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面条、面条、煮煮煮》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面条、面条、煮煮煮》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面条、面条、煮煮煮》反思

1、大班音乐教案《面条、面条、煮煮煮》反思

  活动前评析

  通过“三八妇女节”我为妈妈做件事主题活动延伸到活动区制作面条,并且学着妈妈煮面条的样子,幼儿对面条下锅前、中、后的各种状态进行了讨论,在这个音乐欣赏活动中,将三首名曲让幼儿进行分辨和感受,与煮面条的过程融合在一起,感知音乐的旋律、给幼儿带来的情绪情感的体验。

  活动目标

  1、在了解煮面条的基础上,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2、能理解音乐的性质,根据音乐内容进行表现。

  活动准备

  1、生活中煮面条的经验;

  2、音乐盘、录音机、图片(没煮前的面条,放在锅里的面条,水沸后的面条)

  活动过程

  一、回忆表现的对象

  1、集体交流

  师:你们见过爸爸妈妈煮面条吗?

  面条没煮之前是什么样儿?(引导幼儿说出硬梆梆,直楞楞的,脆脆的等词汇)

  面条下锅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慢慢变软,变弯)

  水开了,面条又变成什么样子了?(绕来绕去,面条粘在一起)

  面条煮好了,还要做什么呢?(加调料让面条更好吃,还要记住关火,对幼儿适时进行安全教育)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好听的曲子,小朋友们仔细地听,这些曲子表现得是什么,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二、倾听与想象

  1、第一遍:倾听与感受

  提问:这曲子好听吗?那你们觉得有几段?(三段)

  小朋友的耳朵真灵都听出来这首曲子有三段。

  第一段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呢(雄壮有力很有节奏)

  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慢、柔、舒缓)

  第三段有什么样的感觉?(越来越快,让人听了很兴奋、很激动)

  师小结:阮老师觉得这首曲子很像我在家煮面条的过程,第一段雄壮有力就像没煮的面条一样硬梆梆,直楞楞的,第二段很慢很柔就像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音乐节奏越来越快一听就像在锅里打结的面条绕来绕去的。

  我们边听音乐边把它画下来吧。教师在三张白纸上进行三首曲子不同的线条描绘。"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幼儿可以跟着音乐用小手和教师一起进行描绘。

  2、第二遍:倾听与匹配

  阮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图,请你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应该放在这在3段中的哪一部分呢?

  3、第三遍:倾听与匹配------请幼儿根据音乐贴相应的图,并想象动作。

  (出示图片2:放在锅里的面条)提问:这一张呢是什么样的面条呢?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

  (出示图片1:没煮前的面条)提问;这一张是什么样的面条呢?(硬梆梆的直愣愣的,像没下锅的面条)应该放在哪儿呢?你觉得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呢?

  (出示图片3:水沸后的面条)最后一张图片,应该放在哪里呢?这一段可以怎样表现呢?面条煮熟了,关火了,面条不会再动了,我们摆个造型吧。

  小朋友刚才想了好多的不同动作,我们来听音乐把动作连起来表现出来吧!

  强调幼儿可以合作

  4、感受音乐随音乐表现各段动作

  5、难点:幼儿感受音乐做身势(面条下锅的音乐)

  这时候面条下锅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集体表现,教师融入)。

  小朋友想了很多面条下锅的动作,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完整地来表演一次吧,记住一听到这个特别的声音面条就要下锅了。

  6、完整表现乐曲(启发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

  三、音乐游戏

  第一遍游戏:

  (老师穿围裙拿勺子)我是厨师,在我要正式开始煮面条了,今天我准备了一口大锅,请面条们都站在锅的外面,听到了特别的声音时才能下锅。

  第二遍游戏:

  我要请个小朋友来当个厨师,其他小朋友都来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2、大班音乐教案《捏面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同伴间的讨论,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3、在创编歌词与由慢到快的演唱中,接受挑战,体验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

  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让幼儿能在即兴念白的部分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

  1、幼儿看过、听过捏面人,并见过一些面人形象。

  2、 各种捏好的面人造型图片(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和喜羊羊、懒羊羊、沸羊羊、美羊羊等)、多媒体课件。

  3、空白纸四张、笔。

【活动过程】:

  1、观看各种面人造型图片ppt,引出歌曲。

  1)播放《西游记》片尾曲的音乐,导入活动

  教师:徒弟们,跟师傅一起去西天取经哦(教师带领幼儿走进活动室,引导幼儿有秩序的找到座位坐好)

  2)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介绍各种各样的面人,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教师:你们见过捏面人吗?说说看你们都见过什么面人?

  教师:你们见到的这些面人是谁捏出来的呢?

  教师: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老爷爷,这位老爷爷的本领可大了,他呀,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来!瞧瞧看,都捏了些什么?(播放课件)

  教师:老爷爷捏了哪些面人呢?(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慢羊羊、灰太狼、红太狼、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等)

  3)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比较难的一句歌词。

  教师:老爷爷捏出来的面人太多了,我们都看不过来了!

  教师边做动作边引出歌词: “老爷爷捏的面人,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随后按歌曲节奏念:“老爷爷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

  引导幼儿跟教师学念这句歌词。

  2、熟悉歌曲《捏面人》旋律与主要内容。

  1)教师范唱歌曲,在“捏一个xx x|x x |x -”部分时,只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中的猪八戒、唐僧、沙和尚、孙悟空形象,并不唱。

  2)请幼儿猜猜:“爷爷都捏了什么?”“你从哪个动作看出来的?”

  幼儿先根据教师的身体动作猜出歌词内容。并尝试演唱部分歌词。教师再根据幼儿回答逐一出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孙悟空图片,帮助幼儿了解歌词出现的先后顺序。

  3)幼儿看图片随伴奏按节奏边做动作边念“捏一个xx x |x x |x -”部分的歌词。

  4)教师和幼儿随着钢琴的伴奏按节奏完整的边做动作边念整首歌词。

  5)完整学唱歌曲《捏面人》。

  �8�5 师生相互扮演老爷爷与面人,幼儿边看图片教师边用动作提示幼儿各部分的歌词内容。

  �8�5 教师逐步退出动作引导,让幼儿逐步学唱歌曲2~3遍。

  3、按故事主题创编部分歌词。

  1)师幼讨论故事主题。“老爷爷捏的是什么故事?(《西游记》的故事)那你想编一个什么故事呢?”(歌曲音乐持续不断地轻声伴奏。幼儿与同伴热烈地讨论,教师即兴参加讨论 )

  2)教师选取幼儿讨论的某一主题,尝试对“捏一个xx x |x x |x -”部分歌词进行替换创编。教师将幼儿的创编简化成图,画在空白纸上,并按序排好在黑板上。

  3)在图片的提示下,幼儿演唱由自己创编的歌曲。

  4)教师鼓励幼儿加快速度演唱歌曲。

  5) 教师逐一抽去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学会演唱。

  6) 在没有图片的提示下,幼儿完整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

  4、表演歌曲。

  一部分幼儿扮演老爷爷,另一部分幼儿扮演面人进行“捏面人”活动。表演老爷爷的幼儿可随意的把表演面人的幼儿“捏”成任意造型。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的兴致十分高,活动中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说唱和京韵两合体,是幼儿熟悉的故事情节,所以幼儿十分的感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能跟着我的步骤学下来。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问答法、图片法等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歌曲中的念白部分,也是歌曲比较重点的部分,把这个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整体说唱打下基础。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范唱、角色表演、角色变化等方式学习歌曲。让幼儿在形式多变的情境下练唱不觉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在本节活动的难点部分创编歌曲的念白部分,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幼儿喜爱熟悉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为幼儿提供素材,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培养了幼儿的创编能力以及大胆表现的能力。活动中幼儿创编出了“捏一个喜羊羊在跑步;捏一个美羊羊在化妆;捏一个懒羊羊在睡觉;捏一个沸羊羊在举重……活动中通过图片帮助和加快速度、拿掉部分图片和脱离图片,逐层让幼儿不断接受新的挑战。整个活动在轻松之中结束,幼儿不仅学会唱原有歌曲,还在其基础上学会了创编。但在活动中我发现也存在着不足:歌曲由“唱”和“说”两部分组成的,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幼儿“说”的部分和“创编”的部分而忽略了“唱”的部分,“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这句是这首歌曲的难点,在活动中我将难点前置,但发现在学习中幼儿对于这句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为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揪出来帮助幼儿解决。活动结束后我又利用下午活动的时间巩固练习了这首歌曲,幼儿能完整、正确的唱出整首歌曲。

3、大班音乐教案《冬》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3/4拍节奏,会用连贯、断顿的方式演唱歌曲。

  2.能在对唱游戏中尝试即兴创编歌词。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观察冬天的景色、ppt。

活动过程:

  一、师生节奏问好。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换个方式问好。小耳朵听好了。”(用歌曲的前两句进行问好)“你们也来试试用这样的方式和我问好。”

  2.师:“有谁听出我是唱的几拍子的曲子?”

  3.师:“如果请你用动作表示唱得响,你会用什么动作?唱得轻呢?”(引导幼儿用拍手、拍膝盖表示强弱规律)“原来三拍子歌曲的节奏是强弱弱”(边说边打节奏)

  4.师:“现在我们来一边拍节奏一边问好,好吗?”“小朋友真能干。”

  二、多种形式学唱歌曲《冬》。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风格。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冬》,小耳朵仔细听哦。”

  师:“告诉我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2.师:“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你们的耳朵真灵。”

  3.师:“现在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歌,有请王老师。”(师幼随琴演唱)

  4.师:“老师发现女小朋友声音很好听,男小朋友可要加油,我们再来一次。”(师幼随琴演唱)

  5.师:“这么多的雪,雪娃娃开心吗?有没有发现‘哈哈哈哈’,是怎样唱的?” (断顿)我们跟着琴声来唱唱看,注意要在‘哈哈哈哈’这里断顿哦!”

  6.小领唱带唱。

  师:“节奏把握的很好哦。老师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唱的特别好,我们请她到前面来做小老师”(幼儿随琴演唱。从节奏把握、连贯断顿等方面评价)

  三、对唱游戏。

  1.师幼对唱。

  师:“我们来玩个对唱游戏。老师做雪花,你们是雪娃娃,最后的部分我们一起唱。”

  2.男女幼儿对唱。

  四、大胆创编歌曲。

  1.教师扮演北风爷爷,让幼儿想象自己是冬天里的动植物或小朋友,鼓励幼儿根据冬天的特征,大胆创编歌词,并能即兴地在5—8小节唱出来。

  讨论:冬天到了,有什么变化呢?你想变成什么?把你想变的编到歌里去(如扮雪花,可编成“雪花雪花飘下来”、“小河里结冰了”等)。

  2.教师扮北风唱前两句,边唱边学北风吹,停在哪个幼儿面前,就表示北风吹到他,该幼儿接唱自己编的歌词,最后两句全体幼儿齐唱。

  五、表演游戏。

  师:“现在让我们都变成漂亮的小雪花,随风起舞吧。”(幼儿表演)“小雪花飞累了,快落到地上休息吧。”

课后反思:

  《冬》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曲调比较欢快、优美。因为幼儿平时很少接触三拍子歌曲,因此我决定尝试一下。在开始的导入环节,我设计了师生问好,用歌曲的前两句作为旋律,既达到了练声的效果,又让幼儿再次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奏和风格,同时更激发孩子对歌唱活动的兴趣。有欠缺的是今天导入的时间花得过于长。幼儿已经了解了歌曲的强弱规律,不必再重复,直接引出三拍子的节奏动作。还可以引导幼儿探索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这首歌的内容很难用图谱体现,于是我选择用ppt图片再现歌曲的情景,让幼儿能直观形象地记忆歌词,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如果图片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一张张出示更好。在幼儿看图片学唱歌曲时,老师还应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下雪的场景,便于幼儿能更好的体验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今天的演唱形式还是比较丰富多样的,有老师的清唱,幼儿的领唱,男女幼儿对唱,表演唱,能否有创新,这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研究的地方。在创编环节,显得有点急促,老师给幼儿思考交流的时间不充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不够,导致整个创编环节不流畅,破坏了歌曲的整体美。活动结束后,我总感觉今天自己还是参与过多,对孩子们不够放手,今后一定要注意收放有度。不过,今天孩子们的兴趣还是很高的,歌唱教学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何能让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更加有趣,形式更加新颖,这正是我们要思考和研讨的。我们会坚持下去,让我们的歌唱教学更加有魅力。

4、大班音乐教案《雪绒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2、让幼儿在音乐欣赏中感受歌曲的柔美。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钢琴、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雪绒花图片

  1、出示雪绒花图片,问这是什么花?

