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律动游戏《欢乐满山谷》教案和说课稿

大班律动游戏《欢乐满山谷》教案和说课稿

大班律动游戏《欢乐满山谷》教案和说课稿

1、大班律动游戏《欢乐满山谷》教案和说课稿

  教案:大班律动游戏《欢乐满山谷》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热闹的气氛,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初步感应全曲曲式的基础上,尝试用声势、乐器表现乐曲的顽固伴奏。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4、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组织幼儿欣赏苏格兰风情图,观看视频。

  2、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十六宫格图、声势图卡、铃鼓、圆舞板等。

  【活动流程】

  一、暖身活动——复习节奏

  1、肢体节奏模拍

  2、语词节奏模拍

  二、律动感应全曲曲式AABCA桥AA。

  1、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应全曲曲式

  2、语词律动感应全曲曲式

  语词节奏及动作,如:洗洗洗水果 /切切切水果等。

  导语:我们多榨点果汁,给更多的客人也尝尝。好不好?(幼儿随音乐律动)

  A段:语词律动榨果汁

  A段:语词律动榨果汁

  B段:打嗝

  C段:请朋友帮忙榨果汁

  A段:语词律动榨果汁

  桥: 谢谢你们榨的果汁,我们再多榨点

  A段:语词律动榨果汁

  A段:语词律动榨果汁

  三、律动感应曲式——A段。

  1、分析曲式A段

  引导幼儿在十六宫格表上体现顽固伴奏。

  2、通过声势节奏感应

  引导幼儿以手拍等不同肢体部位创编演奏TaTaT TTa的节奏。

  3、乐器节奏感应。

  四、结束部分(互动)

  鼓励幼儿邀请客人共同游戏

  1、幼儿乐器演奏,客人老师肢体语词感应。

  2、客人老师乐器伴奏,幼儿跳舞。

  结束部分视时间灵活调整。

  说课稿:大班音乐活动《欢乐满山谷》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以及表演欲望逐渐增强,情绪体验日益丰富,所以在音乐活动中如果能借助一些语词、肢体、乐器等丰富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就能增加他们学习音乐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表达对音乐情绪的体验和把握,从音乐中获得更多的享受。另外,该年龄阶段的幼儿在人际交往中的合作、分享等社会性能力等都影响着他们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借助音乐活动为载体,提供幼儿与人交往的平台,不仅能让他们体验到活动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做到了显性教育和隐性熏陶并举,达到情感与认知的和谐统一。

  2、教材简析

  《欢乐满山谷》内容选自美育奥福音乐教材。这是一首旋律明快的苏格兰风格乐曲,丰富有趣的声效营造出一派热闹的场景。该曲曲式结构为AABCA桥AA,节奏型“塔塔踢踢 塔” 作为顽固伴奏贯穿全曲。

  奥尔夫音乐活动最大的特点是把音乐活动与游戏活动紧密相连,强调兴趣性与愉悦性。因此在活动中,我选择了“榨果汁”等游戏,让孩子们自然就能把生活中已有的经验融入到音乐中,并通过系列语词、律动、乐器演奏的相互融合,层层递进,关注幼儿倾听的感受和自主性的表达,并鼓励支持幼儿参与到音乐的体验中去,让幼儿进一步感应全曲曲式和顽固伴奏型“塔塔 踢踢 塔”,感受音乐情绪,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在对幼儿发展现状与教材特点进行分析之后,我认为在本次音乐活动中,主要的是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和表演带来的快乐,其次,感应全曲的曲式及“塔塔踢踢塔” 的顽固伴奏型,能更好地感受这首异域风格乐曲带来别样风情。因此我预设的活动目标是:

  1、感受乐曲欢快、热闹的气氛,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初步感应全曲曲式的基础上,尝试用声势、乐器表现乐曲的顽固伴奏。

  以上的活动目标在活动过程中,我将随时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做出调整。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只有熟悉乐曲,了解乐曲的结构,其听觉能力,节奏感,音乐感受能力及音乐表达能力才能够培养和发展起来。因此我把在感应全曲曲式的基础上感应顽固伴奏作为本活动的重点。

  随乐而动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虽然大班的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有所增长,可以感受到乐曲的欢快、热闹的基调,但若要持续而准确的利用声势和乐器感应乐曲中的顽固伴奏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完成演奏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能运用声势、乐器表现乐曲的“塔塔踢踢塔”的节奏型是本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更好地开展,整个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组织幼儿欣赏苏格兰风情图,观看视频

  2、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声势图卡、铃鼓、圆舞板等。

  幼儿对抽象的音乐缺乏具体的感知能力,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需要有一个中介来帮助他们感受和理解音乐。对于这样一首富有民族气息的音乐,我们先以图片、视频等直观的经验铺垫进入,通过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片把孩子带入到乐曲原本的情境之中,视听的结合能帮助孩子把作品感受和理解得更透彻,为之后的乐曲表演提供了扶手。

  五、说教法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与学是互动的,我认为在这个活动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音乐、视频作为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多样性、开放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这个活动中主要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让幼儿自己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积累经验,然后让幼儿通过自己的音乐实践,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在有了一定探索经验后,给予幼儿创造的机会,比如他们可以想办法利用各种声势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中的情绪表现,感知节奏美,并能学习再现节奏的能力,把学习音乐寓于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中,幼儿学得愉快、主动,也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质。而在发掘其创造力方面,我们给予幼儿宽广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让幼儿伴着音乐依照自己的条件、方式和意愿去创作,突出其个性,并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在这个过程中,还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协调人际关系、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学法

  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尝试探索,在宽松的活动氛围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语词、肢体和乐器表演等获得对音乐的感受和对美的体验,进行模拍练习并创造性地表现;并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及给予的表现平台,积极地与周边的环境进行交流和互动,满足其积极活动的要求。其中,模仿、创造、合作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法,这完全符合新《纲要》的精神,体现了奥福教育的理念。

  七、说活动流程

  这个活动的教学程序设计遵循了经验——探索——创造——认知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原则。整个活动的程序主要分为四个环节来进行:1、暖身活动——复习节奏;2、律动感应全曲曲式AABCA桥AA;3、律动感应曲式——A段;4、结束部分(互动)。

  活动流程:

  (一)暖身活动——复习节奏,激发兴趣

  从幼儿认知特点看,他们是在感知事物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经验,学习知识的。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运用苏格兰风情的课件创设活动的意境,选用了一首曲式、曲风与《欢乐满山谷》相近的苏格兰舞曲,让幼儿在感受苏格兰乐曲欢快、热闹的曲风的同时,通过音乐、语词、肢体也复习了不同的四拍节奏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为后面的活动做经验铺垫。

  (二)律动感应全曲曲式AABCA桥AA。

  这个环节是突破重点的关键,教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让每个幼儿都得到了充分的参与,设置了为宴会帮忙榨果汁的劳动场面,调动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榨果汁、品尝果汁、打招呼等情节感应全曲曲式,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体验音乐与语词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解决难点做准备。

  三、律动感应曲式——A段。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分析A段音乐,借助声势、乐器演奏等形式感应顽固伴奏,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解决活动的难点,也巩固了活动的重点。而声势创编和乐器伴奏环节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既延续了该活动主线,将其丰富完整了起来,又能让幼儿在参与中体会到自我满足,在欣赏自己与同伴的表演中,进一步体验创编带来的乐趣。

  四、结束部分(互动)

  该环节充分利用观摩活动的资源,让幼儿与客人老师进行合作,激发孩子们的表现欲望,更深切地感受到自身能力和探索成功的喜悦,同时增长与他人协调合作进行表演的经验。另外,客人老师的鼓励和赏识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共邀进舞与热闹进场首尾呼应,让整个活动在高潮中结束。

  评委点评:

  优点:

  1、目标明确适度,联系幼儿生活。重难点突出。

  2、教师情绪饱满,感染力强。

  3、主题分明,注意音乐情景的创设,环节流畅,游戏性强。

  不足与建议:

  1、教师在语词节奏练习的游戏“榨果汁”中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创编动作会更好些,对幼儿创造提升方面做得还不够。

  2、打击乐不仅仅要合拍子要求,还要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程度去提升表演质量。

2、大班音乐律动游戏教案《顶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ABAB的结构特征,体验音乐欢快热烈的情绪,基本准确地按照教师提供的范型愉快地做律动游戏。

  2、通过讨论、同伴学习、经验迁移等尝试创编与理解音乐规则,萌发勇于向强者挑战、不怕失败的竞争意识。

  3、在游戏“顶牛”和“包剪锤”游戏中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观看牛顶牛角力比赛的视频,并了解黎族民间体育《顶牛》游戏的来源;幼儿有简单双固集体舞蹈的经验。

  2、音乐:民间舞蹈《抛泥球》节选AB曲序。

  动作建议:

  第一段:第1—4小节:幼儿面对面,一人双手做牛角顶力动作:一人手掌做挡的动作。

  第5-8小节:交换角色,动作同上。第9-16小节同1-8小节。

  第二段:第1-16小节:

  (l)幼儿面对面,双手互推,做角力动作。

  (2)幼儿面对面,各抬起一只脚,双手抱紧,对准对方膝盖,互相顶推或顶撞,抬起的那只脚不能落地,相互角力,最后做一个我最牛的造型。

  游戏玩法:

  第一段:单圈两人面对面合作练习本领,在音乐旬尾三拍的最后包剪锤,根据输赢,分为双圈。

  第二段:内圈小牛相互顶牛挑战游戏,在第二段间最后一个乐句回到原处,与好朋友面对面,开始循环游戏。音乐最后结束部分,双圈造型:外圈送“赞”一一你最牛!里圈做牛神气造型。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师生交流、梳理顶牛游戏的动作。

  1、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2、故事语词引导,师生交流、创编、选取动作。

  二、教师引导幼儿学习《顶牛》游戏的玩法。

  1、两位教师配合,完整示范《顶牛》游戏的动作。(完整播放音乐)

  2、师生交流,幼儿表述游戏的玩法。

  3、师生示范《顶牛》游戏。

  三、配乐游戏。

  l、单圈坐,配合音乐做上肢动作(双人面对面合作游戏)

  2、单固站立,在位置上配合音乐做上肢动作

  四、挑战游戏:单脚顶牛。

  l、两位教师配合,示范单脚顶牛的动作。

  2、引导幼儿表述游戏玩法。(小牛相互角力的表演:小牛各抬起一只脚、双手抱紧,对准对方膝盖,互相顶推或顶撞,抬起的那只脚不能落地,相互角力。)

  师:角力输的小牛要对赢的一方说什么?做一个什么动作?(输的给赢方一个“赞”,同时说“你最牛”。(体验:神气的造型))

  3、教师邀请一位幼儿,一起来进行游戏示范。(播放音乐)

  4、幼儿自由两两结伴,随乐玩顶牛游戏。(圈上双人随乐游戒)

  五、挑战累加:挑战群牛。

  l、小组游戏(四人一组,角力游戏):游戏增加难度,小牛还要挑战更多的牛。群牛角力大赛就要开始,看哪头小牛能坚持到最后?

  2、加入游戏新规则,师生讨论:俩小牛“包剪锤”定赢家进圈内挑战众牛。村长宣布:顶牛比赛就要进行开始,两只小牛为一组,每次只能选一头牛参加群牛角力大赛,坚持到最后的就是胜利者。

  3、随乐游戏,探索策略。

  双方“包剪锤”平局怎么办P游戏循环重复时,队形的变化,单圈变双圈。音乐结束最后的造型:外国和内圈的小牛造型表现。

  4、幼儿完整游戏。(音乐重复两次)

  5、集体做一个勇敢、神气、胜利的造型。

  六、游戏结束。

  师:今天的游戏好玩吗?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游戏教给其他的小朋友,大家一起玩吧。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3、大班主题教案及说课稿《城市的礼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不同形态的礼花。

  2、学习运用不民颜色的点、线、面组合来表现美丽的礼花。

  3、培养幼儿互相合作、共同表现的能力。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礼花VCD、相机、背景音乐《好日子》。

  2、作画工具、黑纸大卡纸(下面贴有宁波市城区图)、彩色粉笔

  3、泡沫板、布。

  活动过程:

  一、看VCD,小朋友,今天教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

  提问: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看到礼花在什么地方放的?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礼花?

  3、什么时候会放礼花?

  二、再看VCD,并用动作来表现礼花的绽放?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遍VCD,看清楚有那些形状的礼花,它们是怎么样在空中绽放的?在空中绽放后又成了什么形状?(看VCD)

  提问:

  1、刚才你看到了那些形状的礼花,在空中绽放后又成了什么形状?2、让我们来学一学这些礼花的形状。请你学一学。(拍照)(1)请你做一个漂亮的动作来表现这些礼花。(2)几个人合作来表现这些礼花。

  三、画礼花

  1、这些礼花美吗?你看到那些美丽的颜色?

  2、除了这些礼花,你还看到过那些不同的礼花?

  3、介绍:今天我们看到的礼花是世博会时在美丽的西湖上放的,下面我们也要来放礼花,在那里放呢?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月湖、琴桥、东门口、三江口)下面,我们用彩色粉笔在宁波的这些地方上空燃放礼花?

  分组进行作画,提示幼儿要画得多、画得大,色彩要丰富。(放音乐和VCD)

  四、作品展示、共同欣赏

  我们来一起欣赏美丽的礼花,它们在宁波城市的夜空绽放,使我们的家乡宁波变得更为美丽。

  关于城市的礼花的说课

  一、设计思想

  在进行主题活动《热闹的城市》时,适逢宁波市第四届服装节隆重开幕,很多小朋友参加了服装节的盛会或是观看了当晚的电视直播,对其中盛放的礼花记忆犹新,礼花瞬息万变、绚烂璀灿在孩子们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形态各异、瑰丽多姿的礼花在城市上空朵朵绽放,与城市的万家灯火、五彩霓虹交相辉映,是热闹的城市这一主题最为华彩的乐章。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感受这美景,欣赏礼花,表现礼花,我选择了城市的礼花这一主题,让小朋友在看看、舞舞、画画中欣赏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同时也培养幼儿对美丽家乡宁波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条,第一条是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在仔细地欣赏、观看礼花的基础上,尝试用身体动作,即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来表现不同形态的礼花,随着科技的发展,礼花的造型与色彩越来越丰富多样,有流水型,瀑布型、绣球花开、菊花怒放、流星雨等等,色彩更是无穷无尽,应有尽有,而礼花在空中的朵朵绽放,各式各样造型特别适合表现:个体造型,群体合作造型等。第二条目标是能力目标:学习运用不同颜色的点、线、面的组合来表现五彩缤纷的礼花。仔细推究起来,礼在空中绽放后的造型主要是以线条和光点以及大块的光面来体现的。在绘画时,点线面就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段。第三条目标是情感目标,进入大班以后,表现这样大型场面的内容,我更多地选择让幼儿合作的方式来表现,合作造型、合作作画,在这方面体现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理念

  1、取材生活化的理念:《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即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审视野,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礼花已直走入幼儿园的生活,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以往关于礼花的内容往往是在春节后的美术课上画礼花,本次活动生成于主题“热闹的城市”,将城市与礼花紧相结合。既有城市的热闹,又有礼花的美丽,通过观看礼花,表现礼花,绘画礼花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用自己的多种方式来表达对礼花的欣赏、对城市的热爱。2、课程整合的思想:从本次活动的目标中,就可看出,它是艺术领域(音乐和美术)和社会领域的有机整合。运用多种感官,各领域、多方面地表现事物,探究问题是《纲要》精神的体现。在音乐伴奏下,用身体动作表现礼花是音乐方面的内容,用点线面绘画礼花则是美术方面的内容,在表现中的多次合作则是社会领域的内容,将多领域的内容有机的整合起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礼花,多种表达方式充分的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并从中获得价值再创造的快乐。3、合作创作的思想:本次活动中有多次的合作和多种形式的合作,有二人合作、群体合作,小级合作等。大班社会领域目标指出:培养幼儿学习结伴、轮流、请求、商量表达主张等交往方式,分享群体合作中产生的快乐和成果。用什么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能力呢?本次活动我创造了多种机会,礼花的造型既可单个体现,但团队合作将更为磅礴辉煌,更为完美。礼花的绘画可以个别体现,但通过合作将更互相补充,全方位、多立面的体现礼花的不同色彩、多种造型。同时幼儿的个体差异、不同的欣赏观念、绘画水平也将体现在同一张画面上,将更好地表现出礼花的多种多样、丰富多采。面上,将更好地表现出礼花的多种多样、丰富多采。

  四、教学方法

  本次活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表现法。多种多样表现方法的运用是主要特色。同时尽量求新求异,舍弃传统的蜡笔和白纸,用粉笔和黑底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和创作欲,用相机来增加幼儿的表现欲,形形总总目的只有一个,通过美丽的礼花来培养幼儿对宁波这块热土的喜爱。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表现法,多种多样表现方法的运用是主要特色,同时尽量求新求异,舍弃传统的蜡笔和白纸,用粉笔和黑底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和创作欲,用相机来增加幼儿的表现欲,形形总总目的只有一个,通过美丽的礼花来培养幼儿对家乡的喜爱。从孩子在活动中的大胆表现来看,他们对礼花的感知经验还是相当丰富的,而且能将对礼花的喜爱付诸于大胆的笔触表现中。

4、大班节日教案《欢乐元宵节》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过程中感知滚动、沉浮等生活、科学常识。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4.布置好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以喜洋洋音乐为背景音乐)

  (教师和幼儿站立在前面)尊敬的各位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大三班教室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因为我们马上就迎来我们的元宵节,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为了迎接我们元宵节的到来,我们一起给他们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二.(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请大家送给他们一点掌声,好吗?)孩子们请坐,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打灯笼等)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补充材料:元宵的来历

  三.小朋友们看,今天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孩子们,元宵这么漂亮,课前我们准备好了这些材料(展示做元宵需要的材料)你想用这些材料来做元宵吗?

