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就成了“小生意人”
时间:2008-12-10 05:24:03
小孩就成了“小生意人”
约翰的儿子小洛克菲勒,尽管知道家族富甲天下,但从不在金钱上放任孩子。他有五个孩子,当他们七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向他们灌输如何对待"金钱"的观念。他像他的祖父一样"吝啬",每周孩子们只可以领到三角钱"津贴",但必须还要分成三部分:自己花、储蓄、施舍。每当孩子领津贴的时候,小洛克菲勒还会给他们发一个小账本,让他们用来记载每一分钱的用途和时间,因为每项开支都要有理由。周末进行检查,如果哪个孩子漏记了一笔帐,就罚他五分钱。而记录无误的那个则可以得到五分钱的奖励。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孩子们从父母那得不到多少钱。但是,像他们的祖父一样,可以用劳动去挣父母的钱。比如:拍死一百只苍蝇的报酬是一角钱;捉住一只老鼠报酬是五分钱;背柴火、锄地、拔草都能挣到钱。小洛克菲勒的三儿子劳伦斯七岁、二儿子纳尔逊九岁的时候,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许权"。他们清晨六点起床开始干活,每双皮鞋五分钱,每双长统靴一角钱。后来,孩子们又找到一个挣钱的活,他们开垦了一个菜园,种了西葫芦、南瓜等,丰收的时候,他们个个兴奋极了。父亲按市场价格买了四儿子温斯洛浦的黄瓜。其他孩子则把他们的产品装在童车上,到市场上去卖。父亲还曾经亲自教儿子们缝补衣服,并告诉他们--烹饪和缝补之类的事不是只应该妇女去干。
洛克菲勒家族家产万贯,为什么如此苛责孩子呢?原因正像小洛克菲勒所说的:"我要他们懂得金钱的价值,不要糟蹋它。"
洛克菲勒的父亲和小洛克菲勒的行为并非是由于家中一贫如洗,也不是有意苛 待孩子,而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美德和艰苦自立的品格。那小账本上记载的岂止是孩子打工卖力的流水账,分明是孩子接受磨难和考验的经历!钱的知识与道德教育有紧密联系。孩子懂得钱应该经过劳动赚得后,便会产生爱惜钱的心理,便会学着去储蓄,避免浪费。懂得节约用钱,计划开支,是很好的习惯。让孩子自己挣钱,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其实,在不少发达国家,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在日本,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饭店洗碗、端盘子,在商店售货或照顾老人,做家教等,挣钱交学费或者零用。美国人一贯教育孩子自主自立,七八岁的小孩就成了"小生意人",出售他们的"商品"挣钱零用。美国中学生有个口号:"要花钱自己挣。"每逢假期,他们就成了打工族,学习自食其力。而在我们中国,很多孩子对钱毫不珍惜,任意挥霍浪费,是不是我们忽视了对他们的理财教育呢?
推荐文章
- 茅威涛的故事 家有爱女幸福长驻
- 在母亲教诲下成长起来的科学家
- 顾豪爽的故事 被父母骂出来的教授
- 诺贝尔奖得主崔琦的故事 在母爱的阳光下走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 关于黄昆的故事 母亲教给我严谨的科学态度
- 关于乔丹的故事 “飞人”母亲的家教法则
- 关于茅盾的故事 茅盾母亲教子侧记
- 好奇的儿子与耐心的母亲的故事
- 父母为陈学俊树立了人生楷模
- 投资家安妮教育孩子的故事
- 黄炎培给儿子写的座右铭
- 二月河:母亲留给他的财富
- 孔令辉成长的故事
- 何厚铧的成长经历
- 中班说课稿参考材料:美美和丑丑
- 凄风苦雨
- 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 蜗牛的观察记录_小学生作文:四年级
- 一句话泪崩的父亲文案248句
- 中班语言教案《长长的》反思
- 床上用品促销语38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