  2、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首歌曲就是《雪绒花》。

  二、学唱歌曲:雪绒花

  1、欣赏歌曲

  提问:听到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

  2、再次欣赏,理解歌词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说)教师帮忙梳理歌词。

  3、幼儿用上述情绪来轻轻哼唱歌曲,进一步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4、老师弹伴奏范唱,通过展示两乐段的力度变化引导弱与强的对比。

  5、以多种形式来唱,来进行。

  三、创编动作,进一步表现歌曲

  1、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做做动作进行创编,感受音乐。

  2、可引导幼儿小组合作来表现。

活动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音乐教学,要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观念束缚,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引导他们主动参与音乐实践,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课中主动学习,大力合作,敢于探究和创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通过《雪绒花》一课,我感触颇深,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目标定位要准确实在,具有操作性

  我上的这一课,主要是通过聆听、欣赏和演唱,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和英文演唱的风格,表达对祖国的祝福之情。我认为:短短的一节课不应该负载过多的东西,而要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学有所获,学得快乐”,这也是我在平常音乐教学中对所有学生提出的口号。对于音乐课来说,最好的方式是充分运用音乐语言,通过带领学生对音乐的直接感受、体验、参与、表演(唱)等方式,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升华,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在我的这节课中,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渗透,三拍子的节拍和节奏,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势得到了掌握,学生通过我的引导知道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也得到了升华,他们通过歌曲的演唱,了解到了小小雪绒花实际上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我自己认为本节课的优势在于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主题突出、主线明确、过程流畅,师生配合默契,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突出艺术性

  教学过程首先从听赏歌曲开始。一曲欢快活泼的《哆来咪》片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雪绒花》,分别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节拍,了解歌曲的内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等。在充分聆听的基础上学唱歌曲,进而达到有感情地演唱,层层深入,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原文是用英文演唱的。学生都很想听英文的演唱,他们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英文演唱更加深情,更有风格,情不自禁地要用英文演唱。当我让学生用英文演唱后,他们的歌声是那么优美深情、那么动听,感情已完全溶入到歌曲的意境之中。正如歌德所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灵。”

  三、教学过程要注重细节,富有个性化

  “细节决定成败”!在这节课中,我不仅注意了整体的设置,更注重了细节的把握,体现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例如:教学语言简练;各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紧密;教态亲切自然;方法准确到位等。另外,我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找到精美的电影剧照和电影视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最直观的视觉享受和最优质的音乐听觉享受。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保证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四、本节音乐课教学方面需要提高和完善的方面:

  1、按照新课程理念,情感 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2、由于第一环节所安排内容过重,所花时间超过了预算时间,导致在后面环节时间不够用。

  3、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也不是单一的学会演唱一首歌曲、欣赏一段音乐而已。所以不断努力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驾御课堂的能力,是上好每一节音乐课的基础。

  在今后从师的道路上,我将继续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促使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及时总结一些的优秀的音乐教学经验和方法,更好地指导今后的音乐教学。

5、大班音乐教案《雷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音乐,并会用乐器为音乐演奏。

  2.尝试根据语音节奏,为音乐匹配合奏的地方。

  3.幼儿在教师指挥动作的暗示下,控制好自己乐器的声响效果。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易拉罐、竹筒、茶杯和调羹若干,蛋糕盒两个。

  2.《雷神》音乐以及图谱。

活动过程:

  1.幼儿随音乐做律动进场。

  幼儿在歌曲《幸福拍手歌》的旋律下,做拍手、拍肩、跺脚的律动进场。

  2.根据图谱,幼儿复习《雷神》的身体动作及语音节奏。

  (1)幼儿听音乐复习《雷神》身体动作及语音节奏。

  (2)幼儿分组练习,并在教师的指挥下能够分组进行演奏。

  3.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并能用乐器为音乐演奏。

  (1)教师出示易拉罐、竹筒、茶杯和调羹。

  (2)请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并敲击乐器。

  (3)让幼儿说出各种乐器的多种打击方法,教师归纳总结,并让幼儿按语音节奏进行有节奏的敲击练习。

  (4)幼儿用乐器分声部的进行演奏。

  4.幼儿交换乐器,并加上大鼓进行合奏。

  (1)出示大鼓,并请幼儿想想应该把它放在音乐的什么地方。

  (2)请一名幼儿上来听音乐找鼓点。

  (3)大鼓与其它乐器进行合奏。

  (4)幼儿交换乐器,并再次地进行合奏。

  5.幼儿上台表演节目。

  (1)请一名幼儿做主持人,介绍要表演的节目。

  (2)幼儿进行表演,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定位明确,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能够用乐器为音乐演奏,并能够进行分声部的合奏。在教育活动的设计上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

6、大班音乐教案《郊游》含反思

设计背景

  孩子们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特别是我们都是县城周边农村孩子多,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尚处于直觉形象阶段的思维方式的局限,使他们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对歌词记忆也不能很快的理解记忆。以前我总是先教幼儿跟着我按节奏念几遍歌词,再分句教唱,但一节课下来,还是不能很熟悉的唱歌曲。所以我想:象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就起到了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图形谱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旋律风格,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等等,让孩子主动愉快的学习,让孩子们的音乐活动不再枯燥,也让我上音乐课不再单调。我选歌曲《郊游》,是因为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小朋友所喜爱,歌曲描写了小朋友结伴去郊游的情景“白云春风”、“青山绿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我们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清新明了,首尾点题。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唱会歌曲的基础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2、掌握X X XX X这一走步节奏,并且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郊游的游戏化情境。

  3、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游时的轻松愉快。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重点难点

  1、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2、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活动准备

  录音带,录音机,歌词图谱,节奏型卡:X X XX X。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入室律动。组织幼儿做课前手指游戏坐好,

  2、复习歌曲《茉莉花》;复习节奏:X X XX X。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跟家人去郊游过吗?(幼儿自由回答)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2、教师出示歌词图谱以讲故事形式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并引导幼儿按照图谱说唱歌词。

  3、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4、教师边指图谱边范唱一遍,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歌词,熟记歌词。

  5、学唱歌曲。

  (1)教师以分句教唱法并结合歌词图谱带幼儿唱歌1-2遍。

  (2)教师以整体教唱法用不同的动作带幼儿唱歌,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和AB两段不同的“情绪”。

  (3)教师弹歌曲旋律,幼儿根据图谱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有感情的

  唱歌曲。

  (4)分小组接唱。女孩唱A段,男孩唱B段。

  (5)放歌曲录音,教师与幼儿一起按歌词合节奏地进行歌表演。

  6、音乐游戏:《去郊游》

  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听歌曲音乐进行开火车状等不同动作进行游戏,还引导幼儿去邀请其他老师一起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小结。

  2、出室律动,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郊游》这首歌曲的前两句与最后两句要求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唱,而中间则适合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处理。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辨别区分不同的声音。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对于两种不同的歌唱方式进行讲解,但很快我发现孩子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接受,于是我立刻想到了一种方法:为了让幼儿理解并准确地把握,我设计这样一幅图:用一组小兔子的耳朵形状表示“轻快、跳跃”,用一组柔和的波浪线表示“优美、抒情”,按节奏的形式出现。根据这幅画,幼儿可以很快地分清出哪几句需要唱得活泼欢快,哪几句需要唱得优美抒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教师单调的讲解记忆要有趣得多,并且印象更深刻。

  活动中我借助了比较形象的图,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让幼儿看着图片演唱,根据图孩子们正确的对两种歌唱的方式进行演唱,从而突破了活动的难点。教师的范唱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最后让幼儿分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让他们明白如何接唱才算唱得好,从而突破活动重点。

  在这个音乐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我没有在活动前考虑到活动方式的改变,而是在活动中及时调整,对教材的分析应更加透彻;还有就是在活动中的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加精炼。我还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在活动中我为了让他们更熟练的唱歌,就请他们再唱一遍,而我的语言组织也不够精练,所以孩子们就感觉不是很有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想办法,让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得更自然更有趣,让孩子不知不觉轻松的游戏中完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7、大班音乐教案《摇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幼儿自己创编动作。

  3.学会对家人的感恩。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对他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音乐的节奏型。

活动准备

  1. 图片若干

  2. VCD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复习儿歌《小树叶》。

  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观看的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老鼠在什么上面呼呼大睡做着甜甜的美梦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来认识认识这个东西吧。”

  二.基本环节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摇篮》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播放音乐)

  师:“小朋友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名字叫什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呢?请你们说一说。 那么好听的歌我们再来听一遍吧,不过这次我们要带着问题来听了,听一听这首歌里面唱的都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再次播放歌曲)。

  师:“小朋友谁能说一说刚才歌曲里面都唱的什么?非常的棒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刚才听到的,有蓝天、大海、星星、...那老师还听到了,白云、浪花、小鱼、摇篮、咦?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幼儿回答)你们是这样理解的,老师告诉小朋友摇篮是一种可摇动的婴儿卧具,婴儿睡在上面非常的舒服。”

  (3)出示第一段图片

  师:“刚才歌曲里面唱的什么是摇篮呢?(蓝天是摇篮)摇着谁呢?(摇着星宝宝)什么轻轻飘呢?(白云轻轻飘)那白云轻轻飘得时候你们有什么感觉呢?(幼儿回答)谁睡着了?(星宝宝睡着了)” (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片,并加上动作)

  (4)学习第一段歌曲

  师:“这一段里呈现出来这么多好看的图片,下面我们用舒缓、优美的声音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老师幼儿一起唱)小朋友的声音这么好听,下面我们再来一遍。”(再次唱第一段)”

  (5)出示第二段图片

  师:“那刚才小朋友还听出谁是摇篮呢?(大海是摇篮)摇着谁呢?(摇着鱼宝宝)鱼宝宝是怎么有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什么轻轻飘呢(浪花轻轻飘)谁睡着了呢?鱼宝宝睡着了。”(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片,并加上动作)

  (6)学习第二段歌曲

  师:“我们一起在用优美的声音学习一下第二段吧。(老师幼儿一起唱)小朋友的声音这么好听,下面我们再来一遍”(再次唱第一段)

  (7)两段合起来一起来一遍

  三.结束环节

  师:“我们一起来给这首好听的歌加上好看的动作吧。谁能做一做。(先幼儿进行创编)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好看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老师边唱歌曲边做动作,幼儿跟学),然后跟音乐来一遍,下面小朋友我们一起邀请你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跳一遍吧。”(跟音乐再做一遍)

  四.延伸环节

  师:“小朋友你们小时候做过摇篮吗?那你们知道小时候都是谁为你们摇着摇篮入睡的?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为养育我们长大都非常的辛苦,我们要从小好好学习来回报他们,今天晚上我们回到家中为你的爸爸妈妈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教学反思

  备课时,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片段为切入点,导入环节师幼互动良好。

  在活动基本环节中,就幼儿来言,基本上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老师起主导的作用。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了不同的问题,,但还是在幼儿自主去发现,去操作,去创造这一块儿做的欠佳,老师急于给予幼儿答案。

  就老师而言,准备充分,切合主题,课堂氛围较为融洽。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幼儿能够循序渐进的进入角色。但在活动中,仍不乏许多正确的废话,急于给予幼儿答案,对于幼儿提出的一些问题,没有预想到,采取逃避的态度。

  就整节课而言,突出重点的目标实现了,但没有突破难点。环节交代清楚,整节课下来还算流畅,但是话语较为啰嗦,不精练。对课堂的把握能力欠佳,还需多多努力。

  听了听课老师的意见后,我觉得以后的课还需多多推敲,特别是要尽可能的能接住幼儿抛给我们的“球”,不要采取逃避,要正面回答,这才是“传到授业解惑也。”

8、大班音乐教案《买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固定句式,在图谱的提示下推理出相应的歌词,并通过演唱感受歌曲的韵律美。

  2、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当图片被逐步抽去时,能凭记忆唱准歌词。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食物图片、背景图。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在节奏感训练与发声练习中熟悉旋律

  师: “孩子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逛超市,好吗?汽车来了,让我们出发吧,。”放录音,在《买菜》旋律伴奏下,师生做开车动作进场:1、教师利用“停止”口令,插进师生对话来对幼儿进行节奏感训练:

  师:“看到 红绿 灯 呀,我们 怎么 做?” 幼:“看到 绿灯 行 呀,红灯 就要 停 ”

  师:“看到 老奶 奶 呀,我们 怎么 做?” 幼:“看到 老奶 奶 呀,我们 就让 座 ”

  师:“汽车 到了 站 呀,我们 怎么 做?” 幼:“汽车 到了 站 呀,一个 挨一 个 ”

  师“到了 超市 门 口,心情 怎么 样?

