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学习1和2》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学习1和2》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学习1和2》反思

1、小班数学教案《学习1和2》反思

【设计意图】

  计算活动是一门比较枯燥和抽象的学科,为了能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更好,我们必须抓住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们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在一次偶然动画片活动时间,孩子们对白雪公主之类的动画片兴趣浓厚,尤其是它们住的城堡、宫殿,幻想自己也能住在其中,于是我设计了《学习2的加法》这节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边拿边说,实现其满足感,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同时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能让幼儿感受和体验计算的乐趣,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保护了幼儿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列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理解加号、等于号的含义。

  2、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城堡图一幅(三层)第一层:鱼塘第二层:花园第三层:水果店

  (1条热带鱼+1条金鱼=1条热带鱼1条金鱼)图一幅

  2、幼儿操作材料(+、=40个,数字1、1、2各40张)、水果用具若干(每名幼儿两种)、水果购物券84张

  知识准备:幼儿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2的组成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复习2的组成

  “小朋友,今天有一个国王要请我们到他的城堡里去做客,我们快快乘上2次列车出发吧,呜呜呜,火车来喽!”

  师:“嘿嘿,我的火车1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

  幼:“嘿嘿,你的火车1点开,我的火车也是1点开。”

  二、登城堡,看图学习2的加法

  1、创设情境(1)“小朋友,看城堡王国到了,(出示城堡图)国王的城堡一共有几层?(三层)国王听说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要考考我们,问题就在城堡里,我们快来登城堡吧。”

  “看,第一层城堡,有什么呀?(鱼)有几条鱼?(1条)今天我们也带来了1条鱼送给国王,我们把它放进去,现在城堡里有几条鱼?(2条)噢,原来1条鱼添上1条我们的鱼变成了2条鱼(教师语气慢)谁再来说一说(请3-4名幼儿来说一说)

  (2)理解“+、=”

  “那我们用一个符号把它们合起来(出示+)你认识它吗?(认识的幼儿给予表扬)

  ‘+’的用处可大了,它要把1条鱼和1条我们的鱼合起来,我们把它放在中间,谁来找一找它的位置(请1名幼儿到黑板上来操作),加号是什么意思来?(几名幼儿回答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

  小结:加号它把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合在一起,它的位置放中间。

  “现在前面是几条鱼(2条)我们把前面的鱼放在这个方格里,后面的鱼放在另一个方格里,小朋友仔细看,(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一样多)

  “也就是相等,我们也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它的名字叫‘等于号’,谁来找找它的位置?(请幼儿来试一试)你来说说‘=’有什么意思?”

  小结:等于号前面两个数的结果和后面的数是相等的。

  “现在我们把小鱼都用数字来表示,也要用上‘+’‘=’,谁来试一试?(1+1=2)他用数字摆出了一个算式,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让幼儿说一说)

  (3)幼儿动手操作

  “小朋友太厉害了,我们快去看看第二层城堡吧,有什么呀?(花)有几种花?(1种花)国王为了欢迎我们,又派人去买了1种花来打扮他的花园,问问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种花?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用一个算式告诉我你的结果,算式中要有数字1、1、2,记得用上‘+、=’,列出式子后放在位上不动。”

  (4)分享、交流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的时间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国王说,这些小客人真聪明,现在国王要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水果券到我这儿来换水果吃,每个小客人两张水果券,一张水果券换一种水果,现在小客人可以去换水果吃了。”

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2的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2、小班数学教案《大和小》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动过程】

  游戏一: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

  游戏二: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游戏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

  香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游戏四: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

  (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

  游戏五:食物变变变

  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问: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

  【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完成后,总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知识理解还是非常准确的。对整个知识的学习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完成的,是知识的学习不感到乏味枯燥。对幼儿表现好的,教师给予及时的奖励,让幼儿有一定的成就感。

  这节课,我感到遗憾的是,有部分幼儿没有机会来表见自己,因为担心幼儿混乱,集体回答问题的机会多余幼儿的个别回答。整个课程让幼儿意犹未尽。

  本次活动设计是从基础入手形成大小相对概念的教学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多角度的、多层面的思维。

  在教学上打破了过去数学课的传统模式,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寓数学教育于语言、游戏之中。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3、小班数学教案《对应》含反思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较为感性的活动。一是以小动物盖房子,引出课题。引导幼儿学习一一对应,对于幼儿而言,通过对比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物品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中让幼儿做对应的操作。二是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提供给幼儿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如狗和骨头(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容易使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幼儿园小班一节数学领域的课,幼儿对动物本身很感兴趣。所以本活动的主要是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一一对应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设计思路:

  一、情境导入 引出主题

  二、 出示图卡 师幼互动

  三、 趣味游戏 巩固知识

  四、 动手操作 活动延伸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2、在操作及游戏活动中,感受对应的关系。

  3、乐于参与集体游戏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大象、牛、兔子、刺猬、猫、木头、小狗、骨头、点图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引出主题

  1、出示"小狗"导入。

  师:今天小狗家要造房子,可是盖新房子要用很多的木头,(在黑板上出示木头随意排列),小狗自己搬不动怎么办呢?

  师:小狗请来了好多小伙伴来帮忙,让我们看看都有谁吧?(刺猬、小花猫、小兔子、牛、大象)

  小结:小狗请来了好多小伙伴来帮忙

  二、出示图卡 师幼互动

  1、师:小狗请来了力气最小的小刺猬来帮忙,一个刺猬一根木头,木头太多了,小刺猬太慢了

  2、师:小狗请来了二只小花猫来帮忙,二只小花猫二根木头,木头太多了,小花猫太慢了

  3、师:小狗又请来了三只小兔子来帮忙,三只小兔子三根木头,木头太多了,小兔子累坏了

  4、师:小狗又请来了四只牛来帮忙,四只牛四根木头,木头太多了,牛也累坏了

  5、师:小狗又请来了力气最大的大象来帮忙,五头大象五根木头,终于所有的木头都搬运完了,小狗的房子盖好了

  小结:好多小动物来帮忙,小狗的房子终于盖好了

  三、趣味游戏 巩固知识

  1、小狗家族邀请小伙伴吃骨头了,但是每一只小狗只能吃一个骨头

  2、教师出示一只小狗,请幼儿对应的拿一个狗骨头,出示二只小狗,请幼儿对应的拿二个狗骨头,出示三只小狗,请幼儿对应的拿三个狗骨头

  小结:小朋友真棒

  四、动手操作 活动延伸

  1、出示操作用具,讲解操作要求

  2、师:依次给小狗找到对应的骨头

  小结:小朋友真棒,每一只小狗都有自己的狗骨头了

教学反思:

  上完后,自我感觉良好,至少是按照自己的设计顺利的完成了!上完后才发现,还是自己的功底太薄,对这一数学思想的领悟远远不够。周主任说得非常有道理,一一对应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是解题时所运用的一种思路,不应当停留在生活中的一一对应,可以在数学中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

4、小班数学教案《大鱼和小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区别物体大小、长短的不同,并能按大小、长短给4个物体排列顺序。

  2、有一定的观察、比较能力。

  3、愿意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3以内的大小比较。

物质准备:

  教具:四条大小不同的鱼。

  学具:剪下《幼儿用书》(P13、14)大小排序卡片,幼儿人手一套;长短不同的纸条若干,排序图。幼儿用书(P7),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鱼儿快乐游。

  1、教师出示四条大小不同的鱼: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教师出示排序板:鱼儿要去参加游泳比赛,要求它们有顺序地排成一条线。请幼儿来帮小鱼排队,并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排队才能有顺序呢?

  3、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引导幼儿将小鱼排在排序图上,从小红旗后面开始排。说说小鱼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启发幼儿思考:除了这样排队,还能怎样排队页时有顺序的呢?再请个别幼儿示范。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去比赛:请幼儿将小动物按大小顺序在排序板上排队。

  2、纸条比长短:请幼儿将4根长短不同的纸条在排序上有顺序地排列。

  3、找一找: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7),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请找出最大的动物,并将它圈起来;找出最长的动物,并在最长的动物旁边画圈。

  三、评价活动。

  1、展示幼儿的操作活动,请幼儿说说按什么顺序排列物体。

  2、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5、小班数学教案《学习3的形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添上”和“去掉”的方法学习3的形成。

  2、感知物体数量的变化及数字的变化,进一步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让 幼儿懂得3比2多1, 2比3少1。

  2、幼儿学会用“添上”和“去掉”的方法学习3的形成。

活动准备

  教具:背景图一幅、3只小鸭、3只小兔、2颗白菜。

  幼儿操作材料:小苹果教具、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2的形成。

  二、幼儿操作小苹果,启发幼儿说出3的形成。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3是怎么形成的吗?老师想瞧瞧你们的操作方法。

  2、教师出示小苹果教具3个,幼儿操作。

  请幼儿取出是苹果数量的代表数字。提问:2个小苹果是怎样变成3个小苹果的?启发幼儿说出:2个小苹果添上一个小苹果就是3个小苹果。幼儿操作苹果…

  三、出示实物图,引导幼儿学习3的形成。

  有2只小鸭在草地上玩,又从水里上来了1只,现在有几只?2只小鸭是怎么变成3只的?

  四、用比较的方法,让幼儿感知数量和数字的多少。

  出示兔子3只、白菜2颗,提问:是兔子多还是白菜多?谁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一只兔子对应着一颗白菜,有一只兔子没有白菜,那么3比2怎么样?2比3怎么样?如果想让另一只兔子也能有白菜吃,那怎样才能使兔子和白菜一样多呢?

  五、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添上”和“去掉”理解数量的变化。

  出示背景图,草地上2只小鸭,水里游着1只,请小朋友让草地上2只小鸭变成3只小鸭,该怎么办?那么2添上1就是几?3只小鸭怎样才能变成了1只小鸭。

  六、出示数字卡片,幼儿操作。

  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数字卡片,2再多1就是数字3,反之3去掉1就是几?然后请幼儿互相操作卡片,再由教师反复考验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七、以游戏的方式,用添上和去掉的方法巩固学习3的形成。

  老是把小朋友分为几个小组活动,每小组为1——4人,请每组的小朋友互相调整一组3人。

  八、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点。请小朋友把每组小成员用添上和去掉的方法,分成每3人一组。

  九、分好组之后,教师组织幼儿做游戏。(在游戏的欢乐中完成课题)

教学反思

  1、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们学习激情很高,互动很好!

  2、这堂教学活动—学习3的形成,我了解到幼儿对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还不是很清楚,通过多次练习,有较好效果。

  3、我发现对于数学活动,我们应该多以游戏和出示教具等实物更加生动、形象的讲解,这样会让幼儿能容易接受,获取知识。

6、小班数学教案《数字1-10》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继续认识、熟悉、分辨数字1-10。

  2.正确感知1至10之类数字的排序。

  3.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大数字卡片1-10

  2.四张实物卡

  3.幼儿数字卡片1-10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欣赏《数字歌》复习数字1至10。

  2.复习数字1-10

  (1)教师出示数字卡,让幼儿认读

  教师:我们请来了几位数字朋友,看看都有谁?

