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1加强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生活中感受美。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课前准备:1摘抄有关春的诗句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4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记实报道。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 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这 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 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5牛德源 [教学目的] 1. 快速阅读课文,较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 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3. 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4. 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教学重点] 1. 课文的结构方式“概说——评说”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6教学内容和步骤 组织学生先参观一次有关天文学知识的科普展览;或请有关的专家、学者给同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及其取得的成果,为学习本课作准备。 一、播放一段人类探访月球的短片。 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人类探访月球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朱长超是怎样用手中的笔这一真实历程的呢?好,我们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1,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2,掌握快速阅读捕捉信息的方法,较快地理解登月的全过程.3,把握本文语言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1, 快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较快地理解登月的全过程.2. 启发想象,使学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德育目标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8一、教学目标 1、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3、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4、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二、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
《月亮上的足迹》自读教案【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快速阅读课文,较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依据概说--评说的结构方式和按时间发展的阶段顺序,掌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3.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4.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 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
《月亮上的足迹》多媒体教学设计教学重点 1.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借助关键词句准确地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 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广播教学”,将从网上下载的一篇“北京中学生将‘飞’火星”的新闻报道播放给学生阅读,以此导入对新课文的学习,
《山市》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A: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B: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C:体会山市的形成(是以什么为顺序的?)及神奇壮丽的幻境(山市的变化是迅速还是缓慢?)。 D: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 重点:反复朗诵,积累文言词语。 难点: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www.3edu.net
《山市》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1、能读通读懂课文,并能很流畅的读。2、能根据课下注解理解课文内容。3、能对课文中的描写部分展开丰富的想象。4、了解对山市的科学的解释。二、重点和难点:1、第2、3、4点为重点。2、第3、为难点。三、教学设想:这篇课文根据要求是要用一课时完成。从容量和教学目标来看,有一定的难度
《山市》教学设计4作者:王晓菁单位:深圳市罗湖区铁路中学邮编:518001电话:(0755)2556381113670258526 《山市》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一)《山市》课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山市 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
《山市》教学设计5南航附中 张晏教学目标:1、 理解文意,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2、 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景色。3、 探究“山市”形成的原理,培养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重点:反复朗诵,积累文言词语。难点: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教学过程(www.3edu.net):一、导入: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10走一步,再走一步龙泉市第三中学 许子兰一、 教学理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对文本的
《散步》教学设计14 [教学目的]1、在阅读中体会祖孙三代之间互敬到互爱的思想感情。2、抓住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及内容]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孙子发现爷爷总是用木头碗吃饭,便问爸爸:“爸爸,妈妈为什么给爷爷用木头碗?”爸爸说:“木头碗摔不碎呀!”小孩
漫游语文世界-寻乡音、觅乡情寻乡音 觅乡情寻找温州(自己家乡)方言,比较一下与普通话相比有那些区别一、寻词语(至少10个或选择一类)① 关于时间 “日昼”——中午 “六月”——夏天② 关于动物 “老虎”——大猫 “火眼”——蚂蚁③ 特色两字名词:细儿——小孩 后生儿——年轻人 箱儿—
《行道树》教学设计3 行 道 树 教学目标: ①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②揣摩形象化的语言。教学重难点:1、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2、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教学过程(www.3edu.net):一、 导入: 同学们,或许你们都知道,散文往往也有诗一般的语言,老师在课余发现了一篇让老师非常喜欢的散文
《春》教学设计11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11 春朱自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认知目标:. ①识记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②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③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能力形成目标:①学习本文细致观察,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10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12 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④学习作者抓住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5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13 山中访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
《秋天》教学设计《秋天》教学设计 无锡市安镇中学 林逍[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对诗中充满诗意的秋景进行赏析,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这首诗歌是何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南京九中 袁源单元教学要求:1、联系学生的人生体验,从理想、信念、修养方面,加强对学生的人生教育;2、进一步掌握、巩固朗读的能力和技巧。各课教学设计:6、理想教学要求:1、明确理想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理想 2、反复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3、掌握本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初一语文第三单元参考教案 主备人: 十三中 马琳 二00二年十月 十一 春 朱自清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
《化石吟》简案《化石吟》简案一. 由电影《侏罗纪公园》导入二. 放映一组关于虫鱼鸟兽的化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三. 研读课文1. 教师范读 ,请学生思考诗中提出的问题(情境设计:假设你现在就站在生物博物馆的门口,老师马上就要带你进去,你准备好了吗?看到这些奇异的生物化石,你会想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