  幼:“哎 呀呀 哎 呀呀 真呀 真高 兴”

  2、进行发声练习:师:“刚才小朋友都说很高兴,我们高兴地时候,就想唱歌,唱歌之前呀可要把嗓子练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嗓子练开。”提出发声练习的要求,利用结尾句进行发声练习。

  二、学唱歌曲

  师:“平时小朋友有没有跟爸爸妈 妈一起去买菜?买过什么菜?”幼儿自由表达。出示“买菜”字卡,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并提炼歌词:

  图一:“今天的天气真呀真正好,我和奶奶去呀去买菜”

  图二:“鸡蛋圆溜溜、青菜绿油油、母鸡咯咯叫、鱼儿水里游”

  图三:“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

  图四:“哎呀呀哎呀呀装也装不下”

  (教师借助肢体语言或形象比喻,帮助幼儿理解圆溜溜、绿油油、咯咯叫、水里游等重点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提问:“歌曲中有一个地方没有旋律,听听是

  .哪里,说的是什么?教师再次演唱歌曲,师:这次请你们听我唱,图上有两个相同的标记分别表示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探索歌词“哎呀呀,哎呀呀”图谱的表示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哎呀呀”的图谱标记是一个圆点大表示强、两个圆点小表示弱的节奏特点。)

  3、幼儿学唱歌曲。(1)带领幼儿按节奏把歌词读熟。(2)幼儿放慢速度、跟着琴声、看着图谱学唱。

  4、玩“藏图”游戏,熟唱歌曲。

  (1)教师抽掉其中一幅图,让幼儿回忆并演唱歌曲

  (2)“现在老师把2—3种菜盖起来,你们能唱得出来吗?”(教师遮盖2-3种菜,幼儿演唱)

  (3)“现在没有菜了,你们还能唱出来吗?”(教师把全部拿掉,幼儿演唱)

  (4)以正常的速度并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鼓励幼儿大胆用夸张的表情动作来表达结尾句。

  5、教师帮助幼儿反思本次活动中使用的学习方法

  教师: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会这首歌的?有的小朋友是看图片的,可是最后图片全部被遮盖掉了,你们不看图片也唱出来,这是为什么呢?说明图片的内容已经印到你们的脑子里,以后你们在学习别的本领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三、复习律动,大胆创编“包饺子”的各种造型动作

  老师“今天,我们在超市买了这么多的菜,好高兴,孩子们真棒,已经学会帮忙干家务活了。那买了这么多的菜,今天中午我们来包饺子。现在跟老师一起来包饺子。

  1、播放“喜洋洋”的音乐,全体一起复习“包饺子”律动。

  2、小朋友就坐,教师谈话贯穿感恩教育

  3、引导幼儿大胆创编“饺子”熟了的造型动作,在双圆形中两两结伴进行律动。

  4、小结,在欢乐的“包饺子”律动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以往在歌曲教学中,往往碰到孩子对旋律较难掌握的问题,而孩子主要是靠反复听来掌握旋律,所以本课例我尝试用“一曲式”的方法,在异班试教时,我从进场的节奏训练到发声练习都采用歌曲的旋律始终贯穿,这让幼儿在没学歌曲之前已经对旋律有了完整的印象,到了基本环节学唱时,轻而易举,掌握得很快,所以我觉得“一曲式”的方法很好,尝试是成功的。

  2、学唱歌曲部分,我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圆溜溜、绿油油、咯咯叫、水里游等重点歌词,由于形象、生动,贴切,孩子们学得很快,也模仿得惟妙惟肖,效果也较好。

  3、将音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给幼儿创设充满生活情趣的音乐环境,孩子们兴致很高,在音乐中感悟劳动的乐趣,都能愉快地参与其中。

  4、由于是异班教学,对该班的幼儿不熟悉,不能进行很好的师幼互动,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歌曲演唱的节奏强弱等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在最后的创编部分,未能激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肢体语言尽情表现自己的理解,未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结束部分显得仓促。这提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量地弥补不足,特别要给予孩子充足的机会去展示他们的个性,更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9、大班音乐教案《啄木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苹果树找医生》的情节,分辨乐曲的ABC结构。知道A段乐曲节奏平稳、B段乐曲节奏跳跃、C段乐曲优美,同时学习找准弱拍起乐句的一个强拍。

  2、理解乐曲的基础上,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示自己的感受。

  3、欣赏音乐,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啄木鸟》投影图谱一幅(见幼儿用书:《啄木鸟》)。

  2、音乐磁带《啄木鸟》,录音机。

  3、啄木鸟指挥棒一支。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苹果树找医生》,引导幼儿了解音乐内容。

  教师出示啄木鸟指挥棒,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有一只勤快的鸟,它是谁呀?

  教师讲述故事。

  2、教师引导幼儿在投影图谱的帮助下欣赏音乐。

  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看图欣赏音乐。

  师:有一段好听的音乐讲的就是勤快的啄木鸟医生帮苹果树治病的故事。音乐说了三件事,有三段(检查、捉虫、长出新叶)。

  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用手指跟随啄木鸟指挥棒在图谱上移动,初步感受乐曲的结构。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指,我们跟啄木鸟一起到树林里看一看,好吗?(A段:共四句,每乐句由上而下均匀地抚摸一棵树干,表示啄木鸟为苹果树作检查。B段:第1、2、3句中每句3个跳音,第4句1个跳音,每个跳音一个洞,表示啄木鸟捉虫。C段:第4小节划半个树冠,表示果树恢复健康,茁壮成长。)教师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弱起部分,并找准弱拍起的乐句中第一个强拍,用拍手或其他动作表示。

  师:这次我来唱乐曲,你们用拍手的方法,找到要开始做动作的地方。

  3、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演的方式感受音乐。

  教师引导幼儿为三段音乐创编不同的有规律的表演动作。

  师:在啄木鸟给树检查身体的地方,可以做什么动作?在啄木鸟给苹果树捉虫的地方,可以做什么动作?最后,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果树又重新长出了树枝?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随音乐进行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分角色合作表演。

  师:谁愿意当苹果树?谁来当啄木鸟?每只啄木鸟找一棵大树和他面对面站好。

  幼儿交换角色表演。

活动反思

  《啄木鸟》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右边是图,画的是一只啄木鸟正在一棵大树干上捉虫子。由于啄木鸟专吃树上的害虫,捉虫的本领很大,素有森林“医生” 之称,所以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啄木鸟人格化为专门给老树治病的医生,具体描写他是怎样给老树治好病的。课文第二幅图展示了老树的病治好后,又长出茂密的绿叶,可见啄木鸟“治病”的本领之高。

  教学本课时,我先指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树的颜色的不同,再观察啄木鸟的样子:一身灰褐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锋利的爪子。让学生通过看图明白,老树生病了,啄木鸟正在给老树治病,后来老树的病治好了,长出了新叶子。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啄木鸟是怎样给老树治病的?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并想象他治病的样子。学生很快找到了第二自然的内容来解答这个问题,我随之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啄木鸟为什么要给老树治病呢?学生连声回答:“它喜欢吃虫子。”我说:“是的,啄木鸟不仅救了树木,又让自己得到了美味,真是一举双得。”我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哪些是一举双得的事情,让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快乐了自己、锻炼了自己,又解决了别人的困难,这也是一种幸福。

10、大班音乐教案《荷包蛋》含反思

教学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并尝试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

  2.引导幼儿创编身体节奏动作。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重点难点:

  熟悉音乐旋律并尝试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

环境与材料:

  1.幼儿有尝试煎荷包蛋的经验。

  2.铃鼓、碰铃、双响筒。

  3.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引导幼儿创编身体节奏动作。

  一次备课

  说一说

  --引导幼儿回忆并说一说煎荷包蛋的过程。

  --引导幼儿创编"煎蛋"、"刺啦!冒烟了"、"看一看熟没熟"、"闻一闻香不香"、"吃荷包蛋"、"吃荷包蛋"、"吃得真高兴"等动作,表演煎蛋、吃蛋的过程。

  演一演

  --教师哼唱音乐旋律,引领幼儿表演煎蛋的过程。

  --播放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根据乐谱表的提示,引领幼儿表演煎蛋的过程。

  试一试

  --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怎样用打击乐器表现煎荷包蛋的过程。

  配器建议:

  煎蛋--碰铃和双响筒;

  刺啦!冒烟了--铃鼓连续摇奏

  看一看熟没熟--碰铃

  闻一闻香不香--双响筒

  吃荷包蛋--铃鼓、碰铃、双响筒一起奏响。

  --在教师的指挥下,全体幼儿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请幼儿做小指挥进行演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兴趣较浓,可是撕纸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似乎是很有难度,所以降低了幼儿撕纸的难度,直接在白纸上画一个小圆,让孩子们沿着这个黑线把圆形撕下来,这样蛋白的制作就方便很多啦。因为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撕纸活动,所以相对给幼儿的难度比较小。这样的方法似乎每个幼儿都能很好的接受,制作的荷包蛋都是非常美味的。

  但在活动中也存在不足,开始部分还应设置一些情景,毕竟是小班的孩子,这样能更好地激起孩子的兴趣。

11、大班音乐教案《超级音乐会》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根据画面和节奏的提示,记并创编歌词。

  2.愿意与同伴一起根据音乐的速度与节奏合作表演。

  3.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4.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教学重点:

  能理解歌词的含义,并积极地进行创编。

活动步骤:

  一、谈话导入出示《超级歌会》让孩子们说一说最近都听了什么歌?

  二、初步欣赏歌曲①播放说唱的音乐,让幼儿欣赏。

  提问:

  这首歌曲的我们平时的演唱有什么不一样?(说唱的形式)过渡:

  今天我们就用说唱的形式来演唱。

  ②出示一条鱼的形象,让孩子们起名?(小鱼游)放音乐,老师示范说唱:小鱼游,孤孤单单在发愁,哟哟,在发愁。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让孩子们根据节奏自己演唱。

  ③出示图片,两条鱼提问:两条鱼在一起会唱什么?会做些什么呢?让孩子们自己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分小组进行创编,小组展示。

  三、创编第三段出示许多鱼的图片,引导幼儿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鱼(许多),那么许多鱼在一起会干什么呢?小组自己创编。

  要求:

  1.歌词要和前面的不一样。

  2.歌词不仅要加的好还要整齐。

  看哪一组编的最好,PK我们超级歌会的冠军PK★★★★★★星的多少代表快慢。

活动延伸:

  速度再次加速,有能力的孩子可继续挑战。

反思:

  前段时间在外出学习时对音乐活动《超级歌会》印象非常深刻,一直想在自己的课堂试试,借这次调研的机会,我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修改,呈现出了今天的课堂。活动中我首先以近段时间电视上热播的娱乐性节目“我是歌手”引入主题,让孩子们又角色感,争相表现自己,为接下来的课堂注入的活跃的气氛。接着,通过形象的“一条鱼”动画和明快的节奏,说唱了第一段歌词,孩子们对这样的新鲜的长发很感兴趣,在听听唱唱中便学会了说唱第一段,接着孩子不知不觉中就产生了创编歌词欲望,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在主动探索尝试中进行。最后一终极PK的形式,让孩子们以竞赛的方式结束,活动又长生了一个小高潮。孩子对本次活动感兴趣,除了学会了说唱这种形式,同时对节奏的练习和把握也有所提高。

  活动结束后,我最大的感受、最兴奋的就是孩子那高涨的热情和氏族的兴趣,我对“趣味课堂”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其有了更加直观与深入的理解

12、大班音乐教案《蔬菜音乐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音乐语言再现对蔬菜探究的体验,体会参加"蔬菜"音乐会的快乐。

  2、学习手耳协调地合作演奏,激发探索的欲望。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蔬菜的实物、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模仿动作,再现送菜到菜场的情景

  1、回忆参观菜场的经历。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咱们上周的送菜到菜场的表演活动大家都还记得吗?(记得)那我们今天再来表演一次好不好?(好)老师要看下哪位小朋友能够记清楚这个过程和用动作表现出各种送菜的方法。

  2、按音乐的节奏用动作表现各种送菜的方法,将蔬菜送到菜场去。

  师:小朋友要仔细的听音乐的节奏,分清楚什么节奏该做什么动作,我们要准确快速的将蔬菜送回菜场去。

  3、相互观察各自想象的模仿动作,交流送菜的方法。

  师:老师刚才发现很多小朋友都自己想像出了很多动作,而且表演的特别棒,现在我们邀请几位小朋友来表演,其他小朋友可要认真观察哦。

  师:现在小朋友们可以和自己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讨论自己送菜的方法,每位小朋友都可以学习其他小朋友的方法。

