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我见过的小蚂蚁》反思

小班教案《我见过的小蚂蚁》反思

小班教案《我见过的小蚂蚁》反思

1、小班教案《我见过的小蚂蚁》反思

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已见过蚂蚁,对蚂蚁有一定的印象,我想通过这次谈话了解孩子对蚂蚁认识有多少,从孩子已有的经验入手,循序渐进地展开对蚂蚁的探索。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让幼儿对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概括能力。

  3、通过观察、饲养等活动,调动幼儿各种感官的参与,使幼儿初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4、培养幼儿关心小动物、爱护小动物,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的意识。

  5、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及参与活动的积极兴趣,体验主动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蚂蚁课件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围成半周,欣赏课件。

  (二)师幼谈话:

  师:你们看见过蚂蚁吗?在什么地方见过?

  刘:我在我家窗台上见过话多蚂蚁。

  方:我在公园的石柜路上看到很多蚂蚁。它们在搬一条死了的毛毛虫。

  朱:我在教室门口看到过蚂蚁。

  师:说说你们见过的蚂蚁是长得什么样的?

  汪:圆圆的头。

  陈:一节一节白,好像有三节。

  冯:两头大,中间小。

  宋:有两只触角,还有六只细细的脚。

  李:头很大……

  师:蚂蚁的家在哪里?

  众幼:泥洞里

  师:蚂蚁住在泥洞里,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它们呢?

  方:因为它们要出来玩。

  张:有时它们想找吃的,找水唱、……

  师:你们都说得非常好,那我们到幼儿园看一看,找一找蚂蚁好吗?离园回家,你们带爸爸、妈妈也去找一找蚂蚁,明天带给老师看一看好吗?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2、小班教案《我看到的春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学习用简短的句子谈谈自己春游的感受。

  2.引导幼儿用画、折、搓、帖等多种手段表现春天的美。

  3.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事先带幼儿去附近的公园春游。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帮助幼儿回忆。

  (1) 前几天我们去春游,到什么地方去的?你们完得怎样?

  (2) 你们喜欢春游吗?在春游中你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3) 除了XX地方,你还去过哪些地方?你们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2.通过画、折、搓、帖等多种方法表现春天的美

  (1) 出示各种材料皱纹纸、白纸、蜡光指、剪刀、面糊、油泥、笔,引发幼儿讨论:你想怎样表现春天?

  (2) 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

  3.展示幼儿作品,布置成墙饰。

活动反思:

  散步时孩子发现柳树发芽了,枯黄的草地不经意间变绿了,户外活动时孩子被操场边盛开的紫金花、桃花吸引了。每天孩子都会有新的发现“幼儿园的广玉兰花开了,蒲公英开了,“粉色的桃花马上开了”……幼儿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春意。在“我看到的春天”活动中,小朋友们发现小草绿了,花儿开了,杨柳展开了嫩绿色辫子似的枝条,怕冷的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蜗牛也开始了它漫长的旅行,小河水在微风吹拂下漾起一圈圈涟漪,孩子们在草地上放起了风筝。我们还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要求家长带孩子到公园、田野、河边,投身大自然去寻找春天去拥抱春天。孩子天生就有敏锐的观察力,要的只是老师的欣喜情绪的感染和用心的引导。

3、小班教案《我的小脚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小脚,了解小脚的功能。

  2、尝试脚丫取物,拓印小脚,体验脚丫游戏的快乐。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彩泥、地垫、鞋架、课件

活动过程:

  一、 首先请小朋友在毛巾上把自己的鞋子擦干净,然后跟随老师到地垫上做一下热身运动

  (小脚小脚动起来 小脚小脚跑起来 小脚小脚跳起来)

  1、 请小朋友脱下自己的鞋子和袜子,加上顺口的儿歌:缩起小脖子、伸长小鼻子、钻进小洞子,然后把鞋子放在鞋架上摆放好

  2、 跟小脚打个招呼吧(小脚你好)认识自己的小脚,数数每只脚有几个脚趾头

  二、把小手藏起来,尝试用小脚把纸捡起来放在篮子里

  1、尝试之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把纸捡起来的,很多小朋友说用脚趾头,孩子在玩中学到了知识

  2、老师提问:小脚还有那些本领?

  孩子们积极回答:骑自行车、跑、跳绳、单脚跳、双脚跳等

  3、 我们的小脚真能干,抱抱它吧!哎呀!小脚太脏了,怎么办呢?在这里起到了教育的作用,教育幼儿要勤洗脚,换袜子,要讲卫生。

  4、 以谈话的方式教育幼儿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小脚,不能光脚踩坚硬得东西,以防伤到我们的小脚。

  三、小脚印

  1、准备多种颜色的彩泥,请小朋友选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印上自己的小脚印

  2、和小朋友一起欣赏自己的小脚印

  3、穿袜子

  缩起小脖子、钻进小洞子、伸长小脖子 袜子就穿好了,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小脚印带回家让爸爸妈妈看一看,等到你上大班的时候再来比一比你的小脚长大了吗

活动反思:

  整节课孩子的兴趣很高,也比较温馨,配上顺口的儿歌,孩子们穿脱鞋袜更容易了,不足的地方就是在保护小脚的这一环节,应该引导幼儿自己说出怎样保护小脚会更好。

4、小班教案《我的名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我的名字》内容。

  2、乐于参与讨论。

  3、知道自己的名字。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老师手偶。

  2、亲子故事《我的名字》(《长大真好》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2-5页)。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家庭”老师手偶,说:“嗨,小朋友,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请幼儿轮流回答。

  二、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讲述亲子故事《我的名字》:

  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但我好像有很多不同的名字。爸爸、妈妈会叫我“欣欣”。爷爷、奶奶叫我“宝宝”。在街上遇到的叔叔和阿姨会叫我“小朋友”。在幼儿园,老师叫我“王家欣”,有时也叫我“小朋友”。不过,全班小朋友都是“小朋友”啊。那次老师讲故事的时候问:“小朋友,小白兔躲在哪里?”结果全班小朋友都举手回答,所以,我还是喜欢老师叫我“王家欣”。

  三、与幼儿讨论:

  爷爷奶奶怎么叫她?(宝宝。)谁会叫你“宝宝”?(自由回答。)

  叔叔和阿姨怎样叫她?(小朋友。)

  老师怎么叫她?(王家欣/小朋友。)

  四、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5页,找出有小朋友名字的物品。(小书包。)

  五、请幼儿细心聆听老师说出的名字,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便要站起来转一圈,或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有礼貌地向大家打招呼。

  六、请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后,老师可请幼儿设计其他动作代替转圈,或可改由幼儿说出小朋友的名字,继续进行游戏。

活动评价:

  能专心聆听故事。

  能回答有关故事的问题。

  听到自己的名字时,能作出反应。

活动建议:

  在表演区,可以表演王家欣的姓名故事,也可以将小朋友的多种姓名编成《姓名故事》在表演区中表演。

教学反思:

  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不同的含义,有的希望你们开心快乐,有的希望你们长大了做个有用的人才,有的希望你们有远大的抱负等等。那这些名字有没有共同的含义呢?”在我的点拨下,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名字都包含了父母美好的祝愿,应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尊敬父母,好好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5、小班教案《我的玩具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接触各种类型的玩具车辆,了解它的结构和用途。

  2、通过操作玩耍,加深幼儿对车辆的感性认识。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车的结构和用途。

  2、 幼儿各自说自己手上的玩具车。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类型的玩具车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玩具车的名称。

  2、 游戏《汽车跑得快》,介绍玩法。

  3、 了解车的结构和用途。

  4、 自由活动:互换玩具车玩。

教学反思

  教学中幼儿玩得很高兴,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玩耍中不能争抢,要谦让。

6、小班教案《我的家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父母,能说出自己父母的姓名和典型特征。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尝试用歌声表达与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3、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愿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热爱。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张全家福照片。

  2、《我家有几口》歌曲磁带。

  3、父母与幼儿曾交谈过其工作情况。

  4、录音机、摄像机。

活动过程:

  1、谈话:我的家人。

  教师拿自己全家福的照片进行讲述,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手里面拿的这是什么啊?(照片)照片上面都有谁吗?(有老师)

  教师先简单的介绍一下那是我爸爸我妈妈我弟弟还有我自己啊!

  2、分别请幼儿手拿照片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引导幼儿重点讲述爸爸妈妈的名字和典型的特征

  (1)幼儿拿出与爸爸妈妈及家人的合影照片。

  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注意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

  如“这是我妈妈,我的妈妈叫什么?我的妈妈长着长长的头发,眼睛很大……等。”

  3、教幼儿学唱歌曲《我家有几口》

  (1)教师出示照片请幼儿说一说这上面有谁,数一数有几口人,

  (2)请幼儿拿照片数一数自己家里有几口人,他们是谁?

  (3)教师范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先教幼儿说歌词然后让幼儿学说歌词。

  等幼儿学会了以后再学唱。

  教幼儿把自己家里人唱到歌曲里面。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

  4、和幼儿了解妈妈和爸爸是怎样关心自己的,知道关心妈妈和爸爸。

  (1)爸爸妈妈在家是怎样关心你的?如:妈妈给我洗衣服,给我做饭,给我买新衣服,爸爸和我做游戏等。

  (2)爸爸妈妈每天要上班,还要照顾你,非常的辛苦,你应该怎样做?

  启发幼儿说出当妈妈和爸爸上班回家自己应该怎样做。“给下班回家的爸爸捶捶背,帮妈妈打扫卫生等。”

  5、教师给幼儿读一读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祝愿,引导幼儿回忆父母对自己的爱。

  (1)说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本领(说、唱),教师录音记录。

  (2)拿出摄像机:你们在幼儿园学到那么多本领,想告诉爸爸妈妈吗?将幼儿的讲述记录下来。

活动延伸:

  把幼儿与父母的合影,布置于活动室的墙面,幼儿随时可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父母。

活动反思:

  通过本节活动,首先以谈话的形式,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教唱歌曲《我家有几口》,幼儿学的非常的透彻,能够把自己的家人都填到歌里面,并能让幼儿充分了解、感受到家人对自己关心和爱护。而且能够了解到家人的典型特征,也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爸妈下班可以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从而幼儿在体会成人关爱的同时,也在学习表达自己对其他人的爱。

7、小班教案《小蚂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蚂蚁外形特征,体验喂食蚂蚁的快乐。

  2.模仿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重点难点:

  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各种小蚂蚁图片展、活体小蚂蚁生活情景展示;情景游戏用的大树洞、土洞。(图片附后)

  2.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大自然中小蚂蚁的生活情况。

  3.材料准备:蚂蚁容器、放大镜、橡皮泥、毛根、幼儿操作卡、记录表、蚂蚁头饰、ppt幻灯片、大树叶、大米粒(图片附后)。

活动过程:

  1.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交流。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小蚂蚁长得什么样?蚂蚁头上有什么?它有几条腿?蚂蚁都有什么颜色?

  (3)幼儿分组操作(幼儿自由选择)。

  第一组:投放用橡皮泥、毛根拼插的小蚂蚁半成品,请幼儿补插完整的小蚂蚁(黑色的小蚂蚁、褐色的小蚂蚁、红色的小蚂蚁)。

  第二组:投放《幼儿操作》卡,请幼儿找一找小蚂蚁(图片附后)。

  小结:说一说都有什么颜色的小蚂蚁;数一数操作页中共有几只小蚂蚁。

  (4)认知小蚂蚁外形特征。

  蚂蚁有头、胸、腹、六条腿和两只触角。

  2.观看ppt幻灯片,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请幼儿观看小蚂蚁身体结构的幻灯片,加深幼儿对小蚂蚁身体外形特征的印象,然后,观看小蚂蚁生活方式的幻灯片,简单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小蚂蚁生活在哪里?它们是怎样搬运食物的?遇到事情的时候,是怎样告诉同伴的?

  师幼讨论,通过探究了解到蚂蚁的家在泥土里;蚂蚁的家在树上;蚂蚁的家在石头缝里等。

  3.喂食小蚂蚁。

  小蚂蚁喜欢吃什么?

  提供树叶、面包渣、石子,与幼儿一起喂小蚂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4.游戏“小蚂蚁回家”。

  学一学小蚂蚁走路的样子好吗?

  幼儿带头饰,随音乐模仿小蚂蚁爬行、运粮食、钻洞等动作,体验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游戏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投放儿歌《小蚂蚁》;在操作区投放小蚂蚁结构拼图;在运动区投放小蚂蚁头饰、树洞、土洞等游戏材料;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究。

活动反思:

  让幼儿的科学活动从身边生活开始。对于幼儿来说,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不是目的,小班幼儿更是如此。本次活动,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围绕活动重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按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方式提供支持性的操作材料和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爱吃的食物,即在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

8、小班教案《我的妈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说出妈妈的模样及特色。

  2、培养幼儿有颗感恩的人,懂得惜福。

  3、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让幼儿对“向幸福出发”节目有初步认识。

  物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导部分,播放PPT,以“主持人”的形式入场。

  1、“大家好,我是向幸福出发的节目主持人,欢迎大家!”

  “向幸福出发,有爱就大声说出来”有请我们的小嘉宾闪亮登场(幼儿入场)

  2、“欢迎你们,知道你们今天参加的是什么节目吗?很高兴你们成为这个节目的小客人。”

  二、教师引导幼儿,猜猜爱的人是谁?

  师:你们知道吗?“向幸福出发”这个节目是一个感恩和表达爱的一个节目,今天我们也要爱一个人?她是谁呢?让我念一首儿歌,你们就知道了。(教师念儿歌《我的妈妈》)

  师:你们猜到是谁了吗?

  幼:妈妈

  师:对了,今天我们爱的人就是——妈妈。

  (分析:此环节,使幼儿了解妈妈是最亲近、最重要的人,并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

  三、利用“找游戏”,讲述妈妈的模样及特色。

  (1)播放课件,让幼儿一起“找妈妈”。

  师:今天,还有几位小客人也想参加我们的节目,可是在来的路上不小心跟她们的妈妈走散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幼:帮她们找妈妈。

  师:让我们一起帮帮她们。

  (2)观看PPT,引发幼儿的讨论。

  师:他是谁?他的妈妈在哪里?

  幼:大耳朵图图,他妈妈瘦瘦的。

  师:对了,你知道你的妈妈长什么样子吗?

  幼:我妈妈也瘦瘦的,头发长长的。

  幼:我妈妈的头发是短短的。

  师:你们看,这是谁?他的妈妈在哪里呢?(课件中显示图片)

  幼:这是壮壮,壮壮的妈妈在这里。

  师:壮壮妈妈长的什么样子呢?

  幼:壮壮妈妈胖胖的,头发是卷卷的。

  师:谁的妈妈的头发也是卷卷的,请举手。

  师:这又是谁呢?这位妈妈又长的什么样子呢?你们妈妈跟他一样吗?

