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二节鸟类的多样性 教学设计第十章第二节鸟类的多样性第十章第二节鸟类的多样性 教学设计  教学&#30446
第十章第一节家鸽 教学设计第十章 鸟 类第十章第一节家鸽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228
第十二章免疫 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免疫 教学设计(下载: )


第九章爬行类 教学设计第九章 爬行类第九章爬行类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2970
生物圈 教学设计生物圈 大庆市五十五中学 袁玉芬 教学目标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③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④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第十一章第二节发育 教学设计第十一章第二节发育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发育的概念和青春期的发育特点,了解从婴儿到成人的发育分期。能力方面:通过课本中曲线图的认识和使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情感方面:通过对青春期发育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性道德观
第十一章第一节生殖 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第一节生殖 教学设计(下载: )


第八章两栖类 教学设计第八章两栖类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使学生识记变温动物的概念和冬眠。  (2)使学生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殖发育与两栖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3)使学生理解两栖类的特征。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青蛙外部形态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青蛙的
第七章第三节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设计第七章第三节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能力方面  通过学习鱼类资源的保护,使学生初步形成生态学观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
第七章第二节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 教学设计第七章第二节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主要的淡水鱼类及其养殖。  (2)知道主要的海洋鱼类及其养殖。  2.能力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自觉获取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
第七章第一节鲫鱼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第七章第一节鲫鱼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理解鱼的生殖发育特点。  (3)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主要结构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
追求互动与思考——我的一节示范课  有一次,我应邀参加本地某中学生物组的校本教研活动,我的任务是“为校本培训提供专业支持”。首先我们听了该校教师的一节课——《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是初中一年级的第一节生物课。它原本是高中生物的内容,考虑到小学科学、初中生物和高中生物之间的衔接,本轮课改将它“下
第六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第六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了解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2.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的能力。3.通过帮助学生
扁形动物教学设计扁形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猪肉绦虫适于寄生生活的主要特征;了解猪肉绦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和猪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有关猪肉绦虫的标本或图解,继续培养观察能力;通过了解猪肉绦虫的感染途径及预防办法,培养学生能够
第七章第一节鲫鱼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第七章第一节鲫鱼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理解鱼的生殖发育特点。  (3)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主要结构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第十章激素调节 教学设计第十章激素调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胰岛的位置和功能,以及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理解内分泌腺、激素和体液调节的概念。  2.利用临床观察法,通过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病症,归纳出相应激素的生理功能,对学生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 教学设计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睛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能力目标:培养预防近视沙眼中耳炎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六章第三节其他节肢动物 教学设计第六章第三节其他节肢动物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识记沼虾、河蟹、园蛛、蜈蚣的形态结构特点。  (2)知道沼虾、河蟹的经济意义以及园蛛、蜈蚣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通过比较沼虾和蟹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
第六章第二节昆虫的多样性 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二节昆虫的多样性 教学设计(下载: )

第五节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节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教学设计示例(下载: )

第九章第四节人类的神经调节 教学设计示例第九章第四节人类的神经调节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概念;  2. 掌握条件反射的建立,并理解其意义;  3.理解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实例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
第六章第一节蝗虫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六章第一节蝗虫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3)知道蝗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
第六章第一节蝗虫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六章第一节蝗虫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3)知道蝗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
第六章第一节蝗虫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六章第一节蝗虫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3)知道蝗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
第五章软体动物 教学设计第五章软体动物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
页次:11/13 每页25 总数32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