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案第9课 《土地的誓言》教案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仪器与媒体:投影仪、PP软件、录音机等。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www.3edu.net)与方法: 一、情境导入 1、导语 2、学生上网检索有关背景和作者的资料 二、
诗两首教学设计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4、诗两首 安徒生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有情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基调。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3、情感目标:体验人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
七年级下起始课 2004.2.4七年级下起始课 教学设计:陆海峰一、师生互相交流、沟通,促进了解,融洽氛围。二、学生寒假生活、作业汇报1、名著阅读2、古诗背诵3、征文写作4、社会实践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评价1、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延伸。2、要加强课外阅读的落实与提高。3、要加强写作
木兰诗教学设计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10、木兰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李大钊 教学目标:1、在朗读探究,质疑问难中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3、在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莫泊桑 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学习本文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方法。3、揣摩比较不同人物不同的描写方法。4、感受当时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授课日期:2004年 3 月 日 总课时: 15、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2、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
社戏教学设计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第16课 社戏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详略,加深理解。2、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3、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4、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第17课 安塞腰鼓 教学目的1、学习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3、感受中华传统文明的精神力量。 教学设计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
竹影教学设计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第18课 竹影 教学目的: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4、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
观舞记教学设计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第19课 观舞记 教学目的:1、反复诵读,激发想象,使学生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艺术享受。2、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教学设计:一、印度舞蹈,交流感受。播放3~4分钟的印度舞蹈片段,调动学生
口 技教学设计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第20课 口 技 教学目的:1、理解文言词语,熟读背诵全文。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了解古今词义的区别。4、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教学设想: 以诵读为主要方法组
初一第一次单元检测语文试题初一第一次单元检测语文试题一、 积累与运用(24分)1. 将下面词语用正楷写在田字格中。(5分)鼎沸 确凿 骊歌 伫立 蓦然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A. 攒球(cuán) 脑髓(suǐ) 秕谷(bǐ) 潜能(qiǎn)B.
《木兰诗》教案2教学目的:1、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2、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学习本文祥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4、背诵课文。教学设想: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找出
《木兰诗》教案3教学设想 前面已经说过,初一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第一件事是背诵,而且要当堂背下来,不能留到课后。.这首诗尽管长达330字,也要当堂背下来。当堂能背,而且背得准确无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设想要点如下: 一、要启发学生背诵的自觉要求,这主要依靠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如果学生中有人在课前
《木兰诗》教案一、解题。 简介这首诗产生的年代和木兰其人(见A式“解题”②③④⑤条)。 二、正音、解词。 见A式。 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后讨论这首诗的民歌特色。 步骤是:(1)教师范读后提出问题:这首诗在语言风格上跟前一个单元里的文人诗歌有什么不同?(2)学生齐读一遍后答问。(3)根据学生答问情况再提
邓稼先备课宝典邓稼先备课宝典 《邓稼先》作者《邓稼先》背景《邓稼先》教法指导《邓稼先》课文点析《邓稼先》教案参考例一《邓稼先》教案参考例二(图)《邓稼先》内容分析《邓稼先》写作特点《邓稼先》引入方案《邓稼先》中心思想《邓稼先》重难点分析《邓稼先》板书精华(图)《邓稼先》作者 杨振宁是美籍物理学家,1922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2002-11-24 21:03:30)深圳市南山市育才中学 宋文健 教学目的 1.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培养课堂口语交际的能力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2002-11-24 21:03:37)深圳市北师大南山附中 王爱娣 教学目的 1.利用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比如京剧的脸谱知识和各种地方戏的名称、特色等; 2.让学生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的魅力; 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2002-11-24 21:03:38)深圳市南头中学 屠谖 指导思想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二、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ABC[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首先在于在反复搜寻、组合中理解长文,集中选点自由品析,围绕选题有针对性地探究。其次在于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有效训练。多方位提取信息,意在指导一种全方位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多角度与作品对话,旨在激活学生主体感受,尊重个性阅读;多侧面探究主旨,力求让思维拓展、创新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ABC[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丰富的说话活动,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激活学生创造的机智。本设计力求有目的、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读与说,让多形式与内容的说话活动,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思维的舞台。 教学步骤: 一、变换角度——说课文中的话 本文用第一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A[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是一篇通讯,它真实、准确、及时地报道了人类登山史上的一件大事,课外必须了解有关背景。教学本文,力求再现情境,借以直观感受,并迁移课外,从中有所感悟。 教学步骤: 一、描述画面 快速默读全文,按时间顺序将文章内容切分为以下几个画面,学生续说画面,再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ABC[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诵读较之一般朗读,更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在诵读中体现声律气韵,体味文意文采,进而领悟情感旨趣,它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教师如能多角度、多形式、灵活地引导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教与学势必呈现新气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简介作品。 二、对照注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