  (2)教师出示实物卡,请幼儿找出相应数量的数字卡并粘贴

  教师: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你把它找出来。

  3.玩游戏“数字蹲蹲”

  (1)介绍游戏玩法:老师选10个小朋友分别拿上1-10的数字卡,教师手拿数字卡1,为游戏开头,如“数字1蹲,数字1蹲,数字1蹲完数字2蹲”“数字2蹲,数字2蹲,数字2蹲完数字3蹲”以此类推,直至10位小朋友全蹲完。

  (2)请全体幼儿分别拿上1-10的数字卡,围成圆圈,集体玩数字蹲游戏。

  4.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能认真 了解幼儿的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幼儿能按教师的要求去找数字。幼儿能在愉快的数字中,边学边玩。效果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幼儿边玩边学。

7、小班数学教案《汤圆》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搓、吃汤圆等活动中学习感知1和许多。

  2、让幼儿知道冬至节搓汤圆、吃汤圆是我们的一种习俗,并喜欢参与这一活动。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环境的创设:把活动室布置温馨的家庭的客厅、餐厅模样(幼儿可围坐在客厅、餐厅的大桌旁活动),在桌上铺上漂亮、整洁的餐巾,摆上几束花。

  2、材料的提供:搓汤圆用的米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垫板、塑料小刀、碟子、湿手巾、小袖套和围兜。

  3、生活经验准备: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冬至时节闽南的一些民俗;学习用橡皮泥搓圆。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一)以妈妈的身份谈话:我们的家布置得多漂亮呀!冬至快到了,今天妈妈要和你们一起搓汤圆、煮汤圆和吃汤圆,好吗?

  (二)检查幼儿的小手是否洗干净,并帮助幼儿套上袖筒、系好围兜。

  二、搓汤圆

  (一)师操作示范

  1、出示大米团,告诉幼儿这是一块米团,妈妈要变个魔术,把它变成许多小米团。

  2、示范将米团搓长、切成许多小米团。示范时结合语言提示,引导幼儿观察米团的变化,并说出来。如:搓呀搓,搓呀搓,米团变成什么样了?(变瘦了,变长了)切呀切,切呀切,大米团变成许多小米团。

  3、示范、讲解搓汤圆的方法,并启发幼儿逐一点数,看看妈妈搓了几个汤圆,引导幼儿观察一个一个汤圆合起来是许多汤圆。

  (二)幼儿动手操作

  1、提出活动要求:

  (1)妈妈这里有许多的米团,等会每个小朋友都可以自己来取一份。

  (2)搓汤圆时要注意卫生,不可用小手抓头发、挖鼻孔或抓其他东西,手脏了可用湿手巾擦一擦。

  (3)数一数、比一比,看看谁搓的汤圆多。

  2、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并进行适时的指导。

  (1)可以先把一块大米团米团分成几块小米团,再把小米团搓成汤圆。

  (2)可以边搓边数,看看自己搓了几个汤圆。引导幼儿看看一个一个汤圆合起来就是许多汤圆。

  (3)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看看各自搓的汤圆有什么不一样(如大小、形状等),比一比谁搓的汤圆多。

  3、请幼儿把搓好的汤圆交给阿姨,并协助收拾工具和材料,洗洗手。

  三、煮汤圆

  组织幼儿在安全的地方观看阿姨煮汤圆,并进行自由交谈,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吃汤圆

  轻声播放歌曲〈卖汤圆〉,师与幼儿一起围坐在一起吃汤圆,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并适时向幼儿介绍闽南地区冬至节的一些习俗。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8、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2、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

  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9、小班数学教案《规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按照物体的规律进行推理,并能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2.能主动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美。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ppt 编织绳 小鱼

活动过程:

  一. 情境导入今天小猫过生日,邀请了小狗小兔和小猴来做客,它们各走一条路,请小朋友来看一看它们走了哪三条不同的路。

  二.发现规律

  1.观察三条路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颜色.形状.大小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观察每个小动物食物的排列规律,请个别幼儿进行回答,横线上应该填什么特征的食物。

  三. 幼儿操作

  1.教师示范,请幼儿认真观察。

  2.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小鱼是排列的。

活动延伸:

  在区域投放不同特征的珠子请幼儿有规律的进行串连。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10、小班数学教案设计《1和许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许多感官引导幼儿认识“1”和“许多”,体验“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2.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倾听习惯。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活动。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即“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活动准备】

  挂图1(森林背景)、活动卡片(狮子一张,狼许多张);主题图2(蘑菇,一个大蘑菇,许多小蘑菇);塑料圈人手一个,糖每人一块。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教师讲故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骄傲的狮子,它每天都要出去显威风,谁都不敢招惹它。有一天,大狮子出去练武,看见一群狼也在那儿练武,它就跑过去对狼大吼到:“你们这些小东西,胆子不小,竟敢跑到我这来,简直是找死,有本事我们来较量较量。”就这样,他们开始了较量,1只狼上来了,被狮子**了,又上来1只狼被狮子**了,1只1只1只……的狼都被狮子**了。小朋友看看现在站起来的是谁?(狮子),是几只(1只),那倒下去的是谁?(狼)有多少?引导幼儿说出“许多”。教师继续将故事:“这时,狼的大哥对它的弟兄们讲,我们刚才是1个1个上去的,现在我们合起来一起上,肯定能够打败狮子,于是,1只狼起来了,1只狼起来了,1只1只……的狼都站起来了,变成“许多”只狼,一起上去和狮子较量,果然把狮子**了,小朋友现在看,倒下去的是几只什么?(1只狮子),站起来的是多少狼?(许多)只狼。

  2、在刚才的故事里,小朋友认识了“1”和“许多”,现在我们一起来用动作表示一下“1”和“许多”。(竖起1只食指表示“1”,张开双臂表示“许多”)。

  3、听口令做动作:教师说“1”,幼儿拍1下手,教师说“许多”,幼儿拍许多下手。

  (二)观察比较,感知“1”和“许多”在量上的关系。

  1、出示蘑菇主题图,请小朋友看看图上有多少蘑菇?(许多)。有多少大蘑菇?(1只);有多少红色的蘑菇(许多),有多少黄色的蘑菇?(1只)。

  2、请小朋友找找教室里哪些东西是“1”?哪些是“许多”?

  (三)组织游戏,师幼互动,感知“1”和“许多”的内在逻辑关系。

  1、圈圈找朋友。

  教师出示塑料圈放在地上:“小朋友看看老师这有多少圈?(许多圈)。:“现在请小朋友一人拿一个圈,边拿遍大声说‘我拿了一个圈’幼儿拿到圈后坐下来,老师问:“我的许多圈哪儿去了?”启发幼儿说出许多圈被小朋友拿走了,许多分成了1个1个……。请小朋友把圈放到地上,在圈里面跳“1”,在圈外面跳“许多”下。

  现在圈儿累了,请小朋友把它送回来吧,边送边大声说“我送了1个圈。”“刚才小朋友每人给老师送了几个圈?(1个),现在老师这有多少圈?(许多),我的许多圈是哪儿来的?(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2、分糖果。

  和刚才的玩法一样,重点引导幼儿说出“许多分成了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活动评价:

  今天和老师做游戏高兴吗?为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本领?(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重点表扬在活动中认真听老师指令的和大胆讲述的幼儿。

  请小朋友吃糖果结束活动。

反思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11、小班数学教案《瓶和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目测的方法比较大小,并练习用重叠和并放的方法进行一一对应。

  2、能积极动脑筋寻找正确的答案。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瓶盖两套:一套为从小到大有盖的瓶子4个,另一套为一样大的有盖的瓶子4个。

  2、杯子和杯盖若干套。

  活动过程:

  一、瓶与盖比多少

  1、 情景导入

  教师:狗妈妈在家大扫除的时候,找出了许多瓶子和盖子,你能帮瓶子找到盖子吗?

  教师:瓶子和盖子谁多谁少?

  2、重叠对应比多少

  教师出示一样大的瓶子和盖子若干,与幼儿讨论。

  教师:用什么办法知道瓶子和盖子谁多谁少呢?

  引导幼儿将瓶与盖重叠对应(一个盖子盖在一个瓶子上),再说说谁多谁少。

  3、并列对应比多少

  教师出示从小到大有盖的瓶子一套,(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与幼儿讨论:用什么办法知道瓶子和盖子 谁多谁少呢?

  教师:如果不用盖子盖瓶子的方法,还有什么办法能找出瓶子与盖子谁多谁少呢?

  引导说出并列对应的方法。

  二、帮瓶子找盖子

  1、介绍比赛活动

  教师请幼儿观察两组瓶子(一组为从小到大的三套,另一组为一样的三套),请6名幼儿分两组比赛——将盖子盖在瓶子上。

  讨论:哪一组快,为什么?

  2、巡回比赛。

  三、幼儿操作活动。

  帮狗妈妈整理东西

  “看,这里有许多套杯和瓶盖,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找到朋友。”

  活动反思:

  针对小班幼儿来说,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总体上比较满意。活动前,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瓶子和盖子、把玩弄瓶子和盖子,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积累一定的经验,经常见到幼儿对瓶盖的拧、开等动作很感兴趣,这些材料在生活中比较多见, 活动很容易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在活动中幼儿都能动手尝试,在反复的操作中能找出瓶盖和瓶口匹配才能盖上的方法。

  活动结束后.我将活动操作材料投放到区角游戏中,一来让能力弱的幼儿可以得到巩固练习,二来进一步满足幼儿的操作欲望,三来鼓励幼儿留意观察生活中不同类型的瓶子和盖子,发现了奇特的瓶子和盖子,可以带来与同伴一起分享。让幼儿初步产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并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12、小班数学教案《左左和右右》含反思

活动目标:

  能以不同参照物区分左右,并学习看地图找到目标。

  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将目标物事先放入鞋柜中(鞋柜为2层格子状)

  左右地图若干份,如:左3→右2→右4

活动过程:

  1、自我发现:分辨自己身体各部位的左右,说说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吃饭时右手拿筷子,左手端饭碗,骑车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蹬车……。

  2、以自身为参照物寻找周围的左右东西。

  如:请你们找找钢琴在你的哪一边……

  3、游戏“寻宝”中,根据参照物的变换寻找左右。

  幼儿自动分组,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找到目标物,又快又正确的队为优胜。

教学反思:

  通过上这节课,加深了幼儿对不同情况下区分左右的认识。全班90%的幼儿对“以自己为参照物区分左右”能真正的理解和接受。

13、小班数学教案《正方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正方形,感知正方形有4个一样大的角和4条一样长的边。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到正方形物体或正方形物体的某一面。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学具:4根一样长小棒 图形卡片若干。

  2.教具:画有各种图形的图片。

  正方形的实物,如手帕、围巾、魔方、积木。

活动过程:

  1.幼儿操作,拼搭正方形,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⑴比比4根小棒是否一样长。

  ⑵请幼儿用4根小棒给小动物搭个四四方方的家。

  ⑶讨论:小动物的家是什么形状?数一数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⑷教师小结(用正方形彩纸演示):这种四四方方的图形叫正方形。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正方形还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2.出示实物,加深对正方形特征的认知。

  ⑴出示手帕。手帕是什么形状?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⑵出示正方体积木。积木的什么地方是正方形。

  ⑶想一想,找一找,教室里或者家里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形。

  ⑷出示教具图片,逐幅引导幼儿找出每个物体中哪些是正方形。

  3.游戏:练习从众多图形中找到正方形。

游戏名称:

  狐狸找家

游戏玩法:

  ⑴观察场地上哪些圈中是正方形;

  ⑵教师扮狐狸,幼儿扮小鸡,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听到“狐狸来了”的信号,小鸡赶紧躲到贴有正方形的圈中。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14、小班数学教案《白昼和黑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白昼与黑夜的含义。

  2.能正确运用白昼与黑夜的时间词汇。

  3.养成定时作息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白昼黑夜》挂图、《白昼黑夜》游戏卡(见教具盒)。

  《白昼黑夜》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

  活动过程:

  一、感知依次出示《白昼黑夜》中太阳、月亮、星星游戏卡,引发幼儿说出标记图表现的时间。

  师:太阳挂在天空中,说明是白昼还是黑夜?

