示:ī、、ǐ、)引导学生观察i加上声调的变化。

(2)(课件出示标调儿歌)教师用动图演示i标上声调后变成ī、、ǐ、的过程。

图片

(3)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语指导学生练读。如ī,一二三的ī(一);,阿姨的(姨);ǐ,蚂蚁的ǐ(蚁);,意思的(意)。

(4)分组自由读i的四声,随后教师变序指名读。特别注意二、三声(和ǐ)的辨读。

7、一年级语文上册a o e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二

一年级语文上册a o e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游戏):找房子。

  2.老师引导学生将课件展示的12个迷路带声调的韵母宝宝送回家。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学生每说一个,老师点一下该韵母宝宝,若对了,韵母宝宝就会蹦蹦跳跳跑回家。

  二、教写a o e三个单韵母

  1.认识四线(从上到下)三格(上、中、下)。

  提示:拼音字母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在四线三格中,要按一定的规格书写。

  2.指导书写。

  ①教学ɑ。书写左半圆(c),从第二线下一点儿的地方起笔向左贴上第二线写半圆,下面贴上第三线,到第三线上一点处收笔,充满中格。再写竖右弯(),从第二线挨着左半圆的地方起笔向下写竖,与左半圆下方相接后向右弯。

  ②教学o和e。(方法同上)

  3.学生自由练写。

  三、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1.用拼音卡片复习三个单韵母读音及带声调的韵母读音。

  2.师总结:现在我们学习了三个单韵母,还会给它们戴上声调帽子,课后大家还要多多练习这三个单韵母二声和三声的发音哟!

  关注和推荐微信公众号小教学习资料,获取更多免费学习资料。

  [教学板书]

  1aoe

  āǎ

  ōǒ

  ēě

8、一年级语文上册z c s评课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z c s评课听课记录

在公开课活动中,教师精心备课,各自展示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技巧,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学环节中,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课堂探究,重难点处理得当,彰显了过硬的基本功和出色的综合素质;学生在课堂上紧跟老师所创设的情景,带着问题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问题,发展思维,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课后各个教研组还进行了评课活动,授课老师首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自我评价,然后其他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了评课活动。

公开课是学校教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是授课教师展现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能力的舞台,是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良机。此次活动,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对课堂的驾驭,协调组织,还是对学生的表达、分析等能力的提高,对师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促进师生融洽关系等,都有很大帮助。

9、一年级语文上册g k h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上册g k h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ɡ k h》是第二单元的三个声母,配有一幅夏天公园湖边的情境图。天空中,飞着一只衔着花环的白鸽,鸽提示ɡ的音,花环提示ɡ的形。湖中,一群小蝌蚪正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蝌提示k的音,蝌蚪与水草的组合提示k的形。岸边的长椅上,坐着一个正在喝水的小女孩,喝提示h的音,长椅的侧面提示h的形。第二部分是ɡ、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以及初次出现的三拼音节。ɡuɑɡuɑ揭示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左下是ɡ、k、h与韵母ɑ、o、e组成的9个带调两拼音节,中间和右下是ɡ、k、h与介母u以及韵母ɑ、o组成的6个带调三拼音节。第三部分是画画、打鼓两个词语,其中画、打是本课要认的生字。左边是两幅图,一幅图上是一只小浣熊支着画架在画画,另一幅图上是一只小老虎在打鼓。第四部分是儿歌《说话》。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画、打,要求书写的字母ɡ、k、h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教学重点为声母ɡ、k、h和韵母组成的三拼音节、两拼音节的正确拼读,带调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三拼音节,拼读难度较大,借助拼读示意图讲清拼读规则,然后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以及识字单元中已学的火字,帮助学生正确拼读,降低难度。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有三种:一是三拼连读法,二是声介合母拼读法,三是介韵合母拼读法。根据学生学习拼音的具体情况,我选取的是第一种三拼连读法,即课本上三拼示意图ɡuɑɡuɑ提示的方法。借助三拼连读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讲清拼读规则,然后展示具体事物图片,学生反复多次拼读操练,逐渐掌握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虽然刚开始学生学习接受过程比较慢,但是,万事开头难,相信一旦学生熟练掌握了三拼音节拼读方法,今后借助拼音阅读速度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成功之处

本课书写指导时,重点放到了两个新笔画,竖左弯和左斜右斜,循序渐进。先请学生观察占格位置,教师边范写边讲解笔顺和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学生练习书写师请学生到黑板上展示书写,全班共同批改纠错,仔练写,书写效果较好。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声母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声母发音指导时,教师出示顺口溜学生被动接受,如果教师能放手,引导学生自己编顺口溜记忆发音,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教师学会放手,让学生自编自己喜欢、有利于记忆的顺口溜识记声母发音。

10、一年级语文上册g k h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二

一年级语文上册g k h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二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做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把声母ɡ、k、h与单韵母ɑ、o、e、u的卡片找出来,教师读音节,学生迅速把相应的声母和韵母找到,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多媒体课件出示音节:gā、gǔ、h、k、k、h,学生认读。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些音节都是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两个字母组成的,被称为两拼音节。

3.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g、k、h三个声母,以及它们和单韵母的拼读,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关于g、k、h的三拼音节。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单韵母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声母的读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对比音节,学习三拼音节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西瓜图片,请学生说出名称。

2.出示guā这个音节卡片,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音节与以前学过的音节的不同之处。(由三个字母组成。)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解guā。guā是三拼音节,ɡ叫声母,u叫介母(介于声母与韵母之间,像一座桥梁一样连着声母和韵母),ɑ叫韵母,读的时候要先读g,再读u,紧连着读ɑ,要由慢到快,连成一个音节。

4.教师范读:(多读几遍,让学生逐步地模仿着读,悟出读法)学生学读。

5.多媒体课件演示:小女孩猛推三个字母,一下拼出瓜的音节。教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6.教师板书:gu、guō,引导学生说出音节中哪个是声母,哪个是介母,哪个是韵母。学生练习拼读音节。教师指名拼读,开火车读,齐读。

7.多媒体课件出示三拼音节:

kuā huā ku huǒ

小组做三拼练习,进一步掌握发音要领。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多媒体课件引出三拼音节,再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三拼音节的各部分名称,明确三拼音节的读法。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多种方法,练习三拼音节

1.过渡:你们读得真准确,现在老师带你们去参加这些三拼音节朋友的聚会,聚会时,三拼音节朋友都戴上了声调符号的帽子,你还能叫出这些朋友的名字吗?

2.抽读卡片

(1)gu kuā huā guō ku huǒ

指名认读,能直呼的就直呼,不能直呼的可以拼读。(每个音节请两三个同学读。)

如果学生不能读准确,要分析是声母读不准,还是韵母读不准,还是不会拼读,给予具体的指导。

(2)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过这个音节?

3.多媒体课件出示对比音节练习,学生读音节,比较每组音节的不同点。

gāguā kākuā hāhuā

gūguō hhu kku

4.拼读生活中的音节。

(1)过渡:快来看,厨房中的这些音节朋友,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

(2)要求:看图,先拼读音节,再说这个音节的家在哪儿?

(3)(课件出示音节和图)

①音节有:guā guō huā huǒ guǒ

②生活情景图中包括:瓜、锅、花、火、果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时教学生如何表述,例如:ɡuā的家是瓜。)

(5)利用课件来订正。指名拼读,说清楚音节的家在哪儿。

5.巧用音节,课中休息:音节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家,它们高兴得唱啊,叫啊,笑啊。快来听听它们的声音。

(1)多媒体课件出示音节:

①gā gā  ②hā hā

③gū gū  ④huā huā

⑤guā guā ⑥guō guō

(2)学生拼读这些音节,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小鸭子gāgā叫。   小青蛙guāguā叫。

小白鸽gūgū叫。   蝈蝈guōguō叫。

小伙伴hāhā笑。   小溪流huāhuā流。

(3)请带头饰的学生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表演。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多媒体课件,抽读,对比认读三拼音节,既可以巩固本课所学的三拼音节,又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积累。

四、图片识字,练习说话

1.音节朋友不仅能和我们做游戏,还能帮我们识字。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插图)学生思考:谁正在做什么?(小熊猫在画画,小老虎在打鼓。)

2.教师出示带有音节的画画打鼓词卡,指名认读。

3.教师将音节去掉,学生同桌互读、小组开火车读生词。

4.教师出示画打字卡,4人一组,组长手拿字卡,其他3个成员抽读生字,比一比谁把字音读得最准确。

5.全班开火车读生字。

6.引导学生用画画打鼓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看图画,学生字,将枯燥无味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

五、朗读儿歌,巩固音节

1.过渡:其实这些音节朋友还能帮助我们读儿歌,快来看。(课件出示儿歌《说话》)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音节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

3.教师指两名学生读儿歌,其他同学认真听。

4.集体纠正错误读音。

5.同桌对读儿歌,争取读准每个字音。

6.教师让4对同桌展示自学情况。

7.课件出示练习题:儿歌中一共介绍了(  )种声音,分别是(   )、(   )、(   )、(   )、(   )、(   )的声音。

设计意图:利用儿歌巩固本课所学音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懂得学拼音的好处。

11、一年级语文上册d t n l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二

一年级语文上册d t n l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二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送信》,教师把声母房、韵母房图贴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替生病的马伯伯把写有声母d、t、n、l,韵母ɑ、e、i、u、的信,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2.指学生到前边逐一送信。

3.集体订正后齐读拼音。

4.引入新课,这五个单韵母与这四个声母相遇,又会组成哪些音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d、t、n、l和单韵母的拼读。

设计意图:游戏活动能唤起孩子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有趣的送信游戏,一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情绪高涨进入角色,愉快接受学习,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巩固复习旧知的目的。

二、联系生活,学习拼读

1.学习n的拼读。

(1)教师拿出单韵母和声母n,组成音节n,学生自由练习拼读三遍。

(2)学生领读、小组赛读音节n。

(3)教师板书音节nǚ,学生借助打手势自由练习拼读一遍。

(4)学生个别读、开火车读nǚ。

(5)读这个音节时,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我是一个女孩儿。

妈妈是女人。

姥姥有两个女儿。

(6)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拼音卡片,摆一摆,看看声母n还能和剩下的单韵母组成哪些音节。

(7)指名汇报。

(8)课件出示n、n、nǐ、n四个音节,同桌对读,读错的多读几遍。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9)指名领读四个音节。

2.学习l的拼读。

(1)教师从房子图上拿出声母l,和单韵母组成音节l,指3名同学试拼。

(2)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个别读。

(3)教师板书lǘ音节,学生借助打手势自由练习拼读一遍。

(4)学生开火车读lǘ。

(5)教师引导学生用lǘ说一句话。

预设:爷爷家有一头小毛驴。

毛驴在草地上跑。

毛驴的叫声很大。

(6)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拼音卡片,摆一摆,看看声母l还能和剩下的单韵母组成哪些音节。

(7)指名汇报。注意:当学生提到l和o能组成音节时,教师要予以纠正,把正确的音节写在黑板的一角,但不用告诉理由。如果学生拼出了三拼音节,教师予以鼓励,但不做重点讲解。

(8)课件出示lā、l、l、l四个音节,学生个别读、领读、小组开火车读。

3.学习d、t的拼读。

(1)学生四人一组,组长任意拿出一张音节卡片,指名拼读,读对了其他组员跟读,读错了其他组员纠正,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对多的组获胜。

(2)课件出示dǎ、d、dī、d、tā、t、t、t八个音节,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

(3)用你喜欢的音节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生动有趣的说、讲活动,帮助学生将生活与拼音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生活即是课本,生活即是知识,学为了用,用为了促进学这里设计的用你喜欢的拼音说一句话既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了大语文观。

三、学习生字,朗读儿歌

1.课件出示马路泥土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

2.课件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卡片马、土、不,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领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4.教师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5.教师范读儿歌。