  幼:这是小豆丁,他妈妈是带着眼睛,个子高高的那一位。我妈妈也带着一副眼睛……

  师:你们太棒了,都帮小客人们找到了他们的妈妈!他们要谢谢你们。

  小结:原来我们的妈妈都是不一样的,有瘦瘦的,有胖胖的,有头发长长的,有头发短短的,还有带眼睛的,她们都不一样。

  此环节选择了最具有典型特征,最贴近图片给幼儿欣赏,引导幼儿具体描述妈妈的样子,激发起想像力的欲望。

  四、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并学会感恩。

  (1)师:说了这么多你们妈妈的样子,那妈妈爱你们吗?妈妈是怎样爱你们的呢?是怎样照顾你?帮你们做哪些事情呢?

  幼:妈妈帮我穿衣服,妈妈很爱我。

  幼:妈妈喂饭给我吃。

  幼:我生病的时候,我妈妈一直抱着我,很担心……

  (2)师:妈妈原来是这样爱你们,我这也有几张妈妈爱我们的照片,让我们一起看看。

  播放PPT,让幼儿感受妈妈的爱并做小结。

  五、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感恩之意。

  师:妈妈这么爱你们,你们爱她吗?

  噢,爱,爱就要大声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向爱我们的妈妈说一声:“妈妈,我爱你!”

  六、唱响“世上只有妈妈好”再次感受妈妈的爱。

  节目快结束,让我们一起唱响“世上只有妈妈好”再一次的感受妈妈的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七、结束活动(播放PPT)

  “亲爱的小朋友们,大朋友们,‘向幸福出发,有爱大声说出来’本期的节目到这就要结束了,最后我祝愿我们身边的妈妈,幸福安康!感谢你们的参加,让我们下期再见。”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对语言的掌握能力不甚精确,所以在进行讨论或提问时,尽量提供幼儿具体的形象,帮助幼儿完整清楚的表述。活动安排上,先让幼儿了解妈妈的模样,再深入了解妈妈对自己的爱,然后再表达出来。通过整个活动过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体验了妈妈对自己的爱,懂得感恩和惜福。使孩子们得到了意外的收获和成长。

9、小班教案《我喜欢的小动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愿意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动物玩具。

  2.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亲近小动物、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 收集各种小动物的图片、玩具、照片等,在班级创设自然角,饲养乌龟、金鱼、小白兔等小动物。

  2. 请有饲养经验的饲养员或家长来园向幼儿介绍饲养小动物的经验。

活动指导:

  一 .以组织“动物联欢会”的形式引入,请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为什么?

  老师:“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让小朋友自由讨论后说出自己的喜好。

  幼儿:“我最喜欢小白兔,因为它很可爱”,“我最喜欢小花猫,因为它会抓老鼠”,“我喜欢小狗,因为她会看家”……

  二.老师请出小动物或拿动物图片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有关动物的基本特征。

  老师:“大家看看图片上有什么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幼儿:“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蜗牛的背上有厚厚的壳,像一座房子”,“螃蟹有八条腿,是横着走路的”,“刺猬浑身上下都长满了刺”……

  三.请饲养员介绍饲养小动物的简单常识,让幼儿了解饲养小动物的基本方法。

  老师:“刚才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那你们知道该怎么样关心照顾小动物吗?我们请饲养员叔叔给我们介绍一下。”

  饲养员叔叔:“小白兔怕水,给它喂食时,注意不能让它沾到水;小金鱼的胃口很小,不能一下子喂很多的饲料,不然小金鱼就会撑破肚子;小乌龟冬天的时候会冬眠,只要两三天喂一次,把肉剁成小块,它最喜欢了……”

  幼儿:“原来饲养小动物还有这么多的学问,老师,让我试试看,我也想照顾小动物!”

  四.提供条件,让幼儿与小鸡、小兔、小乌龟、小鱼等小动物接触,鼓励幼儿与小动物玩耍,给小动物取名,培养幼儿亲近小动物,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一段时期,静观孩子的活动,他们对动物的观察体会有了更细微的认识,如:泥鳅的尾巴摆动的时候力气特别的大,总是把水溅到鱼缸的外面;金鱼吃东西的时候用力张大嘴巴,食物进入口中后快速游开了,螃蟹横着运动的样子好可爱……显然通过一段时间与动物宝宝的亲密接触,孩子们对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提高。

活动与反思:

  在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参与收集下,资料越来越丰富了,教室的墙壁上到处是动物的图片,有网上下载的,有图书,图片上剪下的,也有小朋友和家长画的。展示台、橱窗上摆了各种各样可爱的动物玩具:小狗、小熊、小鸭、小鸡,企鹅,长臂猴、大象、老虎、狮子、鸵鸟等。自然角饲养了小白兔、乌龟、金鱼、小狗、鹦鹉等,一时间,整个活动室俨然成了一座动物乐园,孩子们置身于“动物王国”中,“会说话的”的环境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随着幼儿观察的深入,幼儿陆陆续续地提出问题,如:小狗为什么总是伸长舌头?小兔为什么总是怕水,为什么它的耳朵特别长?小鸟为什么没有牙齿?等。教师欣喜地看到,随着活动的逐渐开展,幼儿开始自主地进行探索活动,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进行了下阶段的活动。

10、小班教案《小蚂蚁》

活动目标:

  1.感知蚂蚁外形特征,体验喂食蚂蚁的快乐。

  2.模仿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

  3.激发了幼儿对蚂蚁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各种小蚂蚁图片展、活体小蚂蚁生活情景展示;情景游戏用的大树洞、土洞。(图片附后)

  2.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大自然中小蚂蚁的生活情况。

  3.材料准备:蚂蚁容器、放大镜、橡皮泥、毛根、幼儿操作卡、记录表、蚂蚁头饰、ppt幻灯片、大树叶、大米粒(图片附后)。

活动过程:

  1.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交流。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小蚂蚁长得什么样?蚂蚁头上有什么?它有几条腿?蚂蚁都有什么颜色?

  (3)幼儿分组操作(幼儿自由选择)。

  第一组:投放用橡皮泥、毛根拼插的小蚂蚁半成品,请幼儿补插完整的小蚂蚁(黑色的小蚂蚁、褐色的小蚂蚁、红色的小蚂蚁)。

  第二组:投放《幼儿操作》卡,请幼儿找一找小蚂蚁(图片附后)。

  小结:说一说都有什么颜色的小蚂蚁;数一数操作页中共有几只小蚂蚁。

  (4)认知小蚂蚁外形特征。

  蚂蚁有头、胸、腹、六条腿和两只触角。

  2.观看ppt幻灯片,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请幼儿观看小蚂蚁身体结构的幻灯片,加深幼儿对小蚂蚁身体外形特征的印象,然后,观看小蚂蚁生活方式的幻灯片,简单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小蚂蚁生活在哪里?它们是怎样搬运食物的?遇到事情的时候,是怎样告诉同伴的?

  师幼讨论,通过探究了解到蚂蚁的家在泥土里;蚂蚁的家在树上;蚂蚁的家在石头缝里等。

  3.喂食小蚂蚁。

  小蚂蚁喜欢吃什么?

  提供树叶、面包渣、石子,与幼儿一起喂小蚂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4.游戏“小蚂蚁回家”。

  学一学小蚂蚁走路的样子好吗?

  幼儿带头饰,随音乐模仿小蚂蚁爬行、运粮食、钻洞等动作,体验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游戏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投放儿歌《小蚂蚁》;在操作区投放小蚂蚁结构拼图;在运动区投放小蚂蚁头饰、树洞、土洞等游戏材料;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究。

活动反思:

  让幼儿的科学活动从身边生活开始。对于幼儿来说,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不是目的,小班幼儿更是如此。本次活动,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围绕活动重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按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方式提供支持性的操作材料和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爱吃的食物,即在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

活动分析:

  通过“小蚂蚁”这个活动,使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得到了满足。在观察、思考、讨论小蚂蚁的过程中,幼儿会随着对小蚂蚁的认识、了解逐步加深。同时,使幼儿亲近小动物、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也自然地流露出来。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更加注重调动幼儿的探究兴趣,注重幼儿对蚂蚁观察、了解和亲近的过程,帮助幼儿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引导幼儿认识小蚂蚁,观察了解小蚂蚁身体外形特征和体验喂小蚂蚁的快乐,模仿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从而培养幼儿乐于观察、善于思考、亲身体验、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11、小班教案《我会当小客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做客的基本礼仪,知道该怎样礼貌做客。

  2、初步养成有礼貌、讲文明的行为习惯。

  3、感受礼貌交往的快乐。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已到老师家做过客、录像、照片、生活坊环境布置。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引起回忆。

  1、还记得上次到我家做客的事情吗?玩得怎么样?

  2、播放录像,幼儿自由讨论交流:你是怎么玩的?

  二、分析讨论

  1、幼儿看照片,相互交流。

  2、讨论照片内容:这些事情哪些受欢迎哪些不受欢迎?如果不受欢迎那该怎么做呢?

  三、教师提示:

  ①图片上哪件事我们已经做过了?(拜访小伙伴)

  ②你们第一次去别人家做客,你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感觉怎么样?为什么?(高兴、害怕、紧张……)

  ③你们做客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看录像思考问题:翻东西、要吃的、与人争吵,这样做对吗?

  3、教师与幼儿交流讨论:怎样做个受欢迎的小客人(小朋友要有礼貌)。

  四、情景实践

  1、引出做客,提出要求:看看谁是有礼貌、讲文明的孩子。

  2、幼儿去生活坊做客,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

  五、实践活动,体验成功。

  (1)交代任务:今天请你们到xx小朋友家集体做客,你们能争当礼貌的小客人吗?

  (2)讨论任务:你准备怎样做客? 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你准备怎样解决?看哪个小客人最受欢迎?

  (3)任务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做客情况,注意要以身作则并及时鼓励表现好的幼儿。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快乐的作客活动就在这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教学反思

  我设计本活动方案重点是让幼儿学会做有礼貌的小客人,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教育的特点我设计了这个富有时代感、实际性、活泼有趣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在组织活动中,贯彻师生同构的原则,既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对情境进行观察、想象、思考、探索、发现、以促进幼儿智能发展,让幼儿说出表演中用到的礼貌用语,并练习礼貌用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设计本活动又及时地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

12、小班教案《小蚂蚁坐汽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培养幼儿尊敬长辈,待人热情的道德情感。

  2. 丰富词汇:“熊婆婆,来我这儿坐”。

  3. 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短句“熊婆婆,来我这儿坐”。

  2.知道尊敬长辈,待人热情。

活动准备

  1.幼儿椅子摆成公共汽车座位样子。

  2.公共汽车、小羊、小狗、小猴、小猪、熊婆婆的图片,老爷爷、老奶奶头饰。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小蚂蚁图片,引出故事。

  二、讲述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幼儿带着问题认真倾听。

  (教师徒手讲故事:小蚂蚁在汽车站爬上了公共汽车……小蚂蚁神秘地眨眨眼睛说:“你先坐下,我就有地方坐啦!” )

  教师:小蚂蚁有个小要求,希望小朋友等会听故事的时候要认真听一听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能不能做到?

  2.教师指导幼儿梳理故事前半部分的内容。

  (1)故事叫什么名字?

  (2)故事里有谁?(幼儿每说一种动物,教师就把这种动物贴到公共汽车上。)

  (3)发生了什么事了?

  3.学习让座的语言及让座的动作。

  (1)学说短句“熊婆婆,来我这儿坐”。

  教师:熊婆婆上车后座位已经坐满了,怎么办呀?小动物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学习让座动作。

  4.渗透让座思想。

  (1)小动物们为什么要给熊婆婆让座呀?(引导幼儿观察熊婆婆,引出熊婆婆年纪大的特点。)

  (2)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对,熊婆婆年纪大了,在车上站着容易跌倒,所以小动物们尊敬老人,都想把自己的座位让给熊婆婆。

  (3)道德延伸:如果当时上车的是一位老爷爷或者抱小孩的阿姨,我们又该怎样说怎么做呢?

  5.猜一猜:小蚂蚁最后坐到哪里去了?

  6.教师续讲故事的后半部分。(熊婆婆坐到了小蚂蚁的坐位上……森林到了,小动物们快快乐乐的下车了。)

  三、完整地听故事。

  1.播放故事录音,请幼儿完整的听故事。

  2.提问:听完这个故事,你最喜欢故事里的哪只动物,为什么?

  3.教师对整个故事进行小结,向幼儿提出平时尊敬长辈,待人热情的希望。

  四、游戏:让座。

  1.(播放歌曲《让座》)师幼一起坐车去森林玩。

  2.半路有老爷爷、老奶奶等需要帮助的人上车(请其他老师戴头饰扮演),考考幼儿是否能从故事中学有所获,学会让座。

  3. 离开活动场地。(森林到了,请小朋友一个跟一个下车。)

教学反思

  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通过故事的情节,感知小蚂蚁尊敬长辈的行为美以及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情感。活动的中,我在指导幼儿梳理故事前半部分内容时,拿着熊婆婆的图片提问:“熊婆婆上车了,可是座位全坐满了,怎么办呢?”接着提出问题让幼儿讨论并学习让座的动作:“那小动物们看见熊婆婆上车是怎么做的?谁来学一学?” 又在此基础上进行道德延伸:如果当时上车的是一位老爷爷或者抱小孩的阿姨,我们又该怎样说怎么做呢?活动的最后,我进行一个游戏“让座”,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今天的目标,并学说“某某某,来我这儿坐”,加强对幼儿的礼貌教育,突破了重难点。

13、小班教案《我喜欢的颜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发音准确。

  2、感受人们对颜色有不同的喜好,增进对同伴的了解。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教具:PPT

  学具:活动前设计了一张“我喜欢的颜色”调查表;大统计表红、黄、绿、红、黄、蓝小花贴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颜色宝宝。

  小朋友,今天有一些客人要来我们班做客,你们高兴吗?我们看看是谁呢?原来是颜色宝宝啊!这个是什么颜色?(师带领幼儿认识红颜色)什么东西是这种颜色的?

  还有一个颜色宝宝来了呢?是谁呢,你们看!(出示黄颜色)你在哪里看到过黄颜色?

  绿颜色宝宝也来啦?你在哪里见过绿颜色?

  二、组织幼儿在统计表上,贴上自己的标记。

  1、颜色宝宝可喜欢你们了,你们喜欢他们吗?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啊?

  (请几个幼儿回答)

  2、老师也喜欢颜色宝宝呢,瞧,我最喜欢黄颜色了,我要送一朵黄颜色的小花给它,(教师边贴边说,我喜欢黄颜色。)

  3、哪个小朋友也喜欢黄颜色?请你也送一朵小花给黄颜色吧!(一幼儿上台贴花)小花的颜色要和颜色宝宝一样哦!要一边送一边说什么?我们都喜欢黄颜色呀,好高兴啊,来,拥抱一下。

  4、你们想送花给自己喜欢的颜色宝宝吗?老师为你们每人都准备了小花,你最喜欢哪个颜色宝宝,就选和它一样颜色的小花贴在它的下面,贴的时候别忘了对它说一句话哦!