  月亮、星星什么时候挂在天空中?

  二、讨论

  1.与幼儿讨论白昼小伴侣在幼儿园活动的情景,把白昼区分为早上、上午、中午、下午。

  师:小伴侣什么时候上幼儿园?

  小伴侣在幼儿园都做了哪些事情?

  这些事是在白昼的什么时候做的?

  2.先讨论黑夜活动的情景,再出示《白昼黑夜(一)》挂图。

  师:黑夜里你做什么事情?最后呢?

  关灯了,你敢一个人睡小房间吗?

  你看到什么东西的影子?

  三、分一分

  1.出示《白昼黑夜(二)》挂图,请幼儿进行观察区分。

  教师:图中画的是白昼还是黑夜?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出示《白昼黑夜》操作单,引导幼儿区分并涂色。

  师:下面四幅图中做的事是发生在白昼还是黑夜?

  师:发生在白昼,给太阳涂红色;发生在黑夜,给月亮涂黄色。

  3.教师说活动内容,请幼儿抢答来区分白昼和黑夜。

  活动反思:

  《白昼和黑夜》是关于认识时间的数学活动。本活动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感知白昼和黑夜,并能正确区分和表达。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时间词汇,所以时间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只是需要在活动中通过回忆、梳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由于小班幼儿思维比力形象、直观,为了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表象来加强对"白昼黑夜",尤其是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的具体感知,教师在活动前应结合本班幼儿在园的作息活动进行影像记录。活动中通过形象化的视觉图片,在视听同步的感知体验中,可以较好地资助幼儿对时间分段的感知和认知。

  通过看看说说影子,让幼儿感受到虽然到了晚上,但是白昼周围的事物都在,只是光线变暗了看不清楚了,有的就是影子了。其实晚上并不行怕,看看影子也很好玩。引导幼儿不怕黑,做个勇敢的孩子。

15、小班数学教案《2个和3个》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2和3的数量。

  2.体验寻找和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玩具布偶1个、5种水果图片、图画书《小熊的烦恼》、国王图像1个、圆点卡片(每个幼儿2张)、魔术箱2个。

  活动过程:

  1.寻找2个和3个

  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引导幼儿寻找2个和3个。

  今天,陈老师给宝宝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妮妮。(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妮妮说:“你们好!我叫妮妮,很高兴能够认识你们!”宝宝应该跟妮妮说什么?

  妮妮说:“今天我要带宝宝去旅行,宝宝开不开心!”

  (妮妮)现在请宝宝在位置上坐好,我们出发啦!

  叮咚!水果王国到了,瞧!水果王国里有好多的什么啊?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那些好吃的水果?

  哎呀!水果王国里有这么多水果,看得我眼睛都花了,现在我要请宝宝帮我找水果,找到之后把它们摘下来给大家看一看你摘了几个,然后再把它再下来放进篮子里,我们把摘下来的水果带回家吃,好不好?

  请一个宝宝找一找水果王国里有几个西瓜?

  请一个宝宝找一找水果王国里的苹果有几个?

  哎呀!老师突然好想吃香蕉啊!可是我却找不到它了,请一个宝宝来帮帮我,找一找香蕉有几个?

  请一个宝宝找一找有几个苹果?

  请一个宝宝找一找菠萝有几个?

  2.辨认2个和3个

  幼儿在图画故事中根据教师的提醒辨认2个和3个。

  宝宝摘水果摘的累不累啊?小熊说:“宝宝,宝宝到我家来休息一下吧!”

  宝宝想不想去?

  现在我们来到了小熊家,宝宝看一看小熊家有什么啊?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熊家的墙上有几幅画?

  一起来数一数小熊家有几张椅子?

  小熊家的冰箱有几扇门啊?

  因为宝宝来到了小熊家,小熊非常的开心,于是他一下子从冰箱里拿出了几个冰激凌?

  本来这2个冰激凌是小熊拿来给宝宝吃的,可是他看到那又香又甜的冰激凌,便忍不住“哇呜”一口吃掉了一个,哇,好好吃哦!小熊又忍不住“哇呜”一口吃掉了另一个。这时小熊吃掉了几个冰激凌?

  小熊一下子吃掉了2个冰激凌,突然小熊用手捂着嘴巴大声的叫起来“哎呦!哎呦!痛死我了!我的牙齿好痛哦!谁来帮帮我?”这下小熊可遇到麻烦了,宝宝,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快点把小熊送到医院去吧!医院里有几个医生在给小熊看病?

  宝宝数一数这个盘子里有几个针筒?

  小熊因为吃多了冰激凌,把牙齿吃坏掉了,医生要把小熊坏掉的牙齿拔掉,这样小熊的牙齿就不会痛了。只听见“咚”的一声,一颗牙齿拔了下来丢进了盘子里,又“咚”的一声另一颗牙齿拔了下来丢进了盘子里。这时小熊拔了几颗牙齿啊?

  宝宝真聪明!小熊非常感谢宝宝能够帮助他,连声说“谢谢!谢谢!”

  宝宝应该对小熊说什么?

  3.游戏:送卡片

  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点物匹配。

  刚刚我们在小熊家帮助了小熊,现在我们来到了游戏王国。

  哇!游戏王国里有好多好玩的游戏啊!看!国王来了。国王说“宝宝,你们好!”宝宝跟国王打个招呼吧!

  国王说:“我要带宝宝去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宝宝想不想去?

  (国王)宝宝看一看这张卡片上有几个黑点?

  (国王)宝宝再看一看这张卡片上有几个黑点?

  教师:(国王)宝宝注意啦!我要开始变魔术了,变!变!变!瞧,这个图片上有两个杯子,我就把两个黑点送给它。变!变!变!看,这个图片上有三朵小花,我就把三个黑点送给它。我也为宝宝带来了卡片,现在请宝宝轻轻的把小椅子下面的小篓子拿出来,拿起里面的两张卡片,再把小篓子送回椅子下面,接下来我要请宝宝来送卡片,图片上有两个东西我们就送给它两个黑点,图片上有三个东西我们要送给它几个黑点?

  活动反思:

  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红旗”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6、小班数学教案《方方和圆圆》含反思

  教材分析:

  对小班幼儿来说,生活中可以见到各种图形的物品。本活动从孩子最熟悉的饼干入手,引导幼儿感知方形与圆形的基本特征,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找找说说具有这些特征的物品,最后尝试按其特征分类。本活动从小班幼儿特点出发,层层深入,在让幼儿掌握方形与圆形特征的同时,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活动目标:

  1.感知方形与圆形的基本特征。

  2.能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3.愿意观察发现圆形和方形的物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圆形、方形的饼干,盘子,圆形与方形的图形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方方和圆圆,了解其基本特征。

  1.圆圆的

  (1)请幼儿自由猜想饼干的样子。

  (2)出示圆形饼干,说说这块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3)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还有哪些东西是圆圆的。

  2.方方的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认识方形,并找找、说说身边还有哪些物品是方方的。[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3.小结:圆圆的东西是没有角的,方方的东西通常有四个角、四条边。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具有圆圆的或方方的特征。

  二、品尝饼干。

  1.请幼儿品尝饼干,说说自己手里的那一块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品尝与交流。

  三、按特征分类。

  1.由图形妈妈要找宝宝引入,请幼儿说说自己手中的是什么图形宝宝。

  2.分类。请幼儿分批对图形宝宝分类,并检查。

  四、延伸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圆圆的或是方方的。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各种图形,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老师和小朋友共同操作搭建房屋,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并观察老师怎么样使用统计表进行记录,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活动中我准备各种图形请幼儿拼图,活动效果很好。

17、小班数学教案《2的形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起数数的兴趣。

  2、培养按数取物的能力。

  3、理解“2”的实际意义,在操作的基础上尝试用语言来表达“2”的形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大树、小鸟;

  2、在教室里摆放许多小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小兔来做客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有一种小动物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它是谁?在哪呢?请小朋友快快找找吧!”

  二、展开

  1、体验2的形成

  (1)请幼儿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

  教师:小兔藏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每个小朋友找一只小兔来。

  ——你找到了几只小兔?

  (我找到了一只小兔)。

  (2)请幼儿再找一只小兔

  教师:这一只小兔有些孤单,请小朋友再给它找一个伙伴好吗?

  小兔的伙伴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请小朋友去找找吧!(.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幼儿找到另一只小兔。

  (3)现在你有几只小兔?

  (现在我有2只小兔)

  教师:先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后来又在草丛中找到1只小兔,变成了2只小兔,1添1是几?

  (1添1是2)

  (4)请幼儿复述:1添1是2。

  2、课件感知2的形成

  小兔来我们班做客,我们应该为小兔准备爱吃的萝卜和青菜

  (1)课件播放:

  先请1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再请另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

  1个萝卜添上1个萝卜是几个萝卜?1添1是几?(1添1是2)

  (2)教师用贴绒教具演示2的形成过程:

  先请1只小兔吃1棵青菜,再请另1只小兔吃1棵青菜,

  1棵青菜添上1棵青菜是几棵青菜?1添1是几?(1添1是2)

  3、认读数字2

  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菜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

  幼儿认读数字2,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

  4、理解2的实际意义。

  (1)问2能表示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草,还能表示2个什么?

  小结:2能表示所有数量是2的物体。

  (2)课件播放若干数量是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2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

  播放音乐,请幼儿在教室里寻找能够用2来表示的物体.

  教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物体能够用2来表示,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去找找吧,

  音乐停止,到老师身边来说给小伙伴听,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8、小班数学教案《修路》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修路

小班数学活动:

  修路

活动目标:

  1、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2、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尝试拼合图形。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用硬纸板制成一条“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土坑”,镂刻下来的图形涂上颜色即成“石块”。(将个别圆形、正方形两等分)

  2、兔妈妈胸饰。

活动过程:

  1、游戏“做夹心饼干”,复习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教师扮成兔妈妈,幼儿扮成小兔。

  教师:“天气太冷了,兔奶奶生病了,我们去看望她好吗?”

  教师:“我们带点什么去好呢?”

  游戏“做夹心饼干”,要求将图形标记贴在胸口,找一个贴相同图形的幼儿做朋友,最后要说出做的是什么形状的夹心饼干。

  2、引起幼儿玩“修路”游戏的兴趣。

  教师:“做好了夹心饼干,我们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到兔奶奶家要经过一条小路,可是这条小路坏了,怎么办呢?”