6.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音节请教老师或同桌。

7.指2~3名学生朗读儿歌。

8.男女生对读儿歌。

9.齐读儿歌。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在教学汉字时,根据拼音是识字的手段,将学习拼音与识字有机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体会拼音在识字中的作用。

12、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做手工评课稿听课记录反思

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做手工评课稿听课记录反思

教学反思1

《做手工》是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三单元的口语交际,是继《喜欢的动物》后第二次口语交际课。

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依然按照让学生课前准备手工作品,老师示范说话,归纳明确说话要求,学生练习,小组讨论,最后个别展示这几个环节进行。

课后,我对自己的这节课进行了反思,值得推荐的几点如下:

学生发问,理清脉络。

我首先出示了我的手工制作花瓶,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个作品,最想知道什么?虽然孩子们的问题千奇百怪,涉及了很多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孩子总结出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这两个主要方面是本次说话的重点。不是老师直接告知,而采用让学生自己发问的方式理清说话的顺序和重点,更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抓重点词语,解决难点部分。

本次口语交际的难点部分应该就是做手工的过程了,要把繁琐的制作过程说好,说清楚,说的条理分明,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让学生回顾了刚学过的《曹冲称象》一课中,曹冲说的那段话里表示顺序的词,首先再接着然后最后,用这些词把自己做手工的步骤串联起来,来规范他们的语言表述,可是孩子们平时说话经常用然后然后然后,很难一时改掉,对于说话有困难的孩子,我又降低了标准,让孩子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样的词语来串联。

分组交流,注重全体。

在孩子熟知了介绍的顺序和步骤之后,全班同学分组进入了热烈的讨论中。课堂不是老师的课堂,也不是一小部分学生的课堂,而应该是全体学生的课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小团体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孩子们经过在小组内展示并介绍作品,增强了自信心,为下一步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打下了基础。

说写结合,趁热打铁。

上完口语交际课,晚上作业照例是把口语交际的内容写下来,鼓励孩子在老师要求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写出自己的特色来,先说后写,遵从规律,相得益彰。

教学反思2

口语交际能力与其他学习能力一样都是螺旋上升的,而且前后相互勾连。比如二年级上册《做手工》要求按照顺序说,《看图讲故事》要求按照顺序讲清楚图意,都是按照顺序说,但顺序不同,《做手工》是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而《看图讲故事》是空间顺序。两次口语交际相辅相成,才使学生达到按照顺序讲清楚目标。再比如二年级上册有有礼貌地提问感兴趣的问题多问一问和三年级上册的礼貌地回应,也是相互勾连的。

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复踏而行的,一种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为后面的提升奠基,在后面的口语交际中又不断完善已有的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捕捉交际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树立典范,更要及时发现学生交际中表达、倾听、应对的问题以及体态上的问题给予纠正。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只在口语交际课堂中完成的,应该融入学生的生活,培养动口即是练说时的意识。崔峦老师讲道:口语交际能力是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影响终身发展的重要能力,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任重而道远。

13、二年级上册课文7妈妈睡了评课稿听课记录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7妈妈睡了评课稿听课记录反思

教学反思1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辞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综于以上的理解,我在设计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有层次地朗读,透过对睡梦中妈妈的描绘,体会词汇的精美,积累语言,训练说话。又通过启发学生想象,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学会爱自己的妈妈。

教学预设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落实的较满意的地方有: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但感悟和情感的升华却显得难了些,也更重要了些。要通过文字向学生传递文本中作者情感的流露,那理解、感悟词汇即是本课重中之重的教学目标了。由此,我重点在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一段有目标、有层次的培养学生读、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句式的对比评价对 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从文中提炼语言,知道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明确积累目标,对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训练做了指导,学生受益颇深。2.句、段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平时的语言阅读教学就不可疏忽,由此,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处理这个问题,我用了读文想象,展开生活联想的方法。使得学生进一步学习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在教学中,我提出的小练笔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对妈妈说些什么,然后写下来。授课后觉得:

一、小练笔的形式单一了,可以写写自己有一位什么样的妈妈,例如能干、勤劳、善良、美丽而且说说自己的理由,例如说:我的妈妈很善良,她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的妈妈很温柔,她能鼓励我。 等等。

二、由于教师在课中的指导不够,学生只明白自己要写什么,但还是不知道从哪写起,怎么写句子,怎样更好的做到用积累的语言有条理地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来。

教学反思2

针对教学预设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落实,反思如下: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我利用《我的好妈妈》这首歌导入,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歌曲结束后我创设了谁愿意把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寻找到学生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有的学生说:生活中的妈妈很美丽,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或有一头又黑又亮还很长的头发。有的说:妈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还有可能说平时特别关心自己的学习。如天天接我、送我放学,辅导我学习等。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通过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同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揭示课题《妈妈睡了》。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

二、自主识字,理解词语有策略。

对于生字的识记,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所以识字环节发挥学生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识字的主人。学生借助形声字的特点来认识哄、吸、润、粘、汗、额这几个生字;联系生活来识记脸、紧、闭;并鼓励学生运用字形编口诀,猜字谜等方法识记生字。比如:有的同学用儿童藏起牛尾巴来识记先这个字,用把人关进屋子里识记闭这个字,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识字,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基础。

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所以我把文本交给学生,学生在自读课文之后,谈论感受最深的地方。

学习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说: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我是从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

有的学生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时,我紧紧抓住这里进行生活拓展,问:根据你的观察,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我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在这课,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就是深沉和均匀。对于呼吸深沉的理解我采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对于呼吸均匀的理解采用表演的方式,先来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就不会太难。

有的学生抓住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来汇报的。就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在感悟课文时,我通过展开读、说、写、评等活动,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多样化地语言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因为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对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联系自己的生活,还有的加上想象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在读中感悟,体会深情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始终以《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为指导思想。在《妈妈睡了》的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出,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四、拓展延伸,语言运用有成效。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

在拓展延伸部分,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在小作者的眼中,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辛苦。那么在你们的眼中,妈妈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拿出自己妈妈的照片,细细地观察妈妈,想想妈妈在生活中都做了哪些事,和同桌轻轻地说一说自己的妈妈。在学生交流汇报时,我适当指导学生语言表达要清楚、完整,尽量用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交流可以说说妈妈长什么样子,在家里做了哪些事,是怎么照顾自己的,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心里话等等。这种实践性的拓展形式,让学生亲近长辈,很好的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学生能力有限,有些时候还是需要教师不断的提示引导,才能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教师追问较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全面兼顾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多给学生留时间,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还要做到授课有亮点,授课思路清晰。在今后教学中,我还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更好地依托阅读教学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14、二年级上册课文4曹冲称象评课稿听课记录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4曹冲称象评课稿听课记录反思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整篇课文一共分为5个自然段,我们先把每个自然段的重点内容标记出来。

①段落大意的划分

第一自然段介绍文章信息,

有个人叫曹操,介绍大象不是买的而是别人送的;曹操非常高兴,所以官员和儿子一起去看这头大象。

第二自然段写明了称象的原因。

又高又大的大象到底多重呢?大家都很纳闷。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象的身子比作一堵墙,腿比作四根柱子,非常生动的写出了大象体型的高大。

第二自然段还出现了ABAC式的短语-又高又大,关于ABAC的词语再一年级上册我们就已经讲过,有需要的家长可以自己往前翻阅一下,不做赘述。

第三自然段提出了称象遇到的问题。

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也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但是大家提出的造大秤的方法显然不科学,所以曹操听了直摇头,这三个字说明了曹操不赞成官员们的办法。

这里的直我们也可以换成不停地或者不住地都是可以的。

第四自然段曹冲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曹冲才七岁,其中一个才字突出和强调了曹冲只有七岁,年龄小,本领却大,善于思考。

曹冲用了等量代换的方法圆满的解决了问题,总共分三步,第一步把大象赶到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装石头,装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石头的重量,石头有多重大象也就有多重。

这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是平时老师教的时候很容易忽略的,就是上面用粗线标记的把、再、然后,这三个词让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衔接非常自然,简单明了!

第五自然段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微笑点了点头和前面的直摇头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了曹操对曹冲的办法很满意。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和设想的一样,表示曹冲的方法真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15、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一、教材解读及教学目标:

这是二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安排的第一次口语交际,话题聚焦有趣的动物,要求学生向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讲清楚动物有趣的地方,让别人听明白。

教材首先列举了鹦鹉、萤火虫、松鼠等动物的有趣的特点,教材图文并茂示出示了没有脚但爬行速度很快的蛇,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身体颜色的变色龙,只能站着睡觉的高个子长颈鹿,走路会分泌黏液的小蜊这组动物围坐一起,可爱有趣,引发学生对动物趣闻的好奇和思考。

引导语和小贴士从两个方面作出提示和要求:

一是把话讲清楚先想好要讲的内容,再讲给同学听吐字要清楚,这是讲清楚 的基本要求;

二是听明白听 的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通过向同学提问和交流,听明白对方想表达的意思。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活动侧重训练学生如何讲清楚,如何听明白,并迁移运用于日常交际。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种动物, 能讲出有趣之处。

2.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借助插图,感受有趣。

(1)师:同学们,动物双语学校开学啦!你们看,已经有几个同学早早地来到教室里了。

它们每一个都有自己有趣的特点。快看,它们是谁?你能说出它们身上有趣的特点来?

学生交流。

生:我看到蛇来了,它虽然没有脚,却可以爬得很快。

生:我看到变色龙也来了,它最神奇的是能随着环境的变化改变身体的颜色,这样让敌人无法辨认,从而保护了自己的安全。

生:我知道长颈鹿有一个睡觉的秘密,那就是它可以站着睡觉哦!

师:同学们真是动物的好朋友,都能把这些小动物有趣的特点介绍出来。

2.自主选择,介绍动物。

(1)师:你能根据平时了解和观察,用两句话简单说说一个动物有趣的地方吗?同桌互相交流1分钟。指名一组同桌向全班交流,教师及时点评。

(2)师:动物双语学校开学仪式是有趣的动物都要上台介绍自己,可是有一位动物朋友临时有事不能赶来,它寄来了一段录音,想不想听?(播放录音:大家好!我的体型很小,身体软软的,背着重重的壳,像圆圆的房子。我喜欢在雨后爬来爬去,不过爬得很慢。遇到危险就缩进壳内,对方就拿我没办法了。你们猜猜我是谁? )

师:你们猜这是哪种小动物?

生:蜗牛。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我听到它说自己身体软软的,背着重重的壳。

生:它说自己爬得很慢。

生:它介绍了自己的特点,遇到危险就躲进壳内。

师:对了,你们听得很认真,一下子抓住了它的特点,包括它的外形、习性、能力,不过,蜗牛还有更有趣的地方呢,大家一起读一读。

(出示材料: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亮晶晶的路线,那是它分泌的粘液。这些粘液可以降低摩擦,帮助蜗牛向前爬行。

(3)师:这么多有趣的动物。每一个都有自己有趣的特点,有的是外形很有趣,有的是有特别的生活习性,还有的拥有了不起的本领。(相机板书:外形、生活习惯、独特的本领)

你们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有趣的动物,有的同学还能从同一个动物身上发现几个不同的有趣的特点,真了不起!

二、明确交际要求

1.观看视频,围绕有趣指导。

师:河马老师介绍了大熊猫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走路时的姿势一摇一摆特别可爱。

生:熊猫贪吃竹子的样子憨态可掬!

师:同学们如果能抓住动物有趣的特点来介绍,大家一听就记住了。

2.围绕吐字清楚指导。

师:河马老师讲得怎么样?

生:讲得很清楚,没有多余的话,不啰嗦。

生:河马老师介绍的时候眼睛是看着大家的;音量适合,听着很舒服呢......