  5、我们先请第一组的小朋友来送花(分组送花,送完花的小朋友赶紧坐在位置上,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送花给哪个颜色宝宝)

  幼儿操作,鼓励幼儿边贴边说:我喜欢×颜色宝宝。

  这么多人喜欢×颜色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小朋友喜欢×颜色,有多少小朋友喜欢绿色宝宝……

  三、说一说表达自己喜欢的颜色。

  老师喜欢黄颜色,我还能把它说出来呢!你们听,“黄颜色,黄颜色,老师喜欢黄颜色”

  你们会说吗?请喜欢红颜色的小朋友起立,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依次带幼儿说一遍)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喜欢绿色呢!喜欢绿色的小朋友在哪里?(在这里)你们都喜欢绿色呀,真开心。我们一起来说说绿颜色。

  四、尝试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些颜色。

  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有的小朋友既喜欢红色,又喜欢绿色,还喜欢黄色,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些颜色呀?有谁和大家不一样的?

活动反思:

  活动中使孩子巩固认识了各种常见的颜色,喜爱各种色彩,以及与这些色彩相关的东西。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与自身的联想结合联系,感受不同颜色的美丽。利用一些常见的图片帮助孩子拓展思维, 整个教学过程幼儿都积极参与,用稚嫩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感受,由于孩子说得较多,使整个活动的时间相对延长了不少。

14、小班教案《主动见人打招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懂得打招呼是一种有礼貌的行为,感受与人打招呼的快乐。

  2.愿意与人主动打招呼,能大胆地说“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重难点:

  懂得打招呼是一种有礼貌的行为,感受与人打招呼的快乐。

  愿意与人主动打招呼,能大胆地说“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好习惯宝宝贴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播放小羊的叫声,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小动物的叫声?

  二、 基本部分:

  1、听完故事《有礼貌的小山羊》,学会说礼貌用语。

  ² 教师:小山羊分别和谁打招呼?它是怎么说的?

  ² 教师鼓励幼儿说出打招呼的语句,并引导幼儿练习说:“您好”、“再见”。

  ²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主动打招呼的好处。

  ² 教师小结:主动向别人打招呼,会把好的心情带给大家。

  2.师幼观看动画,知道主动打招呼是有礼貌的行为。

  ² 教师:我们在路上见到认识的人应该怎样做呢?

  ² 幼儿观看完动画,教师启发幼儿思考:

  教师:宝宝在路上遇到了谁?他是怎样打招呼的?

  教师:李奶奶为什么夸宝宝?

  ² 教师带领幼儿讨论多种打招呼的方式。

  ² 教师小结:见到熟悉的人要主动打招呼,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们应及时做出回应。

  3.教师指导幼儿观察图片,学会向不同的人打招呼。

  ²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自由观察画面。

  ² 教师:宝宝在向谁打招呼呢?

  ² 请幼儿判断哪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是有礼貌的行为。

  4.玩《找朋友》的游戏,鼓励幼儿主动、大胆地与同伴打招呼。

  ² 教师边唱儿歌边示范游戏玩法:根据歌词做敬礼、握手、拥抱等打招呼的动作。

  ² 组织幼儿玩游戏,教师随机指导。

  ² 幼儿自由表述游戏感受。

  三、 结束部分:

  1.教师边做动作边有感情的带领幼儿朗读儿歌。

  遇见人 笑眯眯 弯弯腰 问声好 人人夸我 有礼貌

  2.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路遇长 疾趋揖 ——《弟子规》

活动反思:

  通过本节课让幼儿结合传统的礼仪教育,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小养成见人主动问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礼仪礼貌习惯,将会让孩子们受益一生。将我们的传统德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15、小班教案《我的连衣裙》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了解故事情节。

  2、能用“连衣裙变成**花样了,我穿上**花样的连衣裙,漂亮吗?”进行交流。

  3、体验创作及展示的快乐和成功感。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课件ppt2、连衣裙模板。

  3、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情感体验:

  穿着漂亮的连衣裙来跳舞。

  今天,老师穿了一条连衣裙,你们看:好看吗?

  你们穿的漂亮连衣裙呢?

  让我们一起穿着漂亮的连衣裙来跳舞吧!

  二、故事欣赏:

  理解故事情节,欣赏画面。

  1、有一只小兔也想做一条连衣裙,你们看,它来了2、结合ppt,教师讲述绘本故事。

  3、小兔的连衣裙很特别,是怎么样的?

  4、课件:逐一出示连衣裙的变化图白色→花朵花样→雨点花样→草籽花样→小鸟花样→彩虹花样→晚霞花样 →星星花样5、小结:就这样变呀变,小兔开心的一天过去了,真是太好玩了。让我们闭上眼睛再一起帮小兔回忆一下这精彩的一天吧!

  6、第二遍故事讲述,讲述重点(裙子的变化)7、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讲述。课件(8件不同花色的衣服)T:谁能勇敢的来介绍一下。

  (1)连衣裙变成**花样了,我穿上**花样的连衣裙,漂亮吗?

  (2)啦啦啦,啦啦啦,我穿上花朵花样的连衣裙,漂亮吗?

  (3)啦啦啦,啦啦啦,我穿上雨点花样的连衣裙,漂亮吗?

  (4)啦啦啦,啦啦啦,我穿上草籽花样的连衣裙,漂亮吗?

  (5)哎呀,连衣裙变成小鸟花样了!

  (6) 彩虹花样的连衣裙真漂亮!

  (7)连衣裙变成晚霞花样了!

  (8)连衣裙变成星星花样了!

  三、谈话:

  激发幼儿创作欲望。幼儿大胆创作。

  1、小兔还会走到哪里?她的连衣裙又会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如:小兔走到草地(树林、小河边、石子路上、玩具店、冰淇淋店)里,连衣裙变成草地(树林、小河边、石子路上、玩具店、冰淇淋店)花样了。

  2、如果你是小兔,穿上连衣裙你会走到哪里?连衣裙会变成什么花样呢?

  3、幼儿创作。

  四、作品展示:

  T:让我们穿上漂亮的连衣裙来秀秀吧。

教学反思:

  我觉得本次活动在上课的 时候老师与孩子之间缺乏快乐的互动,孩子过于拘谨,在最后展示交流分享这个环节中,老师让孩子自己动手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花样连衣裙,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给予孩子的材料不够充分,彩笔颜色过于单一,一种颜色的彩笔是不能满足孩子发挥需求的,老师在回应策略上,尤其是针对幼儿在回答过程中,如何抓住幼儿的回答,有效的追问,提高老师在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能力,充分的使不同孩子的能力在活动中有所扩展和提高,这样对于本次活动会更加成功!

16、小班教案《我的小扇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结合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扇子能给人们带来凉风。

  2、学会用重叠、粘贴的方法制作扇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4、感受扇子的美感。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重叠、粘贴的方法制作扇子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彩纸、小木棒、油画棒、胶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

  谜语:“有风就不动, 一动就有风。你要它不动,等到起秋风.”猜猜它是什么?(扇子)

  好厉害啊,一下子就猜出来了。那谁来说说扇子有什么用处呢?

  二、探索扇子的制作方法

  师: 上星期,很多小朋友带来了扇子。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扇子,想看吗?

  问: 老师的扇子是什么样的呀?扇面是什么材料?扇柄呢?

  师: 你们想不想也来做把扇子呀?猜猜老师这把扇子是怎么做出来的?

  结合幼儿的回答,边归纳边示范制作步骤:

  (1)找两张相同形状的彩纸。

  (2)在一张彩纸上涂满胶水。

  (3)把木棒的一半粘在彩纸上,一半露在纸外面。

  (4)把另一张相同形状的彩纸重叠粘合,注意纸型边缘吻合。

  (5)装饰:在扇面的中间设计一个较大的图案,周围设计小花边。

  三、集体制作扇子

  幼儿自主选择彩纸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第二张纸的重叠粘贴和扇面中间图案设计要稍大些。

  四、展示评价作品

教学反思

  美术活动中,比较讲求孩子的自主发挥。因此,在课前准备时,我将扇子做成了几种不同的形状,让孩子自由选择想要完成的作品。在装饰扇面的环节中,由于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因此,我采用了让他们绘画的方式装饰扇面。我出示的样本中,一种是横线画法,适合一些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其次格子画法,再原来的层次上进了一层;最后一种画法是自由画,请孩子自己根据以往的作画经验,画上自己愿意画的物体,人物等等。结果,效果非常明显。像魏淋雨这样基础比较差的孩子选择了横条画法,赵子妍这样中等的孩子选择了格子画法,王雨涵这样偏上的孩子基本上采用了外扩画法,而、王思芸等小朋友则根据自己的想像进行作画。韩亚颀画了一把水果扇子,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西瓜、桃子、菠萝、梨等等,各种各样的水果满满一扇子。看到孩子喜悦的笑脸,发现孩子们正在长大。

17、小班教案《我家的房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中主要房间的名称、喜欢自己的家。

  2、学习区分里外。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录由各种声音的磁带(孩子的哭声、电话铃声、门铃声、炒菜的声音等)。

  2、反映家中房间的课件,棉签、藕段、土豆、甜椒等蔬菜、水粉颜料、纸。

  3、幼儿人手一份连线图,表现窗帘的图纸。

【活动过程】

  导入:播放录音,请幼儿辨别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一、欣赏图片或课件,美丽舒适的家

  1、欣赏家中房间的图片,明确各个房间的名称。你喜欢哪个房间?你喜欢的这个房间叫什么?(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我们会这个房间里做什么?

  2、你家的房间和图片上的房间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你的家吗?为什么?

  二、组织幼儿连线游戏,给用品找家

  1、观看图片,并说出它们应该放在那个房间?

  2、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将相关的物品进行连线,教师随时指导。

  3、观看验证图,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说出“ⅹⅹ放在ⅹⅹ里面、ⅹⅹ放在ⅹⅹ外面”。

  三、鼓励幼儿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设计漂亮的窗帘

  1、教师出示范画幼儿欣赏,引起幼儿作画的兴趣。

  2、幼儿为自己家里最喜欢的房间设计窗帘,教师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活动延伸】

  用各种颜色的颜料进行新的窗帘设计,启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反思】

  我组织的这节活动是小班主题《让爱住我家》中的次主题《来来来,来我家》中的一节社会教育活动。选择这节活动后,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对个别环节进行了重新调整,使其更适合小班幼儿的学习。

  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让幼儿了解家中主要房间的名称,激发他们们对家的热爱,在活动中我启发引导幼儿边看、边说、边做,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在活动中调动幼儿谈话的欲望,轻松学会区分里外,达到了我所设定的活动目标。下面我对所执教的活动课做以下反思。

  第一个环节,利用家中幼儿熟悉的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然进入家的情境中,为下面的活动认识家的各个房间做铺垫。接着利用大屏幕上的房间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家中各个房间的名称,通过提问问题,环环相扣让幼儿认识房间名称、说出房间物品、你最喜欢哪一个房间,充分调动幼儿的感性经验,师幼互动效果比较好。

  第二个环节,是物品找家,是对幼儿上一环节的拓展应用。是本节活动课的重点环节。通过看单张图片让幼儿准确认知,让幼儿明白什么放在什么里面,通过幼儿自己动手连线直接感知,更进一步加深什么放在什么里面,达到活动目标。这一环节,幼儿对前面的感知环节认识的到位,在指导过程中及时纠错,所以幼儿能够准确的连线。

  为进一步让幼儿感知里外,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孩子们物品找家环节进行验证,形象直观的画面,让幼儿更加明白里外,这一环节我对幼儿积极引导,本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的巩固,同时也引发幼儿对什么放在什么外面的积极思考。

  最后一个环节是设计窗帘,我特意设计了一张大的窗帘,特殊的绘画材料,美丽的窗帘图案一下子将幼儿吸引住,为幼儿自己动手蔬菜拓印做铺垫。这一环节,幼儿大胆用绘画材料为自己的房间设计窗帘。我觉得教师的语言指导、直观画面,多样的绘画材料是这一环节幼儿自己动手的前提,幼儿正是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够设大胆作画。

  本节活动课达到了我所设计的活动目标,幼儿在活动中动手、动脑,调动起幼儿的谈话的欲望、兴趣,让幼儿更加喜欢自己温暖的家。

18、小班教案《我的小手变变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手掌、手指、拳头进行印画,并大胆添画。

  2.根据要表现的动作或植物形象,选择适应的手印方式进行组合表现。

  3.对趣味添画产生兴趣,体验活动的乐趣。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各种颜料,塑料盘、白纸人手一张、抹布、各色油画棒、课件手印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游戏:小手变魔术,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手型的变化(鸽子、螃蟹、狼头等),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感知对手形的联想。

  提问:小朋友张开小手,伸一伸、张一张、弯一弯,看看手变成了什么?

  小结:手指可以变化出这么多有趣的手形,引出课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手指印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手印画(手印画:利用不同手型来印画)

  2.示范手印画。请小朋友分组上台来印手掌印。

  方法:

  (1)张开五指,在塑料盘里将整个手掌都蘸上自己喜欢的颜料。

  (2)将手掌印在白纸上。

  (3)用抹布把手上的颜料擦干净。

  (4)晾干后根据手印进行添画。

  指导语:手印好了,教师添画,组成一幅班级树。想想还可以在这手印上添画东西,又可以变成什么呢?(如添上眼睛、嘴巴可以变成孔雀)

  3、一起欣赏课件

  师问:你们都看见了那些手印画?(小鱼、螃蟹、孔雀、花瓶等。)

  4.丰富经验,讨论设计。

  (1)提问:你准备创作一幅什么样的手印画?里面有哪些动物?哪些植物?这个动物要用什么样的手型进行印画?怎么添画?

  (2)引导幼儿摆出不同的手型,说说像什么?可以怎么印画?