  四.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五.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把你自己做的元宵煮给你吃,谁做得多,谁吃的多。

  幼儿开始制作,教师给以适当的辅导和帮助。(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六.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自己的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煮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七.煮元宵、吃元宵。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元宵在煮熟前后有什么变化?(元宵煮前沉在锅底,煮熟后浮起来了。元宵煮熟后比煮前大一些)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善于观察了。好,现在我们就来享受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5、大班说课稿教案《快乐的元宵节》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快乐的节日》,本节课是根据大班下学期主题一《元宵节喜洋洋》而改编。主要设计领域:语言、社会、艺术。我的设计思路: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富有而充实的良好生活状态下,帮助幼儿了解在当今社会上,还有生活困难,需要别人帮助去关爱,关心一个特别社会弱势群体------即孤寡老人,提醒幼儿在幸福欢乐时不要忘记需要关爱和帮助的人们。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孤寡老人,送元宵送温暖,知道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并通过音乐、舞蹈等手段真切自然地表现出元宵节浓厚的节是气氛,在同时,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民俗民风.我们的《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活动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做用。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等方面的目标。

  本节课的目标:

  1、培养幼儿对老人的关爱之情,激发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是的乐趣。

  2、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和元宵节的来历。

  3、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对节日的喜爱之情。

  我确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纲要》的基本特点是以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努力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论。本次活动的重点:大班幼儿对社会的认识还处于一种蒙胧状态,因此让幼儿认识到孤寡老人这个特别的势群体并产生关爱和同情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活动准备:

  1、闹花灯,喜洋洋的磁带

  2、元宵若干袋

  3、有关元宵气氛的环境如各种花灯,对联等。

  4、有关孤寡老人坚苦生活的课件和有关元宵节的来历的课件。

  5、事先请几位孤寡老人

  课程过程:请幼儿欣赏歌曲《闹花灯》,请小朋友认真听歌曲,并说说在歌曲中你都听到了些什么:比如有:龙灯、凤灯、狮子灯、孙猴子灯等,教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花灯?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并和幼儿一起看花灯,猜灯迷,老师说灯迷小朋友们来猜,或一个小朋友说灯迷老师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猜灯迷。

  说出迷语后,请大家猜一猜看谁猜的又快又准,猜完后请小朋友来看一盏特殊灯。这盏灯的外形是由全家福相片装饰而成的。请小朋友说说对这盏特殊灯的认识,并回想,我们刚才都看到什么灯了?你最喜欢哪一盏?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什么时候全家人团聚在一起,看花灯,猜灯迷,吃圆宵。引起我们的元宵节,并请幼儿说一说在元宵节那天你们家是怎样来庆祝的,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归纳总结并向幼儿介绍元宵节的民俗活动。重点向幼儿介绍元宵节的1》意义:元宵节是我国的民间传统节日象征着幸福团员的幸福生活。每逢正月十五这一天全家人团聚在一起,看花灯放礼炮猜灯谜吃元宵来庆祝元宵节。2民族习俗:看花灯放礼炮猜灯谜吃元宵踩高跷划旱船等一些有意义的活动。3元宵节的来历:说法是:来自民间的神话传说据说常娥奔月以后,后羿非常的思念她,因为太思念而生了重病,一天一个小孩急急忙忙跑来见羿,自称是常娥身边的使童,他告诉羿夫人让你在正月十五月圆的时候用米粉做成向月亮一样圆的丸子,放在房间的西北方向,然后呼唤夫人的名字三天以后夫人就会从天上回来,后羿按照孩子的话做了,果然与常娥团圆了。日久天长之后正月十五吃元宵就成了民间的习俗。

  其实关于元宵节的传说有很多种,小朋友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搜集后,来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在我们今天元宵节吃汤圆也象征着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国泰民安的美好生活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幸福生活。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你都和谁一起过节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我们的爷爷奶奶。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孝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并让小小朋友们了解。就在我们欢欢喜喜过节日的同时我们是不是想过那些孤苦年迈体弱的孤寡老人他们没有子女陪不能看花灯猜灯谜,就连最基本生活都需要人去帮助的老人呢?请小朋友们互相讨论交流,教师播放有关孤寡老人艰苦生活的课件请小朋友们观看并讲一讲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讨论你认为老人们生活的艰苦吗?快乐吗?容易吗?他们需要别人的帮助与关爱吗?让小朋友们认识到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上有着,这样的一个弱势群体--------即孤寡老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关心与帮助引起幼儿的同情心让幼儿讲一讲当你面对这样一个弱势群体时你会怎么去做。请小朋友们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最后老师根据小朋友们的意见进性归纳总结。并提议为孤寡老人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用自己编排的舞蹈来表达自己对孤寡老人的热爱之情,教师播放《喜洋洋》的音乐请幼儿在音乐中尽情的编排舞蹈。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遍排。教师根据幼儿自编的动朵和幼儿一起归纳总结出一个完美的舞蹈。后请出事先请来的几为孤寡老人,请幼儿为孤寡老人送上自己精心编排的舞蹈,和自己准备的元宵,以小组为单位和孤寡老人一起煮元宵吃元宵,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课程在冲满欢乐融洽幸福快乐的气氛中结束。

  本节课的环境创设:

  1、教师为幼儿布置好有关元宵节气氛的活动室,如对联字福中国结花灯旱船高跷等

  2、为幼儿提供语言交流的环境让幼儿与幼儿之间尽情的交流节日的体验。

  3、收集花灯窗花中国结供幼儿欣赏,同时准备好充足的材料备幼儿制作用。

  4、提供录音机,喜洋洋和闹花灯的磁带,花扇子,手绢花等幼儿可在自由欣赏感受音乐的同时进行表演。

  家庭与社区教育;

  1、调动家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积极性。搜集节日图片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2、提示家长与孩子一起家中老人或孤寡老人 送温暖送元宵。

  生活活动:

  1、播放《喜洋洋》的曲子营造欢乐的节日气氛,并为学习节奏乐打下基础。

  2、户外活动时为幼儿提供自制的高跷,让幼儿模仿灯会扭秧歌。

6、大班律动《小豌豆与大青虫》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旋律,能用肢体动作、律动感应节奏。

  2、激发幼儿更主动,更积极的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3、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4、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猜猜看是什么呢?仔细听:

  两头尖尖,肚子圆圆。

  脾气不小,里面很多小圆豆。是什么呢?幼儿:豌豆角

  二、初步感受欣赏乐曲,了解作品主题。教师分步骤做动作

  讲述第一段音乐:

  1、老师做豌豆种子状:我是一粒豌豆种子,要努力吸收阳光水分,才能发芽,才能开出美丽的豌豆花,加倍努力,吸收阳光和水分,才能结出豌豆角。(教师边说边做动作) 可是,当我结出豌豆角的时候,被一条大青虫给盯上了,想要吃掉我!

  2、提问:孩子们,我从豌豆种子长成豌豆角,都经历什么过程啊?(幼儿回答)

  3、那如果你是一粒豌豆种子,你会发出什么样的芽?幼儿试试做动作。

  那如果你是一朵豌豆花,你会开出什么样的花?幼儿尝试做动作。

  讲述第二段音乐:

  1、当我结出豌豆角,被大青虫盯上了,那最后结局会怎样呢?请你们仔细看!

  播放音乐a段第一遍,老师跟随音乐做动作,幼儿感知音乐旋律及节奏。

  提问:你们看到豌豆角被大青虫吃掉了吗?最后一句说了什么?(oh yey!)那它是怎样保护自己的?(请幼儿回答)那这次我们最后胜利的时候一起说“耶”好不好?

  播放第二遍a段音乐。幼儿跟随老师做动作。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豌豆角的心里活动并跟随音乐做动作。

  3、引导幼儿活跃丰富动作

  怎样才能结出更多的豆子?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4、幼儿跟随音乐自己来做动作

  三、教师分步骤讲解第二段音乐

  教师播放ab段音乐,幼儿扮演小豌豆,老师扮演大青虫,跟随音乐进行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游戏内容和每一个动作,跟随音乐进行游戏。

  四、幼儿分组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7、幼儿园中班律动《牙齿大街的新鲜事》教案说课稿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快活泼的节奏,随乐合拍的表演牙齿。

  2、在扮演中和同伴共同表演修房子和造房子的造型。

  3、在游戏情境中,体验爱护牙齿的重要性,在规定的乐曲中保持造型的自我克制。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跟随音乐进行律动表演

  活动难点:能够和同伴合作保持造型的自我克制。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幼儿简单的学过本次的律动

  经验准备:音乐,牙齿道具,头饰

  活动过程:

  一、故事讲述:

  老师这里有好多牙齿,牙齿里有很多的细菌,我们把它赶跑好吗,你们先看看老师是怎么把细菌赶跑的呢?

  二、学习舞蹈动作:

  1、我们来学一学哦:果汁果汁撞一撞,饼干饼干撞一撞。然后谁来了。

  2、小朋友们请你们和我去到牙齿大街上走一走。

  3、我们再来巩固一下刚在在牙齿大街上的动作。喝果汁的时候你会用什么动作来做呢?我们再来试一试吧。

  三、合作做律动

  1、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我们两个老师是怎么合作去牙齿大街上游戏的。

  2、你想用什么方法把牙齿细菌赶跑。看看谁的方法不一样呢。

  3、教师强调分角色的要领。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4、你们是什么样子的牙齿房子,我是小细菌,我就是要把你们铸成不一样的破房子了。我破坏牙齿的时候你们不懂哦,然后你们再动,把我赶跑。

  5、请幼儿来表演牙细菌,老师配合。

  6、幼儿间分角色配合表演。

  四、运用道具进行表演。

  教师:如果你们小孩不刷牙,我就会把你们都吃掉哦,你们以后要不要刷牙啊。

  中班律动---牙齿大街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歌曲《牙齿大街的新鲜事》是一首旋律轻松欢快、富有情趣的动感教材。幼儿对牙齿是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联系起来,易于幼儿观察模仿,非常适合中班幼儿学习。律动中把小牙刷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俏皮、可爱的形象,将牙的外形特征,如:“牙齿啊爱干净上刷刷下刷刷。歌词内容简短易于理解,对于中班幼儿在动作的控制上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说目标:

  对教材进行分析之后,我将本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学习新歌-爱干净的小牙齿,了解歌曲内容愿意大胆表现歌曲内容

  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目标(一)是认知目标,重在帮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作用。

  2、培养幼儿养成保护牙齿的好习惯。

  这点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习惯”、“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它是情感目标,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学习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表演的乐趣。

  为了能有效地运用这些教学法,本活动我还借助材料来使这些教育手段发挥它最大的教育功能。1、视觉材料:道具来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歌曲。2、语言材料: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和生动形象的讲解,为幼儿提供可模仿榜样。3、实物材料:牙齿的服饰等。

  四、说教学法:

  根据中班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在逐渐发展的特点及实际发展情况,我将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以下教学法1、观察学习法我将在前面部分使用观察学习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一个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对象,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掌握,让幼儿在连续不断的启发观察下有效地进行学习。通过观察,引起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牙齿有它独特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再加上平时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事物,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具有教强的吸引力。能从一开始就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个活动我将重点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游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得学会。我采用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通过让幼儿扮演小牙齿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本活动可以分步安排幼儿进行游戏活动:首先,可以让幼儿扮演成牙齿,模仿一下牙齿的房子。主要是让幼儿探索牙齿的外形特征,大胆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再次,可以让幼儿模仿小牙齿是如何被蛀的,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学一学中获得感知,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另外,我还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穿插运用了启发联想法,模仿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利用绘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来开展健康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我们口腔中各个牙齿的名称和功能,并通过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等方式,让幼儿知道龋齿的由来以及对人的危害。本次活动仍然有些不足的地方。在教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时,比较简单、仓促,可以在网上搜正确刷牙方法的图片,带领幼儿看着图片一起徒手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另外在小结正确的刷牙方法能防止龋齿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扩充一些知识点,如正确的饮食习惯、多吃对口腔有清洁作用的蔬菜水果也能帮助我们预防龋齿。

8、幼儿园大班律动活动《香香飞饼》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结合制作飞饼的动作揉面、打面、甩面等,尝试用身体表现乐曲。

  2.尝试和同伴合作表现动作,共享随音乐表现的快乐。

  3.乐意模仿厨师,在制作飞饼的游戏中感受乐曲的韵律和风格。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1.幼儿对印度飞饼有初步的了解

  2.《天竺少女》剪辑音乐,图谱一套

  环节安排

  时间分配

  活动过程实录

  一、导入

  谈话激趣,初步感知音乐。

  1.教师:我是制作印度飞饼的大师。今天,我要带着小厨师们一起制作香香印度飞饼。首先,由我来制作一个香香飞饼给大家品尝。

  2.教师随乐制作飞饼,幼儿欣赏,初步感知音乐。

  二、学习

  观察“飞饼宝典”了解制作工序及方法,尝试表现。

  1.观察图谱,初步熟悉飞饼的制作工序。

  教师:这是“飞饼秘籍”,你们看看制作飞饼需要几道工序?

  2.小结介绍制作飞饼的方法:揉面揉面,软又软;打面打面,弹又弹;甩面甩面,飞起来;添加调料,准备好;烤饼烤饼,香又香。(引导幼儿尝试表现)

  初步感知韵律动作,了解每道工序次数,尝试随乐表现。

  1.教师再次随乐制作飞饼,师幼共同分析秘籍要领。

  提问:怎样才能把飞饼做得更香更可口呢?

  2.师幼随乐制作飞饼,反思验证工序秘籍。

  教师:请你们跟着师傅一起制作印度飞饼,看看工序是不是对的。

  3.师幼随乐表演,梳理、提升动作经验。

  4.幼儿自主随乐表演。

  三、提升

  尝试合作表演,共享随乐表现的快乐。

  1.仔细观察两人合作制作飞饼的动作要领,师幼梳理合作经验。

  2.幼儿尝试两两合作,随乐表演。

  3.放松身心,将制作好的“香香飞饼”带回去和朋友们分享。

9、幼儿园大班律动《盛开的花》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花朵盛开的美好 ,在“开花游戏”中体验和同伴合作表达的快乐;

  2、通过探索和体验,感知不同的手画方式,如:点、拓印、旋转、拖等;

  3、尝试用上肢律动和玩色游戏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盛开的花朵;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视频《盛开的花》、花朵静态图片PPT、剪辑好的音乐、纯色与混色色盘若干(加入花香味的颜料)、黑、白、灰 三色长条形卡纸、碰钟1对

  经验准备:

  有倾听音乐合作游戏的经验;

  有近距离的在户外观察过花朵,知道花朵的基本结构特点(花瓣围绕着花蕊长在花萼上;花有各异的颜色:纯色的、混色的、渐变的、、、;花瓣有不同的形状;丝状、片状、点状的、椭圆的、分叉的、不规则的、、、;花蕊的形状和颜色也不同)。

  活动重点:

  1、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去感受花朵盛开的美好;

  2、有效的将音乐和美术糅合在一起,在美好的氛围中激发幼儿的探索,从创造性动作和绘画表达两个维度去表现创造盛开的美丽之花。

  活动过程:

  1、欣赏视频,感受花朵盛开的美好;

  T:孩子们,喜欢花吗?你们知道花苞是怎样盛开成花朵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2、探索单人用手部表现花朵盛开,关注各异的“花朵”形状和盛开方式(音乐+碰钟);

  T:你们可以用手来模仿花开吗?展示给大家看你是怎样做的。(一朵**的花、、、、、、)还有不一样的吗?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试试,我会用碰钟来告诉你轮到你了!(当幼儿用手表现完花朵之后直接合乐出示PPT图片,再次感受大自然中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花朵之美。)

  T:在自然界中,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花瓣围绕着不同的花蕊生长,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各种美丽的花朵。

  3、尝试用手玩色,创造性的把花朵盛开在纸上;

  1)师幼共同探索用手玩色的方式方法;

  T:老师今天准备了五彩的颜色和卡纸,可是没有笔,你们有办法用手在纸上开出美丽的花吗?你的手可以怎样做?

  T:我们的手除了手指还有哪个部位可以作画?怎么画?手掌可以吗?这看起来像花的什么?转一下会怎样呢?如果我们用手的侧面拓印又会得到怎样的花瓣呢?(点、画、拓印、旋转、、、、、教师视幼儿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做出分享)。

  2)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自己心中最美的花朵。

  T:如果我们用手掌来围绕花蕊拓印许多花瓣,纸上就会出现一朵又大又美的手掌花,那,你喜欢什么样的花蕊和花瓣呢?接下来,请用手大胆的尝试,在纸上开出你心中最美的花朵。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个别互动。

  4、空间里的“花开之舞”。(音乐)

  玩法:

  当孩子们创作完作品后,请每个孩子学老师的样子双手合并蘸上颜料站在自己的椅子跟前,和老师一起随乐舞动。AB段模仿老师动作,C段找朋友合作开花;如果时间允许,游戏可以升级,在C段可鼓励孩子们多人合作开花。

  T:一个人可以用手开出美丽的花,如果跟朋友合作会怎样呢?我来找个朋友试一试。哇~~花朵变得更大更美了!现在,请看着我,跟我一起做,当我唱找个朋友的时候,你就去跟朋友合作开花,如果我唱换个朋友,你要怎么做呢?