师:对了,我们每个同学介绍的时候也要口齿要清楚,每个字都发音准确,说话的速度也不能太快,这样才能让每个人听清楚。

3.围绕有礼貌地提问指导。

师:刚才有的同学提问时,用上了请、谢谢这样有礼貌的词,和我交流的时候面带微笑,真好!这样有礼貌地交流才会得到对方的认可。

师:要做到有礼貌地提问,就要认真听别人的介绍,当遇到没听明白的地方时,可以举手发问,发问时也要做到吐字清楚,还可以用上请问等礼貌用语,对方回答完问题后要说谢谢等。

三、练习表达,展示交流

1.学生借助模板自主练习。

师:同学们,现在就选择你最喜欢的动物也练习介绍一下吧!

同桌互相练习。教师巡视,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 小组内交流

3. 班级内交流

利用口语交际单,从表达与倾听两方面做出评价。

4. 出示图片,说一说你喜欢的动物,说清楚他们的外形和有趣的地方吧!

5. 出示资料袋拓展

五、小结

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有趣的小动物,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或户外活动的时间,更多地了解他们,我们也知道了向别人做介绍时,要做到吐字清楚,听的时候要认真思考,有问题时可以有礼貌地提出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不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

16、二年级上册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配有形象的插图,学生理解课文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各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从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之处。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概括、默读、朗读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于是,在教学时,我先用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如趣味猜猜猜:伴着音乐出示一张张美丽的植物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植物的名称,不认识的可根据其颜色、形态起个有趣的名字,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

为了帮助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借助多媒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自读思考:这首诗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闭上眼睛想一想,闻一闻,听一听,试试在读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什么?接下来再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如:蒲公英传播种子是用录象展现过程的,让学生知道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传播种子是通过投影演示的;石榴传播种子是通过图片;豌豆传播种子是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然后同桌交换意见,再利用录像,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豌豆蹦跳着离开妈妈,也就是靠弹力传播种子。优点:教学中,我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品读、齐读等多种方式 ,起到巧读促悟的目的。最后小结: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运用也越来越广了,在这篇课文中,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不但轻松的学完了课文,学生也对这几种种子传播方式记忆犹新。

我在授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并向专业人士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预习是上课前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学习新课内容 ,为上好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的过程。为新课的学习节省了时间,奠定了基础。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是因为它的遗憾之处,才会成就更多的精彩。正如我所执教的《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也不乏缺憾之处。

1.课堂上的应变能力还需加强,对课堂生成的问题体现自主意识明显不够,教师急于求成。2.教学语言不够丰富,评价语言过于单调、简单。3.现代技术的操作水平略逊一筹,有待加强。改进措施:

课堂是师生、生生全方位互动的场所,这种互动不可能是事先设计好的,老师的教学机智、教学敏感、课堂驾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锤炼。

17、二年级上册2课我是什么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2课我是什么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学童话,更是一个谜语,介绍了水的变化和为人类所做的好事与坏事。本文采用拟人的手法,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语言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有两个:一是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二是借助图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时已经进行训练,本节课教学除了识字、写字、读文外,要再次进行强化,让学生渐渐形成能力。课后题正好体现了这样的训练点,第一题:朗读课文,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可以借助文中插图,辅助示意图完成。第二题,体会落打飘的意思,再说一句话,仍然可以借助插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体会,并拓展思维,学会运用。第三题,读记灌溉田地、发动机器等短语也是积累动词的短语,这些词语比较难,可以借助插图,让学生理解。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借助插图,读懂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课件提示《小蝌蚪找妈妈》的学习重点),还积累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动词。今天,我们继续用上这样的方法学习另外一篇课文。

2.揭示课题,指导读出问的语气。

3.借助插图,猜猜我是什么?

生:云、水、冰雹、雪

(上节课忽视了学生大多读过《小蝌蚪找妈妈》,在借助插图,了解小蝌蚪身体的变化时没有做到有所侧重,浪费了不少时间。通过这样的检测,发现大多学生没有看懂课文,接下来的教学重点也心中有数了。)

二、初读课文,初识生字

1.抽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根据学生的情况,强调容易出错的生字。

(本学期生字较多,抽查时尽量选择可能不会全部认识的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准学情,好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自由朗读课文,特别注意刚刚同学们容易读错的生字,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反馈:一共有5个自然段。

三、随文识字,了解我的形态变化

1.课文最开始就说我有一个本领,就是会变,读。做做扩胸运动,识记这两点像个八,方向朝外。(板贴变)

2.读第一自然段

我变成了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变的?

(1)自由读。

(2)我变成什么?什么情况下变成的?

生:太阳一晒,我就变成了汽。

生:我变成了极小极小的点,连成一片,漂浮在空中,成了云。

(根据学生的回答,简笔画画云、汽)学生勾画。

相机识记极,组词。极小极小是什么意思。

生:很小很小。

生:小得不能再小。

(3)师生合作读。师第一句。男生第二句,女生第三句。

(4)不仅我会变,云的衣服也会变,会怎么变呢?借助白云、乌云、云霞的图片,理解白衣服黑衣服红袍

(5)再读,读出我的多变。

3.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我还会变成什么?

(2)抽生读。

(3)生:变成雨、冰雹、雪。(简笔画,学生勾画)

相机认识越、滴。

越,想着走字旁,你会组什么词?

(跨越、越过、一生组跳跃,做做动作,猜跳跃与什么有关,是什么旁?板书:跳跃)

滴与之前学的什么很像?(摘)联系之前的字源,强调里面是古。

(4)雨、冰雹、雪是怎么下来的?

借助雨、冰雹、雪的图片,分别读句子,想一想,这三个词能换吗?为什么?

(不能换,因为雪很轻,就可以飘下来;冰雹很重,只能打下来;雨不轻也不重,就是自然地落下来。)

用手模拟雨、冰雹、雪,做动作,感受三个动词的用法。做到冰雹时,学生还说到了可以用砸

(5)想象生活中的场景,你能不能选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说。

四、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复现词语。

晒太阳 变成 一片 傍晚 水滴 越升越高 极小 海洋

2.书写。

重点指导极海

复习昨天写左窄右宽的字的写法,重点关注高矮,高低协调才好看。

教学反思:今天的教学努力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了调整。课前原本根据文本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1-3自然段,但是在教学中,只上了1.2自然段,因为时间比较充裕,学生的说话也比较精彩,有的小朋友在用打飘落说话时,还关注到了事物的色彩和样态。但是,对朗读的指导还弱化了点。下节课,可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角色体验,读一读。

18、二年级上册1课小蝌蚪找妈妈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1课小蝌蚪找妈妈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内容生动有趣,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上课倾听的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上课伊始,我神秘地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则谜语,想不想猜猜?同学们异口同声说:想。老师说出了谜语,学生猜出是小蝌蚪。然后,直接进入课题。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我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并要求学生仔细听。a.老师范读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我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我侧重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适时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9、三年级上册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这个童话故事的内容早就被人们概括成:

一年一度的新年除夕,是大家欢乐的日子,但有的人却在挨饿。这种饥饿在天真的孩子身上就特别显得尖锐,特别是当地(或他)看到好吃的东西到不了口的时候。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亮一根火柴,照出对面楼上有钱人家的餐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有精致的碗盘,填满了梅子和苹果的、冒着香气的烤鹅。更美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出来了,背上插着刀叉,蹒跚地在地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姑娘面前走来。这时火柴就熄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湿又冷的墙。最后她死了在旧年的除夕冻死了。在这里安徒生安慰读者,说她和她的祖母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飞到既没有寒冷、也没有饥饿、也没有忧愁的地方她们是跟上帝在一起。但这只是一个希望。真正的光明和快乐得自己去创造。上帝是没有的。小女孩究竟还是死了。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生字。

乖巧 赤脚 衣兜 蜷缩 冻僵 火焰 蜡烛 火柴梗 薄纱 橱窗 圣诞 两腮

二、初读课文

1、修改课题,句式训练。

①卖火柴的小女孩真 。

可爱,可怜,幸福,穷苦

②卖火柴的小女孩真 。因为 。(用文中的话,或加上自己的话)

可怜:因为她光着脚在大街上走,而且还下着雪。(师评:对于天气的补充非常关键。)

可怜:因为她光着脚走路,脚上冻得红一块紫一块。

幸福:因为她死了,不用再忍受痛苦寒冷,而且还能和最爱她的奶奶在一起。

可怜:因为她卖不掉火柴,回家要被爸爸打。

可怜:因为她蜷缩着身子,坐在墙角。

③小结:天寒地冻,小女孩还在外面走,此时她身上感觉如何?寒冷。

一根火柴也没有卖掉,回家还要挨打,可见这户人家怎样?贫穷。

大年夜,别人在家里合家团聚,吃着晚餐,而小女孩却怎样?饥饿书中介绍她的家是怎样的情况?(第4段)此时小女孩有家回不得,不仅仅是苦,而且孤零零地在冰天雪地中。孤苦。

三、精读课文,展开想象。

1、朗读指导,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①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②老师范读第2自然段

③学生仿读第3自然段

④师生接读第4自然段

指导朗读长句:雪花落在她(她读得短促)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

指导情绪递进:她觉得更冷了。

2、抓住划火柴,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1)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到小女孩真幸福?

最后一段,齐读。

(2)小女孩怎样得到她的幸福?她幸福了几次呢?

每一次都和她划火柴有关。

(3)学习第一次划火柴

①划了火柴,她看到了什么?一个大火炉。

②朗读相关的语句: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如果你是这个小女孩,此刻你想到什么?

多么温暖,太舒服了;心也变温暖了;要把火炉卖掉(学生没有生活体验,第一次想象还不是很开阔。)

③继续读下去:唉,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如果你是小女孩,此刻你会怎么想?

大火炉去哪了,我好想再暖和一下啊!(说出自己的遗憾和惊讶。)

④你会不会紧接着再划一根火柴?

为什么小女孩不拿一把火柴,而只划了一根呢?

她没卖掉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联系上文,感受火柴的珍贵。)

(4)想象交流:后几次划火柴时女孩的心理活动。

①划火柴后看到了什么?

第2次:烤鹅,第3次:圣诞树,第4、5次:奶奶。

②小结学习方法:小女孩划开火柴时看到的情景,想象此刻她的心情;火柴熄灭,眼前的情景消失后,再想象她的心情。

③任选一部分,仔细读读,交流自己的想象。

看到圣诞树时,小女孩想:如果我把它买下来一直留着,那该多好。

看到烤鹅时,小女孩想:我终于可以吃点东西了。当烤鹅消失时,她想:这是幻觉吗?

3、划亮火柴看到的这些,在火柴熄灭时都消失了。你觉得她幸福吗?

不幸福,因为这些都是假的,都没有享受到。

幸福,因为她最后死了,在天堂和最疼爱她的奶奶在一起。

4、小结板书,留下思考。

当她寒冷时,划亮一根火柴,自然想到了温暖的大火炉;当她饥饿时,划亮一根火柴,自然看到了好吃的烤鹅;当她一个人孤苦无依时,她看到了代表节日的圣诞树以及她的奶奶。所以她感到很幸福。但这些最后都消失了,所以也不幸福。

到底她幸福还是不幸福?为什么先写到火炉,再写烤鹅,再写圣诞树,最后才写到奶奶呢?