  (3)讨论怎么组合各种手型表现形象。

  (4)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常规,晾干后进行添画。

  小结:我们可以用拳头、手掌、手指、指尖、手背很多地方进行印画,根据形象还可以把各种手型的印画进行组合表现。

  5.想象创作。

活动反思: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能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并以语言、体态、表情等积极肯定每个幼儿独特的表现和创造。活动还整合了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和社会性教育的目标:如提供给幼儿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地自由表现等。

19、小班教案《我的宝贝玩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语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名称及玩法。

  2.学习和同伴分享玩玩具,体验分享的快乐。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材料准备:

  幼儿自带的玩具

活动设计:

  一、教师谈话引题

  1.教师出示小熊。

  师:今天金老师带来一个我的宝贝玩具,看这是什么?我的小熊是黄色的,圆圆的头,它有黑色的眼睛,还穿着一件漂亮的衣服。

  2.幼儿介绍玩具。

  请小朋友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并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的玩具,说说最喜欢的原因。

  师:现在请小朋友也来介绍你的宝贝玩具好么?先要告诉大家它的名字、它可以怎么玩,再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它。

  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有毛绒绒的玩具,有塑料的小汽车,还有木头做的积木。

  二、分享玩玩具

  1.幼儿分享玩玩具

  师:每个人都带了玩具,我们可以大家一起玩,请你找找好朋友一起玩。

  2.教师小结

  出示玩玩具的照片,幼儿一起观看。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刚离开家中,还没有摆脱“自我中心”,想要把自己最喜欢最宝贝的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有很多幼儿都还不愿意,而这时教师就要用表扬,奖励的方式,激励其他小朋友感受分享的快乐,使他们也产生分享的意愿,在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体会到一起玩的快乐。并且懂得在玩的时候要爱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玩具。

20、小班教案《我喜欢的果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颜色和味道分辨各种水果饮料。

  2、体验自己调制水果饮料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各种口味的果珍粉,如西瓜、水蜜桃、猕猴桃等。

  2、幼儿人手1个杯子。

  3、各种水果:西瓜、水蜜桃、猕猴桃等

活动过程:

  1、说一说:

  出示水果:

  ——“你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

  ——“你喝过哪些果汁?你最喜欢喝哪种果汁?”

  2、猜一猜:

  出示各种果珍,提问:

  ——“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果珍吗?”

  教师将果珍调制成果汁后,提问:

  ——“猜猜这些饮料是哪种水果变的?”

  3、试一试:

  幼儿自选喜欢的水果粉,调制水果饮料。

  互相尝尝同伴调制的水果饮料,说说饮料的味道。

活动反思:

  果汁是幼儿非常喜欢吃得饮料,平时他们喝得最多的是牛奶,对于这种水果饮料特别的感兴趣,首先让幼儿根据颜色和味道分辨各种水果饮料,今天我给幼儿准备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水果饮料,有得幼儿猜是牛奶和咖啡,有得猜是橙汁和咖啡,带着这份好奇心幼儿自己调制水果饮料,幼儿知道将水倒进杯子后要用勺子搅拌均匀,这样饮料才能充分溶解,让幼儿体验自己调制水果饮料的乐趣。

21、小班教案《逗蚂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并了解儿歌,感受儿歌所表现的“逗”趣。

  2.在游戏中体验边念儿歌边进行角色表演的快乐。

  3.初步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更换儿歌中的饭菜名。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课前自制黄米饭、炒青菜若干盘,毛竹筷一双,蚂蚁卡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1.猜一猜。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请来一位客人,猜猜会是谁呢?

  2.喊一喊。师:哦,原来是蚂蚁啊,谁来把蚂蚁喊过来?

  3.想一想,说一说。师:我们想一个什么办法逗蚂蚁来呢?

  二、在游戏中学习儿歌,体验“逗”趣。

  1.逗引蚂蚁

  运用黄米饭与炒青菜逗引蚂蚁。

  2.学习儿歌,进行扮演。

  (1)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倾听。

  (2)幼儿在教师动作与语言的提示下朗诵儿歌。

  提醒幼儿注意整首儿歌的完整,加上动作朗诵。

  (3)玩游戏。根据儿歌内容,创设游戏情境。交代规则:先请两位蚂蚁躲在“洞”里,其他幼儿逗蚂蚁。第二遍,全体幼儿做蚂蚁,老师来逗蚂蚁。提醒蚂蚁们别忘了自己与老师的对话。

  三、创编儿歌

  1.启发幼儿想象并表达,要请蚂蚁再来做客,还可以准备别的什么菜呢?

  将新的米饭和菜的名称编到儿歌里,大家一起念一念,说一说。

  2.活动延伸: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编新的逗蚂蚁的儿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这个游戏。

活动反思:

  上完这节小班语言研讨课,我收获颇多。从活动设计来看,目标难易适中,程序设计新颖,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儿歌,并创设情境使他们切身体会儿歌“逗”的主题。特别是活动中,我一改以往儿歌教学中听一听、学一学的模式,而是以猜一猜、想一想、逗一逗的形式导入活动,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直接深入活动的主题“逗趣”,挖掘了这首儿歌自身的游戏性、趣味性,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得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儿歌轻松愉快。

  在后面的集体进行角色扮演的环节中,虽然没有任何头饰或手偶,幼儿依然能沉浸在做蚂蚁的角色意识中,但由于情绪过于兴奋,他们没有理解边念儿歌边游戏的规则,一味地忙着来回搬运“米饭”,只有少数几名幼儿边玩游戏边念着儿歌。这给活动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遗憾。如果教师在觉察了幼儿异常兴奋之后,能采取有效措施提醒幼儿,使他们的注意力专注于游戏的同时能做到遵守游戏规则,相信后两次的游戏水平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2、小班教案《我家的地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制作家到幼儿园的路线图并用它来邀请朋友来家作客。

  2.通过谈话、绘画的方法来制作自己家到幼儿园的地图。

  3.增进与同伴间的感情。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园附近的地图、事先布置(幼儿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仔细观察回家的路线)、幼儿学习过一些有用的标记。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根据幼儿园附近的地图,说一说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

  1. 出示幼儿园附近的地图,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家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引入主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活动实录:我问道:“你能找到自己的家吗?”孩子们兴奋不已。都大声回答到:“能!”

  2.先回想从自己家来幼儿园经过了哪些地方,过了几个斑马线?经过了哪些建筑物?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激发幼儿讲述自己家的路线图。

  活动实录:我问道:“从你家来幼儿园时经过哪些地方?”孩子们努力的回忆。小贝说:“从我家到幼儿园经过“武装部”、“雨花实验小学”。

  二、幼儿绘画:“我家的地图”,并请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地图。

  1.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用标示,画出特别的地方,如:转弯处该注意的地标。

  设计意图:通过提醒幼儿使用标示来画自己家到幼儿园的地图。

  活动实录:我问道:“我们在“有用的标记”那节活动中学过哪些标记的?”孩子们极积举手发言说:“有注意斜坡、左拐、右拐等”。我说:“请你们在画自己家到幼儿园的地图时注意正确的使用这些有用的标记”。

  (2)幼儿用纸笔根据幼儿园附近的地图和自己的回想,来画一画从自己家到幼儿园的地图。

  设计意图: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到幼儿的地图。

  活动实录:我现在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回忆和幼儿园附近的地图,来绘画自己家到幼儿园的地图,幼儿绘画地图。

  2.请绘画好的幼儿用手指模拟出行进路线,再让其他幼儿试着用手指走走看。

  设计意图:幼儿边展示自己绘画的地图边模拟行走路线,帮助其他幼儿用手指尝试行走。

  活动实录:谁绘画好了,请把画好的地图带上台来给大家欣赏一下,并模拟一下行走的路线,有兴趣到他家作客的小朋友也请拿出小手一起来走一走。于是,陈子航举手并带绘画好的地图,来模拟行走路线图,班上的小朋友都拿出小手和他一起模拟行走了,大家都要到陈子航家作客,陈子航见状也很开心!

  三、制作好的地图后,可以送给自己的的好朋友邀请他到自己家作客。

  请幼儿把制作好的地图,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并邀请他到家里作客。

  设计意图:幼儿通过送好朋友自己家到幼儿园的地图,从而达到邀请好朋友到自己家作客的目的,从使近同伴间的友谊得到升华。

  活动实录:我说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画好的地图送给好朋友,并邀请好朋友到自己家来作客,于是班上一下子,被浓浓的友谊之情渲染了,也热闹了起来

活动反思:

  1.亮点:此节课的亮点就是让幼儿根据自己平常观察到的,进行绘画家到幼儿园的路线图,孩子对这种现实的操作活动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孩子的兴趣比较高。

  2.教具的有效性:在教具准备中,我们教师事先准备了一幅幼儿园附近的地图,让孩子自己上台来找一找自己的家在地图的哪里,这样一个过程,给了孩子自己制作路线图的提示,所以,孩子制作地图时,就有了方向感。

  3.不足:此节活动中,孩子对制作地图没有经验,若活动前能预知如何绘画地图,认识一些有用的标记,相信这样孩子绘画时,就能正确的运用标记了。

  4.今后的改进:若今后再开展这类活动,我将充分做好活动准备的材料和预知,这样活动的形式就能更富有童趣,幼儿的兴趣也就提高了,活动的效果也就更好了。

23、小班教案《我的小手真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双手,了解手有很多用处。

  2、用手感知物体,一会“我的小手真灵”。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手的用处,学会如何去保护自己的手。

  教学难点:体会手的“灵巧”。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我的小手真灵》、《摸一摸》。

  2、“百宝箱”(糖果、玩具、水果)、蒙眼布两块。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谈话引入,教师说谜语,请幼儿猜猜是什么。教师:十兄弟,两边分,长长短短不分离,握铅笔,拿勺子,样样事情不离它,长在我们身体上。

  二、基本环节

  Ⅰ、看一看。观察一下自己的小手,看一看小手包括哪些部分?引导幼儿说出手有手指、指甲、手心、手背等。

  2、说一说。教师提问:“手有什么用处呢?”幼儿思考后会说出多种用处。比如系鞋带、拿铅笔、背书包、拿勺子。。。。。。

  3、用手变魔术。教师朗诵《手指谣》儿歌,问:儿歌里小手变成了什么?它在干什么?能跟着老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根据歌词变出各种东西吗?

  4、摸一摸,猜一猜。请幼儿翻看幼儿用书《我的小手真灵》,并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摸到了什么。接着翻看幼儿用书《摸一摸》,提问:这些东西大家都认识吗?摸过吗?摸过之后有什么感觉?之后,教师出示“百宝箱”,请幼儿通过触摸来判断箱子里的物体,猜中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带领全体幼儿一起说:“ⅩⅩⅩ的小手真灵。”

  三、结束环节

  师幼互动,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体会了什么?

  四、延伸部分

  做穿珠子、捡豆子等活动,让幼儿继续体验小手的本领.

教学反思

  我进幼儿园工作刚满一年,教学经验不足,说实在的,心里压力很大。在这节课的施教中,我首先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接着让幼儿用手感知物体,朗诵儿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了“我的小手真灵”。当然,我也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比如让幼儿思考的空间不够,幼儿之间的互动太少,活动过程中的创造性方面也不是很好。

24、小班教案《我的小手最干净》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2、通过学念儿歌、找图片,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3、知道洗手的重要性,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自制苹果宝宝图片1个、洗手盆8个、肥皂若干、幼儿自己毛巾

活动过程:

  一、歌曲《我是一个大苹果》引出主题

  1、幼儿唱歌曲《我是一个大苹果》

  教师:今天苹果宝宝来和你们一起玩了(出示苹果宝宝图片),引导幼儿和苹果宝宝打招呼。

  2、老师提问刚才大苹果怎么说的?它喜欢什么样的宝宝?(小手干净的宝宝)

  3、怎样让自己的小手变干净呢?

  二、学习洗手、擦手的方法

  1、根据孩子平时洗手经验,先和孩子讨论洗手的方法。

  2、利用儿歌《洗手歌》学习洗手的步骤。

  儿歌:卷卷袖,冲冲水,打打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手指缝搓一搓大拇哥转一转,小手腕也要洗冲冲干净甩甩手,再用毛巾擦擦手。

  3、老师演示正确的洗手过程。

  4、分组请幼儿练习洗手。

  将幼儿分成三组(小猫组、小狗组、小兔组)要求:

  (1)每个盆两个小朋友

  (2)甩手要将水甩在盆里

  (3)用自己的毛巾擦手小结幼儿洗手过程,以大苹果的口吻对于洗手认真的幼儿给与鼓励。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个别幼儿虽然年龄小,比较顽皮,但是经过耐心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另外,本节活动,理所当然的以为孩子一定会知道什么时候该洗手,忽视这方面的引导。但其实小班的孩子,部分对家长过于依赖,没养成这方面的习惯。以后应该在活动前对孩子的情况做全面的了解,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把握每次活动的目标和重难点。

25、小班教案《能干的小蚂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手膝着地的爬行动作。

  (2)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爬行及变速爬行

  (3)增进幼儿的方向感及身体的协调性。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1)蚂蚁头饰若干(每个幼儿一个),铃鼓一个,纸箱四个。

  (2)蚂蚁图片贴在纸箱及蚂蚁洞上。

  (3)沙包每个幼儿两个 用绳子拴在一起。

  场地布置:大草坪一块(长7米宽6米),上放有许多沙袋,草坪旁贴有许多小草、垫子、拱形门做好的洞。

活动过程:

  (1)等待音乐(2)动画播放(3)背景小班体育游戏能干的小蚂蚁(4)舒活筋骨的音乐《》搭配可爱图片(5)爬行游戏音乐《》搭配背景蚂蚁图片(6)结束音乐《》搭配谢谢大家背景字画

  1、观看动画让宝宝知道蚂蚁的本领很大 可以搬动比自己重很多倍的东西。

  (1) “今天有许多的客人老师来看我们小一班的小朋友上课,我们给客人老师打声招呼吧,怎么说呢?”(客人老师好!)

  (2).播放动画

  哎呀宝宝刚刚在动画片里面看到了谁呀?(蚂蚁)

  对了是小蚂蚁 小蚂蚁他们在干些什么呢?(搬豆豆)

  噢!原来呀!到了冬天 蚂蚁宝宝们在储备他们过冬的粮食呢? 你别看蚂蚁宝宝小小的 可是它呀可以搬动比自己重很多倍的东西,它们厉不厉害呀?(厉害)

  2.扮演角色,准备活动。

  (1)出示蚂蚁头饰:嗯!他们真棒!今天呐付老师和你们玩一个游戏好吗?宝宝你们猜猜要玩一个什么游戏呢?看这是什么呀?(蚂蚁头饰)对了,这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小蚂蚁,接下来呢付老师就和宝宝们一起来玩一个蚂蚁运粮食的游戏!付老师来扮蚂蚁妈妈,你们扮蚂蚁宝宝好吗?

  “蚂蚁宝宝!”“唉!”今天天气真好!我带你们到草地上玩游戏,我看我的宝宝谁最聪明,最能干好吗?好嘞,我们先舒活舒活胫骨抖擞抖擞精神锻炼一下我们的身子骨!宝宝起来喽!(放音乐)

  (2)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带领幼儿做走、跑、跳动作,活动身体的各个部分。

  3.基本部分

  (1) “草地到了,蚂蚁宝宝们你们看这草地上有什么呀诶!草地上有很多的小草 ,宝宝们能去拔吗?(不能)对了,宝宝呀!要爱护我们的小草.

  (2)玩游戏”看谁爬的快?”

  “真棒!”“你们看我这是什么?”(铃鼓)”我的铃鼓摇得快,你们就爬得快,摇得慢,你们就爬得慢,没摇你们就原地不动,好吗?”