  5、活动评价:引导孩子们欣赏自己的作品,找一找自己喜欢的花朵,分享喜欢的理由,用肢体模仿花朵的造型。

  T:现在,带着你的朋友一起去欣赏我们的作品,你可以给朋友介绍你画的花,也可以和朋友聊一聊你最喜欢哪一朵花,说说为什么?还可以用动作去模仿你喜欢的花。

  活动反思:

  1、在活动的设计上,老师做出了一个很大胆的尝试,将音乐和美术糅合在一起,在学科上没有去细分哪一种占的比重更大,而是坚信二者是可以相辅相成,所有策略的选择和运用都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感受与欣赏美,表达与创造美!

  2、在整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关注到了许多的细节,如:碰钟的运用让每一个孩子在单人开花环节中专注于自己表达的同时去欣赏同伴的表达;碰钟的敲击与音乐的节拍重音完全吻合,帮助到幼儿合乐表达的同时还是整个开花的过程流畅清晰,让视觉捕捉到的美和听觉感知到的美完美融合;PPT图片的呈现是为了再次唤醒幼儿对花朵结构特征的经验,每一张图片的出现都是选择从中心往四周展开的方式,带给人更加强烈的放射状图案的感觉,图片更换的频率与幼儿单人表现开花与音乐都是完全一致,整个环节,花的美好一直都在吸引着孩子们;在手部绘画环节,颜料的准备加入了花朵香味的香水,孩子们在用手沾色时嗅觉感受到的不是不好闻的颜料味道,扑鼻而来的是淡淡的花香;在用手沾色在纸上探索花朵表现时,老师较充分的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部位(手指、手掌、掌侧、、、)、不同的动作方式(点、拓印、旋转、拖曳、、、)单个表现或组合表现盛开的花朵,“迅速成画”带给儿童极大的成就感!

  3、除了用手部造型来表现盛开的花,在后期,我们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整个身体作为操作材料来表现盛开的花,通过多人合作摆出不同肢体造型!

10、幼儿园大班律动活动《柠檬要出发》公开课教案设计

  音乐作品分析:

  (出处、结构、性质、特色)

  《柠檬要出发》这首音乐是无意间听到的音乐,ABAC结构,乐曲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很适合韵律活动,也可以使幼儿有更好的表达和创作的空间。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班级幼儿的已有经验设计了这节活动。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部分组成,开始部分借助故事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基础部分幼儿通过模仿动作、创编动作、尝试借助手腕花按顺时针方向寻找新朋友等学习与舞伴合作舞蹈;结束部分体验与不同舞伴合作舞蹈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结构和旋律,能合乐的做小柠檬出发和妈妈要它勇敢的韵律动作。

  2.能与同伴合作舞蹈,在双圈上尝试借助手腕花按顺时针方向寻找新朋友,体验与不同舞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3.结伴舞蹈时,能关注与同伴的空间位置,保持合适的距离。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重点:合拍的做韵律动作,动作到位。

  难点:在音乐间奏处借助手腕花按顺时针方向寻找新朋友。

11、小班亲子律动《森林历险记》教案说课稿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听出音乐中的欢快与庄严。

  2、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的快乐。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歌曲、图片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听出音乐中的欢快

  活动难点:在跟随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感受亲子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伴随音乐入场

  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跟随歌曲进场

  二、播放音乐

  1、都谁出来玩了?

  2、那我们听听这段音乐,是谁出来玩了?幼儿:小兔子。为什么?

  3、你想扮演什么小动物?

  二、再次听歌提问:

  1、谁来表演一下

  2、请你和爸爸一起表演下哦

  三、第三次听歌曲:一起出去游戏

  1、教师带领亲子进行游戏,你觉得你是什么小动物你就学他的样子走路。

  2、我刚才看到了好多的小动物都出来玩了,你们猜猜谁来了。

  四、播放狮王音乐

  1、谁来了?大老虎、大狮子

  2、看见这些动物来了你会做什么?藏起来。请把爸爸妈妈变成物体让宝宝藏起来。宝贝们躲起来,看看你们躲的好吗?如果没被发现,我们会庆祝是吧?播放欢快音乐。那我就像刚才一样跳舞好吗?

  3、听音乐藏起来

  五、父母配合让幼儿进行躲藏

  1、教师带领幼儿走路

  2、听到大狮子来了就躲起来。

  3、听到欢快音乐,小朋友出来跳舞

  六、父母配合打造坚实造型

  1、教师带领幼儿走路

  2、听到大狮子来了就躲起来。

  3、听到欢快音乐,小朋友出来跳舞

  七、结束部分,表扬爸爸妈妈,亲一亲抱一抱表示感谢,跟随音乐离场

  小班音乐亲子欣赏活动---《森林历险记》说课稿

  说教材:

  《狮王进行曲》是一首旋律轻松欢快又很庄严的音乐、富有情趣的动感教材。幼儿对小动物是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联系起来,易于幼儿模仿,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学习。歌曲中把音乐声调和动物形体结合,这首音乐旋律清晰,欢快的欢快的地方欢快,严肃的桥段严肃,很容易被幼儿听出来,能够很容易用肢体动作表现,但是对于小班幼儿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角色表演等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掌握,在练习的过程中可采用体态动作、游戏的方法减低难度,帮助幼儿学习。

  说目标:

  对教材进行分析之后,我将本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为以下两点:

  1、幼儿能够听出音乐中的欢快与庄严

  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的快乐。

  这点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它是情感目标,在欣赏歌曲的基础上,学习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表演的乐趣。

  为了能有效地运用这些教学法,本活动我还借助材料来使这些教育手段发挥它最大的教育功能。1、语言材料: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和生动形象的讲解,为幼儿提供可模仿榜样。2、父母的融入,拉近亲子感情。

  说教学法: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及实际发展情况,我将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以下教学法:

  1、观察学习法我将在前面部分使用观察学习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一个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对象,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掌握,让幼儿在连续不断的启发观察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通过观察,引起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亲子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这个活动我将重点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游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得学会音乐。我采用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通过让幼儿扮演小动物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本活动可以分步安排幼儿进行游戏活动,亲子教育的合理运用:现在为宝宝专门设定的亲子游戏越来越多,分门别类,开发宝宝的不同的能力,家长也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陪宝宝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

  亲子游戏是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感情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亲子之间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

  而科学的亲子游戏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 能够启发孩子的智慧,这就要求游戏活动技能够利用和发挥孩子现有的能力,又能够引导和发展他们新的能力。

  第二, 家长要能和孩子平等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做亲子游戏不是上课,家长不能高高在上指手划脚,而应当是游戏的参与者,并且跟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

  第三, 游戏的形式应该注重相互配合,家长能自然而然地依法孩子智能的发展。设计的游戏应让宝宝主动寻求家长的配合,这样家长就能顺理成章地交给宝宝一些知识和技巧。

  第四, 游戏的这个过程要能够给孩子和家长双方都带来乐趣。要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而家长则能够体会到亲子交流的幸福。

  只有特定的亲子游戏才适合于进行比赛,家长应学会更多的游戏并将具有特定功能的亲子游戏同日常的育儿生活相互交融起来,这样就看可以在丰富而快乐的育儿生活中,使宝宝的潜能不断地开发。

  而今天的游戏完全能够诠释这些观点,有合作、有欣赏、有表演,都是很好的让孩子感受到和成人在一起的快乐,拉近了家园距离。所以亲子游戏可以加强宝宝与别人交流的能力,也可以在游戏总结出经验,使宝宝在以后的成长道路可以更加坚强,更加快乐。

12、大班艺术说课稿《欢乐中国年》反思

  艺术活动是幼儿表现自我、突出个性发展、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充分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有效的活动形式之一。在以往的艺术教育中,我们往往比较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较少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艺术领域应充分发挥艺术情感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我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太容易的,相对来说艺术领域中要在情感上有所表现,音乐活动要比美术活动来得容易得多。所以我选择音乐活动作为这次说课的内容。

  同时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的节日,孩子们都喜欢过年那种欢快、祥和的热闹气氛,他们盼望着过年,期待着早日拿到压岁钱,可以尽情的放鞭炮。尽情的玩了,这时的情感体验尤为明显,我们在临近春节前后,可以开展主题活动“中国娃”主题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除了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氛围,还可以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培养幼儿热爱自己的祖国,感受节日的氛围,体验成长的快乐。在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班中一些幼儿对于在电视里看到、听到的歌曲较喜欢模仿,并且很容易记忆)所以选择了这首《欢乐中国年》为活动内容,并不是让幼儿来学唱歌曲,而是通过这种欢乐鼓舞的音乐让幼儿感受过年的气氛。大班幼儿他们在能力、情感上都呈现了个性化,较为喜欢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自己现有的情绪情感,在日常活动中往往一放音乐他们就自发的在那里扭扭腰、跳跳舞,很喜欢听着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是我要选择这个活动的理由。

  1、体验过年的欢乐、喜庆之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舞蹈。

  2、学习舞彩带和灯笼的一些基本动作。

  3、初步练习创编不同方位,不同幅度的舞彩带和灯笼动作。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这几点目标的确立是从情感、能力、技能等方面来确定的。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对于新的知识、技能只要是幼儿感兴趣的就很容易掌握。在我们平时的一些艺术活动中由于受到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一般的基点基本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在艺术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什么,有什么情感体验,他们喜欢怎样表达,这些问题往往被忽略。而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希望通过用身体动作,内心感受来表现自我,感受快乐,所以我们以情感目标为第一位。当然淡化知识技能并不等于完全不需要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知识和审美两个层面互相渗透,互相交融才构成艺术活动的整体。没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美的表现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音乐活动特别的用音乐来表现的活动中,只有幼儿掌握了更多的基本动作,在表现时才能更完美,才能更有激情,情感体验才能更丰富。所以在目标的制定上我们也注重对幼儿进行技能的培养。这些目标制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对《纲要》中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上: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从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向运用知识技能表现生活,表达情感转变。这是艺术教育发展的方向,一种面向全体幼儿的艺术教育突出人性的艺术教育新趋势。

  活动重点: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听音乐用动作表达自己对过年的憧憬,并学习一些舞彩带和灯笼的基本动作。

  活动难点:在音乐声中创编一些舞蹈动作。

  要解决活动中的重难点,我认为教师起着积极的主导地位,《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我们也知道,幼儿学习的兴趣有时往往取决于教师,特别是音乐活动的表现上,如果再让幼儿听音乐用动作表现自己是,幼儿往往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而积极性不高,这是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做一些动作幼儿往往跟着学,或者是当幼儿有新的动作表现时,教师给予及时地发现、肯定引导同伴向其学习,这样一来不光创编的幼儿积极性高,其余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也会更高,情感也会得到进一步的体验。

  采用的教法有:游戏法、启发引导法、赏识激励法、启发联想法、互动交流法、示范讲解法。

  这一艺术活动,教材来源于生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据。教师在这一活动中起着引导作用,采用的教法上以启发引导、赏识激励为主,同时辅以示范讲解,让幼儿掌握基本动作,给孩子创设一种学习表现自我的氛围,可以使孩子兴趣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激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表现欲望。孩子们在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动作,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彩带、灯笼若干,与音乐相配的服装若干套、《欢乐中国年》的音乐。

  精神准备:活动前让幼儿观看过一些关于过年的碟片、听过一些喜庆的音乐,鼓励家长向幼儿讲述一些过年的情景。

  学法有:讨论交流法、兴趣导学法、展示法、体验法、模仿学习法。

  活动中,只有让幼儿互相讨论交流才能促进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深入理解,加深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展示,所以说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这一活动又让幼儿自由创编的环节,所以给幼儿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展示法应该是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幼儿用自己编出的各种动作来表达过年的心情,体验到过年的快乐,达到情感的真实体验。活动还通过让幼儿模仿电视节目中的一些动作,小朋友中有的创新动作,通过模仿学习,幼儿就能学习到不同的基本动作,达到自己在原有基础的进一步提高,也就是达到著名教育家维果斯基说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1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少数民族》说课稿反思

  《少数民族》是一节大班活动,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其服饰、生活、乐器等部分特征,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目的

  1. 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

  2. 主要从服装上尝试辨认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民族,了解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 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 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与音乐舞蹈方面的技巧。

  2. 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图,四个民族娃娃(彩色图片),居住地标记(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图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挂图,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出示中国地图,复习儿歌“中国地图”,巩固以前所学的地理知识。

  2. 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第一次尝试: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请幼儿说一说知道有哪些民族,居住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幼儿讨论

  3. 出示朝鲜、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四个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们居住在“大公鸡”的什么地方,并将民娃娃与他们居住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

  二、 基本部分

  1. 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挂图,认识四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惯。

  (1) 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第二次尝试:幼儿观察讨论蒙古族人穿什么样的衣服?他们的服饰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爱好什么?……

  (2) 出示蒙古族的挂图,深入引导幼儿观察,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其服饰、生活、乐器等部分特征。然后由教师小结,加深幼儿印象。

  教师小结:蒙古族人身穿长袍,斜开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戴着皮帽子,腰间束丝带,脚穿皮靴。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他们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3) 用同样的方法,介绍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2. 利用投影片,组织添色游戏“为民族娃娃穿花衣”,让幼儿再辨认不同的民族服饰及居住地,巩固所学知识。

  游戏规则:利用投影的套色方法为民族娃娃戴漂亮的服饰,然后请小朋友辨认所出示的民族娃娃并送到相应的布景下。(在教室四周准备雪山、蒙古包、城堡、花园的布景)

  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 欣赏四个民族的音乐,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第三次尝试:幼儿根据平时的知识与上课的认识边听音乐边跳舞,区别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风格,鼓励幼儿创编。

  三、 结束部分

  1. 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几个少数民族,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多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2.(放映民族大团结的投影片),幼儿随音乐自由舞蹈,结束。

  【说课】

  我选择的是一节常识课,如何摆脱枯燥、单调的形式,让幼儿心情愉快地得到知识、开阔眼界,我便在活动的设计、教具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动脑筋。

  具体地说,认识少数民族这样一节常识课,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

  开始部分主要是利用幼儿的以往经验,从复习儿歌认识中国地图开始,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重点是让幼儿知道除了汉族外,其他的各个民族都是少数民族。教师用意在使幼儿理解民族大团结),引入本课的具体内容,(请来四个做客的民族娃娃,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来自哪里,客人说出自己从哪里来)认识四个民族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这样通过大地图(中国)→许多民族→四位客人。一步步深入到课题,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基本部分是让幼儿认识各民族的服饰特征与生活习惯,通过认识、巩固加深幼儿印象。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幻灯片,由教师的导语让幼儿尝试,进一步仔细观察挂图,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出教师小结,由此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然后是复习了新课。最后为了丰富知识,让幼儿大致了解他们的音乐及舞蹈,这样满足孩子爱唱爱跳的欲望,培养音乐的感受力及欣赏、创编的能力,教师应跳出各民族的舞蹈风格,用情绪与动作感染幼儿,活跃课堂气氛。

  结束部分既要与开头呼应,又是全课的“点睛之笔”,再一次理解“民族大团结”的含义,通过浅显的讲解与欢快的动作,让幼儿感受“团结”、“欢乐”的氛围,由此完成教学目的。

  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环境创设能够吸引幼儿,活跃课堂气氛。我首先引导儿童在地图上找位置,复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也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其次在认识几个民族时我运用幻灯片与图片相结合,因为一组反映一个民族的幻灯片内容虽然丰富、认识合面,但细节不族娃娃,居住地的布景,这样才能吸引幼儿参与游戏,复习知识,并且加深印象。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选择了“尝试教学法”,因为通过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孩子先说先做、多动手、多尝试比老师教一句幼儿跟一句效果会好得多。这节课让幼儿三次尝试,首先说一说四个民族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居住,因为孩子在幼儿园、家庭、社会不时地会听到、看到、学到一些知识,让幼儿说可以满足他们表达的欲望、激发他们以后有求学的情趣。其次通过观看幻灯片、观察图片,幼儿第二次尝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与表达能力,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最后让幼儿第三次尝试,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创编舞蹈,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想像力、创造力、鉴赏力。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认识少数民族的社会活动,主要通过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萌发幼儿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引导幼儿在比较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不同之处中,促进幼儿观察力、分析能力的提高。初步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服饰,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

  通过课后自己的反思,这次活动孩子已经很好的掌握了两个少数民族的名称。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服饰,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整个活动幼儿的兴趣都很高,通过图片让幼儿直观的认识、了解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

14、幼儿园大班律动活动《阿拉丁神灯》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异域风情的舞曲,尝试用不同的手指动作表现阿拉丁买灯的故事情节。

  2、迁移生活中买卖游戏经验,通过观察、比较、语言提示等方法记忆动作。

  3、体验买灯游戏中有趣动作交流并感受期待带来的快乐。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阿拉丁神灯的故事。

  物质准备:铃铛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PPT、电脑。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活动。

  有一天,阿拉丁到集市上去买灯,一开始他出了2块钱,卖灯人不同意,

  于是加了一块钱,三块钱买灯人还是不同意,那就5块钱吧,阿拉丁终

  于买到了想买的灯,那这盏是不是神灯呢?他也不知道,得用擦擦的方

  法才知道是不是真的神灯。

  二、感知音乐结构,幼儿从故事情节中观察动作并学习。

  1、教师随乐动作,幼儿初步感受音乐。(幼儿观摩教师动作)

  教师讲述完故事,让幼儿说说在阿拉丁买灯时分别出了哪几种价格。

  2、教师随乐动作,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2、3、5块钱动作的不同。

  教师提问:2块钱怎么出的?3块钱怎么出的?5块钱怎么出的?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空间,让幼儿回忆教师的动作(每次出价格时手要在眼前转一圈,手心朝内,两只手轮流出价)幼儿集体观察模仿学习。教师引导幼儿在做动作时,鼓励幼儿大胆的边做动作边说口诀。

  3、教师随乐动作,幼儿重点尝试2、3、5、的不同手部动作。

  教师出价格,幼儿做出价格的动作,进一步巩固游戏中的动作。

  三、进一步感知动作,加入玩神灯游戏。

  1、创设买灯场景,幼儿随乐动作。

  师:我想带你们一起去集市上买灯了,看这里有一个买灯的地方!(出示PPT)

  2、幼儿起立随乐动作。

  音乐结束时,提问幼儿在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教师走一走的。练习站在圈上走的动作,为 买灯游戏做铺垫。教师选择一幼儿上前选灯,选了盏普通的灯,教师建议换家店挑选。

  四、加入新的游戏道具完整随乐游戏。

  1、配班老师扮演卖灯的人,幼儿进行游戏。

  配班老师说:“卖灯啦,卖灯啦,我这店什么灯都有”,教师组织幼儿换家店买灯,并有礼貌的打招呼。音乐最后选灯时,教师上前选一盏神灯,将礼物——手铃传递给每个在圈上的孩子(重点强调一个一个传递下去)

  2、配班老师和个别幼儿一起扮演卖灯的人,幼儿进行游戏。

  教师:听说这家店出现了神灯,生意一下子就火爆了起来,卖灯人生意太好,需要收一个徒弟帮她一起卖灯,谁愿意?