20、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1.目前我对略读课文的想法是:略读课文多数是叙事,所以教学重点放在梳理故事脉络和品析人物形象,朗读可以放低要求,因为这些文章本身较难朗读,且语句并不会很美。

2. ian连起来读yan,lian。

3. 课堂前5分钟抽学生上台听写,效果不错,较高效。昨天教授的生字,第二天及时巩固,即及时复习。

4. 期末复习阶段要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适用于整个学期的任何一个时期)

5.生字的学习,要带入词语、句子当中练习,这样效果更好。(还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教学反思2

《一个粗瓷大碗》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的课文,本文围绕粗瓷大碗讲述了赵一曼把小通讯员盛给她的高粱米饭倒进病号灶的锅里,和战士们一起喝野菜粥;把小通讯员给她找的用来吃饭的碗又一次丢掉了的故事,从送碗到还碗,从盛饭到倒饭,到最后又丢了碗的过程,表现了她在艰苦的环境中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高贵品质。本课既要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又要让学生体会深刻感受赵一曼高尚的精神品质。

板块二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试课的过程中发现都是老师带着学生学,仅仅停留在老师指导学生句子的品析上,抓魅力星值华而不实,教学过程缺少梯度。如何把联系上下文方法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抓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进行品析人物品质,实现自主实践和感悟,是需要思考的方向。所以最终稿在郑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以下修改:

我们以赵一曼的四个动作为教学,猜测她的心理想法,感悟她的品质。以学习小伙伴的微课作为教学支架扶学,放手让学生独学、合学,孩子对赵一曼各个举动与语言背后的情感感悟更加深刻,朗读自然也更加入情入境。这样的设计教学思路也更加清晰了,教学过程也如剥丝抽茧,层层深入,有了明显的梯度。

21、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第一篇课文是文言文《司马光》。虽然孩子们在平日的经典诵读课上已经诵读过一些篇目的文言文,但这仍然是他们正儿八经学得第一篇文言文。

这篇文言文非常简短,只用了30个字,其中很多还都是动词,却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小故事,体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考虑到是孩子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所以课堂上我尽量降低学习的难度,教给孩子一些常用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充分引导学生练习朗读。起初我用较慢的速度范读,学生也用较慢的速度跟读。熟练一些后,我再用自然的语速带领学生朗读。在跟读的过程中,孩子们轻松地把握了词句间的停顿。然后通过自读、个别读、齐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孩子们越读越有味了。在疏通了文意后,我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孩子们根据图片读出对应的语句。在反复的诵读中,大多数孩子都能背诵课文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他们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孩子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这篇文言文里出现的却是瓮,缸和瓮一样吗?我先引导孩子看看注释,知道瓮是一种口小肚大的容器,再相机出示瓮和缸的图片,孩子就能发现瓮是收口的,缸是敞口的,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容器。从故事的可信度来说,这个失足的孩子正是掉进瓮里才危险,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脱险。若是掉进缸里,他自己可能就爬出来了,情况也不会那么紧急了。还有一些词语,像登足去等,我引导孩子根据前后语境,尝试着换成现代文中的常见词语来理解。文中多次提到人物,联系上下文,孩子们准确理解了三个儿分别指谁,众又是指哪些人。在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文意的过程中,大家学得津津有味。

借助注释讲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回顾了自己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导他们关注插图中孩子的表情,想象人物的心理,猜猜人物会说些什么,并尝试把这些内容添加到故事的讲述中去。可能有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基础,孩子们结合文意都能有自己的创造加工,故事讲得挺精彩。

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让孩子们交流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他们都有一定的收获。万事开头难,孩子们学习第一篇文言文尝到了一点甜头,我很庆幸。

教学反思2

《司马光》是统编版教材的第一篇小古文,我们班之前已经开始接触小古文,因此这篇仅仅30字的课文对孩子们来说完全不陌生。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

1. 旧知导入,激学生思兴趣:尽管这是第一篇小古文,但学生在一二年级早已接触过相关的经典,如《三字经》《姓氏歌,因此在这里我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这两篇课文导入。借助姓氏歌,我们回忆了诸葛欧阳东方等复姓,从而引入复姓司马,进而认识司马光。

2. 多形式朗读,潜移默化感悟: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教师一短句一短句带读,长句跟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等形式,在读中促悟,引导学生发现朗读特点(小古文要注意节奏),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目标。

3. 分句领悟读,紧扣关键词:抓住戏于庭瓮持石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发现倒装(戏于庭),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操场上嬉戏(戏于场),在教室里学习(习于室)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4. 图文结合认识瓮和缸:其实在宋朝还没有出现缸,而由于一直以来的思维定势,我们将瓮等同于缸,实际上,口小肚大的叫做瓮,而缸则是在瓮后演变而来,为了让知识更加科学性,我借助两者的对比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区别。

5. 古今对比,感受文言文的短小精悍:这里,我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同时将老教材中的《司马光》一课拿出来和本课进行对比,学生发现原来的课文和自己讲述的故事字数很多,而本篇课文却很短,他们数了数,只有30字,也就是说,课文用30个字就将我们需要几百个字才能说清楚的故事讲明了,由此感受到小古文的魅力。

有一环节,我通过一连串提问司马光,司马光,小伙伴们都跑了,你为什么不跑呢?司马光,司马光,你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呢?,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聪颖的品质。这种方式是激发学生思考,自然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以后同类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借鉴,如《掌声》。

本堂课生动有趣,学生笑声连连,可谓在笑中学,并且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通过课后的练习我发现,其实还有一点没有做到位:我们只比较了小古文的短小精悍,却忽略了现代汉语对故事情节细致生动的描写的特点。其实两者各有优势,我们在课上应该都加以渗透,这才是对文化的传承与积累。

22、三年级上册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以季节变换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依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应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本次公开课,我执教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

本堂课的教学我采用的是变序式的教学方式,从整体出发,结尾段切入,抓住统领全文的中心问题为什么小兴安岭既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展开教学,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去思考和领悟。

第一次尝试这一课的教学时,我设计的教学内容是由我来带领学生欣赏小兴安岭春天和夏天的美景,总结学习方法后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秋天和冬天的景色。但后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这样的设计,教师讲解过多,不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留给学生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和时间较少。因此,在磨课团队老师们指导下,我调整为采用先教再扶后放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选取其中一个季节细致地分析学习,指导学生找出文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读出感受、积累语言等环节,学完本段后及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学习的方法步骤;接着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剩余三个季节的段落之一,并按照刚才的学习步骤合作学习。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时,我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对重点词句进行适时的点拨指导,并用课件辅助学生理解,最后总结文章写作的顺序。先教后放环节清晰,学生学习有的放矢,有条不紊,这样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循序渐进地实现了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价。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加以改进,争取给学生呈现更加精彩、更加高效的课堂。

第二课时我的设计是这样的:首先复习巩固生字词,然后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课时中所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自己家乡四季的美景。

教学反思2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是2018年审定的部编版教材第六单元第20课的内容。该篇课文先总的介绍了小兴安岭的具体位置、树多的特点,再分别从一年四季展开描写各个季节的特点,最后再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和宝库。语言优美,结构清晰,是一篇很适合上公开课的文章。

在这之前,我和往常一样,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来准备教案和课件。在另外两个班级磨课,修改不完善的地方。教案无可挑剔,课件精美可观。但我知道,我肯定上不好这一节课,因为我并没有走进这些文字,欣赏这些文字,沉浸在里面。我只是按部就班,熟悉套路,完成任务而已。

如果作为教师都不能被这些文字感染,那如何去带动孩子们呢?果不其然,当我正式上这一节课时,学生的参与度极低,毫无情感的波动,在自主学习环节,举手回答问题,能够给予老师反馈的同学更是寥寥可数。对于祖国的这种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也没有被激发出来。我尴尬地走完了全程,可以说,这是我这么久以来第一次这样上完一堂课。

课后我不单单很沮丧,内疚的情感成分占大多数。去年我主写了个课题,是研究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当时写这个课题的时候,我还十分自信,因为我的每次课堂,无论是常规课还是公开课,在这方面下的功夫很足。孩子们都能或多或少在课堂上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情感渗透。而这一次的公开课,犹如醍醐灌顶,让我不禁深思起来:在什么时候我已经丢掉了这个最宝贵的习惯呢?!哪怕把教材分析得再透,教案、课件做得再好,如果课上教师平铺直述,毫无情绪起伏。亦或者只是声音抑扬顿挫,没有得到情感升华,这对听课者,是一种枯燥的折磨。这是语文课堂的大忌。

所以结合所有听课老师们的意见,我写下了这篇教学反思。这让我铭记,这样的错误,不能延伸,要及时改正,不断总结,从失误中总结教学教法,或许也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方式吧!

23、三年级上册19课海滨小城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19课海滨小城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探究小城之美。

师:刚才我们游览了美丽的海滨,现在我们再到小城里走一走,看一看,去欣赏这具有南方特色的小城风光。

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后四仆自然段写小城景色的这部分内容。看谁能准确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一句话。

(生读文、勾画、交流)

师:同学们都是游客。现在我们到小城去逛逛,请用你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拍下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下面开始互相交流、评议。(生交流、评议)

师:谁愿意把你拍的最美的一处景物介绍给大家?我们共同来欣赏欣赏。

生1:我拍的是小城的庭院。庭院栽了很多树。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出示课件:庭院美景图)

生2:我拍的是小城的公园。公园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出示课件:公园美景图)

生3:我拍的是小城的街道。街道十分干净,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出示课件:街道美景图)

师:同学们拍摄的小城的这几处景物,分别抓住了庭院、公园、街道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这座小城所特有的美丽与整洁。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赞美的语气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生齐读)

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请大家自由朗读后四个自然段,体会体会小城的美。(生自读课文)

赏析:教师需注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交流,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这堂课上,教师这种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伙伴的开放式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学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的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通过创设游客拍照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亲身实践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让课堂变得高效,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而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学法指导,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考量的。

在本课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明确了作者描写的几个场景以后,我有意识地将课文分割成两个大的部分,一方面教学描写海滨的场景,另一方面放手让学生探究小城的特色。学生可以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运用前面品读重点段落的方法,去自学并找到相应段落的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感悟。这样扶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此同时,我还注重精讲巧练,抓准训练点。阅读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表达与仿写上,不加引导、不讲方法而单纯让学生模仿表达,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表达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两个方面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是抓住课文留白,例如海滩上的喧闹场景,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学生只要在第一课时完成了了解海滨城市的预习任务,在这里就会有话可说。二是学完课文之后,我创设了小导游的情境,让学生设计旅游路线、介绍景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有了这样的铺垫,过渡到小练笔的仿写环节,也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了。

总的来说,教学效果基本令人满意,但在课堂上,我还要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应该尽量多元化,从而调动起更多的学生参与的热情。

24、三年级上册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海水和海岛这两部分,教学海水部分,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水的特点,如引导学生理解海水五光十色这一特点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还出示了海底示意图,非常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让学生朗读文中描写海水美的语句后,让其他同学评价,这点很值得很肯定,不过之前最好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听说读写,后面几项在语文课堂都得到了重视,听是说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可见听的训练不应该忽视,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很重要,倾听是一张习惯,也是一种能力,会倾听才会学习,也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这些如果课堂上告诉学生,慢慢的,学生的倾听能力也会得以提高。

课堂上,教师对于朗读教学也很重视,从诸多的教学活动也能感受到这一点,但是还是那句话,示范是最好的指导,备课的时候别忘记被朗读,老师能够入情入境的朗读,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榜样,而且还是最好的榜样,大家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期望我们每一位老师在朗读这一方面都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再有一点需要提醒的就是,齐读是不太适合有感情朗读指导的,特别是学生还不能做到有感情朗读的时候,所以之前还是应该以个别知道为主,在此基础上再齐读。

在学习岛上的鸟,也就是读物自然段的时候,老师也是很好的注意到了课后习题的要求,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让学生找出第五自然段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出示图片,在让学生通过朗读表现鸟多的特点。

同夏利琴老师一样,张老师也注意文章的结构方式,因为这篇文章的结构方式很具有代表性,对于学生的习作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最后的小练笔,很好的利用了我们现成的语文教材,让学生认真观察后选择一幅图写一段话,这节课其实还没有上完,还有十分钟的时间,完全可以过几分钟在让学生那个展示,学习的效果如何,学生到底能不能学以致用,这样也为单元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写的好当然值得肯定,如果写的还不够理想,那儿出现了问题,也算是自我进行课堂效果诊断检测的机会,可以有则很难队形的挑选尔桑威同学的上台展示,让学生读,让学生欣赏,互相学习。因为这一单元的习作要素就是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包括作业时要求做到这一点,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不应错过。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基本符合课表要求,而且能够把课后习题巧妙地融入到课文讲解当中,尤其是课后小练笔有清楚地提示,能够让孩子们写作目标更加清晰。

2.另外,课堂氛围比较好。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师生配合默契。

3.老师讲解时,每一段之间的过渡语衔接较好。

4.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最后小练笔环节,只剩下五分钟(原计划10分钟),本来是想让孩子们先说后写,但是最后没有时间说,直接写,所以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25、三年级上册15课搭船的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15课搭船的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一:导入课题。(1分30秒)

师:孩子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

生:15 搭船的鸟

师:是的,真好听!看老师写课题。搭字右下部分撇窄捺收,注意笔画间的穿插。来,孩子们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嗯,读得自然一些行吗?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搭船的鸟。

生:齐读课题。

师:真好。

二、初感课文。(5分30秒)

师:孩子们看,这是课文的插图(配乐),如果此时你就坐在这样一条静静行驶的小船上,和妈妈一起到乡下外祖父家,在这趟旅途中,你会有着不平常的发现,一会儿老师为你们读课文,你们一边看课文一边做动作,如果老师读得是坐在船上的你眼睛看见的,就指指自己的眼睛;如果是耳朵听见的,就指指耳朵;假如是脑袋想的,就指指小脑袋瓜。来,我们演练演练,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真棒!来,我们开船了。(师有感情读课文)

师:孩子们,这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鸟?