  按小鼓的节奏决定快慢!组织幼儿练习向指定方向爬行及变速爬行。

  (2)游戏过后坐在草地上!现在的天气越来越冷了,我们得储备一些粮食过冬才行啊!妈妈今天带宝宝们去找粮食!等找到粮食了我们就把它运回我们的蚂蚁窝里去(指着蚂蚁洞)跟妈妈来!  ( 老师示范游戏爬行规则。手膝着地向前爬行,沙袋挂在脖子上,用身体带动前进。)

  (3) 幼儿练习带沙袋爬行,教师指导。

  4.结束部分,放松活动,回教室。

  运了那么多的豆豆,高兴吗?我们来跳个舞吧。放音乐《小蚂蚁》,带领幼儿做动作。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本节课中,幼儿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基本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但是在时间上的把握欠缺,时间有些短;在最后一环节中老师应该事先告知幼儿游戏的规则,但是我疏忽了这一点,导致幼儿在此环节有些找不到方向,如果能注意这一点的话,此活动的效果会更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会注意到这些小环节,让教学更加的完善。

26、小班教案《我的自行车》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了解主人公的活动和感受。

  2、通过语言或肢体动作演示,初步理解“绕”、“越”、“趟”、“冲”等动词。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教学准备:

  大书,教师或幼儿骑车的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一张骑自行车的照片,问问幼儿喜欢骑自行车吗?接着请幼儿说说骑车都到过哪里?看到了些什么?幼儿讨论后,教师进行小结。

  二、阅读图画:

  封面:先出示题目,明确“我”指的是谁:这读本的题目叫“我的自行车”,“我”指的是谁?你们觉得他可能要骑去哪里?

  第1页:他骑车来到了哪里?前面有棵树,要继续往前骑的话,该怎么办呢?

  第2页:他又骑车到了哪里?要是从小桥上骑过去,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这个动作呢?

  第3页:(遮住“来到树下”)请幼儿看图补充“我”骑车来到了哪里?

  第4页:教学同2页

  第5、6页:分别观察“骑上”“冲下”的动词

  第7页: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三、总结分享:

  教师小结小男孩去过的地方及用到的动词。

  (本案例参考教师指导用书)

教学反思:

  这读本素材来源于生活,这是幼儿身边见过或经历过的事,所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参与性很高。通过对读本的学习,幼儿明白了这个故事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的,以一周的时间展开,每过一天句子就相对的扩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动作的演示,让幼儿模仿读本中出现的动词,加深幼儿对动词的理解。存在的不足有:所提的问题不是很具有开放性,有点限制了孩子的想象思维能力,同时在课堂上过多的关注积极活跃的孩子,忽略另一部分孩子的参与性,希望在下次的活动中吸取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27、小班教案《我的宝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玩具、玩幼儿园的玩具,使他们忘却分离的焦虑。

  2、幼儿玩玩具时,教师随机进行安全教育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3、引导幼儿向大家说出玩具的名称,演示玩法。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带一种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或其他物品到幼儿园。

  2、结合活动区布置,给幼儿设置有玩耍空间的自带玩具摆放区(或叫温馨倾诉区)。

  3、检查好大型玩具的安全。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大家面前介绍自己的“宝贝”,并演示玩法。

  2、幼儿玩各自的玩具,教师巡视,随即进行安全教育,纠正幼儿不良的卫生习惯,并尝试引导幼儿一起玩、交换玩具玩等等。应给带跑车或其他需大场地玩具的幼儿提供支持。

  3、教师把幼儿园的大型体育玩具作为“宝贝”介绍给幼儿,讲请注意事项,并引导幼儿安全、有序地上去玩。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刚离开家中,还没有摆脱“自我中心”,想要把自己最喜欢最宝贝的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有很多幼儿都还不愿意,而这时教师就要用表扬,奖励的方式,激励其他小朋友感受分享的快乐,使他们也产生分享的意愿,在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体会到一起玩的快乐。并且懂得在玩的时候要爱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玩具。

28、小班教案《我是一只小茶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熟悉歌曲和歌词,学习用肢体动作模仿小茶壶,感受歌曲歌词的风趣,活泼。

  2. 学唱歌曲,尝试根据生活经验创编歌词。

  3. 通过小茶壶和茶杯的角色扮演,体验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4.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 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1.茶壶、茶杯各一只。

  2.幼儿对茶壶茶杯已有初步的认识。

  3.课件。

活动过程:

  1.进行“变变变”的歌曲游戏。

  2.出示茶壶,激发兴趣,并通过小茶壶的介绍熟悉歌词

  (1)出示小茶壶

  师:看看我又变什么出来了。变变变!是什么啊?(茶壶)小茶壶长什么样啊?(胖胖的、……、有把手、有壶嘴……)

  (2)完整播放课件,教师演唱,幼儿熟悉歌词

  师:小茶壶想和你们做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 我把小茶壶请到了我们的教室里。你瞧!小茶壶现在想向你们介绍介绍他自己,我们一起竖起耳朵,仔细听一听。

  师:你们听到小茶壶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呢?(幼儿自由发言)

  (3)分段播放课件,理解歌词,并用动作表现歌词。

  (4)幼儿学习演唱歌曲

  师:我们也来变一个小茶壶吧。变变变

  师:小茶壶用歌声介绍自己吧。

  3.游戏:倒水

  师:小茶壶倒水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啊?

  咕噜咕噜 咕噜 倒水 啦

  师:谁会用身体动作来发出倒水的声音。拍手、拍肩

  师:这次,我们表演完歌曲加上倒水的声音。

  4. 通过小茶壶和茶杯的角色扮演,体验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1)变茶杯

  (2)教师示范游戏过程

  (3)幼儿进行游戏

  5.通过对小茶壶的动作模仿,尝试创编部分歌词。

  师:你们看,这只小茶壶是矮又胖,那还有不一样的小茶壶吗?请你来变一变。

  6.边唱歌做动作边走出教室

  师:所有的小茶壶准备好了,我们要给其他小茶杯去倒水罗!

活动反思:

  歌曲小茶壶,我运用了课件,让歌曲的歌词更生动形象。通过让孩子在游戏表演,使孩子轻松的学会了歌曲。但是,在倒水游戏环节,我设计了倒水的节奏,是十六分音符,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太难了,他们最后都没有运用节奏去倒水。这一环节的设计显得有些多余。在最后的创编部分,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变成了大象茶壶、爱心茶壶,但是对于新授歌曲的第一教时,创编的环节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有些顾此失彼了。

29、小班教案《小蚂蚁找果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自由、大胆地做各种爬行动作,从中体会到各种爬行动作的好玩和愉悦心情。

  2、尝试按要求用手掌膝盖着地爬,有尽力做肢体伸缩和连续动作的意识。

  3、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4、发展身体协调性。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各种感官,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动作的规范性。

活动准备

  1、体育器材:地垫子;2、果子(各色小球);3、篮子4—5个;4、快乐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幼儿随音乐在地上自由地爬

  1、教师以“小蚂蚁要来和我们做游戏”为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小蚂蚁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爬行。

  2、幼儿随音乐自由地爬。教师关注幼儿的爬行动作,并进行个别询问。

  如:宝贝,你是怎么爬的?等

  3、示范。大家围坐在一起,教师先请幼儿做蚂蚁爬的动作,及时表扬幼儿的各种爬行动作,然后教师示范小蚂蚁的爬行动作,并伴随语言说明。示范要清楚,可以先慢慢爬,再快快爬。

  二、模仿活动:蚂蚁爬

  1、教师领着幼儿一起学习小蚂蚁爬行的动作,着重感知手掌和膝盖是怎样地爬行的。重点提示幼儿要用全手掌支撑身体,掌心着地。

  2、自由练习。幼儿手掌膝盖着地爬,教师仔细观察,有目的地指导或提示。

  三、游戏活动:小蚂蚁找果子

  教师带领幼儿爬过草地,捡起果子后爬回来放入篮子,然后再次爬过草地找果子。重新玩游戏。

  四、放松活动:小蚂蚁散步

  “小蚂蚁”听着音乐,在草地上自由地走,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而体育游戏孩子们似乎更加钟爱,在钻、爬、跑、跳中孩子的到一种宣泄与释放,可以任意地活动身体的每一部位。

  本次活动我以游戏化、情节化的形式展开,以游戏情节贯穿。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出“小蚂蚁找果子”的情景,在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看、听、爬、捡等形式参与活动,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孩子们都十分感兴趣。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潜力很大。因为有些东西也许对于他们来说一开始会有难度,但是只要教师愿意多尝试几次,并且通过个别学习能力较强的幼儿带动其他幼儿,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如在本次活动中,“小蚂蚁爬”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全手掌着地,掌心着地爬,尽力做肢体伸缩和连续动作时,对于小班一些幼儿来说是较困难的,不过总有那么几个幼儿是能理解老师的意思,比如我班的彭博文,她在次活动中就能将“小蚂蚁”学得有模有样。在几个较突出的幼儿的带动下,一些幼儿也开始“学样”了,可以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培养。作为老师,教学活动虽然要遵循幼儿的一些身心发展规律,但是有时候也可以稍稍发掘一下孩子的潜力。

  在重复游戏的过程中,我自己感觉有些单一,游戏刚开始时气氛是很热烈的,不过到最后幼儿似乎没那么感兴趣了,所以后来想是不是该从中多增加几个小动物的模仿动作、故事情节,这样也许能让活动更丰富、充实一些,也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30、小班教案《我是小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雄壮有力),知道歌曲名称,掌握动作的节拍及动作交替变化的规律。

  2、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大胆尝试。

  3、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按节拍走路及歌词的熟记程度。

活动准备

  1、 图片(小兵、喇叭、手枪、大炮、铜鼓)

  2、 情景表演小兵。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我是小兵》的音乐伴奏下,按节拍走路,手做敬礼、扛枪、端枪等动作,有精神的走步入教室,回座位。

  二、情景表演,引出小兵。

  1、今天,我们小三班来一个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他来了,他是一个威武的小兵。他有许多本领,哪个小朋友知道小兵有什么本领?下面我们请小兵自己说说吧!(小兵说:我呀会吹喇叭、会敲铜鼓、会打大炮、还会打枪呢。)

  3、小兵真能干,有那么多本领,你们想学吗?我们先请小兵休息一下。

  三、新授歌曲内容

  1、现在我们来听一段音乐,你听了音乐以后告诉老师,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出有力、很有精神)

  2、老师告诉你们,这首歌曲的题目是《我是小兵》(幼儿跟念)

  3、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拍起我们能干的小手。(边听音乐边拍手)我们再听一遍,用小手拍拍大腿好吗?(边听音乐边拍腿)

  4、刚才小兵告诉我们,他有很多本领,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教师出示小兵图、手枪、大炮、铜鼓图片,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回答问题)

  教师:小兵在干什么? 幼儿:小兵在打枪。

  小兵在干什么? 小兵在打炮。

  小兵在干什么? 小兵在打鼓。

  5、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念得都很好。现在范老师要把这些东西唱出来,想听吗?(教师哼唱歌曲)

  6、你们想当小兵吗?好,现在跟这老师一起来唱这首歌曲。

  7、我们小兵真能干,让我们在来操练一下吧。(引导幼儿前四拍拍手,后四拍分别做吹喇叭、打鼓、打枪、打炮的动作)

  8、分组练习两边。

  四、结束部分。

  小兵们,外面有很多敌人,我们一起出发吧?

教学反思

  1、导入环节

  本课的导入,我考虑到小班幼儿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了丰富的内容,强调幼儿的参与,重在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播放乐曲《我是小兵》让幼儿来模仿jiefangjun叔叔,让其充分表现自我,通过身心愉悦的活动,引出音乐课内容《我是小兵》,为本课的音乐欣赏和表演做好铺垫,这一环节的效果还不错。

  2、教学环节反思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音乐艺术时间重要的过程。我认为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必须设计“听”的环节,分层次,有目的的让幼儿听,让幼儿充分地感受音乐的美,能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对音乐的“弥散性”让孩子们学会歌曲,因此,我让他们听“歌词内容”、听“情绪”边听边创编动作,但是有些失败,因为他们虽然很多都听过《我是小兵》,但歌词记得并不熟,而毕竟小班的孩子能力还是有限的,缺少老师的引导他们也很难再有更深一步的进度,因此,我觉得在我的思维目标中给他们的定位过高了一点,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多考虑一下孩子们的实际水平和掌握程度,应先让孩子们在非常熟悉歌曲后再进行下一步要求。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我想,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修改,才会不断地进步。

  新《纲要》中强调: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使艺术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强调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

  这次的教学活动,我深感到教师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所有的孩子都体验成功的乐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严格遵循《纲要》的教学理念,将音乐活动渗透于一日生活,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学习音乐。

31、小班教案《我的魔法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纸棍的多种玩法,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通过自主尝试与同伴间的相互学习,感受游戏的快乐。

  3.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根纸棍。纸球若干,方筐若干。

  2.录音机,磁带。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纸棍锻炼身体的多种方法。

  指导要点:在活动中要积极启发幼儿创造出更多的游戏玩法,感受纸棍与其他活动材料的不同特性。

活动过程:

  一、 准备部分:(4分钟)

  1.幼儿手持纸棍,随教师开火车进场进行游戏“小火车”。(快快开,慢慢开,转个弯,开进站)。

  师:这是一根魔法棒,现在它变成了方向盘,我们一起去开车吧。

  1.听音乐做棍操(上肢,下肢、腰腹等)

  二、 教学与练习部分:

  1.幼儿探索纸棍的各种玩法。(8分钟)

  (1) 幼儿自由探索纸棍的各种玩法,教师注意发现幼儿有创意的玩法。

  师:这根魔法棒还可以怎么玩呢?大家动脑筋想一想,看看谁最聪明。

  (2) 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

  师:你是怎么玩的?请你来做给大家看一看。(教师带领幼儿跟学)

  (3) 小结纸棍的玩法:纸棍可以用来当做金箍棒玩耍,还可以跳格子,钻山洞,骑大马,开火车等。

  2.幼儿分散自由玩,教师观察,指导。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魔法棒的很多玩法,现在,小朋友去找一个空地玩一玩吧。

  1.游戏:赶小猪

  (1) 教师讲解、示范:

  师:今天,小猪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要请小朋友来帮忙把小猪赶回家。你们先看看老师是怎么赶小猪的。(教师示范,用纸棍将纸球赶到筐里)

  (2) 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师:现在你们也去赶小猪回家吧。赶小猪的时候不推不挤,赶完一只你还可以再去赶一只。

  反思:

  三、 结束部分

  1.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2.离场。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目的是一物多玩,探索纸棍的多种玩法,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在探索纸棍玩法环节,单单一根纸棍要玩出多种玩法对小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开始的准备部分,教师有意识的将“魔法棒”(纸棍)变成方向盘,开汽车入场;拿魔法棒做热身操,在音乐声中引领幼儿拿魔法棒做棍棒操,如:可以变成大象的鼻子甩一甩;变成大马跳一跳。穿插一两种纸棍的玩法在里面是为后面的探索玩法环节做铺垫。在探索纸棍玩法环节:虽然给了一定的方向,但由于小班幼儿爱模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幼儿只能想出几种类似的玩法,这时就需要老师直接给出几种玩法让幼儿跟学并练习:跳格子、当做金箍棒玩耍等。最后总结出:骑大马、跳格子、当金箍棒、开汽车等几种玩法让幼儿分散自由练习。在练习时我发现大部分的孩子比较喜欢金箍棒、和骑大马。接着老师引出游戏——赶小猪,这是整个活动的高潮,是幼儿手持纸棍(魔法棒)将散落在地的纸球(小猪)赶进横立在场地周围的篮筐(小猪的家)里,游戏中幼儿很感兴趣,但因篮筐口有一定厚度不是很平所以赶进去对幼儿来说有难度,有的赶到筐口直接用手拿进去,在这个教具上我们需要思考改善。

32、小班教案《我爱我的小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说出五官的位置。

  2、知道眼、鼻、耳、嘴的用途。

  3、教育幼儿保护好这些器官。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通过尝试活动,正确说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的名称,数量。

  教学难点:活动中能知道怎样保护好这些器官。

活动准备

  男孩子头像一幅,每小组准备好一束鲜花,正确保护五官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启发性谈话

  小朋友们,昨天有位大哥哥给了老师一张自画像,他想叫我们班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头像) 瞧,小朋友们看看这圆圆的脸上都长了些什么?

