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网友来稿)教案
倪明
课 时 : 2·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 词语。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www.3edu.net) :
一、导入新课:
倪明
课 时 : 2·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 词语。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www.3edu.net) :
一、导入新课:
林中小溪(网友来稿)(网友来稿)教案
倪明
课 时 :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2.领略课文中描写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3.学习课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语言。
2.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
倪明
课 时 :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2.领略课文中描写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3.学习课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语言。
2.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
飞红滴翠记黄山(网友来稿)教案
倪明
课 时 : 2
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课文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的独特的美。
教学目标
晦知识与能力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2.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倪明
课 时 : 2
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课文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的独特的美。
教学目标
晦知识与能力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2.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画山绣水(网友来稿)教案
倪明
课 时 : 2
教学内容
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倪明
课 时 : 2
教学内容
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鼎湖山听泉(网友来稿)教案
倪明
课 时 :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学习作者在选材上的详略安排。
倪明
课 时 :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学习作者在选材上的详略安排。
“生灵的礼赞”对比阅读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山东垦利一中 王同亮
*学习目标
1、 认识大自然中生命的意义、价值及其对人类的启示。
2、 对比阅读:比较《我的邻居胡蜂》与《鸟鸣中》的异同。
*学习方式:
研讨与交流
*课时:1节(另加课前预习1节)
*教学内容:
*资
山东垦利一中 王同亮
*学习目标
1、 认识大自然中生命的意义、价值及其对人类的启示。
2、 对比阅读:比较《我的邻居胡蜂》与《鸟鸣中》的异同。
*学习方式:
研讨与交流
*课时:1节(另加课前预习1节)
*教学内容:
*资
《山居秋暝》课案(网友来稿)教案
郫县一中 李国栋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推敲诗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风格特点。
3、 培养学生探究、质疑、批判的文化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要求学生掌握“抓诗眼,品意境”,“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郫县一中 李国栋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推敲诗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风格特点。
3、 培养学生探究、质疑、批判的文化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要求学生掌握“抓诗眼,品意境”,“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再别康桥》课堂教学设计(原创)(网友来稿)教案
七大山人
步骤:
一、引题:
什么是诗?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严羽《沧浪诗话》说:“诗者,吟咏性情也。”张舜民《跋百之诗画》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姜夔《白石道人诗说
七大山人
步骤:
一、引题:
什么是诗?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严羽《沧浪诗话》说:“诗者,吟咏性情也。”张舜民《跋百之诗画》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姜夔《白石道人诗说
短文两篇——《美腿和丑腿》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bingying00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作者的思想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难、合作讨论、自我探究的
能力
教学难点和重点:
1、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所阐述的人生观
2、弄清题目与课文观点的关系
3、
bingying00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作者的思想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难、合作讨论、自我探究的
能力
教学难点和重点:
1、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所阐述的人生观
2、弄清题目与课文观点的关系
3、
伶官传序(简案)(网友来稿)教案
江苏省金湖中学 梁万年
★★★★ 观点鲜明,论题突出,说理有力,条理分明
第一段提出全文的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第二段追述晋王的遗命和唐庄宗如何接受和执行晋王的遗命。
第三段把唐庄宗的盛和衰情况作对比,说明他事业的成败在于人
江苏省金湖中学 梁万年
★★★★ 观点鲜明,论题突出,说理有力,条理分明
第一段提出全文的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第二段追述晋王的遗命和唐庄宗如何接受和执行晋王的遗命。
第三段把唐庄宗的盛和衰情况作对比,说明他事业的成败在于人
高考作文之生动描写出文采(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邓老师
教学目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重要的一项是“有文采”,学会生动的描写可以使文章精彩起来。
教学重点: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本节课主要练习生动的人物描写
教学难点:(1)学会细致地观察(2)掌握描写的要领
教学
邓老师
教学目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重要的一项是“有文采”,学会生动的描写可以使文章精彩起来。
教学重点: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本节课主要练习生动的人物描写
教学难点:(1)学会细致地观察(2)掌握描写的要领
教学
《漫话清高》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浦江中学 应元臣
一、 教学目标与任务:
1、 正确理解与认识“清高”的内涵;
2、 讨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看待清高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梳理文章思路,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的观点;
2、了解“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价值取向及其思
浦江中学 应元臣
一、 教学目标与任务:
1、 正确理解与认识“清高”的内涵;
2、 讨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看待清高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梳理文章思路,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的观点;
2、了解“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价值取向及其思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山东垦利一中 王同亮
教学目标:
*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
山东垦利一中 王同亮
教学目标:
*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山东垦利一中 王同亮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2.学生通过学习探究,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
山东垦利一中 王同亮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2.学生通过学习探究,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邓州市穰东高中语文组 吕大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
邓州市穰东高中语文组 吕大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山东垦利一中 王同亮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
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二、学习方式:
设计若干问题,带
山东垦利一中 王同亮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
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二、学习方式:
设计若干问题,带
《空城计》教学设计(语文版第一册)(教师中心稿)教案
常绿树
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
常绿树
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案
郑建宾
教学设计
学习此文,重在情感、态度、价值现这个目标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不同凡响、富有创意的立意,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
郑建宾
教学设计
学习此文,重在情感、态度、价值现这个目标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不同凡响、富有创意的立意,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
成语复习教案教案
授课者:彭爱明
【复习目标】
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
重点: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知识讲解】
讲解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
1、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
2、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3、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
①形相
授课者:彭爱明
【复习目标】
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
重点: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知识讲解】
讲解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
1、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
2、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3、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
①形相
二期课改新教材高二语文课文《三棵树》教案(第二课时)(网友来稿)教案
杨洋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树”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2、 理解认识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
3、 体会并感受作者内心对生命的感悟与倾诉
二、 教学重点
“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 教学难点
1、 树
杨洋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树”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2、 理解认识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
3、 体会并感受作者内心对生命的感悟与倾诉
二、 教学重点
“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 教学难点
1、 树
过秦论(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邱龙涛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教育学生不应只着眼于秦之兴衰,而应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达到把知识转化为
邱龙涛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教育学生不应只着眼于秦之兴衰,而应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达到把知识转化为
金色花教学(网友来稿)教案
空谷幽兰之梦幻
一、 导入 ――5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导入语:
这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仍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
空谷幽兰之梦幻
一、 导入 ――5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导入语:
这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仍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
劝学(教师中心稿)教案
邱龙涛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
(二)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二、难点、重点分析
(二)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分析:本文第一句提出
邱龙涛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
(二)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二、难点、重点分析
(二)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分析:本文第一句提出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邱龙涛
教学目的
一、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二、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三、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
一、层层分析,指导背诵。
二、以读代讲。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
孟子是
邱龙涛
教学目的
一、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二、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三、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
一、层层分析,指导背诵。
二、以读代讲。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
孟子是
《绿》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案
昆山市蓬朗中学 刘祖元
教学目标:
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
了解并初步掌握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由《背影》
昆山市蓬朗中学 刘祖元
教学目标:
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
了解并初步掌握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由《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