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课题: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授课教师: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 黄 璜教 材: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五节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是初中物理光学的重要内容,凸透镜成像又是初二物理知识的重点,本节既是学习凸透镜成
阿基米德原理
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
第四节 阿基米德原理(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课型与课时:科学探究型课 2课时

三、重点:在探究浮力的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去猜想。
难点:设计探
电磁感应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二)教具  蹄形磁铁4~6块,漆包线,演示用电流计,导线若干,开关一只。(三)教学过程  1.由实验引入
透镜及其应用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本章课时安排和教学建议] 1、 教学安排 (共15课时)课题课时安排内容作业一、透镜第1课时1、活动4.1 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2、活动4.2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3、WWW-1课堂实验指导书P106-1、2、3、4、6实验报告册第2课时1、学习焦点与焦距2、训练画光路图3、活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影子游戏,在游戏思考阴影的成因。 2.能通过探究,归纳得出光的传播规律,进而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理解小孔成像。 3.了解光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知道真空,空气中的光速,理解激光测距仪的工作原理。 4.了解我国古代在光研究上的成就,
电压
一、电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l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l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2、过程和方法l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3、情感、态度、价值观l 通过对学生
照相机
第三节 照相机(1课时)(一)教学目的  1. 理解什么是实像。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知道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  2. 知道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照相机上调焦装置、光圈、快门的作用。(二)教具  学生实验器材:凸透镜(焦距已知)、
光的传播(详案)
第二章 光现象光的传播教学目标: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以及月亮不是光源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学用具:演示器具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清晨,太阳冉冉升起,万丈光芒映红了朵朵朝霞,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色彩,夜晚,华灯齐
光现象
“光现象”教学设计 青岛市城阳区实验中学 韩同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过程,有
六、节能 教学设计六、节能(一)教学目的  1.知道能源利用率的概念.  2.了解解决能源问题的两条途径——开发新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3.知道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学生努力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学习热机的时候提出过一个概念叫热机的效率,同学们还
五、太阳能 教学设计五、太阳能(一)教学目的   1.了解太阳能的优点.  2.知道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条途径. (二)教具 有关挂图、录像资料等.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人类利用的常规能源是什么?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哪些呢?  学生:常规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和风力、水力资源
四、核电站 教学设计四、核电站(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核能发电的大致情况.  2.介绍我国核能发电的发展远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教具  核电站的原理挂图或录像.(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前面的教学,我们知道重核裂变时可释放出巨大的核能,而且我们已经掌握了控制裂变链式反
三、核能 教学设计三、核能(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常识性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二)教具  原
二、原子核的组成二、原子核的组成(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射线的应用,强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  2.常识性了解原子核的组成。  3.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教育。(二)教具  录像机,监视器,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录像剪接带。(若没有上述器材可用原子弹、氢弹爆炸的挂图代替)(三)教学过程  1.引
第十四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建议第十四章各节教学建议(人教版教材)本章安排6课时,每节安排1课时。一、能源  本节教学,应抓住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三个概念和常规能源不能满足当今人类社会进步的需求,这一问题展开。教学方式方法可采用阅读、讨论并配合讲授进行。课堂教学结构参见下面的方框图。二、原子核的组成
能源 教学设计一、能源(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能源。  2.知道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知道哪些能源是常规能源、哪些能源是新能源。  3.知道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二)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每天要吃饭、喝水,用什么来煮饭、烧水呢?(煤,煤气,柴禾、天然气……)  教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知道惯性的概念。 知道二力平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体的惯性 2.难点:牛顿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重力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
压强教案 教学难点:压力、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单位。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放在水平放置的像皮膜上。 教师设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对橡皮膜进行受力分析,得出由于受重力作用,砝码对橡皮膜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压力,引出新课[板书]。 (二)讲授
功率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际理解功率的概念 (2)能运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功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物理 通过观察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物理道理,有叫科学技术应用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
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
浮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③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运动的快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速度的计算 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场
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力的基本知识 2、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过程 (一)引
页次:22/23 每页25 总数56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