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7 一、解题。 简介这首诗产生的年代和木兰其人(见A式“解题”②③④⑤条)。 二、正音、解词。 见A式。 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后讨论这首诗的民歌特色。 步骤是:(1)教师范读后提出问题:这首诗在语言风格上跟前一个单元里的文人诗歌有什么不同?(2)学生齐读一遍后答问。(3)根据学生答
《木兰诗》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及重点]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步骤] 一
《木兰诗》教学设计5 一、 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1.本单元“单元提示”强调:“学习本单元,要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木兰诗》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形象,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故教学本课不宜进行支离破碎的翻译,宜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和木兰的形象,并把全诗的背诵作为学习重点。 2.本诗为
《木兰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机杼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著我旧时裳 傍地走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当户 惟 可汗 市 但 朔气 金柝 铁衣 安能 明堂 策勋 强 不用 郭 著
《木兰诗》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预习指导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
《木兰诗》教案2 教学设想: 课型设计:讲读课 基于学生对木兰替父从军的了解,可对诗歌内容处理上简洁明快些,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明确多种艺术写作手法。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诗歌主旨。 课时:2课时 教学进展: 导言: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
《木兰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狼》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描写两只狼与一个屠夫之间的一场较量的短篇小说故事。虽然它是以文言的形式出现的,但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内容带有劝喻性和 讽喻性,接近寓言体裁。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比较有兴趣,配以一定的画面欣赏,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继续积累文言实词,了解文章情节的发
《狼》教学设计6 教师:同学们,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是我的同行,教书之余,他在路边摆一个茶摊,无偿为路人提供茶水,你要喝他的茶水,就为他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故事,里头有个人流汗,有个人流血,还有一个在笑。我这个故事讲得好不好?学生齐答“不好”。 教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生
《狼》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
《狼》教学设计4[仿余映潮先生的板块教学]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文言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二、大体安排 一课时 三、课型结构 板块式。 四、预习要求 自读、熟读、正音读懂注释。 五、教学设计 1、导入: 由有关“狼”字的一些成语说起(让学生说),然后谈起狼的本性顺势导入。 析书课题后,让学生简介作者。师稍作补充
《狼》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及重点] 1. 能比较流利地熟练地朗读课文 2. 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3. 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4. 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狼》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设想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知识引路。教师要清醒地认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熟读到理解,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
《狼》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能比较流利地熟练地朗读课文 2. 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3. 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4. 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点:目标1、3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胶片、小黑板 教时安排:一教时 教
《狼》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朗诵文言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目标 3 5 教学难点:目标4 预习指导:1.熟读课文,尽量
《孙权劝学》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历史典故,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以往的教学中,多以教师翻译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学生记忆文言词语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设计3 目标设定:1、速读课文,能捕捉人物的主要特点 2、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3、培养阅读、思维、口头表达能力 4、感受大文豪们的智慧与品质 师生活动设计: 一、 导入 二、 速读感知 1、扫除文字障碍 2、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三、精读鉴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福楼拜 小结:栩栩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 能从人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 2、 学会从人物性格中体会到高尚的人格 3、 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教学难点: 1、 前面学生学到的是一个人物的描写,对于群体人物的描写较为陌生,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群体人物的分析。 2、 知道应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或课文注释,掌握生字词:捋,踝,博学多识,一拍即合,寻欢作乐,忘乎所以,义愤填膺。 2;通过独立查找资料,了解这篇课文主要涉及到的五位作家及其代表作,丰富文学常识的积累。这五位作家是:莫泊桑、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 3;认识作者通过恰当的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一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4、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朗读探究,质疑问难中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 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4、在《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走进巨人,感受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双音节词和成语的读音与用法。了解臧克家、闻一多。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精致严谨的结构,过渡语段的作用。理解艰深语句的作用,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3、学习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1 思路综述: 1.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从单元设计来看,学习本文,在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基础上,应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深入领会他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学习文章的结构技巧和选材技巧。 2. 教法分析 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裁剪得体,语
《邓稼先》教案设计3 【教学创意】 此课的教学创意是:发现阅读。 发现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妙贴切的美点,然后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表达句式把它表达出来的一种阅读方法。它要求学生在较为充分的预习和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审美的眼光阅读审视课文,从中提取精美的词、句、段、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