生:翠鸟。

师:你在船上,都看见什么了?听见什么了?(板书:听、看)谁来说说?

生: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坐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师:这是你的观察!好,你呢?

生:我听见了雨沙拉沙拉地响。

师:能够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真好!我们,就是在不断地修正中成长的!还有想说的呢!

生:我看见一只小鸟,坐在船头,多么美丽啊,他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师:你看得真仔细,孩子们看,这听和看就是我们最常用的观察方法,那么像作者那样认真地听,仔细的看就叫做?细致观察。(板书)一起说。

生:细致观察。

师:课题是搭船的鸟,你发现这5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对它的细致观察啊!都有发现,一起说说。

生:第2和第4自然段。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聚焦这两个自然段,一起去发现,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并且把观察所得写清楚地。

三、品读第二自然段。(15分50秒)

1、品读翠鸟的特点,发现写作密码。

师:这是第2自然段,孩子们读读看,读清楚,读准确。

生:读

师:孩子们在读的时候,可以自己读自己的,这段话,谁想读给大家听?

生:读2自然段。

师:哇,你声音真好听,第一次读就读的这么准确,一字不差。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孩子们,你发现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啊?一句话说一说?

生:我发现这是一只漂亮的小鸟,因为文中说它比鹦鹉还漂亮。

师:谢谢,你呢?

生:我也觉得它是一只漂亮的小鸟。

师:还有别的词儿吗?

生:它是彩色的鸟。

生:它是一只美丽的小鸟。

师:是啊,作者都观察了这只小鸟哪些部位呢,请你拿出笔,在文中圈一圈?有圈好了的,是吧?说给大家听!

生:作者观察了这只鸟的羽毛、翅膀和嘴。

师:真准啊 来我们一起看屏幕,作者一打眼,先看了这只鸟儿的羽毛,接着又看了它的翅膀,最后注意到一张长嘴,吸引了目光。孩子们看,这翠鸟的羽毛、翅膀和嘴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哦,有一半的同学还不知道怎么回答是吧!我先问问你们,小手先放下,平常咱们最常看见,最最普通,随处可见的鸟儿是什么啊?

生:麻雀!

师:那么我们就有请麻雀出场,好吗?(出示麻雀和翠鸟的图片)请你左看看,右看看,有没有发现什么不同?你手举得最高,你是不是一个高手,请高手发言。

生:麻雀的羽毛是偏棕色的,翠鸟的羽毛肚皮好像是橙色的,羽毛是蓝色的,麻雀的嘴巴尖尖的,但是很短,特别小,翠鸟的嘴巴特别长特别尖。

师:哇,你观察得很仔细啊!你从他们不同的颜色,嘴的长短都有发现。现在我想邀请一位同学跟我合作,我来描述这只麻雀,你来读读屏幕上这段话,我们来比较比较!

(邀请一个女生上台,你一句我一句对比着读)

师:我们这一比较,大家是不是就发现了,原来翠鸟外貌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啊?

生:它每个部位的颜色不一样。

师:也就是说它身上的颜色特别?

生:鲜艳。

师:你也想说吗?

生:它的嘴与别的鸟与众不同,很长。其他鸟的嘴巴很短。

师:而且嘴的颜色都是红色的。原来啊,翠鸟外貌最大的特点就像这两位同学说的一样,颜色特别的鲜艳!(板书)

师:我们一起来合作读,读出小鸟的色彩美!(配乐)作者具体写了翠鸟身上的哪些颜色呢?

生:羽毛是:翠绿色 翅膀:蓝色 还有一张红嘴

师:你能直接说出这三个颜色的词吗?

生:翠绿、蓝色 、红色

师:真准,蓝色和红色是我们常见的颜色,你知道翠绿是什么颜色吗?怎样的绿?

生:刚长出来的叶子。

师: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绿,翠绿是?

生:还要长上一阵子。

师:孩子们,翠绿,跟一种玉石有关!(配图)翡翠,是一种珍贵的玉石,像翡翠一样的青绿色,我们就叫它翠绿!

师:下次,别人问你,这种小鸟为什么要叫翠鸟,你会怎样回答?

生:因为羽毛是翠绿色的,所以叫它翠鸟。

师:现在你有么有发现作者给我们送来了,观察动物的小妙招,也就是?我们要寻找动物身上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板书:寻找特点)

教学反思: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我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字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 搭字在课题中的含义,感受题目所蕴含的深意。在这里我喊了两位学生回答搭意思,他们也都说出是顺便乘、坐的意思,但是后面从这个题目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回答的都是这是只可爱、聪明的小鸟。因为不是我要的答案,所以我没有说什么就让孩子坐下了。在这里我应该进行适当的评价,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学完课文后自己判断。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细致观察进行学习。先初步感知作者对那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留心观察了旅途中的环境,第二、四自然段作者观察了翠鸟的外形以及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接下来重点教学第二、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在学习翠鸟的外形时 ,首先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我叫了几个学生来谈,其实应该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学习。我进行小结后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然后,出示鹦鹉图片说一说样子,给予孩子扶手进行写一写。这个地方因为太害怕孩子们写不出来,给与的提示过多,反而限制了孩子们思维。今后应该放手给学生,把更多的学习空间、学习时间给学生。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观察翠鸟的外形,在学习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时,进行了简单处理,聚焦动词,观看翠鸟捕鱼视频。继而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事物不仅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一、让学生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确想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通过抓重点词语,词语的替换,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体会作者用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三、提出问题要全班讨论,让学习真正发生。四、课堂上要多读书,多有感情地朗读和精心的默读。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26、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雪梅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雪梅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宋代卢梅坡的这首《雪梅》,是咏物说理诗中的一篇精品。尤其是对梅花的评语,可谓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这首诗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 说理精辟深刻,很有启发性。

诗人在首句梅雪争春未肯降中巧用一个争字,运用拟人的写法,就把梅、雪为争春发生的摩擦,双方都认为自己各自占尽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让谁的情态,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在写法上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诗的后两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是对骚人阁笔费评章原因的回答,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并且巧妙地写出了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借用梅雪争春告诉人们: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互相欣赏,懂得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更完美的境界。

27、四年级上册8课蝴蝶的家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8课蝴蝶的家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蝴蝶的家》是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燕志俊。这篇课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教学中,我遵循着教学目标,先播放一些有关蝴蝶的图片,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蝴蝶的美丽图片,有静态的,也有蝴蝶在胡从中翩翩起舞的动态的,欣赏着着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小生灵们都会向我们一样有着各自的家,蜜蜂的家是蜂箱,小鸟的家是鸟窝,那么蝴蝶的家在哪里呢?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本课是一篇散文,文章语言优美,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没,在教学过程中,我都是以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将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通过反复诵读,齐读、领读、师生配合读、分读,去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教学时,结合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训练,并抓住重点词句去品读悟情,例如: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呢?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我们看哪一位同学说的最好。如果你遇到此类问题,你在语言表达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神态?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发现:本节课的朗读指导还是有点儿少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去,用语言把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或道理读出来。

教学反思2

本课堂在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品读中思考并解决问题。学生已能够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逐步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

28、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翻开《桂花雨》,沁人肺腑的清香四处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雨洒落的是琦君童年的欢乐,多年后对家乡的追忆怀念更融入在那细细密密的桂花雨中。琦君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将我们带到她儿时伴随桂花香味的乐趣中,闻花香,摇花乐,点点滴滴尽是思乡情。

杭州也有桂花,那一处小山即是风景名胜地满觉陇,著名的满陇桂雨美得过分。秋风乍起,纷纷扬扬的桂花从天而降,满地的桂花花瓣像铺了一层金沙,又似薄薄的金雪。满陇桂雨虽美,但毕竟代替不了儿时摇花的乐趣,更无法慰藉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桂花雨》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琦君的母亲。琦君从小父母双亡,被寄养在她的伯父伯母家中,文中的母亲便是伯母叶梦兰。寄人篱下的自卑感与痛失双亲的孤独感并没有烙印在琦君的身上,《桂花雨》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活泼开朗可爱的小女孩形象,这得益于叶梦兰细心的照顾和倾心的疼爱。有人说,读琦君的文字就像翻阅一张张老照片,隽永却不乏清新,琦君的很多作品当中都是关于家乡的,其中缺一不可的人物就是母亲叶梦兰,如《粽子里的乡愁》、《春酒》等,激发学生对琦君作品的阅读兴趣,可以以母亲这一形象为依托,搭建阅读桥梁。

教学《桂花雨》,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字里行间感悟到琦君对故乡的思念,这份思念寄托在笨笨的桂花树上,浸泡在浓浓的桂花香里,融入在纯朴的摇花乐中。引导学生通过看树、闻香、摇花、悟情感悟对家乡的思念,再过渡到琦君的简介,引出母亲叶梦兰,通过阅读《粽子里的乡愁》和《春酒》的片断,体会母亲的形象,推荐琦君的儿童文学作品。

一、感悟关键词,感悟的应是一颗语文的心

体会关键词语的内涵,以点带面式地加深对文本的感受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课文中有一个字:浸。在全文中出现了两次,分别是: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在这里浸可以理解为淹没,说明全村淹没在桂花的香气里,强调桂花香气浓郁弥漫。一个学生理解为泡在液体中,并将桂花的香气想象成液体。这是一种丰富的想象、丰盈的情思,而这正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源头活水,是具有欣欣向荣般言语生命的有力呈现。是在于她有一颗语文之心,一份对于美的高度追求之情!而我却果断地下了个错误的结论,以标准化的答案一票否决孩子的才情,这正是语文教学中不可饶恕的浅薄。

如果我的脚步放慢一点,放大她无邪的言语诉求,问问她是否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会该多好。退一步看,我这种将浸字的几种解释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选取最合适的,本身就是一种错误。这种标准化的答案行为是学生放飞想象力的大敌。从研究型的学语言角度去误读语文,学习言语,这是一种本末倒置。何不围绕这个浸字放开学生的思绪,让他们在桂花香里自由翱翔,想象桂花的香味有多浓郁,以想象来深化对词语内涵的体味,比标准化的答案更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更吻合小语的学科逻辑规律。

二、情在雨中,桂花雨洒桂花情

儿时的桂花雨从何而来,自然要提及琦君的摇花乐。教学中,我将充满童真童趣的摇花乐融入到闻花香中,淡化了教学的重点,没有突显出主旨。

摇花乐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是儿时的一个生活剪影,它承接课题:桂花雨(故乡的桂花雨),启续杭州的秋风乍起时的桂花雨(满陇桂雨),在对比中更突出对家乡的那种深深的怀念,那份家乡情是任何地方的桂花雨所不能取代的,哪怕是被称为三绝之一的金雪满陇桂雨都不可比拟。

《桂花雨》文脉清新、意脉丰厚,它给我们传递了一份浓郁的思乡情,一种对人性的高度赞美!