  (二)和奶奶一起去买菜--复习歌曲《买菜》

  1、想象和奶奶一起外出买菜的欢乐,表现活泼跳跃的旋律。

  师:小朋友都知道我们每天吃的菜都是要去菜场买的,那你们有和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一起去买过菜吗?(有,没有)原来我们有很多小朋友都没去过,那你们就想象一下你和奶奶去菜场买菜的情景,会不会很好玩呢?(会)我们以前学过一首歌曲,名字叫做买菜,大家还记得吗?(记得)我们再来唱一次好不好?(好)

  2、结合蔬菜的外形特征与口形,例如"番茄圆溜溜"--嘴巴圆圆的渐渐打开。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歌曲中蔬菜的外形来改变自己的口型,正确发音。

  (三)合作演奏蔬菜音乐会

  1、回忆歌曲中提到的蔬菜有哪些师:小朋友们,《买菜》这首歌的歌词里边都有哪些蔬菜呢?(萝卜、黄瓜、西红柿……)对,小朋友的记性可真好,现在我们每位小朋友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蔬菜,我们来给蔬菜宝宝们开一场音乐会好不好?(好)

  2、幼儿自选一个打击乐器,排成5队蔬菜(do:蚕豆;re:萝卜;mi:西红柿;fa:青菜;sol:扁豆;la:黄瓜)教师指导幼儿找到自己所在的队列中。

  3、教师弹奏歌曲《买菜》,幼儿跟着琴声演奏乐曲中属于自己音块的部分,并用接着演奏的方法合作演奏。

  师:现在小朋友们要认真的听老师的琴声,并注意自己所选蔬菜在歌词中的连接,不能抢拍,注意小朋友间合作演奏。

  4、从少数幼儿参加演奏,逐渐增加人数,每一次演奏时注意倾听,共同寻找自己的音块及时介入的方法,直到全班参加,逐步做到整齐的演奏。

  (四)活动结束师:今天小朋友们都表现得很棒,我们的蔬菜音乐会也特别成功,蔬菜宝宝们都可高兴了。今天回家后,小朋友们可以和自己的家长一起,再来给蔬菜宝宝们开一场音乐会好不好?(好)

活动延伸:

  美术活动《蔬菜大家族》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的选材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因为每位孩子每天都会接触到蔬菜,对于自己熟知的东西,孩子更有信心。从目标可以看到手耳协调的演奏对于首次开展此类型活动来说,幼儿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因此,在突破这个难点的时候,不能单单只让幼儿自己来操作,老师应当先做示范,或者是一句一句的单独教授,然后让幼儿慢慢合作来完成。活动很有创意,还应该再注意一些细节,让音乐活动更美好。

13、大班音乐教案《龟兔赛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龟兔赛跑》故事,懂得坚持到底,不能骄傲的道理。

  2、感受京腔京韵的味道,乐于学唱京歌《龟兔赛跑》。

  3、积极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创编动作,体验表演的乐趣。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四幅)

  2、音乐磁带

  3、小鼓、鼓锤

  4、制作头饰的材料

  【活动过程】

  1、提问,引发幼儿回忆,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里面有两个可爱的小动物,你觉得谁更值得我们学习?

  2、观看挂图,请幼儿讲述。

  请幼儿观看挂图,并逐一讲述图画里的内容,最后教师小结。

  3、教师范唱歌曲《龟兔赛跑》,让幼儿感受京歌唱腔的不同。

  师:小朋友是否听出这首歌的曲调有什么不同?像中国的哪种戏曲?

  4、幼儿分多种形式练习演唱,逐渐熟悉掌握歌词。

  5、幼儿和老师一起创编动作,积极体会表演的乐趣。

  师: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给这首京歌编出动作,大家来玩角色游戏表演。

  【活动延伸】

  1、制作《龟兔赛跑》头饰,继续玩音乐角色游戏。

  2、绘制《龟兔赛跑》意愿画,将作品张贴在绘画区。

  附歌词:

  森林里,真热闹,兔子和乌龟来赛跑。

  兔子在前,跑得快,乌龟在后面慢慢爬。

  兔子想,乌龟爬的慢,让我来好好睡一觉。

  乌龟不停的往前爬,一步一步超过了它。

  小动物,看见了,都为乌龟喊加油,加油!加油!耶!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4、大班音乐教案《娃哈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大胆尝试,能初步跳整个舞蹈,节奏正确。

  2、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过娃哈哈了,先跟着音乐演唱一次。

  2、我们唱的时候要用好听自然的声音,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3、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舞蹈,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教师示范舞蹈

  1、刚才老师跳了娃哈哈的舞蹈,你们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呢?

  2、老师在跳的时候用到了一个步伐有谁知道?

  3、娃哈哈的舞蹈老师用了一个垫步,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个垫步好吗?

  三、幼儿学习舞蹈

  1、刚才小朋友已经看到老师跳的舞蹈了,请你们找个空地方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我们用慢动作来学习这些动作,(.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手边转脚边垫看看行不行?

  3、现在找一个好朋友去练习一下简单的步伐和手部动作。

  4、小朋友本领真大,已经学会一点了,我们跟着音乐试试看。

  5、小朋友跳的时候跟上表情就更加完美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表演一下。

  6、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跳一遍,做慢动作看看能不能跟上节奏?

  7、原来跳舞是那么快乐的事情,小朋友跳的也不错。

  四、幼儿完整舞蹈

  1、小朋友真厉害,现在跟着音乐完整来一次。

  2、你如果还不会就找一个会的好朋友来教教你,慢慢的做动作。

  3、最后我们和老师一起再来舞动一次。

价值分析与调整反思:

  价值分析:通过歌曲的再现,勾起幼儿的回忆,让幼儿能在熟悉的情况下进行活动。

  观察与调整:

  幼儿们对旋律还是很熟悉的,但两段不一样的歌词就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在回顾了两遍之后,大多能正确唱出歌词了。

  价值分析:教师来示范舞蹈让幼儿更加直观的看到动作,也能调动幼儿的兴趣。

  观察与调整:

  我边放磁带边示范动作,几个幼儿已经开始忍不住边看边做起动作了,歌曲的节奏感很强,所以看我示范一遍之后,幼儿就能跟着老师边唱边做舞蹈动作了。

  价值分析:幼儿学习舞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与同伴的切磋来学习舞蹈。

  观察与调整:

  我请幼儿们围成圈,练习踏点布,主要是两脚微微交叉,前面的脚完全着地,后面的脚用脚尖点。几个妹妹宝宝做的有模有样的,弟弟宝宝美感稍有欠缺。

  价值分析:幼儿完整表演舞蹈可以让老师检查幼儿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更进。

  观察与调整:

  今天学下来,单单做手上的动作没有问题,配上脚的踏点步,就会有点手忙脚乱了,个别幼儿的踏点步不标准,还需要纠正。

15、大班音乐教案《赛马》含反思

课题生成:

  在进行有关“马”的主题活动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加深对马的认识,我结合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它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不失为幼儿音乐欣赏的好教材。我将一首结构比较复杂的器乐曲诠释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去了解它、接纳它、表现它,运用多通道参与理论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欣赏、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让幼儿自发的投入到听、说、想、做、演的活动中来,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生成本课题。

教育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创造性的表现自身对音乐的感知。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四种颜色(红、黄、白、黑)的木偶马饰,二胡曲《赛马》,共四组幼儿人手两把筷子,串铃,圆舞板,小铃,实物二胡。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骏马,一匹红马、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还有一匹黑马(相继出现马饰),看----它们来啦!(两位老师手持马饰,随乐进行木偶操作)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1>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对,刚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这首音乐听上去很欢快、奔放,表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该的动人场面。

  <2>再次欣赏音乐根据特定的音乐形象,创编、记忆动作顺序。老师:四匹马是如何你追我赶的?幼儿讨论,教师小结:乐曲开始,四匹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红马首次领先→黄马又次领先→白马又跑到黄马的前面→黑马又超过了白马→红马、白马两两领先→黄马、黑马又共同领先→一起奔跑冲刺→反复一次→到达终点,拉住缰绳“吁——”(全曲结束)

  三、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1>教师示范随乐用筷子敲奏。

  <2>幼儿根据颜色分组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①教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幼儿:我坐的是红色的椅子,就扮演红色的马。

  ②教师: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幼儿1:我可以象骑马的叔叔那样挥鞭;幼儿2:我可以喊“驾——”

  <3>幼儿听音乐,分组用筷子演奏。

  ①看指挥演奏:一起走(敲)→红马敲→黄马敲→白马敲→黑马敲→两匹两匹轮流走(两组轮流敲奏)→一起奔向终点冲刺(四组齐奏)→拉住疆绳,乐曲结束(幼儿筷子上举,作欢呼状)

  ②教师:怎样使你的筷子敲得好听?幼儿1:要合着节拍敲;幼儿2:带上手腕敲得好听!

  ③教师:刚才我们是使用两把筷子对敲,还可以怎么敲?

  幼儿1:我可以将筷子在椅背上敲;幼儿2:我可以在椅子的两侧敲;幼儿3:我可以在地板上敲。

  ④根据筷子不同的敲击点幼儿再次分组演奏。

  ⑤教师:你还想扮演什么颜色的马?(交换位置演奏),提出要求:老师指挥重拍时,你要把重拍敲出来!

  <4>探讨其他乐器的匹配。

  ①教师出示小乐器:圆舞板、小铃、串铃。手持木偶马饰:刚才四匹马奔跑时,哪里发出声音?哪种乐器最象马铃声?(串铃)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集体);哪种乐器最象马蹄声?(圆舞板)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单独)

  ②各请两位幼儿分别加奏串铃和圆舞板,全体幼儿共同演奏。

  四、小结:

  今天我们大家共同欣赏了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赛马》,它是由弦乐器二胡演奏的,好听吗?下次老师再次带领你们欣赏优美的二胡曲!(出示二胡实物,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

活动反思:

  在欣赏课《赛马》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静心的投入地来完整欣赏一首音乐,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教学伊始,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将学生带进辽阔的大草原,带进紧张激烈的比赛现场,为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联想情境做铺垫,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在完整初听音乐中模仿赛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结合乐曲三乐段不同的音乐特点在分段细听时,我根据A乐段的旋律紧凑密集音乐情绪紧张的特点设计了蒙古舞扬马鞭的动作,将学生带进紧张激烈的赛马场。学生们有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有的兴奋地挥动着马鞭,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在细听B乐段时我以主题的三次变奏用了二胡连弓、顿弓、拨弦三种演奏方法为切入点,让学生视唱音乐主题,聆听主题出现几次,每次音乐情绪的变化。最后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学生在音乐中兴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对音乐知识,音乐情绪理解更为深刻。在细听A1乐段设计了学生模仿赛马冲刺,体验音乐。

  当学生脸上洋溢出紧张的神情时,我知道学生已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模仿马嘶鸣的动作时,学生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骏马可爱的模样,我的心就会随着兴奋起来,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他们已在律动与模仿中感受到了《赛马》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二、有待提高之处:

  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如果教师能现场用二胡演奏一曲赛马,会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二胡这种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16、大班音乐教案《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2、感知两声部合唱的形式,体验合作演唱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重点难点:

  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图谱

  3、幼儿经验:

  (1)熟练演唱第一声部

  (2)合作朗诵两声部儿歌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钟》

  1、我们已经学习演唱歌曲《钟》,你们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吗?

  2、重点引导幼儿用轻巧跳跃的声音表现钟声。

  二、两声部儿歌朗诵。

  1、我们还学习了两声部的儿歌,你们能用响亮的、整齐的声音念出儿歌吗?

  2、教师指挥幼儿朗诵。

  三、尝试两声部合唱

  1、小朋友们的本领真大,不但会唱歌曲,还会念两声部的儿歌,听到你们的好听的声音,我也忍不住想唱歌了。

  2、教师范唱:要求——教师在唱歌时幼儿安静的听,听好举手回答问题。

  关键提问:今天老师唱的歌曲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录音机唱的是什么?我唱的是什么?

  3、师小结:这首歌曲是一首两声部合唱的歌曲,并且两声部的歌词有不一样的地方。

  4、出示图谱

  请你们看着图谱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这首歌曲的两个声部是一起开始的吗?两个声部唱的歌词是一样的吗?