  3、幼儿“修路”,辨知图形。

  教师先带领幼儿观察一下小路有哪些图形,然后请幼儿拿“石块”一一对应地嵌入小路的“土坑”中。

  3、尝试组合图形。

  启发幼儿想办法把两块半圆形的“石块”和两块长方形的“石块”嵌入“土坑”中。

  4、游戏“踩石头”。

  教师:“小路修好了,我们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不过在过小路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玩个踩石头的游戏,我拿出什么形状的图形,你们就去踩什么形状的“石头”并说出这是什么形状。“

  5、到兔奶奶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9、小班数学教案《一和许多》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一和许多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认识区分“1”和“许多”。

  3.知道“1”和“许多”的分合关系。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钢琴、一位老师、一幅大挂图、一个小篮子、几个苹果和橘子、一个面包、与幼儿数量同样多的小红帽、与幼儿数量同样多的插花、一扇假大门

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

  小朋友,请你跟我做(一位老师弹歌曲《小红帽》,幼儿跟老师做律动)。小朋友,刚才是什么儿歌呀?对,是小红帽。昨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了小红帽的故事,有一天小红帽去看外婆,经过大森林的时候碰到了大灰狼,大灰狼骗了小红帽,把小红帽和外婆给吃了。最后是猎人打死了大灰狼,救出了小红帽和外婆。

  2.认识“1”和“许多”与它们的分合关系

  今天外婆给小红帽打电话了,外婆说:“小红帽,来看看外婆吧,外婆想你了。”于是,妈妈给外婆准备了许多礼物,让小红帽拿给外婆。看,这是什么(拿出一个面包)?老师手里有几个面包?小朋友看看妈妈还准备了什么(拿出一个苹果)?老师手里有几个苹果?小红帽说:“妈妈,一个苹果太少了,你在拿出几个苹果吧!”(老师分4次拿苹果,每次只拿一个,每拿完一次就提问‘老师手里有几个苹果’)。小朋友看看现在一共有多少苹果呀(引导幼儿说有许多苹果)?这许多的苹果是由刚才一个一个的苹果组成的,所以,一个一个的1可以组成许多。小朋友,跟老师说一遍‘一个一个的1可以组成许多’。(老师再拿出5个橘子)小朋友,这是些什么?老师这里有多少橘子?(把面包、苹果、橘子放在小篮子里)小红帽拿着妈妈准备的一个面包、许多苹果和许多橘子去看外婆了。

  小红帽走啊走啊,有走到了那片大森林,小红帽害怕了,她怕在遇到大灰狼。于是,她问小朋友:“小朋友,你们可以一起和我去看外婆吗?”小朋友,你们想和小红帽一起去看外婆吗?小红帽听到小朋友愿意和她一起去看外婆可高兴了,她说:“谢谢你们,请你们也戴上小红帽吧!”(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小红帽)小朋友,老师这里有多少小红帽?(请每位小朋友拿一顶)现在小朋友头上戴了多少小红帽?老师手里还有小红帽吗?刚才老师手里的许多小红帽被小朋友拿走后,就变成一个一个的了。所以,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1。小朋友,跟老师说一遍‘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1’。小朋友戴好你们的小红帽,我们一起出发吧!

  3.巩固

  (墙上挂着大挂图,上面插着花)小朋友,这里有花哦,看看有多少花呀?我们采些花给外婆送去吧!每个小朋友只采一朵花。(在小朋友采花时提问个别幼儿‘你采了几朵花’)小朋友,现在你们手里有几朵花啊?草地上还有花吗?它们都在哪了?对,草地上的许多花都被小朋友采走了,变成小朋友手了一朵一朵的花了。许多分成了一个一个的1。小朋友,现在请你们把花都放到老师的篮子里吧!篮子里现在有多少花?小朋友手里还有吗?刚才小朋友手里一朵一朵的花现在变成了篮子里的许多花了,一个一个的1可以组成许多。小朋友,我们继续走吧!

  4.延伸活动

  (到了外婆家,一位老师扮外婆,开门。)外婆见来了这么多小朋友,可高兴了,于是给小朋友出了一个问题。她问:“小朋友,在你们家里见过什么是一个的东西,什么是许多个的东西?”(请幼儿回答,最后老师总结)外婆听到小朋友找到这么多一个的东西和许多个的东西,夸奖小朋友真聪明!她又说:“小朋友,在外婆家的周围还有许多东西是一个的和许多个的,我们一起出去找找吧!(看挂图,自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20、小班数学教案《圆形和方形》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新鲜事物感兴趣,教师利用这一特点,用一些色彩鲜艳的教玩具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利用幼儿对游戏感兴趣的特点,在游戏活动中掌握知识点。通过家长和学校的配合,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圆形和方形的东西。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数学游戏。

  2、能用视觉、触觉正确感知圆形和方形。

  3、能按图形的形象特征进行分类。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视觉、触觉正确感知圆形和方形

  活动准备

  圆形和方形的东西若干;百宝箱;熊猫和猴子的头型盒(猴子的嘴是圆形的,熊猫的嘴是方形的);圆形和方形的“饼干”;圆形和方形的塑料拼图

  活动过程

  1、引入:熊猫和猴子过生日,老师和小朋友准备去参加生日宴会。

  2、感知圆形和方形。

  (1)老师准备了许多圆形和方形的礼物,看小朋友能否说出它是圆的或方的,然后把这些礼物送给熊猫和猴子当礼物。

  (2)、喂饼干。

  百宝箱里有许多“饼干”,请小朋友拿着圆形的饼干喂猴子(猴子的嘴是圆形的),方形的饼干喂熊猫(熊猫的嘴是方形的)。

  (3)、圆形和方形宝宝回“家”。

  熊猫和猴子请小朋友帮忙,把圆形和方形宝宝送回“家”。[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圆形宝宝送回圆形家,方形宝宝送回方形的“家”,并且要注意“家”的大小。

  3、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

  地上有圆形和方形两个图形,老师说:“小孩小孩真爱玩,跑进圆形跑回来”小孩就跑进圆形再回到位置上,若老师说:“小孩小孩真爱玩,跑进方形跑回来”,小孩就跑进方形再回到位置上。

  4、结束:小朋友再在操场上找找圆形和方形的物体。

  活动延伸:

  1、 小朋友在家、在超市或其它地方看见了圆形或方形的东西能准确说出来。家长给于判断他是否说正确了。

  2、 拼图。用一些几何图形拼出各种图案。能说出这些图案里哪些是圆形哪些是方形。

  教学反思

  1、本次教学活动投放了“饼干”“图形宝宝回家”两种自制材料后,幼儿对它们非常感兴趣,大部分幼儿能准确说出哪是圆形,哪是方形能用视觉,能用触觉感知圆形和方形,能用视觉、触觉感知圆形和方形。两种自制材料安全、卫生,颜色鲜艳,能锻炼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饼干”自制材料还能扩展到认识长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

  2、本次活动幼儿非常感兴趣,通过各种游戏让幼儿让幼儿掌握了知识点,教学效果好。

21、小班数学教案《数学匹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7以内的实物数量和数字。

  2、能正确目测数群,并将数字与实物匹配。

  3、积极愉快地参与数物拼板游戏活动。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磁性图片,3-7的实物卡若干、数字卡若干。

  2、学具第一、二、三组:剪下幼儿用书第21页中数物拼板卡片,放在小筐子中。第四、五、六组:

  幼儿用书第26页,数字印章,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目测数群,并按数量分类。

  教师出示3-7的实物卡片,引导幼儿目测实物,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它们有多少个?幼儿分别说出实物相应的数量。接着,教师启发幼儿把相同数量的卡片放在一起。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其余幼儿与教师共同观察并验证其正确性。

  按数匹配实物。

  教师出示3-7的数卡,启发幼儿将数卡与相同数量的实物卡相匹配。幼儿观察数卡并说说:这里有什么?是什么数字?幼儿一一讲述后,教师再引导幼儿尝试把相同数量的数字和物品放在一起。先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要求幼儿边操作边用语言讲述:几个××,我送数字几做你的朋友。

  2、操作活动。

  第一、二、三组:数物拼板游戏。

  引导幼儿观察残缺的实物和数字卡,目测实物数量,说说:图上有什么?(.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有多少?让幼儿根据实物数卡找到相应的数字,拼成完整的卡片。

  第四、五、六组:

  (1)引导幼儿看数字添画相应的圆点和实物。

  (2)观察实物数量,引导幼儿在方框中印数字、画短线。

  3、评比活动

  幼儿间相互观摩,交流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进行简单的评比,对收拾操作材料快且整齐的幼儿进行表扬。

  活动建议

  将数物拼板放在数学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进行操作游戏活动。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始我创设了情境“帮鞋子找朋友”,让幼儿从关注自己脚上的鞋子出发,通过观察,使幼儿知道脚上鞋子有两只,两只鞋子是一样的,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在“帮鞋子找朋友”环节中,请幼儿根据手里的单只鞋子到很多鞋里去找另一只一样的鞋子。在出现问题后,及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讨论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帮助幼儿解决了特征混淆的问题,使幼儿知道一样颜色、一样花纹、一样大小的两只鞋子是一双鞋子,丰富了一双的概念。在操作环节:材料的设计考虑到了鞋子大小花纹一样颜色不同、颜色花纹一样大小不同、颜色大小一样花纹不同,这几种在操作材料中都显示出来,由于在前面“找鞋子”环节中幼儿出现了问题,幼儿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操作中都能正确成双配对鞋子。整个活动,老师的指导有针对性,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有效的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最后环节“鞋子碰碰舞”,提供给幼儿的鞋子在颜色、款式、大小上有了帅选,方便幼儿在“碰碰舞”中快速寻找到和自己手中一样的鞋子的朋友,游戏中并不断和旁边小朋友交换不同的鞋子。以游戏形式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和成长。

22、小班数学教案《认识1和许多》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多种感官认识“1”和“许多”。

  2、认识“1”和“许多”,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

  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口语表达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1和许多》

  活动准备:

  创设游戏宫情景(停车场、红灯笼、提供数量是“1”和“许多”的物体)小兔胸饰每人一个,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正好,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到游戏宫去玩一玩,看一看。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

  二、认识“1”和“许多”

  1、发门票

  “游戏宫到了,可游戏宫不能随便进去,要有门票才能进去。”师问:“你们有门票吗?”(没有)“那妈妈有票吗?”(有)“有多少?”(‘许多’反复说三遍)

  提出要求:现在妈妈把票发给宝宝,你们要告诉妈妈你拿到了几张票?票发完后问:“妈妈手中有票吗?有几张?还有的票呢?

  小结:许多的票可以分成一张一张的票,也就是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2、进游戏宫

  提出要求:进游戏宫时不拥挤,请宝宝们把票交给游戏宫的老师后才能进去(待幼儿全进去)。师问:“宝宝们,你们的票呢?”(全都交给游戏宫的老师了)有多少呢?(许多)

  小结:一张一张的票收起来放在一起就变成了许多张票,也就是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1)观察停车场

  师问:“停车场里有什么?(一辆大汽车,许多辆小汽车)

  (2)观察灯笼

  你们看,游戏宫上面挂着什么?他们一样大吗?有几个大的?有几个小的?

  三、区别“1”和“许多”

  请小朋友找找看游戏宫里什么东西只有一个,什么东西有许多?

  四、游戏:兔妈妈和小兔子

  师:妈妈要看哪只小兔子最能干,看看妈妈跳几下?再听一听妈妈敲几下鼓?