教学反思2:

一、课文解析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章开篇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喜欢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

二、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

1.以读为本,读中感知、感悟、体会、品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的教学中以读为本,指导学生在读中感知文本内容、感悟文本内涵、体会作者情感,品味语言的优美。读文是学习文本的前提,首先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做到不加字、不减字。初步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能够明白什么是桂花雨。其次,重点段落的精读,体会其中的内涵,感悟作者在文本中字里行间透露的内涵。其三品读句子,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找出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用一定的符号标出来,再指导学生细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文本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朗读,把作者的文字化成一幅幅画面,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牵出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让作者魂牵梦萦。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从画面中点出这是思乡之雨、回忆之雨。

2.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阅读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感知、感悟、理解与体会能力以外,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应该逐步培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阶段目标时提出,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尝试训练学生的默读速度。当然因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默读时部分学生只能完成默读的任务,并没有能够完成速度的训练和问题的思考。或许是因为我在时间上没有给足,有好几个学生没有能够达到默读的目标。

3. 利用好课堂的主阵地

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很宝贵,只有充分利用好,但是在课堂上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盲目的赶时间,在我看来应该是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到实处,不急于为了赶时间而把每一处都教学的很简单,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达到学习目标。在教学环节上应该就像课文一样详略得当,方法合理,最终我认为学生都会有收获的。

二、课堂教学的败笔之处

对于新课标的学习还是不够,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标的核心内容。虽然本节课看似是以学生为主体,特别在指导学生默读思考问题时收的太急,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其次老师牵引的太多,一直牵着学生学习,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体现。形式上看似学生是主体,实际上还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被动的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真真正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被动的要我学转换成主动的我要学。只有教师扎扎实实教语文,学生才能扎扎实实学语文。

29、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陆游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其中有不少就是专门写给他儿子们的。如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就是给儿子们传授写诗的经验,要想写好诗,功夫在于写诗之外的博览群书和生活阅历。对于执教完的教研课《示儿》,我的感悟就是汝果欲教诗,功夫在诗外。

功夫之一:搜集资料

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示儿》是陆游的绝笔之作。简短的28个字,饱含着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强烈的爱国热情。但仅让孩子们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为此,我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陆游的资料;利用音频软件,听杨雨教授讲《侠骨柔情话陆游》,听孙丹林教授讲《陆游》;认真阅读《陆游传》《陆游的英雄梦》等相关书籍

通过这些途径,陆游一生的点滴仿佛就在我眼前真实上演,我悲伤着他的悲伤,快乐着他的快乐,幸福着他的幸福,追逐着他的追逐

功夫之二:诵读诗作

陆游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在不断地吟诵涵咏中我渐渐明白

一杯齑餺飥,手自芼油葱。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这是一位精通烹饪的美食家;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这是一位喜爱动物的宠物控;

乘除尚喜身强健,六十登山不用扶。这是一位注重养生的健身族;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更是一位为报国而生,为忧国而死的爱国者!

功夫之三:推敲教学

每一次教研课都是组内教师教研水平、团队力量的一个集中体现。为了上好这次教研课,大到选课、教学设计,小到课堂上老师说的一个字,一句话,组内老师都给予了悉心地指导。

整首诗,团队在朗读指导上做了精心设计: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受,读中感悟,读中升华;教学中还着眼一个悲字,拓展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两首诗,把学生的情感串起来,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提升,情感得到升华,也越能使他们走进诗人悲的心境。

课后,通过向老师们请教,我也发现了这节课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对高学段古诗教学的侧重点把握不清,应该在指导学生悟诗情,扩充学生诗词积累方面下功夫;其次,应该在诗眼悲上做足功夫,可用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拓展陆游不同时期的爱国诗,通过对比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悲天悯人的情感;再次,我的课堂评价语过于单调,教学语言还需凝练,教学应变能力还需加强。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今后我还需要深挖教材,课前认真备课,在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上做到细致入微,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0、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一、导入

1、将、相分别指的是谁?

2、在课题下正确书写廉颇、蔺相如。

二、学习讲故事

1、认读生字词语,联系故事内容。

(1)和氏璧、承诺、诚意、强逼

出自故事:完璧归赵

(2)抵御、推辞、侮辱、擅长

出自故事:渑池会见

(3)上卿、削弱、战袍、荆条

出自故事:负荆请罪

(此处有修改:将字词分成三行,与三个故事相结合。精简教学环节,将字词与故事内容联系起来,提高教学效果。)

2、抓住关键信息,讲清故事内容。

(1)教:如果要讲一讲故事,哪些内容一定要讲清楚?

起因、经过、结果、人物。

(2)扶:范例交流

渑池会见的起因是什么?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两次奏乐。

结果怎么样?

(3)放:任选一个故事,讲一讲主要的内容。

自己练习、交流评价。

【对比:上一次的本教学环节】

【2、学习如何概括故事内容。

要求:任选一个,说出小故事的大意。

方法:抓关键词。如何找关键词?先提问。

(1)教:老师示范:对完璧归赵故事内容提问。

主人公是谁?完璧归赵的经过?完璧归赵的结果?为什么要完璧归赵?

(2)扶:学生尝试:用相同的方法对第二个故事、第三个故事提问。

老师板书:谁,起因,经过,结果。

小结:只要抓住谁干了什么,最后结果怎么样。就能快速便捷地概括出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放:学生自由练习概括。

* 学生每人自选一个小故事,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提供扶手:一边读,一边圈出关键词语,便于归纳。

* 指名交流分享。

老师提示:概括内容时,不需要说人物的对话,形容词,修辞手法等。】

(基本相似,如果学生不能直接说出:起因、经过、结果、人物,那可以按照这样的提问方式来进行引导。)

三、感受人物形象

学法:品读对话,关注语言描写,加上动作感受。

教法:对比朗读,情景演绎,补充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立体多面的形象。

1、廉颇的形象

(1)读一读:廉颇很不服气

读好廉颇的语气,看出一个怎样的廉颇?

廉颇:争强好胜、直率坦诚、骁勇善战。(不同的角度)

(2)演一演:扮演廉颇,读台词。

关注我廉颇,他蔺相如中我、他这两个关键词,加上动作。

廉颇:自大骄傲、心胸狭窄。

2、蔺相如的形象

(1)读一读:读蔺相如避让廉颇的段落。

看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蔺相如:胆小、爱国。

(2)对比读: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威胁秦王的段落。

读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蔺相如:勇敢、机智,智勇双全。勇在哪里,智在哪里?

(3)演一演:请人扮演蔺相如,演绎门客和蔺相如的对话。

心胸宽广、顾全大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用足课文,进行语言输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3、再看廉颇的形象

(1)放:自己去文中找一找关于廉颇的描写,读一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廉颇?

勇于承认错误。(胆大心细,未雨绸缪,战功赫赫)

(2)出示官阶图,讲述蔺相如职位的变化,理解廉颇的心情。

廉颇不是简单的知错能改,也是顾全大局的人。

4、小结

写人写事的文章,直接读对话,动作,就能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更有效。

31、五年级上册17课松鼠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17课松鼠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1、了解说明对象松鼠的特征与习性,培养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2、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3、体会科学小品文生动、准确的语言。

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我通过完成填空、自我介绍的环节,先对松鼠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与习性。再通过你说我猜的环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完课内的知识点之后,学会迁移和灵活运用。

2、在梳理完文章内容之后,让学生思考《松鼠》一文运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在学生答出逻辑顺序后,带领学生明确逻辑顺序的概念,同时简单复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以达到第二个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文章是如何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3、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比较辞海词条和课文《松鼠》第二自然段对松鼠的不同说明,来体会《松鼠》一文语言的生动性。在对比阅读后,学生表示更喜欢课文第二自然段对松鼠的说明,因为辞海词条的语言平实,对于学生来说稍显枯燥,《松鼠》一文的语言更生动形象,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说明文的语言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准确。在辞海词条中,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松鼠的体长。在《松鼠》一文中,经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我利用板书将文章的结构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作业布置方面,学生在当堂练口头作文的基础上,如果能补充介绍小动物习性或其他方面的特点,就能写成一篇生动形象的科学小品文。回家后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写在大作文本上,将学生的口头练习最后落实在笔头上。

5、学生的情感培养方面,我在教学的最后对《松鼠》一文进行了总结和升华:布丰写松鼠,不是完全用客观主义的态度来写,而是带着亲切的情感,用形象的语言替它们画像。所以整篇文章语言生动,饶有趣味。对待万物,我们应保有一颗温暖的心,有真爱,才有美好。

在整节课中,我认真落实了听说读写,围绕着中考考点来设计提问问题。总体来说,预设的教学内容基本完成,各环节的用时和预设的相差不大,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积极主动。

作为一名新老师,面对公开课,心情是忐忑紧张的。在讲课结束后,我结合课堂观察和评课时各位老师的评价,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课文《松鼠》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下:

1、专业行为表达:从指标的数据来看,指导学生阅读和朗读有4次,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有3次,指导学生分析评鉴有1次,指导学生读写结合有2次,引导发现并解决问题有1次,点播思考问题的路径有2次,进行思维方法指导有1次,用文本指导审美有1次,重视人文熏陶有1次,讲授精彩之处有3次,重要知识解释准确有1次,关联旧知识和课内外迁移有2次,强调重点恰当有1次,板书运用恰当有3次,点评学生到位有2次,纠错及时有2次。根据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因势利导培养使命感方面,由于文体的关系,在教学中有缺失。

根据各位老师的留言点评,《松鼠》一文的教学在专业行为表达方面的不足之处如下:

(1)在讲解的过程中,有些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们去完成,比如自我介绍时,我担心学生找不到关键词,就自己先作了漂亮一词的示范。后来我课下和学生聊天的时候,发现漂亮恰恰是他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所以在学情分析上,还要再下功夫。

(2)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要更有针对性,要学会抓住学生回答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总结,不是简单地评价很好、不错等词。对于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和引导。

(3)预设性过强,引导的语言过多,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用词不够准确,语言不够精炼,有些时候话语过于重复啰嗦。

2、媒体应用行为:从指标的数据来看,投影预设的课件页面有9次,现代媒体运用有11次,投影学生学习成果有1次,播放声像资料有1次,阅读教科书内容有5次,完成教科书活动有2次,教师板书有4次。根据具体数据进行分析,纸媒教材运用、传统媒体运用和现代媒体运用效果都为等级A。

综合各位老师的留言点评,《松鼠》一文的教学在媒体运用行为方面的不足之处如下:

(1)课堂导入播放海绵宝宝的片段,使学生较快进入情境,幻灯片重点突出,板书条理清晰。但在播放幻灯片和书写板书时,有时会出现延迟的情况,所讲内容和幻灯片展示没有及时对应上。

(2)由于文体限制,利用实物模型教学和电子模拟实验没有出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3、核心素养培育行为:从指标的数据来看,语言积累丰富有11次,解读文本精当有3次,表达阐述到位有2次,联想想象丰富有1次,思维发展与提升有5次,探究有理有据有2次,收获审美体验有2次,发展审美体验有2次,口头书面创作有2次,文化传承与理解有1次。根据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文化视野与增强使命感这两个方面在教学中都呈现得较少。