  5、跟着钢琴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看着第二声部,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第二声部。(弹琴)

  6、跟着录音机配第二声部

  (1)我们来给录音机配合第二声部好不好?(教师指图给予一定的提示)

  (2)我们这次不看图谱,一起跟着录音机唱的第一声部来合作,演唱第二声部。

  7、幼儿尝试两声部配合演唱歌曲

  (1)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像念两声部儿歌一样来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

  (2)幼儿自主分成两大组演唱歌曲。

  (3)交换声部演唱。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幼儿掌握了第一声部的歌曲演唱,两声部的儿歌朗诵,为活动解决了难点,但是从活动过程看,难点解决之后,孩子们对两声部的歌曲演唱没有了难度,很轻松的就合唱成功。所以活动中我进行了随机调整,请幼儿进行指挥,但是孩子们对指挥比较陌生,虽然都踊跃的举手参加,但是指挥的节奏与手势都存在问题,没有开始和结尾。

  1、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完善指挥的作用、指挥的方法,提高幼儿的指挥能力。

  2、对活动的难度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没有做出正确的评估,加强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掌握。

17、大班音乐教案《春风》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随音乐节奏做模仿动作的兴趣,感受春天的舒适感觉。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示力。

  3、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做模仿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并能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知识有一定的节奏感。

  《春风》磁带,钢琴。

重点难点:

  1、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发展幼儿协调性。

  2、能够听音乐创编动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春天真美丽,到室外感受春风拂面。

  二、展开

  1、带幼儿感受春风,进教室。

  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小结:春风拂面,春暖花开,引导幼儿表达表达春风的感受。

  2、听音乐,感受节奏

  这个曲子好听吗,你们听到这么欢快的曲子,想到了春天的什么啊?

  3、引导幼儿做动作,创编动作

  春天风一吹,柳树怎样了,春雨沙沙,小鸟叽叽喳喳讲不停。

  教师可以现制定动作,然后可以请幼儿创编动作。

  三、结束

  春天太美了,小朋友要快乐的表示出来。

活动反思:

  1.信息技术与本课整合提升了课堂效率

  多媒体运用使课堂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扩大了课堂容量。授课内容及要求即时呈现,清楚明白,节省了课堂时间;大量美景图片的展示,突破了时空限制,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2.小组合作效果好

  《大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小组合作学习很好地完成了这一要求。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营造了民主、和谐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氛围,给所有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班的小组汇报轮流发言做得好,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对学习也逐渐有了兴趣。

  不足之处:

  小组内合作的参与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

  改进方法:

  小组内成员轮流当组长,其他成员协助其完成记录工作,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大胆回答问题。组内多一人参与汇报,多加一分组内分。

18、大班音乐教案《斗鸡》含反思

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对音乐活动有很浓的兴趣,对音乐的旋律、结构、音色、速度和力度方面有一定基础,但在表现能力方面发展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女孩子优于男孩子,孩子对韵律柔和优美的作品表现优于激烈有力的作品表现。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选择教育内容时过于片面。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在下棋、打扑克或体育竞赛中表现出不服输的样子,这种竞争意识的萌芽,如果培养得当,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于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有益。

  我利用幼儿好动、好模仿和喜欢带有比赛性质游戏的特点,选择了“斗鸡”这一韵律活动。旨在培养幼儿争强好胜、不怕失败,努力向上的品质。

  此作品的音乐旋律颇具广东地方音乐特色,而且节奏鲜明,情绪激烈,可表现性强,很适合于我班的孩子。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按音乐的节奏、情绪、乐句的变化表现斗鸡舞蹈,并能用眼神和面部表情与同伴交流。

  2、培养幼儿必胜的信念和勇于向强者挑战的竞争意识。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斗鸡的录像带和录音带。

  2、白公鸡与黄公鸡的头饰及奖牌各两个。

活动过程:

  1、幼儿跟随教师在有鸡鸣的乐曲伴奏下做公鸡的动作进场。鼓励幼儿按音乐节奏、情绪饱满地做动作。

  2、(1)幼儿观看录像。指导语:公鸡是怎样斗的?

  (2)讨论:公鸡斗的时候嘴巴、脖子、翅膀和脚是怎样的?

  (3)教师小结,强调公鸡双脚“往上蹦跳”的动作和公鸡不服输的样子,并要求幼儿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出来。

  3、熟悉斗鸡的音乐,引导幼儿感受到音乐的第

  1、2乐句和第

  5、6乐句是相同的。

  4、鼓励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按自己的意愿用动作表现斗鸡。提醒幼儿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教师适当用语言指导)

  5、教师将幼儿编的动作与教师编的动作串起来,随音乐完整示范给幼儿欣赏。

  6、鼓励幼儿与老师同时表演,激发幼儿敢于竞争的意识。

  指导语:斗鸡是两只公鸡一起斗的,谁愿意跟我—公鸡大王一起斗?

  7、幼儿跟教师学分解动作,注意难点。

  (1)指导幼儿向上扑,向前攻,左右攻等动作。

  (2)教师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创编最后结束的动作。

  8、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将动作连串起来,指导幼儿完整地跟音乐表演一次。

  9、幼儿分成两组,分别与教师进行斗鸡比赛。

  提示幼儿注意节奏并用眼神、表情与同伴交流。

  10、幼儿结对进行“斗鸡”

活动反思:

  《斗鸡》这课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民间传统娱乐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斗鸡对学生来说是件新鲜事,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上课时我让两学生拿着纸公鸡给全班同学进行表演“鸡王争霸赛”,让学生感受到快乐的学习氛围。然后出示公鸡的摄影图片和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摄影作品和美术作品里的公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观察公鸡的外形特征与羽毛颜色——鸡冠高而大,尾部羽毛长、密、五颜六色)。最后让学生用手工形式设计制作一只漂亮的斗鸡,进而玩一玩“斗鸡”游戏。学生学得活,兴趣很浓,体验了设计应用学习活动的乐趣。

19、大班音乐教案《好汉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歌曲前奏、领唱、伴唱的不同要求,尝试创编动作。

  2、感受歌曲铿锵激昂的风格,体验和表现好汉的英雄气概。

  3、萌发对好汉品质的崇拜。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关于《好汉歌》的VCD及磁带

活动过程:

  师:向客人老师问好!请坐!

  1、和幼儿共同探讨什么样的人是好汉,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为幼儿理解和表现好汉做准备。

  师:好汉!你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好汉?(3-4名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初步欣赏《好汉歌》,将幼儿原有经验与当前活动建立联系。

  指导语:为什么一听这首歌就感觉像好汉?

  (幼儿第一次欣赏歌曲)

  师:听了这个音乐你感觉是什么样的好汉?(3-4名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3、分段欣赏《好汉歌》,并尝试用歌声和动作来表现歌曲。

  1)参与伴唱部分的表演,感受歌曲中领唱和伴唱的处理效果。

  *让幼儿创编为好汉加油的动作

  指导语:可以怎样为好汉加油呢?请你做一做。

  *请幼儿听音乐,在歌曲的伴唱部分做加油的动作。

  (幼儿第二次欣赏歌曲,随老师做加油的动作)

  *随琴声练习伴唱部分的表演。

  指导语:很多人在唱什么?怎么唱?

  *教师扮演好汉,幼儿参与伴唱部分的表演。

  指导语:你们来为我这个好汉加油吧!记得在什么地方加油吗?

  2)尝试创编两个能表现好汉英雄气概的静态造型,感受前奏音乐。

  指导语:谁能做一个动作,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好汉。

  4、完整欣赏和表现歌曲《好汉歌》。

  5、再次引发幼儿去思考什么样的人是好汉?

活动反思:

  自主性学习的首要条件是学会提出问题,而读书,贵在有疑,这是古今学者的共同体会和宝贵经验。在这节课中学生在我的启发诱导下,学生的提问是很有价值的。

  学生在质疑后积极读书,读中思、读中悟、读后议,使教学水到渠成,体会到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到了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这样,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课中设疑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不了的让学生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感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领略到成功的欢愉,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别林斯基说:“教学方法应该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使他们发展积极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这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当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学习的热爱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20、大班音乐教案《菜场》含反思

  设计思路:

  蔬菜家族以其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深受人们的青睐,对于幼儿来说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物质资源。蔬菜虽说是幼儿每天都直接接触的事物,然而,这种接触大多是一种自然的接触,一种模糊的混沌的知觉。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本次活动《菜场》。调动幼儿内在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幼儿在说一说、看一看、唱一唱、动一动的中,萌发喜欢吃蔬菜的情感,懂得蔬菜是健康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 知道蔬菜种类,学会听间奏,演唱。

  2、 熟悉歌曲旋律和内容,感受蔬菜品种多营养好。

  3、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歌曲相关图片。

  活动重难点:

  知道多种蔬菜的营养,能听间奏,整齐自然的演唱歌曲。

  活动过程:

  一、练声复习,激发兴趣

  1、 练声(问好歌)

  会唱会听,大家的声音就像一只球抱在一起。

  2、 集体表现《买菜》,引起兴趣

  陪奶奶一起去买菜。

  和奶奶买菜是一件开心的事,打起精神,面带微笑。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买了许多新鲜菜,还想买些什么其他蔬菜?

  小结:菜场里的蔬菜种类多,所含营养不同。[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边听音乐边逛菜场。

  1、 倾听录音,熟悉旋律

  听歌曲2遍,打节拍

  这首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几种蔬菜是连在一起唱的?

  小结:蔬菜后面有几处是不用唱的,短间奏需要仔细听哦。

  2、 教师清唱,理解内容

  摊位上都陈列了哪些蔬菜?

  根据幼儿回答,以歌词内容小结并揭开图片。

  3、 教师弹唱,幼儿学唱

  用好听的声音吸收营养吧。

  1)师幼共同学唱

  坐半个椅子,胸膛挺直,边唱要边听哦。

  我们需要各种蔬菜的营养,把身体所需的营养全部要吸收到哦。

  2)听旋律演唱

  注意歌曲中的间奏部分,不抢拍不漏拍。

  3)教师弹奏,集体表现

  面带微笑的表演。

  三、表达表现《我的头我的肩》

  你还吃过哪些蔬菜,有什么营养?

  不挑食,爱吃各种蔬菜,身体部位一定很灵活,快来和好朋友一起展示一下吧。

  播放音乐,幼儿大胆表现。

  活动反思:

  每个幼儿的天性就是爱唱爱跳,很多幼儿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这种表现正是幼儿对音乐的领悟,更是他们艺术创造的源泉。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培养创造意识,并对每次不同与别人的创造给予及时的鼓励 ,幼儿会增加创造的信心,喜欢音乐,喜欢创造。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只有拥有了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感受音乐的美妙,才会对音乐充满激情;同时,教师只有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活动,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许多不足,借由这些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教学经验,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利用今天所学到的宝贵经验,更好的投入到活动中去。

21、大班音乐教案《啵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欣赏歌曲,初步理解歌曲内容与结构,感受歌曲十六分音符的欢快、跳跃。

  2、尝试运用身体乐器为歌曲中“嘚啵嘚啵嘚”伴奏,体验多形式歌唱活动的快乐。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理解歌曲结构与内容

  1、倾听歌曲,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师:今天何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歌,这首歌在去年的少儿原创歌曲比赛中获得了金奖,让我们仔细来听一听。

  2、尝试用拍手、跺脚打节奏

  1)找一找歌曲中有趣的部分(学习嘚啵嘚啵嘚)

  2)出示出示节奏ⅩⅩⅩⅩⅩ,引导幼儿数一数拍手一边

  3)简单了解“嘚啵嘚啵嘚”是平时爸爸妈妈在我们耳边的唠叨,都是爱我们的表现。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嘚啵嘚啵嘚”。

  3、倾听录音,寻找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引导幼儿听见一个做一个动作,并在心里面数好。

  4、通过提问理解歌词内容(教师一边演唱一边贴节奏卡,帮助幼儿寻找正确答案,演唱结束后也提同样问题,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歌词图片,并按歌曲节奏摆放,重点学习爸爸、妈妈的话。

  5、播放录音,幼儿跟唱歌曲,进一步巩固对歌曲

  二、尝试用身体乐器为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伴奏,巩固对节奏ⅩⅩⅩⅩⅩ的掌握。

  1、教师提问,引出身体乐器,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标记,每次幼儿提出、出示相应标记后,大家一起拍一拍,特别是用嘴唇和舌头发音的作为重点练习,并提示用了这个嘴里就不能唱“嘚啵嘚啵嘚”了

  2、选择一种为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伴奏(若选用嘴巴和舌头,可以先单独练习一句)

  3、选择两种身体乐器为“嘚啵嘚啵嘚”伴奏

  1)幼儿自己探索运用两种身体乐器为“嘚啵嘚啵嘚”伴奏

  2)个别展示并带着大家我们试试

  3)集体演奏(两遍)

  三、尝试两人合作演奏(用一种动作、两种动作都可以)

  1、幼儿两两探索合作的方式,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

  2、两两展示,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3、集体运用身体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反思】