  3、个别幼儿扮演卖灯的人,幼儿进行游戏。(如果个别幼儿还不成熟动作,继续由配班教师和另一位孩子扮演卖灯人

15、幼儿园中班律动《机灵鼠小弟》教案说课稿

  中班律动--机灵鼠小弟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律动,体会躲避光头强时的快乐。

  2.在游戏中,能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大胆扮演木头人,躲避光头强。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能随音乐变换做律动

  活动难点: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大胆伪装躲避光头强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音乐、圈

  经验准备:幼儿知道光头强是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故事情节引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师:“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鼹鼠,听说今天光头强又要来了!你们说我该怎么办呢?”(变木头人、跑、躲)

  二、基本部分

  1.播放第一遍音乐,幼儿倾听,教师示范律动动作并提问。

  师:“我刚才都做了什么动作?”(看一看,望一望,做鬼脸,跑)

  “最后我做了什么动作?击掌是什么意思呢?”(胜利)

  2.再次播放音乐,幼儿模仿教师一起做律动。

  1)做胜利的动作,感受胜利的心情:

  “胜利了是什么感觉。”

  2)请幼儿回忆老师为了躲避光头强都分别伪装成了什么。(树、花、木头人)

  3)教师带幼儿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并请幼儿说说自己刚才是用什么动作伪装的。

  师:你们刚刚伪装的是什么?( 奥特曼、小花、大树)

  3.幼儿跟音乐进行表演,用自己的伪装方式大胆的表现出来。

  1)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大胆表现躲避光头强的动作。

  师:你们选好伪装的方法了吗?

  2)教师扮演光头强,幼儿为鼠小弟,进行互动表演。

  3)发现问题,进行梳理

  “怎样才能不被光头强发现?”(不能动、不能发出声音)

  4)发道具,集体进行情景表演

  “每个小朋友都要躲到圈圈里,不能被光头强抓到哦”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带幼儿一起表演,自然结束。

  中班律动--机灵鼠小弟---说课稿

  说教材

  为了让幼儿明显的感受到节奏的变换,我特选择此音乐。结合“光头强”的故事,让幼儿更容易进入情景,能更好的感受到音乐节奏的变换。光头强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角色,孩子们看到光头强就会有想躲避的感觉,为此,我请幼儿大胆伪装,给幼儿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音乐游戏的快乐,从而使幼儿在玩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说活动目标

  《指南》中指出,“喜欢倾听各种好听的声音,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为依据,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并采用整合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活动目标为:1.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律动,体会躲避光头强时的快乐。2.在游戏中,能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大胆扮演木头人,躲避光头强。

  说教学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中我的重点是所有幼儿能随音乐变换做律动,从而表现出鼠小弟在不同情况时的反应所作出的动作,这其中包括音乐中高低的变化、长短的变化、强弱的变化等。活动难点是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大胆伪装并躲避光头强,活动中让每名幼儿富有创造性的表现,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为此我重点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现,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

  说教学过程

  活动中我分别使用了示范法、游戏法、提问法、引导法等。在示范中,请幼儿了解了如何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让幼儿对音乐游戏的情节有所了解。当幼儿熟悉了音乐了解了音乐游戏后,我避免幼儿过多的模仿教师动作,鼓励幼儿进行创新,积极思考,能做出与他人不同的动作。孩子们在游戏中,各有各的特点,均体现了现在教育的个性化。在游戏中,我结合幼儿的实际游戏情况,发现了问题,并第一时间做出梳理。让幼儿在接下来的环节,思路更清晰。同时也让不遵守规则的幼儿在游戏中逐渐过渡到遵守规则和玩法。最终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能跟随音乐的变化做出反应,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充分体会到了游戏的快乐!

  说幼儿的发展

  本次活动中,幼儿在音乐的感知上有了很好的体验与感知,通过游戏情节的互动,更好的理解了每个变化的特点。声音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在这首音乐中,有了充分的体验。结合游戏情景,幼儿玩得意犹未尽,在今后的活动中,可将此音乐放在表演区,供幼儿继续表演、改编等。通过游戏情节中的规则,孩子对规则的意识也更加增强了,对于今后其他方面也起到了良好的铺垫。最重要的是,每个孩子在音乐中个性化表达方面,都有了自己独特的一面,与他人不同,每个孩子都获得了自信,创造力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16、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科学《曹操称象》教案反思

  本篇是大班科学活动《曹操称象》,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大胆想象,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同时也让幼儿进一步体会曹冲的聪慧,激发幼儿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活动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官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让幼儿能很快的理解故事内容.本故事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古代的人很会动脑筋,知道他们是怎么称象,同时通过故事来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建立在幼儿已经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上,而让幼儿知道通过量的守恒的原理,我们可以进行量的替换.这对大班幼儿来说太抽象了,也相对来说较难,因此我把这个故事分成两课时来上,第一课时主要让幼儿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而第二课时是在幼儿已经初步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的基础上,让幼儿有表情地、生动地复述故事,从而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先来说说第一课时吧,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幼儿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中的量的替换,因此,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及难点就是让幼儿知道曹冲是怎么称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制定目标如下:

  1、理解故事中曹冲称象的好方法,初步了解量的守恒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环节分析:

  1、谈话导入。

  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来说说要想知道一样东西的重量,你会怎么办?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引出下一环节的故事,还可以为解决难点做好铺垫。

  2、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对故事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知道古时候的人,要想称一头大象是那么难的,那他们是怎么称的,这样的方法行吗,为什么不行.让幼儿对大官们的方法和曹冲的方法做个比较,这可以发展幼儿的比较性思维。

  3、欣赏曹冲称象那一段,重点理解曹冲利用量的替换原理来称大象。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难点的环节,幼儿的思维比较直观形象,单单就是听故事,幼儿是很难真正理解的,更何况是那么抽象的守恒原理.而课件比较形象直观,利用课件让幼儿能形象的知道曹冲称象的步骤,欣赏课件后,幼儿对于称象的步骤是知道了,但对替换了是否就一样重呢?还是朦朦胧胧的,这就需要实验演示操作了,让实验去验证这个原理.让幼儿进一步去了解守恒的原理.其实这个环节也是落实这两个目标的环节.

  4、再次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在幼儿对曹冲称象的办法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再来欣赏故事,达到真正理解故事的目的.

  5、结合现在实际情况,发散幼儿的思维。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大胆想象,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同时也让幼儿进一步体会曹冲的聪慧,激发幼儿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17、幼儿园大班律动音乐《超级玛丽》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尝试随乐做相应动作。(重点)

  2.能听音乐在圆上准确地移动位置,表现走走跳跳、吃蘑菇-变大的情景。(难点)

  3.在游戏情境中,不畏艰难、坚持完成解救公主的任务,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4.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超级玛丽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切西瓜游戏经验

  物质准备:PPT 、音乐《胡西尔.休西波尔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蘑菇王国里住着一位美丽的桃子公主。这天,公主和玛丽一家一起吃午餐,突然......!坏人抓走了公主。于是,超级玛丽站了出来,他说“我要把公主给救出来”。于是,他走走走走跳跳,一路冒险想要将公主给救出来。

  今天小朋友们就是小玛丽,你们愿不愿意成为超级玛丽,将漂亮的桃子公主给救出来?现在,请你们睁大眼睛看玛丽在冒险的路上做了哪些动作!

  二、教师示范,幼儿感知旋律、观察动作。

  1.第一次示范,初步感知旋律。

  师:刚才玛丽都做了哪些动作?

  2.第二次示范,验证并补充全部动作。

  师:我们来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动作呢?玛丽先做了什么?在做了什么?

  3.第三次示范,梳理吃蘑菇的动作要领。

  师:玛丽是怎么吃蘑菇的?往什么方向,做了什么动作?我们一起来练一练。

  4.第四次示范,练习移动动作。

  师:现在我们要去找神奇蘑菇了。我们的小椅子是遇见的第一个蘑菇,请你们站在自己的蘑菇后面。用带着腕带的手指向旁边的椅子,这就是你的下一个蘑菇。让我们一起来跨一步找到它。

  5.第五次示范,幼儿尝试完整动作。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玛丽的动作吧!

  三、音乐游戏——超级玛丽

  1.介绍游戏内容与规则

  师:这就是绑走公主的坏蛋,我们要经过一路的冒险增加我们的能力,变身超级玛丽然后打败敌人拯救公主。谁会是超级玛丽呢?我们要通过一个小游戏来选拔。

  你们玩过切西瓜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呀?谁来示范一下?

  2.教师示范完整游戏

  师:超级玛丽是怎么选出来的?跑赢的是谁?怎么打败坏人的?什么时候打坏人?

  小结:待会我切到哪里,哪里的小玛丽就要起加油跑,先跑到中间的小玛丽将变身超级玛丽去打败坏人,而其他的小玛丽则在一边打小敌人。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救出公主吧!

  3.教师当神仙,幼儿进行完整游戏(2-3次)

  师:打倒坏人了吗?超级玛丽来介绍一下你成功的方法吧?

  四、结束活动

  师:你们看,坏人怎么样了?你们成功了吗?开心吗?

  听说其他地方又有坏人出现,我们一起再次变身超级玛丽去帮助他们吧!

18、幼儿园省级优质课大班音乐律动《小小按摩师》教案、说课稿和专家点评

  音乐律动《小小按摩师》

  活动目标:

  1、在感受熟悉节奏鲜明音乐的基础上,学做律动。

  2、在律动游戏中,体验表演的乐趣。

  3、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4、巩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活动准备:

  1、匈牙利舞曲第五号音乐磁带

  2、卓别林《大独裁者》理发视频

  活动过程:

  一、感受并熟悉律动的音乐。

  1、感受并熟悉音乐的性质。

  这首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欢快,开心)

  2、再次欣赏音乐,掌握音乐的节奏。

  听到这个音乐,你们想做什么?(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随意做简单的动作。)

  二、情景引入,让幼儿初步感受动作与音乐的匹配。

  1、欣赏卓别林《理发师》视频

  (1)带着问题欣赏:a短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b音乐节奏慢时他做了什么动作?

  c音乐节奏快时他做了什么动作?

  (2)欣赏互动后小结。

  2、让幼儿初步感受动作与音乐的匹配

  让孩子在韵律修面,洗头发、梳头发,剪头发的反复练习中,对乐曲的感受(乐曲前部分自由豁达,配上缓慢动作。连续16分音符乐曲配上欢快的动作)

  三、学习律动《小小按摩师》

  1、欣赏教师完整的律动表演。

  2、幼儿学习律动,告诉幼儿律动的名称。

  让幼儿在学习律动的过程中,感受完整的律动旋律,为接下来的创编做好铺垫。

  3、创编律动

  引导幼儿探索各种按摩动作,创编动作并与音乐相匹配。启发幼儿讨论,按摩还有哪种动作,将创编的动作配上音乐。

  4、完整的律动表演。

  完整把幼儿创编的动作配上音乐表演。

  四、在游戏中体验表演的乐趣

  1、幼儿两两合作按摩。

  2、请观摩教师和幼儿一同进行按摩,共同分享表演带来的乐趣。

  大班音乐律动《小小按摩师》(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在班里的一次自由活动中,我看到小朋友三三两两在一起,玩起了理发的游戏,气氛很活跃。《纲要》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于是,我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捉住教育契机,以卓别林《大独裁者》的理发片段做背景,以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作为活动音乐.组织大班音乐律动《小小按摩师》。

  二、说幼儿现状

  大班幼儿对音乐律动有一定的兴趣,舞蹈表现欲望较强,但对动作与音乐相匹配有着欠缺。因此,我展开这节律动来进一步加强孩子动作与音乐的溶合性。

  三、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一定的表现欲望,确立了学科发展和情感体验两方面的目标。

  1、在感受熟悉节奏鲜明音乐的基础上,学做律动。

  2、在律动游戏中,体验表演带来的乐趣。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给孩子学习音乐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大胆表现自己,体验表演带来的乐趣。这就是本活动的重点。而本活动的音乐是快速的2/4拍子的乐曲,节奏轻快。前一部分拉宽的附点结构是给人自由豁达的感觉,而后一部分连续欢快的十六分音符充满着活力,情趣盎然。所以要通过各种方式反复去感受这乐曲。这就是本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准备

  1、匈牙利舞曲第五号音乐磁带

  2、卓别林《大独裁者》理发视频

  五、说教法

  根据新《纲要》中,主动活动教育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该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共同提高。我采用了情境体验法,示范法,引导法。

  1、在观看视频理发店的同时,有着让人身临其境的氛围,孩子们自主的创造各种在理发店里不同的服务方式。让孩子们在看看做做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

  2、幼儿有良好模仿的天性和本能,在教师的完整音乐示范,可以让幼儿完整将动作匹配音乐,为幼儿的创设作铺垫。

  3、通过教师语言引导的提示让孩子重现他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且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六、说学法: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像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活动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把欢快的气氛渗透在整个过程,让孩子们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表现。我充分运用听听、说说、想想、看看,身体体态的表现手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的感受、体验音乐的情境,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律动游戏的快乐。这正是体现了《纲要》所说的让幼儿大胆的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纲要》提出的艺术教育指导要点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通过四个环节完成目标。

  (一)感受并熟悉律动的音乐。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该完全立足于听。”因此,音乐的律动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提高幼儿的情绪,让幼儿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去感受音乐的欢快。

  1、感受并熟悉音乐的性质。

  教师:“听到这曲子感觉怎么样?”让幼儿表达感受。

  2、再次欣赏音乐,掌握音乐的节奏。

  教师:“听到这曲子你们想做什么?”(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随意作动作。)

  (二)情景引入,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与动作的匹配。

  为了使幼儿在视觉和听觉都受到了乐曲的渲染,并对参与活动发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用情景导入,欣赏卓别林理发片段,并用动作表现。在活动中,这一部分幼儿身体和思维得到一定的舒展,我在这里设计了模仿理发师,让幼儿在这个环节中,进行简单的创编,将动作与音乐初步匹配。

  1、欣赏卓别林《理发师》视频

  问题:a、视频里的人在干什么?

  b、音乐慢时他做了什么动作

  c、音乐快时他做了什么动作。

  2、让幼儿初步感受动作与音乐的匹配。

  让孩子在韵律刮胡子,洗头发、梳头发、剪头发的反复练习中,加深对乐曲的感受,与音乐相匹配。(乐曲前部分拉宽的附点结构给人自由豁达的感觉,动作要优美舒缓,而后部分连续16分音符乐曲充满着活力,动作要轻快跳跃)

  (三)学习律动《小小按摩师》

  模仿和创造是相互支持的,模仿是以追求自我超越为目标的,而创造也只能是“有中生有”,因此我在这个环节中利用教师完整的表演,给幼儿下一个创造做了铺势,让幼儿模仿的同时结合自己生活本身经验,能大胆的创设动作,并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进行艺术表现。

  1、欣赏教师完整的律动表演。

  2、幼儿学习律动。

  3、创编律动

  引导幼儿探索各种按摩动作,创编动作,与音乐相匹配

  4、完整的律动表演

  (四)在游戏中体验表演的乐趣。

  根据《纲要》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我利用了在座的观摩教师这一资源,让教师一起去分享幼儿的快乐。

  1、幼儿两两合作按摩。

  2、请观摩教师和幼儿一同进行按摩。

  活动的四个程序的安排,遵循了《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整个活动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顺利完成了活动设置的目标。

  评委点评

  优点:

  1、教师能够很好地理解音乐教材的特点,音乐表现能力较强,肢体表现富有感染力。

  2、能调动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

  不足与建议:

  1、大班的律动要求标准是什么?教师只是引导幼儿停留在生活经验的再现上,动作和音乐的关系要求以及动作的升华如何艺术化?适应大班幼儿动作要求上教师做的不好,基本上是幼儿原有经验与动作层现。动作与动作连接上不但要扣住音乐的节拍,同时要能自如的把动作连起来。

  2、幼儿创编的音乐律动、动作更多的应体现于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3、教师对幼儿学习过程的评价过宽泛,没有针对性和导向作用。

  4、对音乐的倾听和分析环节稍微欠缺,所以孩子的模仿与表现脱离了音乐。

  5、音乐活动的常规:请老师、我给你按摩、谢谢等社会礼仪可以多重视。

19、幼儿园大班律动游戏优质课《欢乐满山谷》教案和说课稿

  教案:大班律动游戏《欢乐满山谷》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热闹的气氛,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初步感应全曲曲式的基础上,尝试用声势、乐器表现乐曲的顽固伴奏。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4、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组织幼儿欣赏苏格兰风情图,观看视频。