综合各位老师的留言点评,《松鼠》一文的教学在核心素养培育行为方面的不足之处如下:

(1)在审美鉴赏和创造方面,让学生对比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和生动,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热爱自然,善待万物。文化传承和理解方面有所欠缺,这与《松鼠》一文的文体有一定的关系。

(2)文本解读详略得当,但在语言品味板块,留给学生思考感悟的时间还是有些短。对于作者如何做到生动地说明小松鼠这个问题,应该留出较宽裕的时间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之后再进行回答。

4、师生交往行为:从指标的数据来看,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有8次,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有8次,教师提问全班回答有5次,学生回答教师理答有4次,学生质疑教师解答有1次,学生交流互相评议有2次,指导学生讨论或辩论有2次,教师激情感染有3次,班级气氛热烈有2次,个体表现突出有3次,教师点评用语有针对性有3次,教师点评用语有激励性有2次,有理有据纠错且保护学生自尊心有1次,进行形成性检测有2次,及时反馈检测效果有2次。

综合各位老师的留言点评,《松鼠》一文的教学在师生交往行为方面的不足之处如下:

(1)语言具有感染力,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比重较大,学生对文本的主动思考和探索还是少了一点。教师提问,个体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较多,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学生互评较少,这个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加注意。

(2)在点评过程中,针对性不够,很多时候重复使用很好、不错、非常好等词,没有很好地抓住学生回答的重点,并及时地进行总结。

(3)教学预设方面可以更灵活些,不一定要学生答到幻灯片上预设的关键词,对学生多元的想法和感受再包容一些。

5、课堂提问行为:从柱状图的数据来看,问题指向性明确,没有模糊不清的问题。问题类型方面,描述性问题的百分比为43.33%,判断性问题的百分比为23.33%,论证性问题的百分比为6.67%。获得答案的途径方面,42.86%靠阅读教科书和资料,54.29%靠学生思考,2.86%靠学生谈论。应答方式方面,80%为个人应答,20%为集体回答,无合作交流。学生应答水平方面,74.29%的应答基本正确,25.71%的应答正确有逻辑。教师理答方式方面,48.48%为直接评判,48.48%为追问和补问,3.03%为组织评议,无批评或不理睬的情况。课堂提问与学生应答情况总体来较好。

综合各位老师的留言点评,《松鼠》一文的教学在课堂提问行为方面的不足之处如下:

(1)问题明确,针对性强,难度适中,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问题类型多为描述性问题和判断性问题,论证性问题的比重较低,问题的类型较为单一。

(2)获得答案的途径多为读书和思考,应答方式多为个人回答。在课堂问答方面比较缺憾的地方是缺少小组讨论。在课前预设时,关于说说辞海词条与《松鼠》第二自然段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这个问题,我预设的是学生先集体朗读辞海词条,女生再朗读《松鼠》第二自然段,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来回答问题。结果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我太过紧张,在学生自行比较后就让个人来进行发言回答。教学结束后,我觉得这个疏漏是可以避免的,在今后的公开课教学中我也会调整心态,以更好的状态来进行教学。

去年六月,我从上海回到家乡,来到昆明三中,转眼一年,秋去春来。怀着对昆明三中的向往和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憧憬,我捧着一颗炽热的心重返校园,完成了新的人生角色的转变。我听过晨光中最动人的读书声,我看过灿若云霞的三月樱花,我在星光下静静聆听风穿过操场的声音。我遇到了我教育生涯的第一届学生,他们调皮可爱,也认真踏实,在愉快的校园生活中,我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进步。我遇到了帮助我成长的老师们,我在三中的大家庭里被爱和温暖包围着,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在三中积极向上的氛围里,我督促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我坚持阅读教育类书籍和期刊以拓展自己的视野,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在学习和培训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打造自己的源头活水,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和道德修养。

这次公开课,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在准备此次公开课的过程中,我有过困惑,有过迷茫,每次磨课,都是一次蜕变,都是一次成长。感谢我的师傅陈玉英老师,安抚我焦虑的情绪,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听我讲课,每一个细节都提出改进的建议。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反思是面莹澈的镜子,在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就要及时地去调整和改进。我会将此次公开课的收获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去,不断向老教师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站好站稳三尺讲台。

32、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比如在草原人民迎接远客部分,我问学生:为什么把前来迎接的草原人民比作彩虹,学生的回答就多种多样,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予以了肯定,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接下来的问题是:蒙古族人民见到原来的客人,为什么不下马交谈,而是立刻拨转马头?学生们同样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二至五段的学习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急于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那些用惯了的你真棒好极了等,在我看来一遍足以,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的枯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教学反思2: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比如在草原人民迎接远客部分,我问学生:为什么把前来迎接的草原人民比作彩虹,学生的回答就多种多样,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予以了肯定,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接下来的问题是:蒙古族人民见到原来的客人,为什么不下马交谈,而是立刻拨转马头?学生们同样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二至五段的学习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急于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那些用惯了的你真棒好极了等,在我看来一遍足以,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的枯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33、六年级上册17课盼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17课盼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大问题意识是我们讨论与交流的主要内容。本篇课文以雨衣为线索,写了小女孩蕾蕾得到雨衣、盼穿雨衣、穿上雨衣这个充满童心童趣的故事。我们聚焦在作者是怎样写出盼的心理的?第一次试讲,我重点落在了朗读与梳理情节,在主要内容上,出现了理解性错误。另外,王院长指导我列举事例是写出盼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教师不可越俎代庖。于是,我和学校业务领导、老师共同探讨,第二天又进行了第二次试讲,对于朗读环节加入了指生分段读文,找一找心理活动的语句,着重指导关键句的朗读,分析语言、心理、环境描写的妙处。这些也都是第二次试讲以后有所发现。对此,有个心得,教学经验往往是每一次试讲以后才出现的,并且旁观者清,执教者本人不但要选择性吸取建议,还要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这样才能自然的去教学。

试讲第二次的第二天,来到额如小学正式讲课,孩子们的课本中没有预习,课文很干净,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不能表达的很到位,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拿尺子去衡量他们,所以我努力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去激活文字,读出小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我看来,一节课的成败与否,都不能归咎学生,教师才是要多多反思,他们是一张张白纸,等待教师去唤醒,用智慧去点拨,课后尽管身边的认可很多,但心底里仍然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对于如何写出盼的心理描写的这个点,还是没有落实啊!所以,从那天以后到现在,我一直在思索怎么打开这个点,这段时间看了于永正的《儿童的语文》这本书,对于理解学生和解读文本,貌似有了朦朦胧胧的认识。对于《盼》这节课的第二课时,我想应该有这样的教学思想,就是站在六年级学生的语文知识经验来搭梯子,实现更深一层的学习目标如何写出盼的心理,具体思路为:

1.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即写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能够发现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这些方法才将盼的心理写得有趣生动。

3.运用个性化阅读的语文教学理念,圈画批注。

4.小组交流。(这次出课仍然有许多感悟)

5.全班交流。

6.总结。写好心理并不难,贵在运用事例和真情实感。

我想这样的教学思路就突出了教学重点,即如何将盼的心理写出来的。作为教师真的要有大局观,学会取舍。多有预设,并运用儿童的语言去揭开孩子心中一个又一个谜团。另外,一课一得的点,落在哪,怎么落?这也将是我以后思索的问题。

学贵有疑,经常对学生说的话,如今也用在了我自己身上,问题越多,想要研究的也就越来越多了......

教学反思2:

《盼》是六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选自作家铁凝的第一本出版小说《夜路》,是一篇儿童文学类的小说。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愿望实现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表现了童真童趣。

一、研读教材、精心设计。

根据教材及学情特点,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研读文本,加深感悟;(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二、回顾课堂、浅谈得失。

文章内容符合孩子的心理,学生在课堂上有着浓厚的兴趣。一节课下来,整体感觉字词处理的特别好:验收预习,在检查预习中中发现问题,然后重点读音纠正,生字孩子们把握难点,在这一环节重点指导书写了嚷、唇、酱,酱字不但指导了书写,还讲了字源字理,有助于孩子理解记忆。这节课的第二个亮点也就是孩子们在课堂上词语读得非常的有非常好,有感情,有温度,有声音,有色彩,所以在读文章中引起共鸣的段落,读的也特别好,读出了真情实感。遗憾的是第三环节把握课文的内容,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围绕主题课文通过哪些事来突出主题,我运用了速读的方法,因为六年级第二单元已经已经练习了速度,但是因为我们是初步接触新教材,孩子们虽然掌握了方法,但是还不熟练,在这个环节用时最长,这篇课文比较长,所以总结这篇课文有哪些事例突出中心用时15分钟,孩子们总结的也不到位。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中,我还发现我有一点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本来孩子总结事例就比较难,但是我用短语的形式来限制了孩子,孩子这一段时间的发言积极性不高。反思过之后,我觉得孩子把握主要内容能说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这一节课,浪费的时间就在于概括事例这个环节。同时补救的方法就是课前把课文读熟练,预习到位,这样可以有效地达成第一课的目标。第二节课让孩子们能够自由发言,围绕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教学。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本文的语言浅显精炼、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所以在一开始讲课,我就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们通过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等读书形式,走进课文,学会在读中感悟。另外,本文以盼为题目,文中始终围着盼这条线索写出了我盼望穿上雨衣时的不同的心理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体悟个别语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种心理,从而引起共鸣。

三、再度研读、课堂重建。

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在之前成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更多一点的时间来读文,用心关注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发言交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另外,在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环节时,教会学生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如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语段及文章的内容,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34、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这次习作的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自己创编故事。在实际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一同回顾了刚刚学过的三篇课文,也就是说三个虚构的故事,让学生真切感受虚构故事的特点,为自己的创作做准备。然后学生自读三组环境和人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去展开联想写作文。在这个环节,我做了较为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注意到时间、地点、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等,这样学生的联想才切合实际,编写出的故事才有可能吸引人。这些地方做的比较到位,学生完成情况较好。

对教材提出的写作时让学生尝试写环境,以及写心理活动的建议没有落实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适时地予以补充。

教学反思2: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每个同学都能开口讲话,懂得了要说服别人支持自己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该怎样去说。

在教学中,学生练习交流和教师指导占用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分组练习时间不够用,很仓促。今后在教学中一定做好预案,充分考虑好时间因素,合理分配。

35、六年级上册15课金色的鱼钩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15课金色的鱼钩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前不久,我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执教《金色的鱼钩》一课。在设计本节课时,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尝试一:直奔语文要素

本课是略读课,课文特别长,为了突出略读课的特点,我摒弃了逐段或分段理清内容的老方法,直奔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人物的外貌、神态和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确定了以下教学任务:

首先学生浏览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和语言的句子,想一想: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学生汇报,教师总结,最后学生写一写想对金色的鱼钩或老班长要说的话。这一节课的内容仅此而已。整节课没有老师的课文讲解,没有深入理解重点词句,只有学生的交流汇报。

尝试二:把时间还给学生

整节课在时间分配上,我先用13分钟给学生研读课文,用不同符号画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和语言的句子,想一想: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再用5分钟分组交流,接下来用10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汇报并总结,最后用12分钟时间观看短片,完成小练笔。整节课中,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占30分钟。

尝试三:换个角度练写话

本课主题升华环节,播放视频《鱼钩的自述》,从鱼钩的视角讲述故事,体现老班长的品质,再让学生把想对金色的鱼钩或老班长说的话写出来,从不同角度体会和表现人物品质。

收获一:轻松的课堂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希望轻松而有收获的课堂。在这节课中,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轻松二字。一节课的效果不在于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我在这节课中没有讲解知识点,只是引导交流,学生在交流中自我感悟,各有所得。学生在学习感悟中体会到课堂是自由的天地,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学得轻松。