  在活动设计上,为了让幼儿快速理解歌曲,考虑到幼儿又具有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所以先请幼儿欣赏歌曲视频,在图文声并茂的情境中,最大化地理解歌曲。实践证明,观察的仔细的孩子马上就能理解“嘚啵嘚啵嘚”的含义,也清楚的知道了歌曲中有爸爸、妈妈和孩子三个角色。

  接着请孩子分句倾听每个角色说的话,孩子们对于爸爸妈妈的话都能很快地学说,也发现了该歌曲的说唱特点。整个活动中孩子说的话是难点,孩子们听了以后说不完整,需要教师的讲解,既要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又要概括的言简意赅。在理解的基础上出示相应的节奏卡让孩子能够有节奏地说,因为难度较大,所以进行反复的听和说的练习,当然每次策略都不一样,从拍手打节奏说——配上圆舞板打节奏说——配上琴声说。

  解决难点之后,孩子看着图谱就能很自然地就把歌曲完整的说唱出来了,通过数次不同的角色分工让孩子体验不同的角色特点,也能更深的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由此引出社会教育话题,引导孩子联想到生活中喜欢和自己“嘚啵嘚啵嘚”的其他人,理解这种爱的表达方式,感受他人对自己的关爱,也懂得了和他人“嘚啵嘚啵嘚”是相互表达关爱的一种方式。

22、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面条舞》含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美有了内心体验,并掌握了表现音乐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达美、创造美的情趣。"此外还提出"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音乐活动《面条舞》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面条,作为活动的内容。活动中的乐曲选自小提琴协奏曲《库郎进行曲》系列中的一首曲子。乐曲旋律优美、结构清晰,又有一定的联想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活动抓住幼儿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并理解音乐的性质,体验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所带来的快乐,体现了快乐学习的纲要精神。

  2、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幼儿合作意识。

  (2)在了解煮面条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3、说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幼儿的发展水平,我把重点定位为: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理解音乐的性质,体会和享受表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能根据乐曲的变化,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既是活动重点也是本活动的难点是。因为这就要求幼儿联系生活经验,即对煮面条过程的记忆表象进行重新加工、组合,最后完成迁移创造。让幼儿用动作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使音乐作品的性质、速度、力度具体化起来。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结合本节活动内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教法:

  1、情景教学法: 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表现的兴趣。

  2、启发引导法: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发挥想象、创造。

  3、游戏法: 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表现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因此,在活动中我将音乐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让幼儿置身于"玩"的过程中,感知到音乐的内涵,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性质,以最自如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

  三、说学法

  我为幼儿选择学习方法时最先考虑的是这首曲子为幼儿提供了哪些合适的参与机会,在这些参与方式中,又有哪些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欣赏音乐。"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同时根据大班幼儿好表现、好创造的心理特征,在本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学法:

  1、体验学习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我让幼儿通过观察煮面条的过程,运用动作表现等手段,让幼儿体验到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2、多种感官参与法:音乐活动的表现可体现在用肢体动作及口头语言上,因此,本节活动通过鼓励、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哼唱、绘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3、创造性学习法:以培养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为出发点,激发幼儿的联想、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直接创造能力。幼儿应用已有煮面条的知识经验,通过动作进行大胆、夸张地表现,培养想象力、创造性。

  四、说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引发幼儿对参与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活动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

  1、组织幼儿观察煮面条的过程,并品尝了面条。

  2、《面条舞》音乐碟,厨具(围兜和捞勺),代表调味品的各色皱纸。

  3、在活动场地中用彩色胶布贴出一个大圆形代表大锅。

  4、白板和广告笔,数字1、2、3,滑音符号,画有煮面条过程的三幅画(分别是没煮前的面条,放进锅里的面条,水沸后的面条)。

  五、说教学程序

  1、回忆煮面条的过程,交流感受。

  面条没煮之前是什么样子的?(硬邦邦、直愣愣、脆脆、长长、细细)

  面条下锅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慢慢变软、变弯)

  水开了,面条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打结了,缠在一起,绕在一起,粘在一起)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在脑海里再现煮面条的过程,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活动中,为后面的动作创造做好铺垫。)

  2、欣赏乐曲,理解音乐性质。

  (1)倾听第一遍音乐,感受乐曲的结构。

  (这一环节,让幼儿初步感受这首乐曲由三段体组成。)

  (2)倾听第二遍音乐,幼儿随老师徒手画图谱,感受乐曲三段体的不同变化。

  (3)分析三段音乐的不同性质。

  第一段听了有什么感觉呢?

  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第三段听了有什么样的感觉?

  (以上两个环节,通过让幼儿随老师徒手画图谱,引导幼儿描述听了乐曲后的初步感受,使幼儿进一步感受这首曲子的三段体结构以及每一段曲子的音乐性质如第一段雄壮有力,第二段轻柔、舒缓,第三段越来越快。)

  (4)感受滑音。

  (这一环节教师启发幼儿根据滑音创编各种动作,增加了幼儿活动的情趣,也为后面将要进行的游戏做好准备。

  小结:我觉得这首乐曲很像我们煮面条的过程,第一段雄壮有力就像没煮的面条一样硬邦邦,直楞楞的,第二段很慢很柔就像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音乐节奏越来越快一听就像在锅里打结的面条绕来绕去。(老师的语言概括,初步将音乐与煮面条过程联系起来。)

  (5)出示三幅图片,请幼儿根据音乐贴相应的图片,并想象创编动作。

  (幼儿有了画面条的经验之后,相信能很快找到图片放置的正确位置,即哪张图片搭配哪段音乐。然后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创编出形象夸张的体态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6)完整表现乐曲。(启发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

  3、音乐游戏

  老师(或一个幼儿)扮演厨师,其他幼儿扮演面条一起玩"煮面条"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同时满足了幼儿与同伴近距离接触的心理需求,增强幼儿合作协调能力,使幼儿体验到音乐活动的乐趣。)

  整个活动的安排,遵循了《纲要》中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游戏化和趣味性,注重整合,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一定能培养幼儿主动、合作、自信的学习态度,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活动反思: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我首先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面条,作为活动的内容。并充分抓住孩子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并理解音乐的性质,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本次活动的优点是:

  1、目标设计以幼儿为主体,活动重难点突出,重点是能根据音乐的性质,尝试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地表现下锅前后及下锅时的面条。难点是听辨音乐中的滑音,并能随音乐做出面条下锅时的动作。同样,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也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提供引导,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2、图谱的出现对幼儿理解曲式提供抓手。借助图谱,方便幼儿了解音乐的三段结构,同时方便幼儿创编动作。

  3、活动设计结构合理,环节流畅。每一环节过渡语恰当,衔接得当,使得整节课幼儿的常规也较好。

  不足与建议:

  1、教师对幼儿动作评价较为单一、宽泛,应针对动作与音乐联系,动作表现音乐的程度评价。课堂上有一些幼儿三段音乐所创编的动作差别不大,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和评价。

  2、应当让幼儿进行图谱与音乐段落的匹配,刚开始教师直接把每一段音乐所代表的意思告诉孩子了,不利于幼儿的主动探索。

  3、在导入环节的提问时,应当针对视频中的面条进行提问,面条在没煮之前是什么样子的,提问应当再精确一些,避免幼儿回答不到点上。

  4、多关注一下那些不善于表现自我的孩子,教师可以尝试多加引导他去模仿,让乐于表现和动作创编较好的孩子给大家做示范,其他幼儿进行模仿。让这些不善于表达的孩子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编。

23、大班音乐教案《喜洋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欣赏理解乐曲的结构ABA的形式,感受乐曲AB的不同。

  2、理解乐曲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体验游戏的快乐。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CD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师生问好,引入课题。

  二、组织教学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下面就请小朋友来欣赏一遍。

  提问:仔细听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播放第一遍乐曲。)

  幼儿:喜洋洋。

  2、请幼儿欣赏第二遍音乐。

  提问:

  (1)小朋友听完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呢?(.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听完这首曲子,我想跳舞、想唱歌、敲鼓等。

  (2)你知道这首有几段吗?

  这首曲子有三段。

  (3)你们听出这首曲子哪里是一样的吗?

  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

  (4)这两段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欢快的、快快的。

  (5)第二段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抒情的、慢慢的。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听起来比较欢快,第二段曲子听起来比较抒情。

  3、教师出示图谱,请幼儿欣赏第三遍音乐。

  老师还给这首曲子画了一幅画呢?想看吗?

  下面就请小朋友来欣赏吧!(出示图谱)

  提问:

  (1)看一看图上画的都有什么?

  鞭炮、小花、曲线、小河。

  下面我们来看着图谱欣赏第四遍音乐。

  (教师手拿小棒,指图谱欣赏音乐)

  三、请幼儿给这首曲子创编动作。

  1、幼儿创编动作。

  教师挑出做的好的动作请幼儿学一学。

  2、组织幼儿听音乐来表演。

  四、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曲子叫《喜洋洋》,他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比较欢快,第二段比较抒情。在这首曲子里我们听到了过年的气氛,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包饺子吧!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上的不成功,主要是内容太多,我应该把这节课分成两节课来上,图谱也不合适,应该改进。这节课我应改为韵律活动,那样这节课的活动效果就不一样了。通过这次讲课各位老师给我提的建议,下次上课一定注意,争取上一节好的优质课。

24、大班音乐教案《森林音乐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听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

  2、根据音乐的结构及图谱的变化,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看指挥进行演奏。

  3、在活动中保持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集体合作打击乐的快乐。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白板课件,乐器若干。幼儿经验准备:幼儿进行过打击乐活动。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师:今天,森林里要举办一场音乐会,很多小动物都想来参加,那到底哪些小动物来了呢?我请小朋友们听一段好听的音乐,听听看,你在音乐中听到了哪些小动物的声音?

  (播放音乐)

  师:你听到了哪些小动物的声音?(4~5个)

  二、观察图谱,初步掌握节奏型

  师:那究竟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flash小动物动画)

  师: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啊?(教师指着小动物,孩子一起说:青蛙、小鸭、孔雀)

  师:第一个为我们表演的师大嘴巴青蛙,看青蛙表演的是什么?(幼:唱歌)

  师:看!这是青蛙的节目单,那看看这个节目单,谁能用拍手的方式来告诉我青蛙唱歌的节奏师怎么样的?谁愿意来试一试的,胆子大点,站在位置上就好了。(教师只会节奏,一个幼儿试拍 【能力强起示范作用的幼儿】)

  师:拍的真好,大拇指送给你!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想)预备,起!(教师指挥,全班幼儿跟拍)

  师:第二个表演的是小鸭,小鸭表演的是舞蹈,看!小鸭跳舞的节奏,很简单吧,那我们直接来拍一拍把!我对你们有信心!预备,起!(教师指挥,全班幼儿跟拍)

  师:最后表演的是孔雀,孔雀表演了什么呀?(开屏)谁能用一个动作来学学孔雀开屏?(你来试试)

  师:他/她表演的好看吗?(好看)我们跟他一起来学一学吧!开屏咯~孔~雀~开~屏~

  师:看!果然孔雀也是这样开屏的,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开屏吧!

  (开屏咯~孔~雀~开~屏~)

  三、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师:哇!这是音乐会的完整节目单,你们有没有哪里看不明白?(嘘,是表示不说话,箭头表示向下准备,大青蛙表示抓)

  师:我们来试试准备抓到大青蛙(嘘嘘嘘,准备!抓!)

  师:抓到了吗?(抓到了)

  师:现在小朋友愿意用拍手的方式给这些小动物伴奏吗?(愿意)

  (音乐起,前奏可以点头准备)

  师:有的小朋友没有看清楚指挥,有些演奏顺序有问题(视课堂实际问题而说)我们再来一次!这次有没有信心完美的演奏!(有!)

  师:好的,这次大家拍的都很卖力,(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可是我们的小手声音实在太小了,而且拍的好疼,那怎样才能使伴奏更好听呢?用什么?(乐器)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乐器,你们都认识吗?(这是双响筒,这是手摇铃,这是我们见的最多的铃鼓)

  师:看看这些小动物分别选择了什么乐器伴奏?

  (青蛙——双响筒 小鸭——串铃 孔雀——铃鼓)

  师:那该怎么用呢?谁来试试用双响筒为青蛙伴奏(1个幼儿示范)教师指挥

  小鸭(谁来试试)

  孔雀呢?(抖动起来)

  师:好,现在我们都会用了吗?(会了)好,现在听我指挥了,现在,从你们的凳子后面轻轻的拿出乐器,注意不要发出声音,然后放在你的小腿上,马上把手背到椅子后面!我看看,谁最听指挥!

  师:你们都很棒,看看这一组凳子后面是什么乐器?(双响筒)那它们代表什么小动物?(青蛙)对了,你们是小青蛙,你们是小鸭,你们是孔雀,看看哪个小动物最棒!