  1、幼儿看头像说出五官的名称及数量。

  2、 告诉幼儿五官的正确位置。

  3、 教师小结。

  二、 了解五官的作用

  1、 通过尝试,让幼儿闻闻桌上准备好的鲜花,知道鼻子是可以闻气味的。

  2、 启发幼儿说说眼睛,鼻子,耳朵可以用来干什么?

  3、 教师小结告诉幼儿五官的重要性。

  三、(出示图片)看图片,让幼儿了解如何保护五官。

  四、活动结束部分。歌曲《小手拍拍》

教学反思

  我是这学期刚刚转入幼儿园的, 我设计这一活动,主要是想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了解五官的用途,并启发他们如何保护五官。但现实和想象是有距离的,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本班孩子年龄偏小,都在3岁左右,注意力时间长,未能考虑到这点,上起这堂课来也倍感吃力,花样也不多,不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激发小朋友的兴趣,对此,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摸索以求更大的进步。

33、小班教案《我爱小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眼、鼻、嘴、耳的功能。

  2.初步了解保护眼、鼻、嘴、耳这些器官的基本常识。

  3.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摆放四张桌子,分别放有散发香味的花、图书、好吃的水果、能发出声音的乐器等。

  2.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

  一、师生轮唱“五官歌”自然导入活动。

  二、复习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功能。

  1、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进行操作活动。

  玩法:在活动室的后面摆放四张桌子,每张桌上分别放有散发香味的花、图书、好吃的水果及能发出声音的乐器等,让幼儿运用感官去看图书、闻花香、吃水果、听听乐器发出的声音等等。

  (1)交待要求

  指导语:到每一张桌子前面去玩一玩,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用脸上的哪些器官宝宝来发现它们的秘密?

  (2)教师巡回观察幼儿运用感官的活动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地运用鼻子闻闻花香、耳朵听乐器发出的声音等。

  2、幼儿讲述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的经验。

  3、教师小结。

  三、感受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重要性。

  1、播放“小熊是如何造成近视眼”的动画短片,让幼儿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2、通过捏鼻子、捂嘴巴 、耳朵等游戏展开对鼻子、嘴巴、耳朵重要性的讲述。

  四、了解保护眼、鼻、嘴、耳这些器官的基本常识。

  1、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如何保护这些器官?

  2、播放课件,小结保护眼、鼻、嘴、耳这些器官的常识。

  课件内容:经过有臭气的地方需捂住鼻子、有噪音时需捂住耳朵、不大喊大叫、吃东西前先洗手、正确用眼等画面。

  五、以“小裁判”的游戏引导幼儿判断行为的对错。

  玩法:拍摄幼儿在园活动时一些正确或错误用眼、鼻等行为的照片,引导幼儿进行判断对错,以此检验幼儿的经验。

活动延伸:

  师幼一起玩‘盲人摸象“的游戏。

活动反思:

  1.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上遵循了教育趣味性、实践性、直观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首先是通过师生轮唱“五官歌”自然导入活动,调动幼儿的兴趣;然后是幼儿操作体验学习,接着再通过有趣的动画、直观的课件循序渐进地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

  2.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坚持以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去参与幼儿的学习:

  (1)恰当运用操作法:如何让幼儿对眼、鼻、嘴、耳功能的认识更明确、更清晰呢,如果是以空洞的讲解方式必然会显得枯燥无味,也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我首先采用了“操作法”,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看、听、吃、闻,通过亲身实践,把幼儿对这些感官功能的朦胧意识变为清晰,使他们明确了眼睛的功能是看,耳朵的功能是听等等,既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实现第一个重点奠定基础。

  (2)适时运用谈话法:在幼儿体验完后,马上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本次活动多次采用了此教法,如:在“说这些器官的功能和怎样保护它们”这两个环节中,都是通过此种教法来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整理所获得的知识。在谈话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能够比较完整地说出“我用眼睛看了书”、“我用耳朵听见了玩具的声音”等等。也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说出了“不能用脏手擦眼睛,吃东西前要先洗手”等等保护这些器官的想法。在谈话中我又及时地肯定说得好的幼儿,得到鼓励后,从而带动了其他人的表现欲望。

  (3)合理运用直观演示法:针对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我在活动中还采用了“直观演示”这种教法,通过播放小熊的课件,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认识到这些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播放幼儿生活中一些行为正确已否的课件,贴近他们的生活,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在师幼互动、幼儿与课件互动中,避免了单一、空洞的讲述。从而实现活动的重点,突破本次目标中的难点。幼儿基本了解保护这些器官的一些常识。

  3.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之处:

  (1)虽然有些幼儿会用多种感官去接触每张桌上的物品,但有的幼儿只顾把玩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受时间的限制,导致幼儿操作环节中参与性不够全面。

  (2)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虽然高,发言也比较积极,但幼儿的知识面较窄,经验较少,经常会重复同一个问题,听到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的现象较多,如说这些器官的作用时,这个说:我用眼睛看了书,那个也说“我用眼睛看了书”,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继续丰富他们的经验。

34、小班教案《小蚂蚁过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沉浮,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乐趣。

  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3.学习把沉、浮物体作简单分类和记录。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木块,石头,泡沫,点心盘、钥匙、玩具(幼儿操作材料)。

  2.记录纸人手一份,蚂蚁过河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出来玩了,瞧,这是谁呀?(蚂蚁)

  师:小蚂蚁爬着爬着饿了,发现远处有棵苹果树,就爬过去,可是面前出现了一条小河,请小朋友帮蚂蚁想办法怎么才能过河?

  二、 认识沉与浮现象。

  1.师做实验,先放石头。

  师:“瞧,这些材料谁能帮蚂蚁过河呀?我们先拿石头来试一试”

  问:你发现了什么?石头怎么啦?

  师小结:由于石头比较重,放在水中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沉”,会沉下去的材料,能当蚂蚁的小船吗?

  2.师第二次做实验,放泡沫

  问: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由于泡沫比较轻,放在水中会飘在表面上,不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浮”。现在我们把小蚂蚁放到上面,你们看它过河了吗?

  3. 巩固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

  刚才我们看了,放在水中,比较重的东西会掉下去的,我们叫它“沉”,不会掉下去的,我们叫它“浮”。

  (活动反思:从这个环节上看,孩子对沉与浮的现象,能具体地表述出来,也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但在让幼儿对比石头与木头的环节上,由于所取的材料不合理,石头太小了,而木头却较大,在视觉上,给孩子造成干扰,因此有的孩子认为木头比较重,导致无法让孩子准确的判断:石头与木头哪个比较重,哪个才会沉下去。如果选择与木头一样大的石头,幼儿便可以一眼看出,石头比较重的原理。因而也不会在此环节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三、 幼儿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1.幼儿认识材料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帮蚂蚁想办法,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看看有什么?请小朋友把各种材料都拿来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可以当蚂蚁的小船。

  2.提操作要求和记录方法

  师:在玩的时候,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如果这个材料会会浮起来,请把手上的贴贴纸贴在水面上,如果会沉下去,请把手上的贴贴纸贴在水底。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记录

  四、教师评价

  1.小朋友都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验证

活动反思:

  从记录的结果上看,大部分孩子能准确记录出沉浮的现象,其中盘子这一材料的实验出现分歧,有的孩子记录是沉,有的孩子记录是浮,借此机会,我进行随机教育,让不同结果的两名幼儿现场操作,为什么你认为是沉?而你却是浮呢?两个小朋友用同一种材料,为什么结果是不同的呢?通过现场实验,孩子知道由于放的方式不一样,结果也是不同的,很好地利用教育契机,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但在幼儿使用记录卡的方面上看,由于记录卡设计不太合理,有的幼儿把整张记录卡都贴满了,完全看不出是沉还是浮;如果老师在水盆中间画条中介线,在中线以上表示沉,中线以下表示浮,就能很轻松地解决结果不分明的问题。)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想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师抓住幼儿园喜欢玩水的特性,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鱼缸、玩具,石头,泡沫,点心盘、钥匙、玻璃珠、记录纸,蚂蚁、苹果树图片等材料,启发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能开动脑筋,大胆地说出自己发现的沉浮现象。在记录的环节中,合理选择粘贴纸的记录方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操作起来简便易行,还能进行简单的评价。基本实现目标。

  教师的教

  1.创设游戏情境。教师以“小蚂蚁出来玩,肚子饿了,发现远处有棵苹果树,想爬过去;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请小朋友帮蚂蚁想想过河的办法”的情境引入活动,形象生动的道具演示,吸引了幼儿参与探索的兴趣,围绕问题“周围什么都没有,只有石头和木头,你们能用这些材料帮蚂蚁过河吗?”,展开思考。游戏情境的创设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调动起幼儿参与探索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材料投放。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中能充分考虑活动中幼儿的观察,精心准备鱼缸作为活动情境中的“小河”,让幼儿直观清楚地观察到石头、木头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同时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探索的材料分组摆放在不同的操作区,改变以往教师为幼儿准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的投放形式,避免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拥挤、混乱的现象,有利于幼儿专注观察一种材料;另外还为幼儿准备了贴贴纸作为记录的材料,在每个操作区投放记录单,便于幼儿操作后,直接记录操作的结果,解决幼儿独立完整完成自己的记录单存在的困难。

  3.善于观察启发。能灵活驾驭课堂,善于观察幼儿在操作中的表现,其中盘子这一材料的实验出现分歧,有的孩子记录是沉,有的孩子记录是浮,我能及时抓住教育契机,让不同结果的两名幼儿现场操作,为什么你认为是沉?而你却是浮呢?两个小朋友用同一种材料,为什么结果是不同的呢?通过现场实验操作展示,孩子知道由于放的方式不一样,结果也是不同的,让孩子知道,沉浮没有绝对的定义。

  4.评价鼓励结合。最后环节教师能对所有操作材料在水中的现象再次进行进行一个总结,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经验,提升认识,再次利用记录单将材料的沉浮现象一一呈现,并对幼儿的实验结果给予肯定--奖励一个大拇指,并出示图片“大拇指”贴在幼儿操作正确的位置上,鼓励幼儿,这也是一种适合小班幼儿特点的评价方式。

  幼儿的学

  整个活动幼儿都能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发现,学习简单的记录方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学习词汇“沉下去”“浮起来”。

  活动中的不足

  1. 在让幼儿对比石头与木头的环节上,由于所取的材料不合理,石头太小了,而木头却较大,在视觉上,给孩子造成干扰,因此有的孩子认为木头比较重,导致无法让孩子准确的判断:石头与木头哪个比较重,哪个才会沉下去。如果选择与木头一样大的石头,幼儿便可以一眼看出,石头比较重的原理。因而也不会在此环节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2.最后老师的小结不够到位。当所有的记录表都在黑板上时,师应作出总结,把精髓的部分加以强调:原来石头、金属类、玻璃类的物品比较重,容易沉下去。而泡沫、木头、比较轻的物品,所以容易浮起来。

  3.记录卡设计不够合理,有的幼儿把整张记录卡都贴满了,如果老师在水盆中间画条中介线,中线以上表示浮,中线一下的表示沉,可以避免贴满的情况发生。

35、小班教案《谁来救救小蚂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知道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哪些物体会沉到水底。

  2、 能用简单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实验前的猜想和实验中的操作,并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3、 对沉浮现象有兴趣。

  4、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有的物体浮在水面,有的物体沉到水中。体验玩水的快乐。

  物质准备:装满水的水缸每组三个;抹布;记录表(人手一份);图片(蚂蚁和池塘);积木、报纸、汤勺、泡沫、海洋球的塑封照片及实物(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认识各种材料

  看图听故事:有一只小蚂蚁,它在池塘边散步,走着走着,不小心掉在池塘里了。“救命啊!救命啊!”它在水里不停地喊。谁来救救它呀?“我来,我来!”看,谁来救小蚂蚁了?

  教师边讲述边展示操作材料:积木、报纸、汤勺、泡沫、海洋球

  师幼共同描述材料;这是长方形的积木、三角形的报纸、长长的汤勺、正方形的泡沫、圆圆的海洋球。

  二、看材料——猜想实验结果

  1、学习记录猜想结果

  教师继续讲故事:可是,它们怎么救小蚂蚁呀?它们说:“我们跳进水里后,只要我们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让小蚂蚁爬到我们的身上,这样就可以救起小蚂蚁了。”你们猜猜看,谁能浮在水面上,救起小蚂蚁呢?

  幼儿:报纸可以救小蚂蚁。

  教师:为什么呢?

  幼儿:因为它很轻,可以浮在上面。

  教师:那你把它的照片贴在水杯的上面。那谁会沉下去呢?

  幼儿:我觉的勺子会沉下去,因为它很小。

  教师:你认为小的东西会沉下去,那好,你就把它的照片贴在水杯的底部。

  教师:那还有其他材料能不能救起小蚂蚁呢?请我们小朋友们都来猜一猜,谁能浮在水面上的,就把它的照片贴在水杯的上面,沉到水底的,就把它贴在水杯的底部。

  幼儿用在水杯的水位粘贴实物照片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想。

  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2、交流猜想记录情况

  教师:谁愿意告诉我们,你是怎么猜的?为什么?

