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这个定理与推论不仅给出了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
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的概念;  (2)正确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这三个概念的含义、联系及区别;  (3)能正确地画出一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4)能用符号规范地表示一个三角形及六个元素;  (5)通过对三角
用计算器求立方根 一.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求数的立方根.  2.通过用计算器求立方根,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提高运算能力;  3.利用计算器求立方根,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4.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立方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立方根和开立方的概念;  2.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掌握开立方运算;  3.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思想求立方根的运算能力;  4.由立方与立方根的教学,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5.通过立方根符号的引入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立方根的概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  2.通过用计算器求值及近似值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程序
平方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2.理解根号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3.通过本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学习乘方和开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体验各事物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  3.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很方法.  4.在学生掌握了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验根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
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2.使学生掌握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公式变形.  4.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思维能力.5.通过公式变形例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
分式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理解最简公分母的意义;  (2)掌握分式的通分法则,能熟练掌握通分运算。  教学重点:分式通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分式通分中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工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何
分式的乘除法  一、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分式的变号法则?  【新课】数学小笑话:(配上漫画插图幻灯片)  从前有个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有一次,父母出远门去办事,把他交给厨师照看,厨师问他:“我每天三餐每顿给你做两个馒头,够吗?”他哭丧着脸说:“不够,
分式的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分式的定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新课】  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学生小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  (其中是不等于零的整
分 式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概念,了解有理式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3.通过类比分数研究分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类比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又是变化发展的辨证观点的再认识.  二
分组分解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组后能运用提公因式和公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2.通过因式分解的综合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分组分解法中,提公因式法和分式法的综合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已学过的因式分解的各种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运用公式法 教学设计示例 运用公式法――完全平方公式(1)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分析和判断一个多项式是否为完全平方式,初步掌握运用完全平方式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2.理解完全平方式的意义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逆向思维的能力.4.通过运用公式法分解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教学建议  本节的重点有两个:  ⒈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  ⒉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方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讲解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的关键是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实质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前提是要充分了解同类二
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较熟练地掌握把一个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较熟练地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难点:把被开方数是多项式和分式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
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掌握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难点:最简二次根式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计算:        我们再看下面的问
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遇到实际式子能够判断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2.使学生掌握化简一个二次根式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3.使学生了解把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能够把所给的
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并会应用此定义判断一个根式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  2.会运用积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把一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重点  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  教学难点  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教
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从实际运算的客观需要出发,引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然后通过一组例题介绍了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本小节内容比较少(求学生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但是本节知识在全章中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作用,二次
二次根式的除法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是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利用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简.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本节的主线,学生掌握性质在二次根使得化简和运算的运用是关键,从化简与运算由引出初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理解决定
二次根式的乘法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本节的中心内容,化简和运算都是围绕其进行的,而运用此性质计算化简又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和混合运算的基础.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通常与如勾股定理
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2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满足的条件:        (3)∵x取任何值都有2x2≥0,所以2x2+1>0,故x的取值为任意实数.     (二)二次根式的简单性质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的定义,并了解
二次根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  2. 掌握用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问题;  3. 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和 ,并能灵活应用;  4.通过二次根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通过二次根式性质 和 的介绍渗透对称性、规律性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点和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第2课时)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3.  2.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3来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教学思想.  4.通过相似性质的学习,感受图形和语言的和谐美  二、教法引导  先学后教,达标导
页次:18/24 每页25 总数58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