  师:好!那请小青蛙拿起你们的乐器,跟着指挥,准备试敲一下,准备。(音乐起)

  师:好,小青蛙的乐器放回腿上,手背后。

  师:小鸭准备好拿起乐器。准备。(音乐起)

  师:孔雀准备好拿起乐器。准备。(音乐起)

  师:好了,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进行第一次彩排。(音乐起,全体演奏)

  师:现在,演出正式开始,请演员准备。(音乐起)

  四、结束今天的森林音乐会到此结束,小演员们谢幕!

  师:森林音乐会顺利结束了!(结束,谢幕,一起向后转,鞠躬,请坐)小动物们也该回家休息了,和后面的客人老师再见吧!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轻音乐的曲子,一听到这首乐曲马上就能够使人感受到森林里的气息,鸟声、蛙声、溪流声……很好听,同样幼儿也能够很轻易地感受的到。再者,对于动物角色及乐器的选择,也是非常形象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乐器圆舞板无论是外形还是声音的特质,幼儿都自然而然的能想到青蛙,而铃鼓敲响的一霎那和孔雀开屏的动作都很相似。所以,无论是音乐素材本身、还是乐器的选择,这些外部因素都为顺利开展活动打好基础。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这种学习方法,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至理。

25、大班音乐教案《让座》含反思

  设计背景

  一天,孩子们在区角玩时,突然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有一个孩子跑过去说,一人让一点,大家互相谦让,好吗?我突然联想到让座这一主题,意在让幼儿学会谦让。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地创编歌表演动作。

  2、让幼儿懂得文明乘车、尊老爱幼、学会礼让。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1、让幼儿学会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会主动给老人让座。

  2、让幼儿懂得文明乘车、尊老爱幼、学会礼让。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幼儿座位模拟车厢摆放、扮演老妈妈的头巾和拐杖。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拍手进入教室依次坐在位置上,观察幼儿就坐的情况(因以前音乐活动时幼儿的座位排列多是半圆形的)。

  2、导入谈话;今天小朋友们发现我们就坐的位置变了,现在我们像是坐在什么地方呀?(汽车上)

  3、提问;你们是怎样乘坐公共汽车的? !.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如何做才是文明乘车呢?

  4、总结幼儿回答,让幼儿听听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5、学习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让幼儿简要了解雷锋叔叔是谁。

  6、鼓励幼儿大胆地创编歌表演动作,老师帮助整理后指导幼儿边唱边进行表演。

  7、请幼儿上前扮演老妈妈,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情景表演。

  活动延伸

  可在区角活动中增添表演内容,如我是怎样文明乘车的?人多拥挤时要怎样做等。

  教学反思

  歌表演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过程是要在学习并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我将教育幼儿懂得文明乘车、尊老爱幼、学会礼让为活动目标之一,就是让幼儿能充分理解歌词的教育意义。因而,在活动前期观察幼儿入座的情况,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怎样文明乘坐公共汽车”?就为导入歌词内容作铺垫。但在老师的提问中大部分幼儿能回答出‘先上后下’‘不乱扔垃圾’、‘不把头、手伸出窗外’····等,只有几个幼儿说出要为老人让座这个主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经过进一步的谈话才明白,在平时生活中由于幼儿年龄小,与父母乘车时往往出现的是别人给自己让座,或是根本不会让座。可见,我们生活的氛围和城市中的人、事、物对于幼儿的经验积累有多大的影响呀。因此在活动中我以歌表演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对幼儿文明乘车尊老爱幼、学习礼让的教育培养,希望能为幼儿的文明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6、大班音乐优秀教案《舞动的面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以游戏化的情境表现生活中拉面、煮面的基本过程,掌握揉、拉、甩的基本动作。

  2、大胆创编动作,趣味性的表现多种面条以及煮面时面条四处游走的姿态。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有关拉面、煮面经验录象;音乐图谱、分段音乐。

  2、蛋糕盘3个、水笔1支。

  活动过程:

  一、回忆已有相关经验。

  教师:你们吃过拉面吗?拉面是怎么做出来的?

  二、模仿拉面制作过程。

  1、观看录像。

  第一次观看录像:

  教师:我们来看看大厨师是怎么做面条的。

  第二次观看录像:

  教师:大厨师真能干,我们也来学小厨师做拉面。

  2、模仿动作。

  (1)教师随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谱。

  (2)幼儿模仿拉面动作,教师用儿歌“揉一揉,拉一拉,甩一甩”帮助记忆。

  3、随乐表现拉面的制作过程。

  三、自主表现舞动的面条。

  1、自主表现三种不同的面条。

  教师:你们做出的面条是什么样的?请你上来把面条画在盘子里。。屈,老师.教案.网出处。给自己做出的面条取个好听的名字。谁可以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听着音乐做一碗××面。你还会做什么样的面条?(随幼儿回答重复表现。)

  2、随乐表现煮面条、装盘动作。

  (1)看录像:煮面条。

  教师:面条做好了,接下来该干嘛了?面条在锅里煮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怎么装盘?

  (2)倾听,感知并表现煮面条和装盘情节与相关音乐的匹配。

  3、完整表演音乐游戏:舞动的面条。

  四、结束部分。

  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做面条,大厨师还会做什么?我们下次慢慢学。

  五、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继续创编更多不同面条姿态的动作,并以领舞者的身份,大胆表现。

  2、两人以上合作表演面条相互缠绕及合作造型。

  3、将生活中更多的教育资源有效渗透进音乐游戏中,提升幼儿艺术表现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是从幼儿身边熟悉的事物——面条着手,让幼儿了解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美是无处不在的。

  活动开始,让孩子观看煮面条的录像,这一步首先是帮助幼儿回顾和整理自己有关煮面条的经验。面条在锅中翻滚的形态,激发了幼儿表现的欲望。

  接着的提问环节,我通过一些提示语,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面条下锅——变软——搅拌——挑起——沸腾——加冷水的过程,让他们想象着自己就是锅里的面条,从中体验到音乐表演活动的快乐。在这个表演中,我配上和活动相适应的音乐,欢快的音乐表现面条沸腾或者被搅拌的情景,舒缓的音乐表现面条变软,被挑起的情景,我觉得这样可以提高幼儿音乐表演的兴趣,事实在活动中,这一个音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以自己是厨师的身份介入到幼儿的表演活动中,幼儿变得更加兴奋和投入。当看到部分幼儿表演的不充分时,我故意“捞起”面条说:“太硬了,好像还没熟”,从而起到了提醒幼儿的肢体不够柔软、更加激发了幼儿表演的积极性。

  整个活动下来,觉得幼儿的兴致很高,许多幼儿的表现力都超过我的想象,最后我都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和鼓励。

27、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面条舞》含反思

  一、设计意图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是的,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表现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如何将音乐与游戏有机地整合,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性质、领略音乐的神奇,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我首先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面条,作为活动的内容。并充分抓住孩子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并理解音乐的性质,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二、活动目标

  1、在了解煮面条的基础上,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2、能理解音乐的性质,根据音乐内容进行表现。

  三、活动准备

  1、生活中有见过煮面条的经验;

  2、音乐磁带、录音机、大锅(帖在地板上)教学拼图(没煮前的面条,放在锅里的面条,水沸后的面条。

  四、活动过程

  (一)回忆表现的对象

  1、集体交流师:你们见过爸爸妈妈煮面条吗?(有)面条没煮之前是什么样儿?(丰富硬梆梆,直楞楞的,脆脆的等词汇)面条下锅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慢慢变软,慢慢变弯)水开了,面条又变成什么样子了?(绕来绕去,面条粘在一起)面条煮好了,还要做什么呢?(加调料让面条更好吃,还要记住关火,对幼儿适时进行安全教育)(过渡语)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曲子,小朋友们仔细地听,这首曲子表现得是什么,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好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二)倾听与想象

  1、第一遍:倾听与感受提问:这曲子好听吗?那你们觉得有几段?(三段)小朋友的耳朵真灵都听出来这首曲子有三段,(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第一段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呢(雄壮有力很有节奏)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慢、柔、舒缓)第三段有什么样的感觉?(越来越快,让人听了很兴奋、很激动―――)

  教师小结:老师觉得这首曲子很像我在家煮面条的过程,第一段雄壮有力就像没煮的面条一样硬梆梆,直楞楞的,第二段很慢很柔就像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音乐节奏越来越快一听就像在锅里打结的面条绕来绕去的。

  (过渡语)我们边听音乐边把它画下来吧。

  2、第二遍:倾听与匹配(过渡语)王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幅图,请你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应该放在这在3段中的哪一部分呢?

  3、第三遍:倾听与匹配------请幼儿根据音乐贴相应的图,并想象动作。

  (出示图片2:放在锅里的面条)提问:这一张呢是什么样的面条呢?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集体表现,教师融入适时鼓励表扬)。

  (出示图片1:没煮前的面条)提问;这一张是什么样的面条呢?(硬梆梆的直愣愣的,像没下锅的面条)应该放在哪儿呢?你觉得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呢?(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教师融入)(出示图片3:水沸后的面条)最后一张图片,应该放在哪里呢?这一段可以怎样表现呢?(集体表现,教师融入适时鼓励表扬)。面条煮熟了,关火了,面条不会再动了,我们摆个造型吧。

  (过渡语)小朋友刚才想了好多的不同动作,我们来听音乐把动作连起来表现出来吧!

  4、感受音乐随音乐表现各段动作(过渡语)刚才小朋友都表演得非常好,可是这首曲子里有一个很特别的声音,大家听出来了吧?

  5、难点:寻找滑音(面条下锅的音乐)刚才这个声音就像是有东西掉下来一样,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声音到底在哪里呢?(放第一段音乐和第二段的开头)这时候面条下锅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集体表现,教师融入)。

  (过渡语)小朋友想了很多面条下锅的动作,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完整地来表演一次吧,记住一听到这个特别的声音面条就要下锅了。

  6、完整表现乐曲(启发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三)音乐游戏第一遍游戏:

  (老师穿围裙拿勺子)我是厨师,在我要正式开始煮面条了,今天我准备了一口大锅,请面条们都站在锅的外面,听到了特别的声音时才能下锅。

  第二遍游戏:

  我要请个小朋友来当个厨师,其他小朋友都来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评委点评:

  优点:

  1、图谱的出现对幼儿理解曲式提供抓手。

  2、活动设计结构合理,环节流畅。

  不足与建议:

  1、教师对幼儿动作评价较为单一、宽泛,应针对动作与音乐联系,动作表现音乐的程度评价。

  2、活动目标与活动过程缺乏联系,没有准确地把握欣赏活动的特点。

  3、幼儿的欣赏活动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和自我感受,为何赋予面条形象的匹配,这是来源与幼儿还是来源于教师。

  活动反思: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我首先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面条,作为活动的内容。并充分抓住孩子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并理解音乐的性质,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28、大班音乐教案《面条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了解煮面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2、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以及明显的节奏变化,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欢乐。

  活动准备:

  场地、录像、音乐、黑板、三幅画、厨师服具。

  活动过程:

  一、热身准备活动。

  1、音乐伴奏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场地随音乐舞蹈。

  2、游戏:

  我们来做个游戏,让我们来摸摸口袋,呀!我这有一颗珠子,它会发出好看的光!(教师做神秘状,吸引幼儿的注意)咦?我的珠子越来越大(教师用夸张的动作带动幼儿一起表现)大得我都快抱不住了,珠子好像在慢慢变小,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后把它小心地放回口袋里。

  刚才我手里是不是真有那么一颗神奇的珠子?对了,当我们想象自己有这么一颗珠子时,然后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让别人也相信,我们游戏起来就会很有趣的。

  二、基本部分。

  (一)通过录像,进行肢体动作的想象和表现。

  小朋友在家见过煮面条吗?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看看面条是怎样变化的?(幼儿观看录像)提问:面条煮之前是什么样的?把硬硬的直直的面条放进锅里它会慢慢弯曲,慢慢变软,火越来越大,水开了,面条在不断翻滚,转圈,跳上跳下,好像人的肢体缠绕,四肢波浪,(谁能来表现一下?)煮熟了以后还要注意关火,聪明。

  (二)乐曲的想象和表现。

  1、我这有一首好听的曲子,你们仔细听,边听边想,哪一段音乐表现的是直直的硬硬的面条,哪一段表现的是刚下锅的面条,哪一段是在锅中沸腾的面条。(音乐伴奏,幼儿欣赏)

  2、再来感受一下(音乐伴奏,教师用画来表现)音乐结束后,教师边指画便问幼儿这是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直直的硬硬的面条,第二段表现的是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是不断翻滚、转圈的面条。

  3、我们来边感受音乐,边欣赏煮面的过程。(教师将图片一一对贴在黑板上)

  4、我请几个小朋友来表现一下没下锅时硬硬的直直的面条。

  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现。

  请几个小朋友来表现刚下锅时慢慢弯曲变软的面条。

  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现。

  再请几个小朋友来表现不断翻滚、转圈、跳上跳下的面条。

  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现。

  5、我们一起来做一下煮面的全过程。(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舞蹈)6、好,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做小面条,站到锅边准备好,我来当厨师煮面喽!