  现在妈妈要看看那只小白兔听的清做的对,妈妈敲一下鼓宝宝就挑一下;妈妈敲许多下宝宝就要跳许多下。(幼儿反复练习)接着妈妈说:“你们看,菜地里有多少个萝卜?(许多个)现在请宝宝每人拔一个萝卜”(强调每人拔一个)。问:“你们手上有几个萝卜?”(1个)师:“请兔宝宝把萝卜放进篮子里。”(待萝卜全放进篮子)问:“篮子里有多少萝卜?”(许多个)

  小结:许多萝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萝卜,一个一个的萝卜放在一起又成了许多许多的萝卜。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在游戏宫里玩了游戏,还学了本领,知道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许多个可以分成一个一个。宝宝们都很能干,现在我们抬着大萝卜开着汽车回家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能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猴子摘桃游戏给幼儿参与互动,教师分发头饰给每个小朋友,让他们了解1的意思,又通过猴妈妈带小猴摘桃子,然后放回大篮子变成许多,这样小朋友可以理解什么是许多,许多可以分1个1个,1个1个也能和起来成许多。我用生活中的东西让他们去描述1和许多,这样反复练习,使孩子的语言能力有所提高

23、优秀小班数学教案《1和许多》含反思

  活动准备:

  1、池塘里有一条大鱼、许多条小鱼,一只鸭妈妈、许多只小鸭,一只青蛙、许多小蝌蚪。

  2、大树一棵,多个苹果。草地一片,多朵小花、一只蝴蝶。

  3、兔妈妈头饰1 个,小兔头饰若干、萝卜若干、筐子一个。

  4、小兔跳、树上许多红苹果音乐磁带。

  优秀小班数学教案《1和许多》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戴头饰做兔妈妈,幼儿戴头饰做小白兔)

  师:今天天气真好,你们想出去郊游吗?放音乐《郊游》,边听音乐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给孩子提供一种轻松的活动氛围,以游戏形式,使幼儿能容易进入角色。)

  二、引导幼儿初步认识1和许多。

  宝贝们,看咱们到了什么地方啦。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池塘)

  你们仔细观察,看到什么?

  有多少只大鸭子?(1只)

  有多少只小鸭子?(许多只)

  有几条大鱼?(1条)几条小鱼?(许多条)

  你们真棒,每个幼儿都发现了这么多秘密。

  继续启发幼儿进行观察,想一想池塘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一个和许多来表示。让幼儿完整的说出什么有一个,什么有许多。

  (小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幼儿创设直观的形象,使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给于孩子肯定、及时的表扬。)

  鸭子、小鱼、小青蛙、小蝌蚪他们在水里游来游去真好玩呀,让我们去看看前面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三、继续出发来到果园。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并且说出一棵树上有许多个苹果。

  动手操作:让每个幼儿都摘一个苹果,然后再放到筐子里。树上有许多苹果,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苹果。把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播放树上许多红苹果的音乐磁带)

  (亲自体验、亲身感受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四、从生活中寻找数学。

  小朋友想一想、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或活动室内,哪些物体只有一个,哪些物体有许多。

  例如:我们班有一位教师和许多幼儿。我有一张嘴有许多颗牙齿、我有一个头许多根头发-----

  (使幼儿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体会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

  五、拓展延伸:

  小兔子们,今天快乐吗?妈妈也为你们高兴。你们知道一个一个合起来成了许多,许多个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你们真能干,回家的时候找找你家里什么东西是1个,什么东西有许多。

  教学反思:

  老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还要善于认真反思,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在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反思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24、小班数学教案《学习3以内的数数》含反思

  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3以内的数数。

  2、学习单位量词,了解数的实际意义。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4、欣赏并理解故事,能在集体前复述故事。

  5、在仔细观察图片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讲出故事的大概情节。

  准备:小猪洗澡的图片,1-5圆点卡片和数字卡片。

  过程:

  一、看图说话

  1、出示图片,你们找找看图片上那些东西只有一样?(请幼儿上来边点边说,教师总结)

  小结:一只小猪、一个水桶、一块肥皂、一条裤子……

  2、那你们再看看那些东西是有两样?(让幼儿个别回答,说出物品的单位量词。如果幼儿一开始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帮忙提醒。)

  3、图片上有数字"1"和数字"2"表示的东西,(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你们看看有没有用数字"3"表示的呀?(幼儿个别回答)

  二、认识数字

  1、刚才你们找到图片里有一只小猪,一块肥皂,那你们看看这张原点卡片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啊?为什么?(教师出示圆点卡片。)(用"1"来表示,因为有一个圆点。)

  2、很棒,我这里还有两张原点卡片,你们找找谁是这两张卡片的好朋友?(幼儿个别上来操作)

  三、编数数歌

  1、好,现在老师有一首很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学呀?(想)

  2、教师范念:你数1,我数1,1只小猪来洗澡;你数2,(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我数2,2条毛巾擦擦背;你数3,我数3,3滴水珠淌下来。

  3、好,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幼儿个别回答,教师总结)

  4、你们一起来跟我念一遍儿歌好不好啊?(好)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3以内的数数,还学了数数歌,你们回家帮这首数数歌编一套动作,明天来幼儿园告诉我好不好啊?(好)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3以内的数,幼儿可以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数量卡,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这个环节中都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此次活动非常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25、小班数学教案《数数》含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接触并认识了数字,初步懂得数的实际意义。本活动旨在通过按数捡蛋、数蛋、玩“偷蛋”、帮鸡妈妈数蛋等游戏形式,让幼儿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并能排除大小、颜色、排列形式等因素的干扰,学会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不漏数,说出总数。

  点评:教师的选材和设计思路好。《指南》指出:幼儿对基数意义的理解是从他们的数数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正是数数,特勋是数数的动作以及对动作的反思起到了一座桥梁的作用——帮助幼儿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集体活动,在游戏中本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学会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点评:老师拟定的巨标较恰当,把“乐意参与集体活动,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目标。数学较为抽象。小班幼儿学习数学需要老师创设游戏的情景,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才能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乐意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认识了数字1—5,幼儿有初步的点数经验。

  2.物质材料:小老鼠头饰,大篮子6个,小篮子30个,蛋宝宝(熟的鸭蛋、鸡蛋);一排或两排的蛋盘每人一个,绘有不同数量蛋的卡片30张,“仓库”3座,大黑板一块,1—5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捡蛋”——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

  (1)自由捡蛋。要求:捡一个数一个;捡的蛋应和篮子上的数字一致。

  (2)提问:你捡了几个蛋?(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检验幼儿捡的蛋是否和数字对应。)(3)再次捡蛋。要求:声音响亮,边捡边数,并把蛋盘的每个洞洞都填满。

  点评:教师注重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的环境。布置一片草地,草地上有许多蛋,准备的蛋盘可以装2—5个不等的蛋。蛋盘的洞和上面贴的数字一样,引导幼儿按数字捡蛋,渗透按数取物。让幼儿在捡蛋过程中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幼儿非常感兴趣。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教师通过提问和再次捡蛋进行指导,促进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准备的蛋大小不一,让幼儿感知数数是不受大小限制的。

  2.“数蛋” ——学习有序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

  (1)集中点数:盘里的蛋有几个,一边点一边数。

  (2)引导思考:我也捡了很多蛋蛋,可是我数来数去,怎么也数不清,谁来帮帮我?

  (3)师幼交流:发现一排蛋盘点数的顺序——从最前面的开始数。

  (4)引导思考:我发现有的蛋盘和我的不一样。这种两排的蛋盘、圆形的蛋盘该怎么数呢?

  (5)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两排蛋盘的点数顺序——一排一排地数;圆形蛋盘的点数顺序—一顺时针方向数,不重复数。

  (6)小结:不管蛋怎么排,有序地数数可以避免数错。

  点评:数学活动一般是属于高结构的内容,教师在此环节先选择退位,请幼儿来帮老师数蛋,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然后再出示不同排列形式的蛋,以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数蛋,体现了由浅入深、逐步提高难良的教学原则。

  3.游戏:《小老鼠偷蛋》——进一步巩固5以内数的点数。

  (1)教师介绍玩法、规则:当听到“睡着了”时,小朋友要闭上眼睛。

  (2)师幼共同玩游戏“小老鼠偷蛋”,启发幼儿数数自己的蛋是否被老鼠偷吃了,进一步巩固手口一致的点数方法。

  点评:此环节教师设计了《小老鼠偷蛋》的游戏,进一步巩固手口一致的点数方法,调动幼儿反复数数的兴趣,并有机渗透比较多与少,引导幼儿说说被小老鼠偷走蛋后,你手里的蛋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少了几个?

  4.游戏:《帮鸡妈妈数蛋》——进一步学习点数排列方式不一的数量物。

  (1)送蛋:请幼儿将蛋盘里的蛋数一数,并送到相应数字的仓库里。

  (2)幼儿点数卡片上的蛋:鸡妈妈生了多少蛋?请你们帮助它数数好吗?数好了也将它放在相应的仓库里。

  (3)小结:不管蛋怎么排——紧紧地挨在一起,或是间隔的,或是躲在后面的,或者装在不一样形状的盘子里的,小朋友都能将它们有序地数清楚,并放在相应的仓库里。鸡妈妈很开心,谢谢小朋友们!

  点评:此环节教师再次设计了游戏情节,以帮鸡妈妈数蛋的形式进一步巩固点数不同排列方式的蛋,调动幼儿反复数数的兴趣,并渗透归类摆放,同时又提高难良——从点数实物蛋过渡到点数卡片上的蛋,因为卡片上后排的蛋只能看到一部分,需要幼儿认真观察和正确点数。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得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活动B标。

  活动反思:

  首先第一环节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语言领域、社会领域有机整合在一起,如设计了儿歌导入,因为儿歌《手指头变魔术》不仅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还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点数。

  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主要用了以下教学方法进行,并获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第二节环和第三环节我用情景创设法和游戏法: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选择了情景教学法。整个活动我创设了动物园游玩这个大的情景,让幼儿从开始到结束都置身在情境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活动分为观看动物---喂小兔子吃东西----吃串串这三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第一个活动我让幼儿从观看看动物用PPT动物图片展示的方法,让幼儿学习点数5以内的实物,后两个活动是幼儿游戏操作环节,帮助幼儿巩固运用点数知识。

26、小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加法》含反思

【设计意图】

  计算活动是一门比较枯燥和抽象的学科,为了能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更好,我们必须抓住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们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在一次偶然动画片活动时间,孩子们对白雪公主之类的动画片兴趣浓厚,尤其是它们住的城堡、宫殿,幻想自己也能住在其中,于是我设计了《学习2的加法》这节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边拿边说,实现其满足感,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同时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能让幼儿感受和体验计算的乐趣,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保护了幼儿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列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理解加号、等于号的含义。

  2、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城堡图一幅(三层)第一层:鱼塘第二层:花园第三层:水果店

  (1条热带鱼+1条金鱼=1条热带鱼1条金鱼)图一幅

  2、幼儿操作材料(+、=40个,数字1、1、2各40张)、水果用具若干(每名幼儿两种)、水果购物券84张

  知识准备:幼儿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2的组成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复习2的组成

  “小朋友,今天有一个国王要请我们到他的城堡里去做客,我们快快乘上2次列车出发吧,呜呜呜,火车来喽!”

  师:“嘿嘿,我的火车1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

  幼:“嘿嘿,你的火车1点开,我的火车也是1点开。”

  二、登城堡,看图学习2的加法

  1、创设情境(1)“小朋友,看城堡王国到了,(出示城堡图)国王的城堡一共有几层?(三层)国王听说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要考考我们,问题就在城堡里,我们快来登城堡吧。”

  “看,第一层城堡,有什么呀?(鱼)有几条鱼?(1条)今天我们也带来了1条鱼送给国王,我们把它放进去,现在城堡里有几条鱼?(2条)噢,原来1条鱼添上1条我们的鱼变成了2条鱼(教师语气慢)谁再来说一说(请3-4名幼儿来说一说)

  (2)理解“+、=”

  “那我们用一个符号把它们合起来(出示+)你认识它吗?(认识的幼儿给予表扬)

  ‘+’的用处可大了,它要把1条鱼和1条我们的鱼合起来,我们把它放在中间,谁来找一找它的位置(请1名幼儿到黑板上来操作),加号是什么意思来?(几名幼儿回答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

  小结:加号它把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合在一起,它的位置放中间。

  “现在前面是几条鱼(2条)我们把前面的鱼放在这个方格里,后面的鱼放在另一个方格里,小朋友仔细看,(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一样多)

  “也就是相等,我们也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它的名字叫‘等于号’,谁来找找它的位置?(请幼儿来试一试)你来说说‘=’有什么意思?”