  2、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十六宫格图、声势图卡、铃鼓、圆舞板等。

  【活动流程】

  一、暖身活动——复习节奏

  1、肢体节奏模拍

  2、语词节奏模拍

  二、律动感应全曲曲式AABCA桥AA。

  1、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应全曲曲式

  2、语词律动感应全曲曲式

  语词节奏及动作,如:洗洗洗水果 /切切切水果等。

  导语:我们多榨点果汁,给更多的客人也尝尝。好不好?(幼儿随音乐律动)

  A段:语词律动榨果汁

  A段:语词律动榨果汁

  B段:打嗝

  C段:请朋友帮忙榨果汁

  A段:语词律动榨果汁

  桥: 谢谢你们榨的果汁,我们再多榨点

  A段:语词律动榨果汁

  A段:语词律动榨果汁

  三、律动感应曲式——A段。

  1、分析曲式A段

  引导幼儿在十六宫格表上体现顽固伴奏。

  2、通过声势节奏感应

  引导幼儿以手拍等不同肢体部位创编演奏TaTaT TTa的节奏。

  3、乐器节奏感应。

  四、结束部分(互动)

  鼓励幼儿邀请客人共同游戏

  1、幼儿乐器演奏,客人老师肢体语词感应。

  2、客人老师乐器伴奏,幼儿跳舞。

  结束部分视时间灵活调整。

  说课稿:大班音乐活动《欢乐满山谷》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以及表演欲望逐渐增强,情绪体验日益丰富,所以在音乐活动中如果能借助一些语词、肢体、乐器等丰富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就能增加他们学习音乐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表达对音乐情绪的体验和把握,从音乐中获得更多的享受。另外,该年龄阶段的幼儿在人际交往中的合作、分享等社会性能力等都影响着他们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借助音乐活动为载体,提供幼儿与人交往的平台,不仅能让他们体验到活动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做到了显性教育和隐性熏陶并举,达到情感与认知的和谐统一。

  2、教材简析

  《欢乐满山谷》内容选自美育奥福音乐教材。这是一首旋律明快的苏格兰风格乐曲,丰富有趣的声效营造出一派热闹的场景。该曲曲式结构为AABCA桥AA,节奏型“塔塔踢踢 塔” 作为顽固伴奏贯穿全曲。

  奥尔夫音乐活动最大的特点是把音乐活动与游戏活动紧密相连,强调兴趣性与愉悦性。因此在活动中,我选择了“榨果汁”等游戏,让孩子们自然就能把生活中已有的经验融入到音乐中,并通过系列语词、律动、乐器演奏的相互融合,层层递进,关注幼儿倾听的感受和自主性的表达,并鼓励支持幼儿参与到音乐的体验中去,让幼儿进一步感应全曲曲式和顽固伴奏型“塔塔 踢踢 塔”,感受音乐情绪,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在对幼儿发展现状与教材特点进行分析之后,我认为在本次音乐活动中,主要的是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和表演带来的快乐,其次,感应全曲的曲式及“塔塔踢踢塔” 的顽固伴奏型,能更好地感受这首异域风格乐曲带来别样风情。因此我预设的活动目标是:

  1、感受乐曲欢快、热闹的气氛,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初步感应全曲曲式的基础上,尝试用声势、乐器表现乐曲的顽固伴奏。

  以上的活动目标在活动过程中,我将随时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做出调整。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只有熟悉乐曲,了解乐曲的结构,其听觉能力,节奏感,音乐感受能力及音乐表达能力才能够培养和发展起来。因此我把在感应全曲曲式的基础上感应顽固伴奏作为本活动的重点。

  随乐而动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虽然大班的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有所增长,可以感受到乐曲的欢快、热闹的基调,但若要持续而准确的利用声势和乐器感应乐曲中的顽固伴奏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完成演奏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能运用声势、乐器表现乐曲的“塔塔踢踢塔”的节奏型是本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更好地开展,整个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组织幼儿欣赏苏格兰风情图,观看视频

  2、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声势图卡、铃鼓、圆舞板等。

  幼儿对抽象的音乐缺乏具体的感知能力,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需要有一个中介来帮助他们感受和理解音乐。对于这样一首富有民族气息的音乐,我们先以图片、视频等直观的经验铺垫进入,通过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片把孩子带入到乐曲原本的情境之中,视听的结合能帮助孩子把作品感受和理解得更透彻,为之后的乐曲表演提供了扶手。

  五、说教法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与学是互动的,我认为在这个活动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音乐、视频作为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多样性、开放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这个活动中主要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让幼儿自己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积累经验,然后让幼儿通过自己的音乐实践,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在有了一定探索经验后,给予幼儿创造的机会,比如他们可以想办法利用各种声势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中的情绪表现,感知节奏美,并能学习再现节奏的能力,把学习音乐寓于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中,幼儿学得愉快、主动,也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质。而在发掘其创造力方面,我们给予幼儿宽广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让幼儿伴着音乐依照自己的条件、方式和意愿去创作,突出其个性,并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在这个过程中,还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协调人际关系、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学法

  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尝试探索,在宽松的活动氛围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语词、肢体和乐器表演等获得对音乐的感受和对美的体验,进行模拍练习并创造性地表现;并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及给予的表现平台,积极地与周边的环境进行交流和互动,满足其积极活动的要求。其中,模仿、创造、合作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法,这完全符合新《纲要》的精神,体现了奥福教育的理念。

  七、说活动流程

  这个活动的教学程序设计遵循了经验——探索——创造——认知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原则。整个活动的程序主要分为四个环节来进行:1、暖身活动——复习节奏;2、律动感应全曲曲式AABCA桥AA;3、律动感应曲式——A段;4、结束部分(互动)。

  活动流程:

  (一)暖身活动——复习节奏,激发兴趣

  从幼儿认知特点看,他们是在感知事物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经验,学习知识的。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运用苏格兰风情的课件创设活动的意境,选用了一首曲式、曲风与《欢乐满山谷》相近的苏格兰舞曲,让幼儿在感受苏格兰乐曲欢快、热闹的曲风的同时,通过音乐、语词、肢体也复习了不同的四拍节奏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为后面的活动做经验铺垫。

  (二)律动感应全曲曲式AABCA桥AA。

  这个环节是突破重点的关键,教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让每个幼儿都得到了充分的参与,设置了为宴会帮忙榨果汁的劳动场面,调动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榨果汁、品尝果汁、打招呼等情节感应全曲曲式,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体验音乐与语词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解决难点做准备。

  三、律动感应曲式——A段。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分析A段音乐,借助声势、乐器演奏等形式感应顽固伴奏,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解决活动的难点,也巩固了活动的重点。而声势创编和乐器伴奏环节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既延续了该活动主线,将其丰富完整了起来,又能让幼儿在参与中体会到自我满足,在欣赏自己与同伴的表演中,进一步体验创编带来的乐趣。

  四、结束部分(互动)

  该环节充分利用观摩活动的资源,让幼儿与客人老师进行合作,激发孩子们的表现欲望,更深切地感受到自身能力和探索成功的喜悦,同时增长与他人协调合作进行表演的经验。另外,客人老师的鼓励和赏识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共邀进舞与热闹进场首尾呼应,让整个活动在高潮中结束。

  评委点评:

  优点:

  1、目标明确适度,联系幼儿生活。重难点突出。

  2、教师情绪饱满,感染力强。

  3、主题分明,注意音乐情景的创设,环节流畅,游戏性强。

  不足与建议:

  1、教师在语词节奏练习的游戏“榨果汁”中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创编动作会更好些,对幼儿创造提升方面做得还不够。

  2、打击乐不仅仅要合拍子要求,还要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程度去提升表演质量。

20、幼儿园中班律动《勇敢的小鸡》课教案说课稿

  活动名称:中班律动--勇敢的小鸡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做动作。

  2、幼儿能够看图示进行律动表演。

  3、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跟随音乐进行律动表演

  活动难点:能够看图示做动作。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幼儿简单的学过本次的律动

  经验准备: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讲述:

  1、森林里有很多野鸡,藏在小鸡中间,可是问道谁,谁都不承认自己是野鸡,你是野鸡吗?那你们学一学小鸡的动作,如果你们学的会,那么你就不是野鸡了。

  2、你学的是小鸡的什么地方?翅膀啊。你学的是小鸡的什么地方?鸡冠子啊。

  3、我请你们连着做四个小鸡的动作,然后你们像小雕塑一样不能动,而且好多小朋友和别人不一样,没说一个数字,你们就学不一样的动作,我们的小鸡站起来试一试,看看谁的动作和别人的不一样呢。这个小鸡和别人的不一样。表扬他。好厉害给自己点掌声。

  4、我们的组长要去找食物了,看一看我们的组长都做了那些动作呢?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请小朋友听和看,看看谁会遵守规则。

  二、学习舞蹈动作:

  1、听音乐看老师做动作。教师提示幼儿和自己一起做动作。

  2、刚才老师做了什么造型呢?这样是小鸡的嘴巴,这样就是小鸡的鸡冠子,这样打开就是小鸡的翅膀。我刚刚还做了什么造型,我刚刚出发的时候做了什么造型?走走看一看。接下来老师还做了什么动作。还有一个扛回家的动作。接下来我是怎么吃得呢?学一学老师的动作。

  3、请幼儿学一学吃玉米的样子。

  三、跟随音乐做律动

  四、出示地图

  1、我们走了几步?4步

  2、看一看我们做了几次?4次

  3、走走走走抗回家做了几次?2次,小朋友不清楚了,我们听音乐做动作,请小朋友好好记住啊。

  4、吃食物和真美味做了几次动作?4次,我们的小鸡有没把组长的动作学会呢?我们看着地图再来做一次哦。

  五、跟随音乐去找食物

  1、请小朋友跟随组长去找食物,但是抓野鸡的任务由组长来做,你们跟着做动作就可以了。看看野鸡是怎么被抓住的。

  2、请小朋友跟随音乐一起做动作,把野鸡赶跑哦

  中班律动---勇敢的小鸡 说课稿

  说活动背景:

  孩子们在活动区非常喜欢《勇敢的小鸡》这首歌,总是不停的模仿,有一天有个小朋友,愿意跟随音乐进行演奏,孩子们也非常的喜欢,但是考虑到中班孩子的学习模式是:情景化的共同学习,而且还要能够看简单的图示,所以我设计了此次活动,满足了不同幼儿的需求。

  说教学目标: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做动作。这是基本的能力目标。

  2、幼儿能够看图示进行律动表演。为了提高幼儿看图示的能力,幼儿能够看图做动作是比较难的地方,但是为了突破这一目标,在活动中我加入了很多情景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能力。

  3、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说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再获得知识。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要创设情景,让幼儿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谈话法,示范法,游戏法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说学法:

  本课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把无目的的“动”变成音乐中有规律的“动”,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讲述:幼儿通过教师情景的讲故事,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欲望,老师生动的引导语也是引导幼儿展开学习的重要动力。例如:森林里有很多野鸡,藏在小鸡中间,可是问道谁,谁都不承认自己是野鸡,你是野鸡吗?那你们学一学小鸡的动作,如果你们学的会,那么你就不是野鸡了。你学的是小鸡的什么地方?翅膀啊。你学的是小鸡的什么地方?鸡冠子啊。我请你们连着做四个小鸡的动作,然后你们像小雕塑一样不能动,而且好多小朋友和别人不一样,没说一个数字,你们就学不一样的动作,我们的小鸡站起来试一试,看看谁的动作和别人的不一样呢。这个小鸡和别人的不一样。表扬他。好厉害给自己点掌声。我们的组长要去找食物了,看一看我们的组长都做了那些动作呢?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请小朋友听和看,看看谁会遵守规则。

  二、学习舞蹈动作:在学习音乐的之前老师引导幼儿学习动作,

  例如:刚才老师做了什么造型呢?这样是小鸡的嘴巴,这样就是小鸡的鸡冠子,这样打开就是小鸡的翅膀。我刚刚还做了什么造型,我刚刚出发的时候做了什么造型?走走看一看。接下来老师还做了什么动作。还有一个扛回家的动作。接下来我是怎么吃得呢?学一学老师的动作。

  三、出示地图:在学会了动作的时候幼儿能够看图示进行学习,这样提高了幼儿看图示的能力,了解了音乐的表现顺序。

  四、跟随音乐去找食物:完整的欣赏音乐,将学到贯穿到音乐当中,有始有终。例如:请小朋友跟随组长去找食物,但是抓野鸡的任务由组长来做,你们跟着做动作就可以了。看看野鸡是怎么被抓住的。这样的故事情节,能够满足幼儿的成功感。

21、幼儿园大班律动游戏《老鼠与猫》教案说课稿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进行律动游戏

  2、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分角色进行表演。

  3、通过游戏幼儿喜欢参与并且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的喜悦。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音乐、猫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

  教师:猫的样子什么样的?请你和我学一学“我的样子很威武”

  二、播放音乐,学习律动

  1、感受威武的样子:猫做了几次很威武的动作?前边动作很威武,后边的呢?幼儿;很不自信了,胆小的样子。教师:夸张前倾做了两次,后边的胆小动作做了2次。

  2、再次感受威武的样子:和老师一起做一做,夸张的时候很夸张。

  3、完整跟随音乐来一次:教师强调威武和胆小两个动作。

  三、分角色进行表演:

  1、老师先当猫,你们来当小老鼠。小老鼠躲避时候的动作谁来学一学,很害怕的样子。

  2、教师与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猫刚才做的什么动作,你们是小老鼠,你们躲起来了吗?我是猫举起老鹰的动作时候你们吓一跳,你们应该怎么躲起来,那我们小老鼠怎么把猫吓跑呢?

  3、教师帮助幼儿纠正动作,提示幼儿动作要到位。

  4、配班教师与幼儿分角色演出:幼儿起立听音乐分角色完整进行表演,陪伴教师扮演猫。教师:你们可别高兴的太早,猫咪说它还会回来的,我们要练一练

  5、幼儿与幼儿分角色演出:小部分幼儿扮演猫,其他幼儿扮演老鼠。

  四、跟随音乐自然结束

  大班律动 猫和老鼠 说课稿

  说教育活动背景:这节课我们是结合自己班级主题活动进行开展的,所以我们结合主题设计了本次教育活动,同时我们还结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刚要要求进行了参考,提升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而且孩子们在平时活动中也喜欢参与角色表演的活动,所以我们也融入了角色表演的内容。

  说教育活动目标:本次活动我的目标有:幼儿能够跟随音乐进行律动游戏,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分角色进行表演。通过游戏幼儿喜欢参与并且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的喜悦。 对于目标的设计我紧紧的围绕了纲要指南,从孩子的能力范围以及需要进行设计,幼儿能够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同时又能够有所提升,在最后的目标中,我更强调幼儿的参与性及快乐情绪,因为音乐活动就是要给予幼儿美的感受。纲要中也指出,艺术活动就是要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美,发现美等感受。

  说教育活动过程:本次教育活动主要分为3个部分,

  首谈话引出:猫的样子什么样的?请你和我学一学“我的样子很威武”

  其次是重要环节播放音乐,学习律动:1、感受威武的样子:猫做了几次很威武的动作?前边动作很威武,后边的呢?幼儿;很不自信了,胆小的样子。教师:夸张前倾做了两次,后边的胆小动作做了2次。

  2、再次感受威武的样子:和老师一起做一做,夸张的时候很夸张。

  3、完整跟随音乐来一次:教师强调威武和胆小两个动作。

  之后就是分角色进行表演:

  1、老师先当猫,你们来当小老鼠。小老鼠躲避时候的动作谁来学一学,很害怕的样子。

  2、教师与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猫刚才做的什么动作,你们是小老鼠,你们躲起来了吗?我是猫举起老鹰的动作时候你们吓一跳,你们应该怎么躲起来,那我们小老鼠怎么把猫吓跑呢?

  3、教师帮助幼儿纠正动作,提示幼儿动作要到位。

  4、配班教师与幼儿分角色演出:幼儿起立听音乐分角色完整进行表演,陪伴教师扮演猫。教师:你们可别高兴的太早,猫咪说它还会回来的,我们要练一练

  5、幼儿与幼儿分角色演出:小部分幼儿扮演猫,其他幼儿扮演老鼠。

  四、跟随音乐自然结束

  说教育环节:在每个教育环节中,我都紧紧围绕目标有层次的设计每个环节,开始是对动作的认识,到对图谱的认识,再到分角色表演,再到分角色演奏,一步一步紧紧围绕目标而实施,幼儿能够跟随教师一步步的完成每个环节。

  说教育活动的优点:本次活动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在最后能分角色完成对歌曲的表现,在活动中老师的环节设计很有层次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而且老师的指导语言很到位,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提问,让幼儿能够明白活动的重难点,层层突破。

  说教育活动缺点:在活动中的前半部分幼儿一直坐在小椅子上没有动起来,可以在活动形式设计上在有些调整,让幼儿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同时幼儿张嘴唱的也不够,没有积极的调动幼儿唱歌的欲望,最后环节还可以让更多幼儿自由分角色表演,还可以给客人老师进行表演等等。

22、大班社会《我喜欢我》教案与说课反思

  幼儿时期是培养自信心的关键时期,通过活动让幼儿发现自己的长处,建立自信心,并能大胆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我就是我,独一无二,谁也代替不了,在宽松的氛围中,提高自己与他人交流的自信心。

  活动意图

  大班社会《我喜欢我》教案与说课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并能大胆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我就是我,谁也代替不了,在宽松的氛围中,提高自己与他人交流的自信心,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我喜欢我》说课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我就是我,谁也代替不了。

  2.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并能大胆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

  3.在宽松的氛围中,提高自己与他人交流的自信心。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我就是我,谁也代替不了。

  活动难点:

  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并能大胆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

  活动准备

  青蛙、小鸟、松鼠、山羊图片、背景图 。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幼儿兴趣

  表扬大班的小朋友上课好,即专心听讲,又能积极举手,激起幼儿自信心。

  教师:我带来一位动物朋友他是谁?出示哭的青蛙图片,青蛙为什么这么难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结合图片讲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提问:

  青蛙的心情怎样?他能爬上树吗?他会问山羊什么问题?