  (音乐伴奏,幼儿舞蹈教师指挥)注意最后强调关火,提醒幼儿关火后面条就不能动了。

  教师边做捞面条的样子,边说哎呀把面条捞出来啦,快慢慢的出来到碗里来,我要撒调料了,边撒边说"各种味道的调料洒在面条上面条会有什么感觉呢?引导幼儿咳嗽、皱眉、伸舌头等动作。教师说,让我来品尝一下,太香!太棒了!我还想吃一碗,面条准备好了我再来下一碗,(音乐伴奏)游戏一边。

  7、请幼儿当厨师下面条,教师幼儿一起表演。

  8、根据时间,再请个小厨师。音乐伴奏游戏开始。

  三、结束部分。

  我们来请老师尝尝面条是什么味道的,是甜的还是辣还是酸还是苦的呢?你可要在表情与动作上表现出了哦,还记得刚才我教你们的只要我们想象时,然后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让别人也相信,我们游戏起来就会很有趣的。嘿嘿,快去吧!问问老师们是什么味道啊?

  我们去请别的小朋友也尝一尝吧!引导幼儿出活动室,跟老师说再见。

  活动反思: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我首先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面条,作为活动的内容。并充分抓住孩子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并理解音乐的性质,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29、大班音乐教案《拨浪鼓》含反思

  设计意图:

  这首歌曲原本是一首成人歌曲,有好几段,而且可以分声部演唱,考虑到刚升到大班的孩子们的能力水平,我选取了节奏明快、歌词儿童化、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其中一段进行尝试。主要分感受、学唱和创编三大环节。

  结合《指南》艺术领域的理念,整个活动中,在有意识地注重幼儿的感受,为幼儿创设表达表现的平台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用自然、连贯的声音表现。

  2.体验多种形式演唱的快乐。

  3.根据自己的经验尝试仿编乐句中的歌词。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歌曲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一、感受、理解歌曲。

  1.欣赏歌曲第一遍(音频),交流:这首歌曲听起来什么感觉?为什么是这种感觉呢?

  2.欣赏清唱第二、三遍——交流:歌曲里唱到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是欢快的呢?一家人去玩是一件怎么样的事情?什么心情?请谁来表现?(根据幼儿回答教师清唱并出示相应的图谱。)

  3.清唱第四遍——按照歌词排列图谱。

  4.几个乐句?

  二、学唱歌曲。

  1.请小指挥点图谱集体演唱。(哪里还有问题?)

  2.接唱。(觉得自己唱得怎么样?)

  三、创编歌曲。

  1.我今天陪爸爸带着全家去玩耍,在“池塘边,荷叶下”,看见“躲着一只小青蛙”,你们跟爸爸妈妈出去玩耍还去过哪里,看到了什么?(集体讨论—个别仿编——集体试唱)

  (请个别幼儿仿编时,可以用简易图谱帮助记忆。)

  2.结合仿编完整表现。(引导幼儿加上一些欢快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参加名师工作室的第一次展示活动。在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过程中,我主要把握了三点

  1.歌曲的截选。(设计意图中具体谈到)

  2.图谱的运用。这首歌曲是叙事性的,歌词里面描述的事件通过图谱方式

  呈现,直观形象,帮助幼儿不仅理解歌词,也感受歌曲的意境,为幼儿的学习、表现搭建了很有力的支架。

  3.情绪的把握。我比较注重幼儿对歌曲情绪的把握,所以在感受阶段,我

  主张让孩子们多听、仔细听,并设计了“一家人去玩是一件怎么样的事情?”“可以怎么表现?”等这样的问题,为的就是引导幼儿激发、表现出歌曲的情感,也为最后的创编打好基础。那么在实际执教过程中,我尽可能地富有激情,因为只有我自己被音乐感动,才能感动孩子、感动大家。歌曲很受孩子的喜欢,接唱环节兴趣浓厚,情感表现真实,师幼互动比较有效。

  但是通过展示,也折射出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1.如何使图谱更有效?因为在我的图谱中很好地展现了歌曲的画面,但是没有呈现节奏。(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前面四个乐句的节奏都是统一的,也是我在创编中要引导幼儿按照这个节奏去表现的。所以在设计时,我想要把节奏隐含在图谱中,但是就是设计不出合理、形象地节奏、画面相融合的图谱,纠结了好久。

  2.创编是否需要在第二课时再去达成?我预设了感受、学唱和创编三大环节,在实际执教中,时间比较紧张,而且导致前面的感受和学唱稍微急了一点点。如果没有创编环节,我可以将前面走得更稳固、扎实一点,对整个歌曲的把握会更好。

30、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快乐的面条》含反思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为此,我选择了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煮面作为活动的切入点,让幼儿在了解了煮面的过程的同时,感受面条的不同变化,在结合音乐节奏的明显变化发挥想像,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大胆模仿和创造性的进行表现。从而让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并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以及明显的节奏变化,想象并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面条的不同动态。

  2.在音乐游戏中体验自由表现角色的快乐。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重点: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以及明显的节奏变化(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想象并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面条的不同动态。

  活动难点:能大胆想象并创编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音乐《快乐的面条》、煮面的视频、厨师服和厨师道具等。

  活动过程:

  一、自我介绍,引出活动

  二、观看视频,感受面条的变化。

  1、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观察煮面过程中,面条的变化。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感受面条的变化。

  (1)师:小朋友们,我煮的面条是怎样跳舞的?

  (2)引导幼儿说说面条的变化。

  三、感受乐曲的节奏,用肢体动作表现面条的变化。

  1.鼓励小朋友用肢体动作表现没下锅时硬硬的、直直的面条。

  2.播放音乐第一段,集体表现下锅之前面条的样子。

  3.鼓励小朋友用肢体动作表现刚下锅时慢慢弯曲变软和厨师搅拌时的面条。

  4. 播放音乐第二段,(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集体表现下锅之后面条变软和厨师搅拌时的样子。

  5. 鼓励小朋友用肢体动作表现面条沸腾时不断翻滚、转圈、跳上跳下的面条。

  6. 播放音乐第三段,(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集体表现面条沸腾时不断翻滚、转圈、跳上跳下的样子。

  四、组织、开展游戏

  1.明确游戏规则和要求。

  2.教师扮演厨师,幼儿扮演面条进行第一次游戏。

  3.总结游戏,进行第二次游戏。

  4.为客人老师煮面条,再次进行游戏。

  五、结束活动

  师:啊!客人老师对我们煮的面条赞不绝口--太好吃啦!我们小朋友们都还没吃到的,我们重新找间大"厨房"继续煮吧!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31、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下面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绘画、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三种不同风格。

  2、能大胆的创编身体动作。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没下锅的面、烧好的面、厨师帽、勺子、纸、笔

  活动过程:

  1、面条比一比

  师:小朋友你们瞧这是什么呀?(面条)

  师:那这个呢?(烧好的面条)

  师:让我们来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一个硬硬直直的,一个软软弯弯的)

  师:这个硬硬直直的面条怎么会变成软软、弯弯的呢?

  2、听音乐,感受音乐用线条表示

  师: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你们听一听这个音乐分几段?

  (老师在纸上示范)

  师:你们觉得这个音乐分几段呢?(三段)

  师:你们觉得第一段像什么?(没下锅的面条)

  你还能用什么线条表示?

  师:你们觉得第二段像什么?(面条下锅了)

  你还能用什么线条表示?

  师:你们觉得第三段像什么?(面条煮熟了)

  你还能用什么线条表示?

  师:下面请小朋友听音乐拿起纸和笔,边听音乐边用线条表示。

  3、听音乐,感受音乐用动作表示

  师:刚才我们用线条把这个曲子表现出来,下面老师想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身体该怎样表现呢?先想一下面条没下锅是什么样子的?(直直硬硬的)那用身体该怎么表演呢?

  (放音乐,听第一段音乐让小朋友听音乐跳一跳,选几个动作做的不一样的小朋友到前面表演)

  师:那面条下锅以后呢?"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听音乐表演)

  师:面条煮熟了呢?(听音乐表演)

  让我们听一遍完整的音乐,跟着音乐一起表演。

  4、游戏《下面条》

  师:下面老师来当厨师,小朋友来当面条。听音乐一起动起来,当音乐停说明面条熟了就站在原地不要动,保持那个姿势。厨师说把你盛到碗里你再回到座位上。听明白了吗?

  (听音乐和孩子们游戏)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还想玩一次吗?(想)下面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厨师,其他小朋友来当面条,不听的是这次请我们的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玩好吗?赶紧找一个客人老师和他们一起来玩吧!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32、大班音乐教案《森林寻宝》反思

  这是一篇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活动,以森林寻宝的场景来吸引幼儿兴趣,在游戏中不断播放音乐,使幼儿慢慢熟悉音乐,并在游戏中体验快乐,最终夺得宝物,发现健康是身体最重要的宝物。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游戏,体验随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2.了解乐曲轻快、活泼的性质特点,能找出乐曲中的重音部分;结合宝物知道健康是身体最重要的宝物。

  3.能根据音乐特点自主探索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发展幼儿随音乐反应的灵敏性。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1.老虎头饰一个,山洞模型一个。

  2.电视机,音乐:拨弦,PPT。

  3.蔬菜、水果、喝水、皮球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森林寻宝的情境,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游戏音乐。

  在森林里有一个神秘的山洞,传说在山洞里有许多宝物,大家想不想去寻宝?在寻宝之前,我们要先听一首音乐,里面有寻宝的线索,请小朋友仔细听,这首曲子给你怎样的感觉?

  二、结合ppt,分析理解乐曲的节奏和情绪特点

  1.教师指图引导幼儿完整欣赏,初步感知乐曲中的重音部分。

  热心的小动物给我们送来一幅寻宝图,它还告诉我要小心路上的障碍物,障碍物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呢?我们仔细听音乐找一找。

  2.通过拍击身体不同部位,熟悉节奏,感受乐曲的性质特点和重音处。

  障碍物是什么?障碍物出现时音乐感觉怎样?

  在障碍物出现时,我们可以拍打身体一个部位,你想怎样拍?我们试一试。

  穿越森林的音乐听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穿越森林时,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3.结合身体动作表演,感知乐句的速度变化。

  快到山洞时音乐变得怎么样了?还有哪里是变快的?那在音乐变快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幼儿完整听音乐尝试。)

  三、引导幼儿探讨游戏规则,体验随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1.引出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探索、讨论归纳游戏规则。

  老虎也要去寻宝,它已经赶在我们前面,它耳朵很尖,每遇到障碍物就会回头仔细看,怎样才能不被发现呢?

  2.师幼分角色,初步听音乐按规则进行游戏老师来扮演老虎,幼儿听音乐走走看。

  3.加入道具调动幼儿情绪,能听音乐迅速作出反应这一次老虎真的来了,你还敢吗?看看谁能不被老虎发现,跟好老虎出发!

  4.引导幼儿通过创编重音部分吓老虎的声音与动作,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老虎回头的时候我们想个办法吓走它好不好?老虎害怕什么?来试试,能不能吓走? (引导幼儿在创编的基础上游戏)

  五、出示宝物,引导幼儿懂得健康是身体的最好宝物。

  发现宝物,师:小朋友猜一猜,宝盒里面会有什么宝物呢?(幼儿想象)出示宝物,请幼儿讨论并介绍喝水、运动、多吃水果蔬菜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小结:我们今天找到的是有益于我们身体健康的宝物,健康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就是最最好的宝贝。所以每个小朋友一定要多运动、多喝水、多吃有营养的东西,才会让我们的身体长得棒棒的!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轻音乐的曲子,一听到这首乐曲马上就能够使人感受到森林里的气息,鸟声、蛙声、溪流声……很好听,同样幼儿也能够很轻易地感受的到。再者,对于动物角色及乐器的选择,也是非常形象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乐器圆舞板无论是外形还是声音的特质,幼儿都自然而然的能想到青蛙,而铃鼓敲响的一霎那和孔雀开屏的动作都很相似。所以,无论是音乐素材本身、还是乐器的选择,这些外部因素都为顺利开展活动打好基础。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这种学习方法,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