  小结:等于号前面两个数的结果和后面的数是相等的。

  “现在我们把小鱼都用数字来表示,也要用上‘+’‘=’,谁来试一试?(1+1=2)他用数字摆出了一个算式,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让幼儿说一说)

  (3)幼儿动手操作

  “小朋友太厉害了,我们快去看看第二层城堡吧,有什么呀?(花)有几种花?(1种花)国王为了欢迎我们,又派人去买了1种花来打扮他的花园,问问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种花?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用一个算式告诉我你的结果,算式中要有数字1、1、2,记得用上‘+、=’,列出式子后放在位上不动。”

  (4)分享、交流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的时间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国王说,这些小客人真聪明,现在国王要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水果券到我这儿来换水果吃,每个小客人两张水果券,一张水果券换一种水果,现在小客人可以去换水果吃了。”

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2的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27、小班数学教案反思《认识1和许多》

  【活动意图】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数与量的概念理解很少,孩子们能区别1个物体,但对于许多的认识就很少,为了让孩子们从感官和事物上正确区分1和许多,我准备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1”和“许多”,初步学会辨别1个和许多个物体,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学会用语言表达1个XX,许多个XX。

  小班数学教案反思《认识1和许多》

  【活动准备】

  游戏宫门左右各一扇,左门有一个红色的圆,右门有许多个绿色的圆;门票若干(分别画有一个圆和许多个圆);《木偶剧场》门牌一个,木偶兔头饰一个,积木搭建的菜地一片,萝卜卡片若干,篮子一个,纸飞机若干,音乐磁带;鼓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这个地方就是游戏宫,小朋友们请做好,开动我们的小汽车,出发吧!嘀?(教师同幼儿随音乐做开车状)

  师:游戏宫到了,不过这游戏宫不能随便进去,要有票才行,小朋友请等一会,老师去给你们买票。

  二、认识“1”和“许多”

  1、发门票:师问:“看老师手中的门票有多少?”(引导幼儿多说几遍“许多”),那小朋友手中有票吗?将教师手中的门票发给幼儿人手一张。师提问:老师手中还有票吗?那刚才许多的票哪去了呢?

  师小结:原先老师手里许多的门票现在变成一张一张的分给了小朋友。

  2、看门票:那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你们手上的票一样吗(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一个红色圆点、许多个绿色圆点。

  3、对比游戏宫门上的标记

  请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票上的标记对应进入相应的门。

  4、进游戏宫

  提醒幼儿进入时不拥挤。两位老师分别在门内收票,等小朋友进入后,教师收齐门票,提问幼儿:你们还有门票吗?老师这里有票吗?有多少?

  师小结:老师把你们手中一张一张的票收起来放在一起又变成了许多的票。所以说:“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三、和木偶兔做游戏

  到达《木偶剧场》出示木偶兔,和木偶兔做游戏,教师扮兔妈妈,幼儿扮兔宝宝,请幼儿观察兔妈妈和兔宝宝的数量,引导说出“1”个和“许多”。请幼儿听鼓声,一声跳一下,许多声跳许多下,集体练习原地跳。帮妈妈拔萝卜,幼儿一人拔一个,放到篮子里观察篮子里萝卜的数量。

  师小结:许多个萝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萝卜,一个一个的萝卜放在一起又变成了许多个萝卜。

  四、游戏结束

  师总结:一个一个放在一起就变成许多,我们还可以把许多变成一个一个的。教师将纸飞机送给幼儿人手一架,到游戏宫外的草地上投飞机。

  【活动反思】

  孩子们能较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活动正确的区分了1和很多,有个别幼儿在第三节游戏活动中表现很随意,没有按照游戏规则来玩,但总体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8、小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2》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让小朋友数一数每个人有几只耳朵,几只手,几只眼睛,几条腿等等,并让幼儿在家中找出数量为2的物品。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2的实际含义,会手口一致的点数2,会从多件物品中取出是2的物品。

  2、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初步感知2的实际含义

  活动准备

  贴绒教具:两个苹果,两朵花,数量为1,2实物卡片,

  学具 :小塑料球每组一筐

  活动过程

  1.教师逐一出示苹果,带领幼儿反复练习,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2.按实物卡片取物,教师出示数量是1或2的实物卡片,幼儿从筐中取出相应数量的塑料球,边取边数,(重点练习取2)

  3.讲解2的含义,[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4.按教师的语言指示取出1或2个塑料球

  5.启发幼儿自己身上或活动室内找找那些物体的数量是2.要求幼儿能大声的回答。(至少1种)

  教学反思

  1、我感到应反复举例说明,让孩子由浅入深进行理解。

  2.对活动课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由适度的自由空间,可以互相找出相应数的实物。孩子可以理解和接纳,因为利用实物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从而使孩子在玩中学习,感到学习是快乐的,而不是一种压力。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通过平时教学时对孩子们的掌握,可以知道每一位小朋友掌握知识的快慢从而进行因材施教,以至于达到用自己最小的支持达到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3)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调节课堂气氛,比如:有的孩子上课爱打瞌睡,讲一些小故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

  通过活动过程,孩子们快乐的学会了要学的知识,但有个别学生对新知识掌握不牢固,今后在讲课需要反复的训练,以达到每位孩子都能掌握住新知识。

  4.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我应该反复的做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游戏,以加深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

29、小班数学教案《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迁移整理已有经验的能力,逐步促进幼儿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初步理解组成的意义。

  活动难点:概括5以内各数组成情况,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活动准备:

  教具(大房子图一间2层、数卡“1”3张,“2”2张、“3”一张,表示分合意思的符号四个)

  学具(操作分合学具出现不同结果的记录纸、房子图10张,人手2套1-5的数字卡、宝贴)

  活动过程:

  重点讨论 --> 幼儿迁移运用 --> 集体交流 --> 结束活动

  1、 重点讨论

  A、 目标: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 ”,理解组成的意义。

  B、指导:

  a、出示房子图,引导幼儿将相应数字布置上去,如屋顶上是2,下面2个房间里分别是1和1;

  b、将房子拿掉,请幼儿讲讲2、1、1是什么关系,该怎么念,引出“ ”:分开、合起来的意思。!出自:快思老.师!

  c、同法学习“3”的组成。重点是体会3有2种分法。

  2、 幼儿迁移运用

  目标:在前一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迁移整理5以内各数的组成的经验,并用数字表示。

  指导:a、教师介绍玩法

  b、幼儿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在房子图里有数字表示

  3、 集体交流:

  目标:整理有关5以内各数的组成经验

  指导:(1)幼儿介绍,教师有序排放5以内各数的组成卡片。

  重点指导幼儿体会把一个数分成2份,这2份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数。

  (2)在结果出来后,引导幼儿观察,列出每一个数字分的方法记录情况,

  问:记录每个数字分的方法从2-5有些什么变化?

  (体验:记录越来越多 --> 分的方法越来越多)

  4、 结束活动

  (1)小结有关数的组成的一些经验,激发幼儿下次活动的兴趣;

  (2)肯定活动中有进步的幼儿。

  课后反思:

  本课的新知教学部分分为三部分:教学5的组成,教学4、3、2、1的组成,巩固练习。其中以教学5的组成为重点环节,主要以启发引导教学为主,有效地落实本节课的重点,而2、3、4的教学在学习5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这一点也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而教学5的组成,也是按照学生操作---提出困惑---再次操作 ---介绍分析式、读法---找规律等逐步展开的,体现了建构知识的一般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展开的,渗透数学知识结构间的有序严谨的思想。

30、小班数学教案《学习感知3以内的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手口一致点数3以内的数,并能准确说出它的总数。

  2、学习感知3以内的数量,引导孩子给数群匹配相应数量的圆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学习感知3以内的数量,给数群匹配相应数量的圆点。

  活动准备:

  教具:一张草地背景图,图上有三座小房子;磁性教具:(分别为1只小鹿、两只小兔、三只熊猫的数群卡,耳罩、围巾、帽子)

  学具:与幼儿人数相同的数群卡片(1—3不同数量的礼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手口一致的点数3以内的数。

  教师出示教具:今天的天气真好,森林里游戏的小动物可多啦!小朋友们看看,都来了些什么动物呢?第种小动物有多少? 教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小结:一共有1只小鹿、两只小兔、三只熊猫,我们通过点数就知道数到最后一个数就是它的总数。

  教师:冬天来了,小动物们好冷,老师给它们准备了一些保暖的东西,看,(出示实物)(让孩子逐一点数并说出总数:一个耳套,两条围巾,三顶帽子。)

  小结:我们通过点数知道有个耳套,两条围巾,三顶帽子,把这些保暖的东西送给小动物,你想把什么送给小动物呢?

  二、通过给小动物送礼物,学习感知3以内的数量。

  1、引导孩子学习等量数群卡匹配:你觉得一个耳套应该送给谁呢?你为什么觉得一个耳套应该送给一只小鹿呢?

  小结:一只小鹿和一个耳套的数量是一样的,所以把一只耳套送给一只小鹿。

  2、用同样的方法点数感知两只小兔、三只熊猫分别和两条围巾、三顶帽子数量一样多。

  教师引导幼儿小结:我们给一只小鹿送了一个耳套,给两只小兔送了两条围巾……

  3、学习数群卡与相应数量的点卡匹配。

  小动物们收到礼物都想回家了,我们送他们回家好吗?它们的家在哪里呀?(出示三栋房子)这里有三栋房子,究竟哪栋房子是小鹿、小兔、小熊的呢?)这些房子一样吗?有什么标记?你觉得一个圆点、两个圆点、三个圆点的房子是谁的?为什么?

  4、引导幼儿小结:一个圆点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1的物体,两个圆点可以表示……

  三、操作活动,进一步让幼儿感知3以内的数量。

  1、我们班的小朋友很棒,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礼物呢!看看你们的凳子底下都藏着什么礼物?都有多要,拿出来看一看,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出自:屈;老.师"

  2、教师对个别进行提问:XX,你收到了什么礼物呀?有多少呢?

  四、引导幼儿收拾操作材料。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3以内的数,幼儿可以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数量卡,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这个环节中都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此次活动非常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31、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和下》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激起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2、在游戏中,能正确找到自己的上、下位置,让幼儿知道上下的含义以及上下的相对性。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背景:平面房子图,猴、熊手偶,狗、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1、表演故事:《懒惰的猴子》,老师与保育员分别扮演小猴和小熊,用手偶给幼儿表演。

  听故事:懒惰的猴子

  有一天,小猴和小熊玩完会屋休息,小猴抢先躺在了下铺。并说:“我累了,不想往上爬,你上去吧。”小熊便说:“这是我的铺,你上去。再说,我这么胖,怎么爬上去?”小猴还是不听,小熊把它扔了上去。

  2、提问:

  A、小猴玩累了,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

  B、小熊是怎么说的?小猴听了吗?