收获二:思维的升级

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受教师预设的牵制,很少有创造思维,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一个小小的领域,不能从多方面思考、体会,获得的知识技能也是有限的。在本节课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如有的同学从老班长的外貌看出他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班长,有的同学从老班长的语言描写中看出他是一位舍己为人、忠于党、尽职尽责的老班长我感受到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放飞,一定会有预设之外的精彩。

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要教些什么,是我们首先要想好的。内容多了,学生只学到皮毛,过后若无巩固练习,那只是做了表面文章。教的内容少了,浪费了时间,没效率。所以我们要衡量好教学内容与时间的搭配,不可为了完成任务而强求。作为略读课,首先,要给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检验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研读和思考。其次,教师要调控好、引导好学生学习的进程,分组合作探究,可以有效解决个别学生学习进程较慢的问题。

教学反思2: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本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教育,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了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训练简要复述故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一、给学生足够时间自主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四道题,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时间是8分钟。这4道题是这样的:(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3)本文的哪些内容让你深受感动,找出来,并说一说让你感动的原因。(4)把描写老班长神态的语句找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讨论的也很热烈,与平常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合作展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派一名代表上台来展示本组自主学习的成果,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欲望,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事实证明,学生的表现出奇地好,他们的发言简直可以用妙语连珠来形容。

  三、提升小结。这个环节既是老师对课堂情况的总评,也是课堂的延伸。当学生谈了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时,我适时地总结了一下,并提了一个要求。我是这样说的:在长征途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我们准备组织一次长征故事会。几天后,这个故事会开得很成功,同学们都踊跃上台,争着讲述自己搜集到的故事。

  教学中,我们不仅把课堂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前我上这类课文时,要么叫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解决课后习题,要么直接将课后习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这两种做法都存在许多弊端,前者是一味的放,让学生在读课文和做习题时增加了难度,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到位,往往不能准确地回答问题,一遍,两遍老是不对,结果搓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后者则没有充分地给学生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只是被动地接受答案,并不知道课文里讲了些什么,问题的意思是什么?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依靠老师说答案的懒惰思想,不再主动地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而运用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避免了这个弊端。

  另外,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那就是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去质疑。这样,就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不是那么主动。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学生无所疑,无所惑、无所求,那么,老师的启发是不会生效的。所以,我觉得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作为主导的老师还应该给他们质疑的机会。

36、六年级上册13课桥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13课桥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在本次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我听了3节课,每位教师都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展现了自己的教学风采。因为同在五年级,所以我黄浩老师所授《桥》印象特别深,下面我就对这一课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这篇课文语言简练,结构简短,这节课说课老师主要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议一议等语文活动,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体会老汉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优秀品质和人格力量。

在本课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的特别好:

1.抓住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在教学时,说课老师让学生找出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划自悟。学生很好地抓住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等句子,充分感悟了当时危急的情况,对人们当时的恐惧之感就体会更深刻了。同时说课老师还注意到了修辞方法的指导,环境渲染写作方法的介绍,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2.设置矛盾,老汉的大山形象品读到位。如: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那么,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说一说,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

3.感受人们的哀思与崇敬,理解生命桥。说课老师在课堂结尾设置问题: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并拓展延伸了解了新时代的像老汉一样的优秀共产党员,从而深化了主题。

37、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聊聊书法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聊聊书法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主题聊聊书法,重点是学生围绕有关书法的话题展开交流,做到有条理的表达,同时能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

这次口语交际是本册教材该板块内容的最后一课时,出于它在本册教材的地位和可操作性两方面考虑,我设计了两个课时。

课前我就确定了交际话题,明确交际要求,布置学生课下查找资料,并分小组完成任务。我自己也对五六年级四册书本有关书法方面的内容,以及有关汉字知识的内容再次进行梳理整合,以备上课时作为知识巩固和补充,同时我也对本册教材口语交际板块的训练要素罗列在一起,以此作为本次口语交际的评价标准。

在导入时,我国粹一话题引入到书法,并试问学生对书法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都说看不懂,我追问为什么看不懂,学生反馈很多字压根都不认识,于是对我就顺势将自己的整理的汉字字体演变的知识进行补充(其实该部分内容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板块已学过,只是大家印象不深),进而引入到第一个问题的讨论(你知道我国古代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你知道他们的一些故事吗?),可能课前准备充足学生很快就能在讲台上分享王羲之入目三分的故事,柳公权由炫耀书法碰壁到虚心拜师求艺的故事,还提到欧阳询、赵孟頫、颜真卿等楷书名家,于是我又趁热打铁,将书圣王羲之,以及中国四大楷书名家的代表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欣赏评价,正好在本单元学习时我让他们积累了一些关于评价艺术类的四字词语,学生很快就能够联系起来,这一点比较令人欣慰

38、六年级上册24课京剧趣谈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24课京剧趣谈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京剧的艺术特色有很多,作者通过对马鞭和亮相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京剧的一些艺术特色。在马鞭一节中,马鞭在京剧表演艺术中到底有哪些功用?解决了哪些问题?实在的道具和虚拟的道具起着什么作用?这些是我们探究的主要问题。在亮相一节中,作者通过京剧表演上的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了静态亮相和动态亮相在京剧艺术上的高妙之处。举例典型,论证有力,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不足之处在于,文本是趣谈,而我的趣教体现得不够明显。

教学反思2:

京剧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究竟又是什么?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它的教学特点呢?我们该怎么做呢?我认为:

一、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

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二、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

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止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质,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了形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39、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知识点

一、交流平台

我发现这次大家交流的是做课堂笔记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既可以帮助我们记忆,还可以促使我们积极思考。

(1)用图示法记录老师讲的重要内容;

(2)记下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或需要查资料的部分;

(3)用简短的语句记录下听课过程中的想法。

平时上课时,我也会做课堂笔记,比如:记录老师的课堂板书,记录老师强调的知识点,记录老师新教的方法,记录我自己容易混、容易错的地方,记录老师点到的或我想到的与当堂课有关的诗句,有时还记录同学们交流时的一些独特的感受等。

词句段运用

1.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词语与戏曲有关。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和同学交流它们的意思,再选一两个说句子。

亮相 行当 压轴 行头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这些词语都是与戏曲有关的,我们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这些词语。

亮相:一种戏曲表演动作。主要角色上场时、下场前,或者是一段舞蹈动作完毕后的一个短暂停顿,集中而突出地显示出人物的精神状态,采用一种雕塑的姿势称为亮相。戏曲的亮相有两个作用:一是向观众展示美丽的造型,二是便于拍摄剧照。

行当: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主要根据角色类型来划分,如京剧的生、旦、净、丑。

压轴:戏曲名词,指一次戏曲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

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包括盔头、靠、衣服、靴子等。

跑龙套:原指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唱白脸: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白色脸谱扮演反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

花架子:戏曲舞台上演武将的角色中专门有一个行当叫架子花,是花脸的一种,观众所欣赏的重点之一就是他的功架(也称架式),即看他像不像武将。戏台之外,现实生活中所说的花架子,往往指形式主义的做法。

对台戏: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同时演出的同样的戏。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

字正腔圆:(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

有板有眼:指唱腔合乎节拍。亦指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科班出身:科班,中国旧时培养戏曲演员的场所。科班出身现在指专业对口,在所从事的工作方向,有所学习有所研究的人。

2.一位同学根据下面的说明书,做成了图中的小台灯。小台灯有一处做错了,跟说明书写得不够清楚有关系。读读说明书,把写得不清楚的地方画出来,再改一改。

读一读说明书,再与图片对照,你会发现,做错的地方是把灯泡装在灯罩的外面了。这位同学没有做对,是因为说明书中的第三步写得不够清楚。

写得不清楚的地方:铅丝的头上用红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改成:在乒乓球里围绕铅丝顶部用红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三、日积月累

高山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黄钟大吕

轻歌曼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工 惟妙惟肖

画龙点睛 笔走龙蛇 妙笔生花 栩栩如生

本次积累的 这些词语,我发现都是体现艺术美的,有关声音优美的,有关形态别致的,有关文学艺术美的

高山流水:指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天籁之音:形容声音悦耳动听。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

黄钟大吕:黄钟,指古乐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指古乐十二律中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后遂以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行云流水:飘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妙笔生花:形容文笔好,善于写作。

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40、六年级上册19课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19课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本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本文的命脉,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首先让学生感悟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写地球外观美丽的句子,抓住晶莹、纱衣、摇篮、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等词语,体会地球的外表的美丽可爱,读出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并能熟读成诵。再引导学生谈地球内在的美丽――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带给矿产资源。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私的爱自己的孩子,因此我们称地球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然而应对养育我们的母亲,人类是怎样对待它的呢?从而谈到容易破碎,地球的渺小,矿产资源的枯竭,人类根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都告诉我们,我们只有保护地球,因为只有一个地球。在课外补充人类对地球破坏的图片时,学生的的情感被调动起来,越发感受到人类的做法是不对的,从而认识到今后该怎样做,在聆听了迈克杰克逊的公益歌曲《拯救地球》后,学生们为地球母亲写宣传标语,保护地球=热爱妈妈,为了生存,保护地球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我能感受孩子们的焦虑、心痛、热情与决心。

教学中,我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主体内化,激发了孩子的情思。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球母亲的怀抱时,他们的自由天性舒展了,他们尽情地诉说着自己对地球母亲的心声。一声声、一句句饱含真挚感情的话语,多么令人心酸,扣人心弦。那不是仅仅用语言在说,而是用心在说,用情在说,用自己对地球母亲全部的爱在说。

教学后,和学校的老师交流,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评价不应只是肤浅的表扬,你读得很有感情、你说的很好孩子们的评价还是只停留在一个很浅的面上,给人空洞、乏味之感。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套话正有充斥整个课堂的趋势。这的确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务必致力于引导学生关注你从他的朗读中感悟到了什么你觉得他那些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实效性的评价,让评价真正落到实处,不在只是空套、只是点缀。

教学反思2:

作为组内公开课,其实我觉得并没有上好。虽然我备课是打算营造整个课堂应该是生生互动的场面的,但是上完后感觉只是流程清晰,学生并没有充分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和破碎。来听课的杨校长和周主任安慰我:可能是接新班,我不熟悉孩子。

其实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作为新接班,其实我知道孩子是不能流利自然按照我的想法去展示的,因为在这方面,我对他们的训练还不足。平常上课都是我介入,带着他们学。但是作为组内课,当我想介入的时候又甩不下包袱,怕被批评老师介入过多,也怕时间不够,所以几次面对学生的BUG,都欲言又止。听完我的想法后,杨校长和周主任鼓励我放下思想包袱,应勇于介入,哪怕最后没上完,没有预想的完美。这次点评更像是一次暖心的交流,因此我在第四节课又重新上了一遍,摆脱之前顾虑,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展示技巧和文本内容。比如再抓地球美丽的句子。孩子是没有说到晶莹这个词,我主动提示找找关于美丽的词语。他们找到晶莹后,我又通过他们说意思来感悟词语,带他们从词语读起来,以此带动后面句子的理解。教学效果良好,一些孩子说:我觉得这节课更清晰了。

同样的教案,同样的老师、学生,效果却不同。这再次提醒我教学,以生为本!

最后再讲两点关于教案的反思:一、如果对于小组展示不够自信的班级或者怕时间不够,可以尝试把自学导航学习地球美丽和容易破碎分离出来,把第一段地球美丽渺小带着学生学一遍,这样调整能分解学生展示的负担,可能在流程上还能紧凑点。二、教学完成后,组内余春莲老师提出读写结合部分可否从人类是如何随意破坏地球这点展开练习,我觉得也是可取的,这点既可以让孩子们把提前搜集的资料用上,又可以让他们结合身边实际案例写写,这点正好和单元导读的要求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