  幼儿:我觉得长方形的积木可以救小蚂蚁,因为它很大,

  幼儿:我觉得三角形的报纸会浮上来的,我猜的。

  幼儿:那个泡沫可能会沉的,因为它太小了。

  幼儿:汤勺和圆圆的海洋球不能救小蚂蚁,它们都要沉到水里去的。

  三、投材料——验证实验猜想

  教师: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那到底谁能救小蚂蚁呢,我们试了就知道。在你们的桌上,有几个大水缸,请你们把它们一个一个放进水缸里,仔细看一看,看看谁是浮在水上的?谁是沉到水底的?再看看你的记录表,是不是和你刚才猜的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就根据你看到的情况重新贴好。

  幼儿实验,老师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讲述自己的活动。

  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和猜想进行比较,如不相符,及时调整。

  四、看记录——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启发幼儿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刚才小朋友把它们都放进了水里,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幼儿:我看到积木、泡沫、海洋球能浮在水面上。

  教师:是吗,刚才我发现他还在用手使劲地摁这个积木、泡沫、海洋球,你为什么要把这样做啊?

  幼儿:我想把它摁下去。

  教师:那摁下去了吗?

  幼儿:没有,我手拿掉,它又浮上来了。

  教师:真的吗?我有点不相信,你再试给我们看看,好吗?

  幼儿再次试验。

  教师:哇,原来积木、泡沫、海洋球,不管我们怎么用力摁,手一放开,就浮在水面上了,它们可以救小蚂蚁了。真是神奇。那你们发现谁不能救小蚂蚁呢?

  幼儿:我发现报纸也能救小蚂蚁的。

  幼儿:我发现报纸和汤勺不能救小蚂蚁的的。

  教师:是吗?看来两个小朋友的发现不一样,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试一试!

  教师将报纸和汤勺投入水中。

  教师:看看,它们怎么样了?

  幼儿:报纸浮在水面上的,汤勺沉下去了。

  幼儿:可是,过一会儿,报纸会沉下去的。

  教师:哦,他说过一会儿,报纸会沉下去的,那我们再耐心地等一会儿,我们来数数,看数到几,报纸会沉下去,1,2,3,……看,报纸怎么样了?

  幼儿:沉下去了!

  教师:你们看,细心的小朋友发现报纸先是浮在水面上的,可过了一会儿,它就沉到水底了,所以我们以后做小实验要耐心、仔细地观察,这样才能发现新知识。

  五、活动延伸——还有谁能救小蚂蚁

  教师:小蚂蚁被积木、泡沫、海洋球救起来了,特别感动。小蚂蚁说:“谢谢你们!” 积木、泡沫、海洋球说:“不用谢!要是其他朋友看见了,也会救你的。”咦!还有谁也能救小蚂蚁呢,我们小朋友回家再找找,再试试,还有谁也能浮在水面上的,好吗?

  让孩子自己寻找,然后来试试,看看他们找的东西谁能浮起来,还有谁能救小蚂蚁,也满足孩子想玩水的愿望。

活动反思:

  一个故事:

  活动以救小蚂蚁的故事贯穿始终,可爱的蚂蚁形象和生动的故事,能激发幼儿思维的互动。

  两次记录:

  考虑到小班幼儿还不懂得运用符号、数字等其他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所以我设计的记录卡充分体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第一次记录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测,把图片贴到记录卡上,这样既直观又形象的记录为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奠定了基础。而带着自己的假设做实验,更能激起幼儿的探究动机和兴趣。第二次记录是幼儿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真实地感受、记录实验的结果,验证自己的解释和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并初步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三处细节:

  一是在材料的选择上,我既渗透了图形知识,又体现了一定的难度,因为幼儿的沉浮经验会认为:重的、大的会沉、小的、轻的会浮,我将这些影响因素结合到所提供的操作材料中,以唤醒幼儿的经验,形成有效的认知冲突。二是在活动中,我抓住幼儿在操作中的一个细微动作:摁!通过“摁 ”这个有趣又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动作,让幼儿明白:不管用多大的力,当这个力移开时,浮的东西始终会浮上来。也通过这个动作,使活动显得更为生动有趣。三是在处理报纸沉浮的问题上,我以再次实验、耐心等待的方式告诉幼儿:要得出实验结论,必须细心仔细观察,培养幼儿这种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是任何一个科学活动的隐性目标。

  四点遗憾:

  一是选择了四种不同的材料,对小班幼儿来说,要操作、要记录、要讲述难度略大,可以去掉一种,如:泡沫,这样在活动时间上可以更充分些。二是在幼儿的表述上,沉浮有时还有点混淆,教师还需注意引导,尽量表述正确。三是幼儿天生爱玩水,在操作时,有些幼儿玩水的兴趣多于实验,所以往往会出现玩了水忘记了记录,幼儿记录的习惯还未养成。四是教师对幼儿不够放心,每每遇到幼儿不会说、不会做,急于解围、急于帮助,对幼儿留的空间不大。

36、小班教案《小白兔过生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从左到右,由上而下有顺序均匀涂色,练习手的协调动作。

  2.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有顺序均匀涂色,练习手的协调动作。

  活动难点:不能涂到轮廓线外。

活动准备

  1、事先布置好的小兔家的场景。

  2、请一名大班幼儿扮小兔,本班幼儿戴小动物头饰,扮成小动物。

  3、准备水彩笔(每人一盒),未涂色的“青菜、萝卜、青草、蘑菇”若干

  (幼儿人数的2—3倍)。

  4、收录机一台,录有“生日歌”的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引人课题。

  教师:“今天小兔过生日,它要邀请我们去做客,你们高兴不高兴?(高兴)那我们带些什么礼物给小兔呢?(蛋糕、玩具、萝卜……)小兔爱吃萝卜,还喜欢吃什么?( 青菜、萝卜、青草、蘑菇……)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颜色的吗?(绿色)“你们见过还有那些东西是绿色的?”

  啊,小兔最爱吃青菜、萝卜……今天我们就各送一种小兔最爱吃的食物好吗?(幼儿自愿选)

  (基本部分)

  2、教师边示范边向幼儿讲解涂色的要领。

  (1)“先选好你要送给小兔的礼物,如青菜、萝卜、青草、蘑菇等,然后想一想它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再拿出相应的笔,涂色时应从左向右,从上往下一笔一笔地涂,而且不能涂到轮廓线外(教师边说边演示)”。

  (2)你们想不想做个礼物送给小兔?“(引起幼儿涂色的兴趣)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集体性指导涂色的方法,引导幼儿练习涂色时应是从左向右,从上往下,不要涂到轮廓线外。

  (2)个别辅导:鼓励胆子小的幼儿大胆操作,帮助能力相对弱的幼儿完成作业,要求能力强的幼儿有所创新地多准备一两件礼物。

  4、评价幼儿作品,让幼儿感觉成功。

  (1)我们每个小动物都准备了送给小白兔的礼物,逐个出示作品,让幼儿欣赏。现在就把这些礼物送给小兔去参加小兔的生日聚会吧,(小兔热情接待客人,并对客人们送的礼物加以鼓励并陈列,)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小兔:“今天,小动物们来参加我的生日聚会还带来这么多我喜爱的礼物,我真高兴,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吧。”播放《生日快乐》歌。小兔和小动物们一起随音乐唱歌跳舞。

活动延伸:

  在美术区放置一些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的轮廓,让幼儿自由选择颜色进行涂色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以游戏的口吻提出为小兔送礼物的绘画主题,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情感动机。全班幼儿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活动之中,他们都想送给小兔最好的礼物,因此都在尽心的按着要求制作自己的礼物,我认为达到了本次活动教学目标。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将亲手制作的礼物送给小兔,将活动推向**,在这样自然流畅的活动里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功和快乐。但也有不足之处,我觉得为幼儿准备的“礼物”有些单一,对能力强的幼儿应给他们进行美的创造空间,如选用几种颜色搭配起来涂色。看来操作活动中不同材料的准备,能为幼儿开阔思路,大胆想象,提供较多动手的机会,否则就会限制孩子的创新能力发展。

37、小班教案《我是桃园小主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乐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2.初步激发“我是桃园小主人”的意识。

  3.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电脑、有关资料、图片

重点指导:

  1.观看图片:整洁的操场、教室等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喜欢吗?为什么?(心情舒畅、给人以美的享受……)老师小结。

  2.观看图片:有垃圾的操场、教室等问:这里都是什么?怎么会有这么多垃圾的?你看了,觉得怎么样?(看见了难受、玩得不开心…...)老师小结。

  3.问: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幼儿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把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筒里。做不乱扔垃圾的标记,挂在各处。看见乱仍垃圾的行为及时提醒、劝止……)师:我们这些小主人真棒,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使我们的幼儿园更加整洁,更加美丽。

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把表达与表现有机的进行整合,为孩子们创设了条件,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树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孩子,把孩子们自己发现的问题交由孩子们自己解决,大家各抒己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达表现自己的认识,让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孩子,孩子与环境发生互动,互相学习,互相感染,真正发挥了幼儿学习主人的作用,使孩子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得到了提升。

38、小班教案《毛毛虫与蚂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听故事,并能够简单复述故事。

  2 懂得团结的力量大。

  3 能够准确认识“毛毛虫”和“蚂蚁”。

  4 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能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且能够准确认识“毛毛虫”和“蚂蚁”

活动准备

  1、音乐律动《蚂蚁搬豆》。

  2、 毛毛虫和蚂蚁的图卡与字卡。

活动过程

  1 教师讲故事《毛毛虫与蚂蚁》,请幼儿认真倾听。并在讲故事过程中出示教具。

  2 故事结束,请幼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简单回忆一下故事。

  3 请幼儿在教师引导下,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4 游戏《小毛毛虫和小蚂蚁》,请幼儿分角色扮演毛毛虫和蚂蚁,一起按照故事情节来进行表演。

  5 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一只蚂蚁搬不动毛毛虫,许多只蚂蚁一起,就可以搬动毛毛虫,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并教导幼儿要团结。

  6 播放音乐《蚂蚁搬家》,请小朋友们即兴表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就是故事稍微有点长,幼儿不易复述,如果将故事内容简化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其中,能够达到寓教于乐,并在游戏中轻松掌握识字内容。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虚心接受好的建议,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39、小班主题教案《我见过的小蚂蚁》含反思

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已见过蚂蚁,对蚂蚁有一定的印象,我想通过这次谈话了解孩子对蚂蚁认识有多少,从孩子已有的经验入手,循序渐进地展开对蚂蚁的探索。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让幼儿对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概括能力。

  3、通过观察、饲养等活动,调动幼儿各种感官的参与,使幼儿初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4、培养幼儿关心小动物、爱护小动物,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的意识。

  5、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及参与活动的积极兴趣,体验主动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蚂蚁课件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围成半周,欣赏课件。

  (二)师幼谈话:

  师:你们看见过蚂蚁吗?在什么地方见过?

  刘:我在我家窗台上见过话多蚂蚁。

  方:我在公园的石柜路上看到很多蚂蚁。它们在搬一条死了的毛毛虫。

  朱:我在教室门口看到过蚂蚁。

  师:说说你们见过的蚂蚁是长得什么样的?

  汪:圆圆的头。

  陈:一节一节白,好像有三节。

  冯:两头大,中间小。

  宋:有两只触角,还有六只细细的脚。

  李:头很大……

  师:蚂蚁的家在哪里?

  众幼:泥洞里

  师:蚂蚁住在泥洞里,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它们呢?

  方:因为它们要出来玩。

  张:有时它们想找吃的,找水唱、……

  师:你们都说得非常好,那我们到幼儿园看一看,找一找蚂蚁好吗?离园回家,你们带爸爸、妈妈也去找一找蚂蚁,明天带给老师看一看好吗?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40、小班教案《我的老师》含反思

活动目的:

  学习讲述人物的方法,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加深幼儿热爱老师的情感。

  培养幼儿与老师之间和睦相处并懂得珍惜。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录音机、歌曲<我的老师像妈妈>、辅导一名幼儿先讲述<我的老师>。

活动过程:

  1.请出被辅导的那一位幼儿讲述<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姓*,她长得很好看,皮肤白白的,眼睛亮亮的,头发又直又长。每天她都早早来到教室,把活动室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她的脾气特别好,特别爱笑……。”

  2.幼儿分组,5人一组,讲述“我的老师”。

  3.游戏“我给老师打电话”,让每位幼儿跟老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增强对老师的感情。

  4.欣赏歌曲《我的老师像妈妈》。

总结分享:

  唱歌《我的老师像妈妈》,进行表演。

活动评价:

  能讲述老师的外貌特征、一日工作和对自己的关怀。

  能用一些词汇进行讲述。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请孩子们谈谈自己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关心宝宝的、老师教会了宝宝什么本领等等。

  设计和组织活动的第一步,是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我在活动的开端,通过老师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对话题有关经验积极联想,打开思路,做好准备。

41、小班教案《我的身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并了解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2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 培养幼儿初步的发散性思维和手口一致的能力。

  4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分清身体器官的位置

活动准备

  1 大的身体挂画。

  2练习卡彩笔。

  3小朋友的照片。

活动过程

  1 找朋友(教师指图,幼儿用手指指自己身体相应的位置并告知幼儿它们名称)

  2 点眼睛点鼻子游戏 教师带领这幼儿做游戏要求幼儿迅速准确的指出五官及身体部位

  3 五官、身体作用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五官、身体部分的作用,要作出相应的动作,如鼻子闻花香。

  4 眼睛眼睛在哪里? 引导幼儿利用身体五官及动作编儿歌。眼睛眼睛在哪里?眼睛眼睛在这里(手指眼睛)耳朵耳朵在哪里?……

  5 看照片 照五官和身体部位

教学反思

  1 这节课用的直接导入,小朋友不容易被吸引。如果换成“看看缺什么”。(画些缺少五官的动物,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2那个照片利用的不好,在挂画前出示照片,问小朋友这是什么(指着五官、身体)

  3身体的作用这环节可以增强些。

42、小班教案《小蚂蚁找粮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练习手膝着地向前、向后爬过不同的障碍物,发展肢体的平衡能力。

  2、萌发不怕困难的勇敢品质,并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3、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4、初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道具:蚂蚁触角、背篓人手一个;红、黄、蓝色海洋球若干;相同颜色的筐子三个;草地三块

  2、场地设置:拱桥一座;小路两条;事先贴好蓝色的座位线

  3、背景音乐:我爱洗澡;蚂蚁搬豆;虫虫飞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热身运动(背景音乐:我爱洗澡)

  师:“蚂蚁宝宝们,早操时间到了,跟着妈 妈一起做运动。今天天气真正好,蚂蚁宝宝起得早,穿上漂亮的花花衣,跟着妈 妈做运动,伸伸臂、弯弯腰、踢踢腿、跳一跳。”

  二、基本部分

  1、配合儿歌练习抬头爬的动作

  (1)导入:

  师:“哎呀!可真累啊,咱们坐下来休息会儿吧,请宝宝们在蓝色的线上坐坐好,蚂蚁宝宝渐渐长大了,必须要学会很多运粮食的本领,今天先跟妈 妈学习运粮食的第一个本领抬头爬,看看妈 妈是怎么做的”。

  (2)教师配合儿歌示范动作:抬头爬

  师:“小手小手往前爬,小腿小腿往前爬,小头小头抬起来,粮食粮食不掉下来”。

  (3)幼儿集体练习动作

  师:“宝宝们,妈 妈说要把头怎样啊?(抬起来)对了,要把小头抬起来,这样粮食才不会从筐里跑出来,我们一起试试看,妈 妈要看哪个宝宝最能干,小头抬的高高的。

  2、创设游戏情境,学习运送粮食的动作

  (1)引导幼儿说出不同颜色的粮食放在同种颜色的筐子里

  师:“请宝宝们爬到蓝色的线上坐坐好,很快我们的蚂蚁宝宝就学会了抬头爬运粮食的本领,爬着、爬着,妈 妈觉得肚子饿了,你们饿吗?就在刚才妈 妈发现那边的草丛里藏了好多好多的粮食,待会我们一起把粮食运回来放在筐子里,好吧?”