  C、小熊生气了,把小猴扔到哪里去了?(下铺)

  3、让幼儿能清楚地辨别和正确说出:上面、下面的方位词,并会做手势(往上指、往下指)。

  二、1、议论:

  A、你看见过自己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放在上面的吗?

  幼1:灯泡吊在房顶上。

  幼2:钟挂在墙上。

  .....

  B、放在下面的东西有吗?你知道为什么放下面吗?

  幼1:我的床是上下层的,我睡在下层。

  幼2:鞋子放在床下面,放在床上脏呀?<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2、老师小结:

  A、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上面有头、手等。

  B、以近处物体为方位的上下位置:自己的上面有天空、太阳等,下面有地、小草等。

  三、游戏活动:《小狗和小猫》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小猫的房子在上面,小狗的房子在下面。

  2、让幼儿别人扮演小狗和小猫,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

  3、看谁找到有快又好,表扬找对房子的幼儿,给最快的挂金牌。

  4、游戏进行二、三次,小结,游戏结束。

  四、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草地上,利用草地上的滑梯、木屋等,让幼儿自由组合,继续做游戏。

  活动反思:

  通过上课、反思,我意识到本次活动有不足之处。在整个活动中,一个环节向下一个环节过渡时,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不应过多的去牵着幼儿走,让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看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掌握差异,以对个别没掌握的幼儿进行巩固辅导。

32、小班数学教案《花儿朵朵》含反思

  活动生成:

  每当孩子们散步经过花圃时,看见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他们都情不自禁地叫道:“老师,红颜色的花,黄颜色的花,真多啊!”“1朵、2朵、3朵……”因此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用活泼生动的情景教学法,让幼儿在有趣、形象的“游万花园”的情景中学习按颜色分类、配对,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

  发展幼儿对花朵色彩、数量的感知;幼儿能尝试简单的分类;体验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红、黄、绿纸花若干;红、黄、绿圆点即时贴若干;平衡木、做小河的彩布条;音乐磁带《郊游》;纸杯制成花状,花心分别为红、黄、绿。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今天我们要去万花园玩玩。瞧,我们必须先过小桥,再跨过小河,才能进入万花园。让我们一起出发吧!幼儿随着《郊游》的音乐出发去万花园。

  二、捡花

  1.走进“万花园”

  师:地上这么多漂亮的花朵,我们快来捡花朵吧!

  幼儿分散捡花朵,老师参与幼儿活动。

  2.感知1和许多师:瞧,我也捡了几朵花。你们来帮我数一数吧!

  幼儿数不清,能力强的幼儿就说:“老师捡了许多花。”让幼儿比较1和许多。

  3.请幼儿把花朵贴在自己的衣服上(让幼儿贴花朵,一是练习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二是为在下面活动中幼儿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别人花朵的数量奠定基础。)师:瞧,你们都变成花宝宝啦!

  老师提问幼儿:你开了几朵花?有哪些颜色的花?

  三、送花儿回家

  1.师:现在花朵该回家啦,我们把她们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颜色的篮子?红花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绿花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

  2.幼儿把花朵送到相应颜色的篮子里。如果老师发现有送错的花朵,请幼儿自己纠正。(幼儿第一次尝试按颜色分类。;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个别幼儿有分错的现象,老师加以引导。)

  四、找朋友

  1.引导幼儿按照纸杯花心颜色去粘贴相同颜色的花瓣。

  师:瞧,那里还有些白色的纸杯花,他们的花心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请小朋友们根据花心的颜色去粘贴和它相应的花瓣。

  引导幼儿可以用红、黄、绿圆点做花瓣,并强调一片花瓣贴一个圆点。

  幼儿每人拿一只纸杯花,找相应的圆点来装饰。

  (让幼儿用粘贴的方法,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这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并让幼儿第二次进行颜色配对练习。)

  五、回家,活动结束师:今天我们来到万花园,做了好多事情,你们真能干!现在让我们带着小花回家吧!

  播放音乐《郊游》,原路返回。

  教学反思:

  从活动中看到孩子对教学内容掌握得很好,在操作的环节已经反映出来,在游戏的时候孩子们也玩得非常开心,在今后的课程中,还应该更多的以游戏形式来组织才符合孩子的兴趣,但是在活动中,老师说的过多,今后的教学要放开,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自己探索。

33、小班数学教案《学习6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看图列算式,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

  2、熟悉理解“又来了”“一共”“走了”“还剩”的实际意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

  3、相互出应用题给同伴猜加法还是减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米老鼠手偶、1只小熊6只、背景图一张、幼儿用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铃(复习6以内的组成)

  师:嘿嘿嘿我的小铃碰2下,你的小铃碰几下?

  幼:嘿嘿嘿你的小铃碰2下,我的小铃碰3下.、、、、、、

  小结:刚才我们把6以内的组成都复习一遍了,我们小朋友都很棒,自己来鼓励一下。

  二、学习6的加法减法

  好我们来看看今天谁要和我们做朋友?(米老鼠)今天我要来考考你们看谁本领最大。

  1、1只小熊高高兴兴地来了,可是它一个人太没劲所以它又叫来5只小熊,现在一共有几只小熊?你用什么方法算的?(1+5=6)那你怎么知道是加法呢?因为它里面说又来了、一共这就是说越来越多了,所以要用加法算。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在这一题上来编出另外一道加法题和两道减法题。(5+1=6)(6-1=5)(6-5=1)

  小结:我们发现吗这四道题目都用到了数字1、5、6。而且这两道加法题就像老师以前说过它应用了加法交换律,所以只是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得数不变。其实这就是三数四题。

  3、接下来再来看看从小熊身上还可以编出那几道算术题。(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如有6只小熊2只熊弟弟戴着帽子,还剩下几只小熊没戴帽子?(6-2=4)反过来问就变成另一题啦,我谁来试试。(6-4=2)同时在得出两道加法题。2+4=6、4+2=6

  小结:嗯,我们小朋友真棒。我们知道6可以分成2和4,6-2=4、6-4=2。

  4、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和傍边朋友一起来编算术题,看看哪一组本领最大,哪一组编的最好。

  3只小熊头上戴着花,还有3只小熊头上没有花,一共有几只小熊?为什么?3+3=6接着得出6-3=3

  三、游戏:玩转盘

  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谁最最快,教师说出算术题孩子在转盘上转,看谁的动作最快答案又准确。活动延伸幼儿书写6的加减算术题。

  活动反思:

  在学习6的加减法时,我首先复习了6以内的组成,目的是为学习6的加减法做铺垫,利用拍手碰球的游戏把孩子们很快引入学习中来。我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活动场面。由小熊来班中做客的画面,引出教学内容。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认真观察图画,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首先让孩子们把小熊分成两组来观察,问一共有多少只小熊?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孩子还是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时候教师应该在孩子解决的过程中,让孩子体验到事实就是一种摆法而已,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通过复习组成,并引导孩子联想,看到一组还能想到哪组,这样有助于孩子在看到1+5=6的时候马上可以想到5+1=6。还可以让孩子举例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得数是6的“好朋友算式”。对于本次活动下来,绝大部分的孩子基本能掌握,那么老师就应该选择“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引导孩子思考计算的过程,从而导入借助6的组成计算加减法,否则孩子很容易停留在自己已经会了计算结果上,而不去考虑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在孩子表述他用实物来算的时候,应及时引导升华为,因为1和5组成 6,所以1+5=6结合情境,引导孩子们理解图意,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接下来让孩子们运用知识的迁移结合情境图独立地解决得数是6的加法问题,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让孩子们思考,看着小熊身上的不同之处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这样便出现了两道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并让孩子们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看图解决问题的能力。留给孩子们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习灵活地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思维,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孩子们的学习兴致较高,只是由于放得太开了,有的孩子说不到点上。所以活动中孩子们对加法的理解比较透彻。但对减法的理解,还有个别学生分不清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原因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理解减法的时间较少,对减法部分还应该让孩子充分的说说一图两式的列式根据,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时间应该相应减少。

34、幼儿小班数学教案《认识1和许多》含反思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精心设计的若干个生动有趣的小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其中,每个游戏中都蕴涵着针对性较强的独立知识点,与此同时,各个游戏之间仍体现着循序渐进式的连带关系。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较扎实和透彻地掌握有关1和许多的知识。

  活动一、我们去郊游

  活动目标:

  认识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知道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

  1、积木围成的池塘,池塘里有一条大鱼,许多条小鱼。一只青蛙,许多只小蝌蚪。

  2、树模型一个,树上挂着一只大鸟,多只小鸟,多个苹果。

  活动与指导:

  1、谈话引出课题:"今天的天气可真好,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教师与幼儿一同统计活动的人数,让幼儿明确知道只有一个老师,有许多个小朋友。)

  2、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池塘)

  3、池塘里有什么?(鸭子、小鱼、青蛙、小蝌蚪)有多少只大鸭子?(1只)有多少只小鸭子?(许多只)有几只青蛙?(1只)几只小蝌蚪?(许多只)然后继续启发幼儿进行观察,想一想池塘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一个和许多来表示。

  4、小朋友围坐在大树下休息,引导幼儿观察并且说出树上有一只大鸟、许多只小鸟;一棵上有许多只鸟、许多片树叶、许多个苹果。

  活动二、小猴儿摘桃子

  活动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活动准备:

  小猴头饰、桃树模型。

  活动过程:

  1、小朋友扮演小猴儿,围着桃树唱歌、跳舞。并引导他们说出"树上有许多桃子。"

  2、请每只小猴子摘一个桃子,边摘边说"我摘了1只桃子。"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3、小猴子们每人举起手中的桃子,大声说出:"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活动三、我把小熊送回家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理解--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

  活动准备:

  教师将多只玩具小熊散放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里、房子模型1个。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小朋友们,小熊乐园里的熊宝宝们都出来做游戏了,可是它们太贪玩、走得太远了,现在,它们找不到回小熊乐园的路了?让我们每个小朋友把1只小熊送回家好吗?(小朋友每人抱起1只小熊,然后每人说一遍:"我找到了1只小熊 --- ")

  2、请小朋友轮流把自己的小熊送到"小熊乐园"里。并请每名小朋友说一遍"我把1只小熊送回家"。

  3、最后,请小朋友观察现在的"小熊乐园",引导他们说出"1只1只小熊合起来就是许多只小熊,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活动反思:

  孩子们能较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活动正确的区分了1和很多,有个别幼儿在第三节游戏活动中表现很随意,没有按照游戏规则来玩,但总体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5、小班数学教案《1和许多》

  活动目标:

  1.能区别“1”和“许多”,并会用“1”和“许多”表述。

  2.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鸭妈妈头饰;香蕉若干;糖果若干;大篮子一个;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引入,发现“1”和许多;

  1.出示一只鸭妈妈的头饰,师:今天我鸭妈妈要带小鸭子们到小熊家做客,你们看,有几只鸭妈妈,几只小鸭子?引出一只鸭妈妈,许多只小鸭子。

  2.教师带小鸭子到小熊家,边走边念儿歌:一只鸭妈妈,许多小鸭子,摇摇摆摆去哪里?一只鸭妈妈,许多小鸭子,要去小熊的家里。小熊小熊忙不停,忙着准备送大礼。

  3.师:小熊家到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参观小熊家吧。播放课件,请幼儿观察家里的摆的食物。例如:家里有一个大蛋糕,许多小蛋糕。一个红色杯子,许多个绿色杯子„