  讲故事至他忍不住哭了出来问:

  (1)青蛙为什么难过的哭起来了?他真得很没用吗?

  (2)师:青蛙有这么多的本领,让我们快来告诉它, 安慰安慰它。

  2.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

  山羊笑着对青蛙说:……我们大家都喜欢你 。

  师:你们猜猜,现在青蛙会是什么表情呢?

  讲故事至最后,问:现在青蛙为什么又喜欢自己了呢?

  师小结:听了大家的话,青蛙明白了,我有自己的本领,我就是我,谁也代替不了,我喜欢我自己。这个故事的名字是:《我喜欢我》。

  3.围绕重点讨论,理解故事内容。教师提问:

  (1)故事里的小动物有哪些本领?小鸟、小松鼠、山羊还有什么本领?

  (2)你还知道那些动物有自己的本领?

  师小结: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我就是我,谁也代替不了,喜欢自己就要神气、自豪的说出来。

  三、引导幼儿找找自己的长处,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

  1.师:小朋友也有自己的本领。你喜欢自己吗?快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吧,引导幼儿神气自豪地与同伴交流自己喜欢自己的理由。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本领和优点,或是在家里、在幼儿园,会为自己做什么?会为别人做什么?教师带领其他幼儿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本领和优点,会做自己的事情,还能帮助别人做事情,所以我们每个孩子都是很棒的。每天我们都在进步,所以,当别人问你“你喜欢你自己吗?”小朋友就要神气、自豪的说出来“我喜欢我自己”。带领幼儿听音乐律动,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23、幼儿园音乐课《欢乐满山谷》教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反思

  (整节活动根据北京某幼儿园教师示范录像带改编。)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热闹的气氛,灵活运用纱巾巧妙的运用生活劳动中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2、初步掌握“塔塔踢踢塔 ”的节奏型,基本理解乐曲三段体的特征。

  3、在自由动作的创编中发展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目标反思: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我希望他们能够掌握“塔塔踢踢塔 ”的节奏型。并能通过肢体和音效的尝试来感应顽固节奏型,为尝试顽固伴奏做好铺垫。

  活动准备:各类动物等图片,十六宫格图,多媒体音乐,纱巾等。

  重点:和着音乐用各种动作表现“塔塔踢踢塔”的节奏型。

  难点:和着乐曲运用乐器尝试顽固伴奏。

  重难点反思:根据能力,我希望通过各种肢体和音效的尝试来让能力较弱的幼儿掌握"塔塔踢踢塔”的节奏型",之所以没有把乐器伴奏作为重点,因为这一组幼儿能力欠佳,只有在完全理解伴奏的基础上才能尝试用乐器伴奏,我则把乐器伴奏作为了难点。

  活动过程:

  一、律动《请跟我来》

  1、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一个充满欢乐的地方,那个地方的名字就叫欢乐谷。欢乐谷请来了很多的小动物,猜猜都是谁?

  2、幼儿听音乐请跟我来来到欢乐谷。

  二、《欢乐满山谷》

  (一)、感受乐曲

  1、师:欢乐谷里都来了哪些客人,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都有谁?请用动作告诉我。

  倾听音乐一遍。幼儿动作回答。

  2、倾听第二遍,教师依次找出形象。

  环节一反思:由于音乐里面的形象音效有些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幼儿听出部分清楚的音效就可以了,这个环节,我只作为一个熟悉音乐的过程,不进行具体细化分析。

  问:来了这么多动物,我们用果汁招待他们吧

  A段: 采果子——洗果子——切果子——压果子——出汁

  指导幼儿用道具纱巾替代果子

  (二)感受节奏

  1、做果汁有一个固定的节奏?

  A、稍微听一小段音乐,引出“塔塔踢踢塔”的节奏型,教师在十六宫格上演示。

  B、引导幼儿运用顽固伴奏进行律动,如:拍手、弹舌、跺脚等。

  C、模仿其他动物音效进行节奏律动,如:鸭子“嘎 嘎 嘎嘎 嘎”

  教师:又来了这么多小动物来我们一起多制作一些果汁吧。

  D、幼儿和老师一起跟着音乐说语词,制作果汁。

  环节二反思:肢体和音效对节奏的模仿,是希望幼儿能对“塔塔踢踢塔”的节奏型印象能够更深刻。我认为身体能出声音的地方却是太少了,而开头导语部分又刚好说到来了很多动物需要用果汁来招待。所以用动物音效模仿节奏进行创编,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编能力,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音效模仿也十分容易。另一方面与导语部分相呼应,说明我的动物客人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的果汁来招待,能够更好的进行整节活动的语言衔接。

  2、感受渐快。和朋友一起分享果汁

  B段:打嗝、干杯

  C段:打招呼

  (三)、动作创编

  1、邀请好朋友也加入这么一个欢快的队伍吧。

  跟着音乐,进行肢体律动:摘果子、洗果子、榨果汁、喝果汁、干杯。

  2、舞会结束,乐器伴奏尝试。

  环节三反思:当幼儿能够很好的掌握顽固节奏型。并能够用肢体、音效对整个乐曲伴奏的时候,可以尝试进行乐器演奏会环节。由于幼儿能力较弱,教师部需要整段乐曲都进行伴奏。可以分段,分组伴奏,让孩子们都能感受到伴奏的乐趣。

  反思2:节奏律动环节

  活动中,“塔塔踢踢塔”的节奏型在十六宫各中共重复出现四行,如教师需要幼儿肢体感受节奏的时候,会在每一行的节奏前面贴上“拍手”“踏脚”“拍腿”“弹舌”的图片,教师手拿鼓槌指着哪张图片,幼儿就根据图片提示拍出或踏出“塔塔踢踢塔”的节奏型。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教师如果指着图片敲奏相应节奏,再进行更换所指图片时,节奏就会滞后,幼儿就会跟不上正常的音乐节奏。我的做法是:指相应的图片,在图片旁轻敲“塔塔踢踢 # ”的节奏型,最后一拍“塔”,指向下一张图片,幼儿便可以及时反映,节奏衔接紧凑不间断,而且也能演奏出完整的节奏,节奏不会滞后!

24、大班奥尔夫活动优秀教案:《欢乐满山谷》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体验活动的快乐。

  2、在感应全曲曲式的基础上,尝试用语词、肢体、乐器为乐曲进行顽固伴奏。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1、打棒、沙锤若干。

  2、小图片(拍手、拍腿、踏脚、嘴巴)

  活动重点:

  体验活动的快乐,在感应全曲曲式的基础上感应顽固伴奏。

  活动难点:

  能运用肢体、乐器等表现乐曲的顽固伴奏。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1、随音乐节奏引入课题,进行肢体节奏摸拍。

  2、语词节奏模拍——男孩男孩在哪里?女孩女孩在哪里?

  三、律动感应全曲曲式。

  1、幼儿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欢快、热闹的气氛。

  提问:听了曲子你心情怎样?

  2、再次欣赏,肢体律动感应全曲曲式。

  师:原来欢乐谷在开宴会,有好多好吃的东西,还有果汁,小朋友喝过果汁吗?

  果汁是怎样做的呢?(幼儿讨论)

  肢体感应全曲曲式:

  A段:律动榨果汁(洗、洗、洗苹果;削、削、削削皮;切、切、切成块;榨、榨、榨果汁)

  B段:随音乐做打嗝状。

  C段:请朋友帮忙榨果汁。

  游戏可以多遍,可以进行语词替换。

  三、肢体感应节奏:

  师:“小朋友们,你们动动脑筋想想。除了能用手拍出节奏,我们还能用身体的哪些地方表示这些节奏呢?(幼儿讨论)

  好!请小朋友们看一下这些图(出示小图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着图片上的动作练习一下。(放音乐)

  你们真棒!咦?你们发现吗?这4行的节奏都是一样的,像这样节奏型都是相同的我们就叫做“顽固伴奏”

  六 乐器演奏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告诉你们一好消息,欢乐谷的人们想举办一场盛大的“迎新年”晚会,想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参加演出。现在,请小朋友拿出我们的乐器来练习一下。你们都认识这个乐器吗?(打棒、沙锤)好!那我请拿打棒的小朋友说一说怎么拍奏出打棒的声音最好听!沙锤的小朋友也来试一试音,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那好!现在老师来当你们的指挥,请拿打棒的小朋友看老师的右手,拿沙锤的小朋友看老师的左手。

  七 活动结束:

  小朋友真棒!我们准备一下出发了!

25、大班社会活动评比课教案及说课稿《心情》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体察、感知、理解中,懂得人的基本情绪地的特征及成因。

  2。通过分析讨论初步理解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及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3。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二。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请幼儿回家注意观察家人的心情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多媒体课件、纸、笔

  三。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活动

  师:昨天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家把爸爸妈妈生气或开心的样子观察并且记录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交流一下。

  可以用画画,也可以用语言等各种幼儿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并且互相交流。交流讨论的内容:佳人生气、开心时候的外在表现(包括表情、肢体、语言)。不仅是自己的父母,只要是幼儿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他的好朋友、姐姐、哥哥等。并且引导幼儿找出家人生气的原因。

  小结:我们每个人啊,都有生气和开心的时候,但每个人在生气、开心时候的表现又都是不同的。

  师:接下来啊,老师要请小朋友们看一段短片,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的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

  2。体验理解

  观看多媒体课件

  A。一群小朋友很开心的邀请贝贝参加游戏,贝贝因为鞋子丢了一只找不到,心情不好所以拒绝了邀请。

  讨论:那贝贝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心情好起来呢?我们来帮帮他(请幼儿自由发言帮助贝贝转化情绪 在帮助贝贝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B。佳佳在唱歌比赛中得了奖,她将巧克力分给小朋友们,让大家一起分享她的快乐。

  讨论:你喜欢佳佳吗?她这样做好在哪里?(重点引导幼儿懂得快乐、成功、友爱要让大家分享,让好心情像甜甜的糖一样甜到大家心上。)

  3。内化自我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别人的心情,那小朋友们今天的心情怎么样呢?老师准备了纸和笔,请小朋友们把自己今天的心情画出来。(幼儿自由做画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小朋友们都把自己今天的心情画出来了,我们一起来我们今天的心情怎么样了?(把幼儿的作品粘贴呈现出来,然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请幼儿上来说说自己今天的心情,让幼儿自由表述,如果幼儿今天的心情都是很开心的,就请幼儿回想一下,自己生气的时候,在自己生气的时候都会怎么做?引导他学着在生气的时候试着调节自己的心情,并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讨论该如何帮助他调节心情,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参与体会和讲讲议议中理解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后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4,结束

  延伸活动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的心情,有开心的,也有生气的,我们现在换个场地,到语言角去继续说说我们今天的心情,或者去美工区给自己的心情配配颜色,好不好?(好)

  大班社会活动《心情》说课稿

  琼海市机关幼儿园 冯静放

  一。说教材

  一次在集体户外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自由选择两人一组做游戏,当孩子们都选好自己的同伴正准备进行游戏时,丹丹却跑过来气呼呼的对我说:“冯老师,倩倩不愿意和我拉手,她说她不想做游戏,那我也不想玩了啦。”我走过去询问倩倩为什么不愿意参加游戏时,倩倩厥着小嘴说:“难道你们不知道我心情不好吗?我心情不好当然不想参加游戏啦!”倩倩这么一说,孩子们立刻七嘴八舌的说了:“谁知道你心情不好啊?你不想玩也不能对我们发脾气啊,不想玩就不要玩好了!”经过我耐心的调解后,倩倩还是参加了游戏,但在过程中却始终绷着个小脸。经过这段小插曲后,我发现孩子们的自我中心意识都较强,似乎还不懂得从外表体察他人的情绪,也不懂得应当怎样妥善管理自己的感受,更不用说体谅他人和宽容他人,于是我设计了心情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能够学会并懂得理解情绪的特征,并在活动过程中初步理解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和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就如《纲要》社会领域中所说: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向导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如下几个目标: (1)引导幼儿在体察、感知、理解中。懂得人的基本情绪特征及成因。

  (2)通过分析讨论初步理解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及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3)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的互相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适应,为此,我做了以下的活动准备:(1)课前准备:请幼儿回家注意观察家人的心情,并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2)多媒体课件、纸、笔。 4。活动的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在活动中,懂得人的基本情绪的特征及成因。 难点:在活动中,同过讨论、分析让幼儿认识并初步学会怎样转化自己的情绪,学会体谅、宽容他人。

  二。说教法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式探究的师幼互动,我采用的教法有:

  1。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幼儿观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由于教具的直观形象,幼儿获得知识技能有显著的效果。本次活动的演示法是让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知更加的透彻。

  2。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互动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的操作是让幼儿把自己今天的心情画出来。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操作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1。多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看、听、说、操作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幼儿更深刻的体会到情绪的不同。2。体验法:在活动的第3环节中,我让幼儿自己画出自己的心情,并表述了自己的心情,在画画说说中引导幼儿更深一层的体会理解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3。讨论法:在活动的第3环节,我通过引用讨论法,让幼儿在讲讲议议中,初步理解情绪该怎样转化的外在形式。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在讨论之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对心情的不同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活动流程为:分享交流活动—体验理解—内化自我—延伸活动

  1。分享交流 活动开始,我就请幼儿将自己昨天在家观察家人心情的记录呈现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家人的心情,因为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的家人,幼儿又非常地熟悉他们,对他们生气的特点,开心的表情都非常的了解,所以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幼儿都非常积极踊跃的发言,在热闹的交流讨论中,幼儿在无形中对人的基本情绪的特征都有了一个初步大概的了解,理解到人在生气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开心的时候也一样,并引导幼儿在分析的过程中了解无论是生气还是开心都有原因。

  2,体验理解 对情绪有了大概的认识后,就应该让幼儿初步理解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我采用的是观看多媒体课件,首先观看的是被被因为心情不好拒绝参加游戏的短片,观看完后,提问幼儿,那贝贝心情不好,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呢?请幼儿想办法帮助贝贝,在帮助贝贝的过程中,幼儿既学会了要体察他人的感受、宽容、体谅他人还培养了他们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在讨论完贝贝后,接着观看了佳佳的表现,对于佳佳的表现,幼儿都非常的赞同,在与的鲜明对比后,幼儿更深刻的体会到应该懂得分享快乐。各种的假设,不停的提问,让幼儿更加的融入了短片中两位幼儿不同的情绪中,而短片中两位幼儿鲜明的情绪,也让小朋友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应该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最后,幼儿还学会像佳佳一样带给他人快乐。

  3。内化自我 在讨论过别人,帮助过别人后,幼儿对情绪的基本特征及成因以及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都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候,请幼儿来画一画自己今天的心情,然后用语言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在画画说说的过程中,让幼儿知道我们不仅可以自我调节,还可以帮助别人调节心情,用自己的好心情去感染周围的人,幼儿通过自身的参与体验理解,对自我的认识得到了一种升华。

  4。延伸活动 活动结束,我并不急着告一段落,关键是引导幼儿对心情有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我引导幼儿到语言角去继续说出自己的心情,或者是到美工区去给自己的心情配上颜色,就如《纲要》社会领域中所说: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该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延伸活动中,继续引导幼儿对心情的认识和学习。 )

  评析:

  亮点:突破了原来脸谱化的心情说教(如出示几张表情脸谱,让孩子去观察评述),从孩子的生活谈起,让孩子观察了解身边最熟悉的父母、朋友的心情的外在表现及原因,进而达到健康情感情绪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利用幼儿的生活去学习的正确设计理念,效果不错。

  问题和建议:

  教师在引导上,设置的问题与方式较为单一,对开阔孩子的思路,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作用不大。

26、幼儿园观摩课一等奖大班音乐活动《小树叶》教案设计及说课稿

  优质课 大班音乐活动:《小树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小树叶》第一段和第二段音乐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2、在感知和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用歌声(轻缓连贯、响亮跳跃)、表情、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内容。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1、有意识地在户外散步时指导幼儿观察各种树的姿态及树叶飘落的情景。

  2、两棵“大树妈妈”,若干片“小树叶”。

  3、多媒体课件《小树叶》、歌曲磁带、录音机。

  三、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场,调动情绪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表演活泼诙谐的律动《小毛驴》进入课堂。

  (二)练声

  1、气息练习:慢吸慢呼,快吸快呼。

  2、练声曲:练习轻缓连贯、欢快跳跃两种不同旋律风格的唱法。

  (三)学习歌曲

  1、设置情境 感受旋律

  在所设置的落叶场景中教师与幼儿共同捡起落叶,并伴随音乐做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以及树叶在风中飘舞的动作,初步感受《小树叶》的音乐旋律。

  2、欣赏童话 理解作品

  教师讲述童话故事,并有机地将范唱溶入其中,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音乐作品内容。

  提问:你们听到故事里讲了什么?你们伤心的时候会怎样?你们快乐的时候会怎样?