  师:“看看,筐子有红色、黄色、蓝色的。红色的粮食放在红色的筐子里,黄色的粮食放在黄色的筐子里,蓝色的粮食放在蓝色的筐子里。”(教师出示三种不同颜色的粮食)

  (2)教师配合儿歌示范动作:倒粮食

  师:“小手小手撑撑地,小腿小腿弯一弯,屁股屁股抬一抬,小头小头点一点,粮食怎么样?(掉下来了),这就是妈 妈要教的第二个本领倒粮食,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3)幼儿集体练习动作1—2次

  3、游戏:小蚂蚁运粮食(背景音乐:蚂蚁搬豆)

  (1)师:“都坐下来吧,蚂蚁宝宝真能干,很快就学会了倒粮食的本领,现在我们可以到草丛里运粮食咯!记住了哦,每次只能运一袋粮食,好出发吧。”

  (2)路遇“大甲虫”,蚂蚁宝宝练习往后爬,一起战胜“大甲虫”。

  (3)评价幼儿运的粮食,及时纠正颜色配对

  师:“运了这么多的粮食!哦,我们就说许多许多的粮食,粮食都放对了。”

  4、幼儿练习爬过有坡度的小桥

  (1)部分幼儿爬有坡度的拱桥,并发现问题,往下爬时粮食就会掉下来。

  师:“好,宝宝们真能干,很快就学会了在平地上运粮食的本领,可是,妈 妈出去运粮食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困难,不仅要走平地,还要走弯曲的小路,过小桥呢。你们怕不怕?(不怕)好,蚂蚁宝宝真的很勇敢!离我们不远处就有一座小桥,赶快爬过来,我们来看看怎么过小桥,哪些勇敢的蚂蚁宝宝拿一袋粮食放进身后的筐里,先来试试看?

  (2)师幼共同解决问题,往下爬时可以往后退或身体侧着爬。

  师:“小蚂蚁们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往下爬时粮食都从筐里跑出来了)想想看,往下爬时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粮食不掉下来?(往后退着下来或身体侧着爬)”个别幼儿示范。

  师:“蚂蚁宝宝真勇敢,我们一起为他们鼓鼓掌,我们也来试试吧!”

  (3)幼儿集体练习过小桥。

  5、游戏:小蚂蚁运粮食回家(背景音乐:蚂蚁搬豆)

  师:“宝宝们这么快就掌握了过桥的本领,现在我们可以运粮食回家喽,我们的家就在那边的山洞里,我们要走小路、过拱桥,记住哦,过桥的时候要一个接着一个往前爬,下桥时要往后退着爬,每次运几袋粮食(一袋),好,出发吧!”

  三、放松活动(背景音乐:虫虫飞)

  师:“我的蚂蚁宝宝真的真的很棒!今天都累了吧,跟着妈 妈休息一下吧!我们一起来放松、放松自己的身体,捏捏脚、捶捶背、揉揉肩。”

活动反思:

  这是小班的一节体育课,我们就想从体育活动的实施原则角度来说说这次活动。

  1、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在练习“手膝着地向前爬、往后爬”这一动作时枯燥且无趣味,那么如何根据小班幼儿体育活动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拟人化”的“小蚂蚁运粮”教学情境,构思了有趣的游戏情节,蚂蚁宝宝跟着蚂蚁妈 妈出门玩、在草丛里发现了粮食,以及把粮食运回家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如:遇到打雷下雨的天气、遇到大甲虫等一系列紧张有趣情节的故事设计。将动作练习融入到情境教学中,在趣味的情境中,“蚂蚁宝宝”时而兴奋、时而紧张、时而又欢呼雀跃,积极愉快地完成了一系列的运动锻炼要求。“蚂蚁宝宝”们无论是跟妈 妈学本领,还是自己练习,再到“实战”热情都很高,始终都在愉悦的氛围里进行身体锻炼,获得了爬行能力的发展。不仅如此,孩子们针对老师运粮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进行自我探索和尝试,找出过小桥下坡时不让粮食掉下来的方法,充分表现出孩子的主体性。本活动中很好地遵循了主体性原则。

  2、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活动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都考虑略高于小班幼儿的爬行水平,教师借助小蚂蚁运粮食的情节,生动的角色扮演有效地将整个活动的不同游戏情节串连起来。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活动的基本部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蚂蚁宝宝”跟着“妈 妈”练习抬头爬的本领,为后来“蚂蚁宝宝”在运粮食过程中不让粮食从筐里掉下来做好铺垫。第二部分,“蚂蚁宝宝”肚子饿了,跟着“妈 妈”到草丛里找食物吃,鱼贯式地跟着“妈 妈”在平地上爬行,遇到了“打雷下雨”情节促使“蚂蚁宝宝”要快速爬行,遇到了大甲虫情节促使“蚂蚁宝宝”要往后退着爬,为后面运粮食过小桥下坡退着往后爬做好铺垫。第三部分,“蚂蚁宝宝”运粮食“回家”要“走小路”“过小桥”,过小桥下坡时粮食会从身后的筐里掉下来,“蚂蚁妈 妈”积极鼓励“蚂蚁宝宝”针对遇到的难题进行自我探索和尝试,想出过小桥下坡时不让粮食从筐里掉下来的好方法,可以退着往后爬或者侧着身体爬下来。每一部分都提出不同动作要求并以不同的游戏情境来完成任务,这样既避免了重复练习动作的枯燥乏味,同时又使活动的难度层层递进,恰切地寻找到孩子爬行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幼儿爬行能力的发展。这很好地体现了体育活动的发展性原则。

  3、多元教育价值的有机整合。孩子年龄越小,他们的运动技能差异会越大,能力较弱的幼儿会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胆怯,不敢尝试。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不仅关注运动技能的提高,还重视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整合了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发展。并关注幼儿的能力差异,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个别具体的指导。不仅如此,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要求孩子把粮食运回家后,要分色存放,这里也自然渗透了科学领域的颜色分类的目标。另外,教师每教授幼儿一个动作要领,都自编了一个短小的儿歌,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帮助幼儿记牢动作要领,是最好的幼儿行动的“伴奏”。因而,这个活动还体现着体育活动的整合性原则。

43、小班教案《我的玩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语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名称及玩法。

  2.学习和同伴分享玩玩具,体验分享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材料准备:

  幼儿自带的玩具

活动设计:

  一、教师谈话引题

  1.教师出示小熊。

  师:今天金老师带来一个我的宝贝玩具,看这是什么?我的小熊是黄色的,圆圆的头,它有黑色的眼睛,还穿着一件漂亮的衣服。

  2.幼儿介绍玩具。

  请小朋友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并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的玩具,说说最喜欢的原因。

  师:现在请小朋友也来介绍你的宝贝玩具好么?先要告诉大家它的名字、它可以怎么玩,再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它。

  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有毛绒绒的玩具,有塑料的小汽车,还有木头做的积木。

  二、分享玩玩具

  1.幼儿分享玩玩具

  师:每个人都带了玩具,我们可以大家一起玩,请你找找好朋友一起玩。

  2.教师小结

  出示玩玩具的照片,幼儿一起观看。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刚离开家中,还没有摆脱“自我中心”,想要把自己最喜欢最宝贝的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有很多幼儿都还不愿意,而这时教师就要用表扬,奖励的方式,激励其他小朋友感受分享的快乐,使他们也产生分享的意愿,在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体会到一起玩的快乐。并且懂得在玩的时候要爱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玩具。

44、小班教案《我的小脸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眼、鼻、嘴、耳的功能。

  2.初步了解保护眼、鼻、嘴、耳这些器官的基本常识。

  3.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激发了幼儿的对脸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摆放四张桌子,分别放有散发香味的花、图书、好吃的水果、能发出声音的乐器等。

  2.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

  一、师生轮唱“五官歌”自然导入活动。

  二、复习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功能。

  1、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进行操作活动。

  玩法:在活动室的后面摆放四张桌子,每张桌上分别放有散发香味的花、图书、好吃的水果及能发出声音的乐器等,让幼儿运用感官去看图书、闻花香、吃水果、听听乐器发出的声音等等。

  (1)交待要求

  指导语:到每一张桌子前面去玩一玩,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用脸上的哪些器官宝宝来发现它们的秘密?

  (2)教师巡回观察幼儿运用感官的活动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地运用鼻子闻闻花香、耳朵听乐器发出的声音等。

  2、幼儿讲述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的经验。

  3、教师小结。

  三、感受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重要性。

  1、播放“小熊是如何造成近视眼”的动画短片,让幼儿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2、通过捏鼻子、捂嘴巴 、耳朵等游戏展开对鼻子、嘴巴、耳朵重要性的讲述。

  四、了解保护眼、鼻、嘴、耳这些器官的基本常识。

  1、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如何保护这些器官?

  2、播放课件,小结保护眼、鼻、嘴、耳这些器官的常识。

  课件内容:经过有臭气的地方需捂住鼻子、有噪音时需捂住耳朵、不大喊大叫、吃东西前先洗手、正确用眼等画面。

  五、以“小裁判”的游戏引导幼儿判断行为的对错。

  玩法:拍摄幼儿在园活动时一些正确或错误用眼、鼻等行为的照片,引导幼儿进行判断对错,以此检验幼儿的经验。

  活动延伸:

  师幼一起玩‘盲人摸象“的游戏。

活动反思:

  1.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上遵循了教育趣味性、实践性、直观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首先是通过师生轮唱“五官歌”自然导入活动,调动幼儿的兴趣;然后是幼儿操作体验学习,接着再通过有趣的动画、直观的课件循序渐进地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

  2.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坚持以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去参与幼儿的学习:

  (1)恰当运用操作法:如何让幼儿对眼、鼻、嘴、耳功能的认识更明确、更清晰呢,如果是以空洞的讲解方式必然会显得枯燥无味,也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我首先采用了“操作法”,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看、听、吃、闻,通过亲身实践,把幼儿对这些感官功能的朦胧意识变为清晰,使他们明确了眼睛的功能是看,耳朵的功能是听等等,既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实现第一个重点奠定基础。

  (2)适时运用谈话法:在幼儿体验完后,马上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本次活动多次采用了此教法,如:在“说这些器官的功能和怎样保护它们”这两个环节中,都是通过此种教法来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整理所获得的知识。在谈话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能够比较完整地说出“我用眼睛看了书”、“我用耳朵听见了玩具的声音”等等。也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说出了“不能用脏手擦眼睛,吃东西前要先洗手”等等保护这些器官的想法。在谈话中我又及时地肯定说得好的幼儿,得到鼓励后,从而带动了其他人的表现欲望。

  (3)合理运用直观演示法:针对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我在活动中还采用了“直观演示”这种教法,通过播放小熊的课件,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认识到这些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播放幼儿生活中一些行为正确已否的课件,贴近他们的生活,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在师幼互动、幼儿与课件互动中,避免了单一、空洞的讲述。从而实现活动的重点,突破本次目标中的难点。幼儿基本了解保护这些器官的一些常识。

  3.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之处:

  (1)虽然有些幼儿会用多种感官去接触每张桌上的物品,但有的幼儿只顾把玩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受时间的限制,导致幼儿操作环节中参与性不够全面。

  (2)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虽然高,发言也比较积极,但幼儿的知识面较窄,经验较少,经常会重复同一个问题,听到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的现象较多,如说这些器官的作用时,这个说:我用眼睛看了书,那个也说“我用眼睛看了书”,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继续丰富他们的经验。

45、小班教案《我吃过的冷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较专注地倾听同伴的谈话,了解别人的谈话内容,表达自己的见解。

  2、能围绕“冷饮”这一话题,学习用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初步了解冷饮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冷饮的包装纸、盒。

  2、小桌子3——4张。

活动过程

  1、游戏:冷饮店。

  在桌子上放着各种冷饮的包装纸、盒,教师与幼儿玩“冷饮店”游戏,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开始,由教师扮售货员,幼儿扮两三位“顾客”来买冷饮。要求幼儿说出冷饮的名称,“售货员”才卖给他,然后“顾客”拿着冷饮坐回座位。接着,请3——4名幼儿扮售货员,分别站在小桌子后面,接待“顾客”,玩法同上,直到每人都买到一样冷饮为止。

  2、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或随意找朋友自由交谈。幼儿根据自己买的冷饮,谈谈它的名称、味道和包装纸、盒的特征(颜色、花纹)。

  3、在群体面前讲话。鼓励幼儿将自己与同伴自由交谈的内容大方地讲给小朋友听,可围绕下列问题谈:你买的冷饮叫什么?是什么味道的?包装纸上有哪些颜色和花纹?

  4、教师用提问方式拓展谈话范围。你还吃过哪些冷饮?你喜欢吃哪种冷饮?为什么喜欢吃这种冷饮?

  (1)教师示范:“我最喜欢吃脆皮的,它的外面包着一层巧克力,一咬脆脆的,里面是冰淇淋,吃到嘴里甜甜的、凉凉的,真舒服。所以,我最喜欢吃脆皮。”

  (2)幼儿日围绕自己吃过的、喜欢的冷饮展开讨论。

活动结束:

  组织幼儿讨论。夏天为什么要吃冷饮?冷饮吃多了会怎么样?教育幼儿不能多吃冷饮,知道冷饮吃多了会伤身体。

教学反思

  夏天很多人都喜欢吃冷饮,幼儿更是如此。一方面冷饮的种类多,口感好;另一方面冷饮能使人感受到一时的凉爽、但借助冷饮降低体温以图清凉是不理智、不科学的,经常使用过冷食物刺激胃会诱发消化系统的疾病。我们正确引导幼儿少吃冷饮,使他们健康、愉快度过炎炎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