  二、创设情境“小鸭子们送礼物”知道一个一个实物组成许多实物。

  1.师:小鸭子到小熊家做客有没有带礼物呢?幼:有,带了香蕉。师:鸭妈妈也带了一个香蕉要送给小熊,那你准备几香蕉要送给小熊呢?幼:我准备一香蕉要送给小熊。

  2.师: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把准备好的香蕉送给小熊吧。请幼儿动手送香蕉,并幼儿尝试说:我送一个香蕉给小熊。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教师小结:小鸭子每人只送一个香蕉给小熊,但是一个一个香蕉合在一起就变成许多个香蕉。小熊收到许多香蕉真是太感谢小鸭子了。

  三、游戏“小熊送礼物”知道许多实物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实物。

  1.师:小熊也准备了礼物要送给小鸭子们,你们看。(出示棒棒糖)师:这里有几根棒棒糖啊?幼:许多棒棒糖。师:小熊为什么要准备许多根棒棒糖?幼:因为要分给每一只小鸭子。

  2.师:小熊要把许多根棒棒糖送给小鸭子,每只小鸭子只能拿一根棒棒糖,请幼儿拿棒棒糖并尝试说:我拿一根棒棒糖。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点评幼儿操作结果。师小结:小熊把许多根棒棒糖一根一根的送给了小鸭子,每只小鸭们都收到了一根棒棒糖。

  活动结束:

  时候不早了鸭妈妈要带小鸭子回家去了。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老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还要善于认真反思,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在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反思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36、小班数学教案《糖果屋》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2.尝试运用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进行自由拼贴。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重建糖果屋”情景图片。

  纸面教具:《糖果屋》。

  材料准备: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操作课件,初步了解房屋的基本结构和形状

  ——糖果屋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屋顶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二:放情景图并操作课件,令幼儿进一步认识图形

  —重建糖果屋的屋顶需要用到什么形状的糖果?

  ——请你从一堆糖果中找出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糖果吧。

  三:出示教具,鼓励幼儿运用几何图形拼贴糖果屋

  1.发放纸面教具及材料“胶水”,鼓励幼儿运用几何图形自由拼贴。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互相欣赏构建作品并交流。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37、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2个和3个》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2和3的数量。

  2.体验寻找和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玩具布偶1个、5种水果图片、图画书《小熊的烦恼》、国王图像1个、圆点卡片(每个幼儿2张)、魔术箱2个。

  活动过程:

  1.寻找2个和3个

  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引导幼儿寻找2个和3个。

  今天,陈老师给宝宝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妮妮。妮妮说:“你们好!我叫妮妮,很高兴能够认识你们!”宝宝应该跟妮妮说什么?

  妮妮说:“今天我要带宝宝去旅行,宝宝开不开心!”

  (妮妮)现在请宝宝在位置上坐好,我们出发啦!

  叮咚!水果王国到了,瞧!水果王国里有好多的什么啊?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那些好吃的水果?

  哎呀!水果王国里有这么多水果,看得我眼睛都花了,现在我要请宝宝帮我找水果,找到之后把它们摘下来给大家看一看你摘了几个,然后再把它再下来放进篮子里,我们把摘下来的水果带回家吃,好不好?

  请一个宝宝找一找水果王国里有几个西瓜?

  请一个宝宝找一找水果王国里的苹果有几个?

  哎呀!老师突然好想吃香蕉啊!可是我却找不到它了,请一个宝宝来帮帮我,找一找香蕉有几个?

  请一个宝宝找一找有几个苹果?

  请一个宝宝找一找菠萝有几个?

  2.辨认2个和3个

  幼儿在图画故事中根据教师的提醒辨认2个和3个。

  宝宝摘水果摘的累不累啊?小熊说:“宝宝,宝宝到我家来休息一下吧!”

  宝宝想不想去?

  现在我们来到了小熊家,宝宝看一看小熊家有什么啊?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熊家的墙上有几幅画?

  一起来数一数小熊家有几张椅子?

  小熊家的冰箱有几扇门啊?

  因为宝宝来到了小熊家,小熊非常的开心,于是他一下子从冰箱里拿出了几个冰激凌?

  本来这2个冰激凌是小熊拿来给宝宝吃的,可是他看到那又香又甜的冰激凌,便忍不住“哇呜”一口吃掉了一个,哇,好好吃哦!小熊又忍不住“哇呜”一口吃掉了另一个。这时小熊吃掉了几个冰激凌?

  小熊一下子吃掉了2个冰激凌,突然小熊用手捂着嘴巴大声的叫起来“哎呦!哎呦!痛死我了!我的牙齿好痛哦!谁来帮帮我?”这下小熊可遇到麻烦了,宝宝,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快点把小熊送到医院去吧!医院里有几个医生在给小熊看病?

  宝宝数一数这个盘子里有几个针筒?

  小熊因为吃多了冰激凌,把牙齿吃坏掉了,医生要把小熊坏掉的牙齿拔掉,这样小熊的牙齿就不会痛了。只听见“咚”的一声,一颗牙齿拔了下来丢进了盘子里,又“咚”的一声另一颗牙齿拔了下来丢进了盘子里。这时小熊拔了几颗牙齿啊?

  宝宝真聪明!小熊非常感谢宝宝能够帮助他,连声说“谢谢!谢谢!”

  宝宝应该对小熊说什么?

  3.游戏:送卡片

  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点物匹配。

  刚刚我们在小熊家帮助了小熊,现在我们来到了游戏王国。

  哇!游戏王国里有好多好玩的游戏啊!看!国王来了。国王说“宝宝,你们好!”宝宝跟国王打个招呼吧!

  国王说:“我要带宝宝去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宝宝想不想去?

  (国王)宝宝看一看这张卡片上有几个黑点?

  (国王)宝宝再看一看这张卡片上有几个黑点?

  教师:(国王)宝宝注意啦!我要开始变魔术了,变!变!变!瞧,这个图片上有两个杯子,我就把两个黑点送给它。变!变!变!看,这个图片上有三朵小花,我就把三个黑点送给它。我也为宝宝带来了卡片,现在请宝宝轻轻的把小椅子下面的小篓子拿出来,拿起里面的两张卡片,再把小篓子送回椅子下面,接下来我要请宝宝来送卡片,图片上有两个东西我们就送给它两个黑点,图片上有三个东西我们要送给它几个黑点?

  活动反思:

  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红旗”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8、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2的形成》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起数数的兴趣。

  2、培养按数取物的能力。

  3、理解“2”的实际意义,在操作的基础上尝试用语言来表达“2”的形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7、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课件:大树、小鸟;

  2、在教室里摆放许多小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小兔来做客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有一种小动物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它是谁?在哪呢?请小朋友快快找找吧!”

  二、展开

  1、体验2的形成

  (1)请幼儿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

  教师:小兔藏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每个小朋友找一只小兔来。

  ——你找到了几只小兔?

  (我找到了一只小兔)。

  (2)请幼儿再找一只小兔

  教师:这一只小兔有些孤单,请小朋友再给它找一个伙伴好吗?

  小兔的伙伴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请小朋友去找找吧!

  幼儿找到另一只小兔。

  (3)现在你有几只小兔?

  (现在我有2只小兔)

  教师:先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后来又在草丛中找到1只小兔,变成了2只小兔,1添1是几?

  (1添1是2)

  (4)请幼儿复述:1添1是2。

  2、课件感知2的形成

  小兔来我们班做客,我们应该为小兔准备爱吃的萝卜和青菜

  (1)课件播放:

  先请1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再请另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

  1个萝卜添上1个萝卜是几个萝卜?1添1是几?(1添1是2)

  (2)教师用贴绒教具演示2的形成过程:

  先请1只小兔吃1棵青菜,再请另1只小兔吃1棵青菜,

  1棵青菜添上1棵青菜是几棵青菜?1添1是几?(1添1是2)

  3、认读数字2

  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菜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

  幼儿认读数字2,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

  4、理解2的实际意义。

  (1)问2能表示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草,还能表示2个什么?

  小结:2能表示所有数量是2的物体。

  (2)课件播放若干数量是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2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

  播放音乐,请幼儿在教室里寻找能够用2来表示的物体.

  教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物体能够用2来表示,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去找找吧,

  音乐停止,到老师身边来说给小伙伴听,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39、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轮子》反思

  活动目标:

  1、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

  2、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玩具车幼儿人手一辆、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师示范教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去玩具城的兴趣

  1、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2、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

  2、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么办呢?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集体验证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五、延伸

  1、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40、小班数学教案《排序和分类》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与发现物品之间的相同特征。

  2、能按物品的大小进行排序,并能说出排序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3、积极参与数学分类与操作活动,初步学会按物品的用途分类,懂得整理与收拾操作教具,初步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意识。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1、能按物品的大小进行排序,并能说出排序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2、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幼儿常见的吃的、玩的、用的玩具和材料若干,如常见的水果、蔬菜、饼干、小蛋糕、棒棒糖、糖葫芦、积木、布娃娃、七巧板、汽车、插塑玩具、各种服饰材料、分类筐。

  2、知识准备:请家长带幼儿参观超市,初步知道“服饰”的概念。

  活动过程

  1、游戏:“服饰超市有什么”。

  (1)教师出示各种玩具和自制材料,引导幼儿说说这些物品的名称,并说出其用途(吃的,玩的,穿的)。

  (2)我们班要增设一个服饰超市,请小朋友帮老师布置“服饰超市”好吗?小朋友想想,我们的服饰超市里有哪些东西呢?这里有这么多的商品,哪些商品才能放到”服饰超市”里呢?

  (3)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总结幼儿的发言,引导幼儿可按物品用途进行归类。

  (4)认识与制作分类标志:“吃的(嘴巴图)”、“玩的(小朋友在玩的图)”、“穿的(小朋友穿衣服的图)”。

  (5)给物品按用途分类。

  请幼儿看标志给物品分类,说说摆放的理由,并请其他幼儿评价摆放的结果,看看哪些物品摆放的不对,为什么。难点:装饰物的分类(属于服饰类)。

  2、给“服饰”分类。

  (1)请幼儿观察“服装超市”里的物品,说一说都有什么物品。

  (2)现在超市里有许多商品了,但是太多太乱了,我们给他们分类再摆好它,好吗?

  (3)出示几个专柜:帽子、上衣、裤子、裙子、鞋子、袜子、装饰物。请幼儿认识专柜名称,讲述分类的方法。

  (4)请幼儿给“服饰超市”里的商品按专柜进行分类摆放。

  (5)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方法,摆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摆?

  3、给“服饰”商品按大小分类。

  (1)请幼儿观察每个专柜里的物品摆放是否整齐?物品品种和大小不同,可不可以想办法再摆得整齐些?

  引导幼儿用大小排序的方法给不同品种的物品进行排序。

  (2)“服务员”摆放商品,给每种商品按大小排序。

  (3)请幼儿说说摆放商品的方法;先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如:短裤“,再按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4)请“商店总经理”作巡查,给每个专柜的服务员评分,看谁摆的整齐。

  4、伸活动:“服饰超市”开张啦!

  请幼儿扮演顾客和服务员进行买卖游戏。

  活动反思

  该活动的操作材料与游戏角色都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幼儿特别感兴趣。我们利用实物和图片,让幼儿进行操作和游戏,幼儿能边操作边讲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游戏设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操作材料有趣、便于操作,幼儿积极投入。在游戏与实际操作中,幼儿的逻辑思维、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归类能力、讲述能力都有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