  3、整曲欣赏 感受音乐

  观看多媒体课件,完整欣赏歌曲《小树叶》。

  提问: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4、分段感受 加深理解

  分段欣赏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比较歌曲《小树叶》第一段和第二段中不同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并让幼儿自主讨论应分别用什么样的心情来唱这两段。

  5、学唱歌曲

  1)利用多媒体引导幼儿跟着歌曲旋律朗诵歌词。

  2)用单音“啦”来哼唱旋律,进一步熟悉音乐旋律。

  3)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用轻缓连贯的歌声演唱第一段,用欢快跳跃的歌声演唱第二段。

  (四)自由表现,体验乐趣

  幼儿与老师一起手拿小树叶扮演树叶娃娃,随着《小树叶》的音乐自由表现。

  大班音乐活动:《小树叶》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歌曲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比较枯燥的、最不容易出彩的教学活动,只要教师会唱,幼儿自然会跟着模仿。而今,在认真贯彻新《纲要》的过程中发现,新歌教学并非像以往单一的“老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只将幼儿是否能够完整地把歌词唱出来为教学目的,而应是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这便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树叶》是一首AB段式的歌曲,是富有情感教育意义的音乐教材。歌曲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歌曲的第一段主要讲树妈妈看到树叶娃娃们飘走了,心里很难过,音乐缓慢忧伤;第二段主要写小树叶变勇敢了,树妈妈很高兴。音乐欢快跳跃,与第一段的音乐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幼儿容易感受、理解和表达。而且大班幼儿对“喜怒哀乐”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通过学习歌曲,可以让幼儿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内心情感。

  (二)教学目标

  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嗓音的控制能力有所提高,对音乐的再认和记忆能力也逐渐增强。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分析后,根据大班幼儿在音乐技能技巧和认知、常识等方面的实际水平,结合我对新《纲要》的理解,从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出发,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小树叶》第一段和第二段音乐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重点)

  2、在感知和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用不同的歌声(轻缓连贯、欢快跳跃)、表情、动作等来表现音乐的内容。(难点)

  以上目标的制定,体现了艺术教育由倾听—感受—表达的审美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艺术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幼儿积极主动地体验与感悟艺术美的过程。因此我将本活动的教学重点定为: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去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验其中的乐趣。

  难点:由于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音乐记忆和再现能力。学唱一首新歌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但是在对歌曲有了自己的内心体验后,如何把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音色、节奏、音量、情绪、动作等表现出来,这对于他们来说,将是一个挑战。所以我把它列为整个活动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树的姿态及树叶飘落的情景(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为理解歌词做好铺垫)。

  2、两棵“大树妈妈”,若干片“小树叶”(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运用这些材料来创设秋天的情境,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呼应,同时为最后的表演环节提供材料)。

  3、多媒体课件《小树叶》(这是作品欣赏的重要媒介,它将作为一个载体,向幼儿呈现完整、感性的视听觉的艺术形象。创设意境,帮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个体对认识对象的体验也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和示范法。其中,通过启发引导法,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而情境教学法贯穿活动始终,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为幼儿享受艺术,表现艺术提供了机会,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欲。

  (二)学法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认为:“儿童学习音乐,首先应该学习听完整的优秀音乐,而且需要学到能听出这些好的音乐中的一切细微变化及独特情趣,并能对这些音乐及其细微变化熟悉到能够做出直觉反应的程度。”根据这一教学理论,在活动过程中,欣赏法、对比法和游戏法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法,这两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感受音乐、自由表现的机会,同时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活动过程中,将充分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促进幼儿的艺术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律动进场,调动情绪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表演活泼诙谐的《小毛驴》进入课堂,通过老师的主唱,幼儿用弹舌等方法与老师进行互动,营造了一种活泼、宽松的活动气氛,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热情。

  (二)练声

  1、 气息练习

  调整幼儿气息,为练声做好准备。

  2、练声曲

  有助于练习幼儿的音准、节奏。练声曲里包含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唱法,非常有趣,为幼儿领会歌曲《小树叶》两段轻缓连贯、欢快跳跃的不同旋律风格做好铺垫。

  (三)学习歌曲

  1、设置情境 感受旋律

  教师与幼儿一起随着音乐做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样子,以及树叶在风中飘舞的情景。目的在于引发幼儿对秋天落叶情景的联想,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也让幼儿初步感受《小树叶》的音乐旋律,并由此而导入故事《小树叶》。

  2、欣赏童话 理解作品

  在此环节中,我运用了欣赏法、示范法、启发引导法,通过提开放式的问题(你们听到故事里讲了什么?你们伤心时会怎样呢?等等),给了幼儿一个较大的思考空间,让幼儿回忆自己伤心和快乐的情感体验,从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并巧妙地将老师的范唱溶入到童话欣赏中,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为下面理解歌曲《小树叶》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该环节使各领域相互渗透,体现了课程多元化的整合。

  3、整曲欣赏 感受音乐

  此环节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和整曲欣赏法。课件将生动的画面与歌曲《小树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下子就将幼儿带入歌曲的情境中,呈现了完整的艺术形象,使幼儿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了艺术美的享受。在这里采用整曲欣赏法,是因为幼儿正处在整体模式识别阶段,大脑总是不加思索地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进行完整地摄取,所以让幼儿整曲欣赏,可使幼儿对曲子获得更加完整的审美享受。

  4、分段感受 加深理解

  此环节借助了多媒体课件,以分段欣赏的形式,引导幼儿对比作品中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运用启发引导法,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小树叶、树妈妈的内部心理活动,探索思考什么样的歌声适合体现该段歌曲,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的直觉性,体现了积极的师生、生生互动,营造了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突出了重点,为解决难点做好准备。

  5、学唱歌曲

  旋律和节奏是歌曲的灵魂,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朗诵歌词,接着用单音“啦”来哼唱旋律,进一步熟悉旋律线条,最后,幼儿完整学唱歌曲。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自我评价,自我调整,在尊重幼儿想法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把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音色、节奏、音量、情绪等表现出来。这样,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四)自由表现 体验乐趣

  此环节是本活动的结束部分,所有的幼儿与老师一起手拿小树叶扮演树叶娃娃,与所设置的场景产生积极的互动,让幼儿置身于角色中,随着《小树叶》的音乐自由表现,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评析:

  亮点:目标定位准确,符合孩子现状,活动过程始终抓住“感受”“初步”两个关键词,从多媒体到童话故事,从悠扬干净的钢琴声到教师神情、肢体等形态语言,无不营造一种“感受”的氛围。“初步”二字体现在教师没有过分强调学唱时间的长度、程度的完美性,而是重在让孩子用各种形式表现歌曲。活动过程主次分明,突显目标、服务目标。整个活动完整朴实,没有令人眼花缭乱、标新立异的环节,却在“实”字上留下浓浓的笔墨,在平凡中见立意,是一堂常规教学活动的典范。

  问题及建议:

  1、 在幼儿情感体验上,从孩子身边的人或事切入,如能挖掘得更深入些,对孩子的情感内化帮助更大,效果更好。

  2、 学唱的形式更多样化,气氛会显得更活跃。

27、大班律动游戏《请跟我来》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唱名旋律的模唱,感应下行旋律。

  2、乐意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乐曲旋律,体验即兴模仿的乐趣。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一、活动准备

  1、音乐CD、CD播放机、挂图第二页。

  2、鼓、掉镲、唱名卡、布球。

  3、啦啦彩球、节奏卡、软垫。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肢体律动感应下行旋律。

  2、难点:有节奏地创编舞蹈动作。

  三、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老师伴奏,幼儿听音乐做律动,学老树怪的模样进场。

  师:在森林里有许多老树怪,它们一摇一晃地出现了。

  2、唱名背唱:老师指唱唱名卡,幼儿手持布球指唱。

  师:老树怪好开心,嘴里哼唱了旋律,它唱的是什么?出示唱名卡,幼儿模唱旋律。

  3、故事导入

  师:一只贪玩的小风筝故意挣脱小主人的绳索后四处游玩,它在天空中飞得好高好高,在穿过一片树林的时候,被一个老树怪给抓住了。小风筝挂在树枝上动弹不得,书上飞来许多乌鸦。小风筝害怕极乐,于是请求猫头鹰帮它把一根紫色的羽毛交给了小主人,小主人看到了紫色羽毛,就会知道小风筝有危险了。小主人收到紫色羽毛后,为了救小风筝,找了好多好多小朋友帮忙。

  4、律动即兴模仿

  师:我们已经来到了老树怪的地下,请小朋友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风筝从树上滑下来?

  (1)、幼儿围圈律动。

  A段:模仿老师的各种动作。

  间奏:拍手唱“请跟我来”,由上到下拍奏,感应下行旋律。

  (2)两人一组创编舞步。

  A段:跳抓抓舞、扭扭舞、高低舞等等创作各种舞步并互相模仿。

  间奏:拍手唱唱名,由上到下排奏,感应下行旋律。

  5、结束

  师:小主人说了,我们的人手不够,再去请一些好朋友来帮忙好吗?(幼儿伴随着音乐,一手拿着鼓,敲打着退场)

  教学反思:

  音乐游戏《请跟我来》是一首很活跃,节奏性很强的音乐,最主要的目标是学习唱名旋律的模唱,感应下行旋律和乐意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乐曲旋律,体验即兴模仿的乐趣,孩子曾经接触过奥尔夫音乐,所以整个课堂常规很好,气氛很活跃,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就是在玩中学,学中玩。

  整个活动我基本都是参照教师用书去完成,最注重的孩子对音乐的即兴表演,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比如在第四环节,也就是律动即兴表演这个环节,由于我的引导到位,很多孩子在语词“请跟我来”做好准备,到了A段音乐孩子创造了不一样,而且又很有趣的律动,大家模仿,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体验即兴模仿的乐趣,以后遇到类似的音乐游戏,就可以这么做,孩子就会创造出不一样的律动。

  通过这节课,我看到了孩子的进步,有些孩子可以边唱边做律动,通过肢体律动来学习唱名旋律,感应下行律动,很乐意创造出不一样的律动,体验即兴模仿的乐趣。总的来说,本活动达到我的预期效果。

28、大班律动交流课教案《织布》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学习律动织布。

  2、感受模仿织布机织布的快乐。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重点难点:能听音乐模仿织布机学习织布的动作。

  活动准备:

  音乐《织布》,织布机图片及织布视频。

  活动过程:

  一、 提出活动主题——认识“织布机”

  请收集到“织布机”资料的小朋友三五组队,共同分享收集到的资料。

  师:“织布机是什么形状的?”“织布机是怎么织布的?”

  二、 幼儿欣赏音乐,熟悉音乐的旋律。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这首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3、幼儿再次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三、律动学习

  1、教师示范表演,并引导幼儿猜测。

  教师:刚才老师做了哪些动作?好像在做什么事情?

  教师再次表演,边做动作边讲解所表演动作的情节内容。幼儿在教师情景语言的提示下,慢速的、逐个地模仿动作,学习舞蹈。

  2、幼儿听音乐,在教师的语言提示及动作带领下,完整地做出织布的律动。

  四、律动表演

  幼儿分组表演律动织布。

  五、活动结束。

29、中班语言《儿歌牵牛花》教案优秀说课稿反思

  [活动目标]

  (1)借助诵读、看图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认识牵牛花的生长特点。

  (2)利用挂图,学习理解新词:篱笆。

  (3)通过理解诵读儿歌,使幼儿获得快乐。促进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乐意观看表演,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能从中得到快乐。达到正确的背诵。

  活动准备:

  牵牛花爬上高楼,树梢,东墙的挂图一幅,活动牵牛花一朵;绿细绳,筷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观察挂图,初步感知画面内容

  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好看的画,想看吗?

  那好,先答应老师两个条件:1、要安静的看,不要出声音;2、要认真地看,把话的内容都记到脑子里去,老师要问的。能做到吗?

  (幼儿观察挂图)

  提问:你从画上看到了什么?

  根据幼儿答案,介绍高楼高,树梢长,东墙滑,篱笆细的特点。

  二、牵牛花的生长特性

  提问:牵牛花为什么要爬到别的东西上面呢?

  (用绿细绳和筷子演示,使幼儿明确牵牛花的蔓细长,软,不能自己站起来,所以必须缠绕着别的物体往上爬。)

  三、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体会儿歌中的快乐气氛。

  (1)激发兴趣。牵牛花有的爬上了高楼,有的爬上了树梢,有的爬上了东墙,有的爬上了篱笆。可是有一朵牵牛花,却哪也没有去,她在那呢?小朋友看(出示活动牵牛花,贴于挂图中的地上),她为什么躺在这呢?听老师来说一首儿歌。

  (2)示范朗诵,理解儿歌内容。

  提问:牵牛花为什么躺在地上?

  小结:引导幼儿总结原因,结合开始部分中高楼高等的特点。

  (3)学习儿歌。

  跟老师看着挂图一起说。

  老师小声说,小朋友大声说。

  请一个小朋友看着挂图领大家说。

  (4)联系巩固

  老师一句,小朋友一句连接说。

  (5)活动延伸连锁调

  提问:老师说的一句的前面和小朋友说的一句的后面是怎样的?

  这种儿歌叫什么名字?(连锁调)

  我们以前也学过一首,叫……?(小苗圃)一起说一下。再说一遍牵牛花,比较其异同。

  小结:明确类似特点的儿歌叫连锁调,请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帮助小朋友找这种儿歌,然后教给老师说。

  附儿歌:牵牛花,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篱笆细,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嘀嗒,嘀嘀嗒。

  教学反思:

  首先,我以猜谜引出牵牛花,孩子们很熟悉牵牛花一猜就对。接着我简单介绍牵牛花的特征,这样孩子们对牵牛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把牵牛花有几个花瓣漏了,还应多熟悉教案。其次,我改变了以往边教边折的方法,而是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步骤图,请个别幼儿一个一个步骤探索、交流折牵牛花。给了孩子强烈探索的机会,增添了孩子学习的欲望。

  接着,幼儿制作牵牛花。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折、剪等基本方法掌握的比较好,特别是在翻出花朵时,开始时有几个孩子还在担心请我帮忙,经过我的鼓励大多数幼儿都能正确的制作出来。而且也越来越精细。

  最后,展示作品,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因此多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就算一开始折得不算漂亮也没关系,只要是自己的成果就行。

30、幼儿园大班奏乐《聪明的一休》教案说课稿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用乐器进行律动。

  2、幼儿能够和同伴一起合作进行律动表演。

  3、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跟随音乐进行律动表演。

  活动难点:能够和同伴合作进行律动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幼儿简单的学过一休哥的律动。

  经验准备:音乐、捣蒜器、摇铃、小框、坐垫。

  活动过程:

  一、律动引入活动

  1、这是什么?幼儿:大蒜

  2、我们一起来跟随一休哥进行律动吧

  二、学习律动:

  开始的时候一休哥是怎么做的?幼儿:手放到腿上。教师:好,那我们一起试一试。

  三、出示教具砸蒜缸:

  教师:一会儿我们要用这个工具进行演奏,你们准备好了吗 ?我们先来学一学收放乐器吧

  教师:下面我们在听一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教师:在刚才试一试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幼儿感受一下一下的敲击蒜缸再学一学磨蒜缸的动作。

  教师:和教师共同学习交换酸缸的动作。教师提示幼儿一次交换器具

  教师:和老师一起跟随音乐进行律动学习:提示幼儿及时交换捣蒜器

  四、加入乐器手摇铃:

  1、引导:”我们的蒜是做好了,可是我们的蒜没有味道怎么办?”幼儿;加点蒜。教师:“那我来当一休哥给你们加调料,你们来捣蒜。我们来试一试。”

  2、幼儿用摇铃进行律动教师来做一休哥捣蒜

  五、分角色进行律动演奏

  1、引导:小朋友们都给我加调料我的蒜太咸了,怎么才能不咸呢?幼儿:一半人捣蒜、一半人加盐。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分角色进行表演。

  六、结束部分:

  配班教师扮演一休:小一休们,你们把蒜都倒好了,我刚才已经用你们倒的蒜做了很多好吃的,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好吃的?一会儿请你们吃哦,先来闻闻有没有蒜的味道呢?

  大班律动---聪明的一休说课稿

  说活动背景:

  孩子们在活动区非常喜欢《聪明的一休》这首歌,总是不停的模仿,有一天有个小朋友,拿着乐器进行演奏,孩子们也非常的喜欢,但是考虑到大班孩子的学习模式是:合作化的共同学习,所以我设计了此次活动,及有律动又有乐器而且还有合作演奏,满足了不同幼儿的需求。

  说教学目标: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用乐器进行律动:第一个目标是能力目标,也是我的活动重点。

  2、幼儿能够和同伴一起合作进行律动表演:这个是我的教学活动的难点,孩子们在了解律动的节奏基础上,能够合作分角色进行乐器演奏,这一点比较的难。

  3、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这个是本次活动的情感目标,在学到了本领的同时幼儿能够感受到成功和快乐,其实这也是学习应该带给孩子的最终目标,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强硬的学习使孩子丧失了对学习的乐趣。

  说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再获得知识。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要创设情景,让幼儿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谈话法,示范法,游戏法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说学法:

  本课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把无目的的“动”变成音乐中有规律的“动”,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说教学过程:

  一、律动引入活动: 开始的部分,主要是吸引幼儿的兴趣,告诉我们今天要干什么,让幼儿了解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教师的引导语言是: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跟随一休哥进行律动吧

  二、学习律动:在发现了问题的同时,带领孩子一起把动作继续巩固,开始的时候一休哥是怎么做的?幼儿:手放到腿上。教师:好,那我们一起试一试。

  三、出示教具砸蒜缸:教育活动开始加入了第一个乐器就是捣蒜器,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乐器的收放,和对乐器的使用,同时还要提示幼儿如何才能正确使用乐器。主要的引导语和提示有:“一会儿我们要用这个工具进行演奏,你们准备好了吗 ?我们先来学一学收放乐器,下面我们在听一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在刚才试一试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和教师共同学习交换酸缸的动作。和老师一起跟随音乐进行律动学习,提示幼儿及时交换捣蒜器”

  四、加入乐器手摇铃:教师利用平时的经验提示幼儿蒜没有味道不好吃,这时候很自然的加入了摇铃这个乐器。主要的引导语有:

  “我们的蒜是做好了,可是我们的蒜没有味道怎么办?”“那我来当一休哥给你们加调料,你们来捣蒜。我们来试一试。”

  五、分角色进行律动演奏:这个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幼儿不仅能够配合演奏而且还要分角色进行活动。这时候老师的引导语很重要,能够让幼儿一下子就能够了解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的引导语有:“小朋友们都给我加调料我的蒜太咸了,怎么才能不咸呢?幼儿:一半人捣蒜、一半人加盐。”

  六、结束部分:提升活动,有始有终。主要内容是:配班教师扮演一休:小一休们,你们把蒜都倒好了,我刚才已经用你们倒的蒜做了很多好吃的,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好吃的?一会儿请你们吃哦,先来闻闻有没有蒜的味道呢?

