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案-第一册3、1蝗虫第三章  动物世界第一节 蝗虫教材分析本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开端。研究对象 蝗虫个体较大,分布很广,易得到实物进行观察实验,同时,蝗虫又是在我国历史上造成严重灾害的农业害虫,人们对它的研究比较详尽。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是学生学习昆虫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节肢动物的基
自然教案-第一册3、4鱼类(2课时)第四节 鱼类教材分析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水中)受精。鱼为人类提供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
自然教案-1、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课时)第三节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第1课时)教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四种运动中最重要的两种,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可使学生初步明确物理和化学两个变化的含义,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是否生成新的物质,以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明确自然科
自然教案-第一册 2、1 学会观察第二章 观察和测量第一节 学会观察教材分析 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观察,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本节内容介绍了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定性观察、定量观察的区别以及许多现代观察仪器。让学生明确只有借助于观察仪器才能扩大观
自然教案-2、5 时间的测量第二章 观察和测量第五节 时间的测量教材分析时间的概念及应用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中都有涉及,在小学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还要进一步建立正确的时间观,明确事件发展的快慢程度及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学会动手操作使用钟表、秒表及正确的读数。教材分析
自然教案-第一册3、3节肢动物第三节 节肢动物教材分析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在已知的约150多万种动物中,节肢动物占85%左右,是动物界的第一大门。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最常见的四类节肢动物对学生全面了解节肢动物的类群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教材最后介绍了人类对
自然教案-第一册3、5两栖类(2课时)第三章 动物世界第五节 两栖类教材分析两栖类是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种类型。在其生活史中,由水中用鳃呼吸,改变为在空气中用肺和皮肤呼吸;在水中用尾游泳,改变为在陆地用四肢爬行或跳跃。尽管它们可在陆地生活,但由于水中受精、水中发育、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等特点,两栖类
自然教案-第一册 1、1生物与非生物第一章 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初中自然科学的起始课,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引导性,而且知识的条理性较强,容易被学生接受。这节课是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这门课,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很好载体。教材通过具体生物和非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对比以
自然教案-第一册 1、4自然界的运动第一章 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第四节 自然界的运动 教材分析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而且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四种基本方式是:机械运动、生命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本节教材在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后,具体学习机械运动和生命运动,对运动的普遍
自然教案-第一册 2、6温度的测量第二章 观察和测量第六节 温度的测量 教材分析 温度测量在自然科学中是最基本的几种测量之一。教材首先明确温度的含义,然后要求学生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掌握体温计与温度计的异同。特别是对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和体温计的特点作了重点阐述。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⒈采用
自然教案-第一册 3、2昆虫(2课时)三章 动物世界第二节 昆虫 教材分析 昆虫这一节是在学生刚学完“蝗虫”后,第一次接触到的有关生物分类依据方面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直观性和易操作性,而且知识的条理性较强,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是进行科学方法教学的很好载体。
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 教学目标通过此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二.课时安排:1——2课时三.教学准备一些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装置、材料、录像、课件等。四.活动指导1. 教师
营养繁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营养繁殖的概念和用茎繁殖的主要方法;  2、了解嫁接的意义;  3、了解组织培养的意义、原理和在实践上的应用。能力目标  通过植物营养繁殖操作的实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组织培养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应用实例,增强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继续树立生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根据有关示意图准确描述花粉粒萌发和受精过程,说明在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中子房各部分结构发育的结果;  2、通过分析植物体的结构,以及维管束在各器官里的分布,使学生了解植物体在结构上的整体性。通过分析植物体内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使学生从功能上了
开花和传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开花的一般习性、影响开花的主要因素;  2、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两种传粉方式,能够举例说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结构特点和人工辅助授粉的意义。能力目标  通过识别风媒花和虫媒花,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风媒花和虫媒花”对传粉的适应特征,
花的结构和花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识别花的模式结构;会解剖观察和描述花的各个部分,说明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的理由;  2、了解花的种类及雌雄同株植物、雌雄异株植物的概念。了解花序的概念及种类。能力目标  1、通过解剖和观察花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不同种植物
花的结构和花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识别花的模式结构;会解剖观察和描述花的各个部分,说明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的理由;  2、了解花的种类及雌雄同株植物、雌雄异株植物的概念。了解花序的概念及种类。能力目标  1、通过解剖和观察花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不同种植物
茎对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贮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环剥枝条形成树瘤的现象,知道植物体以木质部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以韧皮部的筛管运输有机物。  2、通过对茎的输导作用的分析,了解保护树皮的意义及茎具有贮藏有机物的作用。能力目标  1、通过设计茎的输导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实
自然教案-第一册 3、11人类对动物的利用第十一节 人类对动物的利用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了人类对动物的利用和保护两个问题。对这两问题的阐述,实际上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问题。一方面,人类要利用动物,从动物身上获得人类所需的资源;另一方面,从生态保护的角度,也是从人类自身的角度出发,我们又要保护动
自然教案-4、2绿色植物的花和果实(2课时)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花和果实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基础上阐述花和果实的知识。通过对花、果实、种子及被子植物生活周期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植物体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同时对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有更全面的了解。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学
自然教案-第一册 4、4常见绿色植物第四节 常见绿色植物 教材分析 本节从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种子植物以外的其他植物类群。体现了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多样性;对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今后学习植物的进化、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了铺垫。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本节教学涉及的植物种类比
自然教案-第一册 4、6我国的珍稀植物第六节 我国的珍稀植物 教材分析 “我国的珍稀植物”一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分别对我国的珍稀植物、自然保护区及植物园进行介绍。内容涉及珍稀植物的分类地位、分布和保护价值,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和现状,四个重点自然保护区的概况等。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本节为介绍性
自然教案-第一册 5、1大气第一节 大 气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地球》的起始节,也是本章的重点章节。因为大气不仅是地理环境组成的基本要素,而且是十分活跃、对环境影响最大的要素,也是地球与其他星球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岩石圈地表形态的变化、水圈的水分循环、生物圈的生物生存和分布、各种自然
自然教案-第一册 5、3地球表面的形态 教材分析 地球表面,在大气圈和水圈之下,便是地球的固体外壳—地壳。地壳表面不是一个平坦的表面,而是具有很大的高低起伏,地表形态多样,有各种各样的地貌。在宏观上,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点是海陆分布,即有高起的大陆和深渊的海底。本节内容总体分两部分,一是可感知的陆地和海底地
自然教案-第一册 5、5地球的运动(2课时)教材分析 地球作为一颗行星在宇宙中不停地运动,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在地球本身的运动中最明显的是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运动形式。在地球绕轴自转的同时也在绕日公转,由此而影响地球上的光热状况的分布与变化,对自
页次:5/15 每页25 总数35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