  说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轻松自然,幼儿每次做好一个动作后,屏幕上的蒜就会变少,提升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有一种闯关的感觉,增加了活动趣味性,最后还有孩子们做好的食物,更能够提升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 编辑者:苹果老师

31、幼儿园大班律动《蝴蝶飞飞》教案反思

  教学理论依据、策略:

  《纲要》中提出艺术活动应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验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幼儿天性好玩、好动,一切以兴趣为出发点,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游戏引入韵律活动,采用游戏化的教学策略,让幼儿趣味中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大胆的创造性表达自我,在音乐中翩翩起舞,感受独特的快乐和愉悦!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旋律与音乐变化,理解乐曲所表达的音乐情景。

  2、尝试用合适的肢体动作大胆表现花朵造型和蝴蝶飞舞的姿态。

  3、会适时与同伴进行合作表演,体验音乐表演的乐趣。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初步掌握《花儿与蝴蝶》的舞蹈

  物质准备:不同颜色的手腕花、音乐

  重点: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感受理解音乐,能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花儿与蝴蝶”,体验其中的乐趣。

  难点: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能和同伴一起合作进行游戏、表演。

  活动过程:

  一、复习舞蹈,引出主题

  ——花园里有好多漂亮的蝴蝶,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呢。我们和蝴蝶打个招呼吧,红蝴蝶在哪里?红蝴蝶在这里;黄蝴蝶在哪里?黄蝴蝶在这里。绿蝴蝶在哪里?绿蝴蝶在这里。

  ——小蝴蝶还记得我们一起跳的蝴蝶舞吗?我们再来跳一次吧!

  二、提出创编要求

  1、刚才蝴蝶们飞得真美啊,可是花朵除了用手掌相对的方法以外,还可以用什么不同的方法呢?

  2、个别示范:谁愿意来试试看?手掌还可以怎么做?

  3、自由尝试:除了手的不同造型,还可以放在手提的哪个方向呢?请你做做看,一会请小朋友来表演。

  4、交流互动:刚才呀看到你们不仅用手掌做出不同的花朵,还能放在身体的不同方向呢,谁愿意来带领我们做做动作?

  5、集体表现:这一次就请你们把自己想到的不同花朵动作跟着音乐一起来跳一跳,比比谁的造型最特别

  三、理解乐曲情境,表现网蝴蝶情景

  1、蝴蝶想要和你们一起玩一个“捉蝴蝶”的游戏,捉蝴蝶要用到什么工具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拉一个大网呢?

  2、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怎样可以网到蝴蝶,把手举起来网就打开了,手放下来网就关上了,试试看。

  3、请配课老师(另一名队长)一起进行游戏,我来做队长,你们来拉网,注意看队长是怎么和蝴蝶网做游戏的呢?

  4、重点尝试:手举上去蝴蝶可以自由钻来钻去,手放下来,蝴蝶停止等待。你们发现了吗?队长是怎么和蝴蝶网做游戏的呢?

  6、集体表现:这一次请你们一起来,请哪一种颜色的蝴蝶和我一起玩呢?红蝴蝶吧,红蝴蝶请进来,蝴蝶网快拉好。

  四、完整表现,感受乐趣

  1、鼓励幼儿和同伴在音乐声中完整表现花儿和蝴蝶

  ——让我们重头开始,耳朵挺好,哪种颜色的蝴蝶要来钻网哟!

  2、选出小组队长,进行指令

  ——刚才是我发出的指令,你们能自己说说指令吗?请同样颜色的蝴蝶聚在一起商量,选出蝴蝶队长。

  ——队长选好了,让我们把蝴蝶网拉起来,队长请到中间来,哪一队先来游戏呢?用什么办法?(黑白配)好,哪一队赢了,哪一队队长先来发指令。当老师做出“嘘”的动作时,请队长到中间来黑白配。

  3、完整几次游戏,鼓励幼儿大胆发出指令。

  五、自然结束

  让我们回到教室再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吧!(跟随音乐离开活动场地)

  活动反思:

  首次进行铅笔屑贴画,显然幼儿的兴趣很浓,能跟着老师的讲解的方式,进行卷的练习,但是平时幼儿缺乏这个尝试,所以卷出来的铅笔屑经常会断,不够完整,而做出来的蝴蝶也不是很漂亮。同时,因为铅笔屑相对比较小,使用油画棒添画蝴蝶的身体部位就比较难,以后还是要准备一些彩色笔,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比较好。

32、大班科学说课稿《丈量游戏》反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丈量也是测量的一种,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铅笔等)作为量具进行直接测量,即仅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这个有趣的问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去探索、去发现,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二)活动目标:

  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21世纪是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时代对幼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学会”到“会学”,即通过学习,不仅仅只局限于学到某些知识,记住某些东西,而是更应该通过自身努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根据《规程》提出的“幼儿的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要求,结合本班幼儿对测量的认识特点,尚不能准确而又清楚的将第一次测量的终点,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因此,我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幼儿主动参与自然测量的过程是重点,讨论发现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是难点,因为只有强调幼儿的积极参与,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获益,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幼儿用多种感官去听、去思考,参与讨论,动手操作,最终获取知识经验,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由于测量技能本身的要求大班的幼儿对测量的方法技巧,还较难掌握,幼儿独立、正确地完成测量任务还有困难,因此幼儿讨论发现正确的测量方法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二、说活动准备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与内容,我做了以下活动的准备工作:

  1、在活动区里准备:木棍、毛线、矿泉水瓶、笔等。为幼儿创设探索操作的条件,为突破活动的重点难点服务。

  2、教师操作的教具一套:为帮助幼儿突破难点准备的。

  三、说教法

  作为教师,我们教幼儿,既然我们教幼儿那么我们就要了解幼儿怎样思维,怎样学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注重手、眼并用,动静结合,调动幼儿视、听、触觉运动等多种感觉分析器,学习丈量,从而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所以在本次活动中主要采用了猜测讨论法、探索操作法、发现法、游戏法等。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

  1、猜测讨论法

  因为语言不能代替操作,但操作也不能缺少语言的调节。在大班,讨论是激发幼儿思考和动手操作愿望的重要方法。在活动操作前,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猜测答案和结论,为下一步幼儿操作检验做了很好的铺垫。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有目的进行探索,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探索操作法

  因为幼儿爱动、爱问、好学这一特点,让幼儿自己通过动手、动脑去探索。探索操作法,不仅是复习、巩固知识的手段,更应该成为幼儿探索知识、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符合幼儿思维发展规律,因为探索未知,仅用理解与记忆是不行的,必须进行主动地分析,综合比较和初步的概括以求得测量的方法和结果,有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我采用了这种方法,为突破重点难点服务。

  3、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幼儿通过直接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去探索、去发现知识的方法。因为大班的孩子好动、好奇心强、好问的特点,而且又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基础,通过发现法,让他们在操作中,去寻找发现,满足好奇心,从中寻找发现丈量的正确方法,为突破难点做为铺垫。

  4、游戏法

  采用游戏法是根据幼儿喜欢游戏,且活泼好动的天性,让他们通过自选适用一种自己喜欢的工具去测量多种物体以比赛的游戏进行,一个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另一方面是为再次突破重难点服务。

  四、说学法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运用了多种感官参加活动,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在操作中获得探索经验,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是在积极主动中进行学习。

  五、说活动程序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本次教学活动设四个环节完成目标。第一个环节是引发兴趣;第二个环节是探索发现;第三个环节是游戏“量一量”;第四个环节是延伸活动。其中第二、三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五个环节呢?

  第一个环节:引发兴趣

  幼儿对活动感兴趣,便于在活动中学习和思考,在开始部分,我根据幼儿好动、好奇这一特点,让幼儿自己去寻找可以用来测量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准备。

  第二个环节:探索发现

  首先,我让幼儿操作前的猜测讨论,使用这些工具可以测量什么东西,怎样测?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测量工具进行探索性地测量,并根据自己测量的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作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共同寻找测量的正确方法,然后教师采用幼儿正确的作法,共同研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进行示范,通过示范让幼儿对自然测量的方法有了正确的了解,这样得到的方法,幼儿的印象较为深刻,突出本次活动的重点,初步突破活动的难点。

  第三环节:游戏“量一量”

  幼儿经过了第一、二环节的学习,此时幼儿已开始感到疲倦了,学习兴趣也从高涨的状态,逐渐转向低谷状态。因此,这环节我设计了游戏“量一量”,让幼儿在初步了解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既起到巩固的作用,又起到了引新的作用(让幼儿探索用同样的工具测量不同的物体)。这个环节中,在安排游戏之前,让幼儿先讨论设想操作结果—>接着进行操作游戏—>最后进行讨论。让幼儿更明确操作的目的性,最后的讨论一方面是讲述自己实验过程和发现;另一方面是检验自己获得的结果与活动前的设想是否一样,再次突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同时也是进一步突破活动的难点。

  第四环节:延伸活动

  在活动区里面为幼儿提供多种测量工具,让幼儿寻找选择不同的工具,去测量其他物体,探索发现,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六、说反思

  这四个程序的安排,我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的科学指导要点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整个活动根据幼儿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安排、讨论设想到操作到再讨论的形式,掀起一个个高潮,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动手探索发现为主,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培养幼儿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发现、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能力。

33、大班科学说课稿《会动的房子》教案

  小乌龟和小松鼠走过的路,展示了博大美妙的自然界,以及其间无穷的乐趣,充分地让幼儿体味到生活的美,在活动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拟人化的表达方式,便于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和结构。通过欣赏、表演、游戏、续编等方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一.说教材分析:

  童话故事《会动的房子》是幼儿园中班语言教育活动上的一个动听的故事。说的是一只粗心的小松鼠却有这样一端美妙的经历。作品把我们带进了有风、海浪声、马蹄声的大自然交响曲中,而这只是因为粗心的小松鼠把房子造在了乌龟的背上,故事充满谐趣,却又合情合理,结尾处才解决了一开始便出现的悬念。

  小乌龟和小松鼠走过的路,展示了博大美妙的自然界,以及其间无穷的乐趣,充分地让幼儿体味到生活的美。故事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拟人化的表达方式,便于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和结构。通过欣赏、表演、游戏、续编等方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设置以下教育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作品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感受作品中清新的画面。

  2、培养幼儿爱动脑筋和大胆想像、创造的习惯。

  3、要求幼儿掌握象声词并能用语言正确描述出声响。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本次活动的教学难点是记住故事中的对话并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表演故事。

  二.说教学方法:从幼儿兴趣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和为幼儿制作的可操作的教具,形象生动,幼儿可以自己边操作边讲述故事,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鼓励幼儿大胆想像、积极的说、大胆表演,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运用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多种方法,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三.说学法指导:利用课件,让幼儿通过欣赏、提问、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运用操作教具,进一步提高幼儿兴趣,练习对话,加深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说、大胆想像,可以分组进行表演,让每位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在区域活动里,幼儿运用多种材料,各种游戏方法,在轻松的环境里,来表现自己,使幼儿的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通过欣赏、讲述、讨论、表演、及操作活动,激起幼儿续编故事的愿望,引导

  幼儿大胆想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题导入:提出问题:“房子会动吗”?但是,小松鼠却盖了一间会动的房子,你们想知道是怎么一会事吗?引出故事。

  (二)活动展开:

  利用课件,讲述故事,通过提问:房子为什么会动?他们到过哪些地方?听到了什么声音?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正确使用象声词。幼儿讨论:故事说的是什么样的小松鼠和乌龟?教育幼儿做事情要仔细认真,不能粗心大意,要学习乌龟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品质。幼儿利用操作教具,(一只方便面碗做的小乌龟、纸盒做的小房子和乌龟或卡片),一边操作一边学习对话,加深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表演故事。表演时,幼儿可以分组进行,让每个幼儿都有表演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说、大胆想像。

  (三)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多种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

  美工区——绘画:他们又去哪了?……以会动的房子又来到哪儿啦为题让幼儿续编故事,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像,积极动脑。引导幼儿续编乌龟还会带小松鼠到哪去,它们还会听到什么声音。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想像中画面内容。并运用象声词编进自己的故事里,看谁编出的故事最新奇好听。

  表演区——表演游戏:会动的房子

  幼儿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动逼真地表演、使用道具、布置环境,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结构区——幼儿利用各种类型的积塑材料动手拼插各种不同的房子。

  评价活动: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多运用鼓励的语言,让幼儿充分发挥积极性,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以提高。

34、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教案反思

  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重点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和细致的观察力。

  一.设计思路

  本活动是五月主题探索活动“水”的一个幼儿生成活动。源自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的好奇。

  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我主张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重点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和细致的观察力。

  二.活动流程和教学方法

  首先把活动室布置成实验室,投放大量的实验材料。以幼儿到实验室做实验的形式展开活动。

  尝试1:幼儿自行实验→记录结果并进行比较→交流讨论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倾听幼儿的想法,但并不真正加入实验,旨在培养幼儿的独立操作能力。

  得出结论:1.一些物质放进水中会不见,这种现象叫溶解。

  2.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尝试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幼儿自行实验→交流讨论教师以平行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实验,进行个别辅导。

  得出结论:容器内水位升高,投放的物品却不再溶解于水,这种现象叫饱和。

  三.活动分析

  在活动中,幼儿对颜色鲜艳、常见的实验材料兴趣较浓,使用频繁。同时,幼儿获得多次尝试机会,运用一定的观察操作方法,能将所获取的经验用记录的方法表述。

  四.延伸活动

  在尝试2中,幼儿发现饱和现象,提出许多解除饱和现象的方法,鼓励幼儿进行尝试,看看是否会解决饱和现象。

  活动反思:

  采用个别引导和间接指导的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的过程一目了然。这样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通过孩子的猜想,验证,发现溶解的秘密, 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不足之处:

  1、很多幼儿活动中多以听和记录为主,很少主动提出问题。

  2、由于操作材料有限,不能每个幼儿都进行操作。

35、幼儿园大班律动活动《面条舞》教案设计反思

  课程目标:

  1、通过倾听感受音乐中ABC段的音乐节奏,愿意用身体合拍的动作。在煮面条的情境下,跟随着音乐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2、初步尝试合作律动,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课程准备:生活中有见过煮面条的经验、 MP3音乐、大锅(板凳围合)教学拼图(没煮前的面条,放在锅里的面条,水沸后的面条。)

  课程重点:感受音乐中ABC段的音乐节奏,愿意用身体合拍的动作。

  课程难点:跟随着音乐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课程过程:

  一、观看煮面条的视频。

  1.出示面条图片。

  2.观看视频。

  3.提问:师: 面条没下锅之前是什么样儿?面条下锅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水开了,面条又变成什么样子了幼儿自由回答。

  (过渡语)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曲子,这首曲子就是关于煮面条的故事,请大家仔细地听。

  二、倾听与创造

  1.倾听与感受

  (1)提问:你觉得这首音乐有几段?(三段)

  (2)为乐段匹配图谱。

  (3)感受音乐节奏验证图谱顺序:(过渡语)我们把手指举起来,跟着音乐感受一下他的节奏。

  2.分段进行动作创编。

  (1)A段音乐动作创编。

  (2)B段音乐动作创编。

  (3)C段音乐动作创编

  3.完整律动。

  三、游戏“领头人”:抢椅子后,坐在蓝颜色椅子上的孩子为领头人。

  四、活动结束

  看看我们现在的领头人是谁啊?好的我们先休息一下下次接着玩。你们知道吗?面条出出锅后加调料会让面条更好吃,还要记住关火,时刻注意安全哦!

  教学反思:

  总观这堂课,我个人觉得我抓住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也做了正确处理,教学设计板块清晰,发挥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但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

36、幼儿园大班律动活动《猴子变沙发》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用动作随乐变出“猴子变沙发”的情景—出门找朋友、相互逗乐、变沙发。

  2.通过创编,用身体尝试不同部位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沙发造型。

  3.在两两合作坐沙发的环节能友爱同伴,能爱惜和保护自己的“沙发”。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重点:

  初步用动作随乐变出“猴子变沙发”的情景—出门找朋友、相互逗乐、变沙发。

  活动难点:

  通过创编,用身体尝试不同部位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沙发造型。

  活动准备:

  节奏感强、音乐欢快的《甩葱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二、提炼动作、感知音乐。完整和乐,解决音乐、动作和故事的关系。

  1、老师带领幼儿坐在椅子上用手进行律动游戏

  2、提问:猴哥和猴妹妹玩的是什么游戏?猴妹妹听到了什么声音自己也想变沙发给猴哥坐?

  3、听音乐,再次用手进行律动游戏

  三、更高更适宜的挑战

  1、创编沙发造型

  2、请一名幼儿玩游戏,引出爱惜和保护沙发

  3、请两名幼儿玩游戏,合作尝试变沙发

  4、请所有幼儿自由找朋友,创造性表现自己的沙发

  5、带着挠痒痒的动